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条搜索结果

忏悔五法

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今云忏悔者,华梵兼称也。谓比丘有罪,须请大比丘为证,具此五法而行忏悔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大比丘即上座也。) 一、袒右肩,谓行忏悔时,须着袈裟,当袒右肩,以便执侍作务使令也。 二、右膝着地,谓行忏悔时,当右膝着地,以显翘勤恳切...

《三藏法数》 / 25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圆教

以名大乘穷极之实教。后魏光统律师立叁教,第叁為圆教。圆教之名,自此始。其后由晋华严经五十五:「尔时如来,知眾生应受化者,而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又「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之经文而立名。天台宗判四教,第四為圆教,华严宗復立五教,第五為圆教。今依台宗之说释之...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如来七胜事

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五师子

自如来之五指出五师子也。涅槃经十六曰:「如提婆达多教阿闍世愿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闍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中略)我於尔时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於五指出五师子,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举身投地,敬礼我。」又...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佛叁事入城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叁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

《三藏法数》 / 907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叁疑

禅波罗蜜云:以疑覆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疑虽甚多,未必障定;今且明障定之疑,有叁种焉。 一、疑自,疑自者,谓疑自身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是受道之器。作此自疑,禅定不能发生也。 二、疑师,疑师者,谓疑受道之师,威仪相貌皆不具。自既...

《三藏法数》 / 176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鬼黏五处

智度论十六曰:「精进相者,身心不息故。譬如释迦文佛,先世曾作贾客主。将诸贾人,入险难处。是中有罗剎鬼,以手遮之言:汝住莫动,不听汝去。贾客主即以右拳击之,拳即着鬼,挽不可离。復次左拳击之,亦不可离。以右蹴之,亦黏着。復以左蹴之,亦復如是。以头冲之,头即復...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号

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眾生渐钝,则减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眾生弥昧,则减為百名,眾生更愚,则减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来天上成道,故应之而立百八号,释尊於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号。其十号者:一、[如来]。梵曰鞞多庶罗那叁般那Vi...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菩提分

Bodhyaṅga,总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觉、八正叁十七道品之名,别為叁十七道品中七觉支之名。分者支分之义,七种或叁十七科之道行支分,故名分。又分者因之义,七种或叁十七科之道行,皆顺趣菩提,故名菩提分。阿弥陀经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俱舍论二...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叁时

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叁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证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

《三藏法数》 / 534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珊兜史多

Saṁtuṣita,又作删兜率陀,兜率陀,兜率,兜术。欲界第叁天之名。玄应音义叁曰:「珊兜,先安切,即天主也。此云正喜,一云正知,兜率此云妙。」智度论五十四曰:「删兜率陀,兜率天王名,秦言妙。」慧琳音义六曰:「珊覩史多,上方欲界中天名也。古名兜率陀,或云兜术,皆...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都率天

具云兜率陀或都史陀,译云知。於五欲知止,故名,参照[兜率]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八大人觉

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少欲觉,谓人寡欲,乃得心安。是则,卧觉一榻之宽,覆觉一衾之温,食觉一餐之饱,处觉容膝之适,心无过想,是名少欲觉。 二、知觉,谓人虽贫乏,常...

《三藏法数》 / 408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叁十七道品

又名叁十七品,叁十七分法,叁十七菩提分法。道者能通之义,到涅槃道路之资粮,有叁十七种。如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叁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自誓叁昧经曰:「善权随时,叁十七品具佛事。」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者...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一心叁智

叁智於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由如是次第之叁观,次第发得叁智。而在天台圆教,则叁观融於一心,故即所发之叁智,亦同时於一心证得,无前后并别云。原出大智度论二十七,彼文自為问答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七知

(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鉢陀

Pada,又作播陀,波陀,鉢曇。译曰,迹,句。法苑义林章一本曰:「梵云鉢陀,此翻為迹,当古之句。」唯识述记二末曰:「鉢陀是迹,如寻象迹以觅象等,此名為句。理应名迹,义之迹故,寻此知义也。顺古所翻称之為句,播陀是。」大日经疏一曰:「梵云鉢曇,正翻為。声论是进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贤愚经十一谓為迦摩沙波陀,译曰斑。智度论四作劫磨沙波陀,译曰鹿。以有斑駮故也,是為天罗国王之太子。故曰斑太子。后為王,故曰斑王。尝从邪师之教,欲得千王之头,既得九百九十九王而缺一人,后得普明王,普明王请一日之间,设百座仁王会。第一法师為说四非常偈,普...

