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 条搜索结果

佛说光华梵志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千二百五十菩萨,无央数人。于时众人无央数千,皆来集会在于佛所,悉下须发行作沙门,各自与五百群从,修治道德,精进不懈,成得神通,生死根断,普获道证,周旋十方,济度众生。阿难白佛:“此众学,宿有何行、本修何德,...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702字 / 1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佛说马喻经

昔有长者,畜一好马,初得之时,志操奔突,不可御调。适欲被骑,举前两脚,跳上游逸,四出横走,不从径路,入于沟渠,突树墙壁。其主长者,甚怀瞋恨,还归在家,鞭挝酷毒,不与水草,独令穷困。饥饿心恼,而自克责,心中无计,不知何施?空中声出,则告之曰:“顺从其主,时无患难...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584字 / 1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奉持品

奉持品者,解说道义,法贵德行,不用贪侈。 好经道者,不竞于利,有利、无利, 无欲不惑,常愍好学,正心以行, 拥怀宝慧,是谓为道。所谓智者, 不必辩言;无恐、无惧,守善为智。 奉持法者,不以多言;虽素少闻, 身依法行,守道不忘,可谓奉法。 所谓老者...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96字 / 1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恶行品

恶行品者,感切恶人动有罪报,不行无患。 见善不从,反随恶心,求福不正, 反乐邪淫。凡人为恶,不能自觉, 愚痴快意,令后郁毒。𣧑人行虐, 沈渐数数,快欲为人,罪报自然; 吉人行德,相随积增,甘心为之, 福应自然。妖𦾨见福,其恶未熟, 至其恶熟,自受...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565字 / 1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尘垢品

尘垢品者,分别清浊,学当洁白,无行污辱。 生无善行,死堕恶道,住疾无间, 到无资用。当求智慧,以然意定, 去垢勿污,可离苦形。慧人以渐, 安徐稍进,洗除心垢,如工炼金; 恶生于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 反食其身。 不诵为言垢、不勤为家垢、 不严...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464字 / 1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善生经

善生童子,顺婆罗门之法,每朝洗浴,礼拜六方,佛见之而说佛法之六方礼,父母為东方,应以五事敬顺。师长為南方,应以五事敬奉。妻妇為西方,应以五事敬待。亲族為北方,应以五事观敬。僮僕為下方,应以五事敬授。以沙门婆罗门為上方,应以五事供奉。礼敬如是诸方,则死得生天。此...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1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 《善生经》 / 本站介绍:长阿含经

心意品

心意品者,说意精神虽空无形,造作无竭。 意使作㺃,难护、难禁,慧正其本, 其明乃大。轻躁难持,唯欲是从, 制意为善,自调则宁。意微难见, 随欲而行,慧常自护,能守即安。 独行远逝,覆藏无形,损意近道, 魔系乃解。心无住息,亦不知法, 迷于世事,无...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277字 / 1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刀杖品

刀杖品者,教习慈仁,无行刀杖贼害众生。 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 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 现世不逢害,后世长安隐。 不当粗言,言当畏报,恶往祸来, 刀杖归躯;出言以善,如叩钟磬, 身无论议,度世则易。欧杖良善、 妄谗...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59字 / 1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佛说五仙人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与诸菩萨俱。佛告诸会者:“乃往久远无数劫时,有五仙人,处于山薮。四人为主,一人给侍,供养奉事,未曾失意,采果汲水,进以时节。一日远行,采果水浆,懈废眠寐,不以时还。日以过中四人失食,怀恨饥恚,谓其侍者:‘卿给使...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871字 / 1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老耗品

老耗品者,诲人勤仂,不与命竞,老悔何益? 何喜?何笑?命常炽然,深弊幽冥, 如不求锭。见身形范,倚以为安, 多想致病,岂知非真?老则色衰, 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 身死神徙,如御弃车,肉消骨散, 身何可怙?身为如城,骨干肉涂, 生至老死,...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39字 / 1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地狱品

地狱品者,道泥犁事,作恶受恶,罪牵不置。 妄语地狱近,作之言不作, 二罪后俱受,是行自牵往。 法衣在其身,为恶不自禁, 苟没恶行者,终则堕地狱。 无戒受供养,理岂不自损? 死啖烧铁丸,然热剧火炭。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妇、 卧险非福利、毁三、...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455字 / 1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佛说梵志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尔时世尊,晨旦着衣持钵,入舍卫城分卫,次第求食,即时转行到梵志舍。时彼梵志,遥见世尊——威神巍巍,诸根寂定,其心湛静,降伏诸根,无复衰入,如日之升出于山岗、如月盛满众星独明、如帝释宫处于忉利、如梵天王在诸...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100字 / 1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大辞典》 / 545字 / 1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佛说鹿母经

