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台密立二密:一、理密,说圆融不离之理者。二、事密,说如来身口意之秘密者。日本之慈觉,以法华涅槃為理密,以真言部诸经為事理俱密。苏悉地经疏中曰:「世俗胜义圆融不二,是為理密;若叁世如来身语意密,是為事密。问:华严维摩般若法华等诸大乘教於此显密何等摄耶?答:如华...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叁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十...
《三藏法数》 / 332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所说一实平等之理,谓之不二。明理体之无异无别也。此不二之义為法界中之一门,故名為门,通入此不二之法门,谓之入不二门。大乘义章一曰:「不二者无异之谓,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於彼此,故曰不二。」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竪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為本叁昧耶印。我等处胎内之位所结之印,為理智不二自证之性,故名本叁昧耶印,出胎时分两手作拳。心经秘键所谓分手於金莲场者為此位也。自此已后出於化他门,作种种之事业矣。仍於行法最初...
《佛学大辞典》 / 651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以名大乘穷极之实教。后魏光统律师立叁教,第叁為圆教。圆教之名,自此始。其后由晋华严经五十五:「尔时如来,知眾生应受化者,而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又「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之经文而立名。天台宗判四教,第四為圆教,华严宗復立五教,第五為圆教。今依台宗之说释之...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叁杂部,释迦所说之密经也,是显密杂糅,故名杂部,如金光明经,六波罗蜜经,首楞严经等是。此亦无议异。 又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叁不二部,苏悉地经也,是说金胎不二之法者,故称曰不二部。但是為日本台密一家之所立,日本东密於金...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独一无二之法门。六祖坛经曰:「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禪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禪定解脱?惠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修道而得之眼也。又观道之眼也。佛开解梵志阿颰经曰:「道眼观知可度者。」圆觉经曰:「分别邪正能於末世一切眾生无畏道眼。」楞严经曰:「发妙明心,开我道眼。」注曰:「真妄显现,决择分明,曰道眼。」苏軾诗曰:「道眼已入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莲华叁昧经谓依五智而生叁身:一、法界体性智之身业為毘庐遮那佛,口业為普贤菩萨,意业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之身业為阿閦佛,口业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為降叁世金刚。叁、平等性智之身业為宝生佛,口业為虚空藏菩萨,意业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之身业為阿弥陀佛,口业為...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金刚经曰:「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同略疏曰:「过现未叁俱不可得,盖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不住。」密教於此立遮情表德之二义。其遮情之义,如以上显教所说。其表德之义,诸法以迷悟不二万德轮圆之故,一无别相,故云不可得。所谓台家之妙空圆...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如如智,谓真如妙智,本来清净,无明不能覆,烦恼不能染。照了诸法,平等不二,以其智如如境,故名如如智。 二、如如境,谓真如妙境,常住一相,量等虚空,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以其境如如智,故名如如境。
《三藏法数》 / 89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习得一印相而顿得成佛之利益也。 又一法印之意,谓诸法实相唯一不二之真理也。玄义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之,即是佛说。(中略)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如者如法之各各之相也,如法之实相也。如地之坚相,如水之湿相,谓之各各之相是事相之如也。然此各各之事相,非实有,其实皆空,以彼此之诸法以空為实,空者,是诸佛之实相也,此实相之如,称為如。故实相即如也。又此如為诸法之性,故名法性,此法性為真实之际极,故曰实际。故如...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名叁叁昧。密教谓身口意叁者互相摄入,不二一味。是乃真言行之宗要。大日常恒之说法,亦不外说此宗要。大日经一曰:「身语意平等句法门。」同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叁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叁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於语,语等於心,犹如大海徧一切处同...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日本东密一流,於金胎两部灌顶外,由瑜祇经别立灌顶法,谓之瑜祇灌顶。谓两部之灌顶為金胎二、瑜祇灌顶為金胎不二。因而為五种叁昧中第五叁昧耶之秘密灌顶。是与日本台密於两部外,立两部不二之苏悉地灌顶相似。 又為以心灌顶之别称。瑜祇经内作业灌顶品,明以心灌顶,亦明手印灌...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实之妙体,绝待不二而离诸虚妄之相,是曰一实无相。无方圆之相,如水之妙体。此即诸法之实相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入不二法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叁十叁人所得之不二法是也。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什曰:有之缘起,极於二法。二法已废,则入玄境。肇曰:离真皆名二,故以不二為言。」大乘义章一曰:「言不二者,无异...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天台别教,华严终教以上,真如随缘為诸法,诸法即真如也。是云真俗不二。然是就诸法之实法真如边,得言不二者。於诸法之当相,不得言真如,故非真不二。天台之圆教或真言之如,性具十界叁千之诸法而為真如之诸法,是乃真不二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体本来觉了,离诸妄念,故名本觉。 二、始觉,谓本觉之体,忽起妄念,而成不觉,今始觉了一切诸法即是真如,平等不二,故名始觉。 叁、究竟觉,究竟即决定终穷之义也。谓能觉了染心之源,究竟终穷,同于本觉,故名究竟觉。
《三藏法数》 / 115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指凡诸佛之教化,谓之佛事。观无量寿经曰:「於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曰:「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同註「什曰:佛事谓化眾生。」同菩萨品曰:「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為,无非佛事。」同註「肇曰:佛事者以有益為事耳。」又,害佛道谓之魔事...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万法由因缘而生,為自然之法,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即以空為性也。万法各有一空性,谓之一如。一者不二之义,如者相似之义,以万法空性不二而相似也。对万之言而云一如,若对妄之言,则曰真如,如者正指空性之理体而言。往生十因曰:「而今觉知法界唯真,万法一如,...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北齐慧文尊者,姓高氏。阅大智度论一心叁智之文,即依此以修心观。谓果既一心而得,因岂前后而获。此观若成,证一心叁智,双亡双照,即入初住无生忍位。又阅中论因缘所生法句,恍然大悟,顿了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為中道。以心观授南岳,故...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法身寿量,法身者,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此身非色质,亦非心智,强指法性为法身耳。言寿量者,此非报得命根,亦非连持之寿,强指不迁不变,名之为寿。此寿非长量,亦非短量。经云: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等。是也。 二、报身寿量,报身者,以如如智契如...
