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条搜索结果

虎丘山

在江苏省苏州。又称海涌山,或名武丘。东晋太和叁年桓温主簿王珣及其弟珉,宅為寺,名虎丘寺。竺道壹,竺道生,曇諦,岌法师等,相次入山,以讲经為事,梁僧若,隋智聚,唐慧严,僧瑗,齐翰等,亦住此。宋以后,多為禪僧掛锡之所,及绍隆来住,眾僧云集,道声大扬,遂成虎丘一派...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不自惜身命

為法而自己之身命也。法华经寿量品曰:「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眾僧,俱出灵鷲山。」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胜处

八背,八胜处,十一切处,此叁者為远离叁界贪爱之一具禪定也。见[八背]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尼萨耆波逸提

巴Naiḥsargika ra-cittiya(Naiḥsargik- rāyaścittika),五篇罪之一。尼萨耆為尽,波逸提為堕。此罪聚总关於衣鉢等之财物,故以其所犯之财物,於眾中而懺悔之,谓之尽。若不懺悔,则结堕狱之罪,故曰堕。总有叁十种,称為叁十堕,行事钞中之一曰:「波逸提聚义翻為堕...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之诸惑烦恼者名之。二枝末无明,心心所相应而起,有贪瞋慢疑见等之烦恼者名之。叁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之诸业者名之。四不共无明,第七识别体之相无,妄起染心障蔽无漏之圣法而恒无间断者名之。五相应无...

《佛学大辞典》 / 417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地藏

地藏菩萨秘记引莲华叁昧经曰:「一檀陀地藏,為地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二宝珠地藏,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叁宝印地藏,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四持地地藏,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五除盖障地藏,為人道之能化,為人除八苦...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无漏根

二十二根中最后之叁根也。意根,乐根,善根,根,及信,勤,念,定,慧之九根依见修无学之叁道而立叁根。一、未知当知根,此九根之在见道者。在於见道,欲知所未曾知之四諦之理而行动者,谓之未知当知。二、已知根,彼九根之在修道者。在於修道,虽已知了四諦之理,而更為断所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谓万法唯一心,故生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我心内之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观经疏曰:「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观佛时,心中现者名心是佛。」...

《佛学大辞典》 / 523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十位

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十位,分為四位: 第一、十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十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心、二戒心、叁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也。此十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十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十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分段生死

二种生死之一,為轮迴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迴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乘义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报,叁世分异,名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為生,终谢為死。」胜鬘宝窟中末曰:「分段生死者,谓色形区别,寿期长短也。」唯识了义灯六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金襴衣

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种增上缘

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準依佛教,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叁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证生增上缘。」是也。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提波延那

又作提波耶那,仙人名。辅行四曰:「如婆沙中云:佛未出时,帝释常诣提婆延那仙人所听法,舍脂(帝释夫人)念帝释我欲诣餘女隐形上车,到仙人所,帝释乃见之言:仙人不欲见女,汝当还去。不肯去。帝释以莲荷茎打之,舍脂乃以软语谢。诸仙闻声起欲,螺髻落地失通。」又佛本行集经...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流

同一流类。法华文句八上曰:「此二千人,或是学,或是无学人,同是一流。」毘尼义钞上之一曰:「眾生行别,不能一流。」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迦叶金色妻

智度论四十五曰:「如摩訶迦叶,娶金色女為妻,心不爱乐,弃出家。」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苦轮

生死之苦果轮转不止,故云轮。胜天王般若经一曰:「眾生长夜,流转六道。苦轮不息,皆由贪爱。」仁王经曰:「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叁界苦轮海。」同良賁疏四曰:「苦轮海者,苦通叁界,谓叁苦也。依苦乐,立為苦故,往返不息,迴转如轮。昇沈出没,深大如海。」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百二十岁寿命

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出世,弥勒增劫出世。」然佛寿有二说:一人寿百岁之时,则佛寿亦百岁。為以其福分与未来之弟子,减寿之第五分(五分百岁也),八十入灭。二人寿百岁,而佛过於眾人,...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他力

佛道有二力,自己所修之善根為自力,佛之本愿力加被力為他力,此中一切诸佛為眾生虽有他力。而特以他力之一法,使眾生成佛道者。為弥陀如来一佛。以是為彼佛之本愿故也,弥陀之本愿曰唯愿信我者往生我土,使成佛道,故自力而信弥陀者。与此本愿相应,自成往生成佛之愿果也。而此...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恶比丘

佛藏经往古品曰:「过去大庄严如来灭度后百岁诸弟子分為五部:一名普事,二名苦岸,叁名萨和多,四名将去,五名跋难陀。普事比丘以知佛所说之真实空义无所得法度多人共入涅槃,其餘四比丘则以第一义无所得毕竟空之法,贪乐外道尼乾子之论,命终堕於阿鼻地狱,经无数劫始生人中,...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受业

招顺於苦乐叁受之异熟果之业。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之称也。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演若多之头

