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学无学人记品之略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说学无学之圣人授与成佛之记者。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 《授学无学人记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衍者乘也,出翻译名义) 一、声闻,谓闻佛声教,依四谛法,修道证真,是名声闻。(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缘觉,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是名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三藏法数》 / 234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
《三藏法数》 / 364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叁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觉有叁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唯妙觉果佛,具足叁觉。故华严经云: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是也。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道证圆觉,故名自觉。 二、觉他,谓运无缘慈度诸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
《三藏法数》 / 17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於定散之二善,前十叁观以禪定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為定善。后叁观以散心修叁福九品之行,故名之為散善。散善义曰:「前明十叁观,以為定善。即是韦提致请,如来已答:后明叁福九品,名為散善。是佛自说,虽有定散两门有异总明正宗...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唐光明寺和尚释观经叁辈九品立十一门之义。其九品各有十一义,相乘则為九十九义。加以总之一义,為总别一百义也。一总明告命,告命阿难及韦提希二人諦听善思者是也。二辨定其位,上上品乃至下下品是也。此二门有总别之二,告命是总,后十门是别。叁总举有缘之类,若有眾生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施设依,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摄受依,摄受,含摄容受也。谓人依于父母妻子奴婢僮仆等,以为我所摄...
《三藏法数》 / 478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声闻乘四果中预流、一来、不还之叁果云学人,阿罗汉果云无学人。此品记法华迹门叁周说法中之因缘周,由於彼等闻往昔之因缘,初迴小乘心,发无上菩提心,佛於彼等授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故谓之授学无学人记品,常略名人记品。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 《授学无学人记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惑者,昏迷不了之义也。 一、见思惑,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着,故名思惑。此见、思惑,亦名通惑者,通声闻、缘觉、菩萨叁乘共断故也。 二、尘沙惑,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
《三藏法数》 / 239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根本无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之诸惑烦恼者名之。二枝末无明,心心所相应而起,有贪瞋慢疑见等之烦恼者名之。叁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之诸业者名之。四不共无明,第七识别体之相无,妄起染心障蔽无漏之圣法而恒无间断者名之。五相应无...
《佛学大辞典》 / 417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顿成诸行,顿成诸行者,即依圆融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若断一惑,则一切惑俱断,若行一行,则一切行具足。故普贤行品云:一断一切断。等是也。 二、遍成诸行,遍成诸行者,即依行布法门而修行也。谓诸菩萨,始自发菩提心,终至等觉,位中次第历诸法门,遍修诸行,是名遍...
《三藏法数》 / 139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安养者极乐之异名。化生者极乐之往生有胎生与化生二种,而九品之往生人,尽化生於莲花中。是生於边地疑城(极乐之中)者,於宫殿之中,為胎生也。见[胎宫]条。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痴无明,谓人愚痴暗钝,无所明了,而于正法不能生信,唯逐邪师邪教,妄执倒见,是名痴无明。 二、迷无明,谓人昏迷不了,惑于五尘等境,不能观察其患,及起贪染之心,是名迷无明。(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叁、颠无明,谓人无所明了,而于正法起邪倒...
《三藏法数》 / 135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往生极乐者,有九品之差别。其上品上生之人,生即坐於七宝之开莲华,得闻妙法。上品中生已下者经一宿,乃至下品下生之人,经十二大劫而花方开。含於其花中,不能见闻叁宝,谓之含华。观经定善义曰:「虽得往生,含华未出,或堕边界,或堕宫胎。」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外缘,谓众生所依世界,皆由妄想因缘而生。譬如因泥团柱轮绳水等诸方便缘,而有瓶生,是名外缘。(泥团柱轮绳水者,谓世之陶匠作瓶,以泥团为坏,以木为轮柱,以绳转轮,以水旋之,方能成瓶也。) 二、内缘,谓众生之身,因无明爱业等缘,出生阴界入法,是名内缘。(无明者...
《三藏法数》 / 252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皮烦恼障,即叁界中思惑也。谓贪嗔痴等烦恼,对外六尘而起,如皮在身外,故名皮烦恼障。(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思惑者,于一切法起贪爱心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肉烦恼障,即叁界中见惑也。谓断常有无等见,皆属内心分别。如...
