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波利迦罗。译曰助身衣。十诵律六十一曰:「优婆离问佛:佛听诸比丘所着衣,覆身衣,拭身巾,拭面巾,僧祇支,泥洹僧,是衣名何等?佛言:名波伽罗(晋言助身衣也)。」羯磨疏四上曰:「波利迦罗,唐译助身衣也。」梵Parikara。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旧称泥洹僧,涅槃僧。新称泥缚些那,泥伐散那Nivāsana,译作裙。比丘穿於腰部者。十叁资具之一。西域记二曰:「泥缚些那,唐言裙,旧曰涅槃僧,讹也。既无带襻,其将服也。集衣為襵,束带以緇,襵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百一羯磨曰:「泥伐散那,唐言裙。」寄归传二曰:「四...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姚秦僧[(丰力)/石],通六经及叁藏,律行清谨,能振佛法。及姚萇偕有关中,盛弘大化。罗什入关,内外僧尼多动輒有过,於是姚兴始以僧[(丰力)/石]為僧正,使正纲纪。是為僧官之始。弘始末年没於长安之大寺。寿七十。见高僧传六。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心归命礼 适悦最吉祥 补多罗迦山 其界以种种 珍宝所严饰 种种宝林树 枝蔓密垂布 有种种成就 俱苏摩妙花 其华光普照 有种种池沼 泉流种种声 亦有种种色 香象及鹿王 蜂王妙歌音 紧那女美曲 犍闼婆奏乐 圣天及人民 牟尼离欲众 恒集于其中...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 /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 / 3034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又作赵州狗子,赵州无字。赵州从諗寄託狗子佛性打破有无之执见也。五灯会元第四曰:「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僧曰:上自诸佛下至螻蚁,皆有佛性,狗子為甚麼却无?师曰:為伊有业识性在。又有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否?师曰有。僧曰:既是佛性,為什麼撞入这个皮袋裹?师曰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紫色之袈裟或上衣也。是非佛制之色,乃赐僧之紫衣,始於唐之法朗等。僧史略下曰:「按唐书,则天朝有僧法朗等,重译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為阎浮提主。唐氏合微,故由之革命称周,法朗薛怀义九人并封县公,赐物有差,皆赐紫袈娑金龟袋。其大云经颁於天下寺,各藏一本...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禪林分诸役僧為东西之两班,西班之诸役,谓之头首,东班之诸役,谓之知事。前堂首座,后堂首座,书记等是头首也。勅修清规两序章列西序之头首,曰:「前堂首座,后堂首座,书记,知藏,知客,知浴,知殿,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衣鉢侍者,汤药待者,圣僧侍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明嘉靖癸丑,倭兵入犯苏淞海滨。其兵民御之,败而走者叁十七阵矣。操江蔡公克廉募僧兵殄灭之。自后我师与倭战多凯旋。凯旋自天员一阵始也。(中略)倭犯杭城,叁司令僧兵四十人御之。其将為天真天池二人。天池乃少林僧。於是交兵,大破倭奴。倭人走袭上海太仓。蔡公驻节於苏,走金...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台之佛陇有禪师,曰定光,智者顗禪师尝梦师以手招之。佛者,禪门悟道人之通称,又拟於古之锭光佛。祖庭事苑五曰:「智者顗禪师,年十五时,礼佛像,怳然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顶有僧,招手接入一伽蓝:汝当居此,汝当修此。天台佛陇有定光禪师,先居此峰,谓弟子曰:不久当有善...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為二物,覆肩衣為覆右肩者,祇支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於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倣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製出缝合两衣而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叁衣与祇支及...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黄檗示眾云:汝等诸人尽是瞳酒糟汉(尝古人糟粕之钝汉也)。」恁麼行脚何处有今日(何日行本分契当),还知大唐国里无禪师麼?时有僧出曰:只如诸方匡徒领眾又作麼生?檗云:不道无禪。只是无师。」见碧巖十一则,从容录五十叁则。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梁京师建初寺僧祐,律学之名匠也。