佛言:“昔者,有鹿数百为群,随逐水草,侵近人邑,国王出猎,遂各分迸。有一母鹿,怀妊独逝,被逐饥疲,失侣怅怏。时,生二子,舍行求食,茕悸失错,误堕猎者弶中,悲鸣欲出,不能得脱。猎师闻声,便往视之,见鹿心喜,适前欲杀。鹿乃叩头,求哀自陈:“向生二子,尚小无知,始自蒙...

《佛说鹿母经》 /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 3514字 / 1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戒慎品

诫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后无所悔也。 人而常清,奉律至终,净修善行, 如是戒成。慧人护戒,福致三宝, 名闻得利,后上天乐。常见法处, 护戒为明,得成真见,辈中吉祥。 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 寤则常欢。修戒、布施,作福为福, 从是适彼...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69字 / 1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慈仁品

慈仁品者,是谓大人、圣人所履,德普无量。 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 所适无患;不杀为仁,慎言守心, 是处不死,所适无患。彼乱已整, 守以慈仁,见怒能忍,是为梵行; 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瞋彼所, 是谓梵行;垂拱无为,不害众生, 无所娆恼,是...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434字 / 1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生死品

生死品者,说诸人魂,灵亡神在,随行转生。 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恩爱,可淫入泡影, 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 假令死复生,罪福不败亡。 终始非一世,从痴爱久长, 自此受苦乐,身死神不...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525字 / 1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言语品

言语品者,所以戒口,发说、谈论当用道理。 恶言骂詈,憍陵蔑人,兴起是行, 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 弃结忍恶,疾怨自灭。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诤为少利,如掩失财,从彼致诤, 令意向恶。 誉恶、恶所誉,是二俱为恶, 好...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32字 / 1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佛说弟子过命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异比丘有弟子,志性温雅,功德殊异,意行仁贤,至诚安隐。身常侍从宿卫和上,恭顺良谨,精进难及,顺从法教,不违师命。于时短命,宿世所钟,其寿薄少,幼小亡没,即生天上。在忉利宫,适生天上,则观天上...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576字 / 1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世俗品

世俗品者,说世幻梦,当舍浮华,勉修道用。 如车行道,舍平大途,从邪径败, 生折轴忧。离法如是,从非法增, 愚守至死,亦有折患。顺行正道, 勿随邪业,行住卧安,世世无患。 万物如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 奈何乐此?若能断此,伐其树根, 日夜如是,必...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45字 / 1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女人求愿经

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厥婿禀气凶愚妒忌,每出商行,以妻嘱邻独母,母奉佛戒为清信行。时佛入国,王逮臣民靡不受戒,独母闻经,还为妇说之。妇喜叹曰:“斯即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也。”从母闻佛,即遥稽首。斋日母曰:“可往听化乎?”妇喜曰:“可。”寻之城外,忽存婿妒,怅然不悦,旋...

《六度集经》 / 834字 / 1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遮罗国王经

昔者,遮罗国王嫡后无嗣,王甚悼焉,命曰:“尔归女宗,以求有嗣之术,还吾不尤也。”后泣辞退,誓命自捐,投陨山险,遂之林薮。天帝释感曰:“斯王元后,故世吾姊也,今以无嗣捐躯山险。”怆然愍之,忽尔降焉,以器盛果授之曰:“姊,尔吞斯果,必有圣嗣,将为世雄。若王有疑,以器示...

《六度集经》 / 1534字 / 1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广衍品

广衍品者,言凡善、恶,积小致大,证应章句。 施安虽小,其报弥大;慧从小施, 受见景福。施劳于人,而欲望祐, 殃咎归身,自遘广怨。已为多事, 非事亦造,伎乐放逸,恶习日增。 精进惟行,习是舍非,修身自觉, 是为正习。既自解慧,又多学问, 渐进普广,...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53字 / 1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笃信品

笃信品者,立道之根,果于因正见,行不回倾。 信惭戒意财,是法雅士誉, 斯道明智说,如是升天世。 愚不修天行,亦不誉布施, 信施助善者,从是到彼安。 信者真人长,念法所住安; 近者意得上,智寿寿中贤。 信能得道,法致灭度,从闻得智, 所到有明;信...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425字 / 1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好喜品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贪欲,则无忧患。 违道则自顺、顺道则自违, 舍义取所好,是为顺爱欲。 不当趣所爱、亦莫有不爱, 爱之不见忧、不爱见亦忧; 是以莫造爱,爱憎恶所由, 已除缚结者,无爱无所憎。 爱喜生忧,爱喜生畏;无所爱喜, 何忧?何畏?好...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02字 / 1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道利品

