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条搜索结果

叁十二大人相

一者足下安平。二者足下千辐轮。叁者纤长指。四者肤足跟。五者手足网缦。六者手足柔软。七者肤[跳-兆+专]肠如伊尼近鹿王。八者踝骨不见。九者平身立手摩两膝。十者阴藏如马王。十一者身圆满如尼呴类树。十二者身毛上靡。十叁者一一毛右旋。十四者身如金色。十五者圆光一寻。十六者...

《法门名义集》 / 256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佉楼

又作佉卢,驴仙所造之。百论疏上之下曰:「外云:昔有梵王,在世说七十二字,以教世间,名佉楼。世间敬情渐薄,梵王贪吝心起,收取吞之,唯阿沤两字从口两边堕地。世人贵之以為字王,故取沤字置四韦陀首,以阿字置广主经初。(中略)毘婆沙云:瞿毘婆罗门造梵。佉卢仙人造...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7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天童山

一作天潼山。在浙江鄞县六十五里。甚高秀。有玲瓏岩龙隐潭诸胜。本名太白山,以太白星化為天童降下,故名天童山,我国五山之一。天童寺在焉。佛祖统纪叁十七曰:「晋永康中,沙门义兴庐於山上,有童子来给薪水,曰吾太白星也,上帝遣侍左右。言讫不见。」大明一统志四十六曰:「天...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灌佛

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瑞像

优填王始以栴檀作释迦佛之形像,瑞相圆满,故名瑞像。西域记五曰:「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餘尺,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鄔陀衍那王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恃力欲举,虽多人数莫能转移。遂图供养,俱言得真,语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来成正觉已,上昇天宫為...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7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入塔

纳亡僧遗骨或全身於塔内。此时有入塔之佛事。见象器笺十四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辛

又曰五荤。五种有辛味之蔬菜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楞严经八曰:「诸眾生求叁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此五种辛,熟食发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乞眼婆罗门

舍利弗遇此乞眼婆罗门退失大乘者。智度论十二曰:「如舍利弗於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住,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於舍利弗前嗅之...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口印

不动尊十四印之一。见[不动尊]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俱舍

Kośa,又作句捨。译曰藏,鞘,茧。包含摄持之义。玄应音义十七曰:「俱舍,此译云藏,则库藏之总名也。而体是蚕茧,借以喻之也。」同二十四曰:「俱舍,此翻云藏,则仓库茧鞘之总名也。含藏义,一切以名焉。」大日经疏十四曰:「法界藏者,此藏梵音俱舍,是鞘义也。犹如世间之刀在...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女贼

女人為爱着之根本,能劫法财,故譬以贼也。智度论十四曰:「执剑害人,是犹可胜。女贼害人,是不可禁。」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向

意向於一处,无餘念,无散乱之心也。六十华严经五曰:「一向信如来,其心不退转。」无量寿经下曰:「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善导之观经疏四曰:「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探玄记八曰:「情无异念,故云一向。」 又一向者,全也、专也、偏也。药师经曰:「彼佛国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驱龙

持戒之罗汉,依戒力而驱逐毒龙也。婆沙论四十四曰:「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毒龙,名无怯惧(梵云阿利那),稟性暴恶,多為损害。去彼不远,有毘訶弥(译曰寺),数数為彼龙所嬈恼。寺有五百大阿罗汉,共议入定,欲逐彼龙,尽其神力,不能遣。有阿罗汉自外来,诸旧住僧為说上事。时...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天衣

天人之衣。其量至轻者。瓔珞本业经下曰:「净居天,衣重叁銖。」长阿含经二十曰:「忉利天衣,重六銖。」智度论叁十四曰:「四天王,衣重二两。忉利天,衣重一两。(中略)色界天,衣无重相。」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十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Brāhmī(今波罗门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十四

叁贤十圣為十叁忍,更加正觉忍而為十四忍。见仁王经十。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堙罗那

Airāvaṇa,又作[[口垔]]罗婆那,白象王名也。天帝释所乘。」同十六曰:「伊罗跋象,此象王名。天帝释常所乘,有大神通。」华严经六十六曰:「伊罗婆拏大象。」 又龙王名。本行集经叁十七曰:「尔时海内伊罗鉢王,既受龙身。」经注曰:「尹罗鉢,隋言霍香叶。」慧琳音义叁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剎那

