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条搜索结果

总持功德赞说譬喻无尽品第二十四之一

尔时寂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随入一切法相陀罗尼。佛言寂慧。随入法相者。即是文字无尽随入之智。谓阿字门。随入一切法故。又阿字者。是即诸法出生之门。又阿字者。是即诸法初生后际。又阿字者于一切处成办事业。随起语业。无所了知非无了知。以阿字门随入一切法故。此说是...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107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如来身密不思议品第七之一

尔时寂慧菩萨摩诃萨。前白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言。大秘密主。为我略说如来秘密。此中云何。是为如来秘密之法。金刚手菩萨告寂慧菩萨言。善男子谛听谛听。我今承佛威神。为汝宣说如来秘密。有其三种。何等为三。一者身密。二者语密。三者心密。云何名为如来身密。寂慧。当知所谓如来...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096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护世品第十九之二

复次大秘密主如来于一切法中总略而说有四法印。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无常。为诸沙门婆罗门及长寿天执常语者破常想故。二者诸行是苦。为诸天人计乐想者破乐想故。三者诸法无我。为彼执我诸外道等破其我想。四者涅槃寂静。为诸增上慢者起寻求行破彼增上慢故。此言无常者。即是毕竟无有...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908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四归法

归於叁宝及戒而生四不坏信,称為四归法。瓔珞本业经下曰:「佛子,次第為受四归法,归佛归法归僧归戒,得四不坏信心故。」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土门,往生弥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二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礼彼佛足作是白言。世尊。我今悔罪我今悔罪。我于释迦牟尼如来无量音声清妙轮。辄欲度量我斯深罪。又复世尊。我所来此几何远邪。彼佛答言。大目乾连。汝过九十九殑伽沙数等世界已。到此刹中。大目乾连白言。我此所来而极遥远。身力疲懈不能还复本刹土中。彼佛...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4008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周行七步

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三藏法数》 / 46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余

复次舍利子。如来于过去世中。以无著无碍智见。随转所转。云何舍利子。谓过去世诸佛刹中。若成若坏彼一切事。如来以算数方便而悉能知。又佛刹中所有一切药草树林而悉能知。又佛刹中所有一切众生众类众生施设。而悉能知。又佛刹中所有一切众生。种种性行种种色相周遍广大。而悉能知...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2189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百万遍

唱弥陀之名号百万徧也,满百万徧者。必得往生,唐道绰禪师依木槵子经,检得百万徧之文,会之於阿弥陀经之七日念佛,七日不断,即满百万徧。自修之也。伽才土论上曰:「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徧已去,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绰禪师检得此经,若能七日念佛即得百万徧也,由此义...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四事先苦后乐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行,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叁大

起信论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体,名之為大乘之义理,分為叁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眾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眾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等一切功德也。叁、用大,眾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现法乐住

禪定七名中之一。禪定者,离一切之妄想而现受法味之乐安住不动,故名。了义灯五本曰:「定有七名。(中略)七云现法乐住。(中略)现法乐住,唯在静虑,根本非餘,不通散。」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于如来神通境界大宝庄严最胜道场大菩萨宫中。而彼道场皆是如来威神建立。积集广大胜福庄严。圆满广大福智妙行。现转一切佛法胜报。显示如来无边神变加持之力。善入无碍境界大智。一切见者生大喜悦。入念慧行普遍运行。无动妙智。于无边劫修集无量众功德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4275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2日

回光返照

禪录之语。顾自己之本分也。又通用於土门还相迴向之义。传灯录叁十,石头草庵歌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临济录曰:「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宗镜录二十叁曰:「若捨己徇尘,是名违背。能回光返照,随顺真如,境...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婆罗门

Brāhmaṇ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拏,又云没囉憾摩。译為外意、行、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曰:「婆罗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罗贺摩拏,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多罗菩萨

Tārā,是观音院之一尊,即多罗观音,莲华部之部母也,观音,有定慧之二德,毘俱胝主其慧德,多罗主定德。女性。从观如来眼生,故云眼观音。又以人之爱者在於眼,故表爱而谓之眼。大日经曰:「彼右大称名,圣者多罗尊。青白色相杂,中年女人状。合掌持青莲,圆光无不徧。暉发犹金...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凡小八倒

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计不。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住子

齐萧子良撰。谓以沙门身口七支,不起诸恶,长养增进菩提善根,如是修习成佛无差,则能绍续叁世佛种。是佛之子,故曰住子。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五祖

