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2 条搜索结果

叁藏

修多罗藏。诠戒定二学随机破病。毗尼藏。唯诠戒学。摩德勒伽藏。唯诠慧学。亦名阿毗达摩藏。此叁藏约大小乘分为二藏。所谓声闻菩萨藏。

《法门名义集》 / 54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忍辱五种功德力

一、能忍所打,谓菩萨以得如响平等智力,虽被人捶打,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响者,谓如空谷之答众响也。) 二、能忍所恼,谓菩萨以得镜像平等智力,虽被人恼害,而能忍受不加报也。(镜像者,谓如明镜之现众像也。) 叁、能忍所嗔,谓菩萨以得如幻平等智力,虽被人嗔呵,而能...

《三藏法数》 / 211字 / 1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世自

又曰世饶王。佛名。饶即自之义。无量寿经存此二名。阿弥陀佛因位时,於此佛所出家,建四十八愿。无量寿经钞二曰:「义寂云:旧本名楼夷亘罗Lokeśvararāja,此存梵音,翻之名為自王。憬兴云:於一切法得自故。玄一曰:世间利益自,故言世自,亦言世饶,即自义為王也...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供养

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内供之四菩萨与外供之四菩萨也。内供者,从中央大日如来流出,為供养四方如来之菩萨,约於能现之佛而谓之内供。外供者,从四方如来流出,為供养中央大日如来之菩萨,是亦约於能现之佛而谓之外供。大日如来应四方如来所证叁摩地之德,故供养之於四方如来,四方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位

一者愿乐位。二者见位。叁者修位。四者究竟位。愿乐位。地前叁十心菩萨总名愿乐位。但以此智知法身。未以证智见真如。以求欲见故名愿乐。十信菩萨犹受叁界分段生死。分觉生空观。对治阐提不信障。断四住地烦恼。尽分段生死果报。云方入十解之位。十解菩萨生空观成就。对治外道着我...

《法门名义集》 / 267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说菩萨曾为鳖王经

昔者菩萨,曾为鳖王,生长大海,教化诸类,子民群众,皆修仁德。王自奉正,行四等心——慈、悲、喜、护——愍于众生,如母抱育爱于赤子,游行海中,劝化不逮,皆欲使安,衣食充备,不令饥寒。其海深长,边际难限,而悉周至,靡不更历,以化危厄,使众罪索。于时鳖王,出海于外,边卧...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456字 / 1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梵网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长安译诸经论於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与愿印

又曰施愿印,满愿印。仰掌舒五指而向下,流注如意宝或甘露水之相也。為宝生如来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等本誓之标帜。求闻持法曰:「右手復作与诸愿印,五指下垂,现掌向外,是与愿印相。」摄真实经曰:「第叁结施诸愿印,舒右五指仰掌,想从五指间雨如意宝珠,眾生一切诸乐皆令圆满,...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1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王菩萨

金刚界十六菩萨之一。东方阿閦如来四亲近之一。具名金刚鉤王。标如来四摄之德,持鉤之叁昧耶形。秘藏记末曰:「白色,二手叉拳。」略出经曰:「由结金刚鉤契故,能速鉤引一切如来。」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鉤四摄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王菩萨形,住阿...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1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

一卷,唐大兴善寺阿闍梨述。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0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星如意观音

如意观音為本尊,七星為眷属故名。即如意菩萨也。见七星如意秘密要经。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0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药王菩萨本事品

尔时宿王花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又他国土诸来菩萨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 尔时佛告宿王花菩萨:...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2973字 / 10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

如来功德六种相

功德者,如来万行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行,皆得成就无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无垢,谓诸如来由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0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轻

不轻比丘又云不轻菩萨。作出家沙门之形相,故云比丘,為大乘菩萨之根性,故云菩萨。具名常不轻。此比丘常修不轻之行,因受常不轻之称,即释迦佛往古之前身也。见[常不轻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0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神通

又曰五通,五神变。不思议為神。自為通。不思议自之用有五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麤,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叁、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动明王

