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人行旷野,饥渴于厄道,
导师救护之,将至水果处。
以无为之道,消灭诸垢毒,
积安得等心,稽首佛世尊。
本船在巨海,向鱼摩竭口,
其船入鱼腹,发慈以济之。
向没之顷间,度人及珍宝,
知无数百千,终始之苦乐;
超越诸先圣,其德如太山,
道智逾日光,奉愿稽首慧。
修行道者当弃瞋恚,常奉慈心;或有行者但口发愿令众生安,不晓何缘救济使安?虽有此言柔软安隐,不为慈心平等定故。修行道者莫为口慈,或修行者发意念慈,欲安一切众生之类,有此慈心亦为佳耳,非是道德具足之慈也!欲行大道,莫兴此慈。于是颂曰:
设使学道士,心口言念慈,
则自鲜安隐,亦获薄福祐。
譬如师治箭,失堕火烧之,
安能使其箭,成就而可用。
修行道地,建大弘慈,当何行之?设修行者在于暑热,求处清凉然后安隐;在冰寒处,求至温暖然乃安隐;如饥得食,如渴得饮;如行远路疲极甚困,而得车乘然后安隐;如见住立而得安坐;如疲极者得卧安隐;如人裸形得衣弊盖;如身有垢沐浴澡洗,心大忻欢隐定寂然。若干种苦各得所便,身志踊跃得诸安故,执心不乱所可爱敬,亲亲恩爱父母、兄弟、妻子、亲属、朋友、知识,皆令安隐;一切众生诸苦恼者,亦复如我身得安隐,十方人民悉令度脱身心得安,欲使二亲宗族中外,悉令安隐。次念凡人等加以慈,普及怨家无差特心,皆令得度如我身安。设使前念十方人民,中念怨家其心傥乱,初始之心不能顿等怨家及友中间之人者,当作是观:我所怀结憎于怨家,此心已过今已弃舍,更甚爱之念如父母及身妻子,亦如宗亲敬之如是,不复怀恨。察其本源五道生死,或作父母、家室、妻子、兄弟、朋友,但其久远不复识念,以是之故不当怀怨。于是颂曰:
当发行慈心,念怨如善友,
展转在生死,悉曾为亲族。
譬如树生华,转成果无异,
父母妻子友,宗亲亦如是。
修行道者心自念言:“假使瞋恚向于他人,则为自侵也!如木出火还自烧身;若如芭蕉,生实便枯,如骡怀驹,还自危身。吾亦如是,设怀瞋恚自侵犹然。有起瞋恚向他人者,傥用此罪,堕于蛇虺或入恶道。”谛观如是,不当怀恶,若憎于人当发慈哀。于是颂曰:
其有从瞋恚,怨害向他人,
后生堕蛇虺,或作残贼兽。
譬如竹树劈,芭蕉骡怀妊,
还害亦如是,故当发慈心。
其修道者当行等慈,父母、妻子、兄弟、朋友及与怨家,无远无近,等无憎爱,及于十方无量世界,普以慈向未曾增减。有如此行乃应为慈。于是颂曰:
其行慈心者,等意无憎爱,
不问于远近,乃应为大慈。
等心行大哀,乃至三界人,
行慈如是者,其德逾梵天。
其修道者成具慈心,火所不烧,刀刃不害,毒亦不行,众邪不得便。于是颂曰:
刀刃不能害,县官及大怨,
邪鬼诸罗刹,蛇虺雷霹雳,
师子并象虎,及余诸害兽,
一切不敢近,无能中伤者。
修道习慈行当如是。夜寐安隐,寤已欢然,天人宿护未曾恶梦,颜色和悦衣食不乏。生于梵天所在之处,常端正好,眼目白黑分明,身体柔软少于疾病,而得长寿诸天恭敬;所趣得道佛所称叹,消于尘劳逮不退转,以获安隐至无余界,而得寂度皆由慈心。于是颂曰:
其有行慈者,端正衣食丰,
众人皆宗仰,长寿明如日。
卧觉行止安,神天悉拥护,
生梵诸天敬,世尊所称叹。
是故修道当行慈心。于是颂曰:
其行慈心向一切,除诸瞋害是谓慈,
今吾已现众德本,观察佛经而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