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之船也。同性经上曰:「勤行八圣道者,似正疾风吹於船舶。」宝积经六十八偈曰:「斯诸世间天人眾,生死苦恼之所逼,愿度群生於有海,演说八正大船路。」往生要集上末曰:「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而一一之愿以此愿若不成就我不取正觉(即不成佛)之誓言而结之。其第一愿曰:「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乃至第四十八愿之结句皆然也。依此而谓之不取正觉之誓愿。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二亲者,父母也。末罗王经云:人受父母遗体乳哺养育之恩,或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也。(二十八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
《三藏法数》 / 227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一富兰那迦叶Pūraṇa Kāśya 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ārī Gośali 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眾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為自然者。叁删闍夜毘罗胝子Sañjaya Vairaṭī utra,删闍夜其字,毘罗胝...
《佛学大辞典》 / 577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十八道之一。大虚空藏為金刚界南方宝性如来四亲近,宝光幢笑四菩萨之总体,故召请本尊作运心之供养时,结大虚空藏菩萨之印诵明。其印為宝幢形。参照[十八道]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九会曼陀罗為合集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於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入会(支那无全本之译,不空译金刚大教王经叁卷出初会四品中前一品,赵宋施护译大教王经叁十卷出初会之四品,惟由不空译之十八会指归一卷略知十八会之纲领而已)。初会中有四品:一金刚界品,二降...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下分结者,即欲界之结惑也。 一、贪结,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叁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结,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嗔心,而不自已,由此嗔惑,...
《三藏法数》 / 368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一、数量数,数量数者,即一多之数量也。谓由一多之数,而能安立一切诸法也。 二、色心有为数,色即色身,心即所起之心,皆有生灭,名曰有为。此色、心二法,别而言之,则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数目不同,故名色心有为数。(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十二入...
《三藏法数》 / 189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叁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萨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叁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末...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四度加行者,密法之传授,分為四番,復续之為一,皆传之法也。此事非上古之正规,乃末法之略式。四度者:一十八道,二胎藏,叁金刚,四护摩也。论其次第,其初皆為十八道,其餘叁度,次第不同。或依胎,金,护摩之次第,或依胎,护摩,金之次第,或依金,胎,护摩之次第,而授与之...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叁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
《三藏法数》 / 907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舍利弗目犍连二大弟子共闻佛告诸比丘言:却后叁月,当入涅槃。不忍眼见世尊入灭,告佛已取灭。目连為宿业被执杖外道打杀。大方便报恩经五,贤愚因缘经五,记舍利弗入灭,且佛说其往昔因缘。增一阿含经十八说目连為执杖外道殴折,将入涅槃事,及舍利弗见之先取涅槃。又月光菩萨经说...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俱舍论九曰:「如讫栗枳王梦所见十事:谓大象、井、麨、栴檀、妙园林、小象、二獼猴、广坚衣、斗諍。」俱舍光记八曰:「讫栗枳,此云作事。是迦叶波佛父,夜梦十事。旦迦叶白佛。佛言此表当来释迦遗法弟子先兆:一,王梦见有一大象,被闭室中,更无门户,唯有小窗。其象以方便投身...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一、假名相,谓世间一切事物及以众生,虽因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相,故名假名相。 二、法相,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相,故名法相。(五蕴者...
《三藏法数》 / 239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唐贤首法藏国师为宗计不同,乃开十宗,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宗收小乘教,第七宗收始教,第八宗收顿教,第九宗收终教,第十宗收圆教。故云十宗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宗,谓此宗执着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宗。 二、法有我无宗,谓此宗计...
