519 条搜索结果

理事二和

梵语僧,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风铃

第十八祖耶舍多,就十七祖僧难提出家,他时闻殿前铜铃风吹声,难提迦耶问曰:铃鸣耶?风鸣耶?耶答曰:非风,非铃,我心鸣耳。见传灯录二僧难提章。此事与六祖之风幡同意。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鉢伐多

国名。在北印度。都城傍有大蓝,僧徒数百,并学大乘。昔最胜子论师於此作瑜师地论释。又為贤爱论师,德光论师之出家处。见西域记十一。梵Parvata。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无着

无执着於事物之念也。 又(人名)菩萨名。梵名阿僧Asaṅga,天亲菩萨之兄也,皆為法相宗之祖。见[阿僧]条。 又禪师名。唐杭州无着禪师,名文喜,年七岁出家,习律听教,宣宗初,往五臺礼文殊。遇一老翁牵牛而行,迎师入寺。翁纵牛引师陞堂,翁曰:近由何处来?师曰:南方。翁...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佛髮

释迦牟尼之头髮也。梁书扶南国传曰:「叁年八月高祖改造阿育王寺塔,出旧塔下舍利及佛爪髮。髮青紺色,眾僧以手伸之,随手长短。放之,则旋屈為蠡形。」僧经曰:「佛髮青而细,犹如藕茎丝。」佛叁昧经曰:「我昔在宫沐头,以尺量髮,长一丈二尺。放已右旋,还成蠡文。」案,观僧...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上所浮之花。用樒。由此转為奉佛之花。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贫女施叠衣生天

杂宝藏经四曰:「须达长者,欲供养叁宝劝化乞索於一切人民,时有一贫女,辛苦求价唯得一[(畾/(冗-几+互))毛],以覆身体。见须达乞,即施与,须达得已,奇其所能,便以钱财穀帛衣食,恣意所欲供给。贫女寿尽命终,生於天上。后来至佛边,佛為说法得须陀洹果。」贤愚经五贫人夫妇[(...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第一义

以名究竟之真理,是為最上,故云第一。深有理由,故云义,圣智之自觉也。大乘义章一曰:「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中论疏叁本曰:「以其最上莫过,故称第一。深有所以,目之為义。」胜鬘宝窟上末曰:「理极莫过,名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為义。」法华义疏四曰:「第一义者...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蓝神

见[蓝]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郁多罗僧

Uttarāsanga,上衣,大衣,七条衣也。饰宗记五末曰:「郁多罗僧,译云上着衣也。言於常所服中,最在其上故也。」见[鬱多罗僧]条。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象头山

梵名耶Gayā,竭夷。讹略也,具名羯闍尸利沙Gaya(ja)śirsa,译作象头。有二处,一在灵鷲山北叁四里,同一界内,提婆於此行破僧罪。二在尼连禪河傍,佛度叁迦叶之所。俱舍光记十八曰:「羯闍尸利沙山,此云象头山,山顶如象头,故以名焉。在鷲峰山北可叁五里,同一界内,天授住...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六种供养

迦,二涂香,叁华,四焚香(又曰烧香),五饮食,六灯明也。此六种如其次第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智慧之六度。乃善无畏叁藏所传。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陵毘

鸟名。见[迦陵频]项。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瞿摩帝

法显传曰:「僧蓝名瞿摩帝。」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拘睒弥国

在中印度,周六千餘里,土地沃壤,气序热,都城宫内有大精舍,高六千餘尺,内有刻檀佛像,是优填王所作。诸国君王来欲移之,不能。遂图而供养,俱言得真。城东不远,有故[土尃]室,世亲菩萨於此作唯识论。其东菴没罗林中有故基,无着菩萨於此作显扬论。自此东北七百餘里殑河边有...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牟呼洛

旧称摩睺罗。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见[摩呼洛]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心缚

妄想缚心,故曰心缚。楞经二曰:「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无垢水

后夜由井中汲出為迦供用之水也。真言修行钞二曰:「终南山道宣云:后夜水未生虫,故云无垢水。」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鬱陀

仙人名。涅槃经二十一曰:「夜半踰城,至鬱陀阿罗罗等大仙人所。」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鬱陀,古音云胜也。亦名盛也。」见[鬱头蓝弗]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尾罗

鸟名。见[迦陵频]条。七佛经曰:「言音甚深妙,如迦尾罗声。」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斑足王

贤愚经十一谓為迦摩沙波陀,译曰斑足。智度论四作劫磨沙波陀,译曰鹿足。以足有斑駮故也,是為天罗国王之太子。故曰斑足太子。后為王,故曰斑足王。尝从邪师之教,欲得千王之头,既得九百九十九王而缺一人,后得普明王,普明王请一日之间,设百座仁王会。第一法师為说四非常偈,普...

《佛学大辞典》 / 82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善逝

梵名须陀Sugata,译曰善逝,又曰好去。诸佛十号之一。十号之第一曰如来,第五曰善逝。如来者,乘如实之道而善来娑婆界之义,善逝者,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海之义,以此二名显来往自在之德。智度论二曰:「佛一切智為大车,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大乘义章二十末曰:「言...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摩揭梨

Maskāri,外道名。见[末梨]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鳩摩逻多

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多,拘摩罗罗多,拘摩罗逻多,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多。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有叁种:一涅槃,译為灭。涅槃之体,无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无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尼楼陀Nirodha,译為灭。四諦中之灭諦也,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之灭,通於因果。大乘义章一曰:「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通因果,是故灭諦有灭皆收。...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刺树那

Nāgarjuua,菩萨名。龙树。新曰龙猛。西域记八曰:「南印度那刺树那菩萨,唐言龙猛,旧译曰龙树,非也。」见[龙树]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经义疏

四卷。明释智旭撰述。其后序曰:「犹忆初发心时,便从事於禪宗。数年之后,涉律涉教,着述颇多。独此楞,拟於阅藏毕后方註。壬辰结夏晟溪,无处借藏。乃以六月初叁日举笔,至八月十一日阁笔於长水南郊之冷香堂,谨阅七旬。而佛事魔事,病障外障,殆无虚日。叁易地而稿始脱。」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水之井。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钵吉帝

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槃陀

见[半託迦]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分科经

叁分者,分即分限。谓诸经中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始自晋道安法师判节诸经,皆具叁分。尔后亲光论自西天传至此土,果有叁分之说。是故诸经皆以叁分而科节也。(亲光论者,谓亲光菩萨所造之论也。) 一、序分,序即序述,亦次序也。有通序、别序。通序者,谓如是我闻。一...

