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诸比丘:“如来初成正觉,住多演林中独坐一处,入深禅定观察世间,作是思惟:‘我证甚深微妙之法,最极寂静难见难悟,非分别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诸佛乃能知之。所谓超过五蕴入第一义,无处无行体性清净,不取不舍不可了知,非所显示,无为无作,远离六境,非心所计,非言能说不可听闻,非可观见,无所挂碍,离诸攀缘至究竟处,空无所得寂静涅槃。若以此法为人演说,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无所利益,是故我应默然而住。’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得甘露无为法,甚深寂静离尘垢,
一切众生无能了,是故静处默然住。
此法远离于言说,犹如虚空无所染,
思惟心意皆不行,若人能知甚希有。
此法性离于文字,孰能悟入其义理?
于多劫中供养佛,方能得闻生信解。
不可说有说非有,非有非无亦复然。
我昔无量劫修行,未得究竟无生忍,
我于今者得究竟,常观诸法无生灭,
一切诸法本性空。然灯如来授我记,
汝于来世成正觉,作佛名号释迦文。
虽于彼时已证法,今我所得方究竟。
见诸众生处生死,不知是法及非法,
世间众生有可度,故起大悲而度之。
梵王若来劝请我,或当为转微妙法。’”
佛告诸比丘:“如来说是偈已,眉间白毫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尔时娑婆世界主螺髻梵王以佛威神,即知如来默然之旨,作是思惟:‘我应往彼劝请如来转于法轮。’告诸梵众作如是言:‘仁者!世间众生善法损减恶法增长。何以故?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默然而住不转法轮,我等宜往劝请如来。’是时梵王与六十八拘胝梵众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世间众生今当损减。何以故?如来为诸众生求无上觉,今得成佛默然而住不转法轮,以是之故众生损减。善哉世尊!善哉善逝!愿为众生起哀愍心而转法轮。世尊!多有众生堪能悟入甚深之法,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尔时大梵天王以偈赞曰:
“‘如来胜智,最极圆满,
放大光明,普照世界。
当以慧日,开于人花,
何故弃之,默然而止?
佛以法财,施诸众生,
于百千劫,已曾摄受,
世间亲者,宁舍众生?
惟愿世尊,吹大法螺,
击大法鼓,然大法灯,
雨大法雨,建大法幢。
将诸众生,超生死海,
烦恼重病,为疗除之,
烦恼猛火,令其止息,
示无忧恼,涅槃之路。
说真实法,开解脱门,
令诸生盲,得净法眼,
断除生老,病死之患。
非天非人,亦非帝释,
而能断除,生死烦恼。
我及天众,劝请如来,
转于法轮。以此劝请,
所生功德,同于世尊,
转于法轮,度脱众生。’”
佛告诸比丘:“尔时世尊默然而住,大梵天王与诸天众俱,以天栴檀香末及沉水香末供养佛已,忽然不现。”
佛告诸比丘:“尔时如来为令世间尊重法故,为令甚深妙法得开显故,入深禅定观察世间,作是念言:‘我证甚深微妙之法,最极寂静难见难悟,非分别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诸佛乃能知之。所谓超过五蕴入第一义,无处无行体性清净,不取不舍不可了知,非所显示,无为无作,远离六境,非心所计,非言能说不可听闻,非可观见,无所挂碍,离诸攀缘至究竟处,空无所得寂静涅槃。若以此法为人演说,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无所利益,是故我应默然而住。’
“尔时大梵天王以佛威神,复知如来默然之旨,往诣释提桓因所,而语之言:‘憍尸迦!汝今应知,世间众生处在生死黑暗稠林,善法损减恶法增长。何以故?如来弃之不转法轮。憍尸迦!我等当共往诣佛所劝请如来。何以故?诸佛如来若不劝请皆悉默然,是故今者我与汝等,往诣佛所劝请如来转于法轮,为令世间敬重法故。’尔时大梵天王及释提桓因、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光音天、广果天、遍净天、净居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光明照耀,于夜分中至多演林顶礼佛已,右绕三匝却住一面。尔时释提桓因合掌向佛即以偈颂,而请如来转于法轮:
“‘世尊降伏诸魔怨,其心清净如满月,
愿为众生从定起,以智慧光照世间。’
“释提桓因说是偈已,如来尔时犹故默然。螺髻梵王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不应如是而为劝请。’于是大梵天王即从座起,遍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以偈请曰:
“‘如来今已降魔怨,智慧光明照一切,
世间根熟有堪度,惟愿世尊从定起。’
“尔时世尊告梵天言:‘我证甚深微妙之法,最极寂静难见难悟,非分别思惟之所能解,惟有诸佛乃能知之。所谓超过五蕴入第一义,无处无行体性清净,不取不舍不可了知,非所显示,无为无作,远离六境,非心所计,非言能说不可听闻,非可观见,无所挂碍,离诸攀缘至究竟处,空无所得寂静涅槃。若以此法为人演说,彼等皆悉不能了知。然我常思念是二偈颂:
“‘我证逆流道,甚深难可见,
盲者莫能睹,故默而不说。
世间诸众生,着彼五尘境,
不能解我法,是故今默然。’
“尔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闻如是偈,心大忧恼,即于是处忽然不现。”
佛告诸比丘:“复于一时大梵天王,观摩伽陀国多诸外道等,于地水火风空横生计度,封着邪见以为正道,而彼众生有应度者,而知世尊于今犹固默然,复诣佛所头面礼足,围绕三匝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以偈请曰:
“‘摩伽陀国,多诸异道,
因邪见故,种种筹量。
惟愿牟尼,为开甘露,
最清净法,令其得闻。
佛所证法,清净离垢,
到于彼岸,无增无减。
于三界中,超然特尊,
如须弥山,显于大海。
当于众生,起哀慜心,
而救济之,云何弃舍?