室罗城有一狂人曰演若达多。某日朝,以镜照面,於镜中得见头中眉目而喜。还观己,不得见己头中眉目,因大瞋恨,谓是魑魅所作而狂走。此以自己之本头譬真性,镜中之头譬妄相。喜见镜内之头有眉目者,以比认妄相為真,坚执不。不见自己之本头有眉目者,以比真性无一切之诸相。楞严...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讥嫌戒

具曰息世讥嫌戒。谓止世人忌嫌之戒律。其事性质上為恶,谓之性重戒。其事之性质,虽不敢為恶,而世人之见,以為忌嫌之事,谓之讥嫌戒。涅槃经十一曰:「善男子!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等。」新译之起信论曰:「护持如...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背

新曰八解脱。再加八胜处十一切处,谓之叁法。此叁法為远离叁界贪爱一具之出世间禪也。智度论二十一曰:「背舍為初门,胜处為中行,一切处為成就也,叁种观足,即是观禪体成就。」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金毛狮子

文殊所乘。五灯会元九(文喜章)曰:「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李长者华严经论四曰:「文殊乘狮子者,為明创证法身佛性根本智断惑之骏故。普贤乘香象王者,表行庠序為威德故。」 又(本生)世尊因位為金毛狮子,為猎师身。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记此事曰:「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爱见大悲

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眾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小乘之菩萨,於叁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济度眾生。然未断见思之烦恼,為伏惑行因,故认能爱所爱二相,其大悲亦虚妄不净,故令人為疲厌之想,当离之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土砂加持

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撒布之於亡者之尸骸或其墓处也。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曰:「设眾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砂一百八徧,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献身

献身於佛也。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地法说行者以身献阿閦等之四佛曰:「為欲承事诸如来,身奉献阿閦佛。全身委地以心礼,金刚合掌舒顶上。(中略)由此献身方便故,便能示现种种身。」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根

又曰叁无漏根。谓见,修,无学叁道之无漏智也。一未知当知根。在於见道,无漏智為向无始以来未曾知之苦集灭道四諦之境,自此当知彼而行动者,故其无漏智名為未知当知根。盖在见道者為苦法智忍至道类智忍之十五心,於此十五心观上下二界四諦之境间,无论何者,无漏智未曾知之境界,...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互用罪

互相滥用叁宝物之过罪也。此有叁宝互用,当分互用,像宝互用,一一互用之四种。即从宽至狭之次第也。叁宝互用者,谓佛物用於法或僧,法物用於佛或僧,僧物用於佛或法也。当分互用者,例如滥用造释迦像所施之金以造弥陀等像,滥用作无量寿经所施之金以作法华经等,回用施於甲寺...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单提

犹言单传,禪家直指之旨也。单提宗旨不涉餘岐之义。 又具足戒五篇中有尼萨耆波逸提与但波逸提二篇,尼萨耆者,之义,波逸提者,堕之义,者,应离所犯之赃物也,堕者,其罪报堕於地狱也。其堕罪有叁十戒,堕罪有九十戒,因而九十之堕罪,对於叁十之堕罪,谓之单堕,今以...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身饲虎

见[萨埵王子]条。又,乾陀尸利国王之太子以身投饿虎。见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经律异相叁十一。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境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有叁种:一涅槃,译為灭。涅槃之体,无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无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尼楼陀Nirodha,译為灭。四諦中之灭諦也,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之灭,通於因果。大乘义章一曰:「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通因果,是故灭諦有灭皆收。...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非得

使法於吾身获得成就之一种实物,名為得。反之而使法自吾身离间隔之一种实物,名為非得。假令断烦恼,则所断之烦恼与我身之间,生一种之非得,以间隔二者,故烦恼永不能会於吾身也。是為俱舍论之法相。彼七十五法中不相应法摄得与非得。梵A rā ti。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正定业

称弥陀之名号也。以第十八愿為往生之正目而正為其所誓故也。对於五念门中前叁后一之助业而言,观经散善义曰:「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种无常

楞伽经四,谓「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一、作无常,四大造色,作已而,以為无常。二、处坏无常,处者形处,即诸色形状,彼意四大及造色,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等坏灭,以為无常。叁、色即无常,第二外道,见形处变坏,以為无常,今言形色即為无常。佛破其言曰是即前...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种菩萨身

一生死肉身,叁贤位之菩萨,未证法性,為惑业受叁界生死分段身之菩萨也。二法性生身,既证得无生法性叁界生死肉身受不生不死不思议变易身之菩萨也。此法性生身,经论之说,多谓是初地以上,或以為八地以上,如往生论註。智度论七十四曰:「菩萨有二种:一者生死肉身,二者法性生...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断肉

佛於小乘律,开比丘之食叁净肉,於大乘之经律,向菩萨严禁之。以大乘之教理,大悲心為主故也。而於涅槃经更制比丘之食肉,废前小乘律之说。故依大乘家之说,则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皆不得食肉。梵网经下曰:「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眾生见而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菴罗树园