《三藏法数》 / 476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加持香水

修法而加神力之香水。苏悉地经二曰:「器盛净水,随所作事,置本献花,復置涂香。依本法而作,烧香薰之,应诵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或作修陀,亦云娑竭陀,又云娑婆揭多。此尊者初生时,容仪可爱,父见欢喜,唱言善来,故立為名。具德经曰:「我声闻中能具火界神通,修陀苾芻是。」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妙行叁因缘

一、时因缘,时即时分。因缘者,能生为因,助成为缘。谓五浊不增时,诸有情类,具大威德,好修诸善。盖于彼时,无诸浊恶,其人虽不乐为妙行,而亦自然能行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二、处因缘,处即处所,谓中国也。人生中国,其性聪敏,志意调柔...

《三藏法数》 / 210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僧徒

字典曰:「徒眾也,弟子也。」僧眾多,故称徒。又对於师,故称徒。西域记一曰:「蓝百餘所,僧徒五千餘人。」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如来地

佛之位也。楞经二曰:「如来禪者,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起信论曰:「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歌罗频

见[迦陵频]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Lañkā,新作[飢-几+夌],又作[马夌]。在师子国(即锡兰岛)之山名(今之Adam s eak)。楞為宝名,又曰不可到,难入之义也。即山以有楞宝得名。又以险绝常人难入得名。佛尝在此说大乘经,名楞经。西域记十一师子国曰:「国东南隅有[飢-几+夌](勒登反)山,巖谷幽峻...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运心供养

但於心中起供养之思,而不现於事实也。又心中起至诚之供养想也。苏悉地经中曰:「有四供养,徧通诸部一切处用:一谓合掌,二以,叁用真言及慕捺罗,四但运心。此善品中,随力应作,或復长时,供养中最无过运心。如世尊说,诸行法中,心為其首。若标心而供养者,满一切愿。」同...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龙象

Nāga,梵语,那。译曰龙。又译象。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佛氏称為龙象。盖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以為喻也。涅槃经二曰:「世尊我今已与大龙象菩萨摩訶萨,断诸结漏,文殊师利法王子等。」旧华严经七曰:「威仪巧妙最无比,是名龙象自在力。」智度论叁曰:...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絺那月

又作迦提月,迦栗底迦月,羯栗底迦月,迦利邸迦月,迦剌底迦月,迦哩底迦麼洗Kārttika等。安居竟之明日,叁十日间,為比丘受迦絺那衣之时,故以之名月。但配月有新旧之别,南山旧译家,以四月十六日(阴历)為前安居之入日,故七月十五日為安居竟日,自其翌日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之...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梨拘赊梨之略。外道名。楞严经二曰:「彼末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见[末梨拘赊梨]条。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耶陀之略。见[路迦耶底迦]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室利

Meghaśri,译曰德云。比丘名。[五十叁知识]之一。探玄记十八曰:「梵云迷室利。迷,此名云。室利,此云德。顺彼应名德云。」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羯罗频

又作羯罗频迦。鸟名。见[迦陵频]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恒水

恒河也。法显传曰:「城接恒水有二僧蓝。」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输

翻梵语九曰:「阿叔迦树,应云阿输迦,译曰无忧。」僧罗剎佛行经曰:「阿舒。」名义集叁曰:「阿输,或名阿输柯。」悉多太子生此树下。此树又单名毕利叉Vṛkṣa,即嵐毘尼Lumbini园之无忧树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叔迦

见[阿输]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种身

身即聚集之义。瑜师地论云:佛、菩萨是能说者,语是能说相,名句文身是所说相,声名句文和合,即为此方能诠之教体也。 一、名身,名即名字。楞经云:名身者,谓依事立名;盖一名非身,众名连合,方名为身。又唯识论云:名诠自性,是为名身。(名诠自性者,谓诸法自性,由名...

《三藏法数》 / 270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香水印

十八契印之一。两手捧器也。见十八契印轨。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陵迦

见[迦陵]项。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断盐

於神咒之法不食盐也。五部律二十六曰:「有诸比丘,诵咒时,不噉盐,不眠床上,称言南无神婆。生疑我将无堕异见受餘师法耶?以是白佛。佛言神咒法尔,但莫堕其见。」穰麌利童女经曰:「修行者欲成就此法者,先断五辛,亦不食盐,不食油。断语。於一静处,叁时澡浴,叁时澡衣。结...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内证智

佛之内心,证悟真理之智慧也。十卷楞经九曰:「我乘内证智,妄觉非境界。」二教论上曰:「此叁密门者,所谓如来内证智境界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般僧

Parisaṁghāti,佛之僧梨也。见[僧梨]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龙树

菩萨名。旧称,那曷树那,那阿周陀那Nāgārjuna,生於阿周陀那下,故名阿周陀那。以龙成道,故字曰龙。新称,那剌树那。译為龙猛。佛灭后七百年出世於南天竺(摩訶摩耶经下),马鸣弟子迦毘摩罗尊者之弟子,提婆菩萨之师也(付法藏传五)。入龙宫齎华严经,开铁塔传密藏,...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布德迦

Ka otakasaṁghārāma,西域记九曰:「迦布德迦(唐言鸽也),蓝。昔佛於诸大眾,一宿说法。佛说法时,有罗者。於此林中,网捕羽族,经日不获。遂作是言:我惟薄福,恒為弊事。来至佛处。扬言唱曰:今日如来,於此说法。我今网捕都无所得,妻孥饥饿,其计安在?如来告曰:汝当蕴...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印言

出於摄真实经中。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忧陀娑罗栴檀

Uraga-sāracandana,木名。探玄记二十曰:「忧陀娑罗栴檀者,具云地毘乌罗娑罗也。地毘此云妙,乌罗此云腹行,即龙蛇之类。娑罗此云胜,亦云坚固。谓此栴檀坚固胜出,在龙宫,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僧

