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名五滓,五浑等。住劫中人寿二万劫已后,而有浑浊不净之法五种:一、劫浊,谓至二万岁已后见等之四浊起时也。二、见浊,身见边见等之见惑也,劫浊时之眾生盛起之。叁、烦恼浊,贪瞋痴等一切修惑之烦恼,劫浊时之眾生盛起之。四、眾生浊,劫浊时之眾生為见浊烦恼浊之结果,人间之...
《佛学大辞典》 / 47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在佛曰叁达。在罗汉曰叁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叁、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為宿住智证明,死生智证明...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中,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观身以不净为自相,观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先苦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二、先乐后苦,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
《三藏法数》 / 278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亦名四善根,出析玄记) 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中...
《三藏法数》 / 293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作囉惹Pajas,译曰尘。数论所立自性叁德之第二云剌闍。尘坌之义,又傍翻為瞋為苦。唯识述记一末曰:「梵云剌闍,此名云微,牛毛尘等,皆名剌闍,亦名尘坌,今取尘义。」梵语杂名曰:「尘,梵名度哩,囉惹。」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依他苦而行施,以成福业,有七种,名曰七有依福业:一施於客人,二施於行人,叁施於病人,四施於侍病之人,五以园林施於诸寺等,六以常食施於眾僧,七应寒风热等之时,施随时之饮食衣服等。见俱舍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八苦之一,求物而不能得之苦也。涅槃经十二曰:「何等名為求不得苦?求不得苦,復有二种:一者所悕望处,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报。如是则名求不得苦。」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圆教者,谓事理无碍,法法融摄也。无作四谛者,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无有造作;故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尘劳本清净,无集可除;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是名圆教无作四谛。(阴入皆如者,阴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入即六根六尘,互相涉入,通为十二...
《三藏法数》 / 314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苦苦对欲界,谓叁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二、坏苦对色界,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还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叁、行苦对无色界,谓虽无苦乐...
《三藏法数》 / 162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法华经说越五百由旬之险难而有宝所。化城喻品曰:「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眾欲过此道至珍宝处。」天台谓凡圣同居土為叁界之果报,故以之為叁百由旬,方便有餘土為四百由旬,实报无障碍土為五百由旬,超之即有宝所,即究竟之常寂光土也。嘉祥以叁界為叁百...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Haritaki,又作訶利勒、呵利勒、呵梨勒、訶梨怛鸡、呵梨得枳、贺唎怛繫、訶罗勒等,果名,译曰天主将来。五药之一,又曰訶子。毘奈耶杂事一曰:「餘甘子、訶梨勒、毘醯勒、毕鉢梨、胡椒,此之五药,有病无病,时与非时,随意皆食。」善见律十七曰:「訶罗勒,大如枣大,其味酢苦,...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叁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叁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69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观一切眾生之身与己身同体一身,而起拔苦与乐之心,谓之同体之慈悲。起信论曰:「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眾生,自然熏习常恒不捨,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又曰:「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眾生相,此以何义故?谓如实知一切眾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饿鬼名。阿难独坐静室,其夜叁更,见一饿鬼,名焰口。身体枯瘦,咽如针,口吐火焰。告阿难曰:却后叁日汝命尽,将生饿鬼中。阿难恐,问免苦之方便。鬼曰:汝明日為我等百千饿鬼及诸婆罗门仙人等各施一斛食,且為我供养叁宝,则汝得增寿,我得生天。阿难以白佛。佛即说陀罗尼曰:诵...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出家乐,出家乐者,谓世间之人,多诸业惑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是苦也。 二、远离乐,远离乐者,即初禅天之乐也。谓初禅能远离欲界爱染烦恼,得觉观禅定,而生喜乐也。(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也。) 叁、寂静乐,寂静乐者,即二禅天之乐也。谓二禅离初禅...
