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条搜索结果

频婆娑罗

Bimbisāra,佛在世摩竭陀国王之名。又作洴沙,瓶沙,萍沙。新曰频毘娑罗。古译為顏色端正模实等。模实者,身模充实之义。又译形牢。玄奘译為影坚,义净译為影胜。深归佛法。积善根虽多,终為逆子阿闍世王幽囚,幽中照於佛之光明,证阿那含果而死。频婆娑罗王请佛供养经曰:「摩竭...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由旬

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闍那。新称踰缮那。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叁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叁十里...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摩訶波闍波提

Mahā rajā ati,又作摩訶鉢剌闍鉢底,鉢逻闍鉢底,波闍鉢提,波闍波提。译曰大爱道,大生主。佛之姨母名。法华文句二曰:「波闍波提,此翻大爱道,亦云憍曇弥,此云眾主。」西域记六曰:「佛姨母鉢逻闍鉢底,唐言生主,旧云波闍波提讹也。」法华玄赞一曰:「摩訶鉢剌闍鉢底,此...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依止阿闍梨

比丘新度后,以依止其他先辈比丘而受其监督為法。此师曰依止阿闍梨。五种阿闍梨之一。见四分律叁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六法戒

七眾中,学法女宜受持之戒法也:一、染心相触,以染污心触於男子之身也。二、盗人四钱,盗他人之金钱四钱也。叁、断畜生命,杀畜生之命也。四、小妄语,自称我為圣者而贪供养,為大妄语,其餘不实之言為小妄语。五、非时食,过午而食也。六、饮酒也。行事钞下四之叁曰:「式叉摩那...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怡-台+追]惕鬼

或作堆惕鬼,埠惕鬼,埠场鬼。以[怡-台+追]惕鬼為正。坐禪时来作人障碍之鬼名也。治禪病经下曰:「罗旬踰等一千长者子,始初出家,请尊者阿难摩訶迦叶舍利弗等為和上。摩訶迦叶教千比丘数息静处。鬼魅所着,见一鬼神,面如琵琶,四眼两口,举面放光,以手击攊两腋下及餘身分,口中...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南泉斩猫

「一日东西两堂争猫儿,南泉见之,提起猫儿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眾无对,泉斩猫儿為两断。」见传灯录南泉章,碧严六十叁则,无门关第十四则,从容录第九则。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一向

意向於一处,无餘念,无散乱之心也。六十华严经五曰:「一向信如来,其心不退转。」无量寿经下曰:「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善导之观经疏四曰:「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探玄记八曰:「情无异念,故云一向。」 又一向者,全也、专也、偏也。药师经曰:「彼佛国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五辛

又曰五荤。五种有辛味之蔬菜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楞严经八曰:「诸眾生求叁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此五种辛,熟食发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入骨

俗云纳骨。盖於僧曰入塔,在家云入骨。白骨入墓也。於此行入骨佛事。见象器笺十四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乞眼婆罗门

舍利弗遇此乞眼婆罗门退失大乘者。智度论十二曰:「如舍利弗於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住,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於舍利弗前嗅之...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仰山

禪师慧寂,居江西大仰山,号仰山。师十四出家,初謁忠国师之侍者耽源,传国师之圆相,后参泻山而悟玄旨。见传灯录十一。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菩萨僧

出家菩萨僧与声闻僧其受戒及外形等之异同颇有諍论,以梵网為宗者,谓声闻僧之外有菩萨僧,外相虽与声闻僧為一、而其戒法别有梵网所说之菩萨戒,大异於声闻僧之小乘戒,引心地观经报恩品所说之叁种僧為其的证。稟承瑜伽者,以智度论之文為的证,谓餘佛虽於叁乘之僧,各异其戒,以别...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元照

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鑑律师专学毘尼。后从神悟禪师讲天台之教观。復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博究南山之律宗。而意篤净业。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而已。住灵芝叁十年,宋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一日寂。寿六十九。謚大智。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澄...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於夏安居时期经文也。夏安居者於佛法為枢要之修行时。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灌佛