Kṣaṇa,谓时之极少。曰一剎那。俱舍论十二曰:「极微字剎那,色名时极少。」仁王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经九百生灭。」俱舍论十二曰:「何等名為一剎那量,眾缘和合,法得自体顷,或有动法,行度一极微,对法诸师说,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剎那,如是名為一...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释提桓因

又云释迦提婆因提,释迦因陀罗,释迦罗因陀罗,赊羯罗因陀罗,释迦提桓因陀罗,新云释迦提婆因陀罗,释迦提婆因达罗。梵音Sakra Kevānāmlndra,释罗為名,译曰能,提婆译曰天,因陀罗译曰主,又曰帝,即能天主。住於须弥山顶上,忉利天(即叁十叁天)之主也。略称释帝与帝释。旧...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每月十斋日

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

《三藏法数》 / 515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由旬

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闍那。新称踰缮那。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叁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叁十里...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唄匿

单曰唄。又曰婆陟,婆师。梵音之歌咏也。引声咏偈颂,是為讚嘆叁宝之功德,故曰唄讚。佛在世有最巧於唄道者,称為唄比丘或铃声比丘。佛教来汉土,人未知唄道之音调,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巖谷之水声,自感得之,遂制曲谱云。见[渔山]条。文句记四曰:「经云唄者,或云唄匿,云...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频婆娑罗

Bimbisāra,佛在世摩竭陀国王之名。又作洴沙,瓶沙,萍沙。新曰频毘娑罗。古译為顏色端正模实等。模实者,身模充实之义。又译形牢。玄奘译為影坚,义净译為影胜。深归佛法。积善根虽多,终為逆子阿闍世王幽囚,幽中照於佛之光明,证阿那含果而死。频婆娑罗王请佛供养经曰:「摩竭...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身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四,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於夏安居时期经文也。夏安居者於佛法為枢要之修行时。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宗喀巴

又名罗卜藏札克巴。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生於甘肃省之西寧府,性慧敏。年十四,学於后藏札什伦布之西萨迦庙,已涉红教之流弊,忧吞刀吐火之幻术,不足為世益,誓洗其风。一日会眾,自换黄色衣冠,告眾曰:教主者,世世呼毕尔罕,以救人民。后得道於西藏之噶尔丹寺,此為黄教之始...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宝冠释迦

顶着宝冠之释迦像也。菩提树下初成道之佛像,有宝冠瓔珞,详记如西域记八。又南山之叁宝感通录曰:「东晋杨都金像,华臺有西域。叁藏求那跋摩曰:此古梵也,是阿育王第四女所造。其像有七宝冠,饰以珠玉,可重叁斤。」盖造立者為尊重恭敬故,饰以宝冠瓔珞,非有别意。然后世作...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毘婆沙

佛名。见[毘婆尸]条。 又(术语)Vibhāṣā,又作鼻婆沙,鞞婆沙,毘颇沙。译曰广说,胜说,异说。俱舍光记一曰:「毘者名為广,或名為胜,或名為异,婆沙名说。」玄应音义二十四曰:「毘婆沙,或言鼻婆沙,随相论作毘颇沙。此云广解,或言广说。亦云种种说,或言分分说,同一义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坐针锋

坐於针之锋端而听法也。法苑珠林叁界篇:「色界诸天下来听法,六十诸天共坐一锋之端,而不迫窄,都不相碍。」智度论:「叁徧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波伽罗

又云波利迦罗。译曰助身衣。十诵律六十一曰:「优婆离问佛:佛听诸比丘所着衣,覆身衣,拭身巾,拭面巾,僧祇支,泥洹僧,是衣名何等?佛言:名波伽罗(晋言助身衣也)。」羯磨疏四上曰:「波利迦罗,唐译助身衣也。」梵Parikara。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元照

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鑑律师专学毘尼。后从神悟禪师讲天台之教观。復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博究南山之律宗。而意篤净业。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而已。住灵芝叁十年,宋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一日寂。寿六十九。謚大智。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澄...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毘舍离城结集

