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条搜索结果

叁卷钞

南山道宣着,捨毘钞之异名。一部有叁卷,因行事钞為六卷钞,故即谓此為叁卷钞。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一搩手半

造佛之尺也。壒囊钞十五曰:一搩手半者,一尺叁寸也,即自母之肘节以至腕节也。或云一尺二寸、一搩八寸,半乃四寸也。人在母胎之时,至第二十七日,人相皆备。以手推面,蹲踞而坐。其时身体之长,与母之一搩手半齐等故也。此亦非人人皆同,略有差异。概言之,一搩手半,大约為普...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行一

法华经四一之一。一切之诸行尽归成佛之一行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正直捨方便,说无上道。」同品曰:「诸有所作,常為一事。」各家以之為明行一之文。见[四一]条。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唯识

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我人

我与人也。我之四名之二。圆觉经曰:「一切眾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眾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為实我体。」同宗密略疏下一曰:「统唯我相,由展转约义,故有四名。初者谓取自体為我,计我展转趣於餘趣為人。」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8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如去

如来之别名。过去之诸佛如从生死去於涅槃中之义也。又乘真如之道而往於佛果之义也。大日经疏一曰:「梵本云他揭多者,他是如义,揭多是来义,知解义,说义,去义。如诸佛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今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中略)一切诸佛得如是安乐性直至涅槃中,今佛亦如是去。故...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仙之号。牟本為静止身口意叁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8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半者蒲饍

Pañcabhojanīya,旧曰半者蒲闍。译言五噉食,五正食。寄归传一曰:「半者蒲饍,应译為五噉食,旧云五正,准义翻也。一饭,二麦豆饭,叁麨,四肉,五饼。」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8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半者

Pañcakhādanīya,又曰半者佉闍半者。译言五嚼食,五不正食。可啮嚼而食之五物也。寄归传一曰:「呵即啮嚼受名,半者谓五也。(中略)半者应译為五嚼食:一根,二茎,叁叶,四华,五果。」饰宗记五末曰:「五种佉闍(此谓不正食),谓枝,叶,花,果,细末磨...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迦旃延

Kātyāyana,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訶迦旃延子Mahā-Kātyāyani- utra,又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迦多衍子,迦底耶夜那,迦多演子,迦[(畾/(冗-几+互))毛]延,迦[(畾/(冗-几+互))毛]延子等。译曰剪剃种,扇绳,好肩等。婆罗门姓十姓之一。以姓為名。慧琳音义二...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8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叁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奢耶

Bhojaniya,食名。见[半者蒲饍]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支那

Cina,又作脂那、至那、斯那、真丹、振旦、震旦、真那、振丹、脂难、旃丹。宋史曰:「天竺表来。译云:伏愿支那皇帝,福寿圆满。旧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声教远被外国人,因称我国為秦,支那即秦音之转。」玄应音义四曰:「振旦或言真丹,并非正音,应言支那,此云汉国也。又无正翻,...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灌佛

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证得法身,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证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证得法身。

《三藏法数》 / 96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四见

一、异、常、非常等之义总有四句,一切之妄计,必堕於其一,名為四见。智度论七曰:「復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又华严经疏叁,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一、计一,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為计...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一尘

一尘者,一微尘也。经云:譬如有大经卷,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一微尘既然,一切微尘皆亦如是。时有一人(谓佛也),智慧明达,有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即以方便破此微尘,出此经卷,令诸众生普得饶益。以譬一切众生身中,具有如来无碍智慧,由众生妄想颠倒而...

《三藏法数》 / 172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半者蒲膳

Pañcabhojanīya,旧曰半者蒲闍。译言五噉食,五正食。寄归传一曰:「半者蒲饍,应译為五噉食,旧云五正,准义翻也。一饭,二麦豆饭,叁麨,四肉,五饼。」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檀拏印

又作荼印。於棒头戴人头者。阎摩王之标帜也。治罚罪人之意。标帜或印契谓之印。大日经疏五曰:「琰摩法王,手执檀拏印。此相犹如棒形,上有人首,作极忿怒之状。」大日经密印品曰:「以定慧手相合,风轮地轮入於掌中,餘皆上向,是焰摩荼印。」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译经院

翻译梵本之道场也。佛祖统纪四十叁曰:「天息灾述译经仪式,於东堂面西粉布圣坛(作坛以粉饰之事在藏经),开四门,各以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坛形正圆,层列佛大士天神名佐,环遶其上,如车轮之状),目曰大法曼拏罗(此云大会)。请圣贤阿伽沐浴(...

《佛学大辞典》 / 644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阿祇儞

Agni,又作阿祇,阿拟。译曰火。印度神话,地上神之最高神。吠陀八天之一。為火神,拟人化為火者也。梨具吠陀千二十八偈颂中,因陀罗(即帝释)外此神之讚歌最多,可知此神在古代与帝释并為印度人所崇拜。后為护世八天之一,司东南之方位,咸信為神人间之媒介者,保护人家监守...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七众

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沙弥、沙弥、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三藏法数》 / 511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虚空藏菩萨经轨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虚空孕菩萨经,二卷。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已上叁部同本异译)。观虚空藏菩萨经,一卷。大集经虚空藏品(已上方等部)。大虚空藏菩萨念诵经,一卷。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八卷。圣虚空藏菩萨陀罗经,一卷。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咒经,一卷。佛说虚...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四一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

《三藏法数》 / 452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二种一乘

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 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诠无二无叁,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叁,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

