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5 条搜索结果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轮王七宝

长阿含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 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770字 / 1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七步蛇

有毒蛇,人為所螫,七步必死,故曰七步蛇。婆沙论四十六曰:「為七步毒蛇所螫,大种力故能七步,毒势力故不至第八。」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识海

藏识之海也,称真如為如来藏识,真如随缘而起诸法,如海之波涛,故曰识海。楞伽一曰:「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知

在涅槃会上,住於大乘知七善法,具足梵也。一、知法,知十二部能詮之法。二、知义,知中一切文字语言所詮之义理。叁、知时,知可修寂静,精进,捨定,供养佛师,布施,忍辱,般若等之时。四、知足,於饮食,衣药,,住,坐,卧,知止足。五、知自,知悉自己之戒,多闻,慧...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1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光明真言

陀罗尼之名。诵此陀罗尼,则得佛之光明,除诸罪报,故云光明真言。出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吽。曰:「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此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徧。尸陀林中,散亡者死骸上。(中略)神通威力,加持沙土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捨所苦身,往於西...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1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随愿往生

具名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别名普广菩萨,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之第十一卷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说人

佛法有五种能说之人也。(一)佛,佛弟子,仙人,诸天,化人也。大智度论第二所谓「佛法有五种人说: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叁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是也。净影无量寿义疏卷上所谓「起说不同,凡有五种,如龙树说:一佛自说,二圣贤说,叁诸天说,四神仙等说,五变化...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1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大明王

新译仁王奉持品说,佛於未来世受持叁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仪轨上引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以彼之五菩萨,配於本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於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為叁轮身。此叁轮...

《佛学大辞典》 / 843字 / 1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然深广之,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乘

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菩萨乘。能运众生从因至果。故名为乘。

《法门名义集》 / 26字 / 1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伽陀

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照[阿伽陀]条。 又(术语)Gāthā,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凡文之文字数至叁十二字者,谓之為首卢伽陀Ślok...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般涅槃

大般涅槃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而情不在已。厕流尘蚁...

《大般涅槃》 / 855字 / 1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一月喻叁身

一月喻叁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无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无...

《三藏法数》 / 183字 / 1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缘起偈

说佛教根本义之四諦中,苦集灭叁諦之偈文也(但偈中说叁諦者,惟智度论之文,其他為苦灭之二諦)。约於其中苦諦之因缘生,谓之缘起偈。又曰缘起法颂。又以此法颂安置於塔基,塔内或佛像体内,则谓之法身舍利偈,亦曰法身偈。见[法身偈]条。寄归传四曰:「凡形像及以制底,金银铜铁...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说,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中阿含四十五,心同本。说心意之相。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佛说意经》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门释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前,悬谈一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供养

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是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即是以法供养诸佛、菩萨,是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叁、观供养,谓...

《三藏法数》 / 197字 / 1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佛药师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上曰:「一、东方去此四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二、东方去此五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成就如来,发四大愿。四、...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藏

修多罗藏。诠戒定二学随机破病。毗尼藏。唯诠戒学。摩德勒伽藏。唯诠慧学。亦名阿毗达摩藏。此叁藏约大小乘分为二藏。所谓声闻菩萨藏。

《法门名义集》 / 54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乘

声闻乘。缘觉乘。佛菩萨乘。

《法门名义集》 / 10字 / 1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忍辱五种功德力

一、能忍所打,谓菩萨以得如响平等智力,虽被人捶打,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响者,谓如空谷之答众响也。) 二、能忍所恼,谓菩萨以得镜像平等智力,虽被人恼害,而能忍受不加报也。(镜像者,谓如明镜之现众像也。) 叁、能忍所嗔,谓菩萨以得如幻平等智力,虽被人嗔呵,而能...

《三藏法数》 / 211字 / 1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剥皮

昔释迦如来為爱法梵志(或作乐法菩萨)时,请剥身皮而乾之,以书佛所说之一偈。求法精勤之极也。智度论十六曰:「如爱法梵志,十二岁徧阎浮提求知圣法而不能得。时世无佛,佛法亦尽,有一婆罗门言:我有圣法一偈,若实爱法当以与汝。答言:实爱法。婆罗门言:若实爱法当以汝皮為纸...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

尔时释迦牟尼佛在净居天宫。告诸宿曜游空天众九执大天。及二十八宿十二宫神一切圣众。我今说过去娑罗王如来所说。炽盛光大威德陀罗尼除灾难法。若有国王及诸大臣所居之处及诸国界。或被五星陵逼。罗睺彗孛妖星。照临所属本命宫宿及诸星位。或临帝座于国于家及分野处。陵逼之时。或...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 / 唐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 795字 / 1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2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般若

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喟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干,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于凌虚,而同之𠉌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众圣宗矣...

