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条搜索结果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佛树王

譬菩提心萌芽发生,遂成佛果,而託云佛树王也。大日经疏五曰:「下菩提心种子於一切智心地中,润以大悲水,照以大慧日,鼓以大方便风,不碍以大空空,能令不思议法性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佛树王。」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千手

千手观音也。见[千手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叁恶道

道即能通之义。谓一切众生,造作恶业,而生其处,故名恶道也。 一、地道,谓此处在地之下,铁围山间,有八寒八热等,即造作极重恶业众生堕于此道,故名地道。(八寒者,頞浮陀、泥赖浮陀、阿吒吒、阿波波、呕喉、郁波罗、波头摩、芬陀利也。八热者,想...

《三藏法数》 / 263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有顶

天名。色界之第四处,本名色究竟天。此在有形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此外无色界有无形之世界),有顶之有,如有唐有宋之有,法华经序品曰:「从阿鼻,上至有顶。」法华经义疏二曰:「长行云阿迦尼吒(译言色究竟天),今称有顶者。楼炭经云:阿迦尼吒,在有色之顶也。」 又无色...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曼荼罗

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拏罗。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罗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火葬

天竺四葬之一。梵语曰荼毘。又曰闍维Jhā ita,译為焚烧。谓以火烧之也。经中所谓全身舍利者埋葬也,身分舍利者火葬之结果也,佛取火葬。后分涅槃经下曰:「尔时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踊棺外,渐渐荼毘。经於七日,焚妙香楼,尔乃方尽。」(妙香楼,安置金棺之处)。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劫布罗

Kar ūra,译曰龙脑香。千手千眼治病合药经曰:「劫布罗香者,龙脑香是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后得智

正冥符真如之智,离无分别之念故谓之无分别智,又曰根本智,后分别一切差别相之智,谓之分别智,又云后得智。以是為根本智后所得之智也。又俗智,如量智等。佛陀起大悲救眾生者,此后得智也。真諦译摄大乘论释十二曰:「根本智依非心非非心,后得智则依止心故。二智於境有异:根本...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开敷华王如来

胎藏界八叶中南方之尊,经云华开敷,疏云沙罗树王开敷佛。金色放光明住於离垢叁昧之相也。為平等性智之所成,司五德第二修行之德,长养大悲万行,开敷万德,故名华开敷。其种子為第二点之。其密号曰平等金刚。以是為平等性智之所成故也。於金刚界云宝生如来,其密号同。是四种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如来五种说法

一、言说,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着法性也。 二、随宜,随宜者,随顺众生之所宜也。谓如来所说种种诸法,或偏或圆,或顿或渐,皆是随顺众生之机,称...

《三藏法数》 / 368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商羯罗金刚

金刚力士名。译曰鏁。大日经疏五曰:「金刚商羯罗,译云金刚鏁。」千手经曰:「力士赏迦罗。」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火汤

之一处。千手经曰:「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觉起印

又作金刚起印,惊觉一切如来印。惊觉诸佛,使自定起之印契。修法时,為请诸佛出定护念而结之。真言修行钞二曰:「宪深口传云:上观佛时,虽奉见徧空诸佛,彼诸佛未出定故。今结金刚起印加持时,入定诸佛被惊觉,出定护念行者及法界眾生。千手仪轨云:惊觉一切如来印。摄真实经云:...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散华

称经句之偈颂曰贯华,其散文曰散华。见[贯华]条。文句一曰:「佛赴缘作散华贯花两说。」 又(仪式)為供养佛而散布花也。无量寿经下曰:「悬繒燃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又显密法要之式,有散华之仪,在显為四箇法要之一、在密為二箇法要之一。於梵唄之后行之,盛...