道利品者,君父师行,开示善道,率之以正。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宿命有福庆,生世为人尊, 以道安天下,奉法莫不从。 王为臣民长,常以慈爱下, 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 处安不忘危,虑明福转厚, 福德之反报,不问尊以...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580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阎浮洲品

此经,宋藏题为起世因本经,阇那崛多译,却之为后经,编入取函,丹藏题为起世经,进之为前经。今检《开元录》,丹藏为正,故今题中除因本二字,进之为澄函焉。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罗石室。时,诸比丘食后皆集常说法堂。一时坐已,各各生念,便共议言:“...

《起世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 5881字 / 1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6日

佛说负为牛者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众菩萨。时佛明旦着衣,手执应器,入城分卫。时远方民,将一大牛,肥盛有力,卖与此城中人。城中人买以出之,欲以杀之,在城门中,与佛相遇。其主见牛,既大多势,畏奔突故,请十余人,将牛共行。牛遥睹佛,心...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877字 / 1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佛说诲子经

昔者有人,父早命过,少小孤寡,独与母居。未被教敕,出入不节,不拘礼教,违失先圣典籍之诲。不肯学问咨受经法,唯以愚伴迷惑之众,以为徒类。嗜酒博戏,高抗华饰,有表无里,放恣情欲,嘘天雅步。不以孝顺修德经心,当用立身,身犯众恶,口言粗䵃,心念毒害。不念所生亲之遗教,...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322字 / 1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车匿还品中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及瞿多弥,既见太子髻里明珠,伞盖横刀,并摩尼宝庄严蝇拂,自余璎珞,干陟马王及车匿,如是见已,心大惊怖,各举两手,捶拍身体,忧愁而问于车匿言:‘今我所爱子悉达多,留在何处?汝自回还。’车匿报言:‘国大皇后!悉达太子,弃舍五欲,为求道故,出家入山...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7036字 / 1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1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十八宿

大集经云: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大梵天王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宿曜辰,于四方中各有所主,如云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尔时佛告梵王言:我亦使诸曜星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汝宣告,...

《三藏法数》 / 442字 / 1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如来功德六种相

功德者,如来万行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行,皆得成就无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无垢,谓诸如来由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佛说是我所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有一尊长者,财富无量,金银珍宝,不可称数。勤苦治生,饥渴寒热,触冒诸难,忧戚诸患,不以道理,积此财业。虽为财富,不自衣食、不能布施、不能供养奉事二亲、不能给足妻子仆使。无益中外家室亲里,安能布...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848字 / 1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车匿还品下

车匿还品下 “时净饭王复作是言:‘我今心愿所有四方护世神王,护诸众生,今为我子,成利益故,恒相佐助。天上帝释,千眼天主,舍脂之夫,大力天王,及诸天众,左右围绕,愿为我子,所有心求,愿作佐助。又世诸神,风神水神、火神地神,四方四维,彼诸神,皆作佐助。汝最胜者...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902字 / 1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佛说拘萨罗国乌王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明旦着衣持钵,入城分卫。国王波斯匿,有四大臣,拜为四将,合四部兵,欲伐他方小国。于时四臣,遥见世尊与众僧俱,即诣佛所,稽首足下,退住一面。世尊问之:“诸仁者,欲何所凑?”诸臣对曰:“王波...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141字 / 1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罗汉品

罗汉品者,言真人性脱欲、无着、心不渝变。 去离忧患,脱于一切,缚结已解, 冷而无暖。心净得念,无所贪乐, 已度痴渊,如雁弃池。量腹而食, 无所藏积,心空无想,度众行地。 如空中鸟,远逝无碍,世间习尽, 不复仰食。虚心无患,已到脱处, 譬如飞鸟,暂...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256字 / 1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惟念品

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内思安般,必解道纪。 出息、入息念,具满谛思惟, 从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说。 是则照世间,如云解月现, 起止学思惟,坐卧不废忘。 比丘立是念,前利后则胜, 始得终必胜,逝不睹生死。 若见身所住,六更以为最, 比丘常一心,便自知...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370字 / 1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七慢

一慢,於劣而谓己胜,於而谓己者。是於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為慢也。二过慢,於而谓己胜,於胜而谓己者。叁慢过慢,於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我慢,执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证得圣道而谓己证得者。六卑慢,於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多闻品

多闻品者,亦劝闻学,积闻成圣,自致正觉。 多闻能持固,奉法为垣墙, 精进难逾毁,从是戒慧成;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能以定为欢, 善说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闻为知法律,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553字 / 1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

诸佛心印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兜率陀天众宝庄严菩萨宫殿曼拏罗中,无数菩萨相好庄严,知法真际诸如来子,皆从种种佛刹土来,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有陀罗尼,名佛心印,恒河沙如来所说。我今利益兜率天人,为令获得相应快乐。若善男子受持、读诵、...