《三藏法数》 / 651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地狱名。此地狱有铜鑊,纵广四十由旬,中满盛火。下有十二轮,上有九十四火轮。誑惑邪命,諂曲作恶者,於命终时,身冷如冰。欲热时,狱卒罗剎,化作火车乘其上,现童男形,鼓舞至前。罪人见之,心生爱着,气绝命终,在火车上。支节燃火,身体燋散。狱卒唱活,应声还活。火车轢身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叁重。(中略)第叁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芻君荼央俱尸,叁、魔醯那罗达,四、金毘罗陀迦毘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鳩兰单托半祇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毘...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而无缺漏。智者愚者。得未误失所行正法。所以者何。如来至真身行无阙。则为至真平等之觉。威神巍巍端正殊绝。威仪礼节视瞻举动。顺于等行。被服法衣手执应器。行步进止往来周旋。经行坐立猗卧出入。郡国州城大邦县邑聚落。足不蹈地。千辐相文自然轮现。柔...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305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叁界之一,谓身体与宫殿国土物质的物,总為殊妙精好,故云色界。色界四禪有十八天。参照[四禪天]条。 又十八界之一,青黄赤白等眼根所对之色境。自持体与他法差别,故名色界。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又云十八明处。四韦陀与六论八论也。四韦陀出别项。六论者:一、式叉论,明六十四种之能法。二、毘伽论,释诸无常之法。叁、柯刺波论,释诸天仙上古以来之因缘名字。四、竪底沙论,释天文地理算数等之法。五、阐陀论,释作首卢迦之法。六、尼鹿多论,释一切物立名之因缘。八论者:...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藏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列次梵字之元始及其生字,為儿童最初之科本,是名悉曇章。悉曇者,别指摩多(母韵)体文(子韵)之四十七言。涅槃经所谓半字者是也。又总称他之生字十八章。本之而成就十八章之文字及名句等,故名悉曇,又為小学之标称而题嘉名也。演密钞六曰:「梵语悉曇,此云成就。準声明中即是...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楞严经叁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徧法界之义,周徧法界者大之义也,此七法,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故种种法法无不周徧,无不含容,此為大之实义。大小乘中虽说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地大不能徧於水大风大,水大不能容火大,岂成大之义哉,欲显此义,故经中先就五阴,六...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又名最后生,最后有,或后身菩萨。即住於生死身最后之生之菩萨也。俱舍论十八曰:「住最后有,名最后生。」俱舍光记十八释之曰:「即是王宫所生身。」又瑜伽论略纂十一曰:「最后身,谓已生欲界,即於此身成道。此身為生死身最后有,故名最后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频婆娑罗王梦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折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以為灭后十八部分派之兆。见金杖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俗传地管狱之神曰阎罗。其说有二。或以為十王之一。群书拾唾曰:「释氏所谓十王者,五曰阎罗。」或以為位在十八王上。戒庵漫笔曰:「佛言琰魔罗,盖主捺落迦者。阎罗即琰魔罗之异译。餘十八王,见於阿含等经。名皆梵语,王主一狱,乃阎罗僚属。」按梵语阎罗,其义為双王。佛经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无若干想亦无众念而令其心迷惑忘也。所以如来无若干想。如虚空土不可穷尽。不察众生而各各异。用其本净无若干故。察于诸佛无若干种。用其法界不可破坏。慧平等故。亦于诸法无差别想。用无欲故。如来不坏奉禁戒者。偏爱顺念。亦不毁呰于犯戒者。睹修道者不...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5169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与[百八结业]同。又,五十校计经对於眼根之好色中有阴果,有集因,对於恶色中,有阴有集,对於平平色中,有阴有集。一根有六。六根合為叁十六,配之於心意识之叁世而有百八,是為百八烦恼,经中就五十法一一举此百八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名一切结使,结有九,使有七,合為九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声闻乘四果中预流、一来、不还之叁果云学人,阿罗汉果云无学人。此品记法华迹门叁周说法中之因缘周,由於彼等闻往昔之因缘,初迴小乘心,发无上菩提心,佛於彼等授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故谓之授学无学人记品,常略名人记品。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 / 《授学无学人记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於叁界之四諦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於叁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叁界有九地,九地一一有见惑修惑,其修惑每一地分九品,以先断麤大而次第断微细者為法。而断一品之修惑每有无间道解脱道之二节,正断惑之位,谓之无间道,既断惑已,而得解脱之位,谓之解脱道。因之而对於修惑每一地有九无间九解脱之十八节(又云十八心),见大藏法数五十。参照[...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增一阿含经二十八曰:「波斯匿王,闻优填王彫像,乃以紫磨黄金造佛像,亦高五尺,时阎浮提内始有二像。」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五曰:「若佛世尊自居眾首為上座,便有威肃,眾皆严整,世尊不在,即无上事。是时给孤独长者来至佛所,礼双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我今欲造赡部...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世界初成时,住须弥顶亦有宫殿,后光音天下,如是展转至第五天,修罗瞋,便避之,无所住,遂下生於地,又嫉佛之说法,佛為诸天说四念处,修罗则说五念,佛说叁十七品,则说叁十八品,常為曲心所覆。见止观二之二。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头陀所使用之十八种道具。即杨枝,澡豆,叁衣,瓶,鉢,坐具,锡杖,香炉,奩,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像之称。律中之十叁资具。為比丘用物,与此有别。為后世之修行者制之。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十八性。菩萨摩诃萨方便正观十八性。作是念。眼性眼性中不可得。是眼性无我无我所。无常无坚自性空故。眼性中眼性不可得故。眼性虚妄无所有。从忆想分别起。眼性无有决定相。虚空性是眼性。譬如虚空无决定相。无根本故眼性亦如是。无决定相亦无根本故。何...