《佛学大辞典》 / 385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生净土五不退

一、大悲摄持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叁、常闻法音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

《三藏法数》 / 231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七遮罪

(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

《三藏法数》 / 592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爱见

执着於人而起爱也。维摩经问疾品曰:「於诸眾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捨离。」什註曰:「见有眾生,心生爱着,因此生悲,名為爱见大悲。」又,爱与见二种之烦恼也。迷事之惑名爱,迷理之惑名见。如贪欲瞋恚等為迷事之惑。我见邪见等為迷理之惑。楞严经六曰:「令诸眾生落爱见坑,失...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大悲

大悲菩萨而云。即观音菩萨也。请观音经曰:「一切佛兴世安乐眾生故,异口各各身端坐金刚座,口出五色光莲华叶形舌,讚嘆大悲者调御师子法。」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大悲观音

台家所立六观音之一。千手观音之异名。见[千手观音]条。又,观音之总名。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月精

又曰月精摩尼。為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一手所持者。其手亦曰月精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患热毒病求清凉者,当於月精摩尼手。真言:唵(引)苏悉地揭哩(二合)萨嚩(二合)贺。」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卫世师

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露迦,译曰鵂鶹。又号羯拏僕,译曰食米斋。此人多年修道,成就五通。证六句义為宗,因而造论,名吠世史迦,此译曰胜论。以诸论无匹故也。以彼為胜论之师,故亦称胜论师。其后...

《佛学大辞典》 / 519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贤劫

过去之住劫,名為庄严劫,未来之住劫,名為星宿劫,现在之住劫,名為贤劫,现在之住劫二十增减中,有千佛出世,故称讚之為贤劫。亦名善劫。大悲经叁曰:「阿难!何故名為贤劫?阿难!此叁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时,尽為一水。时净居天,以天眼观见此世界唯一大水,见有千枝诸妙莲华,...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解脱幢相衣

袈裟之异名。袈裟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為邪所倾动,又条相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脱幢相衣,於此起恶心,定堕无间。」释氏要览上曰:「又名幢相,谓不為邪所倾故。」应法记曰:「条相四围有同佛塔,故云幢相。」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那罗那里

Nara-nari,那罗為男性,那里為女姓。言男女两性之会合,為那罗那里之娱乐。理趣释上曰:「妙适者,即梵语苏罗多也。苏罗哆者,如世间那罗那里娱乐。金刚萨埵亦是苏罗哆,以无缘大悲偏缘无尽眾生界,愿得安乐利益心曾无休也。自他平等无二,故名苏罗哆耳。」参照[二根]条。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扇底迦

又曰訕底。四种悉地之一。译曰息灾法。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轨曰:「訕底,此言息灾。」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行仪轨曰:「扇底迦法,息灾也。」见[护摩]条。梵Śāntika。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念佛免摩竭难

五百贾客,入海採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其中,船去驶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叁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也。一日是实日,两日是鱼目,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将了,宜各各求其天神,以自救济。中有五戒之优...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水喻菩萨十种善法

夫水之为德,本体清净,澄湛凝寂,尤能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今取以为喻者,菩萨业惑清净,身心寂静,能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离生死之热恼,息贪爱之枯渴,成就菩提,超登觉岸也。 一、流润赴下,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

《三藏法数》 / 73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一卷,唐智通译。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同本。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多罗菩萨

Tārā,是观音院之一尊,即多罗观音,莲华部之部母也,观音,有定慧之二德,毘俱胝主其慧德,多罗主定德。女性。从观如来眼生,故云眼观音。又以人之爱者在於眼,故表爱而谓之眼。大日经曰:「彼右大称名,圣者多罗尊。青白色相杂,中年女人状。合掌持青莲,圆光无不徧。暉发犹净金...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叁大

起信论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体,名之為大乘之义理,分為叁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眾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眾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叁、用大,眾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千手千眼观音

即[千手观音]。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如来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树提伽在火中生

有大长者,其家巨富,年老无子,忽怀孕,因问六师外道,六师咸言:是女而不长命。及其问佛,佛说其為男,长年具德。六师闻之,心生嫉妒,以菴罗卑和合毒药使服之,服已寻死。长者多积薪火葬。是时死尸火烧腹裂,子从中出,端坐火中,犹如鸳鸯处於莲华臺。佛告耆婆,汝往火中抱儿来...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善友七事

谓菩萨常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世间,而作善友,劝导诱掖,开示教他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道众生,受诸苦恼,故随类现形,种种开示,令得出离。虽代受其苦,心无弃舍,是为遭苦不舍。(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

《三藏法数》 / 506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十种方便

一、布施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心无悭吝,于身命财,悉皆喜舍,但欲利益众生,不求人之恩报,是为布施方便也。 二、持戒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坚持禁戒,行头陀行,威仪具足;不轻他人,于诸尘境,心无染着,是为持戒方便也。(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叁、忍辱方便,谓修菩萨行...

