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 条搜索结果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菩提

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圆镜智

显教四智之一。诸大乘教说如来之四智。凡夫之第八识至於如来,為大圆镜智。大圆镜者。喻也,其智体清净,离有漏杂染之法,自眾生善恶之业报,显现万德之境界,如大圆镜。故名大圆镜智。心地观经二曰:「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眾生诸善恶业...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灯

谓灯能破暗,以喻菩提之心,能破烦恼之暗也。故经云: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故名一灯。(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藏法数》 / 96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无相菩提

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证而不从他得,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偈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演密钞五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得,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於寂灭道场,故法华云。诸法空為座,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菩提

佛之菩提,对於声闻缘觉之菩提,谓之大菩提。何则。二乘之无漏。為菩提而非大。佛之无漏慧。乃為菩提而大也。唯识论一曰:「由断碍解所知障得大菩提。」法华论曰:「菩提有叁种:一声闻菩提,二缘觉菩提,叁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即佛果菩提也,今指之為佛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金刚经

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经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经不如大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729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絍婆

Niṁba,又作任婆,赁婆。树名。玄应音义二曰:「絍婆,古文任同。如林如深二切,树名也。叶若可煮為饮,治头痛也。如此间苦楝树也。」同二十四曰:「赁婆果,女鴆反,形如此苦楝树也。」俱舍颂疏业品六曰:「从赁婆种赁婆果生,其果大小,如苦楝子,其味极苦。」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菩提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菩提树品上

“尔时,菩萨欲求于彼粗食之时,止欲令身少得气力。当于是时,而彼善生村主之女,从初始见菩萨已来,起于彼日,为菩萨作布施熟食并及器皿,若布施他。或复于前,未至日中,若见沙门若婆罗门乞食来者,所乞熟食并及食器,而悉布施,复心口念如是之愿:‘藉此施食所有功德,回施于彼释...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1739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菩提

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於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叁昧经云阿输陀树Aś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鉢罗树(Pi ala)。见[毕鉢罗]条。谓贝多罗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阤...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菩提

菩提分為圣道之至极,故称為宝。见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菩提萨埵

Bodhisattva,同菩萨。大日经疏一曰:「菩提萨埵,阿闍梨云:具据正义当云菩提索多,此索多者,是忍乐修行坚持不捨义也。然声明有如是法,若论文字,其义虽正,音韵或不流便者,得取便安之。故世论师谓為萨埵,传习者随顺其辞。」见[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叁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辛

首楞严经云:是五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是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五种辛菜也。(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菩提...

《三藏法数》 / 232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三藏法数》 / 376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密严国

大日如来之净土也。密严经及金刚顶一切瑜祇经说之,為金胎两部法身之依处。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净土门所谈之极乐世界,皆為此异名。密严者,以叁密庄严之大曼陀罗道场也。不空译之密严经上曰:「今此世界名曰密严,是中菩萨。悉於欲、色、无色、无想、有情之处,以叁摩地力生智...

《佛学大辞典》 / 370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科

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

《三藏法数》 / 1012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赤袈裟

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菩提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心经真言

揭諦揭諦Gātigāti者,揭為行不可得之字,乘如之行,是為真行,故曰行如。此二者初為声闻之行,次為缘觉之行也。波罗揭諦Pragāti者,波罗為圆满最胜之义,揭諦如上。是诸大乘之行也。胜於前之二乘行。故曰波罗。波罗僧揭諦Prasaṁgāti者,僧為和合之义,对译之心经,注為究竟,譬如...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祇陀园

见[祇树]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十一、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

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恶魔波旬,将八十亿众,欲来坏佛。至如来所,而作是言:“瞿昙!汝独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脚,掷着海外。”佛言:“我观世间,无能掷我着海外者。汝于前身,但曾作一寺,受一日八戒,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六天,为大魔王。而我乃于三阿僧...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452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解空

悟解诸法之空相也。佛弟子中以须菩提為解空第一。註维摩经叁曰:「肇曰:须菩提,秦言善吉,弟子中解空第一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多子塔

為辟支佛之古迹,世尊尝於此处顾视迦叶尊者,分半座使坐六祖坛经序曰:「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华於灵山会上。」祖庭事苑八曰:「多子塔,青莲目顾视迦叶处也。辟支论曰:王舍城大长者,财富无量。生育男女各叁十人。适化游观,到一林间,见人斫於大树。枝柯条叶繁美茂盛,使多象...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生补处

见[弥勒]条。 又,密教之释义,一者一实之理,於初地菩萨之位,先得净菩提心,自此一实,出生无量之叁昧总持门。乃至至於第十地,更有第十一地,即佛地之法,以一转生补佛处,是名一生补处。大疏六曰:「今此经宗,言一生者,谓从一而生也。初得净菩提心时,从一实之地发生无量无...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尸弃

Śikhin,又作式,式弃,式詰。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叁作剌那尸弃Ratnaś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阿含经四十四作式詰。优婆塞戒经作宝顶。本行经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释迦佛初阿僧祇劫满之佛也。大论四曰:「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為初僧祇。」二、过去...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切智智

叁智中之一切智,混声闻缘觉之智,故為分别彼一切智,而名佛智為一切智智。大日经疏一曰:「梵云萨婆若那Sarvajñāna,即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為一切智者。」又谓一切智智,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又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又...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元吉树

菩提树之异名。辅行之一之二曰:「佛树者,亦曰元吉树。亦曰道树、菩提树等。」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娑罗林

Śālavana,娑罗者坚固之义,因而谓之坚固林。慧苑师云高远之义也。佛在拘尸那城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树四方各二株双生中间入灭,故佛之入灭处谓之娑罗林,而曰娑罗树间。又云牛角娑罗林。牛角者表双树。或言角者拘尸那城之别名。又佛涅槃时,双树悉变白如白鹤,故谓之鹤树。玄应音...