在印度之毘耶离国,菴罗树女所献,佛於此说维摩经。维摩经佛国品曰:「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眾八千人俱。」嘉祥之维摩经疏一曰:「菴园者,即是别处,亦云捺女园。此事如祇陀园。祇陀园,给孤长者,买為佛起精舍。此处是捺女自,為佛起精舍。」梵Āmra āli-ārāma。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表色

唯识所立叁种色境之一。行住坐卧取屈伸等显然可表示於人者。名為表色。是依可见之义而名為色。俱舍不立表色。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阶五疑

西方要决通叁阶行者对於净土念佛门之五疑。五疑者:一、厌娑婆欣净土者,凡夫取之迷情也,岂得生於净土耶?二、业道如秤,善恶必酬,云何一生造恶不得其果,直得生於净土耶?叁、治末世凡夫之曲情,宜以普行普解為宗,别念弥陀,益助长凡情之偏执。岂得免轮迴耶?四、叁乘之圣眾...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微细身

密教立法身有微细之色形,周徧於法界。秘藏记末曰:「凡佛者有漏五蕴等身,有无漏五蕴等身,无漏五蕴等微细身。微细身如虚空。」同下曰:「法身微细身五大所成,法身微细身虚空乃至草木一切处无不徧,是虚空是草木即法身。於肉眼见麤色,於佛眼微妙之色。」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种一阐提

一為断绝一切善根之极恶人不成佛者。一為济度一切眾生之大悲菩萨不成佛者。皆名一阐提。入楞伽经二曰:「一阐提者,无涅槃性。(中略)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眾生,作尽一切眾生界愿。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外凡

二凡之一。声闻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修行位為外凡,四善根之位為内凡。又菩萨乘以十信之位為外凡,十住等叁贤之位為内凡。大乘义章十七末曰:「言外凡者,善趣之人向外求理,未能息相内缘真性,故名為外。六道分段凡身未故名為凡。」四教仪集註中曰:「相似见理名...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祇陀饮酒

未曾有经下曰:「祇陀太子白佛,昔受五戒制酒持难,欲五戒而持十善。佛言饮时有何过?答国中豪贤时斋共饮,亦无餘过。佛言若如此终身无过。」止观二曰:「祇陀末利,唯酒唯戒。」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义天目录

本名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二卷,海东传华严大教沙门义天着。為目次诸家之章疏者。是章疏目录之嚆矢。自序曰:「开元中,初有大法师,厥号智昇。刊落讹谬,删简重復,总為一书,曰开元释教录。凡二十卷,最為精要。议者以為经法之谱,无出昇之右矣。住持遗教,莫大焉。予掌穷谓(按穷...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十法

大品般若说四念处等之叁十七品,次说叁叁昧,四禪,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之八种法。合為五十。此中四禪四无量心為属於色界之禪定,他皆為属於无色界之禪定。智度论二十一云:问曰:何以故次叁十七品,后说八种法?答曰:叁十七品是趣涅槃之道,...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无上道

如来所得之道,更无过上,故名无上道。法华经方便品曰:「正直方便,但说无上道。」同寿量品曰:「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同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法华嘉祥疏二曰:「菩提云道,无上正徧知果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种法

一、叁叁味,二、四禪定,叁、四无量心,四、四无色定,五、八背,六、八胜处,七、九次第定,八、十一切处,合為五十法。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迦布德迦伽蓝

Ka otakasaṁghārāma,西域记九曰:「迦布德迦(唐言鸽也),伽蓝。昔佛於诸大眾,一宿说法。佛说法时,有罗者。於此林中,网捕羽族,经日不获。遂作是言:我惟薄福,恒為弊事。来至佛处。扬言唱曰:今日如来,於此说法。我今网捕都无所得,妻孥饥饿,其计安在?如来告曰:汝当蕴...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密教十重戒

有二说:(一)无畏叁藏禪要曰: 「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 二、不可叁宝而归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 叁、不可毁谤叁宝及叁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 四、於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 五、若有眾生,已发菩提心,则不可说使退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1046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那吒佛牙

宋高僧传(道宣)传曰:「宣律师於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宣遽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毘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之尚矣。宣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作佛事者愿為致之。太子曰...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鬱头生非想天后為飞狸

彼欲得一旦所失之五通,於林间一心专至,当垂得时,有鸟在树上,以急鸣乱其意。树而至水边求定。復闻鱼斗动水声,不得禪,即生瞋恚。我当尽杀鱼鸟。此人久后得定,生於非想天。寿八万劫终,下生而為飞狸,杀诸鱼鸟,作无量罪,堕叁恶道。见智度论十七,止观辅行四之二。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无记

就无覆无记之一而更分别為四种:一异熟无记,依一切前世业因而感之身心果报也,异熟為果报之异名。二威仪无记,起行住坐卧取屈伸等威仪时之心无记者。叁工巧无记,作图画彫刻等种种工巧时之心无记者。四变化无记,以通力作种种变化时之心无记者。其中威仪工巧之二者,虽亦通於善...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标帜