《三藏法数》 / 27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真如,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二、真智,真智者,乃根本无分别智,即实报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由实智功圆,万德成就,体无分别,境智一如,故以真智...
《三藏法数》 / 398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叁諦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叁昧。此法华叁昧之名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叁昧之异名。法华叁昧者,天台之意,叁諦圆融為一实,譬之权实不二之花(花实為实,花瓣為权法),摄一切法使归一实相也。嘉祥云於叁一自在,长短无碍,谓之法华叁昧。慈恩云...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阿弥陀之相好印相,有显密之别,密教有胎金之别,显教有坐立之别。密教中四方之四佛,惟阿閦等叁佛,胎金两部,各改其方易其名,独於西方之阿弥陀无所改易,是為表无量寿佛之灭度无期也。其相好,胎藏界為金色之螺髮形,结定印,目稍闭而视下,是乃法藏比丘出家成道之相。金刚界為...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玄妙之法门也,总以名佛法。叁论玄义曰:「不二玄门。」行事钞上之一曰:「凡厕预玄门者,克须清禁,无容於非。」迦才净土论上曰:「净土玄门,十方咸讚。」资持记上一之叁曰:「佛法深妙,有信得入,故曰玄门。」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佛法僧,名虽有叁,体性是一,故名同体叁宝。 一、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佛宝。 二、法宝,法即轨持之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法宝。 叁、僧宝,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
《三藏法数》 / 131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敬礼叁宝之心不二也。法华懺法之初:「一心敬礼十方一切常住佛,一心敬礼十方一切常住法,一心敬礼十方一切常住僧。」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毘舍离国长者之名。尝入维摩方丈,听不二法门。请西方叁尊,救国内恶疫。禪宗之山门阁上。观音右边,安置长者之像者,即為其请叁尊也。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於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詰舍。」同注八:「什曰:彼国无王,唯五百居士,共治国政。今言主者,眾所推也。」...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于是,维摩诘问众菩萨曰:“诸正士!所乐菩萨不二入法门者,为何谓也?” 座中有名法作菩萨,答曰:“族姓子!起分为二,不起、不生则无有二,得不起法忍者,是不二入。” 首闭菩萨曰:“吾我为二,如不有二,不同像则无吾我,以无吾我,无所同像者,是不二入。” 不眴菩萨曰:...
《佛说维摩诘经》 /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157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诸法无生之理也,观此无生之理者,為一贯佛道始终之入道初门。止观五之叁曰:「无生门,能通止观,到因至果。又能显无生,使门光扬。净名叁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门,皆是菩萨从门入,而无生為始(法自在菩萨之入不二门)。大品明阿字门,所谓诸法初不生,此证无生门。」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行人熏修忏法,即当克取限期,破诸惑障。如修法华叁昧,以叁七日为期,于中礼佛忏悔,行道诵经,有事有理,俱当精进,故有二种心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叁七日,二十一日也。) 一、事中修一心精进,谓行人于道场叁七日中,行仪纯备。当礼佛时,一心虔恳,观想金容端严殊...