(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十事功德

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如来身密不思议品第七之余

复次寂慧。如来身相。一众会中有得见者有不见者。其得见者欢喜瞻仰。其不见者默然懵瞪。寂慧当知。如来不以段食资养。或有众生见佛亦受世间食者。谓有威力具足修菩提行。诸贤圣众常随佛后。于食器中承受其食。是乃众生见佛如来数数举食置食器中。彼诸贤圣既受食已。若有众生于佛法...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970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战捺罗野

Candrāya,是月天子之名,即其真言也。息除一切世间之热恼,施以清凉之乐,故谓之為甘露。今以最初之战字為真言之体,战是不死之义,一切甘露味中无过於月叁昧,其服之者,即离诸变迁而不死不生也。捺是施与之义,囉是无尘之义,又為月之用,以加曳字之声,即名月天乘。见大日...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卷第十四

复次海意。我今复以喻明斯义。譬如世间。或有二人。一被金刚坚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一被枯草而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海意。于汝意云何。彼二人中。何人为火所焚。何人不为火焚。海意白佛言。世尊。若被金刚甲胄之者。虽入大火炽焰聚中。以其坚固甲胄能善作护。是人不为...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252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2日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卷第二

尔时海意菩萨摩诃萨。说是伽陀已从空而下。向佛合掌恭敬顶礼。前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今有所问。若佛世尊。听许我者。我即当问。佛告海意菩萨言。善男子。恣汝所问。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随有疑者。一一能为宣示演说令心开晓。海意菩萨乃白佛言。世尊。我先闻有诸菩...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4230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2日

广目天

梵名毘留博叉。四天王天之一。又十二天之一。十六善神之一。又名西方天。住须弥山西面半腹。常以天眼观察阎浮提之眾生,為西方守护神。详见起世经等。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四满成佛

一、信满成佛,谓依种性地,决定信于诸法不生不灭,清平等,无可愿求,是为信满成佛。(种性者,种即种子,性即性分是也。) 二、解满成佛,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想,不起涅槃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解行者,解即解了,行即所修之行也。...

《三藏法数》 / 231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卷第七

复次佛告舍利子言。譬如耆婆医王。普观大地一切草木无非是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亦复如是。观一切法无非菩提。又舍利子。譬如罗睺阿修罗王虽有势力。不能于其日月道中而为障碍。一切魔众亦复如是。虽有势力。不能于其勤行精进菩萨所修菩提道中而为障碍。又舍利子。譬如色界诸...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409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2日

俱有依

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根本所依别故。圣教唯说依五根义,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顺故,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虽五识俱取境明了,而不定有故非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五天子

居天子之意也。又曰五居天,五居眾,五那含天子,居天。或单曰五天。居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边之五尊也:一、自在天子,二、普华天子,叁、光鬘天子,四、意生天子,五、名称远闻天子。大日经疏第五曰:「次於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居眾。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口密

叁密之一。又名语密。即谓诵真言之口业妙用速疾隐秘也。即身成佛义曰:「法佛叁密,甚深微细,等觉十地,亦不能见闻,故曰密。」又据异本即身义,谓「六大中,风空二大,配於语密,真言行者,以叁业為明,即身具叁密万行,即身具叁密菩提,行者自知,餘人不知,故名密。」是也。但...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真宗

真实之宗旨,是各称自所信之宗也。又明真如法相实理之宗旨,如云性宗,天台之别教,华严之终教已上是也。观经散善义曰:「真宗难遇。」五会法事讚本曰:「念佛成佛是真宗。」慈恩传八曰:「臣等夙敬真宗,幸窥天藻。」广百论释论曰:「重显真宗,遗彼餘疑。」教行信证化卷曰:「钞...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法眼

分明见真諦谓之法眼。通於大小乘言之。小乘為於初果见四真諦之理,大乘為於初地得无生法忍。增一阿含经一曰:「叁万天人得法眼。」无量寿经下曰:「得清法眼。」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大经慧远疏曰:「见四真諦,名法眼。」註维摩经一:「肇曰法眼道,...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五

复次善男子。云何是善回外道诸见方便。谓若菩萨于左啰迦波哩没罗惹迦尼乾陀等诸外道处。作诸化事。使其调伏为欲成熟。彼因缘故。菩萨作是思惟。此等外道我慢贡高。我今不应先行师教。要先恭事现为弟子。然后使其调伏。于彼法中而求出家。如其所行策勤修学。随诸外道种种法式。多闻...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335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2日