《佛学大辞典》 / 425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转

真言之法阿字转為恶如其次第,即於东南西北四方,显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德,故谓之四转。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阿字当知菩提心义,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若见暗字当知成叁菩提,若见噁字当知证大涅槃。」又曰:「如阿字单是菩提心,若傍角加画即是行,此是菩提心并行也...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剑树地狱

十六小地狱之一。长阿含第十九地狱品曰:「久受苦已,乃出豺狼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至剑树地狱。剑树地狱,纵横五百由旬,罪人入彼剑树林中,有大暴风,起吹剑树叶,堕其身上。着手手绝,着足足绝,身体头面,无不伤坏。」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达磨

Dharma,又作达摩、达麼、驮摩。译曰法。轨则之义,轨持之义也。义林章六本曰:「达磨,名法。方广经云:轨则,名法。成唯识云:法谓轨持。能持自相轨生解故。涅槃经说:法,名不觉。 又(人名)Bodhidharma,具名菩提达磨,译曰道法。南天竺之剎帝利种也。父王曰香至。磨為其第...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常住果

常住者,无灭无生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证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也。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皆名常住果也。 一、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

《三藏法数》 / 406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二种十身

一、融叁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叁世间也。言融叁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

《三藏法数》 / 161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每月十斋日

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

《三藏法数》 / 515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好坚树

木名。智度论十曰:「臂如有树名為好坚,是树在地中百岁,枝叶具足,一日出生,高百丈。是树出已欲求大树以荫其身,是时林中有神,语好坚树言:世中无大汝者,诸树皆当在汝荫中。」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胜子树

旧作祇陀林,又作祇洹,译曰胜子树。胜子為波斯匿王之子。生时与敌战胜,因以名胜。為胜氏所有之树林,故云胜子林,又云祇树。然胜之梵语,為祇陀或祇洹者误也。应作逝多,故新作逝多林Jetavana。玄应音义九曰:「胜子树,祇陀林。或云祇洹,并讹也。正言逝多,憍萨罗国波斯匿之子...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堂

他宗云讲堂,禪家云法堂。演说大法之堂也。华严经五曰:「世尊凝睟处法堂,炳然照曜宫殿中。」同七十五曰:「善财童子将升法堂。」同七十六曰:「时有守护菩萨法堂罗剎鬼王,名曰善眼。」大方等日藏经一曰:「於当来世,是中皆应起立塔寺。造作法堂,安置舍利经法形像。」毘奈耶杂...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最胜

一切布施等之行,不得悉名為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成波罗蜜多也。一、安住最胜,安住於菩萨之种性也。二、依止最胜,依止於大菩提心也。叁、意果最胜,悲愍一切之有情也。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之事业不限於一行也。五、巧便最胜,住於无相智了达一切法如幻而离执着也。六、迴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逆流十心

谓修行之人,由前顺流十心,昏倒造恶,积集重累,生死浩然,而无际畔;今欲忏悔,应当逆此罪流,用十种心,翻除恶法也。 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须正信因果,业种虽久,终不败亡。岂有自作,他人受果?是以深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此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 二、生重惭...

《三藏法数》 / 604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魔

一,蕴魔,色等五蕴,為眾恶之渊藪,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叁,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菩提树神

守护菩提树之天女也。金光明经中佛对此天女说流水长者子之昔缘。天女讚曰:「我常念佛。乐见世尊。常作誓愿。不离佛日。佛讚嘆曰:善哉善哉,树神善女。汝於今日。快说此言。一切眾生。若闻此法。皆入甘露无生法门。」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化身

佛叁身之一。又名应化身,变化身。為眾生变化种种形之佛身也。有广狭二门,广门之化身者,谓对二乘凡夫示现之种种佛身,及六道异类之身,总為化身也。佛地论七曰:「变化身者,為欲利益安乐眾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成唯识论十曰:「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法不得菩提

一、无善友,谓修行之人,虽有精进之心,而无善友知识,为其说法开导,终不能得佛果菩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谬受学,谓修行之人,虽值善友知识,种种说法,而禀性愚钝,于所受法,错谬领解,亦不能得佛果菩提也。 叁、不精进,谓修行之人,虽于受学之际,不谬领解...

《三藏法数》 / 181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普光明殿

在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侧,佛於此殿内说华严经九会中之第二会、第七会、第八会叁会。若依旧经之八会,则為第二会与第七会之二会。华严经如来名号品曰:「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於普光明殿。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同十定品曰:「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龙华树

弥勒佛成道时之道树也。梵名,奔那伽。弥勒大成佛经曰:「枝如宝龙,吐百宝华。」大日经疏七曰:「奔那伽是龙树华,弥勒世尊於此树下成佛,其直云龙华者,是龙中所尚之花,西方颇有其种。」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梦行般若

舍利弗问须菩提:「若菩萨摩訶萨於梦中入叁叁昧空无相无作叁昧,寧於般若波罗蜜有益耶?」须菩提报舍利弗:「若菩萨於昼日入叁叁昧,则於般若波罗蜜有益,夜梦中亦当有益。何以故?昼夜梦中,等而无异。」见大品般若经梦行品,智度论七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足

一、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 二、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藏法数》 / 101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