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条搜索结果

一名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彼岸,是为佛乘。(梵语,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又曰延寿堂,省行堂,无常院。送病僧使入灭之处也。佛祖通载叁十曰:「他日堂孤光独照时,自验看。」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延寿堂

又作省行堂,堂等。置必死之病人处。释氏要览下曰:「西域传云:祇桓西北角,日光没处,為无常院。若有病者,当安其中。意為凡人内心贪着房舍衣鉢道具,生恋着心无厌背故。制此堂,令闻名见题,悟一切法无有常故。今称延寿堂堂者,皆后人随情爱名之也。」象器笺二曰:「禪...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之大乐也。(梵语,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兽

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如去

如来之别名。过去之诸佛如从生死去於中之义也。又乘真如之道而往於佛果之义也。大日经疏一曰:「梵本云但他揭多者,但他是如义,揭多是来义,知解义,说义,去义。如诸佛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今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中略)一切诸佛得如是安乐性直至中,今佛亦如是去。故...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菩提

Bodhi,旧译為道,新译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断烦恼障而证之一切智,是通叁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佛身

一、常身,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无常身,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身,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是名无常身也。(梵语,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7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Nivāsana,又作泥洹僧。新称泥嚩些那。又曰厥修罗(Kusñlaka),译言内衣。即裙也。行事钞下一之二曰:「僧法(此云内衣),僧祇佛於僧前自着内衣。又,泥婆珊那,泥伐散那,泥婆娑,旧称僧。教诸比丘,因制式。」资持记中叁之四曰:「僧,此云内衣,即是裙也。以西土...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间

旧云一种子。言不还向中一种之圣者,虽断欲界修惑八九品然犹有一品或二品之餘残,更可受欲界之生者。俱舍论二十四曰:「一间者,间谓间隔,彼餘一生為间隔故,不证圆寂,或餘一品欲修所断惑為间隔故,不得不还果,有一间者,说名一间。」玄应音义二十四曰:「一间,梵言翳迦鼻至迦...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得度也。 二、未解者令解,解即解脱也,谓众生未解烦恼业缚者,令其得解也。 叁、未安者令安,安即安住也,谓众生未能安住于戒定慧而修行者,令其得安住也。 四、未者令得,梵语,华言灭度。谓众生未灭生死...

《三藏法数》 / 152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二乘之人,乘四谛、十二因缘之法,运出叁界生死,至于,故名为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梵语,华言灭度。) 一、声闻乘,闻佛声...

《三藏法数》 / 209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灭度

梵语Nirvāna,巴Nibbāna之译,有有餘无餘之二(见[]条),故皆指命终证果。无量寿经上曰:「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火灭。」遗教经曰:「世尊灭度,一何疾哉。」经二十九曰:「灭生死故,名為灭度。」肇论曰:「灭度者...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种性

一、有性,谓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乃至等,皆是世间假名,施设有自性法,是名有性。(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梵语...

《三藏法数》 / 137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妙门

妙名,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故名六妙门。前叁是定,后叁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七种立题

天台之说。一大藏经之题,不出人法譬之叁,此中由单復具足之不同,而生七种之别:一,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為能说之人,阿弥陀為所说之人,是以两土之果人立名也。二,单法立题。如大经,大為经中所说之法也。叁,单譬立题。如梵网经,梵网為梵天之罗网,以譬...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又作鳩荼。有大力之鬼也。圆觉经曰:「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荼。」同略疏四曰:「吉荼,亦云鳩荼。食人精气,其疾如风。」见[鳩荼]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部九卷

净土门之祖唐善导着,有五部九卷:一、观经疏四卷,二、净土法事赞二卷,叁、观念法门一卷,四、往生礼讚一卷,五、舟讚一卷。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道

道者之道路也。乘此可到之城,故名道。道虽异,可以四种摄尽。一加行道,谓先於叁贤四善根位加力而行叁学之位也。二无间道,谓加行功德成就而发正智,正断烦恼之位也。不為惑而间隔,故曰无间道。叁解脱道,无间道后而生一念之正智,正证悟真理之位也。為既解脱惑之正智。...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经后分

又曰后分。二卷,唐若那跋陀罗译。说之后佛现神变,及荼毘分舍利等。即大乘之大经后分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相成道图画

有部毘奈耶杂事叁十八曰:「尔时世尊纔后,大地震动,时大迦摄波作是念:此未生怨王,胜身之子,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设方便。作是念已,即命城中行雨大臣,仁今知不,佛已,未生怨王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可豫设...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月十五日追悼佛入灭之法会。揭像,读诵遗教经。释氏要览曰:「二月十五日佛日,天下僧俗有营会供养,即忌日之事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梵语,华言灭度。 一、性净,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

《三藏法数》 / 23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苕帚

林间录上作「苕帚」者非也。宜作扫帚。乃周利特之故事。见[周利特]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路