《佛学大辞典》 / 82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境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鳩摩逻多

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多,拘摩罗罗多,拘摩罗逻多,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多。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五支作法

又称五分作法。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弥勒,无着,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各家之论式,亦无一定。瑜伽师地论第十五,明五明处,其中於因明处之下曰:「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叁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显扬圣教论亦全与之同。此八能...

《佛学大辞典》 / 777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八智

一、苦法智,苦是欲界生死之苦,法是所证真如之理,智是能证之智。谓观欲界生死之苦,真智发而证真如之理,是名苦法智。 二、苦类智,谓观欲界苦谛之后,复观上二界苦谛,真智明发,是欲界苦法智之流类,是名苦类智。(上二界者,谓色界、无色界也。) 叁、集法智,谓观欲界集...

《三藏法数》 / 490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又名两尊。言在有二脚之生类中為最尊者。是佛之尊号。 又二者,譬福智也(见[二]项)。佛圆满福智之二,故曰二尊。法华经授记品曰:「供养最上二尊。」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衣珠

法华七喻之一。佛性譬之衣中之宝珠也。法华经五百授记品曰:「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繫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於他国。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為。於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戒者进趣佛道之要具,故以譬。行事钞上曰:「经云:若欲生天等必须护戒。」资持记上一之叁曰:「戒以譬,颇符发趣之义。」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佛十一持

一、佛持,谓如来色相之身,住持世间,能令众生佛种不断,是名佛持。 二、法持,谓如来法性之法,住持世间,能令众生法种不断,是名法持。 叁、僧持,谓如来应化菩萨圣僧,住持世间,能令众生僧种不断,是名僧持。(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四、业持,谓如来...

《三藏法数》 / 545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鹤林

释尊於娑罗双树间入灭时,树一时开华,林色变白,如鹤之群居,故云鹤林。涅槃经一曰:「尔时,拘尸那城娑罗树林,其林变白,犹如白鹤。」止观一上曰:「始鹿苑,中鷲岭,后鹤林。」同七上曰:「鹤林施化既於荣枯中间,而入涅槃。」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心地

心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地。又,叁业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地。心地观经八曰:「叁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沈沦。眾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於如来,以...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金地国夫人殉死

智度论十一曰:「舍利弗,才明见贵。目犍连,豪爽取重。此二人者,才智相比,德行互同。(中略)后俱厌世,出家学道作梵志弟子,精求道门,久而无徵。以问师(师名删闍耶),自我求道,弥歷年岁,不知為道果无耶?我非其人耶?(中略)他日其师寝疾,舍利弗在头边立,大目连在边...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妙喜

兜率天之译名。可洪音义一曰:「妙喜天,覩史天王也。大智度论云:删兜率陀,秦言妙,唐言妙喜,亦言知。」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叁贤

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贤也。 一、十住,会理之心,安住不动,名之为住。一发心住、二治地住、叁修行住、四生贵住、五具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三藏法数》 / 282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五种声闻

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功圆而证得小果,是名决定声闻。 二、退道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猒生死,退大道心,取证小果,是名退道声闻。 叁、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见声闻之形,引诱小乘,令入大乘,是名应化声...

