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 条搜索结果

俱舍

Kośa,又作句捨。译曰藏,鞘,茧。包含摄持之义。玄应音义十七曰:「俱舍,此译云藏,则库藏之总名也。而体是蚕茧,借以喻之也。」同二十四曰:「俱舍,此翻云藏,则仓库茧鞘之总名也。含藏义,一切以名焉。」大日经疏十四曰:「法界藏者,此藏梵音俱舍,是鞘义也。犹如世间之刀在...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叁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叁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徧光明叁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叁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身塔

安置法身舍利之塔也。密教以梵字鍐為法身塔,以此是法界之种子形,圆似塔故也。金刚顶义决曰:「鍐字法界种,相形如圆塔,是名法身塔。」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见使,身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见,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行叁昧

心定於一行而修叁昧也。又名真如叁昧或一相叁昧。叁藏法数四曰:「一行叁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叁昧者。為定心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繫缘法界,是名一行叁昧。(中略)入一行叁昧者,尽知恆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起信论曰...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法

一、自得法,谓佛自行证得之法,与十方佛无增无减,是名自得法。 二、本住法,谓法界之法,本来常住,有佛无佛,性相常然,是名本住法。

《三藏法数》 / 62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觉分

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身。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身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真如之理体也。界,為所依及所因之义。真如為生圣法之所依所因,故曰法界。唯一无二,故名一也。起信论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义记中本曰:「一法界者,即无二真心,為一法界。此非算数之一,谓如理虚融,平等不二故,称為一,依生圣法故云法界,中边论云:法...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牟尼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為静止身口意叁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梵语駄都Dhātu,译曰界。差别之义。彼此之事物,差别而无混滥也。大乘义章八末曰:「界别為界,诸法性别,故名為界。」止观五上曰:「界名界别。」 又性之义。谓事物固有之体性。大乘义章八末曰:「经名為界,亦名為性。」止观五上曰:「界名界别,亦名性分。」俱舍光记一曰:「...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六知见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五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真空观四句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

《三藏法数》 / 263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轨则也,界有性、分二义。若约事说,界即是分义,谓随事分别故也;若约理说,界即是性义,谓诸法性不能变易故也。以此性、分互相交络,则成理事无碍法界。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则成事事无碍法界也。 一、事法界,谓诸众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

《三藏法数》 / 235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体性智

密家所立五智之一。无尽之诸法名法界。其诸法所依之体性,名法界体性智者,对之决断分明也。此智以之配於五如来中之大日如来。菩提心论曰:「中方毘卢遮那佛,由成法界智為本。」秘藏记本曰:「法界体性智叁密差别,数过剎尘,名之法界,诸法所依故曰体也。法然不坏,故名為性。决...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界

法界之略。见[法界]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摩呼洛伽

Mahoraga,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睺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囉誐。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叁院之一尊,释迦如来之眷属也。是為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一法门身,一类眾生,因此法而遂得到於一切智地。大日经一曰:「尔时执金刚秘密主,於彼眾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种智

十种智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种礼佛

勒那叁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礼,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佛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叁、身心礼,口唱佛名,心存相好...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毘卢印

毘卢遮那(即大日如来)之入定印也。大日之入定印為法界定印,其印相,仰左手右手重於其上,二大指相拄,舒着头指。左右头指之中节上下重合。深入禪定而观见法界眾生之相也。见胎藏界曼陀罗大钞一。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八界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十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十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十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

《三藏法数》 / 46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叁、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三藏法数》 / 351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见取见

五见之一。确执诸邪见及自身以為最胜為一切斗諍之本者,以一切劣為胜者。唯识论六曰:「见取,谓於诸见及所依蕴,执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諍所依為业。」俱舍论十九曰:「於劣為胜,名為见取。有漏為劣,圣所断故。执劣為胜,总名见取。理实应立见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见取。」法...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止观

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成一切成

一成一切成者,谓一佛成道,法界无非此佛之依正也。依即所依之土,正即能依之身。以其迷时,则众生国土皆迷;悟时,则众生国土皆悟。盖约一人惟心即具而说。故楞严经云:一人发真归源,此十方空皆悉消殒。是也。

《三藏法数》 / 95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

华严家為分别圆融无碍之义相而立四法界,天台家為差别尘沙之事相而立十法界,对配之,即横竪之二门也(四横十竪)。十法界者: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二、菩萨法界,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叁、缘觉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四、声闻法界,為...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一真法界

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犹天台家用诸法实相之语也。唯识论九曰:「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华严大疏曰:「往復无际,动静一言,含眾妙而有餘,超言思而迴出者,其唯法界歟。」大疏钞一曰:「以一真法界,為玄妙体。」言事事物物。一微一尘尽足為一真法界也。其体绝待故曰一,真实故...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陀罗尼

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四身

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佛树王

譬菩提心萌芽发生,遂成佛果,而託云佛树王也。大日经疏五曰:「下菩提心种子於一切智心地中,润以大悲水,照以大慧日,鼓以大方便风,不碍以大空空,能令不思议法性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佛树王。」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叁念处

处谓法界平等之理不增不减也。佛当说法时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无减退之相,故眾生虽不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忧,是為第一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增进之相,毕竟不可得,故於眾生虽一心听法,亦不以為喜,是為第二念处。又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生死涅槃之相,不可得,故常行捨心於一...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入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又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旧曰六入,新曰六处,即十二入十二处也。六境為外之六入,六根為内之六入。十二因缘中之六入為内之六入,即六根也。入為涉入之义,六根六境互涉入而生六识,故名处。处為所依之义,六根六境為生六识之所依,故名处。大乘义章四曰:「言...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界体性经

一卷,隋闍那崛多译。佛,住於宝积叁昧,说法界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 《入法界体性经》

一印二明

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妙门

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十,以摄乱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二随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心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檀那

Dāna,又作陀那。译曰施。陀那鉢底Dāna ati,译曰施主。遂略称施主為檀那或檀越。慧琳音义上曰:「檀,具云檀那,此云施。」寄归传一曰:「梵云陀那鉢底,译為施主。陀那是施,鉢底是主。」翻译名义集曰:「要览曰:梵语陀那鉢底,唐言施主,今称檀那。讹陀為檀,去鉢底留那也,...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心源

心為万法之根源,故曰心源。菩提心论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止观五曰:「结跏束手,缄唇结舌,思想实相,心源一止,法界同寂。」又曰:「若欲照知,须知心源,心源不二,则一切诸法皆同虚空。」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种身土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身,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身土。 一、自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乐,自在无碍,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圆满报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

《三藏法数》 / 204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叁佛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八空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為空。无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见智度论二十,叁十一,四十六,法界次第下,大乘义章四。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法门

佛所说,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為眾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於一实,故名為门。又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為门。华严大疏二曰:「如来通智游入,故号门。」同演义钞一曰:「并通一实,故得称门。」註维摩经八曰:「肇曰:言為世则谓之法,眾圣所由谓之门。」起信论义...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二道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