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之本尊大日如来也。大之梵语為摩訶。而毘卢遮那為日之别名。故若具存梵语,则宜曰摩訶毘卢那遮。曰并取汉语。则宜曰大日。今梵汉双取,故曰大毘卢遮那。但以毘卢遮那译為日。局於密教。若显密共通之译。则曰光明徧照。见[毘卢舍那]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8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未度者令度,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得度也。 二、未解者令解,解即解脱也,谓众生未解烦恼业缚者,令其得解也。 叁、未安者令安,安即安住也,谓众生未能安住于戒定慧而修行者,令其得安住也。 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众生未灭生死...
《三藏法数》 / 152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之菩提,对於声闻缘觉之菩提,谓之大菩提。何则。二乘之无漏。為菩提而非大。佛之无漏慧。乃為菩提而大也。唯识论一曰:「由断碍解所知障得大菩提。」法华论曰:「菩提有叁种:一声闻菩提,二缘觉菩提,叁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即佛果菩提也,今指之為佛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8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8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唐朝置管领天下僧尼之官,谓為功德使。僧史略中曰:「会要云:大历十四年,勅内外功德使并宜停置。若然者,代宗朝早置功德使。」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密教之总名也。又别谓密教中之大日宗。大日经所说胎藏部之真言是也。以与金刚部之金刚顶宗相对。菩提心论心钞上曰:「瑜伽大日经宗通名也。谓大日经等也。此经疏中指大日经云此瑜伽宗故。」 又支那之法相宗在印度名為瑜伽宗。寄归传一曰:「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则瑜伽...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天台真言两宗立草木成佛之义。天台於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徧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為佛性,在无情之边...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8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金刚藏者,是执金刚之总名,与金刚萨埵异名同体,金刚藏王即金刚萨埵之变化身也。又释迦為金刚萨埵之变化身(金刚萨埵部释之),故释迦与金刚藏王,其能变之体,可谓同一。陀罗尼集经七,金刚藏威力叁昧法印咒品说金刚王之本体曰:「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訶萨,名金刚藏。在大眾中即...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有二人:一,弥勒所问本愿经曰:「过去有太子,号莲华王。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出游,道见一人,身体病癩,见已悲念,问病者:何药能疗?答曰:得王身之髓涂身,其病乃愈。是时太子即破身骨,与髓於病人。欢喜惠施,心无悔恨,尔时之太子。即我身是也。」(取意)。一,百缘经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又作月氏。国名。在印度之西。史记大宛列传曰:「月氏在大宛西可二叁千里,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也(大宛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月氏在天竺北可七千里)。」汉书西域传上曰:「大月氏国,治监氏城,去长安万一千六里。」玄应音义四曰:「月支国,薄佉罗国应是也,在雪...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顶上结五髻,為童子形。常云文殊之本体,為此五髻文殊,其他之文殊以之為本,五髻表五智五佛,童形取天真也。是為五字文殊法之本尊。五字即五髻。五髻即五智五佛。以阿字為种子,密号云吉祥金刚。大日经一曰:「次至第叁院先图妙吉祥,其身鬱金色,五髻冠其顶,犹如童子形。左持青...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三十三天善法堂中。与诸比丘诸大菩萨天主帝释无量众俱。尔时婆伽梵敷座而坐。即入普观乌瑟尾沙三昧。时婆伽梵忽从肉髻。演出秘密微妙法行。 南谟一切诸佛诸大菩萨众 南谟佛陀耶 南谟达摩耶 南谟僧伽耶 南谟七俱胝佛诸大声闻众 南谟世间所有阿罗汉众...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 / 光禄大夫大司徒三藏法师沙啰巴奉诏译 / 4783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2日Mahoraga,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睺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囉誐。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叁院之一尊,释迦如来之眷属也。是為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一法门身,一类眾生,因此法而遂得到於一切智地。大日经一曰:「尔时执金刚秘密主,於彼眾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8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杀一人救多人也。杀生虽為罪恶之业,然杀一人,得生多数之人,则却為功德。瑜伽论第四十一曰:「如菩萨见劫盗贼為贪财故,或復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復欲造多无间业,我寧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思维,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於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7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具名大势至菩萨,得大势。梵语摩訶那鉢Mahāsthāma rā ta,阿弥陀叁尊之一。侍於阿弥陀之右胁。主佛之智门者。菩萨之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大势至。