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六十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Brāhmī(今波罗门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叁聚

以叁聚该收一切眾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叁、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此叁聚之义通於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餘。」预流向已上之圣者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為...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一剎那

Kṣaṇa,谓时之极少。曰一剎那。俱舍论十二曰:「极微字剎那,色名时极少。」仁王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经九百生灭。」俱舍论十二曰:「何等名為一剎那量,眾缘和合,法得自体顷,或有动法,行度一极微,对法诸师说,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剎那,如是名為一...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每月十斋日

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

《三藏法数》 / 515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贤劫千佛

过现未叁住劫,各有一千佛出世。贤劫千佛者,佛祖统纪叁十勘考诸经论,依其所记,则住劫有二十增减,其前八增减中,為佛之出世。於第九减劫,始有佛,名拘留孙佛。是為千佛之第一。次為拘那含牟尼佛,次為迦叶佛,次即今之释迦牟尼佛。自此至第十增减之减劫,有弥勒出世,次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身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四,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宗喀巴

又名罗卜藏札克巴。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生於甘肃省之西寧府,性慧敏。年十四,学於后藏札什伦布之西萨迦庙,已涉红教之流弊,忧吞刀吐火之幻术,不足為世益,誓洗其风。一日会眾,自换黄色衣冠,告眾曰:教主者,世世呼毕尔罕,以救人民。后得道於西藏之噶尔丹寺,此為黄教之始...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叁十二大人相

一者足下安平。二者足下千辐轮。叁者纤长指。四者肤足跟。五者手足网缦。六者手足柔软。七者肤[跳-兆+专]肠如伊尼近鹿王。八者踝骨不见。九者平身立手摩两膝。十者阴藏如马王。十一者身圆满如尼呴类树。十二者身毛上靡。十叁者一一毛右旋。十四者身如金色。十五者圆光一寻。十六者...

《法门名义集》 / 256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堙罗那

Airāvaṇa,又作[[口垔]]罗婆那,白象王名也。天帝释所乘。」同十六曰:「伊罗跋象,此象王名。天帝释常所乘,有大神通。」华严经六十六曰:「伊罗婆拏大象。」 又龙王名。本行集经叁十七曰:「尔时海内伊罗鉢王,既受龙身。」经注曰:「尹罗鉢,隋言霍香叶。」慧琳音义叁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荼吉尼

Ḍākini,又作荼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鬼之一类,有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得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四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荼枳尼,梵语。则鬼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大日经疏四曰:「荼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大辞典》 / 604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波罗奢

树名。译曰赤花树。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波罗奢树,此云赤华树,树汁滓极赤,用之為染,今紫矿是也。」同二十四曰:「紫矿,波罗奢汁也。其色赤,用染皮[(畾/(冗-几+互))毛]也。其树至大,亦名甄叔迦,一物也。花大如升,极赤,叶至坚韧,商人缝以為袋者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唄匿

单曰唄。又曰婆陟,婆师。梵音之歌咏也。引声咏偈颂,是為讚嘆叁宝之功德,故曰唄讚。佛在世有最巧於唄道者,称為唄比丘或铃声比丘。佛教来汉土,人未知唄道之音调,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巖谷之水声,自感得之,遂制曲谱云。见[渔山]条。文句记四曰:「经云唄者,或云唄匿,云...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波伽罗

又云波利迦罗。译曰助身衣。十诵律六十一曰:「优婆离问佛:佛听诸比丘所着衣,覆身衣,拭身巾,拭面巾,僧祇支,泥洹僧,是衣名何等?佛言:名波伽罗(晋言助身衣也)。」羯磨疏四上曰:「波利迦罗,唐译助身衣也。」梵Parikara。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五种忏悔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毘舍闍

Piśācā,又作毘舍遮,辟舍柘,毕舍遮。持国天所领鬼之名称。孔雀王咒经下曰:「毘舍闍,梁云颠鬼。」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毕舍遮,旧云毘舍闍,又作毘舍遮,鬼名也。饿鬼中胜者也,亦言颠狂鬼也。」同二十四曰:「毕舍遮,旧经中名毘舍闍,亦言辟舍柘。」慧苑音义下曰:「毘舍闍王...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叁十五佛

