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 条搜索结果

二河白道

以水火二河,喻眾生之贪瞋。以中间之白道,喻清净愿往生心。观经散善义曰:「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云云。」智度论十七曰:「河譬如...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8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二十五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昧,华言正定。二十五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8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师子

又作狮子,梵语枲伽Siṁha,又曰僧伽彼,兽中之王也。经中以譬佛之勇猛。无量寿经上曰:「人雄师子,神德无量。」智度论曰:「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於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伏,故名人师子。」梵语杂名曰:「师子,枲伽。」名义集二曰:「僧伽彼,此云师子...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善财五十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迦楼罗

Garuḍa,又云迦留罗,迦娄罗,揭路荼。迦嘍荼,伽楼罗,誐嚕拏,蘗嚕拏等。鸟名。旧译曰金翅鸟。新译曰妙翅鸟。顶癭鸟,食吐悲苦声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為食。八部眾之一。法华文句二下曰:「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十六万里。」探玄记二...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六行观

谓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行,是名六行观。 一、厌苦观,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不能出离,是为因苦。复思欲界报身,饥渴寒热,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是为果苦。苦因、苦果,皆须厌恶也。(心数者,受、想、行也。) 二、厌粗观,谓思惟欲界五尘...

《三藏法数》 / 513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佉吒迦

印相名,旋舞之形。慧琳音义十六曰:「佉吒迦,梵语也,以义译之云。以左右手腕相近,柔耎轮散十指,共於心前,翻旋舞,心住悦喜观也。」梵Khaṭaka。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金毘罗神

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曰:「金毘罗。」大宝积经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解虎锡

高齐僧稠禪师,以锡杖解两虎之斗。续高僧传十六(僧稠传)曰:「后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震巖,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又隋曇询禪师有此事。续高僧传十六(曇询传)曰:「又山行值二虎相斗,累时不歇,询乃执锡分之。以身為翳,语云:同居林藪,计无大乖,...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一百一十六、优陀羡王缘

昔优陀羡王,住卢留城,聪明解达,有大智慧。其一夫人,名曰有相,姿容奇特,兼有德行,王甚爱敬,情最宠厚。时彼国法,诸为王者,不自弹琴。尔时夫人,恃已爱宠,而白王言:“愿为弹琴,我为王舞。”王不免意,取琴而弹,夫人即举手而舞。王素善相,见夫人舞,睹其死相,寻即舍琴,...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2041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十六大力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8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佛经入中国

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佛学大辞典》 / 654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君荼

Kuṇḍa,又作军荼。译曰火炉,即护摩坛也。慧琳音义十六曰:「君荼,唐云地火炉,即护摩坛也。」同四十二曰:「军荼,唐云火炉也。其炉形状,而有多种,方圆角,金刚杵,莲花等形,所用名别。」 又明王名。千手陀罗尼经曰:「君荼,鸯俱尸。」报乳记曰:「君荼者,军荼利也...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护戒神

守佛制戒之善神也。受归者,有十六部之善神护之,又受五戒者,五戒一一各有五神,合有二十五神,护持五戒者。灌顶经一曰:「是故我说是言,令清信士女劝受归戒,归有十六鬼神之王,随逐护助。戒有二十五神,营护左右门户之上,辟除凶恶。」参照[二十五神]条。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剑林地狱

十六小地狱之一。长阿含经地狱品曰:「剑树地狱。」智度论十六曰:「剑林地狱。」见[剑树地狱]条。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二十二门

俱舍界品曰:以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一、有见无见,二、有对无对,、善恶无记之性,四、欲色无色之界,五、有漏无漏,六、有寻有伺无寻无伺,七、有所缘无所缘,八、有执受无执受,九、大种所造,十、积聚非积聚,十一、能斫所斫,十二、能烧所烧,十、能称所称,十四、五...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大集经

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十一卷至卷之日密分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二应

由观音普现色身昧应现之十二身也。楞严经六曰:「我身成十二应,入诸国土。」法华经所说身与此大同小异。一佛身,二独觉身,缘觉身,四声闻身,五梵王身,六帝释身,七自在天身,八大自在天身,九天大将军身,十四天王身,十一四天王太子身,十二人王身,十长者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7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劫比罗天

