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填王始以栴檀作释迦佛之形像,瑞相圆满,故名瑞像。西域记五曰:「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餘尺,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鄔陀衍那王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恃力欲举,虽多人数莫能转移。遂图供养,俱言得真,语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来成正觉已,上昇天宫為...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為眾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十种智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住,...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二缚。由此惑业缠缚住着叁界,不能脱离也,又名二结,结即缚之义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惑,分别曰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乃至有...
《三藏法数》 / 167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断断,谓所起恶不善法,断已复生,更须精进摄受,令不生起;断而又断,是名断断。 二、律仪断,谓坚持戒律,慎守威仪,断一切恶,是名律仪断。 叁、随护断,谓于无漏真实叁昧相中,随顺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四、...
《三藏法数》 / 144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 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无记,谓根身、...
《三藏法数》 / 284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所谓一即十者。乃一至十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若以一為本数,即单位。则舍一而不能有二至十。此所以一即二,一即叁以至一即十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二。一之外别无二之本体也。由此以推。十亦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十。一之外别无十之本体也。由是论之...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谓叁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天,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情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而起贪欲,故名情欲。 二、色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媚等色而起贪欲,故名色欲。 叁、食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饮食而起贪欲,故名食欲。 四、淫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互相染着行于欲事,故名淫欲。
《三藏法数》 / 110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五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佛在舍卫国祇陀林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时国中有一商主,与五百人欲泛巨舶入于大海采诸珍宝。时彼商主发净信心,欲饭佛僧祈福保祐,前诸佛所致诚勤请;如来知已默然许之。于其住处明旦设食,尽其甘美虔伸供养。食毕敷座,佛为说法赞布施行,所感如意心田俱胜...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1112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菩萨往昔曾作兔王,以其宿世余业因缘,虽受斯报而能人语,纯诚质直未尝虚谬,积集智慧熏修慈悲,不生一念杀害之心。于彼无量百千兔中,禀性调柔居其上首,为彼徒属讲宣经法,劝令谛听善思念之:“我及汝等无始劫来,不修正行随恶流转,由四种因堕三恶道。所谓四者:贪、瞋、痴、慢...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1483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在河南洛阳县东故洛阳城西。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初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而来。舍於鸿臚寺。遂取寺為名。创置白马寺。此僧寺之始也。唐垂拱宋淳化元至顺明洪武间,俱重修。洛阳伽蓝记曰:「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叁里,御道南。帝梦金人,长丈六,项皆日月...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天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天神已自知之,照临于上矣。 二、地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地神已自知之,鉴察于下矣。 叁、傍人知,谓人作善作恶,于隐僻之处,自谓无人知,而不知傍人已知之矣。 四、自知,谓心欲作善作恶,人虽未知,自意已...
《三藏法数》 / 123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由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诸经所说空义不一,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 一、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
《三藏法数》 / 478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
《三藏法数》 / 396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叁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叁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叁、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二、惭,惭...
《三藏法数》 / 489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菩萨往昔以瞋因缘堕于龙中,有三种毒,所谓:气毒、眼毒、触毒,又由别报福业力故,身具众色如七宝聚,不假日月光明所照,常与无量百千诸龙,周匝围绕以为眷属,变现人身容色端正,住毗陀山幽邃之处,多诸林木华果茂盛,清净池沼甚可爱乐,与诸龙女作众歌舞共相娱乐,止住其中经于...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1942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佛告阿难:“我今于此大众之所,略说造塔所得功德,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假使以四天下满中所有草木丛林,皆为人身,彼一一人发心修行,随其所证或有获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及缘觉果。时有长者以净施心长时供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尽其形寿令无所乏,至灭度...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454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悬於帝释宫之宝网也,略云帝网。华严诸师取以譬诸法重重无尽之缘起。又為天竺幻术者之咒名,以此咒能如帝释之网现一切事故也。大日经五曰:「咒术网所惑,同於[帝释网]。」同疏十五曰:「此幻师真言,名帝释网。犹如彼网於一切事显示相,现有种种相,而实无有一一实事,故名帝释网...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无明者,于第一义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惑是也。 一、缠无明,缠即缠缚,谓由此无明之惑缠缚,不能出离生死,故曰缠无明。 二、随眠无明,谓无明烦恼,长时随逐,眠伏第八藏识之中,故曰随眠无明。 叁、相应无明,谓意识缘于六尘之境,识与境相应而起无明烦恼,故曰相应无明...