佛说决定毘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於叁十五佛之边至心懺悔。叁十五佛者:一释迦牟尼佛、二金刚不坏佛、叁宝光佛、四龙尊王佛、五精进军佛、六精进喜佛、七宝火佛、八宝月光佛、九现无愚佛、十宝月佛、十一无垢佛、十二离垢佛、十叁勇施佛、十四清净佛、十五清净施佛、十六婆留那佛、...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善慧

东阳乌伤居士,傅翕,字玄风,年十六、娶刘氏,生二子,云普建普成。年二十四、遇梵僧嵩头陀知往因,结菴松山之双檮树间,自称当来解脱善慧大士。苦行七年,宴坐之间,见释迦金粟定光叁佛。翕有神异,梁武帝敬重之。尝创轮藏,令转之者得大利。后世作轮藏者安父子叁人之像。陈大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四土

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梵志

Brahmacā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曰:「梵者西国音,此翻為寂静,谓涅槃也。志是此方语,志求於梵,故云梵志也。」婆沙论叁十四曰:「婆罗门至彼王所,王言:梵志从何所来?」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宝林

极乐净土七宝之树林也。无量寿经上曰:「七宝诸树周满世界。」又观经宝树观所说是也。 又(寺名)禪宗六祖慧能大师所住之寺也。在广东韶州曲江县南六十里南华山,即曹溪南华寺也。法海坛经序曰:「先是西国智药叁藏,自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香美,异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

《佛学大辞典》 / 531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优婆夷

U āsikā,旧称优波夷,优婆斯。新称鄔婆斯迦,鄔波斯迦,优波赐迦,优婆私柯。译曰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事叁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女子。四眾之一。七眾之一。净名疏曰:「优婆夷,此云清净女。」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鄔波斯迦,或言优波赐迦,此云近善女,言优婆夷...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毘舍离城结集

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十二面观音

经轨无十二面观音,是誌大士等之化现也。佛祖通载九曰:「梁武令僧繇写誌公像,公以指[(改-己+牙)/力]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山谷外集十四曰:「十二面观音无正面,注僧伽至临淮,尝卧贺跋氏家,现十二面观音形。其家欣庆,遂捨宅归焉,即今寺也。见宋高僧传。」临济录曰:...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宝冠释迦

顶着宝冠之释迦像也。菩提树下初成道之佛像,有宝冠瓔珞,详记如西域记八。又南山之叁宝感通录曰:「东晋杨都金像,华臺有西域。叁藏求那跋摩曰:此古梵也,是阿育王第四女所造。其像有七宝冠,饰以珠玉,可重叁斤。」盖造立者為尊重恭敬故,饰以宝冠瓔珞,非有别意。然后世作...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高丽藏

高丽国彫刻之大藏经也。又称丽藏,高丽本,丽本或鲜本。案高丽藏经,如前后凡有叁幅:一、显宗二年為退治契丹兵之难发愿而刻者。二、為文宗朝所刻者。叁為高宗二十四年為蒙兵退散祈愿而刻者。显宗之板本,据义天之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為五千轴。藏於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為蒙兵所...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法身塔

法身偈而藏之者。寄归传四曰:「或积為聚,以砖里之,即成佛塔。或置空野,任其销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為业。(中略)当作之时中安二种舍利:一谓大师身骨,二谓缘起法颂。其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参照[法身偈]条。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摩头

Madhuka,果名。译曰美果。玄应音义二十四曰:「末度迦果,旧云摩头,此云美果也。」俱舍光记十八曰:「末度迦是果名,其形如枣,树似皂赖树。」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光明山

观音之住处,补多罗山Potalaka之别名。六十华严经五十一记善财童子之南询曰:「渐渐游行,至光明山。登彼山上,周徧推求,见观世音住山西阿。」探玄记十九曰:「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光明,表大悲光明普门示现。此山在南印度南边,天竺本名逋多罗山,此无正翻,以义译之,名小...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夜叉说半偈

