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 条搜索结果

一如

一者不二之义。如者不异之义。名不二不异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叁藏法数四曰:「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讚弥陀偈曰:「同乘一如号正觉。」教行信证四曰:「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密教以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8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兽

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旃檀耳

生於旃檀木之耳。纯陀以之供佛。佛受之而涅槃。纯陀又作周那。长阿含经叁曰:「尔时世尊於负味城随宜住已,告贤者阿难,俱诣波婆城。(中略)路由末罗至波婆城闍头园中,时有工师子名曰周那,(中略)即请世尊明日舍食,时佛默然受请。(中略)大眾围绕往诣其舍,就座而坐。是时周...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8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草木成佛

天台真言两宗立草木成佛之义。天台於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徧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為佛性,在无情之边...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8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大虚空藏

虚空藏菩萨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瓔珞严饰於,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

《佛学大辞典》 / 525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新译之心地观经所说:一理法,本有之理也。二智法,性德之智也。叁自受用,修德之四智圆明常住於报土而自受法乐者。四他受用,对於十地菩萨现十种之,以自己之报德使他受用者。五胜应,对於地前菩萨示现之应也。六劣应,对於二乘凡夫示现者,即丈六之化佛是也。已...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十二应

由观音普现色叁昧应现之叁十二也。楞严经六曰:「我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法华经所说叁十叁与此大同小异。一佛,二独觉,叁缘觉,四声闻,五梵王,六帝释,七自在天,八大自在天,九天大将军,十四天王,十一四天王太子,十二人王,十叁长者...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牟尼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為静止口意叁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莲华王

有二人:一,弥勒所问本愿经曰:「过去有太子,号莲华王。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出游,道见一人,体病癩,见已悲念,问病者:何药能疗?答曰:得王之髓涂,其病乃愈。是时太子即破骨,与髓於病人。欢喜惠施,心无悔恨,尔时之太子。即我是也。」(取意)。一,百缘经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8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天小五衰相

一、乐声不起,谓诸天音乐,不鼓自鸣。衰相现时,其声自然不起,是为小衰相也。 二、光忽灭,谓诸天众光赫弈,昼夜昭然。衰相现时,其光不现,是为小衰相也。 叁、浴水着,谓诸天众肌肤香腻,妙若莲华,不染于水。衰相现时,浴水沾,停住不干,是为小衰相也。 四、着...

《三藏法数》 / 182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佛為父担棺

佛担父王之棺也。净饭王般涅槃经曰:「尔时世尊,念当来世,人民凶暴,不报父母育养之恩,為是不孝之者。為是当来之眾生等设礼法故。如来躬,自欲担父王之棺。即时叁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中略)尔时世尊,威光益显,如万日并。如来躬,手执香炉,在丧前行。」又舁姨母大爱道...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8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四种法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诸佛之真,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叁世常恒,為从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八不共法

一者诸佛无失。行善顺。名无失。二者口无失。口业善顺。名口无失。叁者念无失。念顺无差。名念无失。四者无异相。怨亲等节护。名无异想。五者无不定心。常住叁昧。无散须臾。故名无不定心。六者无不知已舍。粗细等事所有经心莫不知而后辩。故言无知已舍。七者欲无灭。欲善满...

《法门名义集》 / 338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不了义经

谓隐覆实义,而為方便之说,不明了开显法性实义经典。小乘及权大乘之诸经是也。涅槃经六曰:「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中略)不了义经是声闻乘。」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七支

叁口四之恶业也。叁者杀生,偷盗,邪婬。口四者妄言,綺语,恶口,两舌。七恶支分故名為支。十恶中之前七恶也。 又转轮圣王象宝之七支。所谓四足首及阴尾是也。见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叁。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降叁世明王

Trailokya-vijaya-rāja,又名月黶尊胜叁世王。五大明王之一,四面八臂之忿怒,践大自在天之夫妻,在五方中為东方。贪瞋痴谓之叁世,降伏之,故云降叁世。又降伏过现未叁世之贪瞋痴,故云降叁世。又降伏叁界之主,故云降叁世。大日经疏十曰:「所谓叁世,世名贪瞋痴,降此叁毒...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略十广