《三藏法数》 / 183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五住者,谓叁界见惑为一住,叁界思惑分为叁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住也。由此五惑,能令众生住着生死,故名住地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根本无明者,能生见、思二惑,故名根本也。) 一、一切见住地惑,一切见者,即叁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409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尔时世尊将诸大众,诣般遮罗大聚落所,至一林中,谓阿难曰:“汝于此间为我敷座。”佛坐其上,语诸比丘:“汝等欲见我往昔时修行苦行舍利已不?”白言:“愿见。” 于时世尊以手按地,六种震动,有七宝塔涌现其前,世尊即起作礼右旋。“阿难!汝可开此塔户。”见七宝函珍奇间饰。“阿难...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1309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无量阿僧祇劫,阎浮提中有大国王,名曰尸毗,所都之城号提婆底,地唯沃壤人多丰乐,统领八万四千小国,后妃采女其数二万,太子五百,臣佐一万。王蕴慈行仁恕和平,爱念庶民犹如赤子。是时三十三天帝释天主,五衰相貌虑将退堕。彼有近臣毗首天子,见是事已白...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1060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尔时世尊游化依止王舍城中,时彼国主阿阇世王,创发净信归依于佛,四事供养曾无所乏,大臣人民四部之众,咸于如来亲近恭敬,以梵音声说微妙法,教诸弟子断十恶业,勿杀生命、窃盗他财、作非梵行、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瞋、邪见。是诸众生蒙佛教诲修行十善,于佛法中清净而...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870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嗔使。 叁、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
《三藏法数》 / 555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二、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叁、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
《三藏法数》 / 40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有余涅槃,谓见、思烦恼已断,尚余现受色身未灭,是名有余涅槃。(见、思烦恼,即见、思惑,于意识起诸分别,曰见惑;于尘境起诸贪爱,曰思惑。) 二、无余涅槃,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余,是名无余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三藏法数》 / 113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尔时世尊游化居止摩竭陀国王舍城中,将诸弟子大阿罗汉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时彼国王名洴沙王,禀性仁贤久植德本,已证初果得不坏信,奉佛之心倍加隆厚,常以上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供养如来及比丘众。是时国中先有外道六师之徒富阑那等,久在王境宣布邪教,诳惑民庶信服者众,王...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2718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谓声闻观五阴苦空,猒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叁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
《三藏法数》 / 201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不杀戒,不杀戒者,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不盗戒,不盗戒者,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
《三藏法数》 / 707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是永明所立,单於大乘判定其宗旨。一法相,谓一切染净诸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而由各自种子起,万法条然,因之於色心诸法建立种种名相者。如深密,唯识等之所明是也。二破相,谓一切染净之法,悉為因缘生,以因缘生故无自性,如梦如幻,诸法唯是空,即空亦為空...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如眼根对于色尘时,识即随生;余根亦然,是名因缘。(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心、心所法者,心即心...
《三藏法数》 / 254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染,犹水之澄清也。 二、得泥成浊,谓众生真如之心,性虽清净,而为无明之所染污,觉成不觉,犹水本清净,得泥成浊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叁、虽浊不失净性,谓众生真如之心,虽为无明所染,而清净本然之性,...
《三藏法数》 / 527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虚空之果实。以譬无法。圆觉经曰:「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犹如空华,復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外道十六宗之一。义林章一曰:「害為正法宗,谓諍竞劫起。诸婆罗门,為欲食肉,妄起此计。若為祀祠,咒术為先,害诸生命。能祀,所害,若助伴者,皆得生天。」瑜伽论七曰:「立如是论:若於彼祠中,咒术為先,害诸生命。若能祀者,若所害者,若诸助伴,彼一切皆得生天。」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昔者如来出现于世,乃为父王及诸大众演说观佛三昧法门,如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黄金色无量光明。是时会中五百释种,观佛身相犹若灰人羸婆罗门,见已号哭自拔头发,举身投地口鼻吐血。如来见之乃安慰曰:“汝勿号哭!吾为汝说。过去有佛名毗婆尸,入涅槃后于像法中,有一长...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1010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僧具之一。世所谓爪杖也。手所不能到之处,用此可以搔抓如意,故名。释氏要览中曰:「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又如此方篆书心字。」是亦一说也。然比丘之百一资具及曼陀罗诸尊之器仗,无见类於如意者,盖是始於支那也。佛祖统纪智者传曰:「南岳手持如意,临...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洹精舍坐夏安居,时阿难陀于日中分食毕收钵,与诸比丘共诣林间,经行往来宴坐消息,乃相议曰:“今佛世尊出兴于世,甚为奇特,第一希有,于诸众生多所饶益。今此上首憍陈如等五大比丘,最初遇佛成等正觉,趣鹿野苑说四谛法,先得悟解。种何善本?有何因缘?初转...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831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