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 条搜索结果

叁惑

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叁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藏

小乘之大眾部立四藏。加杂藏也。杂藏者诸大乘经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经為叁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智度论四十九曰:「四藏者所谓阿含、阿毘曇、毘尼、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阿难所撰今四藏是也。」智度论十一曰:「以四种法藏教...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食

长养支持身命者名食,食有四种。俱舍论十谓一段食,旧云搏食,以鼻舌分分段段而食者,以香味触之叁尘為体。二触食,旧云乐食,触喜乐之事,而长养身者,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亦不感飢。是以触之心所為体。叁思食,旧云念食,於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者。如人虽...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信鼓

总谓鐘磬之音。為得信之方便者,通谓之信鼓。增一阿含经四十二,阿难昇讲堂击犍稚曰:「我今击此如来信鼓,(中略)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餘。露地击犍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资持记上一之四曰:「信鼓者,於事则告眾有期,在法则归心...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鹿园寺

在东天竺波罗奈国鹿野苑。求法高僧传上曰:「那烂陀寺东四十驛许,寻弶伽河而下至蜜栗伽悉他鉢那寺。唐云鹿园寺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鹿子母堂

此堂在舍卫国。中阿含经四十九曰:「一时佛游舍卫国,在於东园鹿子母堂。」玄应音义十八曰:「鹿子母。梵言蜜利伽罗,此云鹿。磨多,此云母。跛罗裟驮,此云堂。亦言殿也。旧言磨伽罗母堂者,讹略也。」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陈弃药

又云腐烂药。南山旧律家依僧祇四分所说谓為大小便,义净新律家依有部律谓為人所遗弃之医药。僧祇律四曰:「若被毒,医言应服大便汁。若自己许不须復受,若他许者当受。比丘病,医言当服小便者,不得取初后,应取中。若自己许承取即名受,若在地及他许当受。」四分律四十二曰:「尔...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一切智地

证得一切智之,即佛果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其所说法,皆悉至於一切智地。」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遍行

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六十四梵音

如来之音声。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梵者清净之义。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七曰: 「一、流泽声,Snigdhā。二、柔软声,Mṛdukā。叁、悦意声,Manojñā。四、可乐声,Manoramā。五、清净声,Śuddhā。六、离垢声,Vimalā。七、明亮声,Prabhāsvarā。八、甘美声,Valgu。九、乐闻声,Śravaṇiy...

《佛学大辞典》 / 1233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一缕一触

言得袈裟之一丝,及触袈裟一度。皆得无量之功德也。文句记叁中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同私记叁本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者:龙得袈裟一缕,免金翅鸟难;牛角一触架裟,免畜身。」往生要集指麾钞九曰:「龙得一缕者,广见法苑四十七,经律异相四十八,大部补注六等。牛角一...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十八愿

阿弥陀如来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所建立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说之。是為由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选择摄取之大愿,故谓之选择本愿。其一一愿名,诸师所说不同。 据日本望西楼了慧之无量寿经钞言,第一无叁恶趣愿,第二不更恶趣愿,第叁悉皆金色愿,第四无有好丑愿,第五宿...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

一卷,唐不空译。具出经文及梵字四十二。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

有顶

天名。色界之第四处,本名色究竟天。此在有形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此外无色界有无形之世界),有顶之有,如有唐有宋之有,法华经序品曰:「从阿鼻狱,上至有顶。」法华经义疏二曰:「长行云阿迦尼吒(译言色究竟天),今称有顶者。楼炭经云:阿迦尼吒,在有色之顶也。」 又无色...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行信

净土真宗之名目。念佛曰行,信心曰信。如其次第。即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第十八也。教行信证文类二曰:「其真实行愿者诸佛称名愿,其真实信愿者至心信乐愿,斯乃选择本愿之行信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具足戒

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為四波罗夷,十叁僧残,二不定,叁十捨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十八戒,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叁十捨堕,一百七十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乖尊卑次序戒

制乖背尊卑次第序列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第叁十八。佛法,坐之次第,不问老少贵贱,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此戒即诫不依此次序,坐无前后,如兵奴之法者。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法藏名之為眾坐乖仪戒,太贤谓為坐无次第戒。今依天台之名,出於梵网经,菩萨戒义疏等。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鬼鞭故尸