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犍稚

Ghaṇtā,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贤劫千佛

过现未叁住劫,各有一千佛出世。贤劫千佛者,佛祖统纪叁十勘考诸经论,依其所记,则住劫有二十增减,其前八增减中,為佛之出世。於第九减劫,始有佛,名拘留孙佛。是為千佛之第一。次為拘那含牟尼佛,次為迦叶佛,次即今之释迦牟尼佛。自此至第十增减之减劫,有弥勒出世,次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鳩夷罗

Kokila,又作鳩那罗、拘耆那罗、拘耆罗、拘翅罗、拘枳罗、俱繫罗、瞿翅罗、瞿师罗、鴝[只鸟]罗、俱枳罗、瞿枳罗、具史罗等。鸟名。译曰好眼鸟,好声鸟,美音鸟,鵶鸥等。玄应音义五曰:「鳩夷罗,或云居枳罗鸟,此云好声鸟。」同十曰:「拘耆罗。或作拘翅罗。梵音转也。译云好声鸟...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叹波那

又作怛鉢那。译曰麨。玄应音义十四曰:「叹波那食,译曰麨也。」饰宗记八本曰:「怛鉢那,或為叹波那,此云乳粥。音义云:此云麨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宝林

极乐净土七宝之树林也。无量寿经上曰:「七宝诸树周满世界。」又观经宝树观所说是也。 又(寺名)禪宗六祖慧能大师所住之寺也。在广东韶州曲江县南六十里南华山,即曹溪南华寺也。法海坛经序曰:「先是西国智药叁藏,自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香美,异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

《佛学大辞典》 / 531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雪山大士

又曰雪山童子。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於雪山苦行,谓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於尔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中略)我於尔时住於雪山。其山清净,流泉浴池,树林药木,充满其地。(中略)我於尔时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繫...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十五佛

佛说决定毘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於叁十五佛之边至心懺悔。叁十五佛者:一释迦牟尼佛、二金刚不坏佛、叁宝光佛、四龙尊王佛、五精进军佛、六精进喜佛、七宝火佛、八宝月光佛、九现无愚佛、十宝月佛、十一无垢佛、十二离垢佛、十叁勇施佛、十四清净佛、十五清净施佛、十六婆留那佛、...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善慧

东阳乌伤居士,傅翕,字玄风,年十六、娶刘氏,生二子,云普建普成。年二十四、遇梵僧嵩头陀知往因,结菴松山之双檮树间,自称当来解脱善慧大士。苦行七年,宴坐之间,见释迦金粟定光叁佛。翕有神异,梁武帝敬重之。尝创轮藏,令转之者得大利。后世作轮藏者安父子叁人之像。陈大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阿伽陀

一作阿揭陀Agada,药名。译曰普去,无价,无病,或作不死药,丸药。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竭陀药,又言竭陀,或云阿伽陀。梵言讹转也,此云丸药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阿揭陀药,阿云普,竭陀云去。言投此药,普去眾疾。又阿言无,竭陀云价,谓此药功高,价直无量。」慧苑音...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法身塔

法身偈而藏之者。寄归传四曰:「或积為聚,以砖里之,即成佛塔。或置空野,任其销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為业。(中略)当作之时中安二种舍利:一谓大师身骨,二谓缘起法颂。其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参照[法身偈]条。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昏鼓

夕刻所打之鼓也。勅修清规法器章曰:「鼓早晚平击叁通。」一通為一百二十挝,叁通合為叁百六十挝,用以表一岁之日数。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疟加持

又名疟病法。加持病疟人使之平癒之法也。法令病者南向,修法者坐其后方,先作护身法,并结结界之印,防恶魔障碍,次结弥陀定印,入於冥想,观念病者之心月轮,有鍐、吽、怛洛、紇哩、恶之五字,此五字如其次第变為大日、阿閦、宝生、弥陀、不空之五佛,此五佛又成五大明王,不动明...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律仪

由律仪不律仪之作法,而於身内生律仪不律仪之本体,此谓之无表色。无表色有叁种之别:一、律仪,持善戒而发善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善也。二、不律仪,持恶戒而发恶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恶也。叁、非律仪非不律仪,此中摄中善中恶之二无表色。若行中品之善而发善之无表色,非如律仪...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十

