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条搜索结果

十忍

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境四心

同一之境由见之者不同而生差违也。又名一水四见。唐译摄大乘论释第四,有「谓於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皆充满脓血等处,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於是处唯见虚空」云云。大明叁藏法数第十八...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斛食

八斛四斗之略,如言八万四千而言八万也。佛临涅槃时,陶器师纯陀最后之供养奉佛以摩竭陀国之粳米八斛四斗,佛以神力施之於一切大会之眾使之充足。涅槃经十曰:「尔时纯陀所持粳粮成熟之食,摩伽陀国满足八斛,以佛神力,皆充足一切大会。」释门正统叁曰:「大经云:如来受长者八...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贤七圣

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富那奇

饿鬼名。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尊者目连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呻吟大唤,驰走四方,求索尿屎以為饮食。目连诣佛所问之,佛曰:此贤劫中舍卫城有长者,压甘蔗汁而致大富,时有辟支佛患渴病,诣长者家乞甘蔗汁,长者心生欢喜,告其妇富那奇曰:我有急缘欲出,汝...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解虎锡

高齐僧稠禪师,以锡杖解两虎之斗。续高僧传十六(僧稠传)曰:「后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震巖,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又隋询禪师有此事。续高僧传十六(询传)曰:「又山行值二虎相斗,累时不歇,询乃执锡分之。以身為翳,语云:同居林藪,计无大乖,...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天鼓

忉利天之善法堂,有鼓,不击而自发妙音者。唐华严经十五曰:「忉利天中有天鼓,从天业报而生得。知诸天眾放逸时,空中自然出此音。一切五欲无常,如水聚沫性虚偽。诸有如梦如阳焰,亦如浮云水中月。(中略)叁十叁天闻此音,共昇善法堂。帝释為说微妙法,咸令顺寂除贪爱。」法...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7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遍也。檀,梵语具云檀那,华言施。华梵兼称,故名檀。佛以此四说法,遍施一切众生,故名四檀也。 一、世界檀,世即隔别之义,界即界分也。盖由众生根器浅薄,故佛随其所欲乐闻,为之次第分别而说,令生欢喜,是名世界檀。 二、为人檀,谓佛欲说法,必先观众生机...

《三藏法数》 / 247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苦

一、生老病死苦,谓众生初受生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及出胎时,冷风触身,如被物刺;至于衰老,气力羸劣,动止不宁;复有疾痛,寒热所恼;至于命终,四大分离,神识飘散。此等因缘,皆是苦,是为生老病死苦。(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爱别离苦,谓常所亲...

《三藏法数》 / 254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顶光聚怛多般怛罗

首楞严经所说大佛顶咒之名也。怛多般怛罗,译曰白伞盖。以譬大悲之光明徧覆法界。经七曰:「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訶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為心佛从顶发挥,坐宝莲华所说心咒。」又曰:「佛顶光聚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微句出生十方一...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之说法不出四檀也。檀Siddhānta者,古师一译為成。谓以此四法成就眾生之佛道,故名。南岳解為汉语普徧之义,檀為梵言檀那之略,是施之义。佛以此四法普施眾生,故云檀。天台随於南岳,愚案檀与新译之同,成就之义也。一世界檀,佛先顺凡情用人我等假名随顺眾生...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顺流十心

顺即随顺,流即流转。谓诸众生因此十心,则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也。 一、无明昏闇,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

《三藏法数》 / 467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经

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经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经不如大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729字 / 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眼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是为五眼。肉眼障内近色。天眼障外远色。慧眼所照观空。法眼照有。佛眼空有俱照。明过四眼。所不能知。皆明净。凡言眼者。以为功良由境别不同。所以分之为五。

《法门名义集》 / 73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净土宗

佛教之一派。以普贤為初祖,主於念佛往生。晋慧远专倡净土法门,住庐山,结莲社,得一百二十叁人。同愿往生极乐国土。魏之鸞,唐之道绰,皆专修此道。以观想持名专修為上,一名莲宗,日本亦盛行之,為二十宗之一。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破地狱偈文