Aryaacalanātha,梵名阿遮罗曩他。译言不动尊,又翻无动尊。又阿奢囉逝吒Acalaceṭa,亦谓之不动使者。密教诸尊,依叁身之分类而总判之:则大日如来為一切诸尊之总体,為自性身,而此尊為一切诸佛之教令身。故又称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密教诸尊中与大日如来相并...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10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多陀阿伽度

Tathāgata,又作怛闥阿竭,多陀阿伽陀,多陀阿伽驮,怛他蘗多,怛他蘗多夜,多陀竭,怛萨阿竭。译曰如来,又曰如去。其来去相通者,由「达於如实之人。」(Tathāgata),「如实来格之人。」(Tathā-āgata)两读法而来。智度论曰:「多陀阿伽陀,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隐道...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10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大力菩萨

金刚吼,龙王吼,无畏十力吼,雷电吼,无量力吼也。旧译仁王经受持品曰:「若未来世,有诸国王,护持叁宝者,我使五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往护彼国。二、龙王吼菩萨,手持金灯,往护彼国。叁、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彼国。四、雷电吼菩萨...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10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俱舍宗

八宗之一。俱舍论之宗旨。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纷。如来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駄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集大毘婆沙论二百卷,由是十八部中萨婆多部之宗义确立。此论為由六足论之义而解释发智论者。故本宗之大义,集成於此。其后经五百年,世亲菩萨出世,初於...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如意观音

Cintāmanicakra,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眾生祈愿,持宝,表转法,故名如意。密号名持宝金刚。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莲华如意摩尼转心陀罗尼。」此菩萨有六臂。右第一手捧颊為思惟之相。观自如意菩萨瑜伽曰:「手持如意宝,六臂身...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0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菩萨摩诃萨乘

菩萨此云道心众生。摩诃萨此云大道心众生。此人发心求佛。自利利人。六度行满。修佛相好。学佛威仪。于叁乘别教中。此是大乘。

《法门名义集》 / 50字 / 10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欲天

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

《三藏法数》 / 678字 / 10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0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少林寺

嵩山之少室。后魏孝文帝為天竺佛陀禪师建之。初祖达磨此面壁九年。文苑汇志地理志曰:「龙鱼河图云:五岳中岳嵩山,叁十六峰,东谓大室,西少室,相去十七里,嵩者其总名也。谓之室者,以其下有石室焉。少室高八百六十丈。」洛阳伽蓝记曰:「少林寺少室北麓,后魏孝文帝建之...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0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如是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叁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叁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

《三藏法数》 / 558字 / 10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戒贤

天竺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之住僧。护法菩萨之弟子,玄奘叁藏之师。梵名尸罗跛陀罗,Śīlabhadra(西域记八作尸罗跛陀罗慈恩寺传十作尸罗跛陀),师為叁摩咀吒国王族,婆罗门种也,少好学,有风操,游诸印度。求询明哲,至摩竭陀国,那烂陀僧伽蓝,遇护法菩萨,闻法信悟,而请出家,既...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10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无尽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沽酒。六不说出家菩萨过失。七不为贪利自赞毁他。八不故悭。九不故嗔。十不故谤叁宝藏。从今身至佛身不得犯。若有犯失。四十二贤圣法此是菩萨戒。

《法门名义集》 / 79字 / 10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摄

布施摄。爱语摄。利益摄。同事摄。菩萨以此四事摄化众生。故名四摄。

《法门名义集》 / 26字 / 10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观音经

法华经卷第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一品别行者,称為观音经。法华传记一曰:「唯有什公普门品,於西海而别行。所以者何?曇摩罗懺,此云法丰,中印人,婆罗门种,亦称伊波勒菩萨。弘化為志,游化葱岭,来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归命正法,兼有疾患,以语菩萨。即云:观世音此土...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10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心叁惑

见思尘沙无明叁惑融鎔於一心之意。又曰同体叁惑。止观辅行六之叁所谓「见思尚乃即是法性,岂有尘沙见思外,岂有无明二观后,叁惑既即,叁观必融。」是也。盖别教,此叁惑,其体各别,次第為隔歷叁观所破。而圆教则不然,唯就一惑之义用,有麤中细之别边,且不过分叁惑。即迷...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10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忍

