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 条搜索结果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开元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詔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纪年為寺号。其后兴废不一。现今存者已无多。 又福建泉州温陵开元寺。唐中宗嗣圣叁年,郡儒黄守恭所创基。以匡护為第一世。九年号兴教寺,神龙元年,改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玄宗勅各州郡置开元寺,復更称為开元寺。至宋代支...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六十四梵音

如来之音声。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梵者清净之义。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七曰: 「一、流泽声,Snigdhā。二、柔软声,Mṛdukā。叁、悦意声,Manojñā。四、可乐声,Manoramā。五、清净声,Śuddhā。六、离垢声,Vimalā。七、明亮声,Prabhāsvarā。八、甘美声,Valgu。九、乐闻声,Śravaṇiy...

《佛学大辞典》 / 1233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四十八愿

阿弥陀如来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所建立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说之。是為由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选择摄取之大愿,故谓之选择本愿。其一一愿名,诸师所说不同。 据日本望西楼了慧之无量寿经钞言,第一无叁恶趣愿,第二不更恶趣愿,第叁悉皆金色愿,第四无有好丑愿,第五宿...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阿罗逻

Ārāḍakālāma,又作阿蓝,仙人之名。译曰懈怠。佛出家始就此人学。涅槃经二十一曰:「夜半逾城至鬱陀迦阿罗逻等大仙人所。」因果经叁曰:「尔时太子即便前至阿罗逻仙人处。」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阿罗逻此云懈怠,亦获通定者也。」 又寒地狱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阿罗逻,阿波...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印纸

禪林以小纸片朱印其寺号,谓之印纸。见象器笺十六。 又印与纸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真影

真身之影像也。通木像画像而言,性灵集七曰:「龙猛菩萨龙智菩萨真影等都二十六幅。」教行信证六末曰:「图画真影。」又真身之影现也。承远和尚碑(韵府)曰:「胜缘既结,真影来影。」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滥波

Lam ā,国名,北印度之境。有部毘奈耶四十六曰:「时紺顏童子,执师衣角悬身而去。时人遥见皆悉唱言:滥波底滥波底(是悬掛义),其所经过方国之处,因号滥波。今北印度现有其国。」西域记二曰:「越黑岭入北印度境,至滥波国。」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

昔有大姓家子端正,以金作女像,语父母:“有女如此者乃当娶也。”时他国有女人亦端正,亦以金作男像,白父母:“有人如此乃当嫁之耳。”父母各闻有是,便远娉合此二人为夫妇。时国王举镜自照谓群臣:“天下人颜容宁有如我不?”答曰:“臣闻彼国有男子端正无比。”则遣使请之。使者至以王...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364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虚空界

谓眼所见之大空也。中阿含经叁十六曰:「譬如月无垢,游於虚空界。」智度论一曰:「虚空界无量诸佛土。」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二十八祖

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教外别传

禪宗向上之作略,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之心印也。是即教内之真传。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无门关曰:「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又(书名)十六卷。明黎眉等编。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别译杂阿含经

十六卷,失译。杂阿含经中之撮要别译。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菴摩罗

Āmra,一作菴罗,菴没罗。果名。新称阿末罗,阿摩洛迦,菴摩洛迦等。旧称菴摩罗,阿摩勒,菴摩勒等。译曰无垢清净。谓如林檎。汉字之使用混乱。Āmra相当於菴罗,菴没罗,Amara译曰天果,Amala译曰无垢,通用阿摩罗,菴摩罗等。汉名混用之而不分明。西域记八曰:「阿摩落迦。印度药...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特胜

特胜於四念处等之观,始自调心,终至悲想地,地地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厌恶自害之失,故名特胜。十六者:一、知息入,二、知息出,叁、知息长短,四、知息徧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常略称為大般若。四处十六会之说,唐玄奘译,六百卷。开元目录一曰:「唐太宗叁藏圣教序,唐高宗叁藏圣教记。」(缩印揭於目录之首,及十六会有各沙门玄别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十六会说,一万叁百叁十一纸。大唐叁藏玄奘於玉华寺译。」Mahā rājñā āramitā。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想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招提

