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 条搜索结果

性种性有十行菩萨

此是叁贤位之中品。一欢喜行。前观解既满。今如解而得自行化人。离于邪倒庆子除得之利故。曰欢喜行。二饶益行。自利行既转深。利他行弥广故。曰饶益行。叁无嗔恨行。既善利他。慈悲喜舍。怨亲平等。憎爱无二故。曰无嗔恨行。四无尽行。以无厌心度人不倦。利行增进无休无息故。曰无...

《法门名义集》 / 304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尘

一尘者,一微尘也。经云:譬如有大经卷,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一微尘既然,一切微尘皆亦如是。时有一人(谓佛也),智慧明达,有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即以方便破此微尘,出此经卷,令诸众生普得饶益。以譬一切众生身中,具有如来无碍智慧,但由众生妄想颠倒而...

《三藏法数》 / 172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甘菩遮

Kamboja,国名。又作剑蒲,紺蒲,略曰甘菩。印度十六大国之一。探玄记十五曰:「甘菩国者,正云剑甫,是北印度。此国多出美女,故以為名也。」华严疏钞四十五曰:「甘菩遮国,正云紺蒲,即是果名。赤白圆满,乍似此方林檎,而復叁约横文。此国多端正女人,面似甘蒲,叁约文成,以...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解脱

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着,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三藏法数》 / 82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种自在

一、得无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智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智

一、大圆镜智,谓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智。 二、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 叁、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种一乘

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 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但诠无二无叁,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叁,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

《三藏法数》 / 195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真空观四句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

《三藏法数》 / 263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八不共法

一者诸佛身无失。身行善顺。名身无失。二者口无失。口业善顺。名口无失。叁者念无失。念顺无差。名念无失。四者无异相。怨亲等节护。名无异想。五者无不定心。常住叁昧。无散须臾。故名无不定心。六者无不知已舍。粗细等事所有经心莫不知而后辩。故言无知已舍。七者欲无灭。欲善满...

《法门名义集》 / 338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法界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轨则也,界有性、分二义。若约事说,界即是分义,谓随事分别故也;若约理说,界即是性义,谓诸法性不能变易故也。以此性、分互相交络,则成理事无碍法界。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则成事事无碍法界也。 一、事法界,谓诸众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

《三藏法数》 / 235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种智

十种智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七种礼佛

勒那叁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礼,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佛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叁、身心礼,口唱佛名,心存相好...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种通

一、道通,道即道理,谓证中道之理,而能起用,无心应物,缘化万有,犹如影像,水月空华,无有定体,是名道通。 二、神通,神即心神,谓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明,皆随定力,无有障碍,是名神通。 叁、依通,依即依凭,谓依凭术法,任意无碍,如乘符往来,药饵灵变之类,...

《三藏法数》 / 214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叁、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三藏法数》 / 351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四风轮

经云:此四风轮,能持水轮;水轮能持大地,令不散坏。以譬如来出现,依无碍慧光明而起四种大智风轮,能持一切众生善根也。 一、安住,谓叁千大千世界,依此风轮而得安住。以譬如来大智风轮,普摄众生,皆令欢喜安住也。(叁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言叁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

《三藏法数》 / 262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心归命

一心而归顺於佛也。净土论曰:「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憍萨罗

Kosala,又作拘萨罗,拘娑罗,居萨罗。译曰工巧或无斗战。南印度古王国名(西域记作中印度)。法显传所谓达嚫国,即此地也。对於北憍萨罗而谓之為南憍萨罗,又号為大憍萨罗。龙树菩萨尝住此国,為娑多婆訶王所归敬,於跋逻未罗山,营造五层大伽蓝。首府之位置不明。见西域记十,玄...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大事

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叁,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叁七九,故名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為事。...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八识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

《三藏法数》 / 714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法界

华严家為分别圆融无碍之义相而立四法界,天台家為差别尘沙之事相而立十法界,对配之,即横竪之二门也(四横十竪)。十法界者: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二、菩萨法界,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叁、缘觉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四、声闻法界,為...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二智

一、观察智,谓以智慧照了人法二空,所显真如之理,了知能证所证二俱不可得,是名观察智。(能证者,谓能证之智;所证者,谓所证之理。) 二、取相智,谓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智慧照了,悉使法法圆融,事理无碍,是名取相智也。

《三藏法数》 / 106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品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

《三藏法数》 / 396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无碍

无碍智。法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义名下所以。称之为义。法自义之名。称之为法。辞说法之言。名之为辞。乐说随欲善授。名为乐说。善通无滞。故言无碍智。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十八体十二光佛

阿弥陀佛有十二光佛之别号,又以其誓愿有四十八愿,因是可称為四十八体之十二光佛。十二光佛者,无量,无边,无碍,炎王,清净,欢喜,智慧,不断,难思,无称,超日月光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慈明行心

慈明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非凡圣所能测。见禪林僧宝传五章。是圆顿家之常事,有何不能测。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叁种意生身

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叁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四、第五地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密教叁叁昧门

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后為此观。此叁叁昧為吽字之叁摩地,吽字备叁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為体,具足叁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訶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鄔字叁昧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叁门,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印二明

