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条搜索结果

释提桓因

又云释迦提婆因提,释迦因陀罗,释迦罗因陀罗,赊羯罗因陀罗,释迦提桓因陀罗,新云释迦提婆因陀罗,释迦提婆因达罗。梵音Sakra Kevānāmlndra,释罗為名,译曰能,提婆译曰,因陀罗译曰主,又曰帝,即能主。住於须弥山顶上,忉利(即叁十叁)之主也。略称释帝与帝释。旧...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八讲

妙法莲华经八卷,讲八座称為八讲。朝夕二座,分為四日。叁宝感应录中曰:「释慧明,不知何处人,颖悟佛乘,讲法华经。入深山,坐於石室讲经,有光明渐近窟前,是人也。自称吾是猿猴群中之老弊盲者,闻公讲因生於忉利,思师之恩,故降临於此,愿闻讲说。明云如何讲说?曰:吾...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下,因之称為护世四王。其所居云四王。是六欲之第一,处之最初也。称為四Caturmahārājakāyikās,东持国Dhṛitarāṣṭra,南增长Virūḍhaka,西广目Virū ākṣa,北多闻Dhanada,又...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陪臚

Bhairava,自在之一形,陪臚破阵曲為舞乐,唐招提寺之陪臚会奏之,称其蹈舞之际所走之方云陪臚走。参照[陪囉嚩]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大自在

自在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五净居

色界第四禪,证不还果之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一、无烦,无一切烦杂之处。二、无热,无一切热恼之处。叁、善现,能现胜法之处。四、善见,能见胜法之处。五、色究竟,色最胜之处。俱舍颂疏世品一曰:「此五名净居,唯圣人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四种

一、世间,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福,是名世间。 二、生,谓叁界诸,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是名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无想、及五那含总在四禅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地狱

华严经随好品,说地狱中一有情由前生见闻华严经之功力,在地狱為佛光所照,直生兜率而满足十地之行,得成佛之果,见[叁生成佛]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阿迦尼吒

Akaniṣṭha,名。旧称阿迦贰吒,阿迦尼吒,阿迦尼沙託。新称阿迦尼瑟吒,阿迦尼瑟搋。阿迦尼瑟揥。译曰色究竟。此者色界十八之最上,為有形体之处之究竟,故又云质碍究竟,色究竟。又名有顶。过此则无色界之。仅有心识而无形体矣。法华经序品曰:「下至阿鼻地狱,...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六聚戒名义

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人散花尸上

尊说阿育王譬喻经曰:「昔有人在道上行,见道有一死人,鬼神以杖鞭之。行人问言:此人已死,何故鞭之?鬼神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孝父母,事君不忠,不敬叁尊,不随师父之教,令我堕罪,苦痛难言,悉我故身,故来鞭耳。稍稍前行,復见一死人。神来下,散华於死人尸上,以手...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耆婆

译曰命。长命之也。楞严经二曰:「王言:我生叁岁,慈母携我,謁耆婆。」长水疏曰:「耆婆此云命,西国风俗,皆事长命神。子生叁岁,即謁彼庙,谢求得也。」此為帝释左右之侍卫。长阿含经曰:「释提桓因左右,常有十大子,随从侍卫。何等為十?一名因陀罗,二名瞿夷...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最上秘密那拏

叁卷,宋法贤译。说那拏之修法仪轨。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帝释

忉利之主也,居须弥山之顶喜见城,统领他之叁十二(忉利译叁十叁),梵名释迦提桓因陀罗Śakra devānām indra,略云释提桓因。新译之梵名,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译能,帝之姓,提桓者,因陀罗者帝,即能帝也,今反转梵语而谓為帝释,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之一眾也。...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善见

五净居之一。在色界第四禪。定力胜而见清彻,故曰善见。又帝释所居善见城之宫殿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愚者之异名。世间最胜者,无过於。指至愚為,犹指贫人而呼為富者,指痴钝而呼為聪明,调弄之辞也。此痴当怜之,故云爱。又一说,其人愚痴无所取,但為所爱,仅得自存,故云爱。唯识枢要上末曰:「爱者,梵云没劫Moha,此名為愚。愚有叁名:一、提婆Deva,此云。二...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增长