(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為本不生,空之边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於有之边,亦不动於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草繫比丘

佛在世时,有比丘,為贼以生草繫之。比丘恐坏其生草,而不解缚,自待饿死。一切有部目得迦六曰:「佛在室罗伐城,时诸苾芻在跋蹉国,游行人间為贼所执。贼相告曰:仁等今可净诸苾芻。是时贼中有一先是苾芻相近住人。告诸伴曰:何劳杀此,应以连根茅草可急缚之,令其饥渴自饿而死。...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计萨囉

见[计罗]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寿行

一、留多寿行,是阿罗汉福而延长其寿之法也。阿罗汉,為成就神通,心得自在者,或於僧眾或於别人布施诸命缘之衣钵等,施已发愿,即入第四禪定,从定起已,心念口言凡我感能富果报之业,愿皆转招寿命之果报。彼时招能富果之业,即转招寿命之果。二、多寿行,是阿罗汉灭寿命而增...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颯陀婆罗度叁人

毘耶离国有婬女,名庵罗婆利。舍婆提有婬女,名须曼那。王舍城有婬女。名优鉢罗盘那。有叁人各各闻人讚叁女端正无比,昼夜专念,心着不。便於梦中梦与从事。觉竟心念彼女不来,我亦不往,而婬事得办。因是悟一切之法皆如是耶?於是诣颰陀婆罗菩萨所问是事。菩萨答言诸法实尔,皆...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穷子

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

《佛学大辞典》 / 974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万四千光明

无量寿佛一一之相好,有八万四千之光明。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復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摄取不。」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大乘十八不共法

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佛照了一切法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迦叶受记

迦叶於法华会座小乘而归於大乘。受未来成佛之记别。法华经授记品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大眾,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訶迦叶,於未来世当得奉覲叁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讚嘆,广宣诸佛无量大法,於最后身得成為佛,名曰光明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愚童

以喻不知因果之道理。而惑溺於生死之凡夫也。大日经一曰:「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着我名我有,分别无量我分。」大日经疏一曰:「萨埵略有叁种:一者愚童萨埵,谓六道凡夫。不知实諦因果,心行邪道,修习苦因,恋着叁界,坚执不,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十心

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叁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

《佛学大辞典》 / 886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苦因

苦之业因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深着苦因,不能暂。」成实论六曰:「衣食等物皆是苦因。」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受

一、身受,眼等五识之苦乐也。二、心受,意识之忧喜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篇

一波罗夷罪Pārājika,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而不能再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sesa,僧者,僧伽之略,残為婆尸沙之译,残者,比丘犯此罪,殆濒於死,仅有残餘之命。因此而向於僧眾懺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惟无

又作八惟务。八背也。八背復作八解脱。為八种之禪定,以此禪定思惟色心之空无,谓為惟无。勤行思惟,谓為惟务。玄应音义叁曰:「八惟无,或作八惟务,即八背也。」见[八背]条。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日本佛寺之始

叁国佛教略史曰:「世尊灭后一千五百零一年(西洋纪元后五百五十二年),日本钦明帝十叁年冬十月百济国圣明王始以佛像经卷赠於日本。(中略)帝下群臣议,苏我稻目尊礼佛法之请,物部尾舆中臣镰子执為不可。帝乃赐佛像於稻目,稻目向原之宅為寺奉像,名曰向原寺,是日本佛寺之始...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空

言空,无相,无愿之叁解脱也。此叁者共明空理故曰叁空。见[叁叁昧]条。 又布施行,言受者施者布施物叁相之空也。少室六门二种入曰:「行檀施,心无怖惜。达解叁空,不倚不着。」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摩訶迦叶

Mahākāśya a,具曰摩訶迦叶波。摩訶译曰大。迦叶波译曰龟或饮光。婆罗门种之一姓。名毕波罗Pi ala,彼父母祷於毕波罗树神而生,故名毕波罗。為大富长者之子,能大财与大姓,修头陀之大行,為大人所识,故标大之名。以别於十力,优楼频罗等之迦叶姓。法华光宅疏一曰:「摩訶...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Pāśa,译曰羂索。梵语杂名曰:「羂索,播。」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无量心

又名四等,四梵行。十二门禪中之四禪也。一慈无量心,能与乐之心也。二悲无量心,能拔苦之心也。叁喜无量心,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之心也。四无量心,如上叁心之而心不存着也。又怨亲平等,亲也。此四心普缘无量眾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平等利一切眾生,故名等心。...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念

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九方便

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囉梵

译曰瓦碗。大日经二曰:「依於嚩廋方,闔以囉梵。」慧琳音义叁十六曰:「囉梵,唐云瓦碗也。於西北隅风神王位作法,止风雨,以瓦碗合之。」梵Śarāva。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舍利弗风热

舍利弗為阿罗汉之圣者,尚不有漏之依身,故不能免风等之热病。光明文句曰:「虽入有涅槃,犹有果身在,身子风热,毕陵伽眼病。」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轮相