出出叁藏记,释迦谱,释迦方誌,弘明集等行於世。天监十七年寂,寿七十四。见高僧传十一。唐南山律师為此师之后身云。见宋高僧传道宣传。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僧院司事务僧之总名。禪院诸役拟朝官,分两班,都寺,监寺,副寺,维那,典座,直岁诸役為东班,称此等僧為知事。僧史略中曰:「案西域知事僧总曰羯磨陀那,译為知事,亦曰悦眾,谓知其事悦其眾也。稽其佛世,饮光位眾於灵鷲,身子涖事於竹林,及沓婆摩罗年甫十六已证应真。其念身...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三藏法数》 / 477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罗Ka ila,古云迦毘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鬢髮面色并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於时世号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諦,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為雨。以生於雨时故名。其雨之徒...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在禪门為悟之对照而出之圆相也。有圆相之商量者,自慧忠国师始。传灯录五曰:「师见僧来,以手作圆相,相中书曰字,僧无对。」碧巖六十九则曰:有南泉一圆相之公案。「南泉、归宗、麻谷,同去礼拜忠国师。至中路,南泉於地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皈师於圆相中坐,麻谷便作女人拜...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戒律之上,黄為五正色之一、為僧衣不如法也。僧史略上曰:「后周忌闻黑衣之讖。悉屏黑色。着黄色衣。起於周也。」然以黄色是不如法,一转而為褐色,是如法也。僧史略上曰:「时有青黄间色,号為黄褐,石莲褐也。东京关辅,尚褐色衣。」是宋代之事,至元则屡有赐黄色者,及明则喇嘛...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小乘之菩萨,终叁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於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叁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叁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於叁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於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讚嘆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具名僧那僧涅。旧译,僧那為弘誓,大誓。僧涅為自誓。皆谓菩萨之四弘誓也。即自誓四弘誓谓之僧那僧涅。或言僧那為鎧,僧涅為着,着鎧也。是以鎧喻四弘誓之语。玄应师译為被甲。辅行一曰:「僧那西音,此云弘誓。」玄应音义叁曰:「僧那僧涅,应云摩訶僧那僧涅陀。旧译云摩訶言大,...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在禪林僧堂之后。首座之僧代住持提撕眾僧之处。此屋连於僧堂而邃闇,故高其制,使之敞明,名為照堂。或作之於法堂之后。又為影堂之异名,则误也。见象器笺一。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诸比丘!其郁多罗究留洲,有无量山。彼等众山,有种种树;其树郁茂,出种种香;其香普熏,遍满彼处。生种种草,皆青绀色,右旋宛转如孔雀毛,香气犹如婆梨师迦华,触之柔软如迦旃连提,长可四指,下足则偃举脚还起。有种种树,树出种种茎叶华果,种种香熏,种种诸鸟,各各自鸣,...
《起世因本经》 /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 3007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為四波罗夷,十叁僧残,二不定,叁十捨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十八戒,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叁十捨堕,一百七十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经云: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食具,种种备足,皆是旃檀沉水香薪八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美,有叁德焉。(梵语优婆塞,华言近事男。梵语旃檀,华言与药,能除病故。八功德者,一澄净、二清冷、叁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八长养诸根也。) 一、清净,谓奉...