如来具足,一切功德,
力无畏等,惟愿拔济。
苦恼众生,世间人天,
为烦恼病,之所逼迫,
请佛慈悲,而救济之,
惟有如来,为归依处。
自昔天人,随逐如来,
此等纯善,悉求解脱。
是若闻法,皆能领受,
惟愿如来,为其敷演。
故我今者,请大精进,
开示妙法,令见正路。
譬如大云,雨于一切,
如来法雨,亦复如是。
润洽一切,枯槁众生,
彼诸人等,邪见毒刺,
生死稠林,无始流转,
未蒙拔济,盲无慧目。
将堕深坑。惟愿导师,
开于正道,施其甘露。
佛难值遇,如优昙花,
惟愿度脱,无依止者。
如来往昔,发弘誓愿,
自既度已,当度众生。
幸以慧光,除诸冥暗,
惟佛大慈,勿舍本愿。
如师子吼,如天雷震,
为众生故,转于法轮。’
“尔时世尊以佛眼观见诸众生上中下根,或邪定聚,或正定聚,或不定聚。比丘!譬如有人临清净池,见彼池中所有草木,或未出水,或与水齐,或已出水,如是三种分明见之,如来观诸众生上中下根亦复如是。如来尔时作是思惟:‘我若说法,若不说法,邪聚众生毕竟不知。’复更思惟:‘我若说法,若不说法,正聚众生,皆能了知。’复更思惟:‘我若说法,不定众生亦能了知,我不说法即不了知。’诸比丘!如来尔时观不定聚众生,起大悲心作如是言:‘我本欲为此等众生转于法轮故出于世。’又为大梵天王请故,即以偈颂告梵王言:
“‘我今为汝请,当雨于甘露,
一切诸世间,天人龙神等,
若有净信者,听受如是法。’
“尔时大梵天王闻是偈已,欢喜踊跃得未曾有,顶礼佛足绕无数匝,即于佛前忽然不现。诸比丘!尔时地神告虚空神,唱如是言:‘如来今受梵王劝请欲转法轮,哀愍无量诸众生故,利益无量诸众生故,安乐无量诸众生故,增长天人损减恶趣故,为诸众生得涅槃故,当转法轮。’地神作是语已,于一念顷虚空神闻展转传至阿迦尼吒天。
“诸比丘!尔时有四护菩提树天:一名受法,二名光明,三名乐法,四名法行。是四天子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当于何处转于法轮?’尔时如来告彼天言:‘我于波罗奈国仙人堕处鹿野苑中转正法轮。’彼天子言:‘世尊!此波罗奈鹿野苑中,文物鲜少林泉非胜,然有无量诸余城邑土地丰饶,人民殷盛园林池沼清净可乐,何故如来于鹿野苑中而转法轮?’
“尔时世尊告诸天子言:‘仁者不应作如是说。所以者何?我念往昔于此波罗奈城,供养六十千亿那由他诸佛如来,以要言之,九万一千拘胝诸佛,皆于是处转正法轮,一切甚深微妙之法皆从中出,是故此地常为天、龙、夜叉、乾闼婆、罗刹等之所守护。以是义故,如来于彼鹿野苑中而转法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