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為眾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八功德水,谓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池中之水,有八种功德也。 一、澄净,谓其水澄渟洁净,是为澄净功德。 二、清冷,谓其水清滢凉冷,是为清冷功德。 叁、甘美,谓其水甘甜嘉美,是为甘美功德。 四、轻软,谓其水轻浮柔软,是为轻软功德。 五、润泽,谓其水滋润泽物,是为润泽功...
《三藏法数》 / 216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摩尼珠也。译云如意珠。法华经曰:「净如宝珠,以求佛道。」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曰:「心性宝性无有染污。」智度论五十九曰:「如意珠能除四百四病。」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见天中记。又清嘉录卷十二曰:「案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初八日為腊日。魏臺访议汉以戌腊,魏以丑腊,以腊非定以初八日也。又西域诸国志云:天竺国十二月十六日為腊,而唐书历志以十二月為腊月,故八日為腊八。吴自牧书...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除一切盖障之略名。除盖障院之中尊也。大日经一曰:「次行者於右方,次作大名称除一切盖障,执持如意宝。」同疏五曰:「次於第二重大日如来左方画除盖障菩萨,(中略)左手持莲华,华上置摩尼宝珠,右作施无畏手。此菩萨及诸眷属皆是大慈悲拔苦除障门,正以此菩提心中如意宝珠施一...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藏中有数部:一、元魏菩提流支译之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叁尊。二、失译人名之佛名经,叁十卷。叁、隋闍那崛多译之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八卷。四、失译人名之叁劫叁千诸佛名经叁卷。五、隋那连提耶舍译之百佛名经,一卷。此中第四之叁劫叁千诸佛名经,略称為叁千佛...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 《佛说八部佛名经》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
《三藏法数》 / 515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具名旃檀娜Candana,香木名。译曰与乐。出自南印度摩罗耶山,其山形似牛头,故名牛头旃檀。慧苑音义上曰:「旃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旃弹那,或作旃檀那,此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诸种。」案汉明帝时...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禪林之古法,於安居结制中為除魔障,设楞严坛,每日眾僧集诵楞严咒,称楞严会。四月十日啟建,七月十叁日满散。勅修清规楞严会曰:「楞严会乃祈保安居。」又曰:「四月十叁日啟建,至七月十叁日满散。」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一、比丘Bhikṣu,二、比丘尼Bhikṣuṇi,是男女之受具足戒者。叁、式叉摩那Śikṣamāṇā,沙弥尼之学六法者。四、沙弥Śrāmaṇera,五、沙弥尼Śrāmaṇerikā,男女之受小戒者。六、优婆塞U āsaka,七、优婆夷U āsikā。男女之受五戒者。此中上五眾出家。下二眾在家。是诸经论通说之七眾也...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其契先以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大指。握左手中指以下三指。次以左大指握左中指以下三指甲上。为合拳。以二头指头相着即成。 妙言曰。 唵俱(上)噜惮那(引)吽惹(诵一遍。以契右旋绕身一匝。如此三度作即是)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100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亦名四断,出法界次第) 正则不邪,勤则不怠。毗婆沙论云:断已生恶法,犹如除毒蛇;断未生恶法,如预防流水;增长已生善,如溉(居代切,灌也)甘果栽(栽,苗也);未生善令生,如钻(祖官切,穿也)木出火,故名四正勤。(梵语毗婆沙,华言广解。) 一、已生恶令永断,谓五...
《三藏法数》 / 289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Gangā-nad-vālukā,略称恒沙。恒河沙之数,譬物之多也。智度论七曰:「问曰: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等?答曰:恒河沙多,餘河不尔。復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现见,故以為喻。復次诸人经书皆以恒河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真言之法阿字转為恶如其次第,即於东南西北四方,显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德,故谓之四转。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阿字当知菩提心义,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若见暗字当知成叁菩提,若见噁字当知证大涅槃。」又曰:「如阿字单是菩提心,若傍角加画即是行,此是菩提心并行也...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三藏法数》 / 511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Virūḍhaka,国王名。又称流离王,琉璃王,娄勒王,维楼黎王,楼黎王,毘娄勒王等。新作毘卢释迦王,毘卢宅迦王。生时与琉璃宝俱,故号毘琉璃,又由大夫人之讖,而名恶生王。舍卫国(新曰室罗伐悉地国),波斯匿王(新译胜军王)之子,末利夫人所生。弒父王而嗣位,又以旧怨灭迦毘...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复次今说净除诸物而洒净法。先以五净洗之。不应洗者。五净洒之。观雌黄量。五净亦然。而和末之。雌黄和乳。作末朱砂牛尿和。作其末牛黄酥和。末彩色和乳。调安膳那药。唯空作末。刀轮等物。用牛粪水洗。余所说者。牛尿洗之。应洗物等。先以牛尿和胡麻水洗讫后。以香水洗之。诸余物...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189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生殖器病之名。译曰妒黄门。因见他婬,方有妒心,而起婬根之病也。出名义集二。Īrṣyā aṇḍaka又见[五种不男]条。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总谓鐘磬之音。為得信之方便者,通谓之信鼓。增一阿含经四十二,阿难昇讲堂击犍稚曰:「我今击此如来信鼓,(中略)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餘。露地击犍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资持记上一之四曰:「信鼓者,於事则告眾有期,在法则归心...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二德者,在众生因心所具,则名缘了二因,在诸佛果上所显,则成智断二德。盖了因显则成智德,缘因显则成断德故也。 一、智德,智即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通达无碍,随众生机器大小,各各为其演说,无有差谬,是名智德。 二、断德,断即断除,谓断惑业净尽,随所调伏众生之处,...