《三藏法数》 / 186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施饿鬼之食也。又供养斋食於僧也。 又向食施咒愿,谓之唱食。又云施食。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曰:「佛言:人持食施僧,有五种利:一色二力叁命四安五辩。」禪苑清规曰:「首座施食粥,云粥有十利(云云),斋云叁德六味(云云),施食已,行者喝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尔时释迦牟尼佛。又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汝今次应为多罗菩萨说画像法。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承佛圣旨从坐而起。礼佛双足复遍观察净居天宫。而敕天龙夜叉健闼婆阿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伽。及一切世界持明咒仙。作是誓言。汝等应当听受忆本三昧耶勿生疑惑。若当...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62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与[灌佛]毛]揩之。举两指灌水於自顶之上,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通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為佛生日也。」参照灌佛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译曰说转部。小乘部派之名。开宗记一本曰:「僧伽烂提迦部,此云说转部。然是经部异名,為立实我异故别说。」经量部也。参照[经量部]条。梵Saṁkrānṭikāḥ。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校定清规云:侍者上堂时,先使行者掛巡寮牌,住持巡寮自东廊第一寮巡起。寮眾各出外迎接,仍送出。眾寮人多处,唯寮元一人迎送出入,大眾只立门外。见象器笺九。僧祇云:世尊以五事故,五日一按行僧房。一恐弟子着有為事,二恐着俗论,叁恐着睡眠,四為看病僧,五令年少比丘观佛威...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Jambunadasuvarṇa,又作炎浮檀金,阎浮那提金,阎浮那陀金,剡浮那他金。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阎浮為树名。檀或那提,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曰阎浮檀。此河中出金曰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也。智度论叁十五曰:「此洲上有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為阎浮檀金。」玄应音义...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Jña ticaturthaṁ,僧中行事务,如授戒之重法,向僧眾先告白其事,曰白。次叁问其可否而决其事曰叁羯磨Tṛtīya karmavācanā,合一度之白与叁度之羯磨曰白四羯磨。是最重之作法也。羯磨疏一上白:「若情事殷重,和举转难。如受懺大仪,治摈重罚。故须一白牒陈,叁羯磨量可,方能成...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Kaṭhina,又作迦提,羯絺那。衣名。译曰坚实,功德。比丘九十日安居行终后,人所供养之衣,此衣依安居之功,有五种之德,故名功德衣。五德者,一受此功德衣上不行作法(一云说净作法),畜餘分之衣,亦无罪(寻常以為长衣戒禁之)。二叁衣之中,不携一衣,经一宿亦无罪(寻常以為...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告多罗菩萨言。若修行人复欲成就第二画像法者。先于中台画无量寿佛。倚菩提树。左边画离垢菩萨白色种种庄严衣纱縠衣。手持白拂侧顾向佛。右边画四臂观自在菩萨。右第一手作无畏印。以中指大指捻数珠。展手作摩顶势。第二手作执杖形。左第一手持红莲华。第...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101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多罗菩萨言。若女人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及欲满足世间胜愿。应当修习如是秘要。其曼荼罗。一如今日释迦如来在净居天宫。与诸菩萨集会之位。其修行者先应择地。或于山峰或于河岸。或近大海华果泉池。寂静之处离诸危难。及蔑戾车怨贼毒虫。旃陀罗等杂秽之处。...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746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一、僧伽梨,梵语僧伽梨,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而合成也。义净法师云:梵语僧伽胝,华言重复衣。宣律师云:此叁衣名,皆无正翻。今以义译之:大衣名杂碎衣,以条数多故也。若从用为名,则曰入王宫衣,又曰入聚落衣;谓于王宫说法时着,及聚落乞食时着也。萨婆多论云:大衣分叁...
《三藏法数》 / 262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Saṁ rāgata,译作善至,正至,时至。旧称僧跋。译作等施。於大眾食前使维那唱此语,然后使大眾食。南山旧律以之為施主对於眾僧表白平等施意之语。义净新律,以此為消食毒之秘密语。行事钞下叁之叁曰:「梵摩难经夫欲施者,皆应平心,不同大小,佛令阿难临饭说僧跋,僧跋者眾僧饭...
