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条搜索结果

他心智

之一。略称他心。见[他心]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教

一、化教内外众,谓如来一代施化之教,被内众受道弟子,及外众在俗之人,皆令依之修行,出离生死之苦,故名化教内外众。 二、制教唯内众,谓如来说诸律仪,专为禁制内众受道弟子,令其如法受持,成就圣果,故名制教唯内众。

《三藏法数》 / 103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法印

一切之小乘经,以叁法印印之,证其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证其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為法。言一切之有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於有為法,法之名。於无為法。言一切有為无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大弟子

一、摩诃迦叶,上行第一,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名大龟氏。能行头陀上行,故称上行第一。(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梵语阿难陀,华言庆喜。佛成道时,斛饭王遣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闻欢喜,语来使...

《三藏法数》 / 657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宝有六义

叁宝者,佛、法、僧也,乃四生之导首,六趣之舟航,为世所贵,故名为宝。(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六趣者,天趣、人趣、阿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希有义,谓如世珍宝,贫穷之人所不能得。叁宝亦尔,薄福众生,百千万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

《三藏法数》 / 362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有叁种:一涅槃,译為灭。涅槃之体,无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无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尼楼陀Nirodha,译為灭。四諦中之灭諦也,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之灭,於因果。大乘义章一曰:「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因果,是故灭諦有灭皆收。...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六神

神者不测之义,者无碍之义,叁乘之圣者,得神妙不测无碍自在之六种智慧,是曰六神,略云六。法华经譬喻品曰:「具足叁明及六神。」见[]条。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种叁宝

叁宝有四种:一、一体叁宝,又云同体叁宝,又云同相叁宝。叁宝一一之体有叁宝之义,佛之体上有觉照之义者,佛宝也,有轨则之义者法宝也,无违諍之过者僧宝也,乃至僧有观智者為佛宝,有轨则者為法宝,和合者為僧宝。二、理体叁宝,於真如之体上立叁宝。真如之理体视觉性法相,无违...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分科经

晋道安,初科节诸经而立叁分。及后亲光之佛地论来,果有叁分之说。由是诸经皆科叁分:一、序分,起本经之由序因缘也。中有序别序之二。於诸经曰序,局於本经曰别序。二、正宗分,正為本经之所说也。叁、流分,举本经之利益劝正说之流也。见法华文句一。佛地论之叁分:一...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祖师

祖者始也,始立法為人之师表者。於显密教禪。春秋正义曰:「啖助曰:叁传之义,本皆口传。后之学者,乃着竹帛,而以祖师之目题之。」汉书外戚传曰:「定陶丁姬,易祖师丁将军之元孙。」师古注曰:「祖始也,丁宽易之始师。」故释老二氏,称其创立宗派之人曰祖师。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金刚手

手执金刚杖,或金刚杵者。又曰执金刚及持金刚。有总别二名。总名者,一切之金刚眾而言。别名者,為金刚萨埵,即总即别名也。俱舍光记十一曰:「手执金刚杖,名金刚手。」大日经疏一曰:「执金刚杵,常侍卫佛,故曰金刚手。」参照[金刚萨埵]条。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玄朗

唐婺州乌伤悬(浙江义乌县治)人。一作东阳(浙江东阳县治),傅大士六代孙也。字慧明,号左溪。九岁出家,如意元年,蒙勅度,配住东阳清泰寺。因就光州岸律师,受具足戒,寻学律仪。又博究经论,精涅槃,常恨古人章疏之判断有不允当者。往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禪师共商榷禪要,然...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见

一、财慳,吝惜财物,见诸穷困不肯惠施者。二、法慳,慳惜佛法,不肯教导他人者。见地持经叁。 又一、有见,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二、无见,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损减实性之妄见也。此有无之二见,於一切法,边见中之断常二见,人身之有无二见也。智度论七曰...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一神境智证,又云身如意Ṛddhividhi-jñāna,又云身,又云神足。即变现不思议境界之力,谓之神境。游涉往来自在之力,故云神足,自身得变现自在之力,故云身如意,各就一边而与以名也,其中神境名,最為称。二天眼智证Divya-cakṣus,得色界天眼根,照久...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使

一贪欲,二瞋恚,叁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為根本,故标出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种子

一、名言种子,為现行一切善恶诸法亲因之种子。善种子生善法,恶种子生恶法,无记种子生而无记法,乃至由色种生色法,由心种生心法等,依附於第八阿赖耶识则而為一切诸法之亲因者是也。名之為名言者,或自发名言,而詮显色心之诸法,於自心之前,反现彼诸法之相分,而熏彼诸法种子...