《三藏法数》 / 136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成就能除一切着鬼魅法。若持咒人欲成就此法。应发信心修清净业。精进坚固心无疑惑至诚决定。常怀报恩起慈悲心。此诸菩萨方能成就。非诸下劣怯弱有情。何以故由佛教中。先为阿难说于四种不思议法。所谓末尼宝珠威力不思议。神咒威力不思议。妙药威力不思议。...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 /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诏译 / 1187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一、见行,為我见邪见等迷理之惑。即见修二惑中之见惑也。二、爱行,為贪欲瞋恚等迷事之惑。其中以爱惑為主要,故举一以摄他,即一切之修惑也。行者常作心行。心识之行动也。涅槃经十五曰:「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捨。」智度论二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480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下剂药也。慧琳音义六十叁曰:「泻药,為除五臟肠胃积热及宿食不消故,以药汤除去其滓滞,令体气通畅,即如今之大黄朴消巴豆犀角等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由律仪不律仪之作法,而於身内生律仪不律仪之本体,此谓之无表色。无表色有叁种之别:一、律仪,持善戒而发善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善也。二、不律仪,持恶戒而发恶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恶也。叁、非律仪非不律仪,此中摄中善中恶之二无表色。若行中品之善而发善之无表色,非如律仪...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Caṇḍāla,又作旃荼罗。译曰屠者,严炽,执暴恶人,下姓等。在四姓之外。以屠杀為业者。男曰旃陀罗。女曰旃陀利。玄赞九曰:「旃陀罗,云屠者不律仪也,正言旃荼罗,此云严炽。恶业自严,行持标帜,摇铃持竹為自标故。」玄应音义叁曰:「旃陀罗,或云旃荼罗,此云严炽,谓屠杀者种...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复次广说成就诸物。秘密妙法。令速悉地。若欲起首成就法者。先应备办诸悉地具。次应以护摩之法而加威本尊真言。及自灌顶。欲灌顶者。作曼荼罗。如法供养。作灌顶已。然后起首作成就法。次说灌顶大曼荼罗。能得成就一切诸事。如前所说明王曼荼罗。净地等法皆应如是。其曼荼罗。顿方...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1368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勅许之色衣。元以香木染之,故名。后转為种种之色。但台密等所用者赤而带黄者也。禪宗济家用黄色,洞家有种种。净土宗紫緋之外皆通名香衣。但除蓝色。见啟蒙随录二。按香衣谓香染之衣。见[香染]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经云: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食具,种种备足,皆是旃檀沉水香薪八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美,有叁德焉。(梵语优婆塞,华言近事男。梵语旃檀,华言与药,能除病故。八功德者,一澄净、二清冷、叁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八长养诸根也。) 一、清净,谓奉...
《三藏法数》 / 186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无明之闇惑。唐华严经二曰:「如来智慧无边缘,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眾生痴闇心。」金光王童子经曰:「远离诸烦恼,痴闇云翳除。」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Panthaka,又曰半他迦,槃陀迦,般陀,槃特。罗汉名。译曰路边生,又曰路。有兄弟二人,兄為大路边生,或曰大路。弟為小路边生,或曰愚路。以其皆於路上所生也。兄聪明,弟愚钝,然皆出家,证罗汉果。善见律十六曰:「般陀,汉曰路边生。般陀之母,為大富长者女,与其家奴通,逃於...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U āsaka,旧称优婆塞,伊蒲塞。新称鄔波索迦,优波娑迦,优婆娑柯,鄔波塞迦,鄔波素迦等。译曰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亲近奉事叁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男子。四眾之一。七眾之一。西域记九曰:「鄔波索迦,唐言近事男,旧曰伊蒲塞,又曰优波塞,皆讹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特胜於四念处等之观,始自调心,终至悲想地,地地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厌恶自害之失,故名特胜。十六者:一、知息入,二、知息出,叁、知息长短,四、知息徧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经云:譬如大海,有四炽然光明大宝布在其底,性极猛热,常能饮缩百川所注无量大水,是故大海无有增减。以譬如来大智慧海,亦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能令众生竭爱欲流,破愚痴暗,故以此四宝喻之。 一、日藏光明大宝,日藏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
《三藏法数》 / 321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法华经云:菩萨不应亲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正谓此五种也。 一、生不男,谓人从生来,男根不满,是名生不男。 二、犍不男,犍谓人以刀去其男根,是为犍不男。 叁、妒不男,谓男根似无,见他行淫,因生妒心,遂或有根,是名妒不男。 四、变不男,谓根能变现也,遇男则变...
