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即是众生本源清净心地,诸佛法身之果德也,具足诸法,包含万像。诸佛证此藏心,利益群生,应用无尽;众生迷此藏心,常为无明烦恼障覆,业惑之所缠缚,而不能证得。佛令众生修行一切善法,断除烦恼无明,显出自己如来藏清净法身之体,故说此九种譬喻也。(无所明了,故曰...
《三藏法数》 / 961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提婆达多未来成道时之佛名也。彼既生堕无间地狱,当时弟子皆以彼為极恶人。佛言彼為权者。往昔為阿私仙时受持法华经,我於其时依彼闻法华经,故今日得成佛。彼实非恶人,為权诫世人作逆罪耳,故今在地狱。未来必当成道,号天王如来。是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所说。经曰:「告诸四眾,提...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无间地狱之古译。以造无间业之人,不择何人而押收之故也。楞伽经叁曰:「云何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不入无择地狱?」正法华经一曰:「其大光明照诸佛国,靡不周徧,至於无择大地狱中,上达叁十叁天。」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复次,诸比丘!彼地狱中诸众生等,经无量时受极苦已,然后从此五百由旬燋渴狱出,奔走如前,略说乃至,求救护处。即复往诣脓血地狱,其地狱亦广五百由旬,脓血遍满,深至咽喉,悉皆热沸。地狱众生入其中已,东西南北,交横驰走。彼诸众生,如是走时,烧手烧足、烧耳烧鼻;手足耳...
《起世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 7387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6日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 二、畜生有...
《三藏法数》 / 371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杀一人救多人也。杀生虽為罪恶之业,然杀一人,得生多数之人,则却為功德。瑜伽论第四十一曰:「如菩萨见劫盗贼為贪财故,或復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復欲造多无间业,我寧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思维,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於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尊胜佛顶尊之心咒也。尊胜陀罗尼经以「唵没隆莎訶。」之叁语為心咒,佛顶尊胜心仪轨以「阿鍐览唅欠。」之五字為心咒,说有破地狱之功能。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十六小地狱之一。长阿含第十九地狱品曰:「久受苦已,乃出豺狼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至剑树地狱。剑树地狱,纵横五百由旬,罪人入彼剑树林中,有大暴风,起吹剑树叶,堕其身上。着手手绝,着足足绝,身体头面,无不伤坏。」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或作堆惕鬼,埠惕鬼,埠场鬼。以[怡-台+追]惕鬼為正。坐禪时来作人障碍之鬼名也。治禪病经下曰:「罗旬踰等一千长者子,始初出家,请尊者阿难摩訶迦叶舍利弗等為和上。摩訶迦叶教千比丘数息静处。鬼魅所着,见一鬼神,面如琵琶,四眼两口,举面放光,以手击攊两腋下及餘身分,口中...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叁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
《三藏法数》 / 137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梵语曰那落迦Naraka,泥犁Niraya等。译為不乐,可厌,苦具,苦器,无有等。其依处在地下,因谓之地狱,是译义也。大乘义章八末曰:「言地狱者,如杂心释,不可乐故,名為地狱。地持中释,增上可厌,故為泥黎。泥犁胡语,此云地狱。不乐可厌,其义一也。此两释皆对厌心,以彰其过,...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火途对嗔忿,火途即地狱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为镬汤炉炭等热苦所逼,故四解脱经称为火途。盖由众生无慈悲心,常怀嗔忿,致感斯报。故云火途对嗔忿。 二、刀途对悭贪,刀途即饿鬼道也。谓其处受苦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苦,故四解脱经称为刀途,盖由众生无惠施心,常怀悭贪...