《三藏法数》 / 537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韦陀梵志

以吠陀為主之梵志,即韦陀论师也。大日经疏一曰:「且如有人志求五通智道,即从大悲胎藏现韦陀梵志形,為说瞿曇仙等真言行法,行者精勤不久成此仙身,更转方便即成毘卢遮那身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大悲胎藏出生品第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为佛作礼。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心及虚空陀罗尼菩提无二无别。皆以大悲为其根者。而此大悲复以何法而为根本。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发斯问。为欲利乐多众生故。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 3151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

叁十叁尊观音

二中歷叁云:「颂曰:不空羂索、不空勾、夜输多罗、忿怒勾、阿鲁利迦、如意轮、圆满意愿、大随求、利乐金刚、灭恶趣、一髻罗剎、多罗女、莲华发生、披叶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变、大势至、大明白身、毘俱胝、大吉大明,及丰财、马头、白身、白处尊,又加...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五轮观

地、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二种色身

一、实色身,实即实有。谓诸如来因中于无数劫所修相好等业,至于果成,感得无量相好庄严,其身周遍法界,是名实色身。 二、化色身,化即变化,谓诸如来,由大悲愿力,为大菩萨众现种种身,种种相好,种种言音,随时随处,随众所宜,所现身形,其量不定,是名化色身。

《三藏法数》 / 114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叁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叁、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火车地

名。此地有铜鑊,纵广四十由旬,中满盛火。下有十二轮,上有九十四火轮。誑惑邪命,諂曲作恶者,於命终时,身冷如冰。欲热时,卒罗剎,化作火车乘其上,现童男形,鼓舞至前。罪人见之,心生爱着,气绝命终,在火车上。支节燃火,身体燋散。卒唱活,应声还活。火车轢身十...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二种供养

一、财供养,经云:所有十方一切佛刹,极微尘数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各有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鬘、音乐、伞盖、衣服及烧种种香,然种种灯,一一如须弥山。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是名财供养。(梵语须...

《三藏法数》 / 30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宝誌

六朝时高僧。金城人,俗性朱。师事僧俭,修禪业。往来都邑已五六十年。宋齐之交。稍显灵迹。齐武帝忿其惑眾,收付。旦日咸见游市里。既而检校。犹在中。武帝乃迎入华林园。梁天监中无疾而终。世称宝公。亦作誌公。详见梁僧传十。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叁轨弘经

叁轨弘经者,弘传经教,必须具此叁轨。轨即轨范,亦轨则也。盖言弘经者,当以慈悲、忍辱、法空,叁法为之范则。故法华文句云:利物以慈悲为首,涉有以忍辱为基,说法以亡我为本;能行叁法,庶可自利而利他也。 一、慈悲室,谓弘经之人,当须具大慈悲,覆护一切众生。以大慈故,...

《三藏法数》 / 253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忍有二种相

谓菩萨能安忍世间有情无情种种苦恼之事。然心有广狭,根有胜劣,行有浅深,故分世间、出世间二种之别也。(有情恼,谓蚊虻蚤虱等。无情恼,谓风寒雨湿等。) 一、世间忍,谓菩萨以有漏心,依诸福业,安忍世间种种苦恼违逆等事,是为世间忍也。 二、出世间忍,谓菩萨但为利益一...

