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条搜索结果

阿迦尼吒

Akaniṣṭha,天名。旧称阿迦贰吒,阿迦尼吒,阿迦尼沙託。新称阿迦尼瑟吒,阿迦尼瑟搋。阿迦尼瑟揥。译曰究竟。此天者界十八天之最上天,為有形体之天处之究竟,故又云质碍究竟,究竟天。又名有顶天。过此则无界之天。仅有心识而无形体矣。法华经序品曰:「下至阿鼻地狱,...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千手观音曼荼罗

第一内心地有九净月轮,中央之月轮中安置施无畏观音(是二十五观音中南大洲之观音但今取千体之总本尊),妙超叁界,具金暉曜,首戴髮髻冠,自冠下垂紺髮,顶上有十一面,诸头之宝冠中,安住化佛身。菩萨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随诸眾类而执持杂宝物,住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黄幡

以黄纸作幡,悬之於死者之塚塔,则大有功德云。释门正统四曰:「释氏类苑云:或荐亡黄幡者。灌顶经云:若四辈男女若命终时,若已命过,於其亡日,造作黄幡,悬着剎上。离八难苦,得生十方诸佛净土。诸经要集问曰:何故经中為亡人造作黄幡,掛於塚塔上者?答曰:虽未见经释,可以义...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真空观四句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归空,会即融会,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身也。) 二、明空即,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

《三藏法数》 / 263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八界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俱迷,故开为十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为十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故开之为十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

《三藏法数》 / 465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业

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毘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復有餘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復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

《佛学大辞典》 / 589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假观

一、法假虚实观,阴之法是也。二、受假虚实观,受想行识之四阴是也。叁、名假虚实观,法受之二是也。此叁者自实无体,依他方有,故皆称為假。虚实观者,一虚一实,相形而不得称,叁者皆虚,凡夫谓為实,智者以為虚,实即為虚,故名虚实。是通教之意也。若依别教之意,则叁假之中...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识住

一、识住,即眼根所对之。谓内意识缘于外之时,识于中,生喜住着,故名识住。 二、受识住,受即领纳之义。谓意识领纳六尘之时,识于受中,生喜住着,故名受识住。(六尘者,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以其能染,故名尘也。) 叁、想识住,想即思想。谓...

《三藏法数》 / 186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健陀

又作乾陀、乾驮、健达。译曰赤、黄等,即袈裟之也。百一羯磨九曰:「乾陀。梵云袈裟野Kaṣāya,译為赤。」章服仪曰:「木兰一染,此方有之。赤多黑少。若乾陀。」寄归传一曰:「袈裟乃是蕃言,即是乾陀之。」(Kanthā或Kanṭaka)。 又(物名)译曰香Gandha,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旧称泥洹僧,涅槃僧。新称泥缚些那,泥伐散那Nivāsana,译作裙。比丘穿於腰部者。十叁资具之一。西域记二曰:「泥缚些那,唐言裙,旧曰涅槃僧,讹也。既无带襻,其将服也。集衣為襵,束带以緇,襵则诸部各异,乃黄赤不同。」百一羯磨曰:「泥伐散那,唐言裙。」寄归传二曰:「四...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一

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身、无表六种,即内也;、声、香、味、触五种,即外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也。 叁、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

《三藏法数》 / 32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空定

又云四无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āna),十二门禪中之四禪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捨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定。二识无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捨其虚空缘内识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叁无...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魔

一,蕴魔,等五蕴,為眾恶之渊藪,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叁,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外道七种无常

一、作已而舍无常,作,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相。谓外道计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造,后见四大相异,如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各各不同,遂执为无常,故云作已而舍无常。 二、形处坏无常,形处,即形状也。谓外道计四大造,能造所造,体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变坏等相,...

《三藏法数》 / 372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九业

九种之业也。欲界及界各有作业,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之叁种,无界有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及无漏之叁种,合為九种。成实论第八曰:「欲界繫叁种:作、无作、非作非无作。界繫业亦如是。无界二种及无漏业,身口所造业名作。因作所集,罪福常随,是心不相应法,名為无作。...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斗胜

佛教徒与道士比术而胜之也。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正月元旦,五岳诸山道士褚善信等朝贺之次,表请比较佛教与道教之优劣,帝许可之,於其月之十五日,自临幸白马寺,使佛典与道经共焚。道经归於灰烬,佛典其轴為火,纸為黄,而一字无损,故谓之斗胜。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种舍利

一、生身舍利,梵语舍利,又云设利罗,华言骨身。谓如来应身灭度,既阇维后,所有舍利,其有叁。骨舍利白,发舍利黑,肉舍利赤。体性坚固,椎击不碎。若菩萨、罗汉者,其则同,而坚固不及。光明经云: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故人能起塔供养...