昔有一人年少贫苦,行诣他国得一甘果,香美且大世所希有,辄爱惜之不敢䬽尝,心念父母欲以果与,即持果归还耶离。时佛入城与诸菩萨大弟子,俱诣长者家就檀越请。佛适过去,人未至家,手持果投在佛处。从少及长未曾闻佛见佛足迹,相轮如盖光色众变亦无缺减,便住足边视之无厌,心自...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766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二宗

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答

一、言答,谓华严经第一会至第八会,各有请问,皆以言说而答,是名言答。 二、示相答,谓华严经第九会入法界品,初起六十句问,如来自入师子频申叁昧,现相而答。盖佛心自在,不待兴言,佛力殊胜,现相能答,是名示相答。(频申,奋迅貌。)

《三藏法数》 / 104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光明山

观音之住处,补多罗山Potalaka之别名。六十华严经五十一记善财童子之南询曰:「渐渐游行,至光明山。登彼山上,周徧推求,见观世音住山西阿。」探玄记十九曰:「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光明,表大悲光明普门示现。此山在南印度南边,天竺本名逋多罗山,此无正翻,以义译之,名小...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峨眉山

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峨眉县西。两山相对如蛾眉,故有此称。一名大峨山,与中峨小峨相连故,合称叁峨。周迴千里,有石龕一百二十,大小洞四十。山顶有寺号光相寺。為普贤菩萨示现之灵场,因而着名。方舆记所谓:「自白水经八十四盘山,径如线,登躋六十里而至寺」是也。五杂俎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高丽藏

高丽国彫刻之大藏经也。又称丽藏,高丽本,丽本或鲜本。案高丽藏经,如前后凡有叁幅:一、显宗二年為退治契丹兵之难发愿而刻者。二、為文宗朝所刻者。叁為高宗二十四年為蒙兵退散祈愿而刻者。显宗之板本,据义天之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為五千轴。藏於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為蒙兵所...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优婆夷

U āsikā,旧称优波夷,优婆斯。新称鄔婆斯迦,鄔波斯迦,优波赐迦,优婆私柯。译曰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事叁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女子。四眾之一。七眾之一。净名疏曰:「优婆夷,此云清净女。」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鄔波斯迦,或言优波赐迦,此云近善女,言优婆夷...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安骨

火葬后,捨收白骨安置於本堂,谓之安骨,其时之佛事。谓之安骨佛事。见禪林象器笺十四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日本佛像之始

叁国佛教略史曰:「十四年(钦明帝十四年),河州茅渟海漂到奇木,土人取而献之,帝命以造佛像二躯,是日本造佛之始。」(案即今方野寺放光之像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八十随形好

咽已下六十种好。咽已上二十种好。是为八十种好。咽下六十种。足二十抓指手足八处表里平满。两踝两膝两[阿-可+坐]两肩两腕两股两臂藏相两圆两膊两胁两腋两乳腰背心脐咽覆(悉皆妙好。是名咽下六种十好)咽上二十者。上下耳齿两唇两龂两颊两发鬓两眼两耳两鼻孔两眉两额两角。已上是名...

《法门名义集》 / 194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蕴论

具名大乘五蕴论。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明大乘所说之五蕴,摄有為法九十四法,又明十二处十八界而摄百法。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冥阳会

冥者冥界之饿鬼眾,阳者阳界之婆罗门仙眾,今普供施彼群生,名曰冥阳会。见象器笺十四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Laṅkāvatāra-sūtra,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為本经叁译中之最古者。楞伽者,山名,阿跋多罗者,入之义,佛入此山说法,故名入,新译云入楞伽经者是也。宝字乃译人添加,因楞伽宝表经义之无上宝也。或言阿者,无也,跋多罗者,上也,阿跋多罗宝即无上宝也。华严疏钞六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白月

又曰白分Śukla akṣa,印度之历法,以月之盈缺立白黑之名,自月盈至於满之间為白月,称為白月。一日乃至白月十五日。自十六日以下,為黑分,即Kṛṣṇa akṣa又為黑月一日乃至十五日。合前之黑月与后之白月而為一月。西域记二曰:「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耆婆

