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条搜索结果

利养

以利养身也。法华经序品曰:「贪着利养。」菩萨戒经曰:「為利养故。為名闻故。恶求多求。」智度论五曰:「是利养法如贼,坏功德本。譬如天雹伤害五穀,利养名闻亦復如是。坏功德苗令不增长,如佛说譬喻。如毛绳缚人断肤截骨,贪利养人断功德本,亦復如是。」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宝乘

又云宝车,大白牛车也,以譬法华经所说一乘之法。经譬喻品曰:「乘此宝乘,直至道场。」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阿育王譬喻

具名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一卷,失译。天尊為佛之尊号,是汇集教训的譬喻者。百譬喻经之类,冠以阿育王叁字者,因其初之一喻关於王之事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莲华合掌

竪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為本叁昧耶印。我等处胎内之位所结之印,為理智不二自证之性,故名本叁昧耶印,出胎时分两手作拳。心经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為此位也。自此已后出於化他门,作种种之事业矣。仍於行法最初...

《佛学大辞典》 / 651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金刚九喻

金刚九喻者,乃是金刚般若经中九种譬喻也。此经有叁译:一、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二、魏菩提流支法师译,叁、陈真谛法师译。此九种譬喻,乃是魏时所译之文,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是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鸠摩罗什,华言童寿。梵语菩提...

《三藏法数》 / 81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九部

十二部经中去方广与授记及无问自说之叁部者。是小乘教之九部也。又有大乘教之九部。十二部中除因缘与譬喻及论义之叁部者是也。然常言之九部,则多指小乘教。法华经方便品曰:「我此九部法,随顺眾生说,入大乘為本,以故说是经。」梁僧传叁(求那跋麼)曰:「洞明九部,博晓四含。...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多罗,二祇夜,叁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多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阿浮陀达磨。涅槃经第叁曰:「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天衣拂千岁

假盘石劫之喻以示时之长也。瓔珞本业经下曰:「譬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叁銖人中日月岁数,叁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若一里二里,乃至四十里,亦名小劫。」智度论五曰:「劫义佛譬喻说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百岁过,持细软衣,一来拂拭,令是大石山尽,...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须达七贫

须达七次贫,后贫最剧。於粪壤中得一木,乃旃檀也。卖之得米四斗,告妇曰:且炊一斗,吾当索菜。时佛知可度时至,先使舍利弗往乞食,妇喜入之鉢中。更炊一斗,目连復往乞,亦喜而与之。復炊一斗,迦叶往乞之,亦与之。犹有一斗炊之,佛自往乞之,妇喜而尽施之。佛口自咒愿,今日罪...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如来有七种语

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外道

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叁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註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叁支

因明之宗与因及喻,曰叁支。宗者,所立之义也。因者,成宗之理由也。喻者,助成宗之譬喻也。喻有同异之二,存宗因二义之喻法為同喻,无宗因二义之喻法為异喻:「声為无常,以所作性故,如瓶等(同喻),如虚空等(异喻)。」如此以此叁支立比量之作法谓之立量。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杀鬼

有生者有死,由於无常之理,因而譬无常之理曰杀鬼。杀人之幽鬼也。止观七曰:「无常杀鬼不择豪贤。」毘奈耶律叁十四曰:「於寺门屋下画生死轮。(中略)於轮上应作无常大鬼髼髮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法句譬喻经一、增一阿含经二十叁、四不可得经出曜经二等说四梵志避遁於山海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龟藏六

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想念不除,六根贪染,曾无宁息,不能入道。佛知其可度,化作沙门,至彼寄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便欲啖龟。龟乃缩其头尾,及与四足,藏于甲中,遂不能啖。于是道人问沙门曰:此龟有护命之铠,...

《三藏法数》 / 473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七种立题

隋天台智者大师,谓一大藏经题,不出人、法、譬叁者而已。因以单复具足不同,遂立为七种也。 一、单人立题,单人者,如佛说阿弥陀等经是也。谓释迦佛为能说之人,阿弥陀佛为所说之人。此经以两土果人立名,故云单人立题。(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两土果...