《三藏法数》 / 23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童女迦叶

与断见外道之弊宿梵志论议遂使彼屈服而為优婆塞。长阿含经第七弊宿经曰:「时童女迦叶,在斯婆醯村北,尸舍婆林住。时有婆罗门,名曰弊宿,止斯婆醯村。此村丰乐,民人眾多,树木繁茂。波斯匿王,别封此村,与婆罗门弊宿,以為梵分。」然与此同本异译之中阿含经十六蜱肆经曰:「一...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作礼

以两手接尊者之而礼之也,仰两手捧如接。观无量寿经曰:「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作礼。」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一、舍利弗之集异门论,二、大目乾连之法蕴论,叁、大迦多衍那之施设论,四、提婆设摩之识身论,五、筏苏蜜多罗之品类论,六、同人之界身论也。前叁论為佛在世之作,后叁论為佛灭后之作,皆论一切有部宗之法义。智度论二谓為六分阿毘曇者是也。后迦多衍尼子作发智论,...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四如意

又名四神。為叁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禪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又名神。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总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者所...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人四依

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须带

Sudarśana,又作须[病-丙+带],须[带/]。善见天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虚堂叁问

虚堂在灵隐鷲峰塔,杜绝世諦,衲子请益,遂立叁问:使各着语。一己眼未明底,因甚将虚空作布裤着。二划地為牢底,因甚透者个不过。叁入海算沙底,因甚针锋头上翅。」见虚堂录八。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在家人四种具

一、信具,谓在家之人,于如来所,起敬信心,闻胜妙法,心开意解,不生疑谤,信根坚固,是名信具。 二、戒具,谓在家之人,起净信心,受佛禁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持此五戒,一无毁犯,是名戒具。 叁、施具,谓在家之人,受前戒法,能于一切所有之财,不...

《三藏法数》 / 200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浊世

五浊恶世也。阿弥陀经曰:「娑婆国土五浊恶世。」法华经劝持品曰:「浊世恶比丘。」往生要集上本曰:「往生极乐之教行,浊世末代之目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螺髻梵王

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曰螺髻梵王。在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着心有高下,不依...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菩萨生兜率天叁事胜

菩萨当补佛处,故生兜率。梵语兜率,华言知。谓于五欲境界知止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命胜,菩萨已离叁界生死,虽不修命业,而于彼天托生。天数寿命四千岁。天寿毕已,降生中国,以补佛处,是名命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239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二种破戒人

一、因缘不具破戒,谓贫穷之人,衣食之缘不能具,是以心生偷盗,即破于戒,是名因缘不具破戒。 二、因缘具破戒,谓人衣食之缘,虽皆具,以心习恶,故好行恶事,于诸禁戒,多所毁犯,是名因缘具破戒。

《三藏法数》 / 94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鸟道

禪道至难,险如鸟道,鸟道者地名也,又至道寥廓,如空中鸟迹也,洞山录曰:「我有叁路接人,鸟道玄路展手。」玄中铭序曰:「寄鸟道而寥空,以玄路而该括,然虽空体寂然,不乖群动。」同铭曰:「举,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祖庭事苑四曰:「鸟道犹虚空也。」南中入...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譬智於目。比行於也。智度论八十叁曰:「譬如热时清凉池,有目有皆可入。」法华玄义二曰:「智為行本,因智目起於行。」同四曰:「智目行到清凉池。」止观五曰:「膏明相赖,目相资。」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钵陀

Pada,又作播陀,波陀,鉢曇。译曰,迹,句。法苑义林章一本曰:「梵云鉢陀,此翻為迹,当古之句。」唯识述记二末曰:「鉢陀是迹,如寻象迹以觅象等,此名為句。理应名迹,义之迹故,寻此知义也。顺古所翻称之為句,播陀是。」大日经疏一曰:「梵云鉢曇,正翻為。声论是进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死相

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叁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顶礼

五体投地以吾顶礼尊者之也。归敬仪下曰:「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或云顶礼佛者,我所贵者顶也。彼所卑者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趺坐

趺与跗同,背也。置背於髀上,谓之趺坐。有全跏趺坐,半跏趺坐之别。婆娑论曰:「结跏趺坐,是相圆满。」王维诗曰:「软草乘趺坐。」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曹洞五位

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八福生处

谓修五戒十善,兼行布施,福业优劣不等,故感报所生之处,则亦高下不同,故名八福生处。(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邪见也。) 一、人中富贵,人中富贵者,谓天地所生,惟人...