就布施言,以施者受者与施物谓之叁轮。此叁轮之相存於意中,称為有相之叁轮,而非真檀波罗蜜之行。灭此叁轮,住於无心而行之施,為叁轮清净之檀波罗蜜。金刚经曰:「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能断金刚经论上曰:「摄伏在叁轮,於相心除遣。(中略)此显所之物及所施眾并施者...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普门

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发菩提心

菩提者无上正真道也,发求无上正真道之心,曰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曰:「叁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无量寿经下曰:「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观经玄义分曰:「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乘义章九曰:「发菩提心者,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故曰...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重担

眾生以烦恼為重担,菩萨以眾生為重担。无量寿经上曰:「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眾生,為之重担。」同净影疏曰:「声闻物,不将眾生以為重担。菩萨荷负,故用眾生而為重担。」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十二根

一眼根Cakṣurindriya,二耳根Śrotrendriya,叁鼻根Ghrāṇendriya,四舌根Jihvendriya,五身根Kāyendriya,六意根Manendriya,已上六根,上所说眼等之六根也。七女根Strindriya,女子身中起色欲之处。八男根Puruṣendriya,男子身中起色欲之处。九命根Jivitendriya,有情一期之寿命也...

《佛学大辞典》 / 445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波罗夷

Pārājika,六聚罪之第一,戒律中之严重罪也。新作波罗闍已迦,波罗市迦。戒经谓之弃(犯者不收於内法而弃於外之意也)。僧祇律谓之退没(退没道果也),不共住(不入僧数也),堕落(堕阿鼻地狱也)。十诵律谓之堕不如意处(由犯此戒与魔战而堕於负处也)。四分律谓之断头(以无论...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入道

世法入佛道也。犹言出家。其人曰入道人。或略云道人。宝积经叁十六曰:「以净信心於佛法中出家入道。」十住论七曰:「或家入道。」遗教经曰:「入道智慧人。」智度论曰:「见画跏跌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家所共

世之财物,為王与贼、火、水、恶子等五家之共有物,不能独用之也。智度论十一曰:「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同十叁曰:「勤苦求财,五家所共,若王若贼若火若水若不爱子用,乃至藏埋亦失。」大疏八曰:「我今世间所爱之财,五家所共,多诸过患,用贸...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如来色

总有四种:一、大疏四所谓白坛曼荼罗之五佛。中央大日如来阎浮檀紫摩金色,宝幢如来白色如朝日,其餘华开敷佛,无量寿佛,鼓音佛之叁如来共為真金色。二、大疏六所谓,毘庐遮那白,是净法界之色。為一切诸法之本源,故為最初。宝幢如来赤,既发菩提心,於明道之中,降伏魔怨,灭除...

《佛学大辞典》 / 456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於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為利益眾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 叁、一向...

《佛学大辞典》 / 634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头然

然即燃,头上火燃也。急遽宜救者。譬危急。佛藏经叁曰:「勤行精进,如救头然。」心地观经五曰:「精勤修习,未尝暂,如去顶石,如救头然。」止观七曰:「眠不安席,食不甘哺,如救头然。」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无量

佛菩萨慈悲喜之四德也。与乐之心為慈,拔苦之心為悲,喜眾生离苦获乐之心曰喜,於一切眾生恳亲之念而平等一如曰。缘无量眾生而起此心,谓之无量。又曰四等,四梵行。俱舍论二十九曰:「无量有四:一慈、二悲、叁喜、四,言量者。无量有情為所缘故。引无量福故。感无量果故...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种信

一信解,又曰解信。梵曰阿毘目佉Abhimukh,自明见理,心无疑虑也。二深信,又曰仰信。梵曰攞駄Śraddhā,是依人而信其言也。大日经疏叁曰:「有大信解者。此信解,梵音阿毘目佉,谓明见是理。心无疑虑,如凿井已渐至泥,虽未见水,心知在近,故曰信解也。下言深信者,梵音攞駄...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道法

至涅槃正道之法也。无量寿经下曰:「奉持经戒,受行道法。」四十二章经曰:「為沙门受道法者。」维摩经方便品曰:「不道法而现凡夫事。」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爪土

爪甲上之土,以喻受人身者之希也。杂阿含经十六曰:「如甲上土,如是眾生入道者亦復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復如是。」涅槃经叁十叁曰:「尔时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叶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土多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善男子!有人身还得...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野葬

四葬之一。置尸骸於野中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王仙

转轮王出家具五通者。俱舍光记五曰:「王仙,谓转轮王家修道,具足五通名曰王仙。」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莲华婬女抉两眼授与婆罗门

毘奈耶杂事叁十二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於此城中有一婬女,名莲华色。衒色為业,以自活命。时有婆罗门来告言:少女好不?我可与汝行欢爱事。报曰:汝有钱不?答言:我无。女曰:可去觅钱后来相见。答言:我觅。便往南方随处经纪,得五百金钱来女处。时莲华色由依尊者目连善知识...