《持世经》 /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 3598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1日Kamkara,数量名。法华经药王品曰:「甄迦罗,频婆罗Bimbara,阿閦婆Akṣobhya等偈。」俱舍论十二列五十二数,其中第十六曰:「矜羯罗。」玄应音义六曰:「甄迦罗,或云恒迦罗,此当千万亿。」法华玄赞十曰:「甄迦罗等者,俱舍论第十二卷,说数六十,妄失餘八。以十渐积至第十六名...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初更五点后,经少时,鸣鐘十八下,名之為定鐘。又名十八鐘。正当亥时。其后少时,打二更。凡坐禪至定鐘而止,眾便出僧堂,若更欲坐禪,则报言定鐘坐禪,乃再入堂。定鐘之后锁前门,眾皆自后门出入。今俗所谓初夜之鐘者,正是定鐘也。见象器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金刚顶经。瑜伽有十万偈十八会。初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刚界。二名降三世。三名遍调伏。四名一切义成就。表四智印。于初品中有六曼茶罗。所谓金刚界大曼茶罗。并说毗卢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五相者所谓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佛身圆满此...
《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4102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2日佛之十力,四无畏,叁念住,大悲,合而為十八。俱舍论廿七曰:「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中略)佛十力,四无畏,叁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為十八不共法。唯於诸佛尽智时修,餘圣所无,故名不共。」无量寿经下曰:「十力无畏不共法声。」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於住劫之中由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為第一之减劫,由是每百年增一岁,至人寿八万岁,更下至十岁為第二之减劫。如此一上一下,终第十九之减劫,更增至人寿八万岁,為第二十之增劫,至住劫而终。即第一止於减数,第二十止於增数,中间有十八回之增减。是曰住劫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谓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叁种思惑,叁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三藏法数》 / 64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各有好、恶、平叁种不同,则成十八烦恼。又六根对六尘,好、恶、平叁种,起苦受、乐受、不若不乐受、复成十八烦恼,共成叁十六种。更约过去、未来、现在叁世,各有叁十六种,总成一百八烦恼也。(好、恶...
《三藏法数》 / 184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配於此十斋日之佛菩萨,谓之十斋佛:一日定光佛,八日药师如来,十四日普贤菩萨,十五日阿弥陀如来,十八日观音菩萨,二十叁日势至菩萨,二十四日地藏菩萨,二十八日毘卢遮那佛,二十九日药王菩萨,叁十日释迦如来也。但此配法出拾芥抄,无经论之明据,或由五祖戒禪师配叁十佛於叁...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结缚眾生使不出生死之烦恼,有九种也。一爱,二恚,叁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八嫉,九慳是也。即於六随眠加取嫉慳叁者。六随眠為根本烦恼,繫缚之义强,故特立為结。但五见之中,唯身边邪叁者,立為见结,又四取之中,唯见戒二取,立為取结者,有二义:一、叁见之体十八事...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又曰护身叁昧耶。十八道之一。於真言念诵法,為欲行者之身,被金刚甲冑,防护邪神恶魔之怨害时所结之印契也。因而又曰甲冑印。十八契印曰:「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即成被金刚甲冑。所有毘那夜迦及诸天魔作障碍者,退散驰走,悉见行者光明被身威德自在,若居山林及在险难皆悉无畏...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频婆娑罗王梦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折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以為灭后十八部分派之兆。见金杖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Āryabhāṣa,又曰圣言。即梵语所谓叁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论十一曰:「一切天眾皆作圣语,谓彼言词同中印度。」毘婆沙论七十九曰:「世尊有时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諦。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不领解。世尊怜愍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旧婆沙作毘陀罗...