四王中南方之名。见[四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千世界

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四下,山腰是四所居,山顶是叁十叁所居,此之上,有夜摩、兜率、乐变化、他化自在、梵世,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四下,一千四,一千叁十叁,一千夜摩,一千兜率,一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喜面

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眾。伊舍那之子。见胎曼大钞六。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微瑟纽

Viṣṇu,又作毘瑟纽、毘纽、韦纽、毘瑟笯、毘瑟怒、毘搜纽、毘瘦纽。那罗延之别名也。又為自在之别名。大日经疏五曰:「微瑟纽,旧译谓之毘纽。此是那罗延也。」同十七曰:「韦纽,自在别名。正云毘瑟纽。」玄应音义二十二曰:「毘瑟笯,旧云毘搜纽,或云毘纽,皆讹也...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东竺国人。说法时,能感群马,得解悲鸣,故曰马鸣。依百本大乘经,造起信论,是为初祖。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叁祖也。南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因入龙宫,而得成道,故号龙树。申明起信论义,是为二祖。(梵语梵志...

《三藏法数》 / 573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十八

一、欲界六,一、四,东方持国王、南方增长王、西方广目王、北方多闻王。二、忉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叁、须夜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一念叁千

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叁千诸法也。一心叁观,北齐慧文禪师於中论发之。一念叁千,台大师於法华经发之。叁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罗修,人,,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子魔

四魔之一,欲界第六(即他化自在)之主及民障碍佛道者。智度论五曰:「四者他化自在子魔。(中略)常一心故,一切处心不着故,入不动叁昧故,破他化自在子魔。」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阿修罗界

阿修罗之世界。叁界义曰:「若依十地经妙高山(须弥山)北,大海下,过二万一千由旬有罗睺阿修罗王宫,次下二万一千由旬有勇健宫,次下二万一千由旬有华鬘王宫,次下二万一千由旬有毘摩质多罗王宫。若依起世经,须弥东西面,去此一千由旬外有毘摩质多罗宫,纵横八万由旬。又云修罗...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四评家

大毘婆沙论说五百阿罗汉集,而评释发智论者也。其中以世友,妙音,法救,觉之四论师為评家之正义。华严玄谈七曰:「言评家者,婆沙是诸阿罗汉同集,而有四大阿罗汉,為评家正义:一世友,二妙音,叁法救,四觉。」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不拜

受叁归為优婆塞优婆夷者,不得拜餘道之神地祇。受具足戒之比丘比丘尼,并不得拜国王父母也。般舟叁昧经四辈品曰:「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不得事餘道,不得拜於,不得祠鬼神。」梵网经下曰:「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唐彦悰所...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恒憍

名。大部补註五曰:「恒憍,亦言常放逸。」梵Gaṇgā。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牛角一触

牛角一触袈裟而生於也。文句记叁中曰:「瓔珞经云:若龙八部斗諍,念此袈裟生慈悲心。(中略)龙得一缕,牛角一触。」或作牛触一角。言牛触袈裟之一角。即死而生於上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华着舍利弗衣

维摩经观眾生品曰:「时维摩詰室,有一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曰勿谓此华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降叁世尊形

仁王经仪轨上曰:「依教令轮故,现作威怒降叁世金刚,四头八臂,摧伏摩醯首罗大自在诸魔军眾。」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吽迦罗金刚,暴怒处月轮,身流火光聚,徧体玄青色。大自在王,妃乌摩為座。(中略)即起平身立,举右足左旋,躡彼傲慢者。大自在欲王,扑至於地已,定(...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波斯匿王十梦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说:「舍卫国波斯匿王得十梦,以问佛:一有二瓶,一空,一满,其水往来,不入空瓶,表当来富者相送遗而不给贫者。二於马口尻置食,表大臣食於官与民。叁小树生花,表后世人叁十头白。四小树结实,表女子小即生子。五有羊食绳,表夫出贾贩,妇在家与他男共住,食...

