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 条搜索结果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毒龙

毒龙持戒而失身。智度论十四曰:「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眾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是龙受一日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龙法睡时形状如蛇,身有文章,七宝杂色。猎者见之,惊喜言曰:以此希有难得之皮,献上国王,以為服饰,不亦宜乎!...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行香

行者,施与之义,香者為对佛信心之使(见[香]条),故施与僧而烧之以使劝请佛也。汉书高帝纪曰:「行田宅」,「苏林曰:行音行酒之行,犹付与也。」此事為法会之严仪,非大会不作,作之者多係上位之人。普达王经曰:「佛言:乃昔摩訶文佛时,王為大姓家子。其父供养叁尊,父命子传...

《佛学大辞典》 / 578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柳枝

唐土北之俗,有插柳枝於净水以攘邪鬼者。释氏要览下曰:「北人风俗,每至重午等毒节日,皆以盆盛水,内插柳枝,置之门前辟恶。灌顶经云:昔维耶黎城民遭疫,有一少年比丘,名禪提。奉佛教持摩訶神咒,往為辟之,疫人皆愈。其禪提往彼国二十九年民安,至其迁化,民復遭疫。民思...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八解脱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有色想之贪,為除此贪,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贪不起,故名解脱。此初解脱依初禪定而起,缘欲界之色也。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虽无色想之贪,而欲使更為坚牢,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不起贪,故名解脱。此依二禪而起。缘初禪之色也。以上二者...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坚牢

一作坚牢神,坚牢祇,坚牢天。大神女之名。其解為之坚牢与神之不坏也。欲求资财珍宝伏藏,及神通长年妙药,并疗眾病降伏怨敌,制诸异论时,於净室安置道场,浴身,着鲜洁衣,踞草座之上,在有舍利尊像之前或有舍利制底之所,烧香散花,饭食供养,白月八日布洒星合时请召...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刊定记

华严刊定记。十六卷。静法寺慧苑释新译之经,见与贤首异。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石蜜

冰糖也。善见律十七曰:「广州土境,有黑石蜜者,是甘庶糖,坚强如石,是名石蜜。伽陀者,此是蜜也。」法华玄义七曰:「言石蜜者,正法念经第叁云: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名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叁煎,其色则白,名曰石蜜。」本章曰:「一名乳糖,又名...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一生补处

见[弥勒]条。 又,密教之释义,一者一实之理,於初菩萨之位,先得净菩提心,自此一实,出生无量之叁昧总持门。乃至至於第十,更有第十一,即佛之法,以一转生补佛处,是名一生补处。大疏六曰:「今此经宗,言一生者,谓从一而生也。初得净菩提心时,从一实之发生无量无...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四界

水火风之四大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界為性之义,此四者各持自性不改,故名界。俱舍论界品颂曰:「大种谓四界,即水火风。」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密教结界法

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结,二四方结,叁虚空网,四火院,五大叁昧耶。第一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大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七有

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狱趣也。) 一、狱有(亦名不可有),狱者,此狱在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狱有。 二、畜生有...

《三藏法数》 / 371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叁种意生身者

。名摩跋提乐意生身。四五六。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七八九十。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法门名义集》 / 43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光音天下生人间

增一阿含经叁十叁曰:「劫初光音天,相谓我等欲至阎浮提,即来下肥故。失神足,皆共号咒。自相谓言:我等穷厄,不能復还天上。」经律异相一曰:「天更始,盪盪空虚,了无所有,亦无日月。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来生,或乐观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鱼篮观音

即马郎妇观音也。為叁十叁观音之一,手持鱼篮因有此名,又有水上乘大鱼之形像。宋濂鱼篮观音像讚序曰:「予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一美艷女子,挈篮鬻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辞曰:一身岂堪配眾夫耶?请易...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二见

一、住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四梦

一、四大不和梦,谓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见虎狼及贼追逐,此因水火风四大不调,心神散逸,故有此梦,是名四大不和梦。 二、先见梦,谓日间先见男女苦乐等境,夜则随梦,犹如日间所见,是名先见梦。 叁、天人梦,谓若人修善,乃感天人为现善梦,令其善根增长;若...

《三藏法数》 / 193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四梦

一、无明习气梦,谓由无明烦恼积习气分覆蔽真如之性,无所明了,以致心神颠倒,形于梦想也。 二、善恶先征梦,谓人凡有善恶吉凶之事,必先形于梦寐,以为征验也。 叁、四大偏增梦,谓人由水火风四大而成于身,若大增,身则沉重;水大增,身则浮肿;火大增,身则状热;风大增...

《三藏法数》 / 17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色蕴有五种相

一、自相,自相者,即色身诸法自相,谓坚是相,湿是水相,暖是火相,动是风相,各别不同故也。 二、共相,共相者,即色身诸法和合之相也。谓此色身皆从、水、火、风,和合为相也。 叁、所依能依相,所依能依相者,谓色身。四大种子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也。(四大者...

