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条搜索结果

二法

一、言说法,谓法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 二、证得法,谓法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证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证得法

《三藏法数》 / 96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四,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十一色

色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无表六种,即内色也;色、声、香、味、触五种,即外色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叁、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

《三藏法数》 / 328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十六知见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五阴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

《三藏法数》 / 695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八触

有所感触,谓之触。将得初禪定时。中生八种之感触。谓之八触:一曰动触,坐禪时,俄而起动乱之象也。二曰痒触,俄而痒如无置处也。叁曰轻触,轻如云如尘,有飞行之感也。四曰重触,俄而重如大石,不能少动也。五曰冷触,俄而如水冷也。六曰暖触,热如火也。七曰...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八大童子

又云八大金刚童子,不动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仪轨曰:「一慧光菩萨,二慧喜菩萨,叁阿耨达菩萨,四指德菩萨,五乌俱婆誐,六清净比丘,七矜羯罗,八制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罗蜜,為亲随顺大日教令故显现此形,围绕圣无动尊也。」 一、慧光童子,面貌少忿怒,着天冠,色黄白...

《佛学大辞典》 / 612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喜见菩萨

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之略。药王菩萨之前,尝為供养法华经而烧者。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眾生菩萨,乐习苦行,於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叁昧。得此叁昧已,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得现一切色叁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佛為父担棺

佛担父王之棺也。净饭王般涅槃经曰:「尔时世尊,念当来世,人民凶暴,不报父母育养之恩,為是不孝之者。為是当来之眾生等设礼法故。如来躬,自欲担父王之棺。即时叁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中略)尔时世尊,威光益显,如万日并。如来躬,手执香炉,在丧前行。」又舁姨母大爱道...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四种观行

谓修行忏悔者,自念烦恼深厚,覆盖慧眼,令无所见,断除众善,不能出离苦果。今既发露众恶,投诚忏悔,须作四种观行,为灭罪之方便也。 一、观因缘,谓修行忏悔者,当观我之此罪,由无明所覆,无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

《三藏法数》 / 340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结胎五位

一、揭逻蓝,梵语揭逻蓝,华言杂秽。谓人于胎位中,初七日内,受质之相,状如凝酥,是名揭逻蓝。 二、頞部昙,梵语頞部昙,华言疱。谓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是名頞部昙。 叁、闭户,梵语闭户,华言凝结。谓人于胎位中,叁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是...

《三藏法数》 / 214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六和敬

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

《三藏法数》 / 522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佛二种十

一、融叁世间为十,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叁世间也。言融叁世间为十者,众生、业报即众生世间,国土即国土世间,声闻、缘觉、菩萨、如来、智、法、虚空、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佛自具十者,一菩提...

《三藏法数》 / 161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帝释

忉利天之主也,居须弥山之顶喜见城,统领他之叁十二天(忉利天译叁十叁天),梵名释迦提桓因陀罗Śakra devānām indra,略云释提桓因。新译之梵名,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译能,天帝之姓,提桓者天,因陀罗者帝,即能天帝也,今反转梵语而谓為帝释,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之一眾也。...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外无土,土外无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叁、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三藏法数》 / 351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掛络

又作掛落,掛罗。小袈裟名。本由支那之禪僧而起,今日本之净土宗亦用之。掛络者掛而络於之义,单名掛子,或云络子,通两肩悬於胸间之小方形物也。释氏要览上曰:「络子或呼掛子,盖此先辈僧创之 ,后僧效之。又亡衣名,见掛络在,故因之称也。今南方禪僧,一切作务皆服,以相...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五相成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观,五转成,五法成。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五佛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四荣

(亦名凡夫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眷属

梵语杂名曰:「眷属,梵语跛儞缚罗。眷属二字见史记。史记樊噲传曰:「大臣诛诸吕,吕须婘(註音眷)属。」释迦大日各有内大二眷属。释迦之二眷属者,智度论叁十叁曰:「如释迦文佛,未出家时,车匿给使,优陀耶戏笑,瞿毘耶耶输陀等诸婇女為内眷属。出家六年苦行时,五人给侍。得...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二佛

一、法性,法性即法也。谓此法性之,遍满十方,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能度十方法菩萨,是名法性。 二、生死,谓佛以方便力,现生现灭,示初出家,乃至成佛得道,一切恶法尽断,一切善法悉皆成就,次第说法,度诸众生,是名生死

《三藏法数》 / 116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一、分段,分段生死之也。二、变易,变易生死之也。参照[性地]条。 又佛之二也,佛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两门為通会。二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佛之真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有总相法与别相法二种,总相法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也。以叁言之,则自性与自受用报之二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七支

支即支分。叁支谓杀、盗、淫,口四支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总名七支。即十恶中之七也。 一、杀生,谓断一切众生之命,故名杀生。 二、偷盗,谓潜起恶心,取他财物,故名偷盗。 叁、邪淫,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 四、妄言,谓以虚诞之言,欺诳他人,故名妄言...