《三藏法数》 / 45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叁时

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叁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证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

《三藏法数》 / 534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佛子

眾生受佛戒故称佛子,以必当作佛故也。又為菩萨之通名,以其依佛之圣教而生圣道故也,又以绍继佛种使不断绝故也。又总称一切眾生,以悉具佛性故也。梵网经下曰:「眾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法华经譬喻品曰:「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祸母

昔有一国,五穀丰熟,人民安乐。王问群臣:我闻天下有祸,不知是何类?答曰:臣亦不见。王便勅一臣於邻国求之。祸母神化人卖一物,状如猪。臣问是何名?答曰祸母。臣乃以价千万买之。问曰:是何食?答曰:食针一升。既买得,还进於王。王勅畜养之。课人民以针,一国扰乱。臣遂白王...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大车

以大白牛车譬佛乘。法华经譬喻品曰:「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阿育王塔

阿育王為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养僧眾。据善见律毘婆沙一,谓阿育王统领之国,其数有八万四千,故王勅诸国建八万四千大寺,八万四千宝塔云。阿育王传一及阿育王经一等,谓王由海比丘知佛有悬记,诣王舍城,取阿闍世王所埋之四升舍利,又悉取他六所所埋之...

《佛学大辞典》 / 407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雁不食出笼

国王欲得雁肉,以笼养之,中有不食者,诸雁谓曰何不食?不食者言忧不能食。七日瘠瘦,得从笼孔中出飞去。遥谓肥者曰:卿等贪食害痛在后。见譬喻经六、经律异相四十八。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譬喻

佛告须菩提:“譬如大海中船破坏,其中人若不取木、不取器物、不取浮囊、不取死尸,须菩提!当知是人不到彼岸,没海中死。须菩提!若船破时,其中人取木,取器物、浮囊、死尸,当知是人终不没死,安隐无碍得到彼岸。须菩提!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但有信乐,不依深般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 240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4日

大牛车

叁车之一。以譬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曰:「羊车鹿车大牛之车,今在门外。」见[叁车]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大集譬喻王经卷上

复次说此法时。命者奢利弗。从座而起。一肩优多罗僧伽作已。右膝着地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我欲少问。愿佛听许。如我所问。赐为解说。如是言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奢利弗。随汝所欲当问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所问者。我为汝说令心欢喜。如是语已。命者奢利弗言。大德世尊。此阎...

《大集譬喻王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8512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8日

槃特神变

增一阿含经叁曰:「以神足力能自隐翳,所谓槃特比丘是。能化形体作若干变,所谓周梨槃特是。」法句譬喻经二曰:「贤者槃特解一偈义,精理入神,身口意寂如天。」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佛乘

华严所立。说一切眾生悉可成佛之道之教法,谓之佛乘。此法不分二乘叁乘等,说唯一成佛之法,故又云一乘。华严法华所说之圆教是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又曰:「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别说叁。」叁藏法数叁十二曰:「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眾...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作佛

成佛也。菩萨之行终者,断妄惑开真觉之谓。法华经譬喻品曰:「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优罗尼沙土

梵名U aniṣad,一作优婆尼沙曇。记述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定其成立之年代,但视為出於西歷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讚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āhmaṇ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āṇyaka之章...

《佛学大辞典》 / 775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七知

(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阿难具八法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经,是故阿难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二部经,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便、十二授记。) 一、信根坚固,信,即信顺。根,...

《三藏法数》 / 492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长夜

凡夫流转生死。无明之昏,未寝之间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汝亦长夜随我受学。」唯识论七曰:「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為生死长夜。」胜鬘宝窟中本曰:「长夜者,生死远旷名长,无解自照称夜。又生死难晓,故称长夜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受记

又云受莂。从佛受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第五十

谓人闻法华一偈一句次第教他第五十人之功德也。随喜功德品曰:「若人於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於一偈,随喜為他说。如是展转教,至於第五十。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眾。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见彼衰老相,髮白而面皱。齿疎形枯竭,念其死不久。我今应当...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叁从

女子从父母从夫从子,谓之叁从。四十华严经二十八曰:「处女居家从父母,笲年嫡事又从夫,夫亡从子护嫌疑。」贤愚经叁,智度论九十九亦同。超日明叁昧经下曰:「女有叁事隔五事碍。何谓叁?少制父母;出嫁制夫不得自由;长大难子,是谓叁。」法句譬喻经二曰:「我等稟形生為女人,...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十玄门

又曰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曰玄门。又此十门互為缘而起他,故曰缘起。至相大师,承杜顺之意,创说於十玄章,贤首於五教章中卷敷演之。但次第不同。然贤首更於探玄记一说十玄,稍异於此,清凉全依之。 一,同...