Asaṁga,一作阿僧佉。无着菩萨之梵名。為法相宗之祖。婆藪槃豆传曰:「既得大乘空观,因此為名,名阿僧,阿僧译為无着。」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僧:阿此云无,僧此云着,短声呼之。若长声呼之,即云眾。旧云僧佉,讹也。」叁藏法师传叁曰:「城西南五六里,有故蓝,是...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句身

Pada又Padakāya,梵曰鉢陀,又曰鉢陀迦耶,译為句。得詮其自性之差别即义理者曰句。重此句至二个以上曰句身。身者合集之义。俱舍论五曰:「句身者,谓诸行无常,一切无我,涅槃寂静等。」同光记五曰:「梵云迦耶,唐言身,是聚集义。谓眾多名等聚集,是身义也。」又,一句亦曰句身...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眾圣点记

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天竺叁时

印度以一岁分為叁期,而立名者,亦云叁际。热时(Grīṣma)為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之间。雨时(Varṣakāla)為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之间。寒时(Hemanta)為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之间。此叁期冥加,世尊叁时殿名之所由起也。更二分此叁时為六时。渐热时(Vasanta)正月十六日...

《佛学大辞典》 / 44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祇夜

梵语祇夜陀,唐言讽诵。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贫女施[(畾/(冗-几+互))*毛]衣生天

杂宝藏经四曰:「须达长者,欲供养叁宝劝化乞索於一切人民,时有一贫女,辛苦求价唯得一[(畾/(冗-几+互))毛],以覆身体。见须达乞,即施与,须达得已,奇其所能,便以钱财穀帛衣食,恣意所欲供给。贫女寿尽命终,生於天上。后来至佛边,佛為说法得须陀洹果。」贤愚经五贫人夫妇[(...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七辩

一、捷辩,谓菩萨智慧,通达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捷如影响,故名捷辩。(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迅辩,谓菩萨明于事理,心无疑暗,善赴机缘,随问即答,语言迅疾,犹若悬河,故名迅辩。 叁、应辩,谓菩萨以一切文字名义,庄严种种法语,应时应机,无有差...

《三藏法数》 / 313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瞿师罗园

此是长者名也。此翻美音。由过去世作狗子时,以声吠请辟支佛至家供食,故生生中报得好音。是长者身长叁尺。佛亦化身為叁尺,以化彼。令归正法。西域记云:具史罗,旧云瞿师罗,讹也。城东南不远,有故蓝具史罗长者旧园。中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立,高二百餘丈。如来於此数年说...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商诺迦缚娑

Śāṇakavāsa,又作Śāṇavāsa,旧云商那和修、舍那和修、舍那波私,阿难之弟子也。商那,商诺迦為衣名。世世着设诺迦衣,因以為名,设诺迦衣,此译麻衣,旧云胎衣者,义翻也。西域记一谓彼在先身中以设诺迦草续成為衣,於解安居日持施眾僧。以此福力,於五百身中阴生阴常服此衣,今世...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Citta,四卷楞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那必利綺那

见[那卑丽叉尼]项。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佛语心

佛所说之如来藏心也。楞经一部之所明者,以如来藏心為宗,故经之品名名為佛语心品。楞经註解一曰:「佛语心者即诸佛所说心法也。」宗镜录五十七曰:「楞经云:佛语心為宗,无门為法门。」检叁部之楞经不见此文。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灌顶

以香水灌佛道修行者之顶,证明其修功之仪式作法。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鶡鵯

见[迦陵频]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又七宝

一、钵攞娑,梵语钵攞娑,华言珊瑚。大智度论云:海中石树也。谓西南涨海中,去七八里许,有珊瑚洲,洲底有磐石,此宝生其上。人以铁网取之,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二、阿湿摩揭婆,梵语阿湿摩揭婆,华言琥珀。其色红莹,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叁、摩尼,梵语摩尼,又云末尼,...

《三藏法数》 / 344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勿力难提

应云蜜利罗,此云鹿难提,亦云喜,总言之名鹿喜。善见律曰:鹿杖沙门。鹿杖,其名也。沙门者,如沙门形,剃头留少许周罗发,着坏色衣,一以覆身,一以置肩上。入寺依止比丘,拾取残食以自活命。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欧文佛书之一

〈编者按:此名相内容颇多,特将其分為叁部份,此為之一。〉欧美各国开佛教研究之端绪者,虽在百年以前,然当其初期,不过仅街谈巷议,试其臆说耳。惟曾驻札尼波罗加德门府之霍奇孙,Brian Houghton Hodgson於彼地初发见梵语之佛典,千八百叁十七年以来,寄赠之於各地图书馆,法...

《佛学大辞典》 / 6231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律五论

四律者:一、十诵律Sarvāstivāda-vinaya,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是五部中之萨婆多部也。二、四分律Dharmagu ta-vinaya,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译,是五部中之曇无德部也。叁、僧祇律Sāṅghika-vinaya,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本名摩訶僧祇律Mahāsāṅgha,是根本窟内之...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拾得

丰干禪师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拾之,名曰拾得。沙门灵熠令知香灯。一日,登座,对佛而餐。復呼圣僧為小根败种。熠怒,令入厨涤器。一日,扫地次,寺主问汝姓甚麼。住在何处?拾放下扫帚,叉手而立。寺主罔测。寒山槌胸曰:苍天苍天。拾却问汝作什麼?寒山曰:岂不见东家人死,西...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僧

Asaṁga,阿僧之略。无着菩萨之梵名。见[阿僧]项。性灵集十曰:「阿僧释龙猛之中观。」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水加持

叁摩耶戒当日之后夜,汲水行之。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风鼓山相击

六祖坛经之偈语。风鼓,灾风鼓动也。山相击,须弥崩倒也。因本经曰:「大叁灾时,有大黑风吹使海水两披。取日宫殿,置须弥山半,安日道中,缘此世间有二日出,河渠流竭。其后久久,大风復取第叁日出,大恒河竭。四日出,阿耨池竭。五日出,大海乾枯。六日出,天下烟起。至七日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跋渠