慈悲喜舍品第五之一

复次舍利子。彼住信菩萨。诸佛世尊审知其器堪可任持菩萨藏正法之器。是诸佛法器。如是知已即诣其所。随应为说菩提道法。 舍利子。以是缘故。当知住信菩萨是大法器。 舍利子。我念过去世阿僧祇劫前。复过无量不思议阿僧祇劫数。尔时有佛出现世间。其名大蕴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1357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叁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叁、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叁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叁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叁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二八

观经所说之十六观也。迦才土论上曰:「二八弘规,盛乎西土。」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梵王

梵者清之义,梵天总离婬欲,故云梵,今梵汉双举,称曰梵。梵天王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叁识

识,即心识也。以心有真有妄,故有叁识之不同焉。 一、真识,真识者,谓自性清心也。盖第八阿赖耶识,通真通妄,妄即是染,真即是。今言分,故名真识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 二、现识,现谓变现,即能生诸法之本也。此言第八识含藏一...

《三藏法数》 / 225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发觉心经卷上

尔时婆伽婆,复于一时游波罗㮈城诸仙住处鹿野苑中,与大比丘众足满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于其众中,多有诸根未成熟者,有减少善根者,有诸业障者。尔时彼处诸菩萨中,复有诸菩萨,乐多世事,乐于谈话,乐于睡眠,乐于杂业,乐於戏论,乐于染着种种文词散乱之业,不合禅行,于诸...

《发觉心经》 / 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隋言志德译 / 8033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四念珠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卷第三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菩萨堪任摧压于身。谓若菩萨或遇身分欲断坏时。菩萨应当依法观察余诸众生。又若有具善巧方便菩萨。即能修行圆满六波罗蜜。何等行相是为善巧方便菩萨圆满六波罗蜜。所谓菩萨或遇己身欲断坏时。若不惜其身。弃舍其身亦不爱乐。此即能修施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4558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2日

四种方便

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四不坏

谓信叁宝及戒而不坏也。天台仁王疏上曰:「信叁宝及戒不坏,名四不坏也。」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慈济微命

毘奈耶杂事五曰:「南方二苾芻,欲往室罗伐礼世尊,中路热渴,观水有虫,大者唯念法,不饮而丧身。小者谓佛世难遇,饮而涉路。大者直生於叁十叁天,以胜妙之身礼世尊,得法眼。小者后至,為佛呵责。」南海寄归传一曰:「恚捐轻枝,现生龙户。慈济微命,交升帝居。」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发觉心经

二卷,隋闍那崛多译。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异译。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持戒波罗蜜多品第七之一

复次佛告舍利子言。云何名为诸菩萨摩诃萨修习持戒波罗蜜多是即广修菩萨胜行。舍利子。菩萨有三种法常善所行。何等为三。谓身语意皆善所行。云何身善所行。而菩萨者远离杀生偷盗邪染。此名身业善行。又复菩萨远离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此名语业善行。又复菩萨无贪无瞋正见。此名意业善...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1199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慈悲喜舍品第五之余

复次大蕴如来。告精进行太子言。云何名为菩萨大悲之心。所谓菩萨求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大悲心而为先导。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入息而为先导。积集大乘菩萨。以大悲心为其先导亦复如是。又如转轮圣王以其轮宝而为先导。即能获得诸宝。圆具菩萨大悲为先导故。即能获得一切佛...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2904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卷第八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我念过去佛出世 号曰勇猛精进尊 劫名花积妙可观 最上世界名善见 八万四千莲花出 有佛出现彼劫中 世界犹如兜率天 所须饮食皆如意 彼无女人不处胎 众生化生悉严好 而复不修于余乘 菩萨皆住大乘法 十方所来菩萨众 于彼世界善可观...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4663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2日

四种作意

一、调练心作意,调练者,调停练习也。谓于可厌患之法,调停练习,令心厌离,是名调练心作意。 二、滋润心作意,滋润者,滋长沃润也。谓于可欣尚之法,滋长沃润,令心忻乐,是名滋润心作意。 叁、生轻安作意,轻安者,即身轻心安也。谓于可厌法令心厌离,于可欣法令心欣乐,安...