涅槃经十四,记释帝桓因身变為罗剎,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之半偈,与生灭灭已寂灭為乐之半偈。见[半偈]条。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犍稚

Ghaṇtā,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僧兵

明嘉靖癸丑,倭兵入犯苏淞海滨。其兵民御之,败而走者叁十七阵矣。操江蔡公克廉募僧兵殄灭之。自后我师与倭战多凯旋。凯旋自天员一阵始也。(中略)倭犯杭城,叁司令僧兵四十人御之。其将為天真天池二人。天池乃少林僧。於是交兵,大破倭奴。倭人走袭上海太仓。蔡公驻节於苏,走金...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峨眉山

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峨眉县西。两山相对如蛾眉,故有此称。一名大峨山,与中峨小峨相连故,合称叁峨。周迴千里,有石龕一百二十,大小洞四十。山顶有寺号光相寺。為普贤菩萨示现之灵场,因而着名。方舆记所谓:「自白水经八十四盘山,径如线,登躋六十里而至寺」是也。五杂俎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耆婆

Jivaka jiva,又作耆域,时缚迦。译曰固活,能活。王舍城良医名。耆婆耆城同為一人,观同本异译经题一云奈女耆域因缘经,一云奈女耆婆可知(二经共為后汉安世高译,但少有具略相违),叙其出姓。前揭之二经以為柰女与萍沙王(频婆沙罗王)之子,毘那耶杂事二十一所载,与此同。然...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坐针锋

坐於针之锋端而听法也。法苑珠林叁界篇:「色界诸天下来听法,六十诸天共坐一锋之端,而不迫窄,都不相碍。」智度论:「叁徧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日本佛像之始

叁国佛教略史曰:「十四年(钦明帝十四年),河州茅渟海漂到奇木,土人取而献之,帝命以造佛像二躯,是日本造佛之始。」(案即今方野寺放光之像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疟加持

又名疟病法。加持病疟人使之平癒之法也。法令病者南向,修法者坐其后方,先作护身法,并结结界之印,防恶魔障碍,次结弥陀定印,入於冥想,观念病者之心月轮,有鍐、吽、怛洛、紇哩、恶之五字,此五字如其次第变為大日、阿閦、宝生、弥陀、不空之五佛,此五佛又成五大明王,不动明...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胎藏界曼陀罗

胎藏界之诸尊如其位安置於坛场者,曼陀罗為坛场之义,轮圆之义,坛中安置十叁大院四百十四尊,一切之功德轮圆具足者,是胎藏界之曼陀罗也,此曼陀罗乃显眾生本具之理性者,故又名因曼陀罗,理曼陀罗,以东方為发因之位,故亦名东曼陀罗,其理性清净无垢之德,喻之莲华,故亦名莲华...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非心非佛

以是心是佛之语翻案而為一箇之公案者。无门关叁十二则曰:「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碧巖四十四则曰:「僧问禾山: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山曰:解打鼓。」宗镜录二十五曰:「心之与佛皆世间之名,是之与非乃分别之见。空论妄想,曷得真归。所以祖师云...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佛曲

西河诗话曰:「佛曲在隋唐有之,不始金元。如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婆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蜜七俱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邪勒佛曲,入徵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剑波

地动神。日天之眷属也。演奥钞十四曰:「注大佛顶云:剑波婆耶(地动难),若依此记即是地动神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颰柁梨

果名。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婆柁梨,是西方一类小枣者也。」见婆柁梨条。(CBETA註:疑為见[婆陀梨]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大教网

如来之教法,能救生死海之人,故譬以鱼网。晋华严经五十九曰:「张大教网絙死生海。」五教章上曰:「是故经云:张大教网絙生死海,度天人龙置涅槃岸。」(五教章之文上二句依晋经五十九,下二句依同经四十四菩萨金翅王,生死大海,中摶撮天人龙,安置涅槃岸之文)。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世间经