《三藏法数》 / 18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四胎相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七种礼佛

勒那叁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礼,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佛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叁、心礼,口唱佛名,心存相好...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功德聚

功德之聚魄。佛之德称。涅槃经叁十二曰:「右膝着地,以偈讚佛。如来无量功德聚,我今不能广宣说。」浴佛功德经曰:「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讚阿弥佛偈曰:「斯等宝林功德聚,一心合掌头面礼。」大日经疏五曰:「制底,翻為福聚,谓诸佛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為...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供养释尊舍利之法会也。舍利有生之二种。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入我我入

如来叁密入於我,我叁业入於如来,即如来之叁密与眾生之叁业彼此相应互入,因而具足一切诸佛之功德於吾也。是谓之叁平等。以是称為叁平等观。秘藏记本曰:「真言印契等故,引入诸佛於吾中,是曰入我。引入吾於诸佛中,是曰我入。入我我入故诸佛之无数劫中所修集功德具足我...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融叁世间十

华严经说二种之十,一谓融叁世间之十,二谓佛具之十。融叁世间之十者:一眾生,六道之眾生也。二国土,六道眾生之依处也。叁业报,生上二之业因也。(已上叁属於染分)。四声闻,观四諦而求涅槃者。五独觉,观十二因缘而求涅槃者。六菩萨,修六度而求菩提...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迦耶

Kāya,译曰,积集。圆觉大钞七下曰:「迦耶,此云积集。虽五根大造并皆积集,根為彼多法依止,积集其中,独得称。瑜伽论云:诸根所随周徧积集,故名為。」名义集六曰:「梵有四名:一迦耶,二设利罗,叁弟訶,四应伽,此云集积。」义林章叁本曰:「者,积集义,依止义。...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有六种:真,应之二。常,无常之二。生,法之二。实色,化色之二。真,化之二。实相,為物之二是也。见二字部二条附录。 又二法有五种。见[法]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七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有大小形段,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段生死。(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叁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证果之时,因移果易,论为生死,...

《三藏法数》 / 454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叁明

在佛曰叁达。在罗汉曰叁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未来世之生死相,叁、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為宿住智证明,死生智证明...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舍利弗

Śāri 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罗之略,子之义也。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优婆提舍,故从父而称之曰优婆提舍。然母名之為舍利,古来有二释,一為鸟名。译曰秋露,鶖鷺...

《佛学大辞典》 / 743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十二入

入即涉入之义。谓六根、六尘互相涉入,故名十二入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一、眼入,谓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 二、耳入,谓耳根对声,即能闻声,是名耳入。 叁、鼻入,谓鼻根对香,...

《三藏法数》 / 298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安稳

安心稳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意泰然,快得安稳。」文句十四曰:「不為五浊八苦所危,故名安。日倒暴风所不能动,故名稳。」稳通作隐。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二相别

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自相,于此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中,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观以不净为自相,观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四有

因果不亡曰有。谓众生作业感果,果必由因,因果相酬,则有生死,既有生死,必有色,既有色,必经中阴,轮转不息,则成四有。(中阴者,谓人初死之后,未曾托生,故名中阴。) 一、生有,谓从中阴来托母胎,一念识心相续,五蕴由此生起,是名生有。(五蕴者,色蕴、受蕴、想...

《三藏法数》 / 213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五分法

五分法者,分即分齐;法者,戒定慧诸法也。者聚也,聚集诸法,以成其也。(聚集诸法者,谓聚集色受想行识之法也。) 一、戒,谓二乘因持无作之戒,戒法成就,证得此,故名戒。(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作戒者,不作意持,任运无犯,名无作戒也。) 二、定...

《三藏法数》 / 366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四土

一、自性依法性土,自性者,以真如自性为,即法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即自报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百劫

小乘之菩萨,终叁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於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叁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叁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於叁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於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讚嘆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五根有四事增上

五根者,眼耳鼻舌也。增上,犹增胜也。 一、庄严,庄严,端庄严饰也。谓眼耳鼻舌庄严于,然后完美,于此诸根,若阙一者,便成残陋。若不缺者,全美增胜,是为庄严也。 二、导养,导养者,导引资养也。谓眼能见安危之色,耳能闻美恶之声,鼻能嗅香臭之气,舌能尝甜苦...