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慧琳音义

本名一切经音义。西明寺慧琳法师撰,故称為慧琳音义。一百卷。宋高僧传五曰:「慧琳始事不空叁藏為室洒,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训詁,靡不精奥。尝谓翻梵成华,华皆典故。典故则西乾细语也。遂引用字林,字统,声类,叁苍,切韵,玉篇,诸经杂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六空

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因缘空。」天台之仁王经疏中,引智度论以之為六空:一果报空,五蕴空是也。二受用空,十二入空是也。叁性别空,十八界空是也。四徧到空,六大空是也。五境空,四諦空是也。六义空,十二因缘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二种身土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身,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身土。 一、自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乐,自在无碍,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圆满报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

《三藏法数》 / 204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神通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德

二德者,在众生因心所具,则名缘了二因,在诸佛果上所显,则成智断二德。盖了因显则成智德,缘因显则成断德故也。 一、智德,智即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通达无碍,随众生机器大小,各各为其演说,无有差谬,是名智德。 二、断德,断即断除,谓断惑业净尽,随所调伏众生之处,...

《三藏法数》 / 136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二光佛

阿弥陀之十二光佛也。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中略)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燄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曰:「是内坐十二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实境界

悟一实之境界也。占察经下曰:「一实境界者,谓眾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往生要集中本曰:「此一实境界,即是如来法身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六大烦恼

一,贪烦恼,染着為性,生苦為业。二,瞋烦恼,憎恚為性,不安与恶行之所依為业。叁,痴烦恼,於诸理事迷闇為性,一切诸惑之所依為业。四,慢烦恼,恃己於他高举為性,生苦為业。五,疑烦恼,於诸諦理犹豫為性,能障信心為业。六,恶见烦恼,颠倒推求之恶慧為性,能障善见而生苦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法界

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开示悟入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使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是显佛出世本怀之语。法华经方便品曰:「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眾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见道...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七种辩

菩萨得七种之辩:一、捷疾辩,於一切之法,无碍故。二、利辩,有人虽能捷疾而不能深入,以能深入乃名為利。叁、不尽辩,此以利辩说诸法实相,无边无尽也。四、不可断辩,於般若之中无诸戏论,故能无问难之离间者,即名為不可断辩。五、随应辩,能断法爱,故随眾生之所应而说之也。...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修

有胜劣之叁种:一、无常修,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德,但观一切有為法之无常者。二、非乐修,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中自有涅槃寂灭之乐,但观诸法之苦者。叁、无我修,声闻之人,不知有自在无碍之真我,但观五蕴之空者。此名声闻人之劣叁修。又,一、常修,菩萨知法身之体,常住不灭...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一境叁諦

空假中叁諦,融即於一境之意。又曰圆融叁諦,不思议叁諦。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為空,因缘所成,故為假,即空即假,故為中。如是一一之境,叁諦之理,鎔融相即,叁一一叁,无碍圆融,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諦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叁千即空假中...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宝印

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毘舍离

Vaiśāli,又作毘耶离,鞞舍离,维耶,维耶离,鞞舍隶夜。新云吠舍釐。国名。译曰广严。中印度也。维摩大士住此国。又,佛灭一百年,七百贤圣為第二结集之处。此国内之种族曰离车,亦曰跋闍子(此国城之鼻祖名离车,当时有叁城郭,开扩庄严,名毘舍离,详说於善见律中,载离车之部...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叁身华梵

(亦名叁如来,出法华文句) 一、法身,毗卢遮那如来,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以法为身,故名法身。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以真如平等性相常然,身土无碍故也。如来者,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是也。 二、报身,卢舍那如来,修因感报,名之为报。...

《三藏法数》 / 334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圆教无作四谛

圆教者,谓事理无碍,法法融摄也。无作四谛者,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无有造作;故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尘劳本清净,无集可除;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是名圆教无作四谛。(阴入皆如者,阴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入即六根六尘,互相涉入,通为十二...

《三藏法数》 / 314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眼

一肉眼,见一切之色故。二天眼,见一切眾生之心故。叁慧眼,见一切眾生之诸根境界故。四法眼,见一切法之实相故。五佛眼,见如来之十力故。六智眼,见诸法故。七光明眼,见佛之光明故。八出生死眼,涅槃故。九无碍眼,所见无碍故。十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见普门之法界故。出於华严...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提婆為利养学神通

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叁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為教於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六

华严以十数為满数,摄无量无尽,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画胎藏界之曼荼罗,其中臺八叶院最少之极,為十六指,其十六者眾生肉团心之八叶曼荼罗也,此八叶开人法而有八种善知识之人与八种金刚慧印之法。以成十六之数也。大日经疏五曰:「内心白莲华,此是眾生本心,妙法芬陀...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菩萨四法门

一、智门,谓菩萨以大智慧,善知一切众生根性,随顺调伏,令其解脱,是为菩萨智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慧门,谓菩萨以大妙慧,为诸众生分别宣说深法句义,亦欲令其开发慧性,照了万法本来空寂,是为菩萨慧门。 叁、陀罗尼门,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

《三藏法数》 / 22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种通

通即神通也。妙用难测曰神,自在无壅曰通。 一、他心通,谓世、出世间所有诸法,若种若类,与夫他人所起心念,皆悉能知,是名他心通。 二、天眼自在清净通,谓天眼离诸垢障,清净无碍,于所见境,而得自在;无边世界差别之相,若净若染,一一种类,悉能明见,是名天眼自在清净...

《三藏法数》 / 507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