《三藏法数》 / 24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叁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叁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
《三藏法数》 / 259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即四諦也。苦集二者如上。灭者谓灭生死苦果之涅槃。道者谓可得涅槃果之正道。盖苦集灭道者為世间与出世间,即生死与涅槃之一双因果,苦為生死之果,集為生死之因,灭為涅槃之果,道為涅槃之因也。但先果而后因者,以果显着易知,因幽微难知故也。此四种之理,皆是真实,故云諦。声...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非云无心识。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无心。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故云无心。如五位无心是也。宗镜录四十五曰:「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叁昧,繫心一处。若久习成就,...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八热地狱之一。梵云阿鼻旨Avīci,造五逆罪之一者,即堕於此,一劫之间,受苦无间,故名无间地狱。无间有五种之义:一趣果无间,终此身直堕於彼无间隔也。二受苦无间,受苦无间断也。叁时无间,一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也。四命无间,一劫之间,寿命无间断也。五身形无间,地狱纵横...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树名。其子似没石子,生必叁颗同蔕,以喻惑业苦叁者同时具足。见翻译名义集。楞严经曰:「佛告阿难:一切眾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参照次项。(CBETA註:即参照[恶叉聚]项)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Sukhāvati,佛土名。阿弥陀佛之国土。又作安养,安乐,无量清净土,无量光明土,无量寿佛土,莲华藏世界,密严国,清泰国等。梵名须摩提。译曰妙乐。诸事具足圆满,惟有乐而无有苦也。阿弥陀经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佛学大辞典》 / 517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
《三藏法数》 / 44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觉有叁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唯妙觉果佛,具足叁觉。故华严经云: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是也。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道证圆觉,故名自觉。 二、觉他,谓运无缘慈度诸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
《三藏法数》 / 17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曰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捨,无漏曰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云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若欲忏悔者,先当起七种心也。 一、生大惭愧心,惭即惭天,愧即愧人。谓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而我等轮转生死,未有出期,此实可惭可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梵语释...
《三藏法数》 / 481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波颇,梵语具云波颇蜜多,华言明支,中天竺叁藏沙门也。唐贞观年间,于大兴善寺,译星陀罗尼经等。以如来所说诸经圣教,约其义趣浅深不同,令众生修行有序,而立五教,故名波颇五教。(中天竺,即西土之国名也。叁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梵语沙门,华言勤息。) 一、四谛教...
《三藏法数》 / 328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烦恼杂染,烦恼杂染者,亦名惑杂染,谓身见、边见及贪嗔痴等一切烦恼,皆能染污心识,令不清净故也。 二、业杂染,业杂染者,谓或因烦恼所生,或因烦恼缘助,动身口意,造作恶业,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故也。 叁、生杂染,生杂染者,亦名苦杂染。谓因烦恼及业故生,因生...
《三藏法数》 / 141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佛摄利益,谓佛摄持众生,令其常得亲近诸佛,诸魔不得其便,故名佛摄利益。 二、天摄利益,谓诸天摄持众生,于说法之处常乐听受,不为他缘所害,故名天摄利益。 叁、福摄利益,谓福德庄严于身,有诸相好;庄严于口,凡所演说,众生乐闻;庄严种姓,令生尊贵,故名福摄利益...
《三藏法数》 / 170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叁苦之一。身中之四大,互相侵,互相坏,為坏苦。又乐相坏时,生苦想,谓之坏苦。止观七曰:「四大相侵,互相破坏,是名坏苦。」大乘义章叁本曰:「从彼顺缘离坏生恼,名為坏苦。」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财供养,经云:所有十方一切佛刹,极微尘数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各有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鬘、音乐、伞盖、衣服及烧种种香,然种种灯,一一如须弥山。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是名财供养。(梵语须...