真言以為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观无量寿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叁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观世音菩萨受记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阿闍梨所传曼荼罗观音院之一尊,又窣堵波大吉祥菩萨,谓之戴塔吉祥。即弥勒菩萨也。表菩萨绍释迦如来之佛位,或以手结窣堵波印,或顶戴塔也。图作带塔德菩萨。大疏六曰:「戴塔吉祥於顶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华上。」不同记二曰:「窣堵波大吉祥菩萨,梵号阿梨耶窣堵波摩訶室利Ār...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优填王始以栴檀作释迦佛之形像,瑞相圆满,故名瑞像。西域记五曰:「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餘尺,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鄔陀衍那王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恃力欲举,虽多人数莫能转移。遂图供养,俱言得真,语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来成正觉已,上昇天宫為...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天王问般若,四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7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佛陀多罗译。佛入神通大光明藏叁昧,现诸净土,文殊普贤等十二大士次第请问因地修证之法门,佛一一答之。因而一经有十二章。诸家之註述如下:圆觉经略疏四卷,唐宗密述。圆觉经大疏钞科叁卷,存中与下,唐宗密製。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五卷,唐...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Paṭṭa绢之大幅无条相者,谓為縵衣。又曰縵条,用以裹身者。有部毘奈耶二十叁曰:「织作鉢吒。」注曰:「言鉢吒者,谓是大[(畾/(冗-几+互))毛],与袈裟量同,总為一幅。此方既无,但言衣[(畾/(冗-几+互))毛]。前云衣者,梵本皆曰鉢吒也。此云縵条。」大日经叁曰:「鉢吒為裙。」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称大空叁昧也。大日经一曰:「正觉之等持,叁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為大空,圆满萨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若经说: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严定,亦名金刚叁昧,亦名般若波罗蜜多。佛佛道同,更无异路。若...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具曰摩訶衍那Mahāyāna,译曰大乘。声闻缘觉二乘之教法為小乘,菩萨之教法為大乘。慧苑音义上曰:「摩訶衍,具云摩訶衍那,言摩訶者此云大也,衍那者云乘也。」胜鬘经曰:「摩訶衍者,出世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起信论曰:「摩訶衍者,总说有二种:一者法,二者义。」智度...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又曰焰漫德迦,又曰六面尊,六足尊,大威德王。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曰:「圣阎曼德迦威怒王。」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曰:「阎曼德迦忿怒王。」又曰:「大威德尊。」大日经疏六曰:「降焰摩尊。」秘藏记末曰:「阎摩德迦尊。」仁王经仪轨上曰:「威怒六足金...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Ḍākini,又作荼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鬼之一类,有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得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四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荼枳尼,梵语。则鬼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大日经疏四曰:「荼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大辞典》 / 604字 / 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有四十九会七十七品,前后诸师译一会或译数会而别行之。唐菩提流志新译叁十六会叁十九卷,取旧来诸师所译二十叁会八十一卷合之,以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為全本。宝积者法宝之集积也,為大乘深妙之法,故目之為宝,无量法门摄在此中故谓之积。宝积经论一曰:「大乘法宝中,一切诸法差...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大梵天王之异称也。又总称色界之诸天。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梵王及诸天帝释。」毘奈耶杂事二十曰:「梵王捧伞,天帝持拂。」见[大梵天王]条。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尔时尊者舍利子。前白佛言。世尊。所有十方世界。贤劫诸菩萨众。现于诸佛世尊所修梵行者。彼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于是诸菩萨众中。常随何等菩萨之后。佛言。舍利子。止止此是不思议行。世间天人于菩萨行。不生信者返招迷乱。若有众生。为善知识所摄受者。即于是中闻已净信不生惊怖...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诏译 / 512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胎藏界释迦院之一尊,耶输多罗之译名。此明妃凡有来求者,则必施与之,故名称普闻。以持此名称普闻之德故立此称。大日经一曰:「明妃住其侧,号持名称者。」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訶Śubhākarasiṁ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亦义翻也。十叁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於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叁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多(即龙智叁藏),受瑜伽叁密之教,掬多劝无畏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法华义疏二曰:「问:何故常与帝释战?