《佛学大辞典》 / 334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阐提

一阐提之略。不成佛之义也。此有二种:一断善阐提,起大邪见而断一切之善根者。二,大悲阐提,菩萨有大悲心,欲度尽一切眾生而成佛,眾生无尽,故已毕竟无成佛之期者。见[一阐提]条。楞伽经一曰:「一阐提有二种:一者一切善根,及於无始眾生发愿。」止观六曰:「阐提有心,犹可...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心

慈悲喜之四无量心也。见[四无量心]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饮酒十过

一,顏色恶。饮酒之人,顏貌容色,因之变常,无有善相也。二,下劣。饮酒之人,威仪不整,动止轻薄,人所贱恶也。叁,眼视不明。恣饮而狂痴瞻视,昏瞀不辨色境也。四,现瞋恚相。醉酒之人,行不善法,不顾亲属贤善,恣為忿怒也。五,坏田业资生。恣饮放逸,破费產业,散失资财也。...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种慈悲

一眾生缘慈悲,以一慈悲心视十方五道眾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姪,缘之而常思与乐拔苦之心,名眾生缘慈悲心。此多在凡夫或有学人之未断烦恼者而起。二法缘慈悲心,既断烦恼之叁乘圣人达於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灭一异之相之人,但怜眾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一切处

总合一切万有為一对象而观之,其方法有十种:如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是也。若住於水想,则万有自身皆成流动之观。又曰十禪支,十徧处定。见法界次第十。详出[八背]项中。巴Kasiṇāyatana。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正法譬之筏,教佛筏之应,言正法尚应,况非法乎。释门归敬仪中曰:「经有筏之喻。」见[筏喻]条。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真言十心

一、种子心,从久远世间展转相承,有善法之名,然以违理之心,推求种种而不能得,后忽自有念生,我今节食持斋,是善法也。然犹未是佛法中之八关戒。彼以节食自戒,故即觉缘务减少,使我饮食易足不生驰求劳苦,尔时生少分不意之心,欢喜而得安稳,亦数数修有此利益。此是最初微识善...

《佛学大辞典》 / 978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訶利帝母

即[鬼子母神]也。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往昔王舍城中有独觉佛出世,為设大会,有五百人各饰身共诣芳园,途中遇怀妊牧牛女持酪浆来,劝同赴园。女喜之舞蹈,遂堕胎儿。诸人等之赴园内,女独止而懊恼,便以酪浆买五百菴没罗果,见独觉佛来女傍,顶礼而供养之,发一恶愿曰:我欲来...

《佛学大辞典》 / 368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大善地法

谓俱舍之心所法四十六中,信等善心所十个也,以是与一切之善心相应俱起故也。一切之善心,名為大善地。此十个心所,為彼大善地所有之法。故曰大善地法。一信,二勤,叁行,四惭,五愧,六无贪,七无瞋,八不害,九轻安,十不放逸。见俱舍论四。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戒,二不净,叁杀生,四盗,五不食残食。六妄语,七群党,八恶言,九狐疑,十恐惧,十一受餘师及受胞胎。见增一阿含经四十六。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助道资缘

往生要集下末明念佛行者助道之资缘曰:「问:凡夫行人,要用衣食,此虽小缘,然能辩大事,裸餧不安,道法在焉?答:行者有二,谓在家出家也。其在家人,家业自在,餐饭衣服,何助念佛?如木槵子经琉璃王行,其出家人亦有叁类:若上根者,草座鹿衣一菜一果,如雪山大士是;若中根者...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种禪

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甘蔗

譬物之多者。维摩经法供养品曰:「叁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 又(人名)释尊五姓之一。佛本行集经五载甘蔗王之次前有王,名大茅草王。王位出家,得五通,称王仙。王仙衰老不能行,诸弟子盛之以草笼,悬於木,出而乞食。时有猎者,误王仙為白鸟,射杀之。...

《佛学大辞典》 / 438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生佛一如

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般遮罗

Pañcāla,又作般沙罗,国王名,译曰五执。此王仁慈,废死刑,但缚罪人之五体,之於山林,因而国人称為般遮罗。王妃卵生五百子,各於他国生长而还,欲寇父王,王妃出而镇之。慧琳音义十八曰:「般遮,唐云五。数名也。罗,名為执。此乃国名,王之美称也。言彼国王性多慈爱。纵有...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佛顶

五佛顶者,在释尊之左方,表五智也。大日经一曰:「救世释师子,圣尊之左方,如来之五顶,最初名白伞,胜顶最胜顶,眾德火光聚,及与除顶,是名五大顶。大我之释种,应当依是处,精进造眾相。」一、白伞佛顶,又作白繖佛顶,名曰白伞盖佛顶轮王,以白色伞盖為叁昧耶形之佛顶尊也...