《佛学大辞典》 / 685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乘相五逆

於叁乘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乘之五逆。常言之五逆是也: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由佛身出血,五、破和合僧(由罪之轻重次第)。破和合僧者,多数僧眾,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五逆之中,此罪最重。阿闍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宗释题

二宗释题者,谓天台、贤首二宗,解释诸经题目,有别能所之不同也。 一、天台别释题,陈隋间,天台智者大师,凡解一经题目,必以别二义而判释之。如妙法莲华经上之四字是别,别在此经故;经之一字是于一切诸经故。余经亦然;是为天台别释题。 二、贤首能所释题,...

《三藏法数》 / 19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沓婆迴心

沓婆罗汉迴小乘心而发大乘之菩提心。是四分律之大乘,五证之一也。见[五义分]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法眼净

分明见真諦谓之法眼净。於大小乘言之。小乘為於初果见四真諦之理,大乘為於初地得无生法忍。增一阿含经一曰:「叁万天人得法眼净。」无量寿经下曰:「得清净法眼。」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大经慧远疏曰:「见四真諦,名净法眼。」註维摩经一:「肇曰法眼道,...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梵名捺喇捨曩Darśana,思虑推求审详而决择事理也。於正邪。止观五下曰:「一切凡夫未阶圣道,介尔起计,悉皆是见。」俱舍论二曰:「审虑為先决择名见。」大乘义章五本曰:「推求说之為见。」止观十上曰:「作决定解,名之為见。」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律仪

律者法律,仪者仪则,所制之法律,以防遏过非,恶律仪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仪则也。於善恶。善律仪者,大乘义章十曰:「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义。又復内调亦為律,外应真则,目之為仪。」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之二曰:「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仪。」...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别念佛

但称一佛之名号也。念佛之对。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请益

和尚先有所与,復请餘分,谓之请益。其法,学者若愿请益,则先稟烧香侍者,侍者於住持,若允,则因住持之指挥,定时。多為定鐘后。侍者於方丈秉烛烧香,引入参学者而出外,或依住持之命,立於椽之左。参学者於当面问讯烧香,大展九拜,收具进云:某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伏望和...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牛图序

一、寻牛序,二、见迹序,叁、见牛序,四、得牛序,五、牧牛序,六、骑牛归家序。七、忘牛存人序,八、人牛俱亡序。九、返本还源序。十、入尘垂手序。十牛图之作者,不能确定為谁。据会元,似廓庵禪师(大随静禪师之法嗣)作此图与颂,然在四部录等,见十牛图序,乃為所谓清居禪师...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如意足

又名四神足。為叁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种之禪定也。前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中之身如意。又总曰六,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大应供

佛十号之一。见[应供]条。谓為大者,应供於叁乘,对於小乘之阿罗汉故云大也。又指弥陀而云。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无量义处叁昧

梵语Anantanirdeśa ratiṣṭhāna samādhi。佛说法华前,先说无量义,次入此叁昧也。无量者叁乘五乘等无量法门即无量义也,义处為无量义之依处,即实相也,生无量法义依处之实相无相叁昧,谓之无量义处叁昧。佛既说无量义后,将说实相,於中间入此定,依所出之无量义故為无量义经之...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九心轮

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叁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八念

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义真

唐人,乡贯未详。惠果之法孙,受法於义操。开成会昌顷,住长安青龙寺东塔院。有英名,究叁教,五部,特精胎藏。日本僧圆仁圆行等,多就受密学,后武宗詔废佛教,破坏寺塔,使僧尼还俗,毁章敬青龙安国叁寺,以為内园。师不知所终。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苦津

苦患之深譬之河津。智度论十一曰:「万物无常,唯福可恃。将人出苦津,大道。」法华玄赞一曰:「庶令毕离苦津,终登觉岸。」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黑饭

正字曰:「飰,同饭。」以天烛草叶之汁染饭,為青黑之色。禪宗於四月八日造之供佛,本由仙家之服饵而来。天烛一名杨桐,因之其饭一名桐饭。勅修清规月分须知曰:「四月初八日佛诞,浴佛,库司豫造黑飰。」象器笺十六曰:「潜确类书云:青精一名南天烛,又曰黑饭草,以其可染黑饭...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口称叁昧