具名拓斗提舍,梵音Caturdeśa,译曰四方。谓四方之僧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為招提僧物,四方僧之住处為招提僧坊。魏太武造伽蓝,以招提名之,招提二字,遂為寺院之异名。增一阿含经十四曰:「毘沙鬼白世尊曰:我今以此山谷施招提僧,唯愿世尊為之受之。」悲华经八曰:「比丘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法山

佛法之高,譬如山也。涅槃经十九曰:「法山欲颓,法船欲沈。」大集经五十六曰:「法河永枯涸,法山欲崩颓。」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居士传

清彭际清着。為传五十六。列人二百二十七。附列者又七十七人。其发凡曰:「佛门人文记载,其专繫宰官白衣者,故有祐法师宏明集,宣律师广宏明集,心泰佛法金汤,姚孟长金汤徵文录,夏树芳法喜志。其以沙门為主兼收外护者,则有志磐佛祖统纪,念常佛祖通载,以及传灯录,续传灯录,...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四禪天

新云四静虑天,修四种禪定所生之色界四天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禪天,初禪已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叁识相应,且有觉观之二者。此地萨婆多部立梵眾梵辅之二天,经部与上座部,加大梵天為叁天(萨婆...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摩奴闍

Mānusa,又作Manuṣya,末奴沙,摩[少/(兔-、)]沙,摩[少/(兔-、)]赊,摩奴沙,摩努娑摩[少/(兔-、)]奢,摩奴晒,摩努史也。略曰摩[少/(兔-、)]。又曰摩拏赦,摩[少/(兔-、)]舍喃。译曰人,意。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末奴沙亦云摩[少/(兔-、)]沙,此云人。」法华文句四曰:「人者,...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古来实有宗

外道十六宗之一。谓过去及未来為实有而非假。胜论,时计之二外道也。义林章一曰:「去来实有宗,谓胜论外道及时计外道等,亦作此计。有去来世,犹如现在,实有非假,虽通小乘,今取外道。」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五海

五种具德之海也。即佛自证之无尽圆明性海藏中五种之义分。旧华严经第叁所谓「尔时普贤菩萨承佛神力,观察一切眾世界海,一切眾生海,法界业海,一切眾生欲乐诸根海,一切叁世诸佛海。」是也。据华严经探玄记第叁谓第一是所依之义,第二是萌发或积聚之义,第叁是轨用之义,第四是行...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鉢支

又曰鉢枝,鉢鈘、鉢搘。支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支,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祇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无我

梵语Anātman,又云非我。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為我,於人身执有此,谓之人我,於法执有此,谓之法我,於自己执有此,谓之自我,於他执有此,谓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总為因缘生,亦无常一之我体,既无人我,无法我,则无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毕...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金刚萨埵

Vajrasattva,又云金刚手,秘密主。又云普贤。是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来為第一,此萨埵為第二。梵名缚曰囉萨怛缚摩訶萨怛缚。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王,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訶萨,金刚手萨埵摩訶萨埵等。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大方等无想经

别名,大方等大云经,六卷,北凉曇无讖译。有大云密藏菩萨使诸问云兴,讚许而说种种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有叁十七品。最后,南方诸天子来问经名。佛答叁名,一大云,二大般涅槃。叁无想,并授记末法中之事。其第叁十六品说祈雨之神咒。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叁会

叁度之法会也。罗什译之弥勒大成佛经曰:「说此偈已,出家学道,坐於金刚庄严道场龙华菩提树下。(中略)於此日初夜降四种魔,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中略)尔时释提桓因、护世天王、无数天子,於华林园头面礼足,合掌劝请转於法轮,时弥勒默然受请。(中略)说是语时九十六亿人...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五十二位

明菩萨乘之阶位,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经明十地之十位,胜天王般若经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论明叁乘合说之十位,金光明经明十地妙觉之十一位,唯识论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妙觉之四十一位,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十...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释迦发心

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叁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萨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叁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末...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见浊

