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2 条搜索结果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叁贤之人,未得漏。未能证果,但有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地、叁地菩萨,得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决定疑。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五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1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昔有转轮圣王,先生九百九十九子,皆悉成大端正殊好,聪明黠慧兼有身力,或有具十八相者,或具三十相者,或具三十一相者。末后一子始入母胎,处于恶露不净之间。时有八部大力鬼神,鼓乐弦歌侍卫其母,王亦宣敕左右令具供养,种种严饰参倍于常。时人白王曰:“王先诸子,今皆成大...

《杂譬喻经》 / 246字 / 1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碍解

又云四,四碍辩。是為诸菩萨说法之辩,故约於意业而谓為解,谓為,约於口业而谓為辩。一法碍,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滞,名為法碍。碍,知教法所詮之义理而滞,名為义碍。叁辞碍,又云词碍。於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為辞碍。四乐说碍...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六观音

种:一种:一大悲观音,大慈观音,叁师子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也。一种:一千手观音,圣观音,叁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输观音也。大悲等六观音為天台之义立。摩訶止观曰:「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叁障,此道苦最...

《佛学大辞典》 / 692字 / 1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七佛药师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曰:「一、东方去此四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东方去此五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四、...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尽法海,故皆名为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剥皮

昔释迦如来為爱法梵志(或作乐法菩萨)时,请剥身皮而乾之,以书佛所说之一偈。求法精勤之极也。度论十六曰:「如爱法梵志,十岁徧阎浮提求知圣法而不能得。时世佛,佛法亦尽,有一婆罗门言:有圣法一偈,若实爱法当以与汝。答言:实爱法。婆罗门言:若实爱法当以汝皮為纸...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师独悟之佛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一切,佛,自然。」同嘉祥疏六曰:「者,前之叁并不从师得,故云。」大日经疏一曰:「如是自证之境,说者言,观者见。不同手中菴摩勒果可转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蒙定光之授决之时,即可成...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1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闻至欢喜奉行。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一切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佛说一切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失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天真佛

法身佛之异名。谓眾生本具之理性,天真独朗者。证道歌曰:「法身觉了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宗镜录十六曰:「祖佛同指此心而成於佛,亦名天真佛、法身佛、性佛、如如佛。」同叁十一曰:「寒山诗云:寒山居一窟,窟中一物。净洁空堂堂,皎皎明如日。糲食资微躯,布裘遮幻质。...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之六度,共成千一百度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千一百度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四沙门果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须陀洹者中国音也。此云修习漏。亦名逆流。或云解债。初果圣人得解。永断见谛有漏惑尽。故名修习漏。既有漏真解。能永背生死。故云逆流。逆生死流也。以其漏力强能排叁涂等苦故。立解叁涂债也。斯陀含者。果顿尽修道惑细叁人...

《法门名义集》 / 312字 / 1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筏喻

佛之教法如筏,渡河既了,则筏当捨,到涅槃之岸,则正法尚当捨,因之一切所说之法,名為筏喻之法。示不执着於法也。五大品阿梨吒经曰:「山水甚深,有船桥,有人欲从此到彼岸,结筏乘之而度,至岸讫,作此念,此筏益,不可捨此,当担戴去。於意云何?為筏有何益?比丘曰:益...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十波罗蜜

檀戒忍精禅慧为六。第七方便波罗蜜(回善施物为他求果。名为方便胜)。第八愿(要期起行名之为愿)第九力(伏戒断障名之为力)第十(能知六度法门。名之为)。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1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一百〇、迦栴延为恶生王解八梦缘

昔恶生王,为行残暴,悲愍心,邪见炽盛。如来大悲,遣诸弟子,遍化诸国,迦栴延者,即是恶生王国婆罗门种,佛寻遣迦栴延,还化其国王,并及人民。时尊者迦栴延,受佛教已,寻还本国。时恶生王,不睹正真,奉事邪道,常于晨朝,不欲见人,先拜天祠。时迦栴延,将欲开化恶生王故,...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2240字 / 1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分教,故第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行,一切誓愿,不满足也。 、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随方毘尼

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五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1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六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色為常。叁、色為常常。四、色為非常非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十句(计色之常常,即言世间之常常也。计他四蕴之常常,即计神之常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明之惑,证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一阐提