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现十种神变伏迦叶

一、毒龙不中。二、龙火不烧。佛入迦叶之窟,有赤龙放火,佛收毒龙使住鉢内,而至迦叶所。叁、恒水不溺。恒水卒至,迦叶恐佛溺於水,使弟子往见,水不没足,在水上行。四、叁方取果。迦叶请住,供养叁月,时至请食於佛,佛便往阎浮提取阎浮果,次往东弗婆提取毘梨勒果,次往瞿耶尼...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邻虚

又曰邻虚尘。新译曰极微。色法之最极少分,邻似虚空者,此為色法之根本。胜论外道谓此邻虚於叁灾劫末时亦不坏,分散於虚空而常住。佛教之小乘有部宗,虽立极微為实有。然以為因缘所作,业力尽,极微亦坏,故明為无常生灭。是内外道之区别也。楞严经叁曰:「汝观地性,麤為大地,细...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犊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佛在世,有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其门徒相续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一切有部流出一派,称為犊子部。建立非即非离蕴之我,谓眾生有实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即不可说藏也。此违佛教所立真无我之理,故名之為附佛之外道。俱舍论破我品痛斥之。真諦玄应记...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迦陵频伽

Kalaviṅka,又作歌罗频伽,加兰伽,迦兰频伽,羯罗频迦,迦楞频伽,迦陵毘伽,迦陵伽,羯陵伽,羯罗频伽,羯毘伽罗,羯陵伽罗,迦毘伽罗,鶡鵯伽罗,羯脾伽罗,羯鞞伽罗,迦毘伽,迦尾罗等。鸟名。译曰好声,和雅。正法念经曰:「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若天若人,紧...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眼之龟

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如优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鱉头入板孔。」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密严国

大日如来之净土也。密严经及金刚顶一切瑜祇经说之,為金胎两部法身之依处。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净土门所谈之极乐世界,皆為此异名。密严者,以叁密庄严之大曼陀罗道场也。不空译之密严经上曰:「今此世界名曰密严,是中菩萨。於欲、色、无色、无想、有情之处,以叁摩地力生智...

《佛学大辞典》 / 370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集经

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嗔恚叁种发相

一、非理嗔相,谓行人修禅定时,嗔觉欻然而起,无问是理非理,他犯不犯;无故而发嗔恚,障诸禅定,是为非理嗔相。 二、顺理嗔相,谓行人修禅定时,外人实来恼我,以此为缘,生于嗔觉,相续不息;亦如持戒之人,见非法者,而生嗔恚。嗔虽顺理,亦障禅定,是为顺理嗔相。 叁、诤...

《三藏法数》 / 178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五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五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种智明

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十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一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 一、知众生业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造诸恶业而受苦报,是名知众生业报智明。(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知一切境界寂灭智明,谓菩萨...

《三藏法数》 / 625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分律

四律之一,六十卷。五部中无德部之律藏也。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佛灭后百年,法正尊者(又曰法护尊者,梵名无德)於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见者,采集成文,随说所止,而為一分,四度完结,故称為四分律。盖四分之名,非依义而判段章之名,乃四度结集之,分之為四夹,故名...

《佛学大辞典》 / 889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种性

一、有性,谓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乃至涅槃等,皆是世间假名,施设有自性法,是名有性。(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梵语...

《三藏法数》 / 137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迦梨迦

衣名。阿毘经下曰:「迦梨迦衣,织吉贝花作衣,以蜡染之,作斑色。」 又(异类)Kālika,又作迦罗迦。龙名。译曰黑龙。见玄应音义四。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四卷,秦罗什译。佛,住耆闍崛山大树紧那罗王与其眷属共诣佛,弹琴,使大眾及山川皆起舞。天冠菩萨问大树何不成佛?大树语以菩萨十二无满足之法。大树请问宝住叁昧,佛答以修习生起八十种之宝,於世出世之宝,得自在。天冠问佛大树云何以伎乐教化眾生?佛具答之。因应大树之请,...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即十

所谓一即十者。乃一至十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若以一為本数,即单位。则舍一而不能有二至十。此所以一即二,一即叁以至一即十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二。一之外别无二之本体也。由此以推。十亦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十。一之外别无十之本体也。由是论之...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婆罗

又作优波罗,花名。见[优]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赤袈裟

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心塔

密教之深旨,以眾生之心直為塔婆,故曰心塔。叁种地陀罗尼法曰:「梵音制底,与质多体同,此中秘密谓心為塔也。如第叁曼荼罗以自心為基,次第增加乃至中胎,涅槃色最居其上,故此制底甚高。」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灵瑞华