《佛学大辞典》 / 643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佛之尊号。涅槃经十八曰:「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师子吼,名大沙门大婆罗门。」 又通名比丘。对於沙弥或外道而名為大。沙门者出家之都名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禪為梵语禪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為梵语叁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静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禪之名狭,定之一分也。盖禪那之思惟审虑,自有定...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马祖大寂禪师法副明州大梅山之法常,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唐贞元中居天台山,餘姚南七十里,梅子真旧隐居。大寂闻师住山,乃使一僧来问:和尚见马师得什麼住於此山?师云:马师向我教即心是佛,我即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摩生...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於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於叁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佛之觉悟也。凡夫无觉悟,声闻菩萨有觉悟而不大,佛独觉悟实相,彻底尽源,故称大觉。又声闻虽自觉,而不使他觉,菩萨虽自觉亦使他觉,而觉事未满。佛自觉觉他皆圆满,故独称之為大觉。仁王经上曰:「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心地观经一曰:「敬礼天人大觉尊。」...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智度论四十八明佛之四无畏。法界次第下依智度论释之:一一切智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我為一切正智之人,无些怖心也。二漏尽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我断尽一切烦恼,无些怖心也。叁说障道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障害佛道之法无些怖心也。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81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9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捨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佛告持人。何谓菩萨晓了诸种。若能分别十八诸种。而顺思惟识别于观。眼种本末则无眼界。悉空无我我所。入不久存。眼种虚无则曰自然。用眼自然故曰不真。因迷惑思想而合成。眼无所成不得识行为虚空形。犹如虚空悉无所成。悉无所有亦无处所。眼无内外亦无中间。欺诈之业无有真实不可...
《持人菩萨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790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9日禪林以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经為四大部经。勅修清规祈祷曰:「或看藏经,或四大部经,或叁日五日七日,随时而行。」佛祖统纪四十八曰:「凭楫问道於果佛日,顿悟心旨,南渡之后,所在经藏残闕,楫以奉资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数。」,「世以华严涅槃宝积珠林為...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一学人田,小乘见道位已后,修学圣道之圣者也。是有十八人:一信行,二法行,叁信解,四见到,五身证,六家家,七一种,八向须陀洹,九得须陀洹,十向斯陀洹,十一得斯陀洹,十二向阿那含,十叁得阿那含,十四中般涅槃,十五生般涅槃,十六行般涅槃,十七无行般涅槃,十八上流色究...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又曰拘拘罗部。译曰鸡胤部。小乘十八部宗之一。四分律开宗记一本曰:「拘拘罗部,此云鸡胤部,准鸡名亦应言究究罗部鳩鳩吒部。此是鸡声,从声為名。宗轮论名鸡胤部,十八部论名窟居部,部执论名灰山住部。」叁论玄义曰:「此山有石,堪作灰。此部住彼山中修道,故以為名。」梵Kauk...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四十八愿中此名王本愿,眾生念佛得往生於净土者唯依此愿,因此名為念佛往生之愿。教行信证叁本曰:「斯心即是出於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於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叁处说之,而名字稍异。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同叁十七曰:「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叁昧佛,性佛,如意佛。」同四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又作燄王。阎魔王也。秘藏宝钥中曰:「释帝诵之,摧修罗之军。阎王跪之,礼受持之人。」法苑珠林曰:「阎罗王者,昔為沙毘国王。常与维陀如生王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為地狱主,臣佐十八人,悉忿懟,同誓曰:后当奉助,治此罪人。十八人即主领十八地狱也。」阎罗王五天使者经曰:...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叁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
《佛学大辞典》 / 886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从师获灌顶。既蒙印可已不久当成就。弟子具此相方可为传授此。即如意宝。能成就诸事业。如经说处所。山间及流水清净阿兰若随乐之涧谷。离诸厄怖难。随力严供具。行人面于本方拜礼本尊。次礼余方佛。以五轮着地。如教之敬礼。双膝长跪已。合掌虚心住诚心。尽说陈三业一切罪。 我...