答:婆沙云: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故恒斗战也。」法华玄赞六曰:「若天得胜,便入非天宫中,為夺其女,起此斗諍。若非天得胜,即入天宫,為求四种苏陀味故,共相战諍。」长阿含经二十曰:「有大阿修罗王名罗呵...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忉利天之主也,居须弥山之顶喜见城,统领他之叁十二天(忉利天译叁十叁天),梵名释迦提桓因陀罗Śakra devānām indra,略云释提桓因。新译之梵名,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译能,天帝之姓,提桓者天,因陀罗者帝,即能天帝也,今反转梵语而谓為帝释,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之一眾也。...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眾,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剎说大神咒,名普徧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Ḍāna,又曰檀,檀那。译曰布施。六波罗蜜之一。 又(杂语)量目名。译曰一銖。见大乘法数二。 又(术语)阿陀那(Ādāna)之略。阿赖耶识之异名。楞严经五曰:「陀那微细识。」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外道之种类。大日经所说叁十种外道中有建立净外道与不建立无净外道两种,是曰建。爪者,长爪梵志,外道名。大日经疏二曰:「建立净,不建立无净等。种种宗计,皆不相应。乃至长爪梵尼诸大论师等。」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施无畏之印契。举右手舒五指以向於外者。大日经四曰:「以智慧手(右手)上向作施无畏形。颂曰:能施与一切眾生类无畏。若结此大印名施无畏者。」又曰:「举毘鉢舍那臂作施无畏手,是施无畏者印。」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曰:「右手展掌,竪其五指,当肩向外,名施无畏。此印能施一切...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就七方便人之法而言,谓之人。就叁草二木之喻而言,谓之华。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佛所说法,譬如大云,以一味雨,润於人华,各得成实。」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摄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罗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叁卷,唐善无畏译。称為摄大轨。二、大毘卢遮那经广大仪轨,叁卷,同人译。称為广大轨。叁、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供养方便会,二卷,唐法全於玄法寺集,称為玄法...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谓修行忏悔者,自念烦恼深厚,覆盖慧眼,令无所见,断除众善,不能出离苦果。今既发露众恶,投诚忏悔,须作四种观行,为灭罪之方便也。 一、观因缘,谓修行忏悔者,当观我之此罪,由无明所覆,无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
《三藏法数》 / 340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叁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叁、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叁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叁德。而此叁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点,首罗之叁目,称為大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又作乾陀、乾驮、健达。译曰赤色、黄色等,即袈裟之色也。百一羯磨九曰:「乾陀色。梵云袈裟野Kaṣāya,译為赤色。」章服仪曰:「木兰一染,此方有之。赤多黑少。若乾陀色。」寄归传一曰:「袈裟乃是蕃言,即是乾陀之色。」(Kanthā或Kanṭaka)。 又(物名)译曰香Gandha,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大藏经中。有十余经。言阿弥陀佛济度众生。其间四经本为一种。译者不同。故有四名。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乃后汉月支三藏支娄加谶译。二曰无量寿经。乃曹魏康僧铠译。三曰阿弥陀过度人道经。乃吴月支支谦译。四曰无量寿庄严经。乃本朝西天三藏法贤译。其大略虽同。然其中甚有差互...
《佛说大阿弥陀经》 / 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校辑 / 985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7日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叁,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叁七九,故名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為事。...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峨眉县西。两山相对如蛾眉,故有此称。一名大峨山,与中峨小峨相连故,合称叁峨。周迴千里,有石龕一百二十,大小洞四十。山顶有寺号光相寺。為普贤菩萨示现之灵场,因而着名。方舆记所谓:「自白水经八十四盘山,径如线,登躋六十里而至寺」是也。五杂俎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Kosala,又作拘萨罗,拘娑罗,居萨罗。译曰工巧或无斗战。南印度古王国名(西域记作中印度)。法显传所谓达嚫国,即此地也。对於北憍萨罗而谓之為南憍萨罗,又号為大憍萨罗。龙树菩萨尝住此国,為娑多婆訶王所归敬,於跋逻未罗山,营造五层大伽蓝。首府之位置不明。见西域记十,玄...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佛与佛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曰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不说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在地之下,故名地狱。婆沙论云:南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然此地狱,有大有小。大则八寒、八热,小则一一大狱四门,各有四小狱,共为十六;小狱名为游增狱,谓受罪众生,游彼狱时,其苦转增故也。(梵语赡部洲,又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踰缮那,又云由旬,华言...