《三藏法数》 / 159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婴儿行

涅槃经所说五行之一。有自利利他之二释。就自利释之,则菩萨之大行,总离分别,如彼婴儿,故名婴儿行。就利他释之,则人天声闻缘觉之诸乘,犹如婴儿,菩萨為化彼,以大悲心示现此等小善,故名婴儿行。大乘义章十二曰:「婴儿行有二种:一者自利,二者利他。若论自利,从喻為名,行...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四种方便

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古孔切)秽之垢,若不以方便磨治,终不得净。故说四种方便。(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

《三藏法数》 / 363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眾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叁重。(中略)第叁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芻君荼央俱尸,叁、魔醯那罗达,四、金毘罗陀迦毘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鳩兰单托半祇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毘...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二种护持事

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

《三藏法数》 / 134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大悲

五卷,高齐那连提耶舍译。有十叁品。佛临涅槃,以法付嘱於梵天帝释及迦叶阿难,记灭后弘法之人,示供养舍利之功德及灭后结集之法。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欲箭

五欲之法害人,故譬如箭。唐华严经净行品曰:「若得五欲,当愿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又(物名)欲金刚菩萨所持之箭也。欲箭者密语也,欲心与境相应,如箭之中。菩萨以大悲心鉤召一切有情,使安住於佛道也。五秘密轨曰:「欲金刚以菩萨心箭鉤召一切有情,安置佛道。」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菩萨修行九种差别

一、善行生死,菩萨成就道业,为化导有情,虽出没于生死中,不为生死染着。譬如病人服苦涩药,但为除病,不生嫌弃也。 二、善行众生,菩萨于诸众生,起大悲心,设有病苦,常行救济,不生疲怠。譬如良医,亲近病者,心无厌舍也。 叁、善行自心,菩萨能调伏自心,破除烦恼,增长...

《三藏法数》 / 404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金刚索菩萨

Vajra aśa,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四摄菩萨之一。以大悲之索,主牵引眾生之德。住成身曼陀罗之南门。秘藏记末曰:「白黄色,右手取索。」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引入方便羂索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得成卫护功德户金刚索菩萨形,住南门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牛头

之鬼卒,或為牛头之形,或為马头之形。楞严经八曰:「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卒,马头罗剎,手执蹌矟,駈入城门。」五句辛经曰:「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智度论十六曰:「见合会大地中,恶罗剎卒作种种形,牛马猪羊鵰鷲鶉鸟...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十五尊观音

一、正观音,二、千手观音,叁、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轮观音,七、不空羂索观音,八、白衣观音,九、叶衣观音,十、水月观音,十一、杨柳观音,十二、阿摩[齿来]观音,十叁、多罗观音,十四、青颈观音,十五、香王观音。见诸尊真言句义抄中。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光明藏

光明之府库也。思益经一曰:「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千手陀罗尼经曰:「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所照故。」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大悲

出像大悲懺法之略名,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之异名也。四明大师智礼着。依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而说千手观音之懺法。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五篇配五刑

一、波罗夷配死,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此即根本极恶之戒也。谓修行之人,若犯此戒,道果无分,死堕地。四分律云:譬如断人头,不可复生;若犯此法,不复成比丘。以由此罪极重,故以死配之。 二、僧残配流,毗尼母云:僧残者,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故名为残。盖言人若犯...

《三藏法数》 / 418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十二藏

千手观音陀罗尼人之功德藏也。见[千手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无遮

宽容物而无遮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楞严经一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设无遮广大供养。」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圣观音

又作正观音,新作圣观自在。六观音之一。无六观音中千手等之异相,故但称為圣观音,寻常之观音菩萨也。见[观音]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悲幢

大悲之摩竭幢也,於幢头安摩竭幢,故名摩竭幢,以标爱金刚之叁昧也。五秘密轨曰:「爱金刚摩竭幢為大悲金刚锁,度一切眾生以為其道。」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观音净土

谓之补陀落山Potalaka,在印度之南海岸。千手经曰:「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十一面观自在菩萨仪轨经上曰:「一时,薄伽梵,住补陀洛山大圣观自在宫殿中。」八十华严经六十八曰:「於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西域记十(秣...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四法生福

一、恒行法施,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如来所说正法,广为一切众生而作利益;于己之心,无复吝惜。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起大悲心,谓修菩萨行者,常运大悲心利益一切,于诸破戒众生,方便遮止,不令为恶。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

《三藏法数》 / 250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泰山府君

又曰太山府君,本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為泰山府君。於佛家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此纵广五百由旬。并设十六小地。罪鬼入此期满后,转解第八殿收查治。焰罗王行法次第曰:「若欲消除疫病气病疟病者,...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五无间

五无间者,谓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受此苦报,无间断也。 一、趣果无间,趣即向也,谓诸有情,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故名趣果无间。 二、受苦无间,谓诸有情,于剑树刀山,镬汤罏炭,洋铜铁汁,备受诸苦,无有休歇,故名...