《佛学大辞典》 / 241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佛之尊号。為人之所尊,佛更為之所尊,故曰。又有五种,第五之第一义,即佛也。佛為之至极,故曰。又為佛之小字。释氏要览中曰:「一日抱太子謁释迦增长大神庙,庙神石為像,即起礼太子足。王曰:我子於神中更為尊胜,宜名。」法华经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月光童子

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非有想非无想

非有想非无想处,在六趣之中属於趣。故曰非有想非无想。新译曰非想非非想。略曰非想。又名有顶。以是為叁界之最顶处故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器手

又曰器酒。胎藏界外金刚部眾之一。手把酒器。见胎曼大钞六。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善道

对於叁恶道而立叁善道。由善业所赴,故名善道。一、道,由上品之善所赴者。二、人道,由中品之善所赴者。叁、阿修罗道,由下品之善所赴者。智度论叁十曰:「善有上中下,故有叁善道,人阿修罗。」同九十六曰:「善业亦有上中下:上者,中者人,下者阿修罗等。」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伊湿伐逻

Īśvara,译曰自在。见西域记二。参照[自在]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四山

佛在给孤独园,语波斯匿王云:有大石山,上连于,下连于地,从东方来,所历之处,卉木丛林有生之类,悉皆摧碎;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以此四山,喻众生老病死衰之四相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老山,谓人之老迈,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则彼少年...

《三藏法数》 / 338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五种果

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僧叡

罗什之弟子,关中四圣之一。什所翻之经,叡并参正焉。昔,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受决品云:见人人见,什译经至此言,此语与西域语同,但言过质。叡曰:非人交接两得相见耶?什喜曰:实然!皆此类也。什所出之论本,叡多造其序。见高僧传六。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黑闇女

涅槃经十二曰:「姊云功德,授人以福,妹云黑闇女,授人以祸。此二人常同行不离。」功德又曰吉祥女,黑闇女又云黑耳女。见[黑耳]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种因

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不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阿湿波

Aśvin,日与阿湿毘腻间所生之双子名,乘曙光拟人,驾马或鸟之金色车為女神乌沙斯之先驱。佛所行讚入苦行林品所谓「诸梵志等,惊喜得相告,為八婆藪,為二阿湿婆」者,即此神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求闻持

念虚空藏菩萨而求记忆力成就之法也。闻持者见闻忆持不忘。其修法画虚空藏菩萨於圆满之月轮中,安置之於室内,具种种之供物,诵虚空藏菩萨之心咒,及一百万徧,即得悉地。又於日月蚀时置菩萨及坛於露地之净处,於种种供物外,取苏(牛乳煮者)一两盛於铜器,置之於坛上,以乳木搅乳...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自在

见[大自在]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四事不可久保

经云:有一孤母而丧其子,忧恼失意,来白于佛。佛即以此四事告之。 一、常必无常,世间之相,一一无常,假令万劫之久,铁石之坚,须弥之高,大海之广,终为无常之所坏灭。是故常不可久保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富贵必贫贱,世间之事,盛必有衰,盈必有亏,此理之必...

《三藏法数》 / 296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降龙钵

降伏龙而入於鉢中也。佛本行集经迦叶叁兄弟品曰:「如来化迦叶叁兄弟,至优娄频螺聚落,求一止宿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為毒龙,住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禪定。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女

如来为诸众生但欣生恶死,而不知出离之方,故以二女喻之。盖二女行止共俱,不相弃舍。亦犹生必有死,死必有生,未尝暂离也。 一、功德,经云:如有女人,入于他舍,主即问言:汝字何等?答言:我身即是功德大。又问:为何所作?答言:我所至处,能与种种金银等宝。闻已欢喜...

《三藏法数》 / 365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四食

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叁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

《三藏法数》 / 313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有顶

名。色界之第四处,本名色究竟。此在有形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此外无色界有无形之世界),有顶之有,如有唐有宋之有,法华经序品曰:「从阿鼻狱,上至有顶。」法华经义疏二曰:「长行云阿迦尼吒(译言色究竟),今称有顶者。楼炭经云:阿迦尼吒,在有色之顶也。」 又无色...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喜见

喜见城之处,即叁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五十

谓降伏魔缘,退治曜宿障碍,求国家安寧,五穀成熟,供养地八方守护神五十之作法也。五十者,十二二十八宿九曜及四臂不动尊也。一说谓是称五大尊十二二十八宿七曜之五十二。或谓有五大尊十二北斗七星十二宫神五星二十八宿之六十九。或谓有四臂不动四大明王十二太...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善道

叁善道者,谓、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不同,皆名善道。(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一、道,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道。 二、...