经律异相四十六曰:「昔外国有人死。魂还,自鞭其尸。傍人问曰:是人已死,何以復鞭?报曰:此是我故身,為我作恶。见经戒不讚,偷盗欺诈,犯人妇女,不孝父母兄弟,惜财不肯布施。今死令我堕恶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復言,是故来鞭之耳(出譬喻经)。」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百劫

小乘之菩萨,终叁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於此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叁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叁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於叁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於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讚嘆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法教

佛法之教也。观佛经十曰:「读诵经,广演法教。」中阿含经四十一曰:「以法教令得安稳。」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不退

不退,既修得之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此叁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谓之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世假实

大乘勿论。小乘如大眾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有实体,过去未来之法无实体,故过去未来云者,已有当有之假名也。小乘之萨婆多部立叁世实有法体恒有,谓叁世之法歷然实有,若為无法,则对於过去未来无可起谓為过去谓為未来思想之理。然则云何而立叁世之别?解此者共有四论:一、类之...

《佛学大辞典》 / 616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昔有一人在山中诵剎利书,有一野狐住其傍,专心听诵书,有所解。谓我解此书,足為诸兽中之王矣。於是游行而遇瘦狐,威吓之使之服从,展转伏一切之狐,伏一切之象,伏一切之虎,伏一切之狮子,遂得為兽中之王。乃作此念我今為兽中之王,应得王女而婚,乘白象,率群兽,围迦夷城。城...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云门六不收

「僧问云门:如何是法身?门云:六不收。」见碧巖四十七则,种电钞五。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阿育王塔

阿育王為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养僧眾。据善见律毘婆沙一,谓阿育王统领之国,其数有八万四千,故王勅诸国建八万四千大寺,八万四千宝塔云。阿育王传一及阿育王经一等,谓王由海比丘知佛有悬记,诣王舍城,取阿闍世王所埋之四升舍利,又悉取他六所所埋之...

《佛学大辞典》 / 407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小乘五

一、资粮,资粮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gha悉曇体文叁十五字中,牙声第四,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曰:「伽(去引)字门,一切法一合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伽字时,是摧稠密无明闇冥声。」庄严经曰:「唱伽字时,出除灭一切无明黑闇厚重翳膜声。」此由Ghaṭana(合)及Ghana(稠密)之语释之也。 又ga悉曇五十字门...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一切

一切者,谓上根之人,证一地则具足一切地之功德也。盖所证之,全是法性。法性遍周恒沙功德无不含摄。是故证一地,则一切地功德皆悉具足也。

《三藏法数》 / 75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十八体十二光佛

阿弥陀佛有十二光佛之别号,又以其誓愿有四十八愿,因是可称為四十八体之十二光佛。十二光佛者,无量,无边,无碍,炎王,清净,欢喜,智慧,不断,难思,无称,超日月光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等觉

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五十二中第五十一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也。即满足叁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元贤

福建建阳县人。姓蔡,字永觉。幼修儒学,二十岁补弟子员。二十五岁,闻僧诵法华经,嘆曰:周孔之外,果别有一大事。自是留意教乘,博通经典。寿昌慧经,开法於邑之董岩,师随而参禪,四十岁落髮。慧经迁化后,依止於同门之博山元来,受具戒。寻辞归闽。舟过剑津,偶闻僧诵法华经,...

《佛学大辞典》 / 279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相约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提婆為利养学神通

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叁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学通法。佛為教於安居中得神通。」二从修罗陀比丘学。增一阿含经四十六曰:「提婆达多从修罗陀比丘学沙门威仪礼节。是时提婆达多请说神通道,比丘為说其法。达多不久而得...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快目王

贤愚经六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城,名富迦罗跋。时有国王,名须提罗,此言快目。所以名之為快目者,其目明净,清妙无比,彻视墙壁四十里,以是故立字号曰快目。」梵Sudhira。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乞洒

Ks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乞察,乞叉,吃洒,葛叉,[起-巳+乞]洒,差,叉,剎等。称乞洒字,则一切法尽不可得,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之声也。文殊问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时,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声。」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门,一切法尽不可得。原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八法

谓利衰等之八风也。见[八风]条。 又八法者,名地水火风為四大,以此四种,无处不有故也。名色香味触為四微,以此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身因四大之假合而有,此四大亦由四微之所成,故总称曰八法。见楞严经义海十四。 又八法者,一教,师所说之教法也。二理,教所詮之諦理也。叁...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鉢支