又作金毘罗天,俱鞞罗天。慧琳音义十一曰:「劫比罗,梵语云矩吠罗,旧云俱鞞罗,天名也。」见[迦毘罗]条。劫比罗者Ka ila,金毘罗者Kumbhira,俱鞞罗者Kubera也,时时混用之。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渴誐印

译曰剑印。慧琳音义十六曰:「朅伽,唐云剑。」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六、波罗㮈国弟微谏兄遂彻承相劝王教化天下缘

昔者世尊,语诸比丘:“当知往昔波罗㮈国,有不善法,流行于世。父年六十,与着敷屡,使守门户。尔时有兄弟二人,兄语弟言:“汝与父敷屡,使令守门。”屋中唯一敷屡,小弟便截半与父,而白父言:“大兄与父,非我所与。大兄教父使守门。”兄语弟言:“何不尽与敷屡,截半与之?”弟答言...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266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转轮王

梵曰斫迦罗代棘底曷罗闍Cakravarti-raja,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五会法师

唐法照為善导之后身,创五会念佛,故称為五会法师。唐代宗大歷七年寂。出於佛祖统纪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火宅喻

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地藏

梵名乞叉底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禪定观察眾机,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為地藏院中...

《佛学大辞典》 / 915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刊定记

华严刊定记。十六卷。静法寺慧苑释新译之经,见地与贤首异。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牛头山

梵名瞿室[飢-几+夌]伽Gosriṅga,又译牛角山。在新疆和闐市南十里。西域记第十二所谓:「王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室[飢-几+夌]伽山,唐言牛角。山峰两起,岩隒四绝。於崖谷间建一伽蓝,其中佛像,时放光明。昔如来曾至此处,為诸天人略说法要,悬记此地当建国土,敬崇遗法,遵习大...

《佛学大辞典》 / 469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六大力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六大药叉将

一达哩底囉瑟吒大将。二禁毘嚕大将。嚩日嚕大将。四迦尾嚕大将。五弥覩吒大将。六哆怒毘大将。七阿儞嚕大将。八娑儞嚕大将。九印捺嚕大将。十波夷嚕大将。十一摩尾嚕大将。十二娇尾嚕大将。十真特嚕大将。十四嚩吒徒嚕大将。十五尾迦嚕大将。十六俱吠嚕大将。如是十六大将各有...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法藏

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為眾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二大人相

一者足下安平。二者足下千辐轮。者纤长指。四者肤足跟。五者手足网缦。六者手足柔软。七者肤[跳-兆+专]肠如伊尼近鹿王。八者踝骨不见。九者平身立手摩两膝。十者阴藏如马王。十一者身圆满如尼呴类树。十二者身毛上靡。十者一一毛右旋。十四者身如金色。十五者圆光一寻。十六者...

《法门名义集》 / 256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弥迟伽

塔名。本行集经曰:「龙王起塔,名弥迟伽,隋言土塔。」梵Mṛttika。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普济寺

禪寺也。本称為前寺。普陀山志曰:「在白华顶南灵鷲峰下,歷代废兴不一,明万歷年勅建,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禪寺。国朝康熙四年乙巳夏,遭红毛寇劫掠焚燬,大殿犹巍然独存。十八年南巡,御题普济群灵额赐前寺,遂改今名。」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七科道品

十七之助道品分七种,谓之七科道品。见[十七道品]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释提桓因

又云释迦提婆因提,释迦因陀罗,释迦罗因陀罗,赊羯罗因陀罗,释迦提桓因陀罗,新云释迦提婆因陀罗,释迦提婆因达罗。梵音Sakra Kevānāmlndra,释罗為名,译曰能,提婆译曰天,因陀罗译曰主,又曰帝,即能天主。住於须弥山顶上,忉利天(即天)之主也。略称释帝与帝释。旧...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由旬

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闍那。新称踰缮那。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十里...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八大地狱

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须弥灯王佛

维摩詰,借师子座於须弥灯王佛。维摩经不思议品曰:「过东方十六恒沙国有世界,名為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於是长者维摩詰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使来入维摩詰室。」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摩怛理迦

Mātṛkā,又作摩怛履迦,摩夷,摩得勒伽,摩德勒伽,摩侄梨迦,摩多罗迦。论藏之别名。译曰本母,行母。本為理,论藏為生理之母,故曰本母,又為生行法之母,故曰行母。玄应音义一曰:「摩夷,正言摩怛理迦,此云本母。理為教本,故以名焉。」同十六曰:「摩得勒伽,或言摩侄梨迦,...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大宝积经