《三藏法数》 / 201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Akaniṣṭha,天名。旧称阿迦贰吒,阿迦尼吒,阿迦尼沙託。新称阿迦尼瑟吒,阿迦尼瑟搋。阿迦尼瑟揥。译曰色究竟。此天者色界十八天之最上天,為有形体之天处之究竟,故又云质碍究竟,色究竟天。又名有顶天。过此则无色界之天。仅有心识而无形体矣。法华经序品曰:「下至阿鼻地狱,...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华严经随好品,说地狱中一有情由前生见闻华严经之功力,在地狱為佛光所照,直生兜率天而满足十地之行,得成佛之果,见[叁生成佛]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為叁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為万法之所依也,...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谓人生世间,作善作恶,罪福昭然,纤毫无隐;及临终时,将感来生善恶果报,先有六验。 一、验生人中,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先从足冷至脐,脐上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人中。 二、验生天上,谓若作善之人,将死之时,头顶皆温,然后气尽者,即生天上。 叁、验生饿鬼中,谓...
《三藏法数》 / 261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叁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捨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又曰无遮大会。不择贵贱上下。会一切之人而以物施与之也。约五年行一度。维摩经菩萨品曰:「我昔自於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注曰:「什曰:大施会有二种:一不用礼法但广布施,二用外道经书种种礼法祭祀,兼行大施。生曰:婆罗...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四藏者,即经、律、论、咒也。以其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经藏,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遵,谓之法。叁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
《三藏法数》 / 267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净土,谓其地纯以金刚所成,众宝间错,种种庄严,皆悉殊胜,即华藏世界,西方安养等世界也;以其无有四趣五浊等秽恶,是名净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二、秽土,谓其地坑坎堆阜,秽恶充满,即娑婆...
《三藏法数》 / 158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禪谓是须陀洹,第二禪时谓是斯陀含,第叁禪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禪时谓是得阿罗汉。恃是不復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禪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禪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诸比丘!于四大洲、八万小洲,诸余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别有一山,名斫迦罗(前代旧译云铁围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纵广亦六百八十万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诸比丘!此铁围外,复有一重大铁围山,高广正等,如前由旬。两山之间,极大黑暗无有光明,日月有如是大威...
《起世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 1918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6日人命终后未受报之间,是中有也,中有之寿命但极於七日而死,死而復生,未得生缘,则至七七日,七七日,罪业审定,方受其报。此间亲属為亡者修追福,则转劣而為胜云。古婆沙论五十叁曰:「尊者奢摩达多说曰:中有眾生,寿七七日。尊者和须蜜曰:中有眾生寿命七日,所以者何?彼身累...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诸比丘!其四大洲及八万小洲,诸余大山及须弥山王等外,别有一山,名为轮圆(前代旧译云铁围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纵广亦有六百八十万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诸比丘!此轮圆外更有一重大轮圆山,由旬高广正等如前。其两山间,极大黑闇,无有光明;日月如是有大威...
《起世因本经》 /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 1885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叁千诸法也。一心叁观,北齐慧文禪师於中论发之。一念叁千,天台大师於法华经发之。叁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罗修,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地狱名。梵语楼獦Raurava之译,或曰啼哭号叫,八热地狱之第四。受苦之人,痛苦不堪。号泣叫唤,故名。见[八热地狱]条。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八热地狱之一。梵云阿鼻旨Avīci,造五逆罪之一者,即堕於此,一劫之间,受苦无间,故名无间地狱。无间有五种之义:一趣果无间,终此身直堕於彼无间隔也。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断也。叁时无间,一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也。四命无间,一劫之间,寿命无间断也。五身形无间,地狱纵横...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十王之第四。司掌大海底正东沃燋石下合大地狱。此重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另设十六小地狱。查核罪人事犯大小推入合大地狱受苦。另再判发何小地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媱习因,习即数习之义。媱习因者,谓媱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于中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 二、贪习因,贪习因者,谓贪习之心,往来计算,发于相吸,吸揽不止...