《三藏法数》 / 229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军持

Kuṇḍi,又作军[金持],君持,运[打-丁+迟],君迟,鍕[金持],捃稚迦,君稚迦Kunḍikā,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军持手所持之瓶也。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求生诸梵天上者当於军持手,真言:唵(引)嚩曰囉(二合)势佉囉嚕叱[牟含]。」案军持如瓶形。僧人舀水器也。见君迟条。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无盖

广大之极,更无盖之者也。与无上等同。又谓无所不盖也。无量寿经上曰:「如来以无盖大悲,矜哀叁界。」同净影疏曰:「佛悲殊胜,餘不能加,不能盖上,名无盖悲。」同嘉祥疏曰:「无盖悲者,佛慈悲无所不覆盖耳。」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平等性智

如来四智之一。凡夫第七识之我见,转而得此智慧,以证自他平等之理,对於初地以上之菩萨,现他受用之身土,常行大慈大悲之化益也。心地观经二曰:「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各為平等性智。」佛智论叁曰:「平等性智者,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六念法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极喜叁昧耶

又名悦喜叁昧耶,大叁昧耶真实印,素囉多大誓真实印。即谓行者发菩提心,灭除诸障,既為金刚萨埵,观自他无别,為同体大悲时,自住於无上欢悦之想也。大教王经一曰:「尔时薄伽梵復入极喜王大菩萨叁昧耶,所生萨埵加持,名金刚叁摩地,一切如来极喜叁昧耶也。」普贤念诵仪轨曰:「...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梵摩罗

Brahman,略曰梵摩,一云梵,即梵天也。千手经曰:「与无量梵摩罗天俱。」或谓是梵天与摩罗王相合者。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阿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阿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四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為四智。一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二平等性智,是转...

《佛学大辞典》 / 671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千手千眼

千手观音也。

《佛学大辞典》 / 6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叁发心

一、发大智心,谓欲以智慧广求一切佛法,普令众生,皆得法喜之乐,是名发大智心。 二、发大悲心,谓慈愍一切众生轮回生死,受种种苦,誓愿救拔,是名发大悲心。 叁、发大愿心,谓依四弘誓愿,发无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名发大愿心。(四弘誓愿者,众生无边誓愿度...

《三藏法数》 / 144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不请之友

谓眾生不请求,而菩萨以大悲為我之友与我利益也。无量寿经上曰:「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胜鬘经曰:「普為眾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愍眾生。」同宝窟上末曰:「四乘眾生虽有根性,乐欲未生,不能请求。菩萨照机,知其堪受,即便為说,故言不请。闻必得益,目之為友。...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叁密

身密,语密,意密也。今分為如来自证之叁密与眾生修行之叁密而辨之,如来叁密者,身语意之叁业,本来平等,身等於语,语等於意,皆徧法界,谓為法佛平等之叁密。然则一切之形色為身密,一切之音声為语密,一切之理為意密也。而谓之為密者,非秘隐於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為法佛自证...

《佛学大辞典》 / 709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唱礼

法会表白,终后唱礼,师登礼盘,唱五悔五大愿等之文。谓之唱礼。其唱礼初所唱奉请之佛名,有金、胎、合之叁种差别。胎藏界唱礼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南无东方宝幢佛、南无西方无量寿佛、南无南方华开敷佛、南无北方天鼓雷音佛(已下诸菩萨等省略)。金刚界唱礼南无常住叁世净妙...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四生中之胎生者,在母胎内之苦,譬如也。又云胎宫。天台观经疏序曰:「金宝之与泥沙,胎之与华池。」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七陀罗尼

七种之陀罗尼也。為尊胜陀罗尼,宝篋印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光明真言陀罗尼,随求陀罗尼,眾陀罗尼,十甘露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四种法为菩萨实德

一、入空解脱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名空解脱,是为菩萨实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无我无愿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叁界之中,无所愿求。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是为菩萨实德。(叁界者,欲...