《佛学大辞典》 / 835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胁尊者

梵曰波栗湿缚Pārśva,又作波奢。付法传中第十祖。小乘有部眾人,劝迦腻色迦王為婆娑结集者,即第四结集之人。其所以称胁者,西域记二曰:「波栗湿缚,唐言胁,初尊者之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家染衣,城中少年便誚之曰:愚夫朽老,一何浅智。夫出家者,有二业焉:一则习定,二乃诵...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拂迹入玄

又作发迹入源。圆觉经曰:「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圭峰之圆觉略疏上科此文,谓為拂迹入玄。同钞四之一释之曰:「拂迹入玄者,為欲入生佛平等称性圆满究竟之法,故宜拂前垢净迷悟始终分限之迹也。」是指於法见执垢离垢等差,於人立眾...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事无尽

一布施无尽,菩萨好為布施乃至身命亦能施与而心不疲厌。二持戒无尽,菩萨护持禁戒未曾违,復以戒法化人,心不疲厌。叁博闻无尽,菩萨博学一切经典乃至諳练世间之艺术,而心不疲厌。见眾德叁昧经。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十二种有情

唯识枢要上本曰:「六十二种有情颂曰:五四叁叁四,叁二及叁七,十九四四一,故有情名诸。」释之曰:「一、五趣為五。二、四姓為四。叁、男与女及非男非女為叁。四、劣与中及妙為叁。五、在家与出家苦行与非苦行為四(是第一句)。六、律仪与不律仪及非不律仪為叁。七、离欲(阿罗...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即事而真

谓事理本来无二,於浅近之事相上自具深妙之真理也。止观一曰:「离说无理,离理无说;即说无说,无说即说。无二无则即事而真。」光明玄曰:「若取即事而真,為真身。」法华玄义四曰:「虽服甘露,不能即事而真,伤命早夭。」大日经疏一曰:「譬如幻师以咒术力加持药草,能现种种未...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辈

无量寿经说:往生弥陀净土之人其业行之浅深有上中下之叁类:一、上辈,家弃欲而為沙门,发菩提心,一向念无量寿佛者。二、中辈,身不能為沙门修大功德。而能发菩提心,一向念无量寿佛,起立塔像,饭食沙门等,多少修善者。叁、下辈,但发菩提心,一向念无量寿佛,乃至十念者。此...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无尽藏

有十种之法,各含藏无尽之法海,故名十无尽藏:一、行藏,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生於如来之家,增长信解,闻持一切佛法,為眾生使所闻皆信解,故名信藏。二、戒藏,菩萨奉持叁世诸佛无尽之净戒,具足圆满,无所毁犯,念诸眾生之颠倒破戒,我欲成菩提说真实之法,使离...

《佛学大辞典》 / 583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真言

梵语曼怛罗Mantra。是如来叁密之随一语密也,总谓法身佛之说法。假令经中有显言,而其声名句文以大日如来之秘密加持為体性,故总為真言秘密藏也。演密钞一曰:「释曰:密宗一一文言无非字门,秘密加持而為体性。虽有显言,从宗体俱属秘藏。」别云陀罗尼。译云总持。又云秘密号,密...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十

尼萨菩波逸提也。见该条下。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深禪定乐

与禪定乐受相应者。四禪中下之叁禪也,其中第叁禪称曰离喜妙乐,身心共為纯一妙乐,谓之禪定乐之最第一。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大梵天讚佛之偈曰:「我等所往来,五百万亿国,深禪定乐,為供养佛故。」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练根

在加行位中修行者,训练诸根,钝根而就利根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补特伽罗

Pudgala,又作富特伽罗,旧作福伽罗、补伽罗、富伽罗、弗伽罗、富特伽耶。旧译曰人,或眾生。新译曰数取趣。数者,取五趣而轮迴之义。唯识述记二本曰:「补特伽罗,数取趣也。」玄应音义一曰:「福伽罗,经论中或作富伽罗,或作富特伽耶。旧译云人。应云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也,...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贤圣

外典谓之圣贤。内典谓之贤圣。贤者和於善之义。圣者会於正之义。和於善,虽离恶,而未发无漏智,不证理,不断惑,在凡夫之位者,谓之贤。既发无漏智,证理断惑,次凡夫之性者,谓之圣。见道前七方便之位,名為贤。见道以上名為圣。大乘义章十七本曰:「和善曰贤,会正名圣,正谓...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现图曼陀罗

胎藏金刚之两部曼荼罗,流布於世者。本為现於空中者,故云现图。或為现所图示者,故云现图。金曼者,金刚智,不空所传,胎曼者,善无畏所传,或云两曼皆善无畏所传。曼陀罗大钞一曰:「此现图曼陀罗者。善无畏叁藏国位入秘密教,奉值金刚智受两部大法,為北天竺坚陀罗陀国大王授...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知识

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与六麤相中之智相同。就心体云智识,就无期之相云智相。见[智相]条。 又(术语)朋友之异名。如云知人,我知其心识其貌之人也。又我所知之人也。非多知博识之义。诸经之初有「皆是大阿罗汉。眾所知识。」即就為人所知而云:其人善,為善友善知识。恶,则為恶...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象舍利

佛弟子有名象舍利者。还法服,习白衣之行,凭两女人肩上,后诣佛所復為沙门,寻於座上得阿罗汉。见增一阿含经四十五。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受