《三藏法数》 / 638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Akṣa ada,初说因明之仙人名。因明前记曰:「目者相传两释:一云:目者多,目者慧,以多起慧名為目。二云:脚也,下有目名為目。」入正理门论曰:「如是过类,目所说。」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二十二品

谓叁十七道品中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之二十二种也。以此皆在见道之前而分之。仁王经上曰:「二十二品,十一切入。」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名义不离

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為名,以光明為义,為体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註下曰:「问曰:名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指按地

形容佛之神通。言其触处尽為黄金珍宝也。维摩经佛国品曰:「於是佛以指按地,即时叁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阿育王為女造像

阿育王為第四女所造也。梁书扶南国传曰:晋咸和中,丹阳尹高悝,行至张侯桥,见浦中五色光长数尺。不知何怪,乃令人於光处掊视之。得金像,未有光趺。悝乃下车载像,还至长干巷首,牛不肯进。悝乃令驭人任牛所之。牛径牵车至寺,悝因留像付寺僧。每至中夜,常放光明。又闻空中有金...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瓶碎失宝

瓶即天德瓶也。智度论十叁曰:「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愍此人,自现其身,与一器,名曰德瓶,而语之言:所须之物,復此瓶出。其人得已,应意所欲,无所不得。得如意已,具作好舍。象马车乘,七宝具。供给宾客,事事无乏。客问之言:汝...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白毫之赐

僧受用之物曰白毫之赐。佛藏经下曰:「或有比丘,因以爱我法出家受戒。於此法中勤行精进,虽诸天神诸人不念但能一心勤行道者,终不念衣食所须,所以者何?如来福藏无量无尽。舍利弗!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舍利弗!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八部般若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叁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

《三藏法数》 / 885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须达梨舍那

Sudarśana,旧作须[带/],须嚏,须带,须滞,须[病-丙+带]。天名。译曰善见天。玄应音义叁曰:「须带天,案中阴经,作须滞天,或作须[病-丙+带]天,亦言善见天。定障渐微,见极明彻,故名善观也。楼炭经作须嚏天,皆一也。应言须达梨舍那,此言善观天。嚏,音丁计切。[病-丙+带]...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六相

一总相,二别相,叁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於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证之。是出於华严经初...

《佛学大辞典》 / 796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高弟也。佛本行集经九曰:「彼眾中有一上弟子名云。」传灯录六祖章曰:「师上令韜。」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叁经通别

如来一代所说诸经之内,无不具此教、行、理叁。无不以别而契于通,以通而应于别;通则通于诸经,别则别有所以。故教有通别,依教明行;行有通别,从行显理;理有通别也。 一、教经通别,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通是...

《三藏法数》 / 305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游山

禪门之人,己事了毕,不须参问:观览胜概也。勅修清规装包曰:「如游山,到处将及门,下包捧入。且过安歇处解包,取鞋韈,濯更衣,搭袈裟,与知客相看。」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鹅王

譬佛也。佛叁十二相中手為縵网相。以手指指之中间有縵网交合似鹅鸟之也。涅槃经二十八曰:「若菩萨摩訶萨,修四摄法,摄取眾生,以是业缘,得网縵指,如白鹅王。」金光明经二曰:「指网縵犹如鹅王。」又佛之行步如鹅鸟,故云。求那跋陀罗译之央堀摩罗经一曰:「住住大沙门...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非时食戒

比丘九十波逸提之第叁十七戒也,总為禁过午而食之戒法。五分律八曰:「佛在王舍城,尔时未為比丘制非时食,迦留陀夷,着杂色衣,面黑眼赤,闇中乞食。怀妊妇人电光中见大惊唤言:毘舍遮!毘舍遮(鬼名)!迦留陀夷言:我是沙门,非毘舍遮。便骂言:汝何冥夜乞食?餘沙门波罗门一食...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六观法