Varga,译曰部,品。经论中之篇章也。玄应音义十五曰:「跋渠,此言讹也。正言伐。译云部,谓部类也,或言群,同其义也。」同十七曰:「跋渠亦言伐,此译云部,亦品之别名也。」法华文句一曰:「跋渠,此為品也。品是义类义。此中文句气类相从。节之為跋渠。例如律中有篇聚,...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之金属製杯。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Gaṇa,译曰密合。大日经疏七曰:「梵云那是密合义,如眾微相合成一细尘,诸蕴相合成一身等。」 又译曰厚。智度论四十八曰:「若闻字,即知诸法不厚不薄,那秦言厚。」Ghana。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王名。佛本行集经曰:「有剎利王,名鸯陀,隋言与分身。」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陵频

鸟名。见[迦陵频]项。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六十八大仙

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叁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支大仙,五鉢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 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叁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散杖

密教之修法,由洒水器取水散之者。本束生茅而作之,后世以梅木换之。大日经疏二十曰:「洒水谓水也。别有方法如悉地中说耳。然此洒水有二法:若以茅作小束,置碗中而洒之,洒时顺洒,右旋洒也。若直用手洒亦得。」真言修行钞二曰:「教舜口传云:散杖汉朝始作之。天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观音本地

观音之本地,乃既开正觉之正法明佛也。為济度眾生,今现菩萨之身,又於未来现成佛之相焉。梵达摩译之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於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眾生故,现作菩萨。」法华嘉祥疏十二曰:「观音叁昧经...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毘

鸟名。见[迦陵频]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二种神力

一令远处见闻神力,佛在一处说法,以神通力使他方异土之眾生,皆得见闻也。二令各各见佛神力,佛在一处说法,能使一一眾生各自在佛前见说法,如日出而影现於眾水也。见智度论九。 又一现身面言说神力,初地之菩萨,住於佛之神力,入於大乘照明叁昧,入是叁昧已,十方世界之一切诸...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法流

言正法相续不绝,如水之流也。楞经四曰:「申畅无生者,法流永不断。」楞严经八曰:「未与如来法流水接。」佛地论一曰:「处真法流,住真净土。」行事钞上一曰:「宅身佛海,餐味法流。」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陵

慧琳音义二十五曰:「迦陵是国名,波和罗是衣名。」叁德指归二曰:「迦陵迦者:迦陵迦,此云细滑衣,又云鸟毛衣。」梵Kaliṅga ravāra。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罗频

鸟名。见[迦陵频]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因缘

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缘。例如种子為因,雨露农夫等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经二曰:「一切法因缘生。」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长水之楞严经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缘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镇守

蓝神也,為扫除蓝境内之魔障,劝请天神地祇,於寺院之内设社庙者。天竺以来之制也。殿内安置四天王像,亦為此意。释氏要览下曰:「四分云:蓝中立神屋。传云:中国(谓天竺)僧寺立鬼庙(即鬼子母),次立蓝神庙(护蓝神有十或今土地神也),次立宾头卢庙。」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六物

佛制,比丘使必蓄之者有六种:一、僧梨,九条乃至二十五条之大衣也。二、鬱多罗僧,七条之中衣也。叁、安陀会,五条之下衣也。已上谓之叁衣。四、铁多罗,铁鉢也。五、尼师坛,坐具也。六、漉洒水囊,护水中虫命之具也。是為叁衣六物。叁衣虽在六物之中,然為六物中之根本,故特...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伊帝目多

见[十二部经]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十二头陀

头陀之行者,应守十二种之条项:一、纳衣,又曰粪扫衣。以同於人所委弃之粪扫者,缝纳為衣也。二、叁衣,又曰但叁衣。但着僧梨,鬱多罗,安陀会之叁衣,不用其餘长衣也。已上二者,属於衣服。叁、乞食,又曰常乞食。自行乞食,不敢受他之请待及僧中之食也。四、不作餘食。午前中...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器之棚。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种供养

一合掌,二迦,叁真言印契,四运心。见苏悉地经二。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羯鞞迦罗

见[迦陵频]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衣

佛制称為衣者,袈裟也。后世别袈裟与衣。称叁衣為袈裟。种种僧衣。咸有别名。叁衣者:一、僧梨Saṅghāṭi,译言眾聚时衣。大眾集会為授戒说戒等严议时着之。二、鬱多罗僧Uttarāsaṅga,译言上衣。在安陀会上着之。叁、安陀会Antarvāsaka,译言中着衣。衬体而着之。叁衣皆為方形。缝...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鬱持

Udaka,又作鬱持迦,忧陀,乌娜迦等。水之别名。涅槃经十叁曰:「随其种类,说言其水。或言波尼,或言鬱持,或言[沙/米]利蓝。」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鬱持东天竺人,呼水名也。」玄应音义二曰:「鬱持迦此水之一异名也。」翻梵语九曰:「鬱持应云忧陀,译曰水也。」梵语杂名曰...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羯罗拏苏伐剌那

Karṇasvarṇa,国名。南印度之境。周四千四五百里。国之大都城二十餘里,人多家富。蓝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习学小乘正量部之法。别有叁蓝,不食乳酪。遵提婆达多之遗训。见西域记十。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水之桶。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宝阶

以七宝所作之阶段。佛从仞利天下之阶段也。西域记四曰:「劫比他国城西二十餘里有大蓝,蓝大垣内有叁宝阶,南北列东面下,是如来自叁十叁天降还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瞿曇僧提婆

Gautama Saṇghadeva,瞿曇姓。僧提婆名。译曰眾天。罽宾国人,与慧远竺佛念等共译诸论。见歷代叁宝记七,梁僧传一,开元录叁。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世尊

梵语曰路迦那他Lokanātha,译為世尊,或婆迦婆Bhagavat译為世尊。佛之尊号。以佛具万德世所尊重故也。又,於世独尊也。阿含经及成实论以之為佛号中之第十,以具上之九号,故曰世尊。涅槃经及智度论置之於十号之外。智度论二曰:「路迦那他,秦言世尊。」净影大经疏曰:「佛具眾德...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恕

阿舒迦,王名。阿育王传一曰:「作字名阿恕,阿恕者,晋言无忧。」见[阿育]条。 又树名。一作阿舒树迦。见[阿输]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输

Aśoka,新称阿输。旧称阿叔迦,阿舒等。译曰无忧。见[阿育]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七宝

七宝诸经所载不同,旧出二种,其间名同而华梵不一,今依翻译名义,亦列二种,皆以梵语为名,而用华言,各释其下也。 一、苏伐罗,梵语苏伐罗,华言金。大智度论云:金出山石沙赤铜中,而有四义:一者色无变,二者体无染,叁者转作无碍,四者令人富。以是等义,故名为宝。 二、...