受领於六根之六尘曰六受,行住坐卧语默曰六作。又六根之作业也。止观二之二曰:「若有诸尘,须六受。若无财物,须连六作。」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名义不离

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為名,以光明為义,為体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註下曰:「问曰:名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助道人法

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叁: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叁於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理秘密教

日本台密於密教中立理秘密,事理俱密之二教,华严法华等之一乘教為理秘密,且立大日释迦同体之义。东密不许之也。菩提心义一末曰:「问:仁王经云五千女人现身成佛者,是於佛世闻仁王经而成佛也?菩萨处胎经云:魔梵释女皆不身,不受身,悉於现身成佛者,是於无佛世自观而成佛也...

《佛学大辞典》 / 486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师资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师,不善人善人资。」今取而配於师弟,师者以道教弟子,故称為师。弟子者资助师,故称為资。法华文句曰:「师有匠成之能,学者具资稟之德,资则父从师,敬师如父,师之谦让处过如弟故。」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乖理之行。於现在与将来招苦之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 又aḥ,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為阿之转声,即於无点之阿字傍加涅槃点者也。谓為沈没之声,又谓有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难陀弟子

此难陀是跋难陀之兄,非佛弟难陀也。根本律云:难陀有一共住弟子,名达磨,常怀惭耻追悔為心。於诸学处,爱乐尊重。彼未曾知难陀恶行,与之共住。既知行迹,即便之。与善苾芻而為同住,除叁时礼。除叁时礼者,律制弟子日叁时中,若不礼拜和尚者,得越法罪。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二种阐提

一、善根之阐提。此先天的,本来之阐提也。二、方便阐提。菩萨為化度眾生,以方便假為阐提也。参照[阐提]条。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妄执

虚妄之执念也。又执着虚妄之法也,把而不离曰执。法华经方便品曰:「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释门归敬仪中曰:「无始妄习执见。」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如来菩萨

在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上行北端。梵号怛他誐多乌波乞叉,译言如来。密号曰平等金刚。司如来四无量心中之德。菩萨形肉色,左手持白珠,右手押股,坐於荷叶。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舍摩梨

树名。智度论十二说:譬如空地有树,名舍摩梨,枝叶广大,眾鸟集宿。一鸽后来,住一枝上,其枝即时压折。泽神问树神,大鸟鵰鷲,皆能住持,何至小鸟便不胜?答云:此鸟由我怨家尼俱卢树来,食彼树叶来栖我上,必当放粪,子堕地,即恶树復生,為害必大,是故於此一鸽大怀忧畏,寧...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家

地持论七说四家:一般若家,二諦家,叁烦恼家,四苦清家。章安以之配於台家四教,般若家為别教,諦家為圆教,烦恼家為通教,苦清家為叁藏教。见法华玄义十。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恶知识

為人所知之恶人。又曰恶师友。知识者乃為人所知之义,非己知事物之理之义也。法华经序品曰:「眾所知识,大阿罗汉等。」维摩经二肇註曰:「大士处世,犹日月昇天,有目之徒,莫不知识。」法华文句四上曰:「闻名為知,见形為识,见形為知,见心為识。」法华经义疏一曰:「知其内德...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愿食

五食之一。圣者以愿力资持身,修万行,故称為食。叁藏法数二十四曰:「愿食,谓修圣道之人,以愿持身,不万行,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為愿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种方便

一、布施方便。无慳吝,喜身命财,不求恩报。二、持戒方便。持禁戒。行头陀,不轻他,无染着。叁、忍辱方便。远离颠倒瞋恚,虽有横逆侵加,亦忍受不动。四、精进方便。捍劳忍苦,勇猛无怠。五、禪定方便。远离一切五欲及诸烦恼,於禪定解脱等法,锐意修心。六、智慧方便。远离愚...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am,又作菴,暗。是十二摩多之第十一,转声五转之第四轮成菩提也。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字母品曰:「闇字门,一切法边际不可得故。」理趣释曰:「菴字者觉悟义。」文殊问经曰:「称暗字时,是无我所声。」大庄严经曰:「菴者,能遮一切诸不净物。於佛法中,能一切金银宝物,是...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凡夫

梵语波罗,旧曰凡夫,新曰异生。对圣者之称。谓无些少之断惑证理者。凡者常也。又,非一也,凡常而遮类多,故云凡夫。梵网经上曰:「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為因,初凡夫,成等正觉,号為卢舍那。」法华经曰:「凡夫浅识,深着五欲。」大威德陀罗尼经曰:「於生死迷惑流...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百法明门

菩萨於初地所得之智慧门也。明者慧也,门者入也,又差别也。慧能通入百法之真性,故曰明门,又百法之慧各有差别,故曰明门,其百法有二解,一菩萨瓔珞经所说十信之百法,一百法明门论所说五位之百法。十信之百法,菩萨於初住之位,修互具之十信,是名百法明门。五位之百法,心心所...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