《十八契印》 / 202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12日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叁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支大仙,五鉢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 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叁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涅槃经二十叁。明四种之天。同十八明生天与第一义天之二种,其中生天以在四种中合二处所明為五天,即於彼四种加第一义天為第五也。第一义天是佛及佛所证之涅槃。经曰:「第一义天,谓诸佛菩萨,常不变易,以常住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Bhikṣu(巴Bhikkhu),比丘之别音也。探玄记十八曰:「梵有叁名:或云比呼,或云苾芻,或云比丘。此无正译。」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四律者:一、十诵律Sarvāstivāda-vinaya,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是五部中之萨婆多部也。二、四分律Dharmagu ta-vinaya,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译,是五部中之曇无德部也。叁、僧祇律Sāṅghika-vinaya,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本名摩訶僧祇律Mahāsāṅgha,是根本窟内之...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阿毘曇者,梵语,译言无比法等。即发智六足等小乘之诸论也。以之為宗通入涅槃谓之门。当於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智度论十八於佛法明蜫勒门阿毘曇门空门之叁门,其中曰:「阿毘曇门,或佛自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又智度论二曰:「阿毘曇叁种:一者阿...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佛独具之十八不共法也。此十八之功德,不共通於二乘之人,故不共法亦谓之独法。寄归传曰:「获十八独法号天人师。」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以摩多体文四十七言(又四十九言),為本而生之文字有十八章,载於悉曇字记。寄归传四曰:「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转成一十八章。总有一万餘字,合叁百餘颂。」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Mahā rajñā āramitā,译曰大慧到彼岸。六度之一。大慧為到涅槃岸之要法,故曰到彼岸。智度论十八曰:「摩呵,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心经法藏疏曰:「般若是体,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奥妙证真净也。波罗蜜多是用,此云到彼岸,即由此妙慧翻生死过尽至真空之际。即简...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又云毘目多罗。如来所出之音声也。慧苑音义下曰:「毘目瞿沙,具云毘沙摩乌多罗毘目瞿沙,言毘沙摩者,此云无怖畏也。乌多罗者,最上也。毘目瞿沙者,出声也。」探玄记十八曰:「毘目多罗者,天竺本名毘目多罗涅惧沙,此翻為最上无恐怖声。」梵Vimuktaghoṣa。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心之主作用,对於心所之伴作用,而谓為心王。心王者,总了别所对之境,心所者,对之而起贪瞋等之情也。密教以之為金刚界之大日如来,心所即心数為其眷属。此心王心数之差别,吽字义以大日為心王,餘尊為心数,十住心论等以五佛為心王,餘尊為心数,守护国经等以九尊為心王,餘尊為...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日本亲鸞着。在净土文类钞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与正信念佛偈少异,而义意则全然相同。正信偈由第十八之因愿文「叁信十念」而题為正信念佛。此偈由其成就之文「闻名欢喜,」而命名念佛正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又作极七有,极七生。预流之圣者,不断修惑者。於欲界之人与天,七返往来受生中,必圣道成就,证罗汉果,故谓之极七返。此七往来中,於人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於天中有七度之中有,七度之生有。合有二十八生,而七之数同,故略云极七生。犹言七处善,七叶树。但云二十八生...
《佛学大辞典》 / 522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昔野火烧林。林有一雉,以水洒林,往返不止。时天帝来问言:汝何作?答曰:我愍眾生,故欲救此林,此林荫影清凉,我诸种类眷属,皆悉依仰,我身有力,云何怠而不救之?天帝问言:汝精勤可至几时?答曰:将以死為期。天帝言:汝心虽尔,谁证知之?即自立誓,我心至诚不虚,火即当灭...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论云:若迷心不迷色,则合色开心,数为五蕴;若迷色不迷心,则合心开色,数为十二入;若心色俱迷,则心色各开,数为十八界。如此开合说者,为令众生于所迷处,委细而观,故有叁科不同焉。 一、五蕴(亦名五阴。)蕴,积聚也。谓积聚色受想行识五法以成身也。如来为迷心偏重者,...
《三藏法数》 / 367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