出於本业经上。一、住观。别教之菩萨於十住位中修习一切法性皆空之空观也。二、行观。别教之菩萨於十行位中修习一切法无不具之假观也。叁、向观。别教之菩萨於十迴向位中修习一切法非空非假即中道之观也。四、地观。别教之菩萨於十地位中修习中观,住持而不动也。五、无相观。别...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天台韶国师

吴越王之為师也。叁十二祖传曰:「德韶,处州龙泉人,族陈氏,法眼之法嗣也。入天台山建寺院,大兴玄妙之宗,吴越王钱元瓘尊為国师。时天台智者教典散落,惟新罗国有全本,往彼国缮写备,入藏。传法弟子百餘人,永明寿為上首。尝以涅槃四种闻示学者,曰闻、不闻、不闻闻、不闻不...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兜率天也。名义集二曰:「兜率院,此云妙,新云覩史院,此云知。」弥勒之净土在此天。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象跡喻经

说四圣諦喻以一切迹中象迹為第一。摄於中阿含经七。更有一卷,异学卑卢说象迹王之喻讚佛。佛更具说之。证无漏為极大象迹。摄於中阿含经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陀罗尼形

谓如来万德轮圆具之总持身也。大疏十八曰:「陀罗尼形者,谓总束真言轮而以為身,即成智门身也。」义释十叁曰:「陀罗尼形者,谓总成向来真言轮,而以為身,即成普门身也。由住此总持身故,於一切眾生前,示所喜见身,说所称机之法,无有差谬,同入佛智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五专

真宗谓以自力专修五种正行中之一种,其功德以往生净土。即专礼,专读,专观,专名,专讚嘆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教行

教法与修行也。随教法而為修行也。元照弥陀经疏曰:「大觉世尊一代名教,大小虽殊不出教理行果,因教显理,依理起行,由行剋果。」往生要集序曰:往生极乐之教行,浊世末代之目也。」十不二门曰:「观心乃是教行枢机。」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大定智悲

大定大智大悲,是佛之叁德也。佛心澄明,谓為大定。以澄明故,照一切法界,是曰大智。以照一切法界故,於苦眾生生救济心。是為大悲。又谓之智断恩之叁德。以大定断一切之妄惑。是断德。大智即智德。大悲即恩德也。此中前二者為自利之德,后一者為利他之德,此叁者以之圆具自他之万...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一知色,譬知四大及四大所造之色。二知相,譬知行善行恶之相。叁知摩刷。譬离恶念。四知护疮。譬护持五根。五知起烟。譬多闻说法。六知良田茂草,譬八正道。七知所爱。譬爱法宝。八知择道行。譬行十二部经。九知渡所。譬四意止。十知止。譬不贪食。十一知时宜。譬恭奉长老比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中有

四有之一。生死之果报有而非无,谓之有,现生与当生中间之果报谓之中有,又称中阴。中有者為灭当来之生之业所引生者,故中有之形如其所趣本有之形。欲界中有之量,如小儿年五六岁,然诸根明利。又色界中有之量,圆满如本有,衣服与体俱生,以惭愧之心增盛故也。其他欲界之中有,则...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循身观

四念处观中之身念处观也。观身之不净由头至,次第巡歷,观叁十六物皆不净,故名循身观。大日经疏叁曰:「如修循身观时,见此身叁十六物之所集成。五种不净,恶露充满,终不為此而生贪爱。」慧苑音义二曰:「循身观,循巡也。今谓四念处中第一观身不净,从头至次第巡歷,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阿毘达磨发智论

佛灭后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译,二十卷。六论义门少,发智论最广,故后代论师以被六论為,发智论為身。因之名曰发智身论。已上六一身之七论,為说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论。见俱舍论光记一。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如意