《三藏法数》 / 191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叁叁品

土论所说女人,根缺,二乘之叁体与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菩提心

真言行者初入初地,见法明道,得无盖障叁昧,名曰菩提心。大疏叁曰:「初入菩提心门,见法明道,如识种子迦罗罗时。」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四

复次舍利子。住信菩萨于佛如来十种智力不可思议。闻已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如来以具十智力故了知胜处。于天人世间能师子吼转妙梵轮。所有一切天人魔梵悉不能转。无与如来同其法者。云何十力。一者处非处智力。二者业报智力。三者种种信解智...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86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轮提陀品(除十七偈)

我昔往诣寺,见地不处, 即取其扫帚,便扫彼寺舍。 竟睹寺清,心中甚忻踊, 令我无垢尘,如此寺舍。 用是功德故,在在所生处, 面色和悦姝,端正难可比。 其余之福祚,于是最后世, 父母则名吾,号曰为除。 我于亲族中,生时亦清, 一切所爱...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 472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六之余

复次舍利子。有十种称赞之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当行布施。此称赞法者。谓即有为出离故得有为果。菩萨应当如是布施。即得十种称赞之法。何等为十。一者施食。获得长寿。二者施饮。息除一切渴爱烦恼。三者施诸乘舆。即能获得诸利乐事。四者施妙衣服。即起惭愧之心如获金盖。五者施...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2543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五种

诸食物依五事而清,适於比丘之食,谓之食。者离过之义,如命,肉。一、火,谓食物之宜烧煮者,如法烧煮之,熟方食之也。二、刀,谓果物之宜以刀去其皮核者,如法去之,方食也。叁、爪,谓果物之宜以爪去其皮壳者,如法去之,方食也。四、蔫乾,谓果物之蔫乾失生...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长者贤护品第一之四

复次佛告诸长者言。一切法无观无不观。何以故。离生住灭故。一切法无转无作。离心意识故。一切法系属于缘。自性无力故。 又诸长者。眼者四大所造。无常无强而不究竟。无坚无力速朽之法。斯不可信。多苦多恼众病所集。是故诸长者。眼无依止亦无造作。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四大...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28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六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佛善了知至处力 诸正定聚知彼因 及不定聚诸众生 彼成熟相皆明了 三种贪处佛善了 瞋痴三种亦复然 三种烦恼差别门 佛悉了知因缘处 苦处了知利根性 迟缓神通柔软根 乐处利根亦复然 佛悉了知迟缓相 有迟缓处迟缓力 或迟缓处利...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429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布萨食

斋日之食也。羯磨疏四上曰:「布萨食者亦是斋之食耳。」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琉璃土摽

药师琉璃光如来。通身浅碧色。宝窟中百宝莲华。师座上大空三昧。放无数光明。一一光中。无量分身诸佛。悉大空三昧相。右臂扬掌调手开叶。左安脐下勾小指。号大宝琉璃药。其地绀琉璃色。尘数无量宝花树。树华叶形。或佛形。放无量光明。名佛波罗蜜。或菩萨形。生无量伎乐。名三昧总...

琉璃土摽》 / 124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

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五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种种信解智力。谓佛如来于诸众生诸补特伽罗。所有信解种种差别。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本住贪爱。于瞋起解。广如经说。若诸众生本住着痴。于瞋起解。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本住不善之法。于不善法起解。如来一一如实了知。若诸众生本住善法。于...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591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跋闍子比丘十事非法

毘奈耶杂事四十曰:「一、高声共许法(四分「得寺内」,十诵「如是」,五分「求听」),比丘在寺内作别眾非法之羯磨大眾高声共许,则其法成。二、随喜法(四「后听可」,十「证知」,五「合於求听中」),比丘作非法之羯磨,其座大眾随喜,又於界内先作别眾之羯磨,然...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无怖夜叉品第二

尔时世尊。于其中路。化度五百诸长者已。即于是处安然详审。将入王舍大城。 尔时王舍大城诸贤圣中。有大夜叉。名曰无怖。即作是念。值佛世尊斯极难得。我今应以胜妙饮食奉上世尊。时无怖夜叉。即以色香味触清具足上妙饮食。恭奉世尊。 尔时世尊。为悲愍彼无怖夜叉故。受所...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958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叁法身

有二种(一)罗什叁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叁实相法身,空性之诸法实相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法身有叁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叁诸法实相和合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六之一

复次佛告舍利子。云何名为于波罗蜜多发勤精进。舍利子。若于六波罗蜜多勤精进者。此说是为修菩萨行。其六波罗蜜多者。谓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胜慧波罗蜜多。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见彼沙门婆罗门贫穷孤露来乞丐者。随诸所欲而...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776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菩萨观察品第三之一

尔时尊者舍利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当请问。惟愿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善为宣说。若佛世尊听许所请。我即当问。佛言舍利子。恣汝所问。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随有问者即当为说。使其皆得开释疑心。 尔时尊者舍利子即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2685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色界第叁禪第一天之名。意识受妙之乐,故名。第叁禪天之中,此天最少,故名少。见颂疏世间品一。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斯訶国