有四十九会七十七品,前后诸师译一会或译数会而别行之。唐菩提流志新译十六十九卷,取旧来诸师所译二十会八十一卷合之,以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為全本。宝积者法宝之集积也,為大乘深妙之法,故目之為宝,无量法门摄在此中故谓之积。宝积经论一曰:「大乘法宝中,一切诸法差...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要门

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法谓之要门,善导一家之称。观经玄义曰:「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入,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喜见城

忉利天(译曰天)帝释所住之城名。在须弥山之顶。智度论一百曰:「七匝山顶有天宫,其城七重,名為喜见。九百九十九门,一一门边皆有十六青衣大力鬼神,守护城中。」然起世经、贤愚经、长阿含经、优婆塞戒经、俱舍论、顺正理论等总作善见城,是翻译之相违也。因而俱舍...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赤袈裟

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十九,以青泥赤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六

昔有大姓家子端正,以金作女像,语父母:“有女如此者乃当娶也。”时他国有女人亦端正,亦以金作男像,白父母:“有人如此乃当嫁之耳。”父母各闻有是,便远娉合此二人为夫妇。时国王举镜自照谓群臣:“天下人颜容宁有如我不?”答曰:“臣闻彼国有男子端正无比。”则遣使请之。使者至以王...

《旧杂譬喻经》 /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 364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半遮罗

añjala,译曰笼。见慧琳音义二十六。 又(人名)长者名。译曰笼或狱。卵生之人也。见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堙罗那

Airāvaṇa,又作[[口垔]]罗婆那,白象王名也。天帝释所乘。」同十六曰:「伊罗跋象,此象王名。天帝释常所乘,有大神通。」华严经六十六曰:「伊罗婆拏大象。」 又龙王名。本行集经十七曰:「尔时海内伊罗鉢王,既受龙身。」经注曰:「尹罗鉢,隋言霍香叶。」慧琳音义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菩萨僧

出家菩萨僧与声闻僧其受戒及外形等之异同颇有諍论,以梵网為宗者,谓声闻僧之外有菩萨僧,外相虽与声闻僧為一、而其戒法别有梵网所说之菩萨戒,大异於声闻僧之小乘戒,引心地观经报恩品所说之种僧為其的证。稟承瑜伽者,以智度论之文為的证,谓餘佛虽於乘之僧,各异其戒,以别...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六知见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五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首楞严经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之略名。首楞严者,昧之名,万行之总称也。有十卷。经题下曰:「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於广州制止道场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

《佛学大辞典》 / 1192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六

正法念经十六十六种曰:「一,鑊身饿鬼。二,针口饿鬼。,食吐鬼,四,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四心断结

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十四心断结也。(藏教者,即经律论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自恣

梵云 ravāraṇa鉢刺婆刺拏。旧翻自恣,新译随意。夏安居之竟日即在旧律為七月十六日,在新律為八月十六日,使他清眾恣举己所犯之罪对他比丘而懺悔之,故曰自恣。又云随意,又随他人之意而恣举其所犯,故云随意。寄归传二曰:「梵云鉢刺婆刺拏,译為随意,亦是饱足义,亦是随他人意...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五则法门

曹洞宗由四月十六日,或十月十六日五日间所修之法问论议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数珠

梵名鉢塞莫。是念宝名时记其数之具也。牟黎曼陀咒经曰:「鉢塞莫,云数珠。」木槵子经曰:「佛告王(毘琉璃王)言:大王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常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帝释

忉利天之主也,居须弥山之顶喜见城,统领他之十二天(忉利天译天),梵名释迦提桓因陀罗Śakra devānām indra,略云释提桓因。新译之梵名,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译能,天帝之姓,提桓者天,因陀罗者帝,即能天帝也,今反转梵语而谓為帝释,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之一眾也。...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下棒

禪宗之师,执柱杖打学人,谓之下棒。五灯会元七曰:「德山禪师小参,示眾云:今夜不答话,閒话者十棒。」又示眾云:「道得十棒,道不得亦十棒。」德山由来以下棒有名。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种:一五根,二五境,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二相

具名十二大人相。此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千世界

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四天下,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山顶是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四天下,一千四天王天,一千天,一千夜摩天,一千兜率天,一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七道品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总而合数为十七道品。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无我。是小乘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处。四正勤。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恶法...