《佛学大辞典》 / 481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五臺山路上有一婆子,凡有僧,问臺山路向甚麼处去。婆云:驀直去。僧纔行叁五步。婆云:好个师僧又恁麼去?后有僧举似赵州。州云:待我去勘过这婆子。明日便去,亦如是问。婆亦如其答。州还,谓眾云:臺山婆子,我勘破了。」见会元赵州章,无门关叁十一则,从容录十则。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谤大乘,大乘即佛菩萨所乘之法也。谓人宿无善种,不能信受如来之法,而于大乘经典,妄生谤毁;既无修种之因,当受地狱之报。如世重病,实难治也。 二、五逆罪,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
《三藏法数》 / 314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具名拓斗提舍,梵音Caturdeśa,译曰四方。谓四方之僧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為招提僧物,四方僧之住处為招提僧坊。魏太武造伽蓝,以招提名之,招提二字,遂為寺院之异名。增一阿含经十四曰:「毘沙鬼白世尊曰:我今以此山谷施招提僧,唯愿世尊為之受之。」悲华经八曰:「比丘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Uttarāsaṅga,又作嗢多罗僧,优多罗僧,郁多罗僧伽,嗢怛罗僧伽等。袈裟名。叁衣之一。译曰上衣。玄应音义十四曰:「鬱多罗僧,或云郁多罗僧伽,或云优多罗僧,或作沤多罗僧亦犹梵言讹转耳,此译云上着衣也。着谓与身相合,言於常所服中,最在其上,故以名焉。或云覆左肩衣。」慧...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白色之僧衣也。是為非法。僧史略上曰:「近有衣白色者,失之太甚。佛记袈裟变白,不受染色,此得非是乎?(中略)南方禪客多搭白衲。」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说此宝星陀罗尼经时。放大光明。遍照此娑婆世界百俱胝四天下处。悉皆大明。应时此间百俱胝处欲界诸魔。以佛力故皆起惊动。共睹此光所现因缘。咸作念言。决定是彼恶魔所为。于四天下有大威德。彼于我等大自在力故现此光。作是念时。观见恶魔坐忧恼室极生悒恨。尔...
《宝星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 / 7103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3日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叁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
《三藏法数》 / 268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Shamār,喇嘛旧教之僧,用红色之衣冠,故有此名。教主蓄妻,血脉相承,行於西藏之南部。西藏新志中曰:「喇嘛教始名红教,西歷七百四十七年巴特玛繖巴斡者,被聘至西藏。此人住克什米尔之境,為印度之有名学者。於是巴师以其卓越天稟之能力,热心布教,亲自周行全国。其奇蹟甚多。...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比丘受戒时之膝也。即右膝着地之坐法。见[右膝着地]条。行事钞上之叁曰:「若堂内者,至门限内,举手呼言:某甲来!彼来已為捉衣鉢,令至僧中,教礼僧足已,至戒师前,右膝着地合掌。」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叁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
《三藏法数》 / 478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印度之僧,多繫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眾吼集指达磨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羯刺拏僧伽蓝,唐言不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覩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叁同志礼诵餘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着,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僧伽𥠖,梵语僧伽𥠖。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合成而重迭也。此衣于说法时着。 二、郁多罗僧,梵语郁多罗僧。华言上着衣,谓加于安陀会之上也,此衣于入众礼诵时着。 叁、安陀会,梵语安陀会。华言中宿衣,谓于宿睡及作务时着。 四、漉水囊,会正记云。西方用白㲲,东土宜...
《三藏法数》 / 263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阿育王Dharmāśoka即位十七年,即佛灭二百叁十五年,目犍连帝须為上座,会一千比丘,於波吒利弗城诵出法藏。帝须更自作论事Kathāvatthu akaraṇa一千章,驳击异议邪说。盖此结集开会之动机,以阿育王篤信佛法,外道之徒,穷於衣食,作佛教比丘形,混於佛徒中,大混浊佛教教义,為...
《佛学大辞典》 / 555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菩萨名,具名达摩鬱伽陀。译曰法盛,法勇,法上,法起等。於眾香城為王,常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常啼菩萨到此闻般若。智度论九十七曰:「鬱伽陀,秦言盛。达磨,秦言法。此菩萨在眾香城中,為眾生随意说法,令眾生广种善根,故号法盛。其国无王,此中人民皆无吾我,如鬱单越人,唯以...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聚即类聚。谓聚众律以成其类,随犯而制之,故名七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有叁义:一者,退没,由犯此罪,道果无分,没溺恶道。二者,不共住,谓非但失道而已,不得于说戒羯磨僧中共住。叁者,堕落,舍此身已,堕在阿鼻地狱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梵语阿...