《三藏法数》 / 159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位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初住位中断见惑,二住至七住位中断思惑,则永不退失超凡之位,故名位不退。(初住即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二、行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八住已去,至十行位中,伏断尘沙之惑...
《三藏法数》 / 206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净土曼荼罗之一种。於开敷之八叶莲台中央,安上品上生之阿弥陀佛,其周匝之八叶,安八品之弥陀,内院之四隅,图法利因语之四菩萨,第二院图十二光佛,四摄外四供,第叁院图二十四菩萨。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华严纲要辩性相二宗之十异。一、一乘叁乘异,法相宗以叁乘為真实,一乘為方便,法性宗以叁乘為方便,一乘為真实。二、一性五性异,法相以五性各别有不成佛之眾生為了义,一性皆成為方便。法性以五性各别為方便,一性皆成為真实。叁唯心真妄异,法相谓万法由阿赖耶之一心而生,法性...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理惑,谓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是名理惑。 二、事惑,谓尘沙惑,能障化导,则覆俗谛之法;见、思惑,能阻空寂,则覆真谛之法,是名事惑。
《三藏法数》 / 6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叁界有九地,九地一一有见惑修惑,其修惑每一地分九品,以先断麤大而次第断微细者為法。而断一品之修惑每有无间道解脱道之二节,正断惑之位,谓之无间道,既断惑已,而得解脱之位,谓之解脱道。因之而对於修惑每一地有九无间九解脱之十八节(又云十八心),见大藏法数五十。参照[...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声闻乘四向之一。修向不还果之行法之位也。即断欲界修惑九品中第七品第八品之位,不还者,不还来欲界之义,断第九品已,则不再生於欲界,必生於色界无色界之上界,故谓之不还果。今七八品断而向其不还果之行位,故谓之不还向。俱舍论二十四曰:「即断修惑七八品者,应知亦名不还果...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惑即昏迷不了之义。谓贪嗔等惑,与身俱生,故名俱生惑。 一、贪惑,谓于五尘顺情境上,引取无厌,昏迷不了,是名贪惑。(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嗔惑,谓于五尘违情境上,忿怒暴起,昏迷不了,是名嗔惑。 叁、痴惑,谓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分别,颠...
《三藏法数》 / 228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现行惑,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嗔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是名现行惑。(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种子惑,种子者,即根本无明也。谓因此无明,则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三藏法数》 / 115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于大三摩地门大精舍。与大比丘众八万九千人俱。皆是大阿罗汉。慧善具足所作皆办。其名曰神力智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神通自在王菩萨净光无垢陀罗尼菩萨。大力普闻菩萨大庄严力菩萨。无量光菩萨慧善慧普光王菩萨。如是等大菩萨声闻大众。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无...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 616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二果,即斯陀含,华言一往来,而有二义焉。 一、一往天上,谓第二果人,犹有欲界下叁品惑,共润一往来身。若于人中得第二果,则一往天上,一来人间,便证第叁果,是名一往天上。 二、一往人间,谓第一果人,若在天中得第二果,则一往人间,一来天上,便证第叁果,是名一往人间...
《三藏法数》 / 119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贤也。 一、十住,会理之心,安住不动,名之为住。一发心住、二治地住、叁修行住、四生贵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三藏法数》 / 282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结集之义,繫缚之义。烦恼之异名。為烦恼因而结集生死,故谓之结,又繫缚眾生,而不使解脱,故谓之结。即為生死之因者。大乘义章五本曰:「结集生死,目之為结。结缚生死,亦名為结。」同五末曰:「烦恼闇惑,结缚行人,故名為结。又能缚心,亦名為结。亦能结集一切生死故。」叁藏...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轮有运转摧碾之义。梵语叁昧,华言正定。谓行者修习禅定叁昧,亦必勇猛精进,摧破惑业,从浅至深,从凡入圣,亦犹轮之义也。 一、地轮叁昧,地有二义:一住持不动,二出生万物。谓行者修习禅定叁昧,若证未到地定,顿觉身心相空,泯然入定。定法持心,如地不动,由未到地,出生...