Jivaka jiva,又作耆域,时缚迦。译曰固活,能活。王舍城良医名。耆婆耆城同為一人,观同本异译经题一云奈女耆域因缘经,一云奈女耆婆可知(二经共為后汉安世高译,但少有具略相违),叙其出姓。前揭之二经以為柰女与萍沙王(频婆沙罗王)之子,毘那耶杂事二十一所载,与此同。然...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元藏

元代所刻之大藏经也。又曰元本。刻於杭州路餘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寧寺。以思溪福州二本校勘之。始於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至元二十七年而雕造竣功。总计一千四百二十二部,六千一十七卷,五百五十八函。其中有大乘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小乘经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佛曲

西河诗话曰:「佛曲在隋唐有之,不始金元。如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婆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蜜七俱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邪勒佛曲,入徵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斗胜

佛教徒与道士比术而胜之也。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正月元旦,五岳诸山道士褚善信等朝贺之次,表请比较佛教与道教之优劣,帝许可之,於其月之十五日,自临幸白马寺,使佛典与道经共焚。道经归於灰烬,佛典其轴為火,纸為黄色,而一字无损,故谓之斗胜。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僧兵

明嘉靖癸丑,倭兵入犯苏淞海滨。其兵民御之,败而走者叁十七阵矣。操江蔡公克廉募僧兵殄灭之。自后我师与倭战多凯旋。凯旋自天员一阵始也。(中略)倭犯杭城,叁司令僧兵四十人御之。其将為天真天池二人。天池乃少林僧。於是交兵,大破倭奴。倭人走袭上海太仓。蔡公驻节於苏,走金...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意解

谓依意识而了解也。八十华严十四曰:「观其意解与同事。」深密经一曰:「唯除种种意解,别异意解,变异意解。」行事钞上曰:「意解不同,心相各别。」资持记上四之一曰:「意解即所见也。」 又意之解脱也。维摩经佛国品曰:「漏尽意解。」又註曰:「漏尽,九十八结漏既尽,故意得...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夏斋

禪院於结夏之日设斋会。见象器笺十四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波卑缘

旧云波旬。慧琳音义十二曰:「波卑缘,悦绢反,梵语天魔名,相传误云波旬。梵语元无波旬,古译波[句-口+目]。音悬。略也。后人误[句-口+目]為旬字。」见波旬条。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准提求愿观想法

若求无分别,当观无分别无记念,若求无相无色,当观文字无文字念,若求不二法门,当观两臂,若求四无量,当观四臂,若求六神通,当观六臂,若求八圣道,当观八臂,若求十波罗蜜圆满,当观十臂,若求如来普徧广地,当观十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当观十八臂,即如画像法观也,若求叁...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居士

梵语曰迦罗越kula ati,居财之士,居家之士,在家志佛道者。輟耕录曰:「今人多以居士自号。考之六经,惟礼记有居士锦带。註,谓道艺处士也。」吴曾能改斋漫录曰:「居士之号,起於商周之时。韩非子曰:太公封於齐,东海上有居士狂矞华士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佛学大辞典》 / 451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泻药

下剂药也。慧琳音义六十叁曰:「泻药,為除五臟肠胃积热及宿食不消故,以药汤除去其滓滞,令体气通畅,即如今之大黄朴消巴豆犀角等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圆相

在禪门為悟之对照而出之圆相也。有圆相之商量者,自慧忠国师始。传灯录五曰:「师见僧来,以手作圆相,相中曰字,僧无对。」碧巖六十九则曰:有南泉一圆相之公案。「南泉、归宗、麻谷,同去礼拜忠国师。至中路,南泉於地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皈师於圆相中坐,麻谷便作女人拜...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四土

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天台山

在浙江省台州天台县之西,仙霞岭脉之东支也。形势高大,西南接括苍雁荡,西北接四明金华,蜿蜒东海滨,如衣之有缘。隋智者大师依此山而开闢一宗,因之有天台宗之名。观音玄义记一曰:「天台山者即大师栖身入寂之所。」辅行一曰:「台者星名,其地分野应天叁台,故以名焉。」大明一...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天德瓶

出心所愿者之瓶也。六十华严经五十九曰:「菩提心者,则為天德瓶,满足一切所乐欲故。」探玄记二十曰:「天德瓶者,於中所索,悉皆得故。如如意珠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六十四梵音

如来之音声。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梵者清净之义。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七曰: 「一、流泽声,Snigdhā。二、柔软声,Mṛdukā。叁、悦意声,Manojñā。四、可乐声,Manoramā。五、清净声,Śuddhā。六、离垢声,Vimalā。七、明亮声,Prabhāsvarā。八、甘美声,Valgu。九、乐闻声,Śravaṇiy...