《法门名义集》 / 246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毘舍离城结集

是小乘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十、僧祇律、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五佛

佛说决定毘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於十五佛之边至心懺悔。十五佛者:一释迦牟尼佛、二金刚不坏佛、宝光佛、四龙尊王佛、五精进军佛、六精进喜佛、七宝火佛、八宝月光佛、九现无愚佛、十宝月佛、十一无垢佛、十二离垢佛、十勇施佛、十四清净佛、十五清净施佛、十六婆留那佛、...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六部善神

拥护受归戒者之善神也。详见字部[十六部神]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婆师波

Vāṣ a,又作婆师婆、婆湿婆、婆沙波。五比丘之一。译曰起气、泪出、气息。佛灭后,窟内窟外结集时,於窟外领界外之大眾结集藏者,即大眾部之祖也。佛本行集经十四曰:「次长老婆沙波,隋言起气。」论玄义曰:「界外大眾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為主,此云泪出。常悲苦眾生而泪...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际时

际时者,西域一岁分为际,即热时、雨时、寒时也。 一、热际时,西域记云:从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为热时也。 二、雨际时,谓从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为雨时也。 、寒际时,谓从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为寒时也。

《三藏法数》 / 107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健陀

又作乾陀、乾驮、健达。译曰赤色、黄色等,即袈裟之色也。百一羯磨九曰:「乾陀色。梵云袈裟野Kaṣāya,译為赤色。」章服仪曰:「木兰一染,此方有之。赤多黑少。若乾陀色。」寄归传一曰:「袈裟乃是蕃言,即是乾陀之色。」(Kanthā或Kanṭaka)。 又(物名)译曰香Gandha,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六部神王护归人

佛说灌顶经一曰:「佛语梵志:是為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河沙鬼神以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善男子女人等受归者。」见[十六部神]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不净观

五停心观之一。為治贪心,观身之不净也。此中有二:一者观自身之不净,二者观他身之不净。观自身不净,有九相:一死想,二胀想,青瘀想,四脓烂想,五坏想,六血涂想,七虫噉想,八骨锁想,九分散想。智度论中加烧想,而缺死想(见[九想]条)。观他身不净有五不净:一种子不净,...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宣政院

元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十人,同知副使僉院各二人,同僉院判各人,参议经歷各二人,都事人,照磨管勾各一人,僧俗并用。二十六年,置断事官四人。以后增省不一。至天歷...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高丽藏

高丽国彫刻之大藏经也。又称丽藏,高丽本,丽本或鲜本。案高丽藏经,如前后凡有幅:一、显宗二年為退治契丹兵之难发愿而刻者。二、為文宗朝所刻者。為高宗二十四年為蒙兵退散祈愿而刻者。显宗之板本,据义天之诸宗教藏雕印疏所言,為五千轴。藏於符仁寺。高宗二十年,為蒙兵所...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梵志

Brahmacā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曰:「梵者西国音,此翻為寂静,谓涅槃也。志是此方语,志求於梵,故云梵志也。」婆沙论十四曰:「婆罗门至彼王所,王言:梵志从何所来?」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周利槃特

Śuddhi anthaka又Kṣudra anthaka,又作周利槃陀伽,周利槃特迦,周梨槃陀迦。译曰:继道,小路。新作朱荼半託迦,翻曰小路。兄弟二人,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称曰槃特。后又於路上生一子,名曰周利槃特。槃特者,路之义。周利槃特者,小路之义。兄聪明,弟愚钝。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三藏法数》 / 308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天口

婆罗门之法以火為天之口,火烧供物则诸天得食之云。是护摩供之所由来。百论疏上之中曰:「再供养火為欲生福,外道谓火是天口,故就朝瞑二时再供养火。问外道何故谓火法天口耶?答俱舍论云:有天从火中出语言:诸天口中有光明谓言是火。故云天口。(中略)正烧苏等千八种物,令香气...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往世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功德聚

功德之聚魄。佛之德称。涅槃经十二曰:「右膝着地,以偈讚佛。如来无量功德聚,我今不能广宣说。」浴佛功德经曰:「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讚阿弥佛偈曰:「斯等宝林功德聚,一心合掌头面礼。」大日经疏五曰:「制底,翻為福聚,谓诸佛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為...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