《三藏法数》 / 24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净居天

界第四禪,证不还果之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一、无烦天,无一切烦杂之处。二、无热天,无一切热恼之处。叁、善现天,能现胜法之处。四、善见天,能见胜法之处。五、究竟天,天最胜之处。俱舍颂疏世品一曰:「此五名净居天,唯圣人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种

一可见有对。对者对碍之义。法之自性,具对碍之自性而眼可见者,青黄等之尘是也。二不可见有对。具对碍之自性而不可眼见者。声等之四尘,眼等之五根是也。叁不可见无对,其自性无对碍,亦不可眼见者。无表是也。无对碍之自性摄之於者,以其為有对碍之四大所生之法故...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遮日光而生之薄闇。十二显之一。俱舍论一曰:「障光明生,於中餘可见名影。」 又影自实体生,而无实性,故以譬因缘生之事物。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影,从业缘生。」无量寿经下曰:「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金刚经曰:「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 又以譬物之不相...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香衣

勅许之衣。元以香木染之,故名。后转為种种之。但台密等所用者赤而带黄者也。禪宗济家用黄,洞家有种种。净土宗紫緋之外皆通名香衣。但除蓝。见啟蒙随录二。按香衣谓香染之衣。见[香染]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黄衣

戒律之上,黄為五正之一、為僧衣不如法也。僧史略上曰:「后周忌闻黑衣之讖。悉屏黑。着黄衣。起於周也。」然以黄是不如法,一转而為褐,是如法也。僧史略上曰:「时有青黄间,号為黄褐,石莲褐也。东京关辅,尚褐衣。」是宋代之事,至元则屡有赐黄者,及明则喇嘛...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月光菩萨

药师如来二胁士之一。药师经曰:「於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訶萨:一名日光徧照,二名月光徧照,是无量无数菩萨之上首。」 又胎藏界第七文殊院之一眾。秘藏记末曰:「月光菩萨,黄,左手持青莲华,上有半月形。」 又释尊在因位时,作大国王,施头於婆罗门时之名。又曰月光王。见佛...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缘缘

旧曰缘缘。新曰所缘缘。所缘之缘也。四缘之一。心识对於境界时(如眼之於),心识谓之能缘,境界谓之所缘。缘為攀缘,心识各自攀缘境界之义也。因而境界於心识為所缘之缘,即心识缘其所缘而起者,称之為缘之缘或所缘之缘,与他之诸缘别异。见大乘义章叁本,叁藏法数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青黄赤白黑為五。亦曰五正。亦曰五大。又緋,红,紫,绿,琉黄為五间。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也;緋红紫绿琉黄,五方间也。」各配方位,则如图。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鉢多罗

Pātra,又作波多罗,波呾囉,鉢呾罗,播怛囉,鉢和罗,鉢和兰。略云鉢。比丘六物之一,饭器也。有泥铁之二种,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以体量叁者皆应法故也,又以贤圣应受人之供养者用之也。玄应音义十四曰:「鉢多罗,又云波多罗,此云薄。谓治厚物令薄而作此器也。」寄归传二...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小乘叁宝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30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舍利

Śāri,鸟名。 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见[舍利弗]条。 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鎦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叁种:白骨舍利,黑髮舍利,赤肉舍利。」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界、无界,、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自在悦满意明

自在天变现欲乐之真言也。大日经疏十一曰:「如欲界有自在悦乐意明,(中略)自在天主以此悦乐意明力故,现种种杂欲乐之具能满於一切,(中略)為一切天子天女等示现内外有情无情之境,如现食味音乐一一可提现前受用,若见女等身亦可五欲自娱,各随彼心之所欲,何况如来真言而...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菩萨十戒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流

流而不返谓之流。谓众生由叁惑之所流转,漂泊叁界,而不能返于涅槃彼岸也。又名四暴河者,以其惑业,暴涌成河,漂没众生也。亦名四轭者,谓众生为惑业所缠,若牛之缚轭以驾车,而不能脱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见流,见即叁界见惑也。谓意根对于法尘,起分别见。因...

《三藏法数》 / 307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袈裟味

五正之杂曰袈裟,六味之杂味云袈裟味。大疏六曰:「如云袈裟味者,即是染作袈裟也。」行事钞下一之一曰:「染作袈裟,味有袈裟味。」同资持记曰:「袈裟味者,此示非正食名。」戒疏下一之一曰:「如六味中有袈裟味,可是食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剑

,声,香,味,华服,邪念之六法,譬如剑刃,即六尘是也。六度集经五曰:「吾以国為怨窟,以声香味华服邪念為六剑截吾身六箭射吾体。」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有顶

天名。界之第四处,本名究竟天。此在有形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此外无界有无形之世界),有顶之有,如有唐有宋之有,法华经序品曰:「从阿鼻狱,上至有顶。」法华经义疏二曰:「长行云阿迦尼吒(译言究竟天),今称有顶者。楼炭经云:阿迦尼吒,在有之顶也。」 又无...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禪天

新云四静虑天,修四种禪定所生之界四天处也。分别之以受与观觉(新曰寻伺):一、初禪天,初禪已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而与意识相应,有乐受而与叁识相应,且有觉观之二者。此地萨婆多部立梵眾梵辅之二天,经部与上座部,加大梵天為叁天(萨婆...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空处定

此四通言空处定者,以其定体无形,故名之为空,各依所证之境,名之为处。境法持心,心无分散,故名定也。 一、空处定,谓行者厌患质,有如牢狱,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灭叁种故,不念种种相,入无边虚空处,心与虚空之法相应,是名空处定。(叁种者,可见有对、不可见有...