五浊之一。至末世,眾生之邪见盛起。而浊乱世间,如有见无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文句四下曰:「见浊者,无人谓有人,有道谓无道,十六知见六十二等,犹如罗网,又似稠林,缠缚屈曲,不能得出,是见浊相。」法...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大通智胜

叁千尘点劫昔出世之如来名。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為沙弥,从佛闻法华经,佛入定后,十六沙弥。各昇法座,為大眾覆讲法华经。其第九沙弥。今已成佛,為阿弥陀。第十六沙弥成佛為今之释迦如来。而其闻第十六沙弥之说法者。為今之一座大眾云:盖今之大眾在大通智胜佛时,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阿那波那

Ānā ā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阿那般那。新称阿那波那,阿那阿波那。译曰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名。大乘义章十二曰:「安那般那观,自气息繫心数之,勿令忘失,名数息观。」安般守意经曰:「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智度论慧影疏六曰:「阿那般那者,阿那名出息,般那名入...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须弥

Sumeru,又作修迷楼,苏弥楼,须弥楼,弥楼。新作苏迷卢,苏迷嚧。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译言妙高,妙光,安明,善积,善高等。凡器世界之最下為风轮,其上為水轮,其上為金轮即地轮,其上有九山八海,即持双,持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须弥之八山八海与铁围山也,...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五种法身

有四种(一)菩萨瓔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叁自法身,地上菩萨应现之应身也。天台谓之為胜应身,法相谓為报身中之他受用身。四变化法身,台家所谓劣应身,法相家所谓变化身也。五虚空法身,如虚空离诸相之如如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黄杨木禪

俗言黄杨至难长,若遇闰年却缩云。借以呵钝汉之参禪。大慧普说二曰:「这汉参黄杨木禪倒缩了也。」本草纲目叁十六曰:「黄杨木其性难长,俗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石鉢

佛将成道时,四天王来各献青石之鉢。佛受之,以四鉢重叠,按為一鉢,故鉢有四际,惟佛用之。弟子不许石鉢。见佛说普曜经七,智度论二十六,同叁十五,义楚二十二。佛入灭时,此鉢付阿难,见处胎经,义楚二十二。晋法显叁藏渡天竺时,在弗楼沙国拜石鉢,言无信心,则虽中以象挽之亦...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王子

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叁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為沙弥,从佛闻叁乘教,初发大乘心,更请说大乘之妙法,闻佛说法华经,佛於八千劫。说法华经,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间,寂然入定。此时十六王子各上法座。八万四千...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

人身有叁十六之不净物。涅槃经二十四曰:「凡夫身叁十六物不净充满。」分為叁类:一、外相十二:髮、毛、爪、齿、眵、泪、涎、唾、屎、溺、垢、汗。二、身器十二: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叁、内含十二: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藏、赤痰...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供养会

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之一。示诸尊以宝冠华鬘等供养本师大日如来之相。四曼中羯磨曼荼罗也。有五佛,四波罗蜜,十六大菩萨,八供四摄,贤劫十六尊,外金刚部二十天之七十叁尊。见[九会曼荼罗]条。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叁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叁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叁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观经

观无量寿经说十六观,故云十六观经。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眾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叁重。(中略)第叁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芻君荼央俱尸,叁、魔醯那罗达,四、金毘罗陀迦毘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鳩兰单托半祇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毘...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佛叁事入城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叁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

《三藏法数》 / 907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常念

时常忆念也。法华普门品曰:「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常念者,正念也。此正念有事理之二种。事之常念者昼夜二时行住坐卧念观音之神力而不忘也。理之常念,有四教之异。藏教之常念或观自他身内外不净,叁十六物之不净充满,或从死想至白骨想之九想一一...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浮图

Buddha,又Stū a,又作浮头、浮屠、佛图,旧译家以為佛陀之转音。广弘明集二曰:「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译云净觉。灭秽成觉,為圣悟也。」南山戒疏一上曰:「言佛者,梵云佛陀,或言浮陀、佛驮、步陀、浮图、浮头,盖传音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名為觉。」秘藏记本曰:...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