说苦集灭道之法。示世间出世间之因果。摄於中阿含叁十四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僧祐

梁京师建初寺僧祐,律学之名匠也。出出叁藏记,释迦谱,释迦方誌,弘明集等行於世。天监十七年寂,寿七十四。见高僧传十一。唐南山律师為此师之后身云。见宋高僧传道宣传。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冥阳会

冥者冥界之饿鬼眾,阳者阳界之婆罗门仙眾,今普供施彼群生,名曰冥阳会。见象器笺十四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智眼

智能见事物,故名眼,智即眼也。又智之眼也。谓非肉眼也。唐华严经六十一曰:「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眼。」成实论十九曰:「智慧现在前,犹明眼见色。」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安稳

身安心稳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身意泰然,快得安稳。」文句十四曰:「不為五浊八苦所危,故名安。日倒暴风所不能动,故名稳。」稳通作隐。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须夜摩

又作须炎,须炎摩。天名。译曰妙善,妙时分。智度论五十四曰:「须夜摩,夜摩天王名也。秦言妙善。」玄应音义叁曰:「须炎或作须夜摩天,此云妙善天。又炎摩,此云时分。须炎摩,此言善时分。」慧苑音义上曰:「须夜摩。须,善也。夜摩,时也。言彼诸天,光明赫奕,昼夜不别。依看...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六十四梵音

如来之音声。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梵者清净之义。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七曰: 「一、流泽声,Snigdhā。二、柔软声,Mṛdukā。叁、悦意声,Manojñā。四、可乐声,Manoramā。五、清净声,Śuddhā。六、离垢声,Vimalā。七、明亮声,Prabhāsvarā。八、甘美声,Valgu。九、乐闻声,Śravaṇiy...

《佛学大辞典》 / 1233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四十八愿

阿弥陀如来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所建立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说之。是為由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选择摄取之大愿,故谓之选择本愿。其一一愿名,诸师所说不同。 据日本望西楼了慧之无量寿经钞言,第一无叁恶趣愿,第二不更恶趣愿,第叁悉皆金色愿,第四无有好丑愿,第五宿...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一圆相

在禪门為悟之对照而出之圆相也。有圆相之商量者,自慧忠国师始。传灯录五曰:「师见僧来,以手作圆相,相中曰字,僧无对。」碧巖六十九则曰:有南泉一圆相之公案。「南泉、归宗、麻谷,同去礼拜忠国师。至中路,南泉於地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皈师於圆相中坐,麻谷便作女人拜...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叁律仪

由律仪不律仪之作法,而於身内生律仪不律仪之本体,此谓之无表色。无表色有叁种之别:一、律仪,持善戒而发善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善也。二、不律仪,持恶戒而发恶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恶也。叁、非律仪非不律仪,此中摄中善中恶之二无表色。若行中品之善而发善之无表色,非如律仪...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元藏

元代所刻之大藏经也。又曰元本。刻於杭州路餘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寧寺。以思溪福州二本校勘之。始於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至元二十七年而雕造竣功。总计一千四百二十二部,六千一十七卷,五百五十八函。其中有大乘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小乘经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昏鼓

夕刻所打之鼓也。勅修清规法器章曰:「鼓早晚平击叁通。」一通為一百二十挝,叁通合為叁百六十挝,用以表一岁之日数。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四韦陀

梵语韦陀,华言智论,即婆罗门所作邪论也。以世间之智,造养生等,而有四种不同,故名四韦陀典。其不曾传至东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阿由,梵语阿由,华言方命,亦曰寿。谓养生缮性之也。(缮者,治也。) 二、殊夜,梵语殊夜(无翻),谓祭祀祈祷之也。...