《三藏法数》 / 433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华水

之水也。华者,取其清净之义。真言修行钞一曰:「道范云:寅一点水花开故,取彼清净华水用供养法,故云华水供。终南山道宣云:后夜水未生虫,故云无垢水。」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东方净琉璃医王

称药师如来。医王即药师,其国名净琉璃,在东方,故云:药师经曰:「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殊底色迦

Jyotiṣka,又作聚底色迦、殊底迦、树提、殊底穡迦。长者名。译曰星历、有命、火生。西域记九曰:「殊底色迦长者,唐言星历,旧曰树提,讹也。」有部目得迦七曰:「聚底色迦,旧云树提,讹也。」俱舍论光记五曰:「佛遣人入火抱取殊底穡迦,此云有命。旧曰树提迦,讹也。彼之...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金七十论

Hiraṇyasa tati,数论师自在黑作,有七十行偈颂。其时国王赏之以金,故彼以之為名誉,而名為金七十论,或云论之长行(解释偈颂之语曰长行)為天亲所作者非是,述彼宗二十五諦之义,叁卷,陈真諦译。唯识述记一末曰:「有外道,入金耳国,以铁鍱腹,顶戴火盆,击王论鼓,求僧论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与常水异,故曰之水。犹言菩提之道。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五叁八二

法相宗所立。谓相名等五法,徧计所执性等叁性,眼等八识。我空法空二无我也。楞经一曰:「於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声论

又曰声明记论。旧曰毘罗论Vyākaraṇa,新曰毘訶羯喇拏(寄归传),毘耶羯刺謫(慈恩寺传),五明中声明之记论也。有五经四论等。见[毘罗]条。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苏揭多

Sugata,旧称修陀,修度,修多,莎陀等。新称,苏揭多,索蘗多。译曰善逝。如来十号之一。去生死海而不再回来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苏揭多,旧言修陀,或作修度,或作修多,此云善逝,即如来德之一号也。有叁义:一讚嘆,二不迴,叁圆满也。」慧琳音义十曰:「正...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千手陀罗尼

具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略云千手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大悲咒等。是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所说之咒语。有八十二句。现今诸宗流通者是也。其他不空所说之千手经等。咒语少异。又经中说种种之别名。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曰:「佛告阿难:如是神咒...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兰频

鸟名。见[迦陵频]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宗门

本為诸宗之通称,后為禪宗自讚之称,因之称餘宗曰教门。楞经一曰:「佛语心為宗,无门為法门。」祖庭事苑八曰:「宗门谓叁学者莫不宗此门,故谓之宗门。正宗记云:所谓吾宗门,乃释迦门一佛教之大宗正趣。(中略)乃知古者命吾禪门谓之宗门,而尊教迹之外殊,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曇摩陀耶舍

Dharmagatayaśas,比丘名。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天竺沙门曇摩迦陀耶舍,齐言法生称。」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海岸国

华严经法界品所说善财童子所参善知识五十叁人中第叁善住比丘之住处。探玄记十八曰:「海岸国者,此国在海滨故,天竺本名海岸楞道。解云:此国道向楞山故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本迹二门

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净居

净居天也。 又(杂名)蓝之地也。旧唐书高祖纪:「蓝之地,本曰净居。栖心之所,理尚幽寂。」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缘觉

梵语Pratyekabuddha,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鉢剌翳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证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证理。独觉者,彼於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

《佛学大辞典》 / 693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陵

译曰憍逸,斗諍。罗什译之金刚经作「歌利王。」留支译之金刚经作「迦陵王。」二十唯识述记下曰:「迦陵,此云憍逸,仙人之名,旧云王名。」慧琳音义十曰:「迦陵王,古昔王名也。此云斗諍,即波罗奈国无道王也。」Kaliṅgarāja。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优婆尼沙曇

U an-iṣad,一作优波尼沙土。吠陀后所出佛罗般摩那Brāhmana文学之末期,有附属於阿兰若迦Āraṇyaka部分之一大文学。谓之优婆尼沙曇。优婆尼沙曇,其数极多。其内容非一人之思想,其所说区区。今亘於全体而观其思想之倾向,论宇宙之本源,造化之本体,确立為印度思想根本之梵我不...

《佛学大辞典》 / 864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补特

Pudgala,又作富特罗,旧作福罗、补罗、富罗、弗罗、富特耶。旧译曰人,或眾生。新译曰数取趣。数者,取五趣而轮迴之义。唯识述记二本曰:「补特罗,数取趣也。」玄应音义一曰:「福罗,经论中或作富罗,或作富特耶。旧译云人。应云补特罗,此云数取趣也,...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昧耶智

在密教為佛智之称,此有总别二者:一、总名五佛之智,而解之则金刚智以平等之义而译為平等性智。不空译理趣经之叁昧耶智,金刚智译理趣经以為平等性智也。又不空取本誓之义,译為誓智。谓此智如显教不许自得自证,必就灌顶佛受之。是佛之本誓也。不空译之理趣经曰:「薄梵,成就...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伊帝曰多

见[十二部经]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摩蹬仙人

往昔有仙人名摩蹬,形极丑陋,修得五通,坐禪於山中。有婬女触王怒被驱出,入山见仙人。念我今被驱出,是不祥事。若还此不祥,我当吉祥。乃取粪汁洗灌仙人,仙人忍受不生瞋恨,婬女后还為王所宠。又有一国师亦哀恼,婬女语曰:以不吉祥还仙,必还吉祥。国师依言以粪汁洗仙,仙復...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见[楞]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菩萨藏经

一卷,梁僧婆罗译。舍利弗问懺悔随喜劝请迴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结坛受持,后明过去大光明聚如来时,世尊為竭陀天女受持此经即转女身。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龙河