一、众生忍,忍即忍耐,亦安忍也。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如慈母爱子。又若一切众生以种种恶而加于我,心不嗔恚;以种种恭敬供养于我,心亦不喜,是名众生忍。 二、无生法忍,理本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故名无生。谓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是名无生法忍。

《三藏法数》 / 119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0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色云

又名五彩叠云。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一手所持之物也。其手名五色云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速成就佛道者,当於五色云手。真言唵(引),嚩日罗(二合),迦哩囉吒[牟含]吒。」又千光眼观自菩萨秘密法经曰:「若人為成就仙法者,当修五色云法。其仙云观自菩...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10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9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切处无不相应真言

四摄菩萨真言也。参照[四摄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9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世饶王佛

世自王佛之异名。见[世自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9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觉

一觉者,十界众生本性之觉也。谓六道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了,名为不觉。叁乘之人,断惑证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诸惑净尽,彻见本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本一。论云: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

《三藏法数》 / 171字 / 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会

一会者,谓如来于灵山会上,与诸大众说法华经之时也。隋天台智者大师,于光州大苏山修法华叁昧,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品中,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彻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是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三藏法数》 / 105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他方道俗菩萨

祇园精舍中。他方世界家出家之菩萨修行佛道之院也。菩萨家出家二种,故曰道俗菩萨。见祇园图经。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9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文殊菩萨之本地。文句二上曰:「悲华云:宝藏佛言:汝作功德,其深甚深,愿取妙土。今故号汝名文殊师利,北方欢喜世界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今犹现,闻名灭四重罪,為菩萨影响释迦耳。」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满多跋捺囉

又作叁曼陀颰陀,叁曼陀颰陀罗。叁曼跋陀Samantabhadra,译曰普贤。菩萨名。仁王经仪轨曰:「叁满多者,此云普,亦云徧,亦云等也。跋捺囉,此云贤也。」慧琳音义二十八曰:「叁曼陀颰陀,唐云普贤是也。」智度论九曰:「徧吉」法华经八曰:「普贤」探玄记二曰:「德周法界曰普,...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9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因陀罗

Indra,本為雷雨之神。佛教当时之最高神,与梵天并称。译為天主者,由释提桓因Sakradevendra也。又作因坻,因提,因提梨,因达罗等。译曰天主帝。即帝释天。玄应音义叁曰:「因坻,直尸切,或言因提梨,或言因陀罗。正翻名天主,以帝代之,故经中亦称天主,或称天帝释,并位之与名...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9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9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妙音菩萨

法华经妙音菩萨品谓释迦如来放肉髻白毫二光,照东方八万亿世界,过此有国名净光庄严,佛名净华宿王智如来。妙音菩萨自彼世界,与八万四千菩萨,共来灵鷲山,时雨七宝莲华,百千音乐自鸣。花德菩萨问佛:此妙音菩萨植何善根,有此神力?佛言:过去有云雷王佛,此时妙音菩萨以十万种...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菩萨行品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萨行、菩萨行者为何事?”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者,道行也,是故名为菩萨行。”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行者为何处行?” 佛言:“于五阴行,空于内外法,于六波罗蜜行,于内外空及有无空作四禅行,于四无形禅行,于四等行,于三十七品行,...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1083字 / 9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虚空藏形像

胎藏界释迦院之虚空藏,据秘藏记末曰:「左手持莲华,上有如意宝,右手持白拂。」虚空藏院之虚空藏,据大日经疏五曰:「被鲜白衣,左手持莲华,华上有大刀印,持大刀印者,利慧之标帜也。」秘藏记末曰:「肉色,左手持开莲华,上有如意珠,右手持宝剑。」又观虚空藏菩萨经曰:「虚...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9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智拳印