《道般若 / 835字 / 1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四位

一者愿乐位。二者见位。叁者修位。四者究竟位。愿乐位。地前叁十心菩萨总名愿乐位。但以此智知法身。未以证智见真如。以求欲见故名愿乐。十信菩萨犹受叁界分段生死。分觉生空观。对治阐提不信障。断四住地烦恼。尽分段生死果报。云方入十解之位。十解菩萨生空观成就。对治外道着我...

《法门名义集》 / 267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随方毘尼

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我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说菩萨曾为鳖王

昔者菩萨,曾为鳖王,生长大海,教化诸类,子民群众,皆修仁德。王自奉正,四等心——慈、悲、喜、护——愍于众生,如母抱育爱于赤子,游海中,劝化不逮,皆欲使安,衣食充备,不令饥寒。其海深长,边际难限,而悉周至,靡不更历,以化危厄,使众罪索。于时鳖王,出海于外,在边卧...

《生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456字 / 1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梵网

梵网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本与[华严]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长安译诸论於最后译出中专明菩萨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说光华梵志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千二百五十菩萨,无央数人。于时众人无央数千,皆来集会在于佛所,悉下须发作沙门,各自与五百群从,修治道德,精进不懈,成得神通,生死根断,普获道证,周旋十方,济度众生。阿难白佛:“此等众学,宿有何、本修何德,...

《生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702字 / 1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八解脱

第一内有色外观色。初观不净。观道未强。不能坏灭内身。但观外色死尸膀胀。能除欲缚。故名解脱。第二内无色外观色。习积久。观道增强。能于自身作亡身灭色想。唯观外色死尸膀胀。第叁净解脱。青黄赤白可爱之色。名之为净。观净离缚。名净解脱。第四空处解脱。希求无色。名之为空...

《法门名义集》 / 289字 / 10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住

亦名十地。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名為地。谓既得信后进而住於佛地之位也。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心,涉入十信之用,圆成一心之位也。二、治地住,心之明净,如琉璃内现精金,以前之妙心履治為地也。叁、修住,涉知前地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留碍也。四、生贵住,与...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0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药王菩萨本事品

尔时宿王花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善哉!世尊!愿少解说。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又他国土诸来菩萨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 尔时佛告宿王花菩萨:...

《添品妙法莲华》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2973字 / 10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

如来功德六种相

功德者,如来万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皆得成就无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诸如来万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无垢,谓诸如来由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0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长阿含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

《长阿含 / 544字 / 10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4日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于先设座,加趺端坐,正念而住。时诸苾刍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金刚般若波罗蜜 /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 5918字 / 10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十二头陀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神通

又曰五通,五神变。不思议為神。自在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五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麤,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叁、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鬼窟里

幽鬼所栖之处,闇黑之处,以譬总為盲昧无所见之学人境界。坐禪仪曰:「法云圆通禪师,亦呵人闭目坐禪,以谓黑山鬼窟。」碧巖第一则曰:「向鬼窟里作活计。」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0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切流摄守因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之略名。后汉安世高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0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0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了义

对於不了义而言。显了分明说示究竟之实义,谓之了义。未了未尽之说,谓之不了义。了义不了义者,方便(不了义)、真实(了义)之异名也。圆觉曰:「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又「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同略疏一曰:「了义者,决择究竟显了之说非覆相密意含...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10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菩萨摩诃萨乘

菩萨此云道心众生。摩诃萨此云大道心众生。此人发心求佛。自利利人。六度满。修佛相好。学佛威仪。于叁乘别教中。此是大乘。

《法门名义集》 / 50字 / 10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0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如是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叁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叁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

《三藏法数》 / 558字 / 10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六观想

观无量寿所说,自净土境界至往生人分十六种而观想者。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0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内四供养

先由大日如来之心中流出嬉戏菩萨供养东方阿閦如来,嬉戏者,眾生初得生佛不二之菩提,照了自身即佛,大欢喜之标帜,是金刚部阿閦如来之叁摩地也。故今与以相应之嬉戏适悦形菩萨供养之。次由中心流出鬘菩萨供养南方宝生如来,华鬘者,理智具足,万德开发之标帜,是宝部宝生佛之叁摩...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10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向出生菩萨

佛说一向出生菩萨,一卷。隋闍那掘多译,摄於秘密部。对舍利弗说所谓入无边门之陀罗尼者。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0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