尼连禪河之异名,此河中有龙住,故名。在金刚座之东而不远。破僧事五曰:「尼连禪河龙名,此云黑色。以先业缘住此河中,两目皆盲,若佛出世眼即得明,若佛灭后其眼还盲。」寄归传一曰:「创成正觉龙河,九有兴出尘之望。」同四曰:「择散宝於龙河,颇达其妙。」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Naga,译曰山。大日经疏叁曰:「山者,梵云娜,是不动义。」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思量事物曰意。唯识论五曰:「薄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叁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叁别义。」俱舍论四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心意识叁名,所詮义虽异,而体是一如。」止观二上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為心。次心筹量,名為意。」...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瞿曇僧

比丘名。瞿曇僧提婆之略。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Samgata,译曰习种性。位名。仁王经下曰:「能以一阿僧祇劫修伏道忍行,始得入僧陀位。」同嘉祥疏五曰:「外国名僧,此方名习种性,又义翻名為离着地。以不着人我故也。」 又僧名,译曰饶善。见歷代叁宝纪八。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獼猴捉水月

涅槃经九曰:「喻如獼猴捉水中月。」摩訶僧祇律七曰:「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尸。於空闲处有五百獼猴,游行林中。到一尼拘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獼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獼猴主言...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蓝摩

Saṁghārāma,又作僧罗磨。略曰僧蓝,蓝等。译曰眾园。僧眾所住之园林也。玄应音义一曰:「僧蓝,旧译云村,此应讹也。正言僧罗磨,此云眾园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即[杯]等。由此转谓供养佛之一般器具。佛祖统纪四十叁曰:「阿此云器,凡供养之器,皆称曰阿。」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摩护囉誐

见[摩呼洛]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经宗通

叁十卷,明曾凤仪撰。其自序曰:「余於憨山称莫逆,自癸已造访牢山后,音问寥寥,得笔记(憨山之楞笔记)读之,不啻面谭。始读洒然,再读之则疑,叁读之则有所更定,不觉盈纸。復取叁译覈之,宋译雋永有味,故不可易。至棘句倒语,非证魏唐二译则不可晓。笔记节分条列,灿如指掌...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又作僧多。译曰集会。法门名。僧吒经一曰:「有法门名僧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大集会正法经一曰:「我有正法名大集会。」此二经同本异译也。梵Saṁghāta。 又风灾劫时所起之风名。大宝积经叁十七曰:「又风灾起更有大风名僧多,彼风所吹举此...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现识

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了义灯四本曰:「楞经云:诸法皆於本识上现故。」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九种转变

转即运动,变即改易。此是外道妄计形相等九种,各有迁变之不一也。盖外道不了法从缘生,本无自性,一切境界,起灭唯心,而妄计有无,遂成邪执。如来恐诸末世众生,堕斯等见,故于楞会上,对大慧菩萨说此九种邪计之相也。(梵语楞,华言不可往。) 一、形处转变,形处即四大...

《三藏法数》 / 454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弗婆势罗

Pūrvaśaila,蓝名。译曰东山。见西域记十。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室利

Nāgaśri,菩萨名。译曰龙吉祥。大般若经五百七十六曰:「那室利,翻為龙吉祥。」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业林

僧俗和合,住於一处,如树木之丛集為林也。特為禪庭之名。以禪之翻名,有功德丛林之语也。智度论叁曰:「僧,秦言眾,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譬如大树丛聚是名為林,(中略)僧聚处得名丛林。」大乘义章十叁曰:「禪者是中国之言,此翻名為思惟修习,亦云功德丛林。(中略)功...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觉城

觉悟之内,不入一切眾惑,故譬以城。圆觉经曰:「一切诸眾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中略)爱憎生於心,諂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圭峰疏曰:「了心性空,眾惑不入,如防外敌。」 又佛成正觉之都城。即摩竭陀国之耶城Gayā。因明大疏上曰:「乃振锡中区,以发...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梵Bhagavat之略,佛之尊称。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迦色

一义,有形之物质。一义,无形之空界。俱舍论界品曰:「阿谓积集色,极能為碍,故名阿。有说,阿即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阿。」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色。,此云碍。阿有二义,或言无,或云极。犹含两释,故立本名也。」俱舍宝疏一下曰:「阿是极碍也,又阿為无...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五阿笈摩

又曰五阿含。南方佛教於北方所传之四阿含经外加小乘杂部经典小阿含即屈陀迦阿含经而谓為五阿含。善见律毘婆沙一曰:「法师曰:有五阿含。何谓為五?一者长阿含,二者中阿含,叁者僧育多阿含,四鸯掘多罗阿含,五者屈陀阿含。」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后说法住记曰:「素怛缆藏有五阿...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摩邓

Mātaṅga,又作摩灯,摩登。男曰摩邓,女曰摩邓祇Mātaṅgi,正翻曰有志。义译曰憍逸,恶作业。贱种之通称也。摩邓女经,摩登女解行中六事经直作人者,译人之误也(长水等从之)。摩登经曰:「过去有王名帝胜,是旃陀罗摩登种。」舍头諫经曰:「过去有王名曰摩登,摩登此...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本囊

又作本那吒Pūrṇaghaṭa,译言满瓶。佛之德相也。慧苑音义上曰:「本囊吒,此云满瓶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处阿兰若

叁种之空闲处也。慧苑音义上曰:「有叁类:一名达摩阿兰若,即此所明者也。谓说诸法本来湛寂,无起作义,因名其处,為法阿兰若处,此中处者,即菩提场中是也。二名摩登阿兰若,谓塚间处,要去村落一俱卢舍,大牛吼声所不及处者也。叁名檀陀阿兰若,谓沙磧之处也。磧音迁歷反。...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迦兰陀竹林

Kāraṇḍa-veṇūvana,又云迦兰陀竹园,迦蓝陀竹园,迦陵竹园,迦邻竹园等。迦兰陀鸟所栖之竹林。又迦兰陀长者所有之竹林也。在摩竭陀国王舍城与上茅城之间。係迦兰陀长者所有,本与尼犍外道,后奉佛為僧园,是為印度僧园之初,所谓竹林精舍是也。慧琳音义四十一曰:「迦兰多迦,古...