金刚界大日如来之印相,独一法界之相也。以表诸佛之执持智法海。一字顶王经曰:「拳能执持诸佛智法海。」是九会曼荼罗中第六一印会智法身之大日也。时处轨曰:「右执左头指,十方剎立中,唯有一乘佛,如来之顶法,等持诸佛体,是故名智拳。」金仪轨曰:「十方佛之中,唯有智拳...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形像

其像不一,一為双身抱合之像。大圣欢喜形像品仪轨曰:「夫妇二天,令相抱立,其长七寸,或五寸作之。二天俱象头人身,但男天面繫女天右肩,而令视女天背;亦女天面繫男天右肩,而令视男天背。足踵皆俱露现,手足柔软,犹如壮肥端正女人。男天头无华鬘,肩系赤色袈裟。女天头有华鬘...

《佛学大辞典》 / 556字 / 9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切菩萨真言

与普通种子心真言同。见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9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忉利天

Trāyastrṁśa,作怛唎耶怛唎奢天,多罗夜登陵舍天。译言叁十叁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须弥山之顶,阎浮提之上,八万由旬之处。此天之有情身长一由旬,衣重六銖、寿一千岁(以世间百年為一日一夜),城廓八万由旬,名喜见城,帝释居之。巔之四方有峰,各广五百由旬。每峰有八天。...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9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那烂陀

Nālanda,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一面观音

六观音之一。具十一个顏面之观音也。依叁部经轨,其影像有叁种,一耶舍崛多译之十一面经曰:「善男子善女人!须用白栴檀作观世音像,身长一尺叁寸,作十一面,当前叁面作菩萨面,左厢叁面作瞋面,右厢叁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

《佛学大辞典》 / 608字 / 9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画像法

取不截白[(畾/(冗-几+互))毛]清净之物,择去人髮,画师受八斋戒,不以胶和色,用新碗盛彩色而画之。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天衣,以綬带繫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叁目...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9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字

成自九字印明之咒术。又名六甲秘祝。即唱临、兵、斗、者、皆、陈、列、、前、之九字后,画四纵五横之直线於空中也。又有纵横法之称。此為禳灾害制胜利所修之一种咒法也。原行於道家或兵家之间。抱朴子内篇第四登陟篇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凡九字,...

《佛学大辞典》 / 463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如意

Cintāmaṇi,从宝珠出种种所求如意,故名如意。出自龙王或摩竭鱼之脑中。或為佛舍利所变成。智度论十曰:「如意珠,生自佛舍利,若法没尽时,诸舍利皆变為如意珠,譬如过千岁冰化為颇梨珠。」同叁十五曰:「如菩萨先為国王太子,见阎浮提人贫穷,欲求如意珠,至龙王宫。(中略)龙...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9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切如来宝

胎藏界曼陀罗第六释迦院中之一尊也。左手持莲花,上有如意宝珠。详日本秘藏记,曼陀罗大钞。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9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明论

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功业明。内明者。佛所说者名教内论。因明能屈他论。自申己义。名为因论。声明显示一切音声差别巧便言辞。名为声论。医方明者有四种。一者显示差知病因。二者显示病因。叁者能显示除已起之病。四者显示已除之病令不重起。功业明显示种种世业成就。此五种...

《法门名义集》 / 118字 / 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所持;此微尘数风,最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9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白象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乘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曰:「菩萨初下,化乘白象,贯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因果经一曰:「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眾妙香,散天...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山海慧自通王如来

阿难当来成佛时之名。法华经人记品曰:「佛告阿难: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惠自通王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因

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心道人

无念无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经曰:「供养叁世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圣财集下曰:「叁世佛者始觉之佛,如叁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於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於佛而不通於凡,限於应身而不通於法身,未达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无心道人者,无...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聚净戒

一切恶无不断。是摄律仪戒。一切善无不修。是摄善法戒。一切众生无不度。是摄众生戒。此叁聚戒者菩萨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见。十地论中有五种十善。一者人天十善。二者声闻十善。叁者缘觉十善。...