《佛学大辞典》 / 1233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弥沙塞

Mahiśāsakāḥ,律部之名。译曰化地。就宗计而义翻為不着有无观。优婆毱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叁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叁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化地部,第叁百年中从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婆訶

Vāha,译曰[竺-二+乇],又作篅。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婆訶麻。婆訶,此言[竺-二+乇],或言篅。麻则胡麻也。」俱舍光记十一曰:「佉梨,受一斛。婆訶,此云篅。受二十佉梨。」参照一婆訶条。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念

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陈那裂石

陈那為新因明之祖。与迦毘罗仙之化石者问答,石為之裂。辅行十之一曰:「迦毘罗仙,恐身死,往自在天问。天令往频陀山取餘甘子食,可延寿。食已於林中化為石,如床大。有不逮者,偈问石。后為陈那菩萨斥之。偈,石裂。」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灵鷲山

旧称耆闍崛(巴Gijjhakūṭa),新称姞栗陀罗矩吒Gṛdhrakūṭa,译曰灵鷲,鷲头,新译鷲峰,鷲臺。又称灵山,灵岳,鷲岳。山形似鷲,名又以山上鷲鸟多,故名。摩竭陀国之正中名上茅城,五山周围如城郭,是為摩竭陀国之旧都。自此东北四五里,有王舍城,毘婆娑罗王之新都也,自此东北十...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佛本行集经

六十卷,隋闍那崛多译。详悉佛一代化迹之本纪也。经末曰:「或问曰:当何名此经?答曰:摩訶僧祇师名為大事,萨婆多师名此经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為佛生因缘,曇无德师名為释迦牟尼佛本行,弥沙塞师名為尼藏根本。」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四韦陀

梵语韦陀,华言智论,即婆罗门所作邪论也。以世间之智,造养生等,而有四种不同,故名四韦陀典。其不曾传至东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阿由,梵语阿由,华言方命,亦曰寿。谓养生缮性之也。(缮者,治也。) 二、殊夜,梵语殊夜(无翻),谓祭祀祈祷之也。...

《三藏法数》 / 176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轮

五体之异名。两臂两膝及头之五处,皆圆,故云五轮。此五轮着地作礼,為礼之至极。见[五体]条。 又世界之成立為五轮。依俱舍等之说则最下為虚空轮,其上為风轮,其上為水轮,其上為金刚轮(即金刚际,地轮也),此上载九山八海。即於五大中除火大之一,而為四轮所成。轮者以此四层...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迦湿弥罗城结集

小乘经典第四期之结集,為说一切有部所传。有两说:一佛灭后四百年,集五百罗汉与五百菩萨,迦旃延罗汉為上座,马鸣菩萨為笔者,造阿毘达磨之毘婆沙一百万偈。一佛灭后四百年,当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时集五百罗汉,世友菩萨為上首,造鄔波第鑠论十万颂,以释经藏,造毘那耶及阿毘达...

《佛学大辞典》 / 639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十天供

谓降伏魔缘,退治曜宿障碍,求国家安寧,五穀成熟,供养天地八方守护神五十天之作法也。五十天者,十二天二十八宿九曜及四臂不动尊也。一说谓是称五大尊十二天二十八宿七曜之五十二天。或谓有五大尊十二天北斗七星十二宫神五星二十八宿之六十九天。或谓有四臂不动四大明王十二天太...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雪山大士半偈杀身

涅槃经十四曰:「我住雪山天帝释為试我变其身為罗剎,说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於尔时闻半偈心生欢喜,四顾唯见罗剎。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说餘半偈,吾终身為汝弟子。罗剎云:我今实飢,不能说。我即告曰:但汝说之,我当以身奉大士。罗剎於是说后半偈,生灭灭已,...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佛国记

宋释法显撰。法显於晋义熙中自长安游天竺,经叁十餘国。还,与天竺禪师参互辨定,以成是,凡一卷。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道