华严以十数為满数,摄无量无尽,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画胎藏界之曼荼罗,其中臺八叶院最少之极,為十六指,其十六者眾生肉团心之八叶曼荼罗也,此八叶开人法而有八种善知识之人与八种金刚慧印之法。以成十六之数也。大日经疏五曰:「内心白莲华,此是眾生本心,妙法芬陀...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外道

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叁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註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六智

见道中之四諦智及法智比智六者,若法智比智歷四諦,则為十六智,即见道之十六心也。仁王经上曰:「有学六智。」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梵语曰驮怒沙。印度尺度名。大毘婆沙论百叁十六,杂阿毘曇心论二,俱舍论十二,谓七[麩-夫+广]麦,成一指节,二十四指节成一肘,四肘為一弓。方广大庄严经四,谓一麦成一指节,十二指节成一搩手,两搩手成一肘,四肘成一弓,四肘一弓之说,诸经论大致相同,然配之於我国丈尺,则有...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国王

印度古昔十六国之王也。仁王经下曰:「大王!吾以此经付嘱汝等。毘舍离国vaśiali,憍萨罗国Kosala,室罗筏国Śrāvasti,摩伽陀国Magadha,波罗痆斯国Bārāṇasi,迦毘罗国Ka ilavastu,拘尸那国Kuśinagara,憍睒弥国Kauśāmbi,般遮罗国Pañcāla,波吒罗国Pāṭali utra,末吐罗国Mathu...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何苦经

答出家在家苦乐之问者。摄於中阿含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玄朗

唐婺州乌伤悬(浙江义乌县治)人。一作东阳(浙江东阳县治),傅大士六代孙也。字慧明,号左溪。九岁出家,如意元年,蒙勅度,配住东阳清泰寺。因就光州岸律师,受具足戒,寻学律仪。又博究经论,精通涅槃,常恨古人章疏之判断有不允当者。往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禪师共商榷禪要,然...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迦毘罗

Ka ila,外道名。又云迦比罗,迦毘梨,劫毘罗等。译曰黄头,赤色等。数论派之祖。立二十五諦之义。百论疏上中曰:「迦毘罗,此云黄头仙,亦云金头。头有金色,故以名之。金七十论云:迦毘罗,此云赤色仙,劫初时,从空而出。」玄应音义二十叁曰:「迦比罗,此云赤色,谓赤色仙人...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叁十七尊

金刚界曼陀罗之主脑也。第一根本成身会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与属於中央大日之四波罗蜜菩萨属於他四佛之十六大菩萨,内四供养,外四供养之八供,及四摄菩萨是也。此中十六大菩萨為慧德,四波八供四摄為定德。此数自应於叁十七菩提分法之数也。参照[九会曼陀罗]条。因於密教依诸尊废...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私婆吒

梵志名。略曰婆吒,译曰最胜。為邪见外道,执涅槃之无常,且计草木有命。涅槃经叁十九曰:「復有梵志姓婆私吒,復作是言:瞿曇!所说涅槃常耶?」(已下广与佛对论涅槃之常无常)。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私吒,此云最胜,或云无上,亦同闍提,邪见宗也。」楞严经十曰:「是人则堕...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投渊外道

六苦行外道之一。寒中投身於深渊而作苦行,以之為生天之因者。见涅槃经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智

於小乘立十智,以摄一切之智。一世俗智,见諦以前一切凡夫之智也,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智。二法智,证欲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叁类智,证上二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四苦智,知上下界苦諦之智也。五集智,知上下界集諦之智也。六灭智,知上下界灭諦之智也。七道智,知上下界道諦之智也。...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劫宾那比丘

光宅法华义疏一曰:「劫宾那者,亦是外国语,此间翻言坊宿。正言此人在僧坊中宿,如来知其根熟,仍化為老比丘,与同共宿,即於尔夜化令得道,故言坊宿也。又解言:此人是劫宾国人,从国受名,前解必然,后未必尔也。」文句一上曰:「父母祷房星感子,故用房宿以名生身也。」玄赞一...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见道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延寿