《三藏法数》 / 345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十戒,谓一不杀、二不盗、叁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坐高广大床、七不着花鬘衣、八不观听歌舞、九手不捉金银财宝、十不过中食。此十戒是初出家沙弥所持,是为出家十戒。(梵语沙弥,华言息慈。息世染之情,慈济群生也。) 二、具足戒,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谓...
《三藏法数》 / 407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宋高僧传十九(丰干传)曰:「寒山子,世谓為贫子,风狂士也,幽止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寒巖中。时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使知事食堂。恆拾眾僧残食菜滓,断巨竹為筒,投藏於内,若寒山子来,即负去。或经行廊下,或时叫唤凌人,或望空漫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则翻身抚掌,呵呵徐退...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摄僧界,二摄衣界,叁摄食界。摄僧界中又有叁种:一、大界,一伽蓝地之外界為小极限,广者至十里乃至百里。佛使结此大界者,欲令為说戒等僧事时,一聚之僧尽和集,无一人乖隔故也。凡僧事之法,一界中,有一人不和集者,则其事不成就。夫无结界之法,阎浮提界僧眾,不尽和集,不...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对证果之圣僧,而谓未证之僧為凡僧。梁僧传(知严传)曰:「严虽戒操高明,而实行未辨。始移尸向凡僧墓,而尸重不起,改向圣墓,则飘然自轻。」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取图,如是叁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同资持记下叁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鳩摩罗琰,自西天负...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阿育王磨崖等所刻之教法誥文也。阿育王既归佛法,欲普布德教於四方,故於己领土,到处刻教法誥文,法显传及西域记等,处处记石柱之事,谓是阿育王所建,是也。其后湮没者多,世人遂无知者,至近代欧洲人旅行印度各地方,发见几多之磨崖等,经普林摄Prinse 氏等苦心研究,遂得读破...
《佛学大辞典》 / 901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语僧伽Saṁgha,一译和合。和合僧者,梵汉双举也。比丘叁人已上集同处,持同戒,行同道者,名和合僧。见[僧]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叁、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
《三藏法数》 / 180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报恩福田,谓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诲之恩,若能供养恭敬,非惟报答其恩,抑且自然获福,是名报恩福田。 二、功德福田,谓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叁宝,非但成就无量功德,亦能获其福报,是名功德福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 叁、...
《三藏法数》 / 168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中本起经云:佛成道后,姨母大爱道,求出家学道,佛不许。阿难白佛:愿听出家。佛言:止,止,无使女人入我法中为沙门也。譬如族姓之家,多女少男,即知其家衰弱,不得强盛。阿难再请,佛乃说八敬法,若能依此,听许出家。大爱道顶戴信受,遂度为尼。(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
《三藏法数》 / 439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曰夏臈,法臈。比丘之年岁也。比丘每岁為九旬之安居,由其安居之数,以算法龄,称曰法臈几岁,故安居中与安居竟之日,犹如世俗之旧腊与岁首。此所以用夏腊之字也。以此夏腊之多少而定僧中之长幼。月灯叁昧经六曰:「当问其夏腊。」僧史略下曰:「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Śāṭaka,旧云舍勒,又云涅槃僧。译内衣及裙。所善轻重仪下曰:「舍勒,四分云涅槃僧,此名内衣,即舍勒也。」玄应音义十五曰:「舍勒,此翻為衣,或云内衣也。」梵语杂名曰:「裙,舍吒迦。」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稽古略二曰:「师之弟子。曰生、肇、融、叡。谓之什门四圣。加曇影、慧严、慧观、僧[[(丰力)/石]]、道常、道标。谓之什门十哲。」佛祖通载八曰:「资学叁千。