《佛学大辞典》 / 1469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四车家

又曰四乘家。大乘有叁乘家与一乘家之异义,如叁论法相為叁乘家,其说谓佛之教法,终始不超叁乘,但法华已前,主说叁乘,於法华废权之二乘,而归实之一菩萨乘。然则权实双存而有叁乘,因而谓之為叁乘家。又如华严天台叁乘中之菩萨乘与二乘皆為方便假说,至法华更说一佛乘,开会前之...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法华叁昧

叁諦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叁昧。此法华叁昧之名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叁昧之异名。法华叁昧者,天台之意,叁諦圆融為一实,譬之权实不二之花(花实為实,花瓣為权法),摄一切法使归一实相也。嘉祥云於叁一自在,长短无碍,谓之法华叁昧。慈恩云...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菩萨有七种大

一、法大,法即诸佛所说之法也。谓菩萨能受持十二部经之法,最上最大,故名法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诵、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心大,心即诸佛广大之心...

《三藏法数》 / 42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九经

十二部经中之九部也。有大小乘之别。大乘义章一曰:「小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授记无问自说及以方广。大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因缘譬喻论义。大小各九。」四教仪集注上曰:「别言之,小乘让叁存九,小乘灰断,无方广经,说必假缘,无无问自说。虽有受记,作佛者少。」叁论玄义曰...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善哉

梵语娑度Sādhu,义译曰善哉。称讚之辞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同譬喻品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智度论曰:「欢喜讚言,善哉善哉!再言之者,喜之至也。」胜鬘宝窟中本曰:「善是好别称,哉是助语之辞。」法华玄赞四曰:「法尔随喜,皆云善哉。」寄...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大庄严论经

十五卷,马鸣菩萨造,秦罗什译。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人。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宝车

以眾宝庄严之大白牛车也。以譬一乘之法。法华经譬喻品曰:「以眾宝物造诸大车。(中略)有大白牛,肥壮多力,形体姝好,以驾宝车。」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累劫

累叠数多之劫量也。世界成坏之时期云劫。无量寿经下曰:「世世累劫无有出期。」法华经譬喻品曰:「汝等累劫眾苦所烧。」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法义

法者教法,能詮之教文也,义者所詮之义理也。法华经序品曰:「演大法义。」佛说譬喻经曰:「如来大慈為说如是微妙法义。」嘉祥法华经疏二曰:「教法但称為法,教所表理即称為义。」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鱉不慎口

鱉遇枯旱,湖泽乾竭,不能自至有食之地。时有大鹤,住於其边,鱉来求哀,鹤衔之飞过都邑。鱉问此為何等?如此不止。鹤便应之,口开鱉坠,人得而食之。见旧杂譬喻经下,法苑珠林四十六。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譬喻

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叁,出於经之第二卷。说火宅之喻。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 《譬喻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

法身无相

涅槃经叁十一曰:「是故涅槃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大乘同性经下曰:「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现,无着,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无生,无灭,无譬喻。」唯识论十曰:「自性身唯...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法华叁周

法华叁周者,谓佛说法华经,因声闻之人根有利钝,悟有前后,故有叁周不同焉。周者,周足之义也。 一、法说周,法说周者,佛为上根之人,作叁乘一乘说;开叁乘之权,显一乘之实。即方便品中所谈是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譬喻周,譬喻周者,佛为中根之...

《三藏法数》 / 236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譬喻

佛告善业:“譬若大海中船卒坏,其船中人不取板樯,不能得渡,必于水死。若得板若樯,有健者乘骑,便不死。当知顺随海水出也。闿士大士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得无上正真道而不得明度,变谋明慧不得学,当中道得应仪、缘一觉道。其有信乐、定行、精进,欲逮无上正真道,得学明...

《大明度经》 /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 520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譬喻品第四

佛告颰陀和。菩萨得是三昧不精进行者。譬如人载满船珍宝渡大海。船中道坏。阎浮利人皆大愁忧念失我尔所宝。菩萨闻是三昧不学者。一切诸天人民皆悲忧言。乃失我尔所经宝。佛言。是三昧经者。是佛所嘱。佛所称举。闻是深三昧。不书学诵守持如法者。是为愚痴。譬如痴子人持栴檀香与之...

《般舟三昧经》 /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 1040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8日

阿波阤那

Avadāna,译曰譬喻。十二部经之一。经中以世间之譬喻,寓言解说教理之部分也。智度论叁十叁曰:「波陀那者,与世间相似柔软浅语也。」大乘义章一曰:「阿波陀那经,此名喻。」巴A adāna。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譬喻品第十四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不惊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难、不悔不没、心生信解者,是菩萨于何处没而来生此?”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不惊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难不悔不没,心生信解者,是菩萨于彼...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2351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3日

形色

形体与色相。法华经譬喻品曰:「即遣二人形色憔悴。」无量寿经上曰:「国中人天,形色不同。」 又谓长短方圆等形之可见於眼者。二色之一。俱舍论一曰:「形色有八,(中略)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法华经七喻