梵语优华,又云优波罗华,一译灵瑞华。无量寿经上曰:「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见[优]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自在天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净肉

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不得食也。 一、不见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方丈

禪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於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於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戒律

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

《佛学大辞典》 / 585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智

一、大圆镜智,谓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智。 二、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 叁、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种智

十种智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沙门统

统辖天下僧徒之僧官名。僧史略中曰:「后魏皇始中赵郡沙门法果,戒行精至,开演法籍。太祖徵為沙门统,言多鬼愜,供施甚厚。」又曰:「详究魏文帝,勅曜為沙门都统,乃自曜公始也。曜即帝礼為师,号昭玄沙门都统,译净土叁昧经并付法藏传等,是此师也。」师传出续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正法眼藏

又曰清净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世尊拈华示眾,人天百万皆罔摄,独有迦叶,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今以禪门之意解之,则是正為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曰正法眼。...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部

谓见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大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见道现在前时,断见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夫人

五梦经谓达太子有叁妃:第一夫人瞿夷,第二夫人耶输,第叁夫人鹿野。探玄记二十谓第叁為摩奴舍。十二持经与五梦经说同。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译经院

翻译梵本之道场也。佛祖统纪四十叁曰:「天息灾述译经仪式,於东堂面西粉布圣坛(作坛以粉饰之事在藏经),开四门,各以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坛形正圆,层列佛大士天神名佐,环遶其上,如车轮之状),目曰大法曼拏罗(此云大会)。请圣贤阿伽沐浴(...

《佛学大辞典》 / 644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商那

Śāna,又作舍那,奢那。新作设诺迦,奢搦迦。艸名。其皮可以為衣。阿毘经下曰:「奢那衣者。奢那树似麻,取皮以為衣。」付法藏传二曰:「商那衣。」西域记一曰:「设诺迦艸衣。」有部毘奈耶杂事四十曰:「奢搦迦衣。」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波罗

又作优婆罗,花名。见[优]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天人散花尸上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曰:「昔有人在道上行,见道有一死人,鬼神以杖鞭之。行人问言:此人已死,何故鞭之?鬼神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孝父母,事君不忠,不敬叁尊,不随师父之教,令我堕罪,苦痛难言,我故身,故来鞭耳。稍稍前行,復见一死人。天神来下,散华於死人尸上,以手...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伽罗

Śṛgāla,译曰野干。见玄应音义二十四。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量义经

一卷,萧齐摩伽陀耶舍译。佛将於法华说无量之法归於实相之一、先说此经明无量之法,由一实相而生。故谓之為法华之开经。又法华论列法华十七名,无量义经,其一名也。是法华之实相,有自生无量义之理,故以為别名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字章句陀罗尼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叁证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於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係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叁...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牟尼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為静止身口意叁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空

由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诸经所说空义不一,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 一、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

《三藏法数》 / 478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句经

又名鉢偈Dharma āda,二卷,法救尊者造,吴维祇难等译。即法句譬喻经中叁十九品之法句,凡有七百五十二偈。巴利语之原本现存。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者,梵语Sadā aribhūta之义译也。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曰威音王如来,当其佛像法时,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其菩萨凡有所见,不问四眾皆礼拜恭敬,我深敬汝等不敢轻贱。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故言。而此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荣

(亦名凡夫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陀罗尼

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切如来定

称大空叁昧也。大日经一曰:「正觉之等持,叁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為大空,圆满萨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若经说:一切有心者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严定,亦名金刚叁昧,亦名般若波罗蜜多。佛佛道同,更无异路。若...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涅槃声

於梵音显等十字,因兹名為涅槃之十字。」贤愚经及报恩经详记坚誓师子為法师所死之因缘,然不说此十字之事。是有密部经轨之典据耶?抑出於口传耶?宜更考之。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持明仙

诵持陀罗尼,或以药力成就通力之仙人也。大日经疏六曰:「持明仙者,是餘药力等所成。地持明仙者,皆是专依咒术得地人。」同十一曰:「或以法加童男女,亦令彼成就以為供侍,即游十方剎也。西方有一人成,引五百人昇空而去,不知所去也。此法成就即是持明仙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