杭州慧日山永明寺智觉禪师,名延寿。参天台韶国师而悟玄旨。吴越忠懿王钱俶,深归於师。迁於永明大道场。眾盈叁千。宋太祖开宝八年,年七十二而寂。着宗镜录百卷,万善同归集六卷。师嗣天台韶国师,韶嗣法眼益禪师。见五灯会元十,佛祖统纪二十六,佛祖通载二十六,稽古略叁。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修罗战

阿修罗王与忉利天之帝释战斗也。修罗有美女,无好食,诸天有好食无美女,互相憎嫉,故恒战斗。见别译阿含经叁,法华义疏一,经律异相四十六,法苑珠林五。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摩利迦

花名。译曰次第花。见慧琳音义二十六。梵Mallikā。 又(人名)夫人名。旧曰末利夫人,新曰摩利迦夫人。见[末利夫人]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那罗延身愿

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六。使极乐之往生人,皆得那罗延之金刚坚固身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

一时各有叁兽。总為叁十六兽。止观八曰:「一时為叁十二时,即有叁十六兽。寅有叁:初是猩,次是豹,次是虎;卯有叁:狐,兔,貉;辰有叁:龙,蛟,鱼;此九属东方木也。已有叁:蝉,鲤,蛇;午有叁:鹿,马,獐;未有叁:羊,雁,鹰;此九属南方火也。申有叁:狖,猿,猴;酉有叁...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斛食

大量满腹之食也。十六斛者斗量也。焰魔供次第曰:「某甲等谨以香洁饮食及钱财币帛等先奉献十方诸佛百千俱胝百亿那由佗不可不说国土微尘等一切冥官冥道僧尼灵界半天婆罗门诸饿鬼眾,一一各得摩伽陀国十六斛食,能令此食悉皆变為法喜禪悦甘露醍醐净乳海,充满法界,广大无量,无不饱...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圣位

叁乘圣果之位也。华严经二十六曰:「愿一切眾生,速入圣位。」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减缘减行

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下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下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尸利鞠多

Śrigu ta,又作室利毱多,尸利崛多。王舍城长者名。译曰吉护、德护、胜密。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尸利毱多此云吉护,亦云德护也。」西域记九曰:「室利毱多唐言胜密。」德护长者经上註曰:「尸利崛多者隋言德护。」此外道欲以火坑毒饭害佛,不成,遂归佛。见[胜密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万字

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地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梵语囉哦Bāga,染着五欲之境而不离也。例如贪爱贪欲等。唯识论六曰:「云何為贪?於有有具染着為性,能障无贪生苦為业。」俱舍论十六曰:「於他财物恶欲為贪。」瑜伽伦记七上曰:「贪之与爱,名别体同。」大乘义章二曰:「爱染名贪。」同五本曰:「於外五欲染爱名贪。」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数珠颗数

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罗汉

以宾头卢尊者為始。十六大阿罗汉,受佛勅,永住此世,济度眾生者。其名字住处等,详於法住记。此法住记為佛灭后八百年中师子国(今之锡兰)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尊者之说。记初,有「尊者告曰:汝等諦听,如来先己说法住经,今当為汝麤更宣说。」则原為佛说,彼惟述说耳。其名第一宾度...

《佛学大辞典》 / 534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知见

又云十六神我。未见正道之人,於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歷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一、我,於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為我。二、眾生,於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有实之眾生而生,故名為眾生。叁、寿者,於五阴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之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度牒

许出家之公验也,又云祠部牒。以从尚书省之祠部司出之故也。编年通论十六曰:「天宝五年五月制,天下度僧尼,并令祠部给牒。今谓之祠部者,自是而始。」唐会要曰:「天宝六载,制僧尼道士令祠部给牒。」唐书食货志曰:「安禄山反,杨国忠遣御史崔眾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法华叁昧

叁諦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叁昧。此法华叁昧之名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叁昧之异名。法华叁昧者,天台之意,叁諦圆融為一实,譬之权实不二之花(花实為实,花瓣為权法),摄一切法使归一实相也。嘉祥云於叁一自在,长短无碍,谓之法华叁昧。慈恩云...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法海

