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条搜索结果

五鈷金刚杵

又作五金刚杵,五峰金刚杵,五峰光明。略之五鈷金刚,又云五鈷。鈷者支之义,又作股或[月古]。即有五个支之金刚杵也。原為坚手天手所执之武器,真言家以之与叁鈷,独鈷,共為行者修法之道具而常用之。為显永断所谓难断之惑之金刚德者,表五佛五。中鈷表佛之实,弯曲於内部...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不思议慧菩萨

此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最下端。梵名阿惹底也麼底娜多,密号曰难测金刚。為权实不二不可思议之主。菩萨形,肉色,左手持莲,上安珠,右手举臂,掌向内,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度论所说十一之一,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諦法之无漏也。是初知法,故名法。又知现在之法,故名现。大乘义章十五曰:「言法者,亦名现。自体名法,初知法故,名為法。以知现法,故名现。」 又(人名)四明山延庆寺知礼,宋太宗赐法大师之号。见佛祖统纪五十。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七觉分

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一、一切,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即声闻、缘觉之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道种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尔时婆伽梵住极乐世界。与诸大众宣说妙法。时金刚手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双膝着地顶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足。白观自在菩萨言。圣者住大悲解脱如幻三昧。能除一切有情苦恼。与世出世利益安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同时有种种苦恼及八难苦。或希望世间出世果报。若能一心称...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4113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十种

十种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 二、佛法,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金刚爱菩萨

Vajrarāga,位於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月轮五尊中阿閦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大悲爱染。秘藏记末曰:「左金刚爱菩萨,肉色,持箭。」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爱大悲箭叁摩地,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爱菩萨形,住阿閦如来左边月轮。」出生义曰:「於一切如...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七常住果

楞伽经四明七种之常住法:一菩提、二涅槃、叁真如、四佛性、五菴摩罗识、六空如来藏、七大圆镜也。此法在修谓之因,在证谓之果。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一、大圆镜,谓如来真,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 二、平等性,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 叁、妙观察,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观自在菩萨授记品

尔时世尊。复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愍念多众生故。住陀罗尼形。而为众生演说安立。劝进随喜解其理趣。为修行者开示法要及诸护摩。善巧方便能获无上正等菩提。及获二乘人天之果。以清净身能为众生作诸佛事。示现佛身。安立寂静无住涅槃。若有...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2234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鹫峰山中。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前后围绕。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与无数持明贤圣俱。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到佛所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绕佛三匝却坐一面。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有诸天及持明仙等。师信大梵者众。令欲降伏大梵天及诸天...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6131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妙门

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十,以摄乱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二随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心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四种自在

一、得无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二种十身

一、融叁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正觉之叁世间也。言融叁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身、法身、虚空身、即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

《三藏法数》 / 161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魔

一,蕴魔,色等五蕴,為眾恶之渊藪,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叁,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无间道

二道之一。方断惑而不為惑间隔之无漏也,旧译谓之无碍道。已断惑已正证理之曰解脱道,即无间道乃前念之因道,解脱道乃后念之果道也。俱舍论二十五曰:「无间道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叁、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三藏法数》 / 351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敬礼遍照尊 我今依契经 略说阿閦佛 修行念诵仪 行者应当礼 五方诸如来 尽想虚空中 遍满如胡麻 即对一一佛 尽心而忏悔 随喜及劝请 我所积集福 回向诸有情 次即对本尊 应当结跏坐 端身应正直 闭目离攀缘 即起悲愍心 观察无边界 初结三昧耶...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6455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

一、观察,谓以慧照了人法二空,所显真如之理,了知能证所证二俱不可得,是名观察。(能证者,谓能证之;所证者,谓所证之理。) 二、取相,谓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慧照了,悉使法法圆融,事理无碍,是名取相也。

《三藏法数》 / 106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高丽藏

高丽国彫刻之大藏经也。又称丽藏,高丽本,丽本或鲜本。案高丽藏经,如前后凡有叁幅:一、显宗二年為退治契丹兵之难发愿而刻者。二、為文宗朝所刻者。叁為高宗二十四年為蒙兵退散祈愿而刻者。显宗之板本,据义天之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為五千轴。藏於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為蒙兵所...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法身

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一断一切断

一断一切断者,谓上根之人,断惑无渐次也。中下根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所以断惑有其渐次。上根之人,了惑即,达妄即真,惑外无,妄外无真,所以一断则一切断也。

《三藏法数》 / 80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真性菩提,真名不伪,性名不改。不伪不改,名为真性。以此真性为道,故名真性菩提。 二、实菩提,谓能照真性之,称理不虚,名为实。以此实为道,故名实菩提。 叁、方便菩提,谓善巧随机,化用自在,名为方便。以此方便为道,故名方便菩提。

《三藏法数》 / 120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佛土

对於唯识论所说之叁佛身,定叁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為与大圆镜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為体。此中有自受...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十五种外道冥谛

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般若者,谓本觉之理,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二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 二、观照般若,观照般若者,谓观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无相,名为观照,即一切也。(非照而照者,...