《法门名义集》 / 136字 / 8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乘四向四果

须陀洹向。地前叁贤菩萨是。大乘须陀洹向须陀洹果。初欢喜地菩萨是。大乘须陀洹果斯陀含向。二地四地五地菩萨是。大乘斯陀含向斯陀含果。第六地菩萨是。大乘斯陀含果阿那含向。第七地菩萨是。阿那含果。第八地菩萨是。阿罗汉向。第九地菩萨是。阿罗汉果。第十地菩萨是。佛是大乘罗...

《法门名义集》 / 132字 / 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菩萨降魔品上

“尔时魔众尽其威力,胁菩提树,不能惊动菩萨一毛。有偈说言: “‘天魔军众忽然集,处处打鼓震地噪, 吹螺及贝诸种声,唱言:“子欲作何事? 今见此魔大军众,何不起走离此中? 汝今妙色如铸金,面目清净天人仰, 如是身体不久坏,此大魔众难可当。 但看地上及虚空...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1797字 / 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千手观音小咒印言

无量寿仪轨曰:「即结观自菩萨印,加持四处所谓心额喉顶,其印以二手外相叉,二头指相拄,如莲华叶,二大指并竪,即成。即诵观自菩萨真言曰:唵(归命),嚩日囉(金刚),达磨(法),紇哩(观音种子)。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心额喉顶故即自身等同观自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8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魔怖菩萨品中

“尔时,彼等魔诸女辈,善解妇女妖幻之事,更复别为余诳惑法,媚乱菩萨,而说偈言: “‘初春佳丽好时节,果木林树悉开花, 如此美景可欢娱。仁色丰盈甚端正, 现今幼年情逸荡,正是丈夫行乐时, 欲求菩提道甚难,仁可回心受世乐。 宜观我等天女辈,可喜形貌柔软身,...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7245字 / 8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内我

执身外之自天等以為常一之主宰者,是為外我。执自之身心以為常一之主宰者,是為内我。大日经疏七曰:「若行人不解正因缘义而修证诸禪,必当计着自心以為内义,彼见万法因心而有,则谓由神我生,设令不依内我必依外我,即是自梵天等也。」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8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致

一致者,谓佛乘宗极之趣惟一也。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有叁乘之说。终归显实,但名佛乘一致之理。钞云:混万化即真,会精粗一致。是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85字 / 8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地

一地者,一实相地也。地有能生之义,一切草木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长,以譬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一切习因种子,皆依五阴之身,增长成熟。至于法华会上,闻佛说一乘法,皆成菩萨。法性五阴,则是一实相地。故经云:一地所生。是也。(习因者,所作之因,习续不断也。五阴者,色阴、受阴...

《三藏法数》 / 127字 / 8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二住地

种性住(十解十行是也)。解行住(十回向是)。欢喜行(初地是)。增上戒(二地是)。增上意住(叁地是)。道品相应增上惠住(四地是)。谛相应增上慧住(五地是)。缘起相应增上惠住(六地是)。有行有开发无相住(七地是)。无行无开发无相住(八地是)。无得住(九地是)。最上菩萨住(十地是)。菩萨是...

《法门名义集》 / 184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8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金刚夜叉

Vajrayakṣa,新称金刚药叉。五大明王之一。為住於北方叁面六臂,或一面四臂之忿怒尊。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忿怒身也。就菩萨而言,则或為金刚药叉菩萨(仁王经),或為牙菩萨(补陀落海会轨)之教令身。不空成就如来与释迦如来,有一体异名之义,故此尊又谓為...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8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陪囉嚩

金刚神之名。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囉嚩观想成就仪轨经画像仪轨分曰:「方可求彼勇猛正直人衣,或求女人隐触之衣,或求女人產生衣。若无如是等衣即用尸衣,求得衣已,即於寂静无人到处,令彼画人择日起首。(中略)大金刚陪囉嚩相者,一身九面,裸形黑色,叁十四臂,一十六足。(...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不闻而闻。十二部经其义深邃昔来不闻。今因是经得具足闻。先虽得闻唯闻名字。而今于此大涅槃经乃得闻义。声闻缘觉唯闻十二部经名字不闻其义。今于此经具足得闻。是名不闻而闻。善男子。一切声闻缘觉经中。不曾闻佛有常乐我净不毕竟灭。三宝佛性无差...