路,犹道也,即能通之义。谓诸佛如来,离于生死,入大,无不皆以首楞严大定而为正路,舍此则无由而入。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门。是也。(梵语,华言灭度。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又一切事究竟坚固。梵语薄伽梵,佛之总号。其义有六: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

《三藏法数》 / 12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法界,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鸟

迦提或鸳鸯之雌雄二鸟,常同游而不相离,以喻常与无常。苦与乐,空与不空等事理之二法,常相即而不离也。南本经鸟喻品曰:「鸟有二种:一名迦邻提,二名鸳鸯,游止共俱,不相捨离。是苦无常无我等法亦復如是,不得相离。」章安会疏八曰:「云双游者,生死具常无常,亦尔。...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娑罗林

Śālavana,娑罗者坚固之义,因而谓之坚固林。慧苑师云高远之义也。佛在拘尸那城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树四方各二株双生中间入灭,故佛之入灭处谓之娑罗林,而曰娑罗树间。又云牛角娑罗林。牛角者表双树。或言角者拘尸那城之别名。又佛时,双树悉变白如白鹤,故谓之鹤树。玄应音...

《佛学大辞典》 / 425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转

真言之法阿字转為恶如其次第,即於东南西北四方,显发心,修行,菩提,之四德,故谓之四转。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阿字当知菩提心义,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若见暗字当知成叁菩提,若见噁字当知证大。」又曰:「如阿字单是菩提心,若傍角加画即是行,此是菩提心并行也...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常住果

常住者,无灭无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证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梵语,华言灭度。即如...

《三藏法数》 / 406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第一义空

对於小乘之而云大乘至极之為第一义空。小乘之者偏真但空也,大乘之者空亦空,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叁藏法数四十六曰:「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之法空无有相,是為第一义空。」经二十七曰:「佛性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娑罗迦邻提

Sāiasa Kāraṇḍa(Dual),二鸟名。丽本之经叁,作「娑罗娑鸟迦邻提。宋,元,明叁本之经叁,作「娑罗迦邻提。」见[沙罗邻提]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憍梵波提入水定

智度论二曰:「佛既入灭,摩訶迦叶欲结集叁藏,议言谁能结集毘尼法藏者?长老阿泥卢豆言:舍利弗有好弟子,名憍梵波提,能知毘尼法藏。今在天上尼利沙树园中住,可遣使请来。迦叶便遣下座比丘,召憍梵波提。比丘至天上,传迦叶意。憍梵波提语比丘言:召我日佛灭度耶?比丘言实如所...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界者藏之义,能藏无為之万德故曰界。又為因之义,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故曰界。又界為界畔。虽无界畔,然对於生死界,则谓為界。唯识论十曰:「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增一阿含经十二曰:「亦获智...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经论

一卷,天亲菩萨造,元魏达磨菩萨译。释大经中迦叶菩萨所问之偈。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秘密藏

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佛与佛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曰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不说示,故曰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迦叶赴佛

昔佛在世时,摩诃迦叶于诸比丘中,最长年高,才明智慧,其身亦有金色相好;佛每说法,常与其对坐,人民见之或呼为佛师。 于是迦叶乃辞佛到伊筛梨山中,一山名普能,周旋数千里,去舍卫国二万六千里,多出七宝,甘果不訾,名香好药栴檀三种:其一种芳香,一种治人百病,一种可用...

《迦叶赴佛经》 /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 107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阴即身也梵语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见[会]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字章句陀罗尼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叁证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於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係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叁...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旧称泥洹僧,僧。新称泥缚些那,泥伐散那Nivāsana,译作裙。比丘穿於腰部者。十叁资具之一。西域记二曰:「泥缚些那,唐言裙,旧曰僧,讹也。既无带襻,其将服也。集衣為襵,束带以緇,襵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百一羯磨曰:「泥伐散那,唐言裙。」寄归传二曰:「四...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枯四荣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乘之八倒,二為表二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乘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起常乐我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二乘向...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人死六验

谓人生世间,作善作恶,罪福昭然,纤毫无隐;及临终时,将感来生善恶果报,先有六验。 一、验生人中,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先从足冷至脐,脐上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人中。 二、验生天上,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头顶皆温,然后气尽者,即生天上。 叁、验生饿鬼中,谓...

《三藏法数》 / 261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顶

顶上之髮结為五髻者。西域之童子形。唯识述记一末曰:「遮尸弃Pañcaśikhin,此言五顶,顶髮五旋,头有五角。」 又五体之佛顶尊也,见[佛顶尊]条之五佛顶。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转轮王七宝千子

转轮王於轮宝之外,具六种之宝,合有七宝,又具足千子。长阿含六卷转论圣王修行经曰:「一金轮宝,二白象宝,叁紺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千子具足,勇健雄猛。」经十二曰:「即於东方金轮宝,其轮千辐,轂輞具足。(中略)復有象宝,状白端严如白莲华...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