十无尽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沽酒。六不说出家在家菩萨过失。七不为贪利自赞毁他。八不故悭。九不故嗔。十不故谤叁宝藏。从今身至佛身不得犯。若有犯失。四十二贤圣法此是菩萨戒。

《法门名义集》 / 79字 / 10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圆镜智

显教四智之一。诸大乘教说如来之四智。凡夫之第八识至於如来,為大圆镜智。大圆镜者。喻也,其智体清净,离有漏杂染之法,自眾生善恶之业报,显现万德之境界,如大圆镜。故名大圆镜智。心地观二曰:「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眾生诸善恶业...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0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摄

布施摄。爱语摄。利益摄。同事摄。菩萨以此四事摄化众生。故名四摄。

《法门名义集》 / 26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百一十城

善财童子以福城為起点,次第南而求善知识之城数。八十华严七十八曰:「此长者子,曩於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求善知识。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於我所。」六十华严五十九曰:「弥勒说曰:此童子者,昔於频陀伽罗城,受文殊师利教,求善知识。展转由一百一十...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0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切诸佛所护念

佛说阿弥陀之异名。此為一切诸佛护持忆念之,故名。同曰:「汝等眾生,当信是称讚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忍

一、众生忍,忍即忍耐,亦安忍也。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如慈母爱子。又若一切众生以种种恶而加于我,心不嗔恚;以种种恭敬供养于我,心亦不喜,是名众生忍。 二、无生法忍,理本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故名无生。谓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是名无生法忍。

《三藏法数》 / 119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0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说舅甥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佛告诸比丘:“乃昔过去无数劫时,姊弟二人。姊有一子,与舅俱给官御府织金缕、锦绫罗縠,珍好异衣。见帑藏中琦宝好物,贪意为动,即共议言:‘吾织作勤苦不懈,知诸藏物好丑多少,宁可共取用解贫乏乎!’夜人定后,凿作地窟...

《生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364字 / 10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心。如念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9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百幼童聚沙兴塔

五百幼童相结為伴,日日游戏,但至江水,聚砂兴塔,各言塔好,虽有善心,而宿命福薄,时天卒雨,江水暴涨,漂流溺死。佛告眾人,五百童子生於兜率天,皆同发心為菩萨。佛放光明,使其父母见子所在,佛遥呼五百童子来。时皆住虚空中,散华於佛,下稽首言,蒙世尊恩,身虽丧亡,得...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9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半偈

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之后半偈也。涅槃十四谓释迦如来往昔入雪山修菩萨时,从罗剎闻前半偈,欢喜而更欲求后半。罗剎不听。乃约捨身与彼。欲得闻之。故谓為雪山之半偈,亦曰雪山之八字。心地观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為求...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9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实境界

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9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涅槃

一者性净涅槃。二者方便涅槃。性净天真之理。体通叁世。其德圆备。本无增减。虽隐显从缘。而体无染累。故就实彰名。称曰性净涅槃也。方便净。含灵禀识。虽有真性。烦恼惑覆心莫能自反。要须籍善知识开示。有方顺教传修理鉴理事。解观渐增。烦惑捐尽。尔乃体用成报用方便。是以果...

《法门名义集》 / 167字 / 9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失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9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一觉

一觉者,十界众生本性之觉也。谓六道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了,名为不觉。叁乘之人,断惑证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诸惑净尽,彻见本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本一。论云: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

《三藏法数》 / 171字 / 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会

一会者,谓如来于灵山会上,与诸大众说法华之时也。隋天台智者大师,于光州大苏山修法华叁昧,诵法华,至药王菩萨品中,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彻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是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三藏法数》 / 105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股

又作五鈷、五古、五[月古],具名五股杵、五股金刚杵。股為枝之义,独头之杵,谓之独股;分為五头,谓之五股。股通作[月古],杵以金作鈷,借字也,餘為略字或当字。凡金刚杵,西土之战具也,以表退治烦恼之金刚智。其中五股表金刚界之五部,合两头而為十枝,以表十波罗蜜也。诸部要...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9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度五神通

复次,舍利弗!菩萨般若波罗蜜,当念具足度五神通,逮诸菩萨无量神足,能动天地、变身无数更合为一,彻视无碍石壁皆过。譬如鸟飞无所触碍,能履水蹈虚、身出水火、手扪摸日月、身至梵天。有是神通不自贡高,不见贡高,用本空故。谁有能起是神足者?唯有得萨云若者乃能起是耳。舍...

《放光般若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838字 / 9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一句投火

菩萨為闻一句之法而入大火坑也。佛祖统纪智礼传曰:「半偈亡身,一句投火。」十华严叁十五曰:「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故。假令叁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欲从於梵天...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9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