一心不乱,唱佛名也。又,依称名之功而发得叁昧,故谓之口称叁昧。叁昧者,谓心性清澄如明镜,以至能照万像之位,且為得此位,心修行,亦曰叁昧。盖叁昧之名,於因果也。观念法门曰:「若得定心叁昧及口称叁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九品惑

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叁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禪及四无色,除瞋而有叁惑。然於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為八十一品之修惑。於有漏...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明

鉤索锁铃之四摄菩萨种子也。秘藏记本曰:「真言行者能作此观,以四明引入诸佛於己体。四明谓鉤索锁铃,鉤鉤召,索引入,锁坚住,铃欢喜。」 又四种之吠陀论也。演密钞二曰:「韦陀此云明,即是外道四明也。」毘奈耶杂事十六曰:「婆罗门子读四明论。」最胜王经七曰:「大婆罗门四...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化法四教

化法者,佛化众生之方法也。 一、藏教,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各含一切文理,故名藏教。 二、教,谓前藏教,后别、圆,故名教。(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虽观无生四谛,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后别、圆者,谓此教利根菩萨,证真空之理时,能于真空,...

《三藏法数》 / 252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菩萨摩訶萨

具名菩提萨埵摩訶萨埵(Bohdhisattva Mahāsattva),菩提萨埵作道眾生,新译曰觉有情。摩訶萨埵作大眾生,新译曰大有情。求道果之眾生,故云道眾生,求道果者於声闻缘觉,故為简别於彼,更曰大眾生也。又菩萨有中高下之诸位,但為示地上之菩萨,更曰摩訶萨。佛地论二曰:「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云门失

「灵树生生不失(為僧修净业故),云门叁生為王,所以失(染着五欲垢故)。」灵树者云门同门人。见碧巖六则评唱。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名詮自性

名詮自性者,名字显自性也,如言诸行无常,诸為名字,是名法之眾多之名字,但只詮眾多之自性,故云名詮自性。又诸為眾多之名字,故不分有為无為,於一切。加行无常叁字而成句时,詮差别之义。考其故,行者迁流之义,有為法之名也。诸有為法,皆為无常,故云诸行无常。以差别於...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方便

梵语傴和U 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於真如之智為般若,谓於权道之智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

《佛学大辞典》 / 888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内典

佛之教典為内典,世之教典為外典,佛者之自称也。二教论曰:「救形之教称為外,济神之典号為内。智度有内外两经,仁王辩内外二论,方等明内外两律,百论言内外二道。」南山道宣作大唐内典录。册府元龟引唐会要曰:「开成二年二月,王彦进准宣索内典目录十二卷。」南史何胤传曰:「...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如意有叁种

谓菩萨智慧具足,神变莫测,凡所作为,举念即成,无有障碍,故名如意。 一、能到如意,谓具此者,虽长江大海,重关复岭,千万里之远,俱无间隔,意欲到处,身即随到,故名能到如意。 二、转变如意,谓具此者,能令世间所有诸物,大者作小,小者作大;一变为多,多变为一...

《三藏法数》 / 182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托钵

比丘之乞食也。正字曰:「托同拓,手承物也。」手承鉢而乞食之义也。续传灯录惟正禪师章曰:「闻托鉢乞食,未闻安生以享。」又粥饭之时,擎鉢而赴僧堂,曰托鉢。联灯会要雪峰章曰:「师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师晒饭巾次,见德山托鉢,至法堂前。师云:这老汉,鐘未鸣鼓未响,...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诸经之初有别二序,如是我闻等於诸经之序说為序,序后係本经一部之缘起為别序。序天台分為五成就,嘉祥分為六成就。合此别二序為一经叁分之第一序分。胜鬘宝窟上本曰:「眾经大同,故名序。」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别教无量四谛

别教者,别前藏、,别后圆教也。无量四谛者,谓此教独菩萨法;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云:苦有无量相,十法界果报不同故;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不同故;道有无量相,恒沙法门不同故;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是名别教无量四谛。(别前藏、者,此教...

《三藏法数》 / 418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如意

六神中之神境,又名心如意。以得如意自在之力故也。观无量寿经曰:「阿弥陀佛,神如意,於十方国变现自在。」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明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叁、...