《三藏法数》 / 218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天晓可辨方角之顷也。行中钞中二曰:「十一日了时。」资持记中二之二曰:「言了者,即明相现方维可辨故。」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放生

释放羈禁之生物也。列子说符篇曰:「邯郸民正旦献鳩於赵简子。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放生事始见於此。参照[放生会]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旃檀

具名旃檀娜Candana,香木名。译曰与乐。出自南印度摩罗耶山,其山形似牛头,故名牛头旃檀。慧苑音义上曰:「旃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旃弹那,或作旃檀那,此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诸种。」案汉明帝时...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也。一欲界五趣,二离生喜乐,叁定生喜乐,四离喜妙乐,五捨念清净,六空无边处,七识无边处,八无所有处,九非想非非想处。欲界五趣者,或名五趣杂居。即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通教十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四种自在

一、得无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者,以无生智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叁阿僧祇劫

菩萨成佛之年时也。阿僧祇劫Asaṁkhyeyakal a者,译言无数长时,菩萨之阶位有五十位。以之区别為叁期之无数长时。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四十位,為第一阿僧祇劫,十之中,自初至第七,為第二阿僧祇劫,自八至十為第叁阿僧祇劫。第十卒。即佛果也。起信论曰:「而实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Mahiśāsa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由说一切有部而别立者。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為领有土之人,故名化部也。宗轮论述记曰:「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王所统领国界也。化上人庶,故言化。捨国出家,弘宣佛法,从本為名,名化部。真諦法师云:正部本是王师,匡正...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陀罗尼

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住

五住者,谓叁界见惑为一住,叁界思惑分为叁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住也。由此五惑,能令众生住着生死,故名住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根本无明者,能生见、思二惑,故名根本也。) 一、一切见住惑,一切见者,即叁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409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紫衣

紫色之袈裟或上衣也。是非佛制之色,乃赐僧之紫衣,始於唐之法朗等。僧史略下曰:「唐书,则天朝有僧法朗等,重译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為阎浮提主。唐氏合微,故由之革命称周,法朗薛怀义九人并封县公,赐物有差,皆赐紫袈娑金龟袋。其大云经颁於天下寺,各藏一本...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天神

欲界所属之夜叉等,又色界已下诸天眾之属隶也。又时為梵天,帝释等之通称。祇者,乃人间之鬼神,坚牢神,八大龙王等也。法华经曰:「诸天神龙王阿修罗等。」无量寿经私记曰:「吉礼者,云事邦国之鬼神及天神祇。」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八十一品思惑

如上所言,见惑者顿断之,思惑者渐断之。渐断之者声闻乘為钝根故,分十惑為九之九品而分断之也。九者欲界五趣為一,於此加色界之四禪与无色界之四空处而為九也,九品者此各之思惑,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乃至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之九品。故為八十一品。既断见...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种仙

行仙,食麻仁草木之实,而不休息,则食道圆成,名為行仙,二飞行仙,食松柏等草木而不休息。则以草木轻,故体亦轻,飞行空中,而不坠,名為飞行仙。叁游行仙,服丹砂而不休息,则能化骨使寿永,使体固,且能化物。使贱為贵。自在游行人间化人,名為游行仙。四空行仙,消息...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犍稚

Ghaṇtā,又作犍槌,犍,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叁佛土

对於唯识论所说之叁佛身,定叁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為体。此中有自受...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佛曲

西河诗话曰:「佛曲在隋唐有之,不始金元。如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婆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蜜七俱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邪勒佛曲,入徵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业

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婆师迦

Varṣika,又曰婆使迦、婆利师、婆利师迦、婆利史迦罗、婆师波利。花名。译作雨时花、夏生花等。慧苑音义上曰:「婆利师迦,此云雨时生花。梵语云婆利师,此云雨也。迦者时也。其花要至雨时方生,故名也。」同下曰:「婆师迦,具云婆利史迦罗,婆利史者,此云雨也。伽罗,此云时...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降叁世尊形

仁王经仪轨上曰:「依教令轮故,现作威怒降叁世金刚,四头八臂,摧伏摩醯首罗大自在天诸魔军眾。」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吽迦罗金刚,暴怒处月轮,身流火光聚,徧体玄青色。大自在天王,妃乌摩為座。(中略)即起平身立,举右足左旋,躡彼傲慢者。大自在欲王,扑至於已,定(...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二

与等觉妙觉也。大日经疏十曰:「亦如菩萨十二,即十等妙之觉,犹如十二月,故此中得一月之分,即是入初住。」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神证明

观佛叁昧经曰:「有王问佛:汝功德谁為证明?佛即垂无畏手指:一切大,六种震动,坚牢神涌出,唱言我是证明。」大日经疏四曰:「如释迦牟尼佛初坐道场时谓魔王言:由汝先世作一无尽施故,今得自在天主,我从无数劫以来如是修大施不可胜数,云何与我较优劣?魔言我所作之福汝...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部护摩

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尸罗幢

以清凉宝玉而造之幢也。慧苑音义上曰:「梵语云,尸罗此曰清凉。若云誐罗幢。此翻為玉。以玉為幢,名尸罗幢。」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二道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