《三藏法数》 / 176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泻药

下剂药也。慧琳音义六十叁曰:「泻药,為除五臟肠胃积热及宿食不消故,以药汤除去其滓滞,令体气通畅,即如今之大黄朴消巴豆犀角等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天德瓶

出心所愿者之瓶也。六十华严经五十九曰:「菩提心者,则為天德瓶,满足一切所乐欲故。」探玄记二十曰:「天德瓶者,於中所索,悉皆得故。如如意珠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Laṅkāvatāra-sūtra,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為本经叁译中之最古者。楞伽者,山名,阿跋多罗者,入之义,佛入此山说法,故名入,新译云入楞伽经者是也。宝字乃译人添加,因楞伽宝表经义之无上宝也。或言阿者,无也,跋多罗者,上也,阿跋多罗宝即无上宝也。华严疏钞六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陈那裂石

陈那為新因明之祖。与迦毘罗仙之化石者问答,石為之裂。辅行十之一曰:「迦毘罗仙,恐身死,往自在天问。天令往频陀山取餘甘子食,可延寿。食已於林中化為石,如床大。有不逮者,偈问石。后為陈那菩萨斥之。偈,石裂。」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破见

破正见也,即六十二见等。行事钞上之二曰:「破见者,谓六十二见。」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佛国记

宋释法显撰。法显於晋义熙中自长安游天竺,经叁十餘国。还,与天竺禪师参互辨定,以成是,凡一卷。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弥沙塞

Mahiśāsakāḥ,律部之名。译曰化地。就宗计而义翻為不着有无观。优婆毱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叁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叁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化地部,第叁百年中从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怀素

京兆人。玄奘之弟子。偏究律部。慨古人义章,未能尽善,撰四分律开宗记,以大毘婆沙论俱舍论等為宗,弹纠古疏之十六失,别立一家。后人称為东塔律宗。与法礪之相部宗,道宣之南山宗,鼎立為叁。师又别撰论疏六十餘卷。景龙六年寂,年七十四。见续开元释教录,贞元释教录,宋高僧传...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八戒斋

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有二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二不与取,取他不与之物也。叁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不邪婬不同)。四虚誑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七眠...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波卑缘

旧云波旬。慧琳音义十二曰:「波卑缘,悦绢反,梵语天魔名,相传误云波旬。梵语元无波旬,古译波[句-口+目]。音悬。略也。后人误[句-口+目]為旬字。」见波旬条。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一念

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八十随形好

咽已下六十种好。咽已上二十种好。是为八十种好。咽下六十种。足二十抓指手足八处表里平满。两踝两膝两[阿-可+坐]两肩两腕两股两臂藏相两圆两膊两胁两腋两乳腰背心脐咽覆(悉皆妙好。是名咽下六种十好)咽上二十者。上下耳齿两唇两龂两颊两发鬓两眼两耳两鼻孔两眉两额两角。已上是名...

《法门名义集》 / 194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佛本行集经

六十卷,隋闍那崛多译。详悉佛一代化迹之本纪也。经末曰:「或问曰:当何名此经?答曰:摩訶僧祇师名為大事,萨婆多师名此经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為佛生因缘,曇无德师名為释迦牟尼佛本行,弥沙塞师名為尼藏根本。」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七十二字

百论曰:劫初梵天王得七十二字,来化世间,世间皆不信,故吞七十字,唯二字留着於口之左右,即阿与沤也。故外道之首,皆安此二字。阿者无,沤者有。谓一切诸法,不出有无之义,故安於经之首以表吉相。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宝积经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之异译也。佛在给孤独园,波斯匿王末利夫人共致於其女阿踰闍国王妃胜鬘夫人称扬佛德。胜鬘得欢喜说偈,遥请佛来现。佛即现身。胜鬘说说偈讚叹其德。佛為授记。胜鬘復发十弘誓愿,感天花天音。乃至说大乘了义,广明二乘不了...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天台山

在浙江省台州天台县之西,仙霞岭脉之东支也。形势高大,西南接括苍雁荡,西北接四明金华,蜿蜒东海滨,如衣之有缘。隋智者大师依此山而开闢一宗,因之有天台宗之名。观音玄义记一曰:「天台山者即大师栖身入寂之所。」辅行一曰:「台者星名,其地分野应天叁台,故以名焉。」大明一...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二答