《三藏法数》 / 527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梵语,地狱也。其义為无有,谓喜乐之类一切皆无。為十界中最劣境界,亦作泥黎,或作泥梨迦。捫虱新话曰:黄鲁直初好作艳歌小词,道人法秀谓其以笔墨诲淫,於我法中,当坠泥犁之狱。鲁直自是不作。佛书泥梨耶,无喜乐也。泥梨迦,无去处也。二者皆地狱名。或省耶迦字,只作泥梨,一...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Yama-rāja,又作炎摩、燄摩、阎魔、琰摩、爓魔、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闍、阎罗等。译曰缚。缚罪人之义。又曰双世。彼於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三藏法数》 / 477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摩诃毗卢遮那如来金鼓说。口开舌举震法界宫殿。莲华台藏世界诸如来出定。即以摧破地狱灭七遍之殃。起教菩萨说五字秘密。是五字者阿鑁览唅欠。阿字金刚部主肝。鑁字莲华部主肺。览字宝部主心。唅字羯磨部主胃。欠字虚空部主脾。山海大地从阿字出。江河万流从鑁字出。金玉珍宝日月星...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 / 3444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12日四分律五十叁说,世尊在拘睒弥国,王优陀延是宾头卢亲厚之知识,王朝哺常往问讯。时有不信乐之婆罗门大臣,见宾头卢不起迎王,以恶心諫止王。王曰:明日清旦当往,若不起,当夺其命。明旦宾头卢遥见王来,便远迎,先意问讯言:善来大王。王问言:汝今何意起迎我?答言:為汝故起。...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真谛,真谛者,彰一性本实之理也。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非双泯,能所俱亡,指万象为真如,会叁乘归实际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俗谛,俗谛者,显一性缘起之事也。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弘善示天...
《三藏法数》 / 127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华严家為分别圆融无碍之义相而立四法界,天台家為差别尘沙之事相而立十法界,对配之,即横竪之二门也(四横十竪)。十法界者: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二、菩萨法界,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叁、缘觉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四、声闻法界,為...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在地之下,故名地狱。婆沙论云:南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然此地狱,有大有小。大则八寒、八热,小则一一大狱四门,各有四小狱,共为十六;小狱名为游增狱,谓受罪众生,游彼狱时,其苦转增故也。(梵语赡部洲,又云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踰缮那,又云由旬,华言...
《三藏法数》 / 665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天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又作阿防。狱卒名。译曰不群。五苦章句经曰:「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刚铁釵。」五分律二十八曰:「悉见地狱诸相阿傍在前。」法苑珠林八十四曰:「牛头阿傍。」又单云旁。铁城泥犁经曰:「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於世间為人时...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复次,诸比丘!彼阿毗脂大地狱中,诸众生辈,生者有者乃至住者,以恶不善业果报故,从于东壁光炎出已直射西壁。到已而住,从于西壁光焰出已,直射东壁,到已而住;从于南壁光焰出已,直射北壁;从于北壁光焰出已,直射南壁;从下向上,自上射下,纵横交接,上下冲射;热光赫焰,...
《起世因本经》 /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 7135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Ārāḍakālāma,又作阿蓝,仙人之名。译曰懈怠。佛出家始就此人学。涅槃经二十一曰:「夜半逾城至鬱陀迦阿罗逻等大仙人所。」因果经叁曰:「尔时太子即便前至阿罗逻仙人处。」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阿罗逻此云懈怠,亦获通定者也。」 又寒地狱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阿罗逻,阿波...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八寒地狱之第七。梵名鉢特摩Padma,译曰红莲。為寒而皮肉分裂如红莲华也。瑜伽论四曰:「红莲那落迦,与此差别,过此青已,色变红赤。皮肤分裂,或十或多。故此那落迦,名曰红莲。」俱舍光记十一曰:「鉢特摩,此云红莲华。严寒逼切,身变折裂,如红莲华。」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不系缚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缚之乐,及出世间不系缚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叁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
《三藏法数》 / 526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Devadatta,又作提婆达兜、禘婆达多、地婆达多、地婆达兜、调婆达多、调达、达兜,译曰天热,天授。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也。出家学神通,身具叁十相,诵六万法藏,為利养造叁逆罪,生堕於地狱。但其本地為深位之菩萨,於法华受天王如来之记别。释迦谱六曰:「由中本起...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佛在给孤独园,语波斯匿王云:有大石山,上连于天,下连于地,从东方来,所历之处,卉木丛林有生之类,悉皆摧碎;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以此四山,喻众生老病死衰之四相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老山,谓人之老迈,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则彼少年...
《三藏法数》 / 338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