一实之道也。六十华严经六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八十华严经十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离。」涅槃经十叁曰:「实諦者,一道清净,无有二也。」大日经疏十七曰:「一道者即是一切无碍人,共出生死,直至道场之道也。而言一者,此即如如之道,独一法界,故言一...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七十二字

百论曰:劫初梵天王得七十二字,来化世间,世间皆不信,故吞七十字,唯二字留着於口之左右,即阿与沤也。故外道之首,皆安此二字。阿者无,沤者有。谓一切诸法,不出有无之义,故安於经之首以表吉相。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宝积经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之异译也。佛在给孤独园,波斯匿王末利夫人共致於其女阿踰闍国王妃胜鬘夫人称扬佛德。胜鬘得欢喜说偈,遥请佛来现。佛即现身。胜鬘说说偈讚叹其德。佛為授记。胜鬘復发十弘誓愿,感天花天音。乃至说大乘了义,广明二乘不了...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大天五事妄语

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叁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於其门外闻一苾芻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芻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叁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四十八愿

阿弥陀如来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所建立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说之。是為由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选择摄取之大愿,故谓之选择本愿。其一一愿名,诸师所说不同。 据日本望西楼了慧之无量寿经钞言,第一无叁恶趣愿,第二不更恶趣愿,第叁悉皆金色愿,第四无有好丑愿,第五宿...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切智句

句者住处之义。一切智句者,佛之住处也。大日经六曰:「於彼恆勤修求一切智句。」义释十四曰:「句是住处义,一切智之住处,即是佛住也。」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涅槃山

对於生死之河而譬涅槃於山。千手经曰:「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又佛之入涅槃,如日之入山,故譬涅槃於山。涅槃经十四曰:「佛日将没大涅槃山。」大日经疏二十曰:「如是大涅槃迹极通本,眾生有缘薪尽,即如来方便之火息,故涅槃也。佛日既隐於涅槃山,故黑色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孔雀闻雷妊

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得身,又如青雀饮雄雀泪而便得身,如命命鸟见雄鸟舞即便得身。」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不分

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迦毘罗婆苏都

Ka ilavastu,又作迦维,迦维罗阅,迦维罗越,迦毘罗,迦毘罗婆,迦比罗皤窣都,迦毘罗皤窣都,迦夷罗,迦维罗卫,迦比罗婆修斗,迦随罗卫,迦尾攞缚娑多,劫比罗伐窣堵等。城名。悉多太子之生处。释迦谱六曰:「迦维罗阅城,晋言妙德。」本行集经二十四曰:「迦毘罗婆苏都,隋言...

《佛学大辞典》 / 373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十八祖

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九会说

佛说华严经,依旧译六十卷经,则為七处八会,依新译八十卷经则為七处九会也。见[华严经]条。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昔有一人在山中诵剎利,有一野狐住其傍,专心听诵,有所解。谓我解此,足為诸兽中之王矣。於是游行而遇瘦狐,威吓之使之服从,展转伏一切之狐,伏一切之象,伏一切之虎,伏一切之狮子,遂得為兽中之王。乃作此念我今為兽中之王,应得王女而婚,乘白象,率群兽,围迦夷城。城...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怀素

京兆人。玄奘之弟子。偏究律部。慨古人义章,未能尽善,撰四分律开宗记,以大毘婆沙论俱舍论等為宗,弹纠古疏之十六失,别立一家。后人称為东塔律宗。与法礪之相部宗,道宣之南山宗,鼎立為叁。师又别撰论疏六十餘卷。景龙六年寂,年七十四。见续开元释教录,贞元释教录,宋高僧传...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智眼

智能见事物,故名眼,智即眼也。又智之眼也。谓非肉眼也。唐华严经六十一曰:「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眼。」成实论十九曰:「智慧现在前,犹明眼见色。」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七法不可避

一、生不可避,依善恶之业因苦乐之生不可避。二、老不可避,生者不可避老。叁、病不可避,生者不可避病。四、死不可避,生者不可避死。五、罪不可避,有罪业,则恶道之苦果不可避。六、福不可避,有善业,则善道之乐果不可避。七、因缘不可避,如是之因,和於如是之缘,生吉凶祸福...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