拔萃有八。道生、僧肇、道融、僧叡、道恒、僧影、慧观、慧严等。各有着述。知别传明。」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Dakṣiṇā,又作噠嚫、达嚫、达亲、达櫬、大嚫、檀嚫。财施之义。又右手之义,以右手受施物也。盖於斋食之后,施僧以财物,令右手受之也。僧对其施物為报之而说法,称其说法亦曰达嚫。是转财施之义而為法施之义。义净叁藏谓為陀那伽陀或特欹拏伽陀,译作施颂。探玄记十八曰:「达[打...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明杭州云栖寺僧。名祩宏,亦称云栖大师。俗姓沈,初业儒,后為僧,居云栖坞。融合志禪净土二宗,定十约,僧徒奉為科律。清雍正中赐号净妙真修禪师。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佛有诸法,故称法主。胜鬘宝窟中末曰:「法主者,佛有诸法,故名法主。」止观一曰:「若唱弥陀,即是唱十方佛功德等,但专以弥陀為法门主。」释氏要览上曰:「阿含经云:佛為说法主。」 又(职位)僧官之称。僧史略中曰:「宋齐之世,曾立法主一员。故道猷勅為新安寺镇寺法主,法...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今云忏悔者,华梵兼称也。谓比丘有罪,须请大比丘为证,具此五法而行忏悔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大比丘即上座也。) 一、袒右肩,谓行忏悔时,须着袈裟,当袒右肩,以便执侍作务使令也。 二、右膝着地,谓行忏悔时,当右膝着地,以显翘勤恳切...
《三藏法数》 / 255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作鬱头蓝弗。人名。译曰雄杰。慧琳音义十八曰:「嗢达洛迦,梵语也。唐言雄杰,即经中鬱头蓝弗是也。」见[鬱头蓝弗]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大内之道场也。梁武帝天监十六年勒沙门慧超為寿光殿学士。召眾僧而使讲解,并使居於禁中。是為内道场之始。唐则天於洛阳大内置内道场,中宗睿宗不改,至代宗而益厚,常使僧百餘人在宫中陈佛像经教而念诵,谓之内道场。每西蕃入寇。必使群僧讲诵仁王经。以禳寇虏。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外道所见之梵天,有叁种:一、自那罗延天生梵天,自梵天生四姓之人类及一切。是鞞陀论师之说也。外道小乘涅槃论曰:「问曰:何等外道说梵天是涅槃因?答曰:第四外道围陀论师说,从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彼梵天作一切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婆罗门,两臂中生...
《佛学大辞典》 / 491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妙慧通达。在胜珠炎如来前坐。去释迦如来不远。于牟忽多顷现作梵形。于刹那顷现作魔形。乃至现释天形。他化自在天形。又复现作诸天主形。化乐兜率夜摩天形。四天王天大自在形。或现夜叉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罗刹饿鬼毗舍遮鸠槃茶。刹利婆罗门毗...
《宝星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 / 1064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3日比丘尼。又名莲华色尼,温盋罗苾芻尼,鬱波罗比丘尼。佛由忉利天降时,此比丘尼,化為轮王,最初拜佛。智度论十一曰:「如佛在忉利天夏安居受岁已,下阎浮提。(中略)眾人欲求先见佛礼敬。有华色比丘尼,欲除女名之恶,便化為转轮王,眾人见避坐,到佛所已,还復本身,最初礼佛。...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Uṣṇiṣa,又作嗢瑟尼沙,鬱瑟尼沙,鬱尼沙,坞瑟腻沙。译曰佛顶,肉髻。佛之顶骨隆起成髻形者。叁十二相之一。可洪音义一上曰:「乌瑟腻沙,此云佛顶。」玄应音义二十一曰:「乌瑟腻沙,或作嗢瑟尼沙,或作鬱瑟尼沙,此云髻。案无上依经云: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慧琳音义四...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眾散去。一日不去,丈乃问立於前者何人。老人云:某甲,於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无?某甲答他道:不落因果。后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某甲下一转语,使脱野狐身。丈曰: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礼拜曰:某甲既脱...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為说法及供佛施僧之集会也。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曰:「若人於法会得闻是经典。」圆觉经曰:「与诸眷属皆入叁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