一火宅喻,出於第二卷譬喻品。二穷子喻,出於第二卷信解品。叁药草喻,出於第叁卷药草喻品。四化城喻,出於第叁卷化城喻品。五衣珠喻,出於第四卷授记品。六髻珠喻,出於第五卷安乐行品。七医子喻,出於第六卷寿量品。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火宅

叁界之生死,譬如火宅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叁界无安,犹如火宅。眾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慈父长者

就法华譬喻品所说穷子之喻而云。慈父即长者。以譬如来之大悲大福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穷子

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大方广如来藏经

一卷,唐不空译。举种种譬喻,说如来藏之义,如来藏者眾生烦恼之中具如来法身之德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 《大方广如来藏经》

苦因

苦之业因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深着苦因,不能暂捨。」成实论六曰:「衣食等物皆是苦因。」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譬喻

梵云阿波陀那Avadāna,以了知之法,显未了知之法也。法华文句五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託此比彼,寄浅训深。(中略)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涅槃经二十九说八种之喻法:一,顺喻,随顺世諦,次第自小向大而喻也。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大坑满...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法印

妙法之印璽也。妙法真实,不动不变,故称為印。又妙法如王印通达无碍,谓之印,又為证明佛之正法者,故曰印。又為诸佛诸祖互相印可,心心相传之法,故曰法印。该摄佛法,而立叁种之法印,称曰叁法印。智度论二十二曰:「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何等是佛法...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马加持

加持病马以祈平癒也。对马头观音诵法华譬喻品。中古修验者间行之。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大集譬喻王经卷下

奢利弗。譬如有人入宝性中(谓出宝处)。问先入者言。丈夫。诸宝何似何相。于先入者报彼人言。丈夫。汝痴云何名入宝性。自见诸宝复问此宝。如是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作如是问。法界何似法界何相。奢利弗。于时诸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我今当示众生如此法界为说令住。奢利弗。宝...

《大集譬喻王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7033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8日

捕鼠

毁破戒僧之譬也。佛藏经指鸟鼠僧之譬喻。见[鸟鼠僧]条。释门归敬仪曰:「捕鼠之证,频繁於胸臆。」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妙车

殊妙之宝车。法华经譬喻品曰:「以是妙车等赐诸子。」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无安

一切世间无安稳之法,悉以苦為自性。法华经譬喻品曰:「叁界无安。犹如火宅,眾苦充满,甚可怖畏。」新译仁王经下曰:「爱欲结使,自作疮疣,叁界无安,国有何乐?」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五阴喻经

五阴譬喻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八成立因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以所立之法为宗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假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说诸法无我,以破执我立论者,是名立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执我立论者,谓执五蕴之身为我,...

《三藏法数》 / 567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生死园

生死界為凡夫好游之所,又為菩萨游化之所,犹如园观。故名為园。往生论註下曰:「示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常处地狱,如游园观。」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虹霓四缘

经中因明菩萨善根业行因缘,而有胜妙果报不同,故立多种譬喻,此虹霓为一也。谓诸菩萨,因于善根业行,而有香华、种种技乐音声于虚空中,自然而作,以为供养。然彼业行因缘,虽不至于技乐音声之中,而亦因彼善业,而有种种胜妙供养果报也。譬如虚空杂色虹起,而因地水火风四大因...

《三藏法数》 / 344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持戒

六度之一。受持戒律而不犯触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持戒清洁,如净明珠。」维摩经佛国品曰:「持戒是菩萨净土。」地持论八曰:「叁十二相无差别因,皆由持戒所得。」智度论谓有大力毒龙,以眼视人,弱者即死。以气嘘人,彊者亦死。时龙受一日戒出家,入林树间,疲懈而睡。猎者见之...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大集譬喻王经

二卷,隋闍那崛多译。為舍利弗以诸譬喻说菩萨与二乘智慧功德之差别。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优波摩那

U amāna,人名。译曰譬喻。是佛之庶子也。见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啀喍嗥吠

啀喍者,以口嚙物也。嗥吠者张口而吼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斗諍摣掣,啀喍嗥吠。」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天华

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心地观经一曰:「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徧虚空。」法华经譬喻品曰:「诸天妓乐百千万种,於虚空中一时俱起,雨诸天华。」智度论九曰:「云何為天华?天华芬熏,香气送风。復次天竺国法,名诸好物皆名天物,虽非天上华,以其妙好,故...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法王

佛於法自在。称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曰:「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同药王品曰:「如来是诸法之王。」维摩经佛国品曰:「已於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释迦方誌上曰:「凡人极位名曰轮王,圣人极位名曰法王。」维摩经慧远疏曰:「佛於诸法得胜自在,故名法王。」 又(职位)...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五眾