《三藏法数》 / 286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地居

五类之一。六欲中四王忉利之二者,以居住於须弥山,谓之地居。餘四者空居也。见秘藏记末。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梵名战捺罗,旃陀罗,战达罗Candra,又有苏摩Soma,苏摩提婆Somadeva,印度Indu,创夜神Niśākara,星宿王Kakṣatranātha,喜怀之头饰Śivaeśkhara,莲华王Kumuda- ati,白马主Śvetavājin,大白光神Śitān,冷光神Śitamarīci,鹿形神Mṛgāṅka,野兔形神Śaśa,等异名。又曰月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界

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生

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

《三藏法数》 / 444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降龙鉢

降伏龙而入於鉢中也。佛本行集经迦叶叁兄弟品曰:「如来化迦叶叁兄弟,至优娄频螺聚落,求一止宿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為毒龙,住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禪定。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四禪

新云四静虑,修四种禪定所生之色界四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禪,初禪已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叁识相应,且有觉观之二者。此地萨婆多部立梵眾梵辅之二,经部与上座部,加大梵為叁(萨婆...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光

色界之第二禪,有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之叁天,名曰叁光。旧译仁王经上曰:「九梵叁净,叁光叁梵。」 又指日月星而言,见[叁光天]项。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魂魄

心身之异名。魂者心识,有灵用而无形者。魄者有形体而為心识之依处者。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归於,形魄归於地。」註曰:「魂者神也,阳也,气也。魄者精也,阴也,形也。」诸经要集十九曰:「魂是灵,魄是尸。」 又主肝為魂,主肺為魄。楞严经九曰:「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坚牢地

坚牢地神也。印度神又名。嘉祥金光明疏曰:「外国呼神亦名為。」见[坚牢]条。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欲界之诸也。有六重,称曰六欲。俱舍论八曰:「欲者一、四王眾,二、叁十叁,叁、夜摩,四、覩史多,五、乐变化,六、他化自在。」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大乘

印度之人美玄奘叁藏曰大乘,以叁藏能鼓吹大乘也,印度之俗,总称物之美者為。慈恩传五曰:「诸眾欢喜為法师竞立美名,大乘眾号曰摩訶耶那提婆,此云大乘,小乘眾号曰木叉提婆,此曰解脱。」梵Mahāyāna-deva,Mokṣā-deva。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大自在与男根

大自在依万物生本之义。而自在派之人。以人之男根為神之神实而祀之。续高僧传玄奘传曰:「至劫比他国,俗事大自在。其精舍者高百餘尺,中有根,谓诸有趣,由此而生。王民同敬不為鄙耻,诸国祠率置此形。大都异道有百数,中所高者自在為多。」西域记健驮罗国记曰:「跋...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红教

Shamār,喇嘛旧教之僧,用红色之衣冠,故有此名。教主蓄妻,血脉相承,行於西藏之南部。西藏新志中曰:「喇嘛教始名红教,西歷七百四十七年巴特玛繖巴斡者,被聘至西藏。此人住克什米尔之境,為印度之有名学者。於是巴师以其卓越稟之能力,热心布教,亲自周行全国。其奇蹟甚多。...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梯山

台山之异名。辅行一曰:「有云本名梯,谓其山高可登而昇,后人讹传,故云台。」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月喻菩萨十种善法

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光天

日月星也。一日子,法华经名宝光子,有经,言观音名為宝意,作日子者是也。二月子,法华经名,名月子,有经言大势至菩萨名為宝吉祥作月子者是也。叁明星子,法华经名普光子,有经言虚空藏菩萨名為宝光作星子者是也。法华经序品曰:「名月子,普光子,宝光...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五道

五道者,、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道,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道。 二、人道,人...