《三藏法数》 / 262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一、自性,自性者,即法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自受用者,即自报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叁、他受用,他受用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即他报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五部般若

一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天王问般若,四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大觉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一缕一触

言得袈裟之一丝,及触袈裟一度。皆得无量之功德也。文句记叁中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同私记叁本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者:龙得袈裟一缕,免金翅鸟难;牛角一触架裟,免畜。」往生要集指麾钞九曰:「龙得一缕者,广见法苑四十七,经律异相四十八,大部补注六等。牛角一...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二种

即能依之色,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土。 一、自受用土,自受用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乐,自在无碍,故名自受用,亦名圆满报。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

《三藏法数》 / 204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孔雀闻雷妊

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得,又如青雀饮雄雀泪而便得,如命命鸟见雄鸟舞即便得。」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雪山大士半偈杀

涅槃经十四曰:「我住雪山天帝释為试我变其為罗剎,说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於尔时闻半偈心生欢喜,四顾唯见罗剎。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说餘半偈,吾终為汝弟子。罗剎云:我今实飢,不能说。我即告曰:但汝说之,我当以奉大士。罗剎於是说后半偈,生灭灭已,...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开敷华王如来

胎藏界八叶中南方之尊,经云华开敷,疏云沙罗树王开敷佛。金色放光明住於离垢叁昧之相也。為平等性智之所成,司五德第二修行之德,长养大悲万行,开敷万德,故名华开敷。其种子為第二点之。其密号曰平等金刚。以是為平等性智之所成故也。於金刚界云宝生如来,其密号同。是四种法...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莲华夫人

杂宝藏经一曰:「过去久远时,雪山有一仙人,名提婆延,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於石上小便,精气流堕石宕,一雌鹿来舐小便处,便有娠。月满,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莲华裹其,自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子,取而蓄养。渐长大,脚蹈地处,皆出莲华...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五分法

以五种功德法成佛,故曰五分法。小乘以之為叁中之法:一、戒,谓如来口意叁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也。二、定,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定法。叁、慧,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即根本智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解脱一切繫缚,谓之解脱法。即...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火天

胎藏界曼陀罗第十二外金刚院之一眾。大日如来為引摄事火梵志示现火神之形者。其形与[梵天王]同。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世间四义

世间者,即叁藏教四加行中,最后世第一位也。以其是有漏法,故名世间;于中最胜,故名第一,有四义焉。(四加行者,谓一暖、二顶、叁忍、四世第一也。以其加功进行故也。) 一、可破坏,谓世间有漏烦恼等法,体本虚妄,自性不实,皆是无常,故名可破坏也。 二、有生灭,谓世间...

《三藏法数》 / 205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五蕴实相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色等五法,以成色也。实相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蕴,而是实相之理,故名五蕴实相也。 一、色蕴实相,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

《三藏法数》 / 288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浴佛

与[灌佛]毛]揩之。举两指灌水於自顶之上,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通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為佛生日也。」参照灌佛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二方便

一、细作方便,方便犹善巧也。谓欲破众生执着色之相,故佛假喻,微细分析,善巧而说。如金刚经云: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意谓由微尘而成世界,世界本来不实;因四大而成色,色本来是假,是名细作方便。(叁千大千世界者,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天下、一帝释...

《三藏法数》 / 248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大小二化

一、大化,谓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相好之,或现微尘数相好之,满虚空中,是名大化。 二、小化,谓佛被小乘及人天等机,或现叁十二相,一丈六尺之,是名小化。(叁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

《三藏法数》 / 255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薄伽梵六义

梵语薄伽梵,亦云婆伽婆,名具六义。佛地论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唐玄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中,第二多含不翻,即薄伽梵是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尊重不翻也。) 一、自在义,谓如来永...

《三藏法数》 / 456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叁断

一、见所断。於见道而断者,小乘八十八使之见惑是也。二、修所断,於修道而断者,八十一品之修惑及色等有漏法是也。叁、非所断,一切之无漏法也。见俱舍论二。若就大乘而论,则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是见所断,俱生起之二障是修道所断,非所断与[小乘]同。 又一、自性断,与惑体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

十念

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

外道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Pūraṇa Kāśya 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ārī Gośali 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眾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為自然者。叁删闍夜毘罗胝子Sañjaya Vairaṭī utra,删闍夜其字,毘罗胝...

《佛学大辞典》 / 577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