《三藏法数》 / 134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明

在佛曰叁达。在罗汉曰叁明。之知法显了,故名為明,又曰明,又曰证明,证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叁、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為宿住证明,死生证明...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外道六师

邪心见理发于邪,不禀正教,故名外道。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印

印也,於金刚界五如来中除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谓其餘阿閦如来之大圆镜,宝生如来之平等性,无量寿如来之妙观察,不空成就如来之成所作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鉤菩萨

金刚界四摄菩萨之一。具名金刚鉤菩萨。黑色,左為拳,右取叁股之鉤,示大日如来以大悲之鉤召,摄一切眾生之德。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请召金鉤叁摩地,从金刚像叁摩地流出金刚鉤光明,徧照十方世界,请召一切如来金刚道场,及拔一切眾生恶趣,安於无住涅槃之城。(...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四无碍

义无碍。法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义名下所以。称之为义。法自义之名。称之为法。辞说法之言。名之为辞。乐说随欲善授。名为乐说。善通无滞。故言无碍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觉母

文殊之德号。译佛為觉,故觉母即佛母也。文殊於理二门中司门之义,因称為佛母。以诸佛自慧出生故也。心地观经叁曰:「文殊师利大圣尊,叁世诸佛以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同八曰:「叁世觉母妙吉祥。」(梵文殊师利译妙吉祥)。华严经略策曰:「问文殊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四身

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号

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叁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叁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69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陀之慧也。梵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ñā,旧译一切种,是佛之别号也。其真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於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度论四十六曰:「佛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名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二...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后得

正冥符真如之,离无分别之念故谓之无分别,又曰根本,后分别一切差别相之,谓之分别,又云后得。以是為根本后所得之也。又俗,如量等。佛陀起大悲救眾生者,此后得也。真諦译摄大乘论释十二曰:「根本依非心非非心,后得则依止心故。二於境有异:根本...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曼荼罗

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拏罗。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罗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观自在多罗菩萨经画像品

尔时释迦牟尼佛。又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汝今次应为多罗菩萨说画像法。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承佛圣旨从坐而起。礼佛双足复遍观察净居天宫。而敕天龙夜叉健闼婆阿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伽。及一切世界持明咒仙。作是誓言。汝等应当听受忆本三昧耶勿生疑惑。若当...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62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叁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此叁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女

如来为诸众生但欣生恶死,而不知出离之方,故以二女喻之。盖二女行止共俱,不相弃舍。亦犹生必有死,死必有生,未尝暂离也。 一、功德天,经云:如有女人,入于他舍,主即问言:汝字何等?答言:我身即是功德大天。又问:为何所作?答言:我所至处,能与种种金银等宝。闻已欢喜...

《三藏法数》 / 365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明

一、声明,声,即声教;明,即明了。谓世间文章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声明。 二、因明,因,即万法生起之因。谓世间种种言论,及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因明。 叁、医方明,医方,即医治之方法也。谓世间种种病患或癫痫蛊毒,四大不调,鬼...

《三藏法数》 / 279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為叁身中之法身:一、戒,谓如来口意叁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也。二、定,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定法身。叁、慧,如来之真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身。即根本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身,解脱一切繫缚,谓之解脱法身。即...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铁塔

南天竺有铁塔,收藏一切秘部大经,龙猛菩萨(旧译龙树)入其中,值金刚萨埵,传受两部之大经,金刚叁藏口传,其弟子沙门藏(不空叁藏之法讳),记之於金刚顶经义诀,是铁塔说之本据也。日本东密台密皆依用之而不疑。安然之教时问答叁曰:「沙门藏金刚顶义诀云:此经有百千颂...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欲界定

欲界所属之禪定也。然欲界為散地不当有禪定,谓欲界定乃未至定之异名,是一义也。或谓欲界虽為多分散心,亦非无少分之定心,取其少分之定,故名欲界定。其定心不永续,灭去甚速,故又谓之电光定,是一义也。见七帖见闻叁末。若依成实之义,则欲界有确然之禪定,能发无働。见止观...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断