《三藏法数》 / 225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第四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应正等觉。为我宣说诸佛如来于诸众生大悲随转。世尊如来大悲为有几种。以何为相以何为因。以何为缘为何所住。善哉世尊唯愿为我具足宣说。及说如来一切智智现证事业。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善...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 5717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

广释菩提心论

四卷,宋施护译。引诸经明大悲為本,又明闻思修之叁慧。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马头罗剎

人身马头之卒也。楞严经八曰:「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猿狮子,牛头卒,马头罗剎,手执鎗槊驱入城内,向无间。」十王经曰:「引路牛头肩挟棒,催行马头腰擎叉,苦牛食牛牛头来,乘马苦马马头多。」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叁时年限

大悲经说末法為万年。说末法者惟此经。更无异说。正像之二时,诸经论所说不同,总有四种:一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之说,大悲经也。又杂阿含经言正法千岁。善见律言正像各千年。二正像各五百年之说,大乘叁聚懺悔经也。叁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之说,悲华经也。四正法五百年像...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爱见大悲

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眾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小乘之菩萨,於叁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济度眾生。然未断见思之烦恼,為伏惑行因,故认能爱所爱二相,其大悲亦虚妄不净,故令人為疲厌之想,当捨离之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铁剌林地

犯邪婬人所堕之处。智度论十七曰:「若犯邪婬,侵他妇女,贪受乐触,如是等种种因缘。堕铁剌林地中,剌树高一由旬,上有大毒蛇,化作善女身,唤此罪人:上来共汝作乐。卒驱之令上,剌皆向下贯剌罪人,身被剌害,入骨彻髓。既至树上,化女还復蛇身,破头入腰,处处穿穴。」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小乘十八不共法

佛之十力,四无畏,叁念住,大悲,合而為十八。俱舍论廿七曰:「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中略)佛十力,四无畏,叁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為十八不共法。唯於诸佛尽智时修,餘圣所无,故名不共。」无量寿经下曰:「十力无畏不共法声。」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

一卷,唐不空译。说二种之香印。有图。见[香印]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阿育王最后施半菴摩勒果

王卧病,施心益强,日夜送黄金於鸡园寺不止。时邪见之大臣,劝太子叁波地,勒守库藏,使王命不行。王竟无施物,唯有半菴摩勒果在手中。王大悲恼,说偈曰:「今我阿育王,无復自在力,唯半阿摩勒,於我得自在。」乃遣侍臣施与鸡园寺。鸡园寺上座碎為粉末,置羹中徧分与眾僧。见阿育...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二加

一显加,佛以平等大悲常鑑眾生之机,若宿世善根成熟,或现世之精勤不怠,则光照摩顶等显以神力加被之,增其威力,长其辩才,利益显然可见者。二冥加,佛对眾生冥以神力加被之,消其罪,增其德,使眾生密得其利益者。见华严疏钞一。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香严击竹

师出家,依溈山禪会。祐和尚知其法器,欲激发智光。一日谓之曰:吾不问汝平生学解及经卷册子上记得者,汝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之本分事,诚道一句来,吾要记汝。师瞢然无对,沈吟久之,进数语陈其所解。祐皆不许。师曰:却请和尚為说。祐曰:吾说得吾见解,於汝眼目何益?师遂归堂,...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自在神力加持叁昧

大日如来加持法界眾生有自在不思议妙力之叁昧也。大日如来住於此叁昧而现种种之身,说种种之法。此谓加持身说法。大日经疏一曰:「世尊往昔大悲愿故而作是念:若我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於自在神力加持叁昧,普為一切眾生示现种种诸趣所喜见身,说种种性欲所...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西方净土