《佛学大辞典》 / 713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Saṁgha之略。译曰和或眾。四人已上之比丘和而為眾。新译家以為叁人已上。智度论叁曰:「僧,秦言眾。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僧非可名一人之上。寄归传叁曰:「凡有书疏往还,题云求寂某乙、小苾芻某乙,(中略)不可言僧某乙。僧是僧,目乎大眾,寧容一己輒道四人,...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鬱庾波罗

夜叉名。译曰勤守。见梁译孔雀王咒经下。又作温独波罗。译曰勇进勤护。见唐译大孔雀王咒经中。梵Udyoga- āla。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白鷺池

大般若经四处十六会之一处也,在王舍城竹林园中。五百九十叁卷至六百卷,说於此处,即十六会中之第十六会也。大般若五百九十叁曰:「如是我闻,一时,薄梵,住王舍城竹林树中白鷺池侧,与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莫呼洛

大蟒神也。见[摩呼洛]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灌佛偈

勅修清规佛降诞曰:「维那宣疏毕,举唱浴佛偈云: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眾。五浊眾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偈出浴像功德经。日本莹山清规浴佛偈曰:「稽首大圣薄梵,天上天下两足尊。我等今以功德水,灌浴如来净法身。」未知出於何典。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亲光叁分科经

谓亲光菩萨造论,释佛地经,科分叁分也。 一、教起因缘分,谓如来说教,必有发起因缘。此佛地经,佛告妙生菩萨,有五种法,摄大觉地,而说是经,即教起因缘分。(五种法者,一清净法界智、二大圆镜智、叁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也。) 二、圣教所说分,谓因缘分后,...

《三藏法数》 / 193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摩訶目犍连

Mahā-maudgalyāyana,比丘名。法华经作大目犍连。阿弥陀经作摩訶目犍连,略曰目犍连,又曰目连。新称曰摩訶没特罗,没特罗子。姓也。译曰大讚诵,大莱茯根,大胡豆,大採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称為神通第一者。初与[舍利弗]同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虽领一百徒弟...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六论

外道六种之论也。婆藪盘豆法师传曰:「四皮陀六论。」百论疏上之下曰:「六论者:一式叉(Śikṣā)论,释六十四能法。二毘罗(Vyākaraṇa)论,释诸音声法。叁柯刺波(Kal a)论,释诸天仙上古以来因缘名字。四竪底沙(Jyotiṣa)论,释天文地理算数等法。五阐陀(Chandas)论,释...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Gañgādatta,比丘之名。译曰河授。為父母祈恒神而得之子,故名。王舍城大富长者之子,请於父母而出家,得道果。见贤愚经恒达缘品。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迴向文

一切菩萨之所行,无不悉迴向眾生与菩提。故法华经化城喻品,十方梵天,讚叹大通智胜佛偈文之终,特诵愿以此功德等迴向之陀,易行品弥陀章之终。讚弥陀偈之终,起信论之末等,皆有迴向之偈颂。此等皆以讚叹着作之功,迴向於眾生与佛道也。因之行法会其终末亦必使一人先诵迴向文之...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种相承

一梵王相承。又云南天相承。劫初成时,摩醯首罗(又云商羯罗天,初禪之梵天也)与毘被剑和合而生一字,名婆蓝摩Brahma。彼有四面而说四韦陀。后面所说為阿闥婆陀Atharvaveda。即声明也。后人更造六论以释四韦陀,其一名毘罗论,释后面所说之阿闥婆陀,而辨声明之法。婆蓝摩又云...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释迦毘楞

梵音Sakrābhilagna,宝珠名,译曰能胜。以此宝能胜一切世间之宝故也。观经妙宗钞二曰:「释迦毘楞此云能胜。」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Aṇga,译语曰支分。慧苑音义下曰:「应此云身。身有四名:一曰迦耶,二曰没理罗,叁曰弟訶,四曰应。然应亦云分,谓支分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恒沙定

多如恒河沙数之禪定。乃地藏菩萨每日晨朝所入观眾机之禪定也。玄奘记十轮经一曰:「此善男子,於一一日,每晨朝时為欲成熟诸有情故,入殑河沙等诸定。」往生要集上末曰:「地藏菩萨,每日晨朝入恒沙定,周徧法界拔苦眾生。」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梵语僧Saṁgha,此译眾,旧译家谓四人已上之和合,新译家谓叁人已上之和合。天台观经疏曰:「眾者,四人已上乃至百千无量。」法华义疏二曰:「四人已上,至万二千人以还悉名為眾。」法华玄赞一曰:「眾者僧也。理事二和,得眾名也。叁人已上得僧名故。」见[僧]条。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论议

问答而分别诸法也。涅槃经叁十六曰:「乐论议者处五净居。」宋楞经一曰:「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育王经

十卷,梁僧婆罗译。与前本大同小异。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摩利

王名。译曰庄严。见华严疏钞六十叁。梵Mālikāra。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陀达磨菩萨

Udgataḍharma,菩萨名。译曰法盛。智度论九十七曰:「鬱陀秦言盛,达摩秦言法。此菩萨在眾香城中,為眾生随意说法,令眾生广种善根,故号法盛。」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紇哩陀耶

梵音Hṛdaya,又作紇哩娜耶,紇哩乃耶,讫利駄耶,紇哩娜野,紇利陀耶,釳利陀,又作汗栗駄。译曰真实心,坚实心。楞阿跋多罗宝经第一曰:「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註曰:「此心梵音肝栗大。肝栗大者,宋言心。谓如树木心,非念虑心。念虑心者,梵...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如来

梵语曰多陀阿陀Tathāgata,译言如来,佛十号之一。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觉之故,名為如来。是真身如来也。又乘真如之道来叁界垂化之故,谓之如来。是应身如来也。又,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此释通於二身。成实论一曰:「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无等力叁昧耶明妃

即入佛叁昧耶真言。大日经密印品曰:「尔时薄梵即便住於身无害力叁昧,住斯定故,说一切如来入叁昧耶徧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力叁昧耶明妃。」义释十曰:「叁力者,谓叁世力,或是叁平等也。无等力者,即此叁力也。」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梵字gh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誐,[[口虐]]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首卢

Śloka,又作首卢迦,首卢柯,输卢迦波,室路迦,室卢迦。总算经论文字之名也。叁十二字名一首卢(首卢迦為韵文之名,谓一句叁十二语為节者。算散文之经,亦依此算法,谓為叁千颂十万颂等)。玄应音义十七曰:「首卢,亦名室路迦;或言输卢迦波,印度数经皆以叁十二字為一输卢迦;...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密教道场观