下品之秽土也。见迦才土论上。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十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如大海。何等为十。一者为大宝聚。二者深难彻底。三者广大无量。四者次第渐深。五者不宿死尸。六者皆同一味。七者容受众流。八者潮不失时。九者水族所依。十者无有边际。善男子。云何是菩萨为大宝聚。譬如大海广积众宝。阎浮提中一切人众。咸取其宝...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457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2日

王古

宋东都人。字敏仲。官尚书礼部侍郎,世称王侍郎。仁慈宽容,大好佛教。初寓京师时。与禪门耆宿结道交。及游江西,与黄龙翠岩晦堂杨岐等诸师缔清游,深契禪旨。又悟土法门之胜义。博考诸经,大有所发明。元丰七年着新修往生土传叁卷,补戒珠之遗,凡列传一百九人。又撰直指土...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梵苑

寺院之别名。為清之依处,故名梵苑,又為行者之住处,故名梵苑。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文殊叁世果位

文殊虽為助释迦之化,一时现菩萨之因位,然叁世皆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為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号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称為普见佛。首楞严叁昧经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中略)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过於千佛国土,国号平等...

《佛学大辞典》 / 532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叁种证相不同

谓修习法华叁昧,于叁七日中,一心精进,有叁种证相之不同者,盖由所修之人根性之有异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一、下根证相,谓行人于叁七日中,获得戒根清,就中所证之相,亦有叁品不同。若于叁七日中,或得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四大轻利,道心勇发,是下品戒根渐...

《三藏法数》 / 675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唱礼

法会表白,终后唱礼,师登礼盘,唱五悔五大愿等之文。谓之唱礼。其唱礼初所唱奉请之佛名,有金、胎、合之叁种差别。胎藏界唱礼南无清法身毘卢遮那佛、南无东方宝幢佛、南无西方无量寿佛、南无南方华开敷佛、南无北方天鼓雷音佛(已下诸菩萨等省略)。金刚界唱礼南无常住叁世妙...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二种布施

一、施,谓布施时,不求世间名誉福利等报,但为出世善根及资助涅槃之因,以清心而行布施,故名施。(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施,谓以妄心,求于福报而行布施。如般若经云:或畏失财故施与,或恐诃骂故施与,或为求势故施与,如是种种因缘,与相违,是名不施...

《三藏法数》 / 122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十一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法云何能证。云何能解。佛言。善男子。出世间慧乃能证入内自明解。除盖障菩萨言。岂非慧证即是自心内解入邪。佛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慧但如实能观诸法。由身作证故。除盖障菩萨言。若诸善男子。岂非以彼闻思修慧能证法时。便能内自得解入邪。佛...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750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2日

真法供养

真实之法供养也。法华经药王品言,药王菩萨往昔為一切眾生喜见菩萨时,烧身供养日月明德如来时,诸佛同时讚之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天台大师於普贤道场修法华叁昧至此是真精进之句豁然大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之圣者也,圣者虽无不,然此称其上位之人也。法华经普门品偈曰:「观世音圣,於苦恼死厄,能為作依怙。」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舍由六缘

(旧名舍心由六,出俱舍论) 一、由受心断坏故舍,谓心先受一切恶法,今或得戒得定,作是念言,我从今时,弃先所受,是名由受心断坏故舍。 二、由势力断坏故舍,谓由信力故,烦恼势力自然断坏,如弓放箭,势力尽时便止,是名由势力断坏故舍。 叁、由作业断坏故舍,谓如所受恶...

《三藏法数》 / 26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四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禅定具足何等为十。一者广集福德。二者多生厌患。三者发起精进。四者具于多闻五者无颠倒教授勤行修习。六者随正法行。七者根性明利。八者具纯善心。九者善了止观。十者不着禅相。云何是广集福德。谓若菩萨于大乘法中久积善根。彼彼生中善修戒行...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4066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2日

秽四句

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 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相,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唯即清。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 叁、...