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寂照

真理之体云寂,真智之用云照。楞严经六曰:「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正陈论曰:「真如照而常寂為法性,寂而常照是法,义虽有二名,寂照亦非二。」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法

一、言说法,谓法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 二、证得法,谓法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证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证得法

《三藏法数》 / 96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宝海梵志

释迦如来之前也。见[无諍念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佛

一、生,生者,谓从父母所生,即佛应化之也。 二、法,法者,谓本有法性,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 60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衰

天人将死时,现五种之衰相。经论所说不一。涅槃经十九曰:「释提桓因,命将欲终,有五相现:一者衣裳垢腻,二者头上花萎,叁者体臭秽,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乐本座。」佛本行集经五曰:「尔时护明菩萨大士,天寿满已,自然而有五衰相现。何等為五?一者头上花萎,二者腋下汗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住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三藏法数》 / 806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七识住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之有情,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和敬

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

《三藏法数》 / 522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摄论宗

无着菩萨释摄大乘经(未渡)之摄大乘品而作摄大乘论,世亲无性二菩萨各造其释论。本释合有叁本。梁真諦译无着之本论及世亲之释论,唐玄奘亦译无着之本论并世亲无性之二释论,此称梁论新论。其中弘布梁论者。名摄论宗。沙门慧旷亲就諦师闻摄论,同时法常智儼等诸德各研之,其后道岳...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法藏

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為眾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摩纳

Mānavaka,又作摩纳婆,摩婆婆迦,摩纳婆嚩迦,那罗摩那。译曰:儒童,年少,人,长者。玄应音义一曰:「摩纳,或云摩纳婆,或云摩那婆,或云那罗摩那,或皆是梵音讹转也。此译云年少净行,或云人。」同二十一曰:「摩纳婆,又言摩纳缚迦,此云儒童,旧言摩那婆,或作那罗摩那,又...

《佛学大辞典》 / 404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一、分段,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叁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

《三藏法数》 / 137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宗

一、龙树提婆宗,龙树即南天竺国大名德比丘也,作大庄严、大智度等论,号法性宗。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等皆当作佛。梵语提婆,华言天。即龙树弟子,禀承其道,传流于世,是为龙树提婆宗。(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二、无着天亲宗,翻译名义引叁藏传云:无着夜升睹史...

《三藏法数》 / 191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盖

盖即盖覆之义。谓诸众生,由此贪等五惑,盖覆心识,而于正道不能明了,沉滞叁界,不能出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欲盖,贪欲者,引取无厌曰贪,希须乐慕为欲。谓诸众生贪爱世间男女色声香味触法,及财宝等物,无有厌足,以此贪欲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

《三藏法数》 / 395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四,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神通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7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佛二种十

一、融叁世间为十,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叁世间也。言融叁世间为十者,众生、业报即众生世间,国土即国土世间,声闻、缘觉、菩萨、如来、智、法、虚空、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佛自具十者,一菩提...

《三藏法数》 / 161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一色

色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无表六种,即内色也;色、声、香、味、触五种,即外色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叁、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

《三藏法数》 / 328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下间

凡入堂己之左為下间。法堂方丈西,僧堂南,库司北,是下间也。见象器笺二。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大童子

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叁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和

一、理和,二乘之圣者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為之理也。二、事和,就二乘之凡僧而言。有六种:一、戒和,谓同修也。二、见和,谓同解也。叁、和,谓同住也。四、利和,谓同均也。五、口和,谓无諍也。六、意和,谓同悦也。以此理事二和名為僧伽,僧伽者,和合之义也。见名义集一。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相成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观,五转成,五法成。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五佛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结胎五位

一、揭逻蓝,梵语揭逻蓝,华言杂秽。谓人于胎位中,初七日内,受质之相,状如凝酥,是名揭逻蓝。 二、頞部昙,梵语頞部昙,华言疱。谓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是名頞部昙。 叁、闭户,梵语闭户,华言凝结。谓人于胎位中,叁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是...