密教之世界观也。密教道场观之器世界观,空轮,风轮,水轮,金轮之四、与[显教]同。其金轮上大乳海中有金龟,周徧於法海,其背上生大莲华,其上有八峰须弥山。即观下方之空轮為我心之空,观风轮為法身,观水轮為大悲,观金轮金龟為佛性,观须弥為法身,观八海為八识,观七金山為七...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龙猛

旧译曰龙树,新译曰龙猛。西域记八曰:「南印度那刺树那菩萨,唐言龙猛,旧译曰龙树。非也。」龙树之译名有叁:一、龙树(罗什译之龙树传),二、龙胜(般若流支译之顺中论),叁、龙猛(今之西域记)。嘉祥中论疏序会龙树与龙胜之名,贤首宗致义记上会龙树与龙猛之名,真言宗...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殑耆罗

比丘名。俱舍宝疏五曰:「殑耆是河神名,罗名摄受。父母怜子与字,立名殑耆摄受。女声呼名耆,男声呼為。」梵Gaṅgilaya。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攀缘

心不独起,必有所对之境,攀缘於彼而起。恰如老人之攀杖而起,谓之攀缘。又心忽彼忽此,驰回外界之事物,如猿攀木枝,忽在彼处,忽在此处,谓之攀缘。常略之以缘之一字而说之。心為能缘,境為所缘,心涉於境,谓之缘。楞经一曰:「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楞严...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数取趣

梵语曰补特罗Pudgala,有情流转,数数取诸趣者。旧译曰人。玄应音义一曰:「补特罗,此云数取趣也,言数数往来诸趣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蓝摩Saṁghārāma之略,译曰眾园。為僧眾所住之园庭,寺院之通称也。见[僧蓝摩]条。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提婆设摩

Devakṣema,罗汉名。译曰贤寂,天寂。识身足论之作者。西域记五曰:「城南道左有大蓝,昔提婆设摩阿罗汉,於是造识身足论说无我人,瞿波阿罗汉作圣教要实论说有我人。」俱舍光记一曰:「佛涅槃后一百年中,提婆设摩造识身足论七千颂,此云贤寂。」同神泰疏一曰:「提婆设摩,此...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意趣

佛之说法,有四意四秘,可以解决一切之所说。说别有言外之意趣者,名四意趣。依此四意趣,可决一切之佛意云。玄奘译摄论释五谓復有四意趣四种秘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如说我昔曾於彼时名毘婆尸佛,非昔时毘婆尸佛即今释迦佛,但诸佛所证法平等,故说我即彼...

《佛学大辞典》 / 528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现识

所说叁识之一。阿赖耶识之异名。一切诸法,尽依阿赖耶识而显现,故名现识。楞经一曰:「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復如是。」唯识了义灯四本曰:「现识者。楞经云:诸法皆於本识上现故。」 又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以名阿赖耶识之相分。由阿赖耶识之自体分变现能见之心...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首楞严

Śūraṁgama,新云首楞摩。译曰健相,健行,一切事竟。佛所得叁昧之名也。健相者,譬幢旗之坚固也。以比佛德坚固,诸魔不能坏。一切事竟者,佛德之究竟也。智度论四十七曰:「首楞严叁昧者,秦言健相。分别知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復次,菩萨得此叁昧,诸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Saṁgha,又作僧佉,僧加,僧企耶。译曰眾和会。常略曰僧。比丘之眾多和合者。见[僧]条。木槵子经曰:「至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 又译曰师子。孔雀王咒经上曰:「僧,梁言师子。」Siṁha之转也。 又人名。僧不知何国人何姓。唐龙朔初年来西凉府,次歷江淮,隶...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蓝摩之略。见[僧大师]项。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莫呼洛

见[莫呼洛]项。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家大乘四种言说

释摩訶衍论所说五种中,以前四配於四家大乘,以第五如实言说為真言。一相言说,為法相宗。彼依深密经之法相品而立名,即立叁科百法等相,约於叁性以明宗也,今就色等诸相而起言说,尤為符合。二梦言说,為叁论宗。彼之言意,叁界如梦,一切所有之所作皆為梦中所作,若一念之梦觉,...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世间智

经所说叁智之一。凡夫外道之智。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尊像

佛菩萨等之形像。苏悉地经二曰:「置於尊像前。」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弥陀二身

阿弥陀有正法轮,教令轮之二身。教时问答四曰:「金刚顶諭云:西方阿弥陀佛现二身。若依正法轮现文殊师利菩萨身,若依教令轮现焰鬘德迦身。」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梵字g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哦,我,[口虐],仰,蘗,竭,釳,乾,犍,乾,虐,疙,俄。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云:「称誐字门,一切法行不可得。」大日经入漫荼罗品云:「哦字门,一切诸法一切行不可得。」涅槃经八曰:「俄者,一切诸行破坏相。」盖誐ga者為ga...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木槵子经

一卷,失译,附东晋录。波琉璃国王遣使,求佛法之要。佛使以木槵子百八称佛陀达磨僧之名,并分别功德之浅深。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 《佛说木槵子经》

洛阳蓝记

五卷,后魏杨衒之着。其自序曰:「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最多,不可徧写,今之所录,止大蓝。」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长者女菴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一卷,失译。佛於长者婆私腻之家受供养,其女与夫共见佛,与舍利弗及文殊问答深义。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难迦罗

又作阿难娑,阿难娑罗。叁阿难之一。见[阿难]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阿地目得迦

见[阿提目多]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末佉梨劬奢离

见[末梨拘赊梨]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外道十一宗

九十五种之外道,以十一宗统收之。 一数论师,计冥諦生。从数起论,故名為数论,又论能生之数,故名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諦生者,百论云:由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諦。前二十四諦从神我生,以神我為主。神我者常觉明了,常住不坏,而摄受诸法。是...

《佛学大辞典》 / 833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大树仙人

西域记五曰:「昔殑河边有仙人,久入禪定,肩上生大树,称曰大树仙人。见一百美女动心,诣王求之,美女无应者,仙人大瞋,咒王女悉使曲腰。」见[曲女城]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