一、言答,谓华严经第一会至第八会,各有请问,皆以言说而答,是名言答。 二、示相答,谓华严经第九会入法界品,初起六十句问,如来自入师子频申叁昧,现相而答。盖佛心自在,不待兴言,佛力殊胜,现相能答,是名示相答。(频申,奋迅貌。)

《三藏法数》 / 104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十种见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迦湿弥罗城结集

小乘经典第四期之结集,為说一切有部所传。有两说:一佛灭后四百年,集五百罗汉与五百菩萨,迦旃延罗汉為上座,马鸣菩萨為笔者,造阿毘达磨之毘婆沙一百万偈。一佛灭后四百年,当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时集五百罗汉,世友菩萨為上首,造鄔波第鑠论十万颂,以释经藏,造毘那耶及阿毘达...

《佛学大辞典》 / 639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孔雀闻雷妊

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得身,又如青雀饮雄雀泪而便得身,如命命鸟见雄鸟舞即便得身。」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居士

梵语曰迦罗越kula ati,居财之士,居家之士,在家志佛道者。輟耕录曰:「今人多以居士自号。考之六经,惟礼记有居士锦带。註,谓道艺处士也。」吴曾能改斋漫录曰:「居士之号,起於商周之时。韩非子曰:太公封於齐,东海上有居士狂矞华士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佛学大辞典》 / 451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迦毘罗婆苏都

Ka ilavastu,又作迦维,迦维罗阅,迦维罗越,迦毘罗,迦毘罗婆,迦比罗皤窣都,迦毘罗皤窣都,迦夷罗,迦维罗卫,迦比罗婆修斗,迦随罗卫,迦尾攞缚娑多,劫比罗伐窣堵等。城名。悉多太子之生处。释迦谱六曰:「迦维罗阅城,晋言妙德。」本行集经二十四曰:「迦毘罗婆苏都,隋言...

《佛学大辞典》 / 373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火净

五种净食之一。一切瓜果等物,先以火烧煮使熟后方食,谓之火净食。见有部毘奈耶杂事叁十六,叁藏法数二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贫女宝藏

一切之凡夫具佛性,譬之贫女之有宝藏也。涅槃经七曰:「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见。善男子!如贫女人舍内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有知者。时有异人,善知方便语贫女人:我今雇汝,汝可為我芸除草秽。女...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二十八祖

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昔有一人在山中诵剎利,有一野狐住其傍,专心听诵,有所解。谓我解此,足為诸兽中之王矣。於是游行而遇瘦狐,威吓之使之服从,展转伏一切之狐,伏一切之象,伏一切之虎,伏一切之狮子,遂得為兽中之王。乃作此念我今為兽中之王,应得王女而婚,乘白象,率群兽,围迦夷城。城...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不分

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应供

如来十号之一。梵语,阿罗訶Arhat,译曰应供。断一切之恶,应受人天之供养者。智度论二十四曰:「应受一切世间供养,故名為应供人。」大乘义章二十末曰:「外国名為阿罗訶也,此云应供。如来诸过悉已断尽,福田清净,应受物供,故名应供。」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烧香

五种供养及六种供养之一。世諦所释,则為拂邪气,请神灵。第一义諦所释,则為使所修之功德,周徧一切处。陔餘丛考叁十叁曰:「李相之贤已集,因谓烧香始於佛图澄。襄国城堑水源暴竭,石勒问澄,澄曰:今当勅龙取水。乃烧安息香,咒数百言,水大至云。然烧香实不自此始。叁国志孙策...

《佛学大辞典》 / 396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优婆塞

U āsaka,旧称优婆塞,伊蒲塞。新称鄔波索迦,优波娑迦,优婆娑柯,鄔波塞迦,鄔波素迦等。译曰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亲近奉事叁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男子。四眾之一。七眾之一。西域记九曰:「鄔波索迦,唐言近事男,旧曰伊蒲塞,又曰优波塞,皆讹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大集须弥藏经

大乘大集经之别名。六十卷,大集经之须弥藏分是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