《三藏法数》 / 665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之前生谭。往昔波罗捺王摩訶罗闍有二子,名善友恶友。兄欲得如意珠恤国人,与弟恶友共入大海得珠,弟嫉之,夺珠,刺兄眼,归谓没於水,父母慟哭,后兄眼恢復,在利师跋国。宫廷初饲一白雁,闻其主不幸,悲呜宛转。母夫人為作书繫於雁颈,雁飞到利师跋国,见善友飞呜。善友知父母...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尔时世尊。为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当授记时会中有二万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彼普净世界金刚步如来刹土之中。 尔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闻佛世尊与授记已。心生庆快踊跃欢喜。即以金刚杵掷虚空中。当其戏掷金刚杵时。而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众华鼓奏音乐。...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543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四方之四佛也。金光明经寿量品曰:「於莲华上有四如来:东方名阿閦,南方名宝相,西方名无量寿,北方名微妙声。」观佛叁昧海经本行品曰:「东方阿閦,南方宝相,西方无量寿,北方微妙声。」大日经具缘品曰:「东方号宝幢,南方大勤勇徧觉华开敷,北方不动佛(同疏曰:不动非其本名...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摩醯首罗天之秘咒也。如摩醯首罗天胜妙意生利益事之陀罗尼名。大日经叁曰:「摩醯首罗天有胜意生明。能作叁千大千世界眾生益。化一切受用。」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梵语杂名曰:「眷属,梵语跛儞缚罗。眷属二字见史记。史记樊噲传曰:「大臣诛诸吕,吕须婘(註音眷)属。」释迦大日各有内大二眷属。释迦之二眷属者,智度论叁十叁曰:「如释迦文佛,未出家时,车匿给使,优陀耶戏笑,瞿毘耶耶输陀等诸婇女為内眷属。出家六年苦行时,五人给侍。得...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Kurun,又云Urgya Kuren,蒙古喇嘛教之中心地,去长城北六百里,在土拉Tula河岸。市区分為蒙古人汉人二住所,商业繁盛,人口凡叁万。其大半為喇嘛教徒也。蒙古区有巨大圆形之佛堂。其结构甚壮丽,屋上总以金箔装饰,炯炯眩人目。又有喇嘛胡土克图之宫殿。其外观虽无异佛殿,然华...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大毘婆沙论说五百阿罗汉集,而评释发智论者也。其中以世友,妙音,法救,觉天之四论师為评家之正义。华严玄谈七曰:「言评家者,婆沙是诸阿罗汉同集,而有四大阿罗汉,為评家正义:一世友,二妙音,叁法救,四觉天。」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尔时会中有诸菩萨咸起是念。此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其何久近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邪。所居佛土当何名字。菩萨成佛复名何等。眷属圆满其数几何。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所念已。即时微笑。法尔诸佛现微笑时必有因缘。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色广大光明。所谓青黄赤白红紫...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1383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观无量寿经述观音之相曰:「毘楞伽摩尼宝,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大日经一曰:「北方大精进,观世自在者。光色如皓月,商佉军那花。微笑坐白莲,髻现无量寿。」龙树十二礼曰:「观音顶戴冠中住,种种妙相宝庄严,能伏外道魔憍慢,故我顶礼弥陀尊。」般...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界者藏之义,涅槃能藏无為之万德故曰界。又為因之义,涅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故曰界。又界為界畔。涅槃虽无界畔,然对於生死界,则谓為涅槃界。唯识论十曰:「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增一阿含经十二曰:「亦获智...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