又曰鉢枝,鉢鈘、鉢搘。支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支,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祇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玉琳国师

叁十二祖传曰:「通琇号玉林,毘陵杨氏子,顺治十五年世祖章皇帝詔入禁中万善殿焚修,封大觉禪师。庚子春遣使赐紫衣,加封大觉普济禪师。其冬復詔来京,加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辛丑春南还,住天目山师子正宗寺。丙辰(康熙十五年)八月顺寂,春秋六十有叁,僧腊四十有四。」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四十卷,华严经之具名。但常為四十卷中最末一卷之别称。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胜军不动明王

四十八使者之明王也。见[不动明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种佛

一、叁藏佛,坐於摩羯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叁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身长丈六,对叁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身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佛為十方之佛,叁世之佛,悉是他佛也。二、通佛,既於因断叁惑之正使,於摩羯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佛学大辞典》 / 695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品

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圆教之八,為第一之五品弟子。同圆教之六即,為观行即之。天台大师,现登此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望乡臺

面如弓背,朝东西南叁向湾,直八十一里,后如弓弦,坐北,剑树為城,臺高四十九丈。刀山為坡,砌就六十叁级,犯鬼登此臺照镜见闻之后,押入叫唤大地狱内。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十二

明菩萨乘之阶,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十住而明十,又同经明十地之十,胜天王般若经明十地之十,智度论明叁乘合说之十,金光明经明十地妙觉之十一,唯识论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妙觉之四十,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十四十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十...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身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

《三藏法数》 / 282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嵐毘尼

Lumdini,又作蓝毘尼、嵐鞞尼、留毘尼、流毘尼、流弥尼、林毘尼、林微尼、楼毘。新称腊伐尼、蓝軬尼。花园名。在迦毘罗城之东,摩耶夫人生佛之处。蓝軬尼,译作盐,上古守园之婢名,因以名园。或译曰可爱。西域记六曰:「箭泉东北行八九十里,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澄清皎镜,...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修道之次。如菩萨之十地,声闻之七方便等。中论疏一曰:「名贯道。德备叁忍。」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不共法

如来之功德与他不同。故名不共法。通论之则一切之功德悉名不共。故地持论中说百四十之不共法。今依一门说十八之不共法,而大小乘之法各异。梵Aveṇika-buddhadharma。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看病

看护病人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见一切病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僧祇律二十八说看病人法,其中记世尊洗病比丘之事缘。四分律四十一亦记此事,记佛诫而言曰:「汝曹比丘,自今已后,应看病比丘。(中略)若有欲供养我者,当供养病人。」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婆罗门

Brāhmaṇ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拏,又云没囉憾摩。译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曰:「婆罗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罗贺摩拏,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佛叁事入城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叁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

《三藏法数》 / 907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八正道

总谓之八正道分。俱舍作八圣道支。圣者正也,其道离偏邪,故曰正道。又圣者之道,故谓之圣道(Āryamārga,巴Arīyamagga)。玄应音义叁曰:「八由行,又作游行,又作道行,或作直行,或言八直道,亦言八圣道,或言八正道,其义一也。」 一、正见Samyak-dṛṣti,巴Sammā-diṭṭhi(...

《佛学大辞典》 / 599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莫醯伊湿伐罗

Maheśvara,一作摩醯伊湿代罗,略名摩醯湿伐罗,摩醯首罗。摩醯者大,伊湿伐罗者自在,即大自在。於色界顶上之天神名也。慧苑音义上曰:「摩醯首罗,正云摩醯湿伐罗。言摩醯者,此云大也。湿伐罗者,自在也。谓此天王於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也。」智度论二曰:「摩醯首罗天,秦言...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北本涅槃经

四十卷,大般涅槃经之异名。北梁曇无讖译。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末尼教

具云末尼火祆教。為波斯国之火教也。末尼為宝珠,火祆言其光明,即彼教之神体太阳也。佛祖统纪叁十九曰:「唐太宗贞观五年,初波斯国苏鲁支,立末尼火祆教,勅於京师立大秦寺。」,「祆,火烟反,胡神,即外道梵志也。波斯国在西海,此云大秦。」同四十一曰:「代宗永泰叁年,勅回...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如来叁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奢搦迦