《大般涅槃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7142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叁光天子形像

画叁光之像以明星為菩萨形,置於中央,以日月為天人形,置於左右,学海餘滴四曰:「佛工家造叁光像,大明星為菩萨形,日月二天作天人形。若叁光俱依其本,即宜為菩萨形。若约其迹,则宜并為天人形。今一是从本,二是就迹,本迹互显也。若约日月星辰阶位,则宜於日月后列明星。今...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空见菩萨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上第二位。梵名阿目伽捺罗舍,译言不空见。密号曰普观金刚。普观眾生,开五眼而不空见,故名。菩萨形為肉色,右手持莲,上安佛顶,左手為施无畏,坐於赤莲。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8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种印

六种之波罗蜜,為证明菩萨之印契,故云六种印。善戒经一曰:「菩萨性者,有六种印。以此印故,一切眾生则得识知此是菩萨。何等為六?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师子吼言。世尊。如经中说。若毗婆舍那能破烦恼。何故复修奢摩他耶。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烦恼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时则无烦恼。有烦恼时则无智慧。云何而言毗婆舍那能破烦恼。善男子。譬如明时无闇闇时无明。若有说言明能破闇。无有是处。善男子。谁有智慧。谁有...

《大般涅槃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8899字 / 8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住地烦恼

见一切处住地(遍通叁界烦恼)欲爱住地(欲界烦恼)色爱住地(无色界烦恼)小乘叁果四向。渐断前四住地烦恼未尽。故叁界中受分段生死。阿罗汉辟支佛地前叁贤菩萨。乃至十住已还。断四住地烦恼尽。故免叁界分段生死。仍有无明住地渐断未尽。故受叁界外变易生死。故经云。阿罗辟支佛大力...

《法门名义集》 / 133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8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力明王

不动等之五大明王也。此五大明王為五大力菩萨之变身,故云五力明王。见[五大力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8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无碍智

(亦名四无碍辩,出法界次第) 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故名四无碍智。以其辩说融通,亦名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 二、法无碍智,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智。 叁、辞无碍智,谓菩萨于诸...

《三藏法数》 / 190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方便

小乘之七贤位也,是為入见道之圣位之方便行位。故曰方便。详见[七贤]条。 又天台涉於诸教立二种之七方便:第一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藏教之菩萨乘,通教之菩萨乘。别教之菩萨乘。此七方便依药草喻品叁草二木之意而立者。法华玄义六曰:「章安云:或以七方便根性為七子,...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8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习种性有十住菩萨

此是内凡下品叁贤初位。一发心住。始从凡境发无上道心。历奉众圣广多闻慧。始入空界住性位。由彼发心而得此住。二治地住。更起胜解净治八万四千法门。离诸尘秽。心地清显。叁修行住。善观诸法对治之门。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种觉故。曰修行住。四生贵住。理解胜还生真如法性理寂种...

《法门名义集》 / 270字 / 8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子

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字曼荼罗

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於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有以像而现之者,於中臺观自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於定印,各面中臺观自菩萨。又於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默

默者,无言也。默必对说。诸佛菩萨或说或默,皆能显于妙理。故经中叁十二菩萨,各谈不二法门竟,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此即默而说,即说而默也。(梵语文殊师利,华...

《三藏法数》 / 137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一妄

一片迷妄之心也。宗镜录一曰:「一翳目,千华乱空。一妄心,恒沙生灭。」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8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8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

善男子。若言如来毕竟涅槃不毕竟涅槃。是人不解如来意故作如是说。善男子。是香山中有诸仙人五万三千。皆于过去迦叶佛所。修诸功德未得正道亲近诸佛听受正法。如来欲为如是人故告阿难言。过三月已吾当涅槃。诸天闻已其声展转乃至香山。诸仙闻已即生悔心作如是言。云何我等得生人中...

《大般涅槃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6505字 / 8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