《三藏法数》 / 191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六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诸智具足。何等为十。一者人无我智。二者法无我智。三者无方分智。四者知定境界智。五者加持智。六者不坏智。七者善观一切有情诸行智。八者无发悟智。九者善解一切法相智。十者出世间智。云何是人无我智。谓若菩萨观诸蕴生及诸蕴灭。若蕴生时。...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663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2日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十二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能离八难。何等为十。一者离不善业。二者如来所立禁戒而不违越。三者远离悭吝。四者于先佛所植众德本。五者勤修福行。六者智慧具足。七者善解方便。八者胜愿具足。九者多起厌患。十者发勤精进。善男子。菩萨不造不善业故不堕地狱。设或示现生地狱中...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525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2日

又曰施。戒律之制,比丘有得衣鉢药及金银穀米者,不许自蓄之,必求所施主一旦施与之。而如衣鉢药者得更由施主还付,仍自护持,是為贪着之意之法,故云施,能施者谓之施主,所施者谓之施者,对於施主说施与之言,谓之说。依此说之法,為比丘者得蓄积诸长物。然施法有展...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八颠倒

凡夫二乘各有四倒,合為八倒。大疏钞一曰:「倒有八种:外道谓世间為常乐我為四颠倒。二乘计永寂為涅槃,即无常乐我為四颠倒。若谓世间无常乐我,涅槃乃有常乐我,则名八行,皆非颠倒。」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自性受用变化叁身

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药王烧臂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曰:「过去有佛,号日月明德如来。彼佛為一切眾喜见菩萨及大眾说法华经,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乐修苦行,得现一切色身叁昧。得此叁昧已,心大欢喜,入此叁昧雨诸妙华妙香,供养日月明德佛及法华经。作是供养已,自念不如以我身供养,服诸妙香,身涂香油。於日...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千佛出兴异说

或以為一转轮王之千子,或以為千手观音之化出,或以為千佛各别出生,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宝积经九曰:「过去有佛,曰无量勋宝饰王如来。其时有转轮圣王,住清大城,名勇郡王。王有千子,第一名意,第千子名意无量。后又生二子:一名法意,二名法念。父王及千子共诣如来所,发...

《佛学大辞典》 / 70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玄门

玄妙之法门也,总以名佛法。叁论玄义曰:「不二玄门。」行事钞上之一曰:「凡厕预玄门者,克须清禁,无容於非。」迦才土论上曰:「土玄门,十方咸讚。」资持记上一之叁曰:「佛法深妙,有信得入,故曰玄门。」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叁佛身

一、自性身,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受用身有二种:一者,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也;二者,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功德身,居纯土,为住十...

《三藏法数》 / 252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第十八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四十八愿中此名王本愿,眾生念佛得往生於土者唯依此愿,因此名為念佛往生之愿。教行信证叁本曰:「斯心即是出於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九识

是性宗所立。於八识之外,证有无為之真如识。初无着菩萨造摄大乘论,至支那而二译不同。梁朝真諦,乃立九识。前六识如常,第七识名阿陀那识,第八识名阿梨耶识,第九名菴摩罗Amala识。译曰无垢识或清识,即真如也,真心也,楞伽经之真识也,是华天性宗九识家之立义也。然唐玄奘...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法身无相

涅槃经叁十一曰:「是故涅槃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大乘同性经下曰:「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现,无着,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无生,无灭,无譬喻。」唯识论十曰:「自性身唯...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天眼

之天眼也。中阿含经十叁曰:「已得静正住。逮得天眼。」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牛粪

梵语瞿磨夷,巨磨Gomaya,印度风俗以牛粪為最清者,物必用之。密教之仪轨,亦傚之。以牛粪涂坛去污秽為法。大日经疏四,示牧牛场之迹造曼陀罗事曰:「牛栏者西方聚落,牧牛共在一处,去村或十里五里,既积多时,牛屎尿徧地重积,梵俗以為。」又说造坛之法曰:「如是次第除诸...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卷第十三

复次海意。云何是金刚句。谓即自身是金刚句。自性无分别故。海意。此金刚句于诸见中决择而转无明。是金刚句。入诸明故。此金刚句。于所缘事中遍知而转五无间际。是金刚句。无加行平等故。此金刚句。于诸加行遍知而转贪际。是金刚句。离贪际平等故。此金刚句。于贪离贪平等而转瞋际...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151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2日

梵语阿贺罗Āhāra,总谓增益身心者。俱舍论十曰:「毘婆沙说,食於二时能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时能除饥渴,二消化已资根及大。」分见[二食]条,四食条,五种食条。餘见以下附录。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卷第十五