旧云商那Sāna,麻类,可以作衣。七种衣之一。 又(人名)比丘名。旧曰商那和修Sānavāsa,有部毘奈耶杂事四十曰:「其子生时,以奢搦迦衣里身而出,因即名為奢搦迦,即是麻类。此方先无,高共人等,堪织為布。旧云商那和修者讹。」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上肩

禪林之用语。谓居己之上者云上肩。见象器笺五。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见闻觉知

眼识之用為见,耳识之用為闻,鼻舌身叁识之用為觉,意识之用為知,又云识。智度论四十曰:「问曰:何以故叁识所和合為一,叁识所知别為叁?答曰:是叁识助道法多,是故别说。餘叁识不尔,是故合说。是叁识但知世间事,是故合為一。餘叁亦知世间,亦知出世间,是故别说。」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白叠释迦像

经像初来之画像也。守伦法华经註曰:「摩腾法兰二梵僧齎白[(畾/(冗-几+互))毛]画释迦像并四十二章经,以白马负至洛阳。」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悉曇字数

经论所说有种种,悉曇字记有四十七字。摩多之十二音与体文之叁十五声也。 摩多十二音痾 体文叁十五声叉(乞洒)。 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深广。」 大庄严经示书品说四十六字,以阿字為始,以差字為终。...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宝印

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白[(畾/(冗-几+互))*毛]释迦像

经像初来之画像也。守伦法华经註曰:「摩腾法兰二梵僧齎白[(畾/(冗-几+互))毛]画释迦像并四十二章经,以白马负至洛阳。」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灵神

灵魂也。四十二章经曰:「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果。」 又灵异之神鬼也。西域记中曰:「灵神警卫,圣贤游息。」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提婆五法

提婆达多妄说五法,破释迦之和合僧。正理论四十叁曰:「言邪道者,提婆达多妄说五事為出离道:一者不应受用乳等,二者断肉,叁者断盐,四者应被不截衣服,五者应居聚落边寺。」婆沙论一百十六曰:「云何五法?一者尽寿着粪扫衣,二者尽寿常乞食,叁者尽寿唯一坐食,四者尽寿常居迴...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百法五

百法五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也。 一、色,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异生性

使人為凡夫之本性,指所谓见惑之烦恼种子而言。唯识一曰:「於叁界见所断种未永害,假立非得,名异生性。於诸圣法,未成就故。」俱舍论四曰:「云何异生性,谓不获圣法?」述记二本曰:「异生之性,名异生性。」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中乘

缘觉乘之异名。是在叁乘之中,故名。多论一曰:「小乘所得叁乘同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独佛自知。」法华文句四曰:「身子迦叶等,悉是中乘根性。」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十里水

须陀洹人观四諦,一时断四諦下之见惑,譬以四十里之水也。易言之,即一諦下之惑,是一十里之水,其餘修惑,譬之一滴水,此以修惑渐渐断之故也。涅槃经叁十六曰:「须陀洹人所断烦恼,犹如纵横四十里水。其餘在者,如一毛諦。」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苏末那

Sumana,又作苏摩那,苏蔓那,须摩那。人名。译曰善意。见本行集经四十叁。 又花名。苏摩那花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苏末那,旧云苏磨那,花色黄白,亦甚香,不作大树,纔高叁四尺,四垂似盖。」知首四分律疏九曰:「苏蔓那花末,利末相似,广州有。」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如来七胜事

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足,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大光音天

色界第二禪天也。在胎藏界曼荼罗,於外金刚部院之北方。肉色。右手持瓶。左手竪头中二指,屈餘指,仰而当胸。坐於筵。左右有侍者,右持未敷莲。左竪头指小指,屈餘指,向胸。右手作掬势,置於膝。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火车地狱

地狱名。此地狱有铜鑊,纵广四十由旬,中满盛火。下有十二轮,上有九十四火轮。誑惑邪命,諂曲作恶者,於命终时,身冷如冰。欲热时,狱卒罗剎,化作火车乘其上,现童男形,鼓舞至前。罪人见之,心生爱着,气绝命终,在火车上。支节燃火,身体燋散。狱卒唱活,应声还活。火车轢身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六情

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是意之一,為当体之名,以意根為心法故也。他五者生情识,故从所生之果而名為情。金光明经曰:「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常处诸根,随逐诸尘。」普贤观经曰:「懺悔六情根。」智度论四十曰:「眼等五情名為内身,色等五尘名為外身。」止观四...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大力金刚