《三藏法数》 / 195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旧称泥洹僧,涅槃僧。新称泥缚些那,泥伐散那Nivāsana,译作裙。比丘穿於腰部者。十叁资具之一。西域记二曰:「泥缚些那,唐言裙,旧曰涅槃僧,讹也。既无带襻,其将服也。集衣為襵,束带以緇,襵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百一羯磨曰:「泥伐散那,唐言裙。」寄归传二曰:「四...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日冷十叁缘

一缘,谓须弥山,佉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八万四千由旬,其水生优钵罗等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 二缘,谓佉阤罗山,伊沙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

《三藏法数》 / 564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叁心

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叁、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叁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犍稚

Ghaṇtā,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元照

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鑑律师专学毘。后从神悟禪师讲天台之教观。復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博究南山之律宗。而意篤净业。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而已。住灵芝叁十年,宋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一日寂。寿六十九。謚大智。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澄...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乾闥婆城

又作犍闥婆城、犍闥缚城、巘达嚩城。译寻香城、蜃气楼。乐人名為乾闥婆,彼乐人能幻作楼阁以使人观,故名之為乾闥婆城。而现於空中之蜃气楼类是,故亦称為乾闥婆城。以譬物之幻有实无也。智度论六曰:「犍闥婆者,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櫓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此城可眼见而无...

《佛学大辞典》 / 401字 / 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阿兰若

Āriṇya,寺院之总名。是比丘之住处。又作阿兰那,阿兰攘,阿兰若迦,阿练若,阿烂拏,阿练茹,曷剌[羊儿]等。译曰无諍声,闲寂,远离处。离人里五百弓之处。华严经一曰:「阿兰若法,菩提道场。」大乘义章十五曰:「阿兰若者,此翻名為空闲处也。」慧苑音义上曰:「阿兰若言阿兰那...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师坛

Niṣīdana,又作那,[寧页]史娜曩。译言坐具。一曰随坐衣。亦為卧具。长四广叁。坐卧时,敷地护身,又布於卧具上护卧具之具也。以為礼拜之具者,谬也。寄归传二曰:「那坐卧具也。」行事钞下一曰:「四分為身為衣為卧具故制。」慧琳音义一曰:「师坛,梵语略也。正梵...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宝林

极乐净土七宝之树林也。无量寿经上曰:「七宝诸树周满世界。」又观经宝树观所说是也。 又(寺名)禪宗六祖慧能大师所住之寺也。在广东韶州曲江县南六十里南华山,即曹溪南华寺也。法海坛经序曰:「先是西国智药叁藏,自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香美,异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

《佛学大辞典》 / 531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乾陀

又作犍陀。略曰乾。见[犍]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阿育

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二忍

一、眾生忍,忍者忍耐也。诸眾生以种种恶害加之,我能忍耐不起瞋恚,谓之眾生忍。二、无生法忍,忍者安忍也。理原為不生不灭,今言不生,又名无生,菩萨於无生之法,安忍而不动心,谓之无生法忍。见智度论六。 又一、安受苦忍,安受诸苦而不动心者,即眾生忍也。二、观察法忍,...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单拏

与[荼]同。

《佛学大辞典》 / 7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坐具

旧称曰师檀,新称曰那Niṣīdana,译曰随坐衣、坐卧具、坐具。四分律十九曰:「為叁缘制之:一為护身,二為护衣,叁為护眾人床席卧具。」然无论何时以坐具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敷坐具,就其上作之,是甚為不法。南山义净皆痛斥之。释门归敬仪下曰:「坐具之目,本是坐时之具...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鼻虫

经律异相叁十七引居士物故為妇鼻中虫经曰:「有清信士持戒精进,有一沙门為道友。时清信士得病将死,其妇在傍大悲之,清信士增爱恋,死而魂神在妇鼻中為虫。妇啼吠不能自止。沙门往见妇,虫自鼻涕坠地。妇惭愧欲以脚蹈之。沙门告曰:勿杀,是汝夫婿化作此虫。沙门為虫说曰:卿精进...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观虚空藏菩萨经

一卷,宋曇摩蜜多译。说欲治人罪者,应先决定毘,观想虚空藏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 《观虚空藏菩萨经》

四胎相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五部

谓见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大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见道现在前时,断见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施无畏与与愿

对於施无畏印而垂右手而仰掌者為与愿印,以此二印有互通之义,故往往有以与愿印名施无畏印者。玄奘译十一面神咒经曰:「左手执红莲华军持,展右臂以掛数珠及作施无畏手。」香王菩萨陀罗经曰:「右臂垂下五指皆伸施无畏手,其五指端各雨甘露施五道眾生。」千光眼经曰:「施无畏...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外道六师

邪心见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道。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半者佉闍

见[半者]项。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喜根

菩萨名。诸行无行经下说喜根胜意二菩萨之事。智度论六引此。文殊师利白佛言:昔有佛名狮子音王。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容仪质直,不捨世法,又不分别善恶,不讚少欲知足,不讚戒行头陀,说诸法实相。语诸弟子,一切诸法,婬欲相、瞋恚相、愚痴相,即是诸法实相,方便教弟子...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戒律

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曇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

《佛学大辞典》 / 585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杨枝

梵曰惮哆家瑟诧Dantakāṣṭha,译曰齿木。嚙小枝之头為细条,用刷牙齿者。杨枝者义译也。寄归传一曰:「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敬礼。(中略)其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长十二指,短不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六祖

禪宗衣鉢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叁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為震旦六祖。正宗记:六祖慧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一日谓眾曰:吾於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鉢。今汝等信根纯熟,说要...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

金刚顶经

真言教叁部经之一。是為梵本十万偈十八会之总名,故通於现行流布金刚界之诸经,然特以叁本為主:一為不空所译叁卷之教王经,具名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十八会之第一会四品中译其第一品者。二為施护所译叁十卷之教王经,具名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叁昧教王经...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