复次海意。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无等比劫数之前。彼时有佛出现世间。名无边光照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善变化。劫名光味。以何缘故。彼佛如来名无边光照。以彼世尊初坐菩提场。未证一切智。居菩萨位。尔时身放种种色光。是光普遍十方...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267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2日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不坏不灭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国大林精舍重阁讲堂。与大比丘众五千人俱。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连。尊者摩诃迦旃延等众所知识。菩萨摩诃萨万八千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梵德菩萨。光德菩萨。星德菩萨。师子王菩萨。师子藏菩萨。妙音声菩萨。白香象菩萨。金刚幢菩萨...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不坏不灭经》 / 失译经人名今附三秦录 / 3167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1日

真实义

诸法真实之义有四种:一世流布真实义,世间之法,悉同其名,眾生见地即言是地,见火即言是火,终不言是水是风,乃至见苦终不言乐,见乐终不言苦,是虽於假名立相,然称认皆同。此為世流布真实义。二方便流布真实义,世间有智之人,先以心意筹量,随宜方便,造作经书论议以开导人,...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叁识

就心识之真妄而立叁识之不同:一、真识,自性清心也。第八阿赖耶识,通真不通妄。妄者染,真者也。谓其分也。二、现识,变现之意也。第八识,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而变现根身世界。故名。叁、分别识,於六尘等种种之诸境而起分别也。第七末那识由传送第六意识而起分别,故名。...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最胜佛顶陀罗尼除业障咒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竹笋道场。于誓多林给孤独园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皆是住声闻位尊者。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其名曰尊者舍利子。摩诃目乾连。摩诃迦叶。阿泥律陀。如是等诸大声闻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众。一切皆是住不退转地之行。无量功德之所庄严。其名...

《最胜佛顶陀罗尼除业障咒经》 /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奉制译 / 5867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2日

逆修

逆修吾死后之佛事也。又云豫修。灌顶随愿往生十力土经曰:「四辈男女,能解法戒。知身如幻,精勤修习,行菩提道。未终之时,逆修叁七。燃灯续明,悬繒幡盖。请召眾僧,转诵尊经,修诸福业,得福多不?佛言:普广!其福无量,不可度量。随心所愿,获其果实。」释氏要览下曰:「豫...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一

如是随闻。尊者大迦叶已趣圆常。尊者阿难。具大威德有大智慧。与尊者舍利子等无有异。悲心如佛普摄一切。能于国城聚落方处。随彼彼处以胜方便调伏化度一切众生。乃至后时。广为教化俱胝百千诸众生故。宣说正法而雨甘露。灌注心顶。周遍广严大城庵罗树园。皆作利乐。 是时王舍大...

《金色童子因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2805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7日

斛饭

梵名途卢檀那Droṇodana,或作Dotodana,又译曰榖。师子颊王之子,饭王之弟,释尊之叔父也。传歷未详。起世经十、彰所知论上等,谓王有阿尼娄驮跋提梨迦之二子,五分律十五、十二游经,有部律破僧事二、释迦谱一等,谓有摩訶男阿尼娄驮之二子,眾许摩訶帝经二、於此加跋[木奈]...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宝界

七宝之世界,即诸佛之土也。迦才土论上曰:「弥陀宝界,凡圣开欣。」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辩才

善巧说法义之才能也。分别之有四种,谓之四无碍辩。影大经疏上曰:「言能辩了,语能才巧,故曰辩才。」嘉祥法华疏二曰:「速疾应机名辩,言含文采曰才。」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大法鼓经

二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佛在祇洹说有非有之法门,波斯匿王击鼓吹贝而来。佛言我当说大法鼓经,使迦叶令不堪闻大法者尽去座,说如来之常乐我,不般涅槃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空经皆為方便。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本门十妙

一、本因,本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修之因也,经云: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不尽是也。二、本果,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乃是本果。经曰: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是也。叁、国土,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迹在同居土,或在叁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復居何...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菩提心门

之菩提心,是东方阿閦如来之叁摩地,一切眾生成佛之正因也。一切眾生必以此菩提心為因,证入一切如来之境界,故有门之称。大日经疏一曰:「入佛智慧有无量方便门,今此宗直以菩提心為门,若入此门即初入一切如来境界。」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卷第九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诸佛正法能护持 当得种种善称赞 彼称赞法我略宣 如大海中水一渧 知诸佛恩能报者 诸佛付托持法藏 诸佛正法能护持 是即普供十方佛 佛眼照明观佛刹 妙宝供养诸世尊 诸佛正法护持时 比前福蕴此最胜 虽以世财供养佛 不能解脱世间行...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4396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2日

大日经叁句

大日经一曰:「佛言: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大日经一部以此叁句為大宗。同疏一曰:「以此叁句义中悉摄一切佛法。(中略)佛已开示菩提心,略明叁句大宗竟。即统论一部始终。(中略)当知十方叁世一切如来,种种因缘随宜演说法,无非為此叁句法门,究竟同归,本无...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叁德

法身、般若、解脱是为叁,常乐我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碍,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 一、法身德,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

《三藏法数》 / 229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又七宝

一、钵攞娑,梵语钵攞娑,华言珊瑚。大智度论云:海中石树也。谓西南涨海中,去七八里许,有珊瑚洲,洲底有磐石,此宝生其上。人以铁网取之,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二、阿湿摩揭婆,梵语阿湿摩揭婆,华言琥珀。其色红莹,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叁、摩尼,梵语摩尼,又云末尼,...