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瞿伽离谤二圣堕地

智度论十叁云:舍利弗目连遇雨宿陶家。暗中先有女人,二人不知。女人夜梦失精,晨朝水浴。瞿伽离见之谓二人行不净,叁度為佛所呵,不改。遂生疮死,堕於大莲华地。杂宝藏经叁。杂阿含经四十八。十诵律叁十七亦见之。涅槃经二十曰:「瞿伽离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神变加持

依此神变之加持力,眾生得蒙益也。言以佛之神变加持法也。大日经疏一曰:「神变加持者,旧译或云神力所持,或云佛所护念。(中略)尔时世尊往昔大悲愿故而作是念: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於自在神力加持叁昧,普為一切眾生示种种诸趣所喜见身,说种种性欲所...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正像末

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叁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末叁时。又如杂阿含,俱舍论,唯说正法之一时。一正法,正者证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证果者,是為正法时。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

《佛学大辞典》 / 489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药树王身

菩萨应现於六道,救眾生苦难之身也。观音玄义上曰:「如华严云:有上药树,其根深入,枝叶四布,根茎枝叶,皆能愈病。闻香触身,无不得益。菩萨亦如是,大悲熏身形声利物,名大药王身。又如如意珠,能雨大千珍宝,随意而不穷不尽。菩萨大慈熏身与眾生乐,名如意药王身。」法华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调御丈夫

佛十号之一。梵语,富楼沙曇藐婆罗堤Puruṣa-damya-sārathi,佛能调御一切可度之丈夫,使入修道也,佛虽亦化女人,今从尊而唯谓為丈夫。智度论二曰:「復名富楼沙曇藐婆罗提,富楼沙秦言丈夫,曇藐秦言可化,婆罗提秦言调御师,是名可化丈夫调御师。佛以大慈大悲大智故,有时软美...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大悲

千手陀罗尼之别名。千手经曰:「若能称诵大悲咒婬欲火灭邪心除。」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不思议变易生死

二种生死之一。离叁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叁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眾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千佛出兴异说

或以為一转轮王之千子,或以為千手观音之化出,或以為千佛各别出生,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宝积经九曰:「过去有佛,曰无量勋宝饰净王如来。其时有转轮圣王,住清净大城,名勇郡王。王有千子,第一名净意,第千子名意无量。后又生二子:一名法意,二名法念。父王及千子共诣如来所,发...

《佛学大辞典》 / 708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叁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菩萨二心

一、大慈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是名大慈心。 二、大悲心,悲名愍伤,即拔苦之心也。谓菩萨愍念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常怀悲心,拯救济拔,令其得脱,是名大悲心。

《三藏法数》 / 96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千眼千臂观世音

千手千眼观世音同。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莲臺

莲华之臺座,诸佛菩萨及念佛行人往生弥陀净土者之所托也。往生要集上本曰:「大悲观世音申百福庄严手,擎宝莲臺至行者前,(中略)当知草菴瞑目之间,便是莲臺结跏之程。」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南謨阿梨耶婆卢枳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訶萨埵婆耶

Nama āryāvalokiteśvarāya bodhisattvāya mahāsattvāya,大悲咒之首,归命於观自在菩萨之语也。总為莲华部之归命句。南謨者归命,阿梨耶者圣,婆卢枳帝者观,烁鉢罗耶者自在,菩提萨埵婆耶者菩萨,摩訶萨埵婆耶者摩訶萨。即归命观自在菩萨摩訶萨也。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月盖

毘舍离国长者之名。尝入维摩方丈,听不二法门。请西方叁尊,救国内恶疫。禪宗之山门阁上。观音右边,安置长者之像者,即為其请叁尊也。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於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詰舍。」同注八:「什曰:彼国无王,唯五百居士,共治国政。今言主者,眾所推也。」...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欲金刚

金刚界理趣会中臺五尊四金刚之一。密号曰意生金刚,二手捻箭,以大悲之欲箭,害二乘厌离心之深我法门也。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

经轨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唐伽梵达磨译。是通常之千手经也。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二卷,唐智通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一卷,唐菩提流志译。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一卷,唐不空译。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