《三藏法数》 / 567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大乘之妄惑,分现行与种子及习气叁者,既伏惑之现行,且断惑之种子,尚有惑之气分而现惑相,是名习气。舍利弗既断瞋惑之种子,而动则怒气如摧,是瞋惑习气尚存之现证,叁乘中声闻全不断之,缘觉稍侵害之。佛全断之。述记二末曰:「言习气者,是现行气分薰习所成,故名习气。」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梵语阿,A,译曰无、非、不。以世俗释之,只是否定事物存在之辞。以胜义释之,则无有二种。惑智之无与圣智之无是也。惑智之无,仅為断见,圣智之无,则超於有无之妙无也。真言以阿字為观道之要门,禪家亦有以无字為悟道之关门者,皆取圣智之无也。无门关第一则曰:「赵州和尚。因...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叁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禪及四无色,除瞋而有叁惑。然於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為八十一品之修惑。通於有漏...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观无量寿经所说九品往生之一。经曰:「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诸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眾恶,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為讚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中略)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中略)随化佛后生宝池中。」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严饰清净法界之五种庄严法也。苏悉地羯罗经上曰:「应当一心听是胜上微妙法则,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何谓為五?一谓精进,二谓明王,叁谓除障,四谓成就诸勇猛事,五谓成就一切真言。」是盖提示此经一部之大纲者也。其中精进者,远离二边之垢而住於极理為精,勤策於清净法界中為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翻即翻转之义。叁染者,谓苦、惑、业也;以其皆能染污本性,不得清净故也。叁德者,谓法身、般若、解脱,皆具常乐我净之德,名为叁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常乐我净者,不迁不变常也,离生死苦乐也,自在谓之我也,惑尽谓之净也。) 一、翻苦身成法身德,谓于生灭无常之身,...
《三藏法数》 / 281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识者,藏有含藏之义,即第八识也。) 一、不定地随眠,不定地,即欲界也。谓欲界散乱,不修禅定,以散乱故,眼等诸根烦恼,随逐不舍,故名不定地随眠。 二、定地随眠,定地,即色...
《三藏法数》 / 1012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真言於欢喜地等十地有废立二门。其废门者,谓於叁劫之外不立十地,以叁劫断叁妄执而究竟十地也。是秘藏记等所说。依立门。则大日经疏於叁劫之上立十地。以之為开发金刚宝藏位。其所以有此废立二门者,以十地有浅深二种也。大日经疏二曰:「华严十地经一一名言,依阿闍梨所传者,须...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漏,即失也,落也。谓因烦恼惑业,漏落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漏自性,谓六根对于六尘,而起贪嗔痴等烦恼诸惑,由惑造业,遂招叁界生死,是则惑自性业为有漏之因,是名漏自性。(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
《三藏法数》 / 387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见道,谓声闻因断叁界见惑,见真谛理,故名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预入圣道法流也。) 二、修道,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即二果斯陀含...
《三藏法数》 / 247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如来塔,如来有叁义:若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义也。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义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义也。谓如来万德悉备,叁觉俱圆,天上人间所共尊仰,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第一义谛者,谓实相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万德者,万行功德圆满...
《三藏法数》 / 684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二惑之一。又曰根本惑,又曰根本烦恼。為感得迷果之根本烦恼,合之则為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种,开之则為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之十种,更分之為见修二惑,分配於叁界,则為见惑八十八使,修惑十种,合為九十八种。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生死不能缚,生死即五阴起灭轮转之相也。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故云生死不能缚。 二、境相不能缚,境相即一切境界之相也。菩萨离凡,虽见一切境界而不生着,故云境相不能缚。 叁、现惑不能缚,现惑即现前分别之见也。菩萨于所见之境不着,而能见之心亦无,故...
《三藏法数》 / 219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本,谓根本,如树之有根也。迹,犹足迹。如人依处,则有行迹,故名本迹。 一、理事本迹,谓从实相真谛之理为本,出生一切诸法,俗谛之事为迹。此迹虽名为事,乃理中所具之事,亦属于理,故名理事本迹。(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 二、理教本迹,谓...
《三藏法数》 / 416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声闻乘四果之一。梵名阿那含Anāgāmin,断尽欲界九品之修惑,不再还生於欲界之圣者之位也。此不还果之圣者,有五种七种九种之差别。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