Icchāntika,為成佛之性者。旧称,一阐提。译言不信。是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五曰:「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同五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同十九曰:「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不具有十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慧。) 、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八忍

於欲界与上界四諦之理忍可印证之也,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諦谓之四法忍:一苦法忍,集法忍,叁灭法忍,四道法忍也。忍可印证色界色界之四諦,谓之四类忍,一苦类忍,集类忍,叁灭类忍,四道类忍也。以此八忍正断叁界之见惑也。既断见惑已,而观照明了,则為八,盖八忍是...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生,法亦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五大力菩萨

金刚吼,龙王吼,畏十力吼,雷电吼,量力吼也。旧译仁王经受持品曰:「若未来世,有诸国王,护持叁宝者,使五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往护彼国。、龙王吼菩萨,手持金轮灯,往护彼国。叁、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彼国。四、雷电吼菩萨...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1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

《三藏法数》 / 405字 / 1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上正真之道,故有十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世友

菩萨名。佛灭后四百年出世,婆沙四评家之一,迦腻色迦王在迦湿弥罗国,结集萨婆多部之叁藏时,五百贤圣之上座也。又着有部宗轮论,叙小乘之十部。俱舍光记十曰:「世是天名,与天逐友故名世友。父母愍子,恐恶鬼神之所加害,言天逐友。彼不敢损,故以為名焉。梵名筏苏密咀罗Va...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1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如来功德六种相

功德者,如来万行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行,皆得成就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垢,谓诸如来由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常偈

又名四非常偈。仁王经说常苦空义之偈文也。有八偈,分為四节,一节各偈,如其次第,说常苦空。法华文句记一曰:「四非常偈者,只是四常偈也。」私志记四曰:「常苦空各有偈,如文次第,可知别论虽四。通论皆為常之义,故云四常偈也。」又六度集经第四...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七佛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说於长阿含一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毘婆尸如来Vi aśyin。復次,过去叁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Śikhin。復次...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1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光明真言秘印

金刚合掌,中指立合,头指置於中指背,大指附於中指中节,而大指间开一麦许也。见印田七。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断凡夫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1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七善

佛所说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一、时善,一部初中后叁时之所说,皆甚深也。、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1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大圆镜

显教四之一。诸大乘教说如来之四。凡夫之第八识至於如来,為大圆镜。大圆镜者。喻也,其体清净,离有漏杂染之法,自眾生善恶之业报,显现万德之境界,如大圆镜。故名大圆镜。心地观经曰:「转异熟识得此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之中,能现眾生诸善恶业...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1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1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一、众生忍,忍即忍耐,亦安忍也。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如慈母爱子。又若一切众生以种种恶而加于,心不嗔恚;以种种恭敬供养于,心亦不喜,是名众生忍。 生法忍,理本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故名生。谓菩萨于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是名生法忍。

《三藏法数》 / 119字 / 1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七慢

一慢,於劣而谓己胜,於等而谓己等者。是於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為慢也。过慢,於等而谓己胜,於胜而谓己等者。叁慢过慢,於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慢,执有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证得圣道而谓己证得者。六卑慢,於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1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夜叉

Yakṣa,又曰阅叉。新作药叉,夜乞叉。译言能噉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秘密等。玄应音义叁曰:「阅叉或云夜叉,皆讹也。正言药叉,此译云能噉鬼,谓食噉人也。又云伤者,谓能伤害人也。」法华玄赞曰:「夜叉,此云勇健。飞腾空中,摄地行类诸罗剎也。罗剎,云暴恶,亦云可畏。...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1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心道人

想之真人也。四十章经曰:「供养叁世诸佛,不如供养一心道人。」圣财集下曰:「叁世佛者始觉之佛,如叁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於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於佛而不通於凡,限於应身而不通於法身,未达不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心道人者,...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四弘誓愿

梵语僧那,译曰誓愿。诸佛有总愿别愿,四弘誓愿為总愿,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必发此愿。以所愿广普故曰弘,自制其心故曰誓,志求满足故曰愿。缘四真諦而发此四愿也。止观大意谓一眾生边誓愿度,是缘苦諦而度边眾生之愿也。烦恼数誓愿断,是缘集諦,而断尽烦恼之愿也。叁法...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1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布萨