《三藏法数》 / 305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
《三藏法数》 / 25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叁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谓众生前世造十恶业,感饿鬼、畜生、地狱叁恶道报。受是苦尽,若生人中,余业未尽,每一恶中,复受二种果报,故名十恶果报也。 一、杀生果报,谓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叁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是名杀生果报。 二、偷盗果报,谓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
《三藏法数》 / 544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如来有七种之无上:一、身无上,具叁十二相八十种好也。二、道无上,以慈悲之道利一切之眾生也。叁、见无上,以正戒正见正命成就其身也。四、智无上,具四无碍智也。五、神力无上,如来神通之力,不可思议也。六、断障无上,断惑业苦之叁障也。七、住无上,住於大寂灭定也。见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佛曰阿难具足八法持十二部经:一信根坚固。二其心质直。叁身无病苦。四常勤精进。五具足念心。六心无憍慢。七成就定慧。八从闻生智。见涅槃经四十。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波斯匿王白佛言:云何为婆罗门死还生婆罗门家,及刹帝利、毗舍、首陀家耶?佛言:当知死生,有四种不同。(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刹帝利,华言王种。梵语毗舍,华言商贾。梵语首陀,华言农人。) 一、从冥入冥,冥即暗也。谓世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
《三藏法数》 / 35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为魔弟子事佛,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二、为天人事佛,经云:何谓天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十善,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五戒者,不杀、不盗、...
《三藏法数》 / 273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释尊降诞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宣「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之偈。上文出於西域记六。长阿含一记下句為:「要度眾生,生老病死。」诸经殊不一致。常用「叁界皆苦我当安之」之下句。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达磨大师谓二祖可大师曰: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理、行而已。谓理入者,则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则圣凡一等,无有分别。若以行入者,乃有四焉。 一、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
《三藏法数》 / 48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发大智心,谓欲以智慧广求一切佛法,普令众生,皆得法喜之乐,是名发大智心。 二、发大悲心,谓慈愍一切众生轮回生死,受种种苦,誓愿救拔,是名发大悲心。 叁、发大愿心,谓依四弘誓愿,发无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名发大愿心。(四弘誓愿者,众生无边誓愿度...
《三藏法数》 / 144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经云:佛有叁达之智,来今往古,靡不通焉。佛经众多,以虚空为量;佛智弘深,以无造为原。经中所演,不可思议,或有反覆,难了难明,粗以六事可知其意。(叁达即叁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也。) 一、正道,谓佛所说之经,旨意深奥,无作无为,无行无得,自然合道,是为正道...
《三藏法数》 / 367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阎罗王宫昼夜叁时有大铜鑊,自然现出。时有大狱卒,捉王使卧热铁上。以铁鉤开口,以洋铜灌之,全身无不燋烂。受此苦已,復与诸眾生相娱乐,与诸大臣眷属同受福乐。见长阿含经十九地狱品,叁界义。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通於叁乘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乘之五逆。常言之五逆是也: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由佛身出血,五、破和合僧(由罪之轻重次第)。破和合僧者,多数僧眾,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五逆之中,此罪最重。阿闍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谓如来初成正觉,因为提谓长者开受叁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道根本。是故叁乘行者,修因证果,皆以此为道也。华严经疏云:叁宝吉祥,最胜良缘,有归依者,能办大事,生诸善根,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是名叁归依。(叁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一、归依佛,梵语佛陀...
《三藏法数》 / 376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内苦,此有二种:四百四病為身苦,忧愁嫉妒等為心苦,合此二者,谓之内苦。二外苦,此亦有二种:一恶贼虎狼等之害,二风雨寒热等之灾,合此二者,谓之外苦。见智度论十九。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谓佛初出家入山修道,父王思念,乃命陈如等五人,寻访随侍。及佛成道,因念五人当先度脱,故在鹿苑,先调其根性,为说苦、集、灭、道,四谛之法,而得解脱,是为初度五人也。 一、阿若憍陈如,梵语阿若,华言已知,此其名也;梵语憍陈如,华言火器,此其姓也。以其是婆罗门种,...
《三藏法数》 / 307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云瞋恚。叁毒之一。梵曰讫罗駄Krodha,於苦与苦具憎恚,谓之瞋。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者。唯识论六曰:「云何為瞋?於苦苦具憎恚為性,(中略)瞋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大乘义章五本曰:「忿怒為瞋。」遗教经曰:「瞋心甚於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经,是故阿难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二部经,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便、十二授记。) 一、信根坚固,信,即信顺。根,...
《三藏法数》 / 492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世俗智,谓世间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故名世俗智;亦云名字智,谓但有其名,而无其理也。(有漏者,谓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法智,谓欲界苦集灭道四谛下,苦法等无漏之智,能断欲界见惑烦恼,故名法智。(无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
《三藏法数》 / 560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