《诸佛心印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1025字 / 1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

乞[口*栗]双提赞Khri-Sron-Lde-bTsan

西藏王名。金城公主之子,生於唐开元十六年,十叁岁即西藏国王位。当时国势大扬,西伏揭职浩罕,东戡定云南四川之大部,威震四邻。王始不好佛教,受其母金城公主之感化,遣使僧於印度,学修佛教。先后招致善海大师,莲华上生师。莲华上生师携来中观宗之典籍,并陀罗尼及密乘修法...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梵摩皇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汝修德奉行众善,必获景福。譬如农夫宿有良田,耕犁调熟,雨润和适,下种以时,应节而生。芸除草秽,又无灾害,何惧不获?昔我前世未为佛时,心弘普爱,愍济众生,犹若慈母育其赤子,如斯七年,仁功勋着。寿终,魂灵上为...

《六度集经》 / 479字 / 1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五味

佛於涅槃经说乳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於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1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车匿还品上

“尔时,车匿将马干陟辞别太子,回还归至迦毗罗城。当初入时,譬如有人入于空宅,其迦毗罗城之内外,四面周匝,或复园林,或复泉地,或复渠河或复苑囿,以太子舍行出家故,无有威神,凋悴枯竭。其迦毗罗城内,所居人民大小,遥见车匿将领马王干陟还归,不见太子,以不见故,悉随车...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1245字 / 1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婆提唎迦因缘品下

尔时,长老提婆达多见其阿难往向佛所,而告之言:“长老阿难!欲何处去?”尔时,阿难而报之曰:“我于今者,欲往见佛。”尔时,长老提婆达多报阿难言:“阿难!汝今若必然者,少时相待,我亦欲往咨优波陀,共汝相随俱往佛处。”尔时,提婆达多即至跋㖿瑟吒僧伽之所,顶礼其足,却住一面...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5271字 / 1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台家有叁释:(一)约理释之。谓方者方正,者平,中道之理方正而生佛平也。因此义故,方為一切大乘经之通名。释籤六曰:「此以理名方典。」四教仪集解上曰:「叁諦共谈,理方也。若理方,五时之中唯除鹿苑,餘皆有之。以诸大乘经悉谈叁諦,故云大乘方经典。」阅...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婆提唎迦因缘品中

尔时,长老优波离波多作是思惟:“世尊今者既不听许彼人出家,我若辄尔放出家者,是我不善。”如是念已,寻即告彼提婆达多作如是言:“如世尊教,汝必应当作如是事。” 提婆达多如是次第,处处至于大德上座诸比丘所,而诸大德上座比丘,亦皆语彼提婆达多作如是言:“世尊既有如此之...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6465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十种鬼

一、怪鬼,谓此鬼宿因多贪,于物非理而取,故受此报;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精怪也。 二、魃鬼,谓此鬼宿因多淫,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于风,而成魃鬼也。(魃即旱魃。) 叁、魅鬼,谓此鬼宿因多诈,唯凭诈伪,惑乱于人,故受此报;托附畜类,以成其质,即...

《三藏法数》 / 438字 / 1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灌顶

梵语Abhiṣecanī,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於顶而表祝意。密教傚此世法,於其人加行成就,嗣阿闍梨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显教虽说觉菩萨於色界之魔醯首罗天由十方诸佛受灌顶而成佛之事,而无说於学人实行之之法则者。大日经疏八曰:「如西方世人,受灌顶法时,取四大...

《佛学大辞典》 / 770字 / 10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沙弥十戒

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 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 叁、不淫戒,...