五蕴之旧译,旧译曰五隐,五眾。眾為和集之义。法华经譬喻品曰:「分别说诸法生灭之五眾。」法华嘉祥疏五曰:「以五法和集,义称五眾。又一一阴法各眾多故云眾也。杂心云:积聚是阴义。」 又出家之五眾:一、比丘,受具足戒之男子。二、比丘尼,受具足戒之女子。叁、式叉摩那,译...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入诸佛境界庄严经

具名,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五卷,宋法护译妙吉祥菩萨问:不生不灭是何增语?佛言:不生不灭是即如来之增语,因為广说种种之譬喻及种种之法句。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六度譬喻

智慧為母,布施為乳母,戒為养母,忍辱為庄严具,精进為养育者,禪定為浣濯。见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oṁ,胎藏界之陀罗尼,冠曩莫之语,金刚界之陀罗尼冠唵之语。秘藏记末曰:「唵字有五种义:一归命。二供养。叁惊觉。四摄伏。五叁身。」一归命者,归依於佛,献无二之命之义也。所归之佛体有自佛他佛之二,自佛者,自心之本觉佛,即在缠如来也,莲华叁昧经所谓「归命本觉心法身,(...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光宅四乘

光宅法师依法华经譬喻品之意立四乘教:一羊车谓声闻乘,二鹿车谓缘觉乘,叁牛车谓小乘之菩萨,四大白牛车谓大乘之菩萨。是於叁乘教外,别发明纯大之一乘教,开天台华严诸大乘之基础者。见华严大疏一,叁藏法数十五。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毛绳

利养缚人不使解脱。譬以毛绳。智度论五曰:「如佛说譬喻,如毛绳缚人,断肤截骨,贪利养人,断功德本,亦復如是。」别译阿含经七曰:「本為爱欲瞋恚愚痴之所缠缚,復更作造放逸之事,岂不增其贪瞋痴耶?譬如有人為绳所缚,以水浇之,逾增其苦。」智者大师别传上曰:「毛绳截骨,则...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譬喻

十二部经之一。见[譬喻经]项。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不分教五意

不分教五意者,唐清凉国师,推原佛教有此五种意也。 一、理本一味,殊途同归,谓佛所说诸法,理本无二,随机异解,故有殊途。机见虽殊,终归一实,故不分也。 二、一音普应,一雨普滋,谓佛一音说法,平等普应,大小机器,皆得利益。如大地草木,一雨普滋,故不分也。 叁、原...

《三藏法数》 / 290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空聚

无人之聚落。维摩经弟子品曰:「以空聚想入於聚落。」 又(譬喻)人身之六根,假和合而无实主,譬之无人之聚落。涅槃经二十叁曰:「空聚落者,是六入。」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金光明经一曰:「是身虚偽,犹如空聚。六入村落,结贼所止。」六十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譬喻

十二部经之一。梵云阿波陀那。经中说譬喻而令晓悟义宗所在者也。正理论四十四曰:「言譬喻者,為令晓悟所说义宗,广引多门,比例开示,如长喻等契经所说。」法华经方便品曰:「亦说於因缘譬喻并祇夜。」 又(经名)藏经中题譬喻经者有五部:一,比丘道略集之杂譬喻经一卷。二,失...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八部般若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叁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

《三藏法数》 / 885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9日

山海空市

止观七曰:「若觉无常过於暴水猛风掣电,山海空市无逃避处。」辅行曰:「法句经二云:昔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神通。知后七日一时皆死,共议之。我等四人有五通力,翻覆天地,捫摸日月,寧不可避死乎?一人云:吾入大海下至地,上出水。一人云:吾入须弥之腹,还合其山。一人云:吾...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本愿

本為因之义,元於因地立此愿,今日得其果,故对於果而曰本愿。又本為根之义,根本之誓愿也。菩萨之心广大,誓愿亦无量也。唯以此愿為根本,故曰本愿。如阿弥陀如来之四十八愿,药师如来之十二愿是也。无量寿经上曰:「皆是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同下曰:「其佛本愿力,闻...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恶知识

為人所知之恶人。又曰恶师友。知识者乃為人所知之义,非己知事物之理之义也。法华经序品曰:「眾所知识,大阿罗汉等。」维摩经二肇註曰:「大士处世,犹日月昇天,有目之徒,莫不知识。」法华文句四上曰:「闻名為知,见形為识,见形為知,见心為识。」法华经义疏一曰:「知其内德...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