《三藏法数》 / 33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蕴实相

五蕴即、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等五法,以成身也。实相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蕴,而是实相之理,故名五蕴实相也。 一、蕴实相,即质碍之义。谓是质碍幻,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而明真空,是名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

《三藏法数》 / 28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释迦密教成佛

一切义成就菩萨,既依显教,经叁无数劫修行,坐於究竟天金刚座而证无上菩提,住於空观而作佛果圆满之思。然犹未见自心之本性,因是而徧空之诸佛来集,惊觉之使自禪定起,授五相之观门,使得五智圆满之佛果。见金刚顶经一。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种佛

一、叁藏佛,坐於摩羯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叁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身长丈六,对叁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身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佛為十方之佛,叁世之佛,悉是他佛也。二、通佛,既於因位断叁惑之正使,於摩羯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佛学大辞典》 / 695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法十一,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二种数

一、数量数,数量数者,即一多之数量也。谓由一多之数,而能安立一切诸法也。 二、心有为数,身,心即所起之心,皆有生灭,名曰有为。此、心二法,别而言之,则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数目不同,故名心有为数。(五阴者,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十二入...

《三藏法数》 / 189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界

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界,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金刚界大日如来

金刚界曼荼罗五大月轮中央轮五尊之中尊也。為於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五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髮,戴五智之宝冠,手结智拳印,其清白。以字為大日种子。」瑜祇经曰:「薄伽...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事毘婆沙论

二卷,唐玄奘译。尊者法救作。释世友尊者之五事论。五事者,心,心所,不相应,无為之五法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种世间

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十界假名、五阴、国土叁种,一一差别不同,故名叁种世间。(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五阴即众生身,以此身是受想行识五阴所成故也。) 一、假名世间(亦名众生世间。)假名者,于十界...

《三藏法数》 / 323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衍众

(衍者乘也,出翻译名义) 一、声闻,谓闻佛声教,依四谛法,修道证真,是名声闻。(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缘觉,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是名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三藏法数》 / 234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种

一、可见有对,可见有对者,即一切尘也。谓世间之,眼则可见,有对于眼故也。 二、不可见有对,不可见有对者,即五根、四尘也。谓眼识不可见而能对,耳识不可见而能对声,鼻识不可见而能对香,舌识不可见而能对味,身识不可见而能对触,皆言胜义根也。四尘,即声...

《三藏法数》 / 21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魔

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阴魔,又云五眾魔,新译云蕴魔,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叁,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為魔之本法,他叁...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佛叁密

密即秘密。谓如来身口意叁业,或现通,或说法,或思惟,皆非诸菩萨等之所思议,故名叁密。 一、身密,谓如来处大会中,众见佛身,或黄金,或白银,或杂宝,或长丈六,或长一里十里,乃至现大神变,皆不可思议,故名身密。 二、语密,语密即口密也。谓佛说法之时,或一里...

《三藏法数》 / 192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末利

Māllikā,花名。末利又名摩利,末罗。译言鬘,因其花可以造鬘,故名。胜鬘宾窟上本曰:「末利,亦云摩利,此是华名。有江南寺安法师,多所博识。云:此华白而形小,此间无物以翻之,犹存末利之称。」慧苑音义上曰:「末利者,花名也。其花黄金,然非末利之言即翻為黄。」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性成佛

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生公四轮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界、无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

《三藏法数》 / 364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天子

五净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净居天,五净居眾,五那含天子,净居天。或单曰五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叁、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五、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於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眾。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佛顶

在释尊之右方,表胎藏界叁部之眾德,而立叁佛顶。大日经一曰:「於毫相之右,復画叁佛顶。初名广大顶,次名极广大,及无边音声,皆应善安立。」一、广大佛顶,又作广生佛顶、极广生佛顶、黄佛顶、高佛顶、大转轮佛顶。秘藏记末曰:「大转轮佛顶,黄,右手持莲华,上有一股跋折...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病用叁药

一、贪病,谓贪爱之心,对一切顺情之境,着欲无厌,是为贪病。其病当以不净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静矣。 二、嗔病,谓嗔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嗔病。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一...

《三藏法数》 / 26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即是空

者总谓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即是空。即是指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即之理也。般若心经曰:「不异空,空不异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梵Rū aniśūnyatā。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之人以六度万行为乘,运诸众生同出叁界,故名菩萨乘。(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

《三藏法数》 / 372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阿提佛陀

梵名Ādi-buddha。西藏语云:Cho-gidang- oisang-ye,译言本初觉者或第一觉者。喇嘛教之本初本佛也。西藏佛教之古派以此佛為生自毘卢遮那之普贤Samantabhadra,谓之Kuntu-bzaṅ- o(至善法身),即梵语之Dharmakāya-samantabhadra(法身普贤),盛崇拜之,新派谓為跋折囉陀...

《佛学大辞典》 / 54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