《三藏法数》 / 350字 / 10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种结界相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10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10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难曰。汝今谛听我有六字大明陀罗尼。能消灾患增益寿命。汝若受持非但自身。复令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长夜安隐远离众苦。 复次阿难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七十七俱胝佛。并六大...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680字 / 10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10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10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毗婆尸佛经卷上

尔时,佛告诸苾刍:“于过去劫有大国王,名满度摩,有一太子名毗婆尸,久处深宫思欲出游,告御车人瑜誐言:‘与我如法安置车马,今欲出外游观园林。’瑜誐闻已即往厩中,安置车马控太子前。乘之出外,见一病人。太子曰:‘云何此人颜貌羸瘦,气力劣弱?’瑜誐答言:‘此是病人。’太子曰...

《毗婆尸佛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3505字 / 10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兜率

天名。旧作兜率、兜率陀、兜率哆、兜术、新作都史多、覩史多、斗瑟哆、珊覩史多。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欲界之天处,在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中间,下当第四重,分天处内处之二,其内院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眾之欲乐处也。四阿含暮抄下曰:「兜率陀,此云上足天。...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10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婆提唎迦因缘品上

尔时,提婆达多释种童子,见诸五百释童子舍家出家,心发是念:“我今亦可于世尊所舍家出家。”作是念已,至父母边,白如是言:“善哉父母!我今发心将欲佛边舍家出家,愿垂许我。”作是语已,父母即告提婆达多释童子言:“我今者作是思惟:‘我须依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复须依我。’...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1093字 / 10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10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10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雀王经

昔者菩萨身为雀王,慈心济众有尚慈母,悲彼艰苦情亲离,睹众禀道喜若己宁,爱育众生犹护身疮。有虎食兽,骨柱其齿,病困将终。雀睹其然,心为悲楚曰:“诸佛以食为祸,其果然矣。”入口啄骨,日日若兹。雀口生疮,身为瘦疵,骨出虎稣。雀飞登树,说佛经曰:“杀为凶虐,其恶莫大;...

《六度集经》 / 235字 / 9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八十三、贼临被杀遥见佛欢喜而生天缘

尔时舍卫国,波斯匿王,击鼓唱令,而作是言:“若作贼者,捉得当杀。”时有一人,捉贼将来,王便遣人将出杀去。在于城外,会于道中,逢见如来,心生欢喜,至于杀处,即伏王法,寻得生天。具修三念,知已由是垂杀之时见佛欢喜命终生天,感佛恩德,来下供养,佛为说法,得须陀洹。...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71字 / 9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转轮圣王品

“诸比丘!阎浮洲内,转轮圣王出现世时,此阎浮洲,自然具有七种瑞宝,转轮王身复有四种神通德力。何者七宝?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主藏宝、七兵将宝,是为七宝。诸比丘!云何名为转轮圣王轮宝具足?诸比丘!转轮圣王出阎浮洲,以水灌顶作刹利主,...

《起世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 4959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6日

七十四、度阿若憍陈如说往日缘

佛在王舍城,说法度阿若憍陈如,释提桓因,频婆莎罗王,各将八万四千众,而悉得道。诸比丘疑怪,各有尔许人,拔三恶道。佛言:“非但今日,于往昔时,亦曾济拔。” 诸比丘言:“过去济拔,其事云何?” 佛言:“过去世时,有诸商贾人,入海采宝,还来中路,于大旷野,值一蟒蛇,...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27字 / 9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一切经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9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9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九

圣勇菩萨造 求彼真实无修可得,最上颠倒成就灾祸,善因无有憍慢情深,无我远离。是处伽蓝寂静无缚,布施虽多全无诤讼,有情所居广大清净,声闻动转大乘安固,彼天如空智慧最胜,秘密甚深因行无倒,了知边际力用无尽,虚空无性随顺容物,贪爱颠倒自性迁移,彼彼复增听闻诚实。...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105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

摩调王经

闻如是: 一时众祐在无夷国,坐于树下,颜华韑韑,有逾紫金,欣然而笑,口光五色。当时见者靡不踊豫,咸共叹曰:“真所谓天中天者也。” 阿难整服稽首而曰:“众祐之笑,必欲济度众生之冥也。” 众祐曰:“善哉!实如尔云,吾不虚笑,即兴法也。尔欲知笑意不乎?” 阿难对曰...

《六度集经》 / 1362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六、佛说往昔母迦旦遮罗缘

佛时游行,到居荷罗国,便于中路一树下坐。有一老母,名迦旦遮罗,系属于人,井上汲水。佛语阿难:“往索水来。”阿难承佛敕,即往索水。 尔时老母,闻佛索水,自担盥往,既到佛所,放盥着地,直往抱佛。阿难欲遮,佛言:“莫遮。此老母者,五百生中,曾为我母,爱心未尽,是以抱...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516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9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