於胎藏界曼荼罗金刚手院第一行金刚萨埵前之使者也。梵云摩缚罗。译言大力。為忿怒形,青色。左手执独股杵。踏莲花。又為香象菩萨之金刚名。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硨磲

慧苑音义曰:「梵音正云牟娑罗揭婆Musāragaiva,牟娑罗,此云胜。揭婆,藏也。旧名车渠。所未详也。」本草纲目四十六曰:「时珍曰:案韵会云:车渠海中大贝,背上垄文,如车轮之渠。」后人於字偏加石。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宾头卢住世因缘

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不?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不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情

眼耳等之五根也。根能有情识,故曰情。有财释也。智度论十七曰:「入道渐愧人,持钵福眾生。云何纵尘欲?沈没於五情。」同四十曰:「眼等五情名為内身,色等五尘名為外身。」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曰:「摄五情不。」参照[六情]条。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八空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為空。无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见智度论二十,叁十一,四十六,法界次第下,大乘义章四。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龟兹

Kuche,又作丘慈,俱支曩,屈支。汉西域古国名。唐置龟兹都督府。安西都护尝治此。即今新疆库车县地。国治延城。在今库车城南百四十里。沙雅县北四十里。古来佛教繁昌之地。鳩摩罗什之生国也。西域记一曰:「屈支国,旧曰龟兹。」玄应音义四曰:「丘兹或言龟兹,正言屈支也,屈音...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苏跋陀罗

Subhadra,旧称须跋陀,译曰善贤,佛最后之弟子名。西域记六曰:「苏跋陀罗,唐言善贤,旧曰须跋陀罗讹也。」慧琳音义十八曰:「苏跋陀罗,阿罗汉名也,唐言善贤。是佛在世时,最后得度圣弟子也,即涅槃经中须跋陀罗是也。」拘尸那城之梵志也,寿一百二十,通四围陀经,聪明多智,...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贤首五教

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品弟子

天台所立,圆教八之第一。修观行即五品之行之也。是為外凡,故曰弟子。见[五品]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蜜栗伽悉他钵娜

(Mṛg-adāva)寺名。译曰鹿园。鹿野园之精舍也。求法高僧传上曰:「那烂陀寺东四十驛许,寻弶伽河而下,至蜜利伽悉他鉢娜寺,唐云鹿园寺也。」梵Mṛga-sthā ana。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天衣拂千岁

假盘石劫之喻以示时之长也。瓔珞本业经下曰:「譬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叁銖人中日月岁数,叁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若一里二里,乃至四十里,亦名小劫。」智度论五曰:「劫义佛譬喻说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百岁过,持细软衣,一来拂拭,令是大石山尽,...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开示悟入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使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是显佛出世本怀之语。法华经方便品曰:「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眾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见道...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八福田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叁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登极果,...

《三藏法数》 / 569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尊

佛法僧叁宝名。是尊重之意也。四十二章经曰:「叁尊者佛法僧也。」出曜经十五曰:「如契经所说,告诸比丘,今当為汝说叁第一之尊:一者佛為第一之尊,二者法為第一之尊,叁者僧為第一之尊。」无常经曰:「稽首总敬叁宝尊。」 又西方之尊叁尊為阿弥陀,观音,势至。药师之叁尊,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十八坛阿弥陀护摩

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设四十八处护摩坛,而修弥陀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道果

道為菩提,果為涅槃,涅槃由菩提之道而证,故曰果。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渐次修行,皆得道果。」四十二章经曰:「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九品惑

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叁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禪及四无色,除瞋而有叁惑。然於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為八十一品之修惑。通於有漏...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晋华严经梵行品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知一切法真实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是為显华天两宗圆顿极意之经文。然华天於此文异其义,天台谓初发心者初住也,便成正觉者,破一分无明而现八相成佛之作用也,是為圆教初住成佛之意。华严谓若约於寄而显,则始自十信乃至佛地,虽有...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教乘法数

四十卷。明圆瀞集。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军持

Kuṇḍi,又作军[金持],君持,运[打-丁+迟],君迟,鍕[金持],捃稚迦,君稚迦Kunḍikā,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军持手所持之瓶也。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求生诸梵天上者当於军持手,真言:唵(引)嚩曰囉(二合)势佉囉嚕叱[牟含]。」案军持如瓶形。僧人舀水器也。见君迟条。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迷倒