原為梵语U avasatha,变於巴利U osatha,失梵语之原形,而為Posadha。具曰布沙他,布洒他,逋沙他,褒沙陀,布萨陀婆,译曰净住,善宿,又曰长养。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叁十日),集眾僧说戒经,使比丘住於净戒中。能长养善法,又在家之法,於六斋日持八戒而增长...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1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方等

台家有叁释:(一)约理释之。谓方者方正,等者平等,中道之理方正而生佛平等也。因此义故,方等為一切大乘经之通名。释籤六曰:「此以理等名方等典。」四教仪集解上曰:「叁諦共谈,理方等也。若理方等,五时之中唯除鹿苑,餘皆有之。以诸大乘经悉谈叁諦,故云大乘方等经典。」阅...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10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拳印

金刚界大日如来之印相,独一法界之相也。以表诸佛之执持法海。一字顶轮王经曰:「拳能执持诸佛法海。」是九会曼荼罗中第六一印会法身之大日也。时处轨曰:「右执左头指,十方剎立中,唯有一乘佛,如来之顶法,等持诸佛体,是故名拳。」金轮仪轨曰:「十方佛之中,唯有拳...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0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四枯四荣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重之意:一表凡夫乘之八倒,為表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乘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之法,起常乐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乘向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10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十种鬼

一、怪鬼,谓此鬼宿因多贪,于物非理而取,故受此报;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等精怪也。 、魃鬼,谓此鬼宿因多淫,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于风,而成魃鬼也。(魃即旱魃。) 叁、魅鬼,谓此鬼宿因多诈,唯凭诈伪,惑乱于人,故受此报;托附畜类,以成其质,即...

《三藏法数》 / 438字 / 10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世间有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知识?一者恶知识、者善知识。譬如贼师造恶逆,杀害君父破乱天下,众生被毒殃不加,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罪。如释迦文菩萨发意求道救护众生,四等四恩接护一切,三界五道靡不蒙度也!所谓善知识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福...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121字 / 10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五味

佛於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於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10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十遍处定

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处为中行,遍一切处为成就。谓叁种观具足,禅体始得成就。此定谓之遍一切处者,从所观境遍满得名也。(八背舍者,一内有色相外观色、色相外观色、叁净背舍身作证、四虚空处背舍、五识处背舍、六所有处背舍、七非有想非想处背舍、八灭受想...

《三藏法数》 / 601字 / 10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一切畏。漏尽畏。说障道畏。说尽苦道畏。一切畏。佛作是诚言。是一切正人。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畏。佛作诚言。一切漏尽。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畏。佛作诚言。说障法。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10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自然

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自然。」同义疏六曰:「自然者,功用也。」大日经疏五曰:「自然者,是如来自觉自证之。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所罣碍,故以為名。」同六曰:「若法依师得,从於眾因缘而生,即是戏论生灭之相,非...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10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金刚幢菩萨

Vajrakotu,金刚界十六菩萨之一。南方宝生如来四亲近之一。以宝幢之叁昧耶标注宝雨。秘藏记末曰:「肉色,手持幡幢。」略出经曰:「由结金刚幢契故,能注杂宝雨。」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宝幢叁摩地,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幢菩萨形,住宝生如来左边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0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一因

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金刚夜叉

Vajrayakṣa,新称金刚药叉。五大明王之一。為住於北方叁面六臂,或一面四臂之忿怒尊。是金刚界五如来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忿怒身也。就菩萨而言,则或為金刚药叉菩萨(仁王经),或為牙菩萨(补陀落海会轨)之教令轮身。不空成就如来与释迦如来,有一体异名之义,故此尊又谓為...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10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五种灌顶

一、阿闍梨灌顶,即传法灌顶。此有叁部之别。、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五、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见入坛钞。 又一、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0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大辩才天

又曰: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但以為女天者多。大日经疏五曰:「次北置萨囉萨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十七曰:「妙音是...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10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10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部中,方广、授记、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不具有十部也。(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1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一名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生,亦名作,亦名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相,亦名,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涅槃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10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

道种性有十回向

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为而向有为。则为所不俱。有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10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