一、见所断。於见道而断者,小乘八十八使之见惑是也。二、修所断,於修道而断者,八十一品之修惑及色等有漏法是也。叁、非所断,一切之无漏法也。见俱舍论二。若就大乘而论,则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是见所断,俱生起之二障是修道所断,非所断与[小乘]同。 又一、自性断,与惑体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外道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Pūraṇa Kāśya 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ārī Gośali 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眾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為自然者。叁删闍夜毘罗胝子Sañjaya Vairaṭī utra,删闍夜其字,毘罗胝...

《佛学大辞典》 / 577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转识

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无明门中之转相,识体门谓之转识。业识之根本无明,一转而為能见之识者。 又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谓之本识,其餘七识,谓之转识。七转识是也。以此為本识转生之末识故也。 又转有漏之八识而得无漏之四,谓之转识。见[转识得]项。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文殊捉剑迫佛

大宝积经一百五曰:「五百菩萨得宿命,知多劫所作重罪。以忧悔故,不证无生法忍。时文殊知其念已,於大眾中偏袒右肩,手执利剑,直向世尊欲行逆害。佛言文殊汝勿害我,若必欲害,应善害,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幻化,无我无人,為谁杀而受殃。是时诸菩萨知宿罪皆如幻化,得无生忍,...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筏罗痆斯大城广博大园。与苾刍众五千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逮得已利断诸有结。复有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满月十五日而坐说法。其众会有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有情。婆罗门刹利梵志尼乾子等。及余外道戏论幻术居尸林纳衣持牛戒者居...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0153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一印二明

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金刚香菩萨

Vajradhñ a,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根本成身会叁十七尊中,居於外四供养菩萨之第一位。司供养香於大日本尊。秘藏记末曰:「外四供养右下角金刚烧香,黑色持香炉。」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焚香云供养叁摩地,自受用故。从金刚云海叁摩地流出金刚焚香,光明徧照十方...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观自在多罗菩萨第二画像品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告多罗菩萨言。若修行人复欲成就第二画像法者。先于中台画无量寿佛。倚菩提树。左边画离垢菩萨白色种种庄严衣纱縠衣。手持白拂侧顾向佛。右边画四臂观自在菩萨。右第一手作无畏印。以中指大指捻数珠。展手作摩顶势。第二手作执杖形。左第一手持红莲华。第...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101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依灌顶道场经。说修陀罗尼法门。求速出离生死大海。应须先入诸佛如来海会灌顶道场。受灌顶已。发欢喜心。从师亲受念诵法则。后于净室。山林流水最为上胜。建立道场安置本尊。修真言者面向东方。应以瞿摩夷涂拭其地。以白檀香磨为香泥。以用涂坛。或方或圆随意大小。而于坛上散诸名...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937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叁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又云不生不灭。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

《三藏法数》 / 317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观自在多罗菩萨经曼荼罗品第二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多罗菩萨言。若女人为欲成就一切种。及欲满足世间胜愿。应当修习如是秘要。其曼荼罗。一如今日释迦如来在净居天宫。与诸菩萨集会之位。其修行者先应择地。或于山峰或于河岸。或近大海华果泉池。寂静之处离诸危难。及蔑戾车怨贼毒虫。旃陀罗等杂秽之处。...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746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一、如理,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也。或名根本,无分别,正体,真,实。二、如量,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也。或名后得,有分别,俗,徧。十八空论曰:「如理,即是无分别;如量,即是无分别后。」佛性论叁曰:「此二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成所作

之一,又五之一。见[四]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法四依

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

《三藏法数》 / 401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不护

大乘义章十九曰:「如来之叁业,纯净离过,不须防护,名為叁不护。诸罗汉之叁业虽净而常须防护,方能离过,如来与彼异,故立叁不护。」法华经药草喻品曰:「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文句七曰:「知道谓意不护,开道谓身不护,说道谓口不护。」同记曰:「叁不护者,常与俱。」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世间解

佛十号之一。梵语曰路迦惫Lokavid,或译知世间。又译世间解。知世间有情非情之事也。度论二曰:「路迦惫,路迦秦言世,惫名知,是名知世间。知二种世间:一眾生,二非眾生。」净影大经疏曰:「世间解者,是化他。善解世间,名世间解。」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道

一、无间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断八谛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道。(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解脱道,谓...

《三藏法数》 / 17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