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维摩经佛国品曰:「当礼法海德无边。」无量寿经上曰:「深諦善念诸佛法海。」大集经五十六曰:「法山欲崩颓,法海当復竭。」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甄迦罗

Kamkara,数量名。法华经药王品曰:「甄迦罗,频婆罗Bimbara,阿閦婆Akṣobhya等偈。」俱舍论十二列五十二数,其中第十六曰:「矜羯罗。」玄应音义六曰:「甄迦罗,或云恒迦罗,此当千万亿。」法华玄赞十曰:「甄迦罗等者,俱舍论第十二卷,说数六十,妄失餘八。以十渐积至第十六名...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因中有果宗

外道十六宗之一。又曰因中有果论。计因中常有果性之外道也。譬如禾因穀生而论其穀中既有禾性是也。参照[外道]条附录十六外论。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八忍八智

此係入於见道观四圣諦而生,无漏之法忍法智也。名曰十六心。唯识宗谓十六心悉為见道,俱舍宗谓前十五心為见道,后一心為修道,八忍八智者,苦法忍,苦法智,苦类忍,苦类智,集法忍,集法智,集类忍,集类智,灭法忍,灭法智,灭类忍,灭类智,道法忍,道法智,道类忍,道类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百八烦恼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各有好、恶、平叁种不同,则成十八烦恼。又六根对六尘,好、恶、平叁种,起苦受、乐受、不若不乐受、复成十八烦恼,共成叁十六种。更约过去、未来、现在叁世,各有叁十六种,总成一百八烦恼也。(好、恶...

《三藏法数》 / 18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迦絺那月

又作迦提月,迦栗底迦月,羯栗底迦月,迦利邸迦月,迦剌底迦月,迦哩底迦麼洗Kārttika等。安居竟之明日,叁十日间,為比丘受迦絺那衣之时,故以之名月。但配月有新旧之别,南山旧译家,以四月十六日(阴历)為前安居之入日,故七月十五日為安居竟日,自其翌日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之...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九十八随眠

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於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於叁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十六王子

叁千尘点劫之昔,大通智胜佛所有十六王子出家修大乘行,今尽成佛,於十方国土说法度生,其第十六王子即今释迦如来是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於十方国土现在说法。(中略)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於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成实论

十六卷,訶梨跋摩造,姚秦罗什译。成实者成立修多罗中实义之意也。有惠影之成实论义章二十卷,道藏之疏十六卷,今已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内典

佛之教典為内典,世之教典為外典,佛者之自称也。二教论曰:「救形之教称為外,济神之典号為内。智度有内外两经,仁王辩内外二论,方等明内外两律,百论言内外二道。」南山道宣作大唐内典录。册府元龟引唐会要曰:「开成二年二月,王彦进准宣索内典目录十二卷。」南史何胤传曰:「...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阿那律

Aniruddha,旧称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少/(兔-、)]楼駄,阿楼駄,阿[少/(兔-、)]駄,阿泥[少/(兔-、)]豆,阿泥嚕多。译曰如意无贪。新称阿泥律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大弟子之一。為佛之从弟,迦毘罗城之释氏也。玄应音义二十六曰:「阿那律陀,旧言阿那律,亦云阿[少/(...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叁义欢喜

观无量寿佛经疏,因释:阿难及天龙等闻法,欢喜作礼而去,故以叁义释之。(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遇人欢喜,人即佛也。谓佛具足四无碍智,说观彼佛之法离于错谬,今遇此人,宁不欢喜,是名遇人欢喜。(四无碍智者,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也。彼佛即梵...

《三藏法数》 / 321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叁昧耶会

言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之第二会也。此会叁十七尊,贤劫十六尊,外金刚部叁十天,共有七十叁尊。皆画其叁昧耶形。如大日為塔,宝生為五股杵,金刚歌為箜篌。杲宝抄曰:「叁昧耶曼荼罗,言其体,则诸尊手所执持之器杖印契也。世间国王立法令,印璽了,则万人不违越之,王不自毁破之。今...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

五十叁知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81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