《三藏法数》 / 214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喜见菩萨

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之略。药王菩萨之前,尝為供养法华经而烧者。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眾生菩萨,乐习苦行,於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叁昧。得此叁昧已,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得现一切色叁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佛

一、法性法性即法也。谓此法性,遍满十方,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能度十方法菩萨,是名法性。 二、生死,谓佛以方便力,现生现灭,示初出家,乃至成佛得道,一切恶法尽断,一切善法悉皆成就,次第说法,度诸众生,是名生死

《三藏法数》 / 116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四种观行

谓修行忏悔者,自念烦恼深厚,覆盖慧眼,令无所见,断除众善,不能出离苦果。今既发露众恶,投诚忏悔,须作四种观行,为灭罪之方便也。 一、观因缘,谓修行忏悔者,当观我之此罪,由无明所覆,无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

《三藏法数》 / 340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不净观

五停心观之一。為治贪心,观之不净也。此中有二:一者观自之不净,二者观他之不净。观自不净,有九相:一死想,二胀想,叁青瘀想,四脓烂想,五坏想,六血涂想,七虫噉想,八骨锁想,九分散想。智度论中加烧想,而缺死想(见[九想]条)。观他不净有五不净:一种子不净,...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堕薪

杭州兴教小寿禪师,初随天台韶国师,普请闻堕薪而悟。作偈曰:扑落非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国师頷之而已。见林间录上。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四胎相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宗

是永明所立,单於大乘判定其宗旨。一法相,谓一切染净诸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而由各自种子起,万法条然,因之於色心诸法建立种种名相者。如深密,唯识等之所明是也。二破相,谓一切染净之法,悉為因缘生,以因缘生故无自性,如梦如幻,诸法唯是空,即空亦為空...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外无土,土外无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叁、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三藏法数》 / 351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七种礼佛

勒那叁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礼,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佛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叁、心礼,口唱佛名,心存相好...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触

有所感触,谓之触。将得初禪定时。中生八种之感触。谓之八触:一曰动触,坐禪时,俄而起动乱之象也。二曰痒触,俄而痒如无置处也。叁曰轻触,轻如云如尘,有飞行之感也。四曰重触,俄而重如大石,不能少动也。五曰冷触,俄而如水冷也。六曰暖触,热如火也。七曰...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佛土

对於唯识论所说之叁佛,定叁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為佛(即),以所知之法性為土。二、受用土,即报受用之国土。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為体。此中有自受...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种法

一、法性,谓此法性,体本圆常,该通万有,如来之,由此出生,故名法性。 二、功德法,谓如来以万行功德为因,而成法之果,故名功德法。 叁、变化法,谓如来法,无感不形,无机不应,如千江月,随水现影,影虽有殊,月本是一,故名变化法。 四、虚空法...

《三藏法数》 / 195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祖

禪宗衣鉢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叁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為震旦六祖。正宗记:六祖慧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一日谓眾曰:吾於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鉢。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要...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舍利弗

Śāri 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罗之略,子之义也。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优婆提舍,故从父而称之曰优婆提舍。然母名之為舍利,古来有二释,一為鸟名。译曰秋露,鶖鷺...

《佛学大辞典》 / 743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供养释尊舍利之法会也。舍利有生之二种。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佛之真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有总相法与别相法二种,总相法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也。以叁言之,则自性与自受用报之二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四荣

(亦名凡夫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四土

一、自性法性土,自性者,以真如自性为,即法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法性土。 二、自受用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即自报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功德聚

功德之聚魄。佛之德称。涅槃经叁十二曰:「右膝着地,以偈讚佛。如来无量功德聚,我今不能广宣说。」浴佛功德经曰:「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讚阿弥佛偈曰:「斯等宝林功德聚,一心合掌头面礼。」大日经疏五曰:「制底,翻為福聚,谓诸佛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為...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断

一、见所断。於见道而断者,小乘八十八使之见惑是也。二、修所断,於修道而断者,八十一品之修惑及色等有漏法是也。叁、非所断,一切之无漏法也。见俱舍论二。若就大乘而论,则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是见所断,俱生起之二障是修道所断,非所断与[小乘]同。 又一、自性断,与惑体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