《三藏法数》 / 156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谓能制心离欲,身无过恶,心怀道德,修诸梵行,具此七法,名为世间丈夫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长寿,长寿者,谓寿命延长,久住世间,能修梵行,故名丈夫。 二、妙色,妙色者,谓形仪英伟,色相端严,能修梵行,故名丈夫。 叁、无病,无病者,谓宿福深厚,无病少恼,能...
《三藏法数》 / 260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又作九相。於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為观禪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着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ādbmātakasaṁjñā,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ṁjñā,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叁、壤想Vi adumakasaṁjñā,死尸之破坏也...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后為此观。此叁叁昧為吽字之叁摩地,吽字备叁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為体,具足叁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訶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鄔字叁昧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叁门,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即座中之首位者。僧史略中曰:「首座之名,即上座也。居席之端,处僧之上,故曰也。寻唐世勅辩章,捡校修寺,宣宗赏其功,署叁教首座。(中略)次復经论之学,或置首座。叁教首座,则辩章為始也。朱梁洎周,或除或立,今大宋有讲经讲论首座,乃僧录之外则立耳。」是為官许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唐光明寺善导,称光明寺和尚。闻河西道绰讲净土之观经,发心於念佛一门,悃篤精苦,头燃如拂。续至京师,激发道俗,专使愿求往生。叁十餘年无别寝处,除洗浴外,曾不脱衣,举目不见女人,一切名利心不起念,写阿弥陀经,十万餘卷,所画净土之变相叁百餘堵,尝称佛名,口出光明。高...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心身之异名。魂者心识,有灵用而无形者。魄者有形体而為心识之依处者。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註曰:「魂者神也,阳也,气也。魄者精也,阴也,形也。」诸经要集十九曰:「魂是灵,魄是尸。」 又主肝為魂,主肺為魄。楞严经九曰:「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祇园图经曰:「无常院中有一堂,但以白银為饰。院有八鐘,四為白银,四為颇梨。银鐘在院之四角,起而置之。颇梨鐘在无常堂之四角。其颇梨鐘,形如腰鼓,鼻有一金毘崙,乘金狮子,手执白拂。病僧之气(无常堂置病僧)将大渐时,从是金毘崙之口说无常苦空无我,手举白拂,鐘即自鸣,...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一、平等意趣,意即心意,趣即趣向。谓菩萨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趣。(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趣,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乐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
《三藏法数》 / 24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不成完全之男性者有五人。有新旧两解。旧译家之解:一、生不男,生来男根不发育者。二、犍不男,以刀去男根者,如阉竪。玄应音义十四曰:「犍又作[打-丁+虔][利-禾+虔]二形,同居言切,字书犍害也,通俗文以刀去阴曰犍。」叁、妒不男,因见他之婬,方有妒心,而根勃发者。四、变不...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大自在天依万物生本之义。而自在天派之人。以人之男根為天神之神实而祀之。续高僧传玄奘传曰:「至劫比他国,俗事大自在天。其精舍者高百餘尺,中有天根,谓诸有趣,由此而生。王民同敬不為鄙耻,诸国天祠率置此形。大都异道有百数,中所高者自在為多。」西域记健驮罗国记曰:「跋...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五眼中就菩萨所得而除佛眼,谓之四眼。因菩萨未得佛眼也。仁王经上曰:「四眼五通。」同天臺疏曰:「四眼者嘆眼,菩萨行未圆,义当无佛眼也。」又,密教中立四眼。见[四种眼]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叁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於其门外闻一苾芻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芻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叁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一、身常恭谨,谓修菩萨行者,当谨守身业,毋令放逸,所谓杀盗淫等一切恶法,断而不行;及诸不善律仪,亦皆无犯,是为身常恭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言常至诚,谓修菩萨行者,欲修无上正真之道,当守护口业,诚实不虚,所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悉...
《三藏法数》 / 254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诸所当觉了,分别悉解之, 睹诸过去佛,明达为若斯。 用正等觉故,是故号为佛, 明智及天龙,莫不归命奉。 教化诸部界,除去众瑕秽, 化恶窈冥者,令心获光明, 得安脱诸苦,除去众恐怖, 愿稽首彼佛,归命于最胜。 佛降于不调,象吼如雷震, 秉志声普...
《修行道地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485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夫水之为德,本体清净,澄湛凝寂,尤能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今取以为喻者,菩萨业惑清净,身心寂静,能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离生死之热恼,息贪爱之枯渴,成就菩提,超登觉岸也。 一、流润赴下,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
《三藏法数》 / 733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