迷心转倒事理也。唐华严经四十九曰:「菩萨离迷倒。」有部毘奈耶四十七曰:「遂使心迷倒。」释门归敬仪上曰:「识心迷倒,叁毒常缠。」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十九灯

药师之法也。造药师七像,各供七灯,故有四十九灯。药师经曰:「读诵此经四十九徧,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无畏品第二十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有四无畏谛住勇猛所作业者。吾为至真平等之觉。自了如此。诸天世人沙门梵志魔王释梵。不能障塞如来之法。言不晓了。成最正觉未之有也。何故如来名等正觉。了一切法悉为平等无有偏党。其凡夫法及与佛法。则悉平等故成正觉。其所学法及不学法缘觉之法。与菩萨...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484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师匠

师成弟子之叁学,如工匠之成器,故譬之為匠。大宝积经百十二曰:「无量禪定福德业成,善寂调心,以為师匠。」有部毘奈耶四十曰:「汝等当觅上好师匠。」演密钞四曰:「匠是工匠,如世工匠能匠成诸器,阿闍梨法匠,能匠成叁乘叁学法器。」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悉曇章

列次梵字之元始及其生字,為儿童最初之科本,是名悉曇章。悉曇者,别指摩多(母韵)体文(子韵)之四十七言。涅槃经所谓半字者是也。又总称他之生字十八章。本之而成就十八章之文字及名句等,故名悉曇,又為小学之标称而题嘉名也。演密钞六曰:「梵语悉曇,此云成就。準声明中即是...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烁迦罗

又作灼羯罗,斫迦罗,斫迦婆罗。梵音Cakravāda,遮迦山名。译曰轮铁围,即铁围山也。起世经一曰:「斫迦罗隋言轮围。」正法念经十六曰:「斫迦婆罗山魏言轮山。」慧苑音义上曰:「斫迦罗山正云灼羯罗,此曰轮围山。」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柘迦罗此云轮山,旧言铁围。围即轮义,本...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迦叶传衣弥勒

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不退

一、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初住中断见惑,二住至七住中断思惑,则永不退失超凡之,故名不退。(初住即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二、行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八住已去,至十行中,伏断尘沙之惑...

《三藏法数》 / 206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阿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阿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护摩

Homa,又作护魔,呼麼。译曰烧。原為事火婆罗门烧火祀天。彼以火為天之口,谓烧饗物於火,则天食之,而与人以福。密教取其法设火炉,烧乳木,以智慧之火,烤烦恼之薪,以真理之性火為尽魔害之标帜。大日经护摩品说婆罗门四十四种之火法,后说佛法之火法十二种。大日疏八曰:「护摩...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神力

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雁不食出笼

国王欲得雁肉,以笼养之,中有不食者,诸雁谓曰何不食?不食者言忧不能食。七日瘠瘦,得从笼孔中出飞去。遥谓肥者曰:卿等贪食害痛在后。见譬喻经六、经律异相四十八。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从

女子从父母从夫从子,谓之叁从。四十华严经二十八曰:「处女居家从父母,笲年嫡事又从夫,夫亡从子护嫌疑。」贤愚经叁,智度论九十九亦同。超日明叁昧经下曰:「女有叁事隔五事碍。何谓叁?少制父母;出嫁制夫不得自由;长大难子,是谓叁。」法句譬喻经二曰:「我等稟形生為女人,...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修行四无量三昧第十四

修行者。若欲广修慈心。先当系心所缘渐习令无量。灭除过恶心不诤竞亦无怨结。无恚清净。谓于亲中怨三种九品众生无量无数。安处十方尽三分际淳一乐行。唯除国土世界。于众生世界周普总缘成就游。行者修慈方便。先等心思惟。总缘一切众生。令心坚固灭除瞋恚而起慈心。是名总观慈无量...

《达摩多罗禅经》 / 东晋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120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6日

阎罗

俗传地管狱之神曰阎罗。其说有二。或以為十王之一。群书拾唾曰:「释氏所谓十王者,五曰阎罗。」或以為在十八王上。戒庵漫笔曰:「佛言琰魔罗,盖主捺落迦者。阎罗即琰魔罗之异译。餘十八王,见於阿含等经。名皆梵语,王主一狱,乃阎罗僚属。」按梵语阎罗,其义為双王。佛经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