《三藏法数》 / 344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菩萨四

一、身,谓菩萨断除惑业,身器清,成无上道,生灭自在,是名身。(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缘,谓菩萨为摄化众生,故现种种神通,出没自在,诸缘无碍,是名缘。 叁、心,谓菩萨修习梵行,离诸烦恼,于一切法不生取着之心,是名心。 四、智...

《三藏法数》 / 14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大师

佛之尊号。瑜伽论曰:「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眾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為摧灭邪秽外道世间出世间故名大师。」资持记上一之一曰:「大师者所谓天人之师即十号之一。以道训人故彰斯目。然以师通凡圣加大简之,是则叁界独尊九道依学,唯佛师圣得...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五行

一、圣行,圣即正也,谓菩萨依戒定慧所修之行,故名圣行。(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梵行,梵即也。谓菩萨无空有二边爱着之染,名之为;以此心,运于慈悲,与众生乐,拔众生苦,故名梵行。 叁、天行,天即是第一义天。谓菩萨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

《三藏法数》 / 194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法身有相

依诸经论通途之说,则谓法身无色无形,色相庄严不可见。而台家贬之,以為别教已下之说。依圆教之极意,则谓法身决非无相,其言曰:一家圆实之意,法性之体理具依正色心,相相宛然,非真空无相之法性。是故叁惑究竟清,则本性常住之色心显现,而依正之二法究竟清也,以此即谈别...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水珠

宝珠也,能令浊水澄,故名水珠。以喻慈心及信心。智度论二十曰:「慈相应心者,慈名心数法,能除心中憒浊。所谓瞋恨慳贪等烦恼,譬如水珠着浊水中,水即清。」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十大论师

释唯识叁十颂之十论师也。一、护法,梵云达磨波罗Dharma Pāla,南印度境,达罗毘荼国,建至城中帝王之子也。二、德慧,梵云窶拏末底Guṇamati,安慧之师也。叁、安慧,梵云悉耻萨末底Sthilamati又Sthīramati,糅杂集论持俱舍论破正理论為护法论师同时之先德,南印度境逻罗国人。四...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奉侍比丘僧之俗人也。其人解比丘之语,故称曰人。比丘之指命,总顺戒律之作法,故谓之语。资持记中叁之一曰:「知属前人,在此人,由解斯义,故号人。」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复次,须菩提!若人于色中所有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于色中色而无所得;若于色中色无所得时,即于色中色见无所得;若于色中色见无所得,即于色中众生无所得;若于色中众生无所得,即于色中一切无所得;若于色中一切无所得时,即一切有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544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毗舍离国最胜大城最胜林中。与苾刍众俱。时彼城中有长者子。名曰善星。舍离佛法。其来未久。以多种缘。谤佛法僧。而作是言。沙门瞿昙。尚无人中最上之法。况圣知见最胜所证。入于论难。彼为声闻。宣说诸法。所求所修。以自辩才及不正智。而为所证。其所说法。...

《佛说身毛喜竖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805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7日

行者吉祥印

大梵天王印之名也。见[大梵天]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百一供身

又曰百一物,百一眾具。叁衣六物之外,一切资道之什具也。百者概称多数之名,非限於百。為比丘者於叁衣六物之外,种种之什器,唯得蓄一箇。是曰百一供身。其一箇之外,名為长物。长物者,不行名為说之一种法,则不得蓄之。然比丘之根性有叁品,上品但蓄叁衣,中品更蓄百一,下品...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九

尔时国主阿阇世王。得见如是人天大众种种希有神变事已。发生最上清信重奇特之心。作是赞言。 奇哉奇哉。实未曾有。尊者阿难自功德力。殊胜若斯而极明显。复能开发如来最上清教法大威神力。 大哉大哉。世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最胜知见所宣无上清教法。付嘱尊者大迦叶已。...

《金色童子因缘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286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