《三藏法数》 / 410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广果

Vṛhat hala,色界第四禪中第叁之名。在第四禪為凡夫得生之最胜处,自此已上五(八中)称為五净居。独為圣者之生处。俱舍颂疏八曰:「於色界中,异生生中,此最殊胜故,名广果。」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提婆為

西域记五记提婆到中竺鉢罗耶伽国一伽蓝,与外道為循环论而服之。见[我尔狗]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訶利帝母画像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曰:「先於白[(畾/(冗-几+互))毛]上或素绢上,随其大小,画我欢喜母,作女形。极令殊丽,身白红色繒宝衣,头冠耳璫,白螺為釧,种种瓔珞,庄严其身,坐宝宣臺。埀下右足,於宣臺两边,傍膝各画二孩子,其母左手於怀中抱一孩子,名毕哩孕迦(梵Priṇi...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五淫

一、地居二,形交成淫,谓四居须弥山腹,忉利居须弥山顶,故名地居。此之二,男女和合,与世无异也。(四王者,东方持国王、南方增长王、西方广目王、北方多闻王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 二、夜摩勾抱成淫,梵语夜摩,华言善...

《三藏法数》 / 228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五星

又名五执。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也。大方等大集经四十曰:「见虚空中诸列宿日月五星,昼夜运行,各守常度,為於下作照明。」宿曜经上曰:「五星以速至迟,即辰星、太白、荧惑、岁、镇、排為次第,行度缓急於斯彰。」岁星者木曜。即五行中木之精,东方苍帝之子也。荧...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周行七步

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三藏法数》 / 468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莫醯伊湿伐罗

Maheśvara,一作摩醯伊湿代罗,略名摩醯湿伐罗,摩醯首罗。摩醯者大,伊湿伐罗者自在,即大自在。位於色界顶上之神名也。慧苑音义上曰:「摩醯首罗,正云摩醯湿伐罗。言摩醯者,此云大也。湿伐罗者,自在也。谓此王於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也。」智度论二曰:「摩醯首罗,秦言...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无想

无想有情之处也。有部与经部摄之於第四禪之广果,不立别处,上座部於广果之上,立无想之一处,俱舍论五曰:「无想有情居在何处?居在广果。广果中有高胜处,如中间静虑,名无想。」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色顶

色界之顶上,即色究竟也。摩醯首罗宫在此。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灵神

灵魂也。四十二章经曰:「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证阿罗汉果。」 又灵异之神鬼也。西域记中曰:「灵神警卫,圣贤游息。」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四无所畏

此四通言无畏者,由佛十力之智内充,明了决定,故于大众中凡有所说,则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去现在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叁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

《三藏法数》 / 510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乐

一、乐,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为。修十善者,生于上,而受种种殊胜妙乐,故名乐。(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二、禅乐,谓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得其禅悦之趣,故名...

《三藏法数》 / 162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大辩

见[大辩才]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阿育王石刻文

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誥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於四方,故於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誥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 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

《佛学大辞典》 / 901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广目

梵名毘留博叉。四之一。又十二之一。十六善神之一。又名西方。住须弥山西面半腹。常以净眼观察阎浮提之眾生,為西方守护神。详见起世经等。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有想

处中,除无想与非想非非想,其餘尽為有想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罗剎

十二之一。八方之一。诸罗剎之王也。為西南隅之守护神。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亲

二亲者,父母也。末罗王经云:人受父母遗体乳哺养育之恩,或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也。(二十八,四、忉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梵众、梵辅、大梵、少光、无量光、光音、少净、无量净、遍净、无云、...

《三藏法数》 / 227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提婆达多

Devadatta,又作提婆达兜、禘婆达多、地婆达多、地婆达兜、调婆达多、调达、达兜,译曰热,授。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也。出家学神通,身具叁十相,诵六万法藏,為利养造叁逆罪,生堕於地狱。但其本地為深位之菩萨,於法华受王如来之记别。释迦谱六曰:「由中本起...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七日轮出

七日轮出者,劫末之相也。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作恶业,遂使久不雨,所种不生,诸水泉源,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宫殿于须弥山边,置日道中,遍照世间,草木凋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消竭海水,大地烟起,乾坤洞然,直至...

《三藏法数》 / 552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五净居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五净居眾,五那含子,净居。或单曰五。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子,二、普华子,叁、光鬘子,四、意生子,五、名称远闻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於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眾。第一自在子,第二普华...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叁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叁、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