见[四如意]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藏教七阶

谓藏教菩萨修行之阶级有七阶也:一,观四諦之境而起四弘誓愿。二,於叁阿僧祇劫修六度之行,而得本愿满。是為叁祇修六度。叁,於百劫中种诸相好,用百福德,成一相好,至叁十二相具而得身庄严。是為百劫种相好。四,如世尊在因位时,多数之善根修行,六度相满。五,為补处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法华八年

据叁论法相两家之说,则法华為佛七十五岁以后之说法,八十入灭,则為五年之说法(法华义疏七,法华玄赞九)。然台家谓由七十二岁始说至八十岁為八年云:是据法界性论十二年说阿含,叁十年说大品等,八年说法华之说。法界性论為菩提流支着,今已不传。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智目行

譬智解於目,譬修行於也。见[智目]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贪欲

引取顺情之尘境而无厌,谓之贪欲,即贪爱世间之色欲财宝等而无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引取心无厌為贪欲。」法华经譬喻品曰:「诸苦所因,贪欲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头面作礼

以我头面顶礼尊者之也。智度论十曰:「何以曰头面礼?答曰: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着而最在上故。第一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观无量寿经曰:「遥见世尊,头面作礼。」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义操

唐青龙寺东塔院义操。乃慧果阿闍梨付法之上,為国师。以大悲胎藏等叁部之秘法,付与法润义真大遇等。见明匠略传。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之十号也。见[十号]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钵曇

Pada,又曰鉢陀。译曰句。大日经疏一曰:「句者梵云鉢曇,正翻為。声论是进行义,信处义,如人进步举其迹所住处谓之鉢曇。言辞句逗义亦如是,故同一名耳。」叁论大义钞序曰:「貽鉢曇施将来之人矣。」见[鉢陀]条。 又(植物)花有鉢曇,赤莲华也。见[鉢头摩]条。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本地门

谓大日如来之自性法身也。為叁世常住之法身,理智之法性自具一切之因果,圆满万德之方面也。加持门之对。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象迹喻经

说四圣諦喻以一切迹中象迹為第一。摄於中阿含经七。更有一卷,异学卑卢说象迹王之喻讚佛。佛更具说之。证无漏為极大象迹。摄於中阿含经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达磨多罗

Dhasmatrāta,阿罗汉名。译曰法救。有四人:一於佛灭后叁百年出世,作无常品等鄔南那颂。俱舍论一曰:「大德法救无常品等。」同光记一曰:「达磨多罗,此云法救。师涅槃后叁百年出世。」二於四百年出世,為婆娑论四评家之一人,俱舍论中往往引之。叁於六百年出世,立漏随增义之人...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甄陀罗女歌声

智度论十七曰:「如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罗女,於雪山池中浴。闻其歌声,即失禪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风吹诸林树。」同下文曰:「如五百仙人飞行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着狂醉,皆失神,一时堕地。」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欲如意

四如意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念如意

见[四如意]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鞞侈遮罗那叁般那

Vidyā-caraṇa-saṁ anna,又作鞞多遮罗那。译曰明行。佛十号之一。智度论二曰:「鞞侈遮罗那叁般那,秦言明行,云何為明行?宿命天眼漏尽名叁明,(中略)行名身业口业,唯佛身业口业具,餘皆有失,是故名明行。」坐禪叁昧经上曰:「鞞侈秦言明,遮罗那言善行,明叁明...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精进如意

四如意之一。见[四如意]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末代

与[末世]同。法华玄义四曰:「末代凡夫,见思病重。」行事钞中叁之四曰:「释迦一化并无,末代往生见在。」往生要集上本曰:「往生极乐之教行,浊世末代之目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人生

鞞婆沙论问曰云:何知人中有化生?答曰:劫初人也。朱子亦尝言及,其云佛经说初生人云云,今见阿含经。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来,各有身光,飞行自在。因地肥香美,取食多者,即失神,体重无光,日月始生。因贪食故,地肥灭没,復生婆罗。婆罗灭没,復生粳米。食彼米故,方分男行...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思惟如意

四如意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