《三藏法数》 / 295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地大為方。一切形中四方均等之貌,有安住不动之势力。故维持诸法而使止住,是為方形。次水大為圆。圆形者,轮圆具足不住一性之形也。盖水於一切法中,形体不定,随器而為种种之形者也。故其形相為圆。次火大為叁角。叁角者,炽盛猛利之形也,其故如剑戟等,猛利能破坏一切事物,且...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楞伽经所说五法之一。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诸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也。智度论一曰:「人等世界故有,第一义故无。如如法性实际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大乘义章叁曰:「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诸法体同,故名為如。就一如中体备法界恒沙佛法,...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止观一曰:「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中略)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又曰:「生死即涅槃,是名苦諦。(中略)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諦。」此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义,為大乘至极之谈,依教门之浅深而异其归趣。参照[即]条。法华玄义九曰:「体生死即涅槃名為定,达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真如与实相,同体异名,约於假諦之妙有而曰实相,约於空諦之一如而云真如。此二不二之中道云法界。但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又实相其实為叁諦之总名,故真如实相通於空假中也。观佛叁昧经曰:「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往生要集中本曰:「色即是空,故谓之真如实相。空即...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心之主作用,对於心所之伴作用,而谓為心王。心王者,总了别所对之境,心所者,对之而起贪瞋等之情也。密教以之為金刚界之大日如来,心所即心数為其眷属。此心王心数之差别,吽字义以大日為心王,餘尊為心数,十住心论等以五佛為心王,餘尊為心数,守护国经等以九尊為心王,餘尊為...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為本不生,空之边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於有之边,亦不动於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法性寂然為止,寂而常照為观,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止水影现万象,故止与观者,不二一体也。辅行一曰:「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溪嵐拾叶集九曰:「一义云双身法者,半天婆罗门与多闻天不二一体之意也。其缘起云:此多闻天往昔与此半天婆罗门同时发心,多闻天以精进苦行故,速成福智,半天婆罗门以懈怠乐行故,今在凡地。於是起猛利强盛之瞋恚,发誓行於修多闻天法之处,而為障碍神。所詮多闻天表法性,半天表...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於上五法加於其真言上下之语,各随於其法而定,诸轨之说不同。如图五说中,就秘藏记之说而释之,则息灾法安唵字於真言之初者,归命之义也。行者归於本尊,彼此不二之义,一切灾难,依於贪瞋痴之烦恼,烦恼之根,无始之间隔(无始无明)也。若生佛不二,自他一息,达於如理,则诸灾...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理智不二之大日法身。五种法身中之法界身,四种法中之自性身是也。此為法界体性智所成。在胎藏界為八叶中胎之大日,在金刚界為一印会之大日是也。就密家之古义言之,此自证身為自受法乐,从自心流出内证之诸眷属,常说两部之大经。就其新义言之,大日之自证身具自利利他之二德,...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云无阂,无碍。自在通达而无碍也,自在涉入而无碍也,自在融通而為一体也。如灯光互相涉入,是无碍之相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心常安住无阂解脱。」往生论註下曰:「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涅槃,如是等入不二门无碍相也。」即身成佛义曰:「无碍者,涉入自在义。」往生要集中本曰:...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演奥钞四十叁曰:「即身成佛有四重:一修生即身成佛(世间成就品),二本有即身成佛(悉地出现品),叁本修不二即身成佛(成就悉地品),四绝待即身成佛(转字轮品)。」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台家所立之叁身也。法报应之名,法华论取之,是开真合应之叁身也。开真者,法与自受用及报之二。合应者,应中合他受用与报之胜应也。一、法身,中道之理体也,本有之叁千也。二、报身,报因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二分之,自受内证法乐之身,名為自受用报身。对於初地已上菩萨应现...
《佛学大辞典》 / 740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弥陀之本愿,為一乘之法。以本愿使一切眾生尽成佛也。愚秃钞曰:「本愿一乘,顿极顿速,圆融圆满教者,绝对不二之教,一实真如之道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起信论所说二真如之一。如实者真如之异名,平等不二,故谓之如,真实不虚,故谓之实。此真如之体,空净而离一切之妄染。故名如实空。如明镜之空净。即空真如也。起信论义记上本曰:「言如实空者,此以如实之中空无妄染故,云如实空,非谓如实身空。」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十不二门之一。明叁乘权教即一乘实教之不二之理。法华文句叁下曰:「若双照,则权即是实,实即是权,虽二而不二。」又见十不二门指要钞下。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论法身之体性诸家不同,先言小乘。小乘理性不论,只以戒定慧解脱知见之五分功德為法身,称為五分法身。次言大乘诸家。叁论宗以实相為法身,实相者空理,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真空无相,故现其无边之身相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佛身即法身。」同註:「肇曰:经云:法身者虚空身...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作发迹入源。圆觉经曰:「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圭峰之圆觉略疏上科此文,谓為拂迹入玄。同钞四之一释之曰:「拂迹入玄者,為欲入生佛平等称性圆满究竟之法,故宜拂前垢净迷悟始终分限之迹也。」是指於法见执垢离垢等差,於人立眾...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叁门,旧译曰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叁门皆為欲破凡夫实我之执而施设。為凡夫之迷执有偏颇,迷於心偏重者,合色而為一,开心而為四,立五蕴。色蕴之一,色也,后之受想行识,心之差别也。次為迷於色偏重者开色而為十,合心而為二,立十二处。五根五境之十处,色也。...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金轮佛顶法也,此有金刚部大日金轮与胎藏部释迦金轮二者。大妙经所说為大日金轮,大日经所说為释迦金轮,首楞严经所说為两部不二。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