《三藏法数》 / 188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神為不测之义,為无碍之义。不可测又无碍之力用,谓為神力。是為五种之一,有五,六,十之别。法华经序品曰:「此瑞神之相。」大乘义章二十本曰:「神者就名彰名,所為神异,目之為神。作用无拥,谓之為。」见[神]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妙智所证之理曰圆。性体周徧為圆,妙用无碍為。又以觉慧周徧入法性,谓為圆。此前义就所证理体释之。后义就能证行门释之。楞严经圆之目,据后义。经中有二十五大士。各依佛之问:陈圆之法门。谓音声為圆之门乃至耳根為圆之门也。经五曰:「阿难及诸大眾,蒙佛...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又云略戒:「诸恶莫作,眾(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偈颂也。是过去七佛所说,又為於一切大小乘之戒经,故谓之戒。七佛各有戒。见七佛戒条。(CBETA註:疑為见[七佛戒偈]条)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种禪

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天台四教

天台宗之教相判释,立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四教之名,於两种,其实八教也。见[五时八教]条。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龙宫

龙王之宫殿,在大海之底。為龙王之神力所化作。海龙王经请佛品说海龙王诣灵鷲山,闻佛说法,信心欢喜,欲请佛至大海龙宫供养。佛许之。龙王即入大海化作大殿。无量珠宝,种种庄严,且自海边海底造叁道宝阶,恰如佛往昔化宝阶自忉利天降阎浮提时。佛与诸比丘菩萨共涉宝阶入龙宫。...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槌墩

槌砧之异名。正字曰:「墪音敦,平地有椎者。」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一、报得力,谓叁界诸天,皆有五种神,乃至鬼神亦有小。虽则胜劣不同,俱能变现无碍,此之神,乃由果报自然感得,是名报得力。(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者,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如意也。) 二、修得力,谓声闻、缘觉、菩萨等,由修戒定...

《三藏法数》 / 211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於前五加漏尽智证Āsravakṣaya-jñāna之一。漏尽知证者,叁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為无碍者。成就此六限於叁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有六种:一神境智证,二天眼智证,叁天耳智证,四他心智证,五宿住随念智证,六漏尽智证。虽六中第六唯圣...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话杷

如言话柄。古宿录四十曰:「云门悦上堂曰:摩竭掩室已不及初,毘耶杜词至话欛。」正字曰:「欛,[木霜]字之讹。」又曰:「[木霜]必架反,音霸柄。」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四宗

大小乘而判其宗旨者,有二种,一北齐大衍所立,一净影所立,名异义同也。今為便於解释计,先述净影。一立性宗,是小乘中之浅者。说诸法各有体性者。但其说皆由因缘而生,与外道之立自然性者不同。如发智,六足,俱舍等诸论所说,萨婆多宗是也。二破性宗,是小乘之深者。说诸法...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宗释题

天台贤首二宗,释诸经之题目,有别能所之不同:一,天台别释题,天台以别之二义释经题。如妙法莲华经,上四字是别,别在於此经,故经之一字,是於一切诸经故。他例亦然。二,贤首能所释题,贤首必以能詮之文与所詮之义判之。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上六字是所詮,经之一字...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字相字义

凡解真言分字相字义二段,以初释字相后解字义為法。字相之释,於显教,字义之释,為密教特有之深义,例如释阿字為无,非,不,是字相也,又如释訶字是因缘之义,是字相也,如释阿為本不生之义,訶為因不可得之义,是字义也。而不可得即阿字本不生之义。故无论如何之字,入之於阿...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脱门

空,无相,无愿也。新译仁王经中曰:「位叁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此是菩萨摩訶萨从初发心至一切智诸行根本。」 又叁叁昧门也。但有别之差。解脱门之名,局於无漏,叁昧门之名於有漏无漏。同良賁疏中一曰:「若叁叁昧门漏无漏,言解脱门即无漏。」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种叁观

叁种叁观者,谓以观观心,不出次第圆融之义,故有叁种不同也。 一、别相叁观,别相叁观者,即历别观于叁谛也。谓若从假入空,但得观真,尚不得观俗,岂得观中道?若从空入假,但得观俗,未得观中道。若入中道正观,方得双照二谛,是名别相叁观。(从假入空者,谓观生死之假,入...

《三藏法数》 / 359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斩/耳]

又作聻。詰问辞之餘声也。[口尔]亦同。诸录俗语解曰:「[斩/耳]亦作聻,正字音儞,梵书聻為助语。如禪录云何故[斩/耳]未见桃花时[斩/耳],皆语餘声。」宗门统要七曰:「百丈夹起火曰:儞道无,这个聻。」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提撕

正字曰:「提撕之撕有西私二音,西者提撕警觉也。警觉弟子而教导之也。西域记七曰:「提撕指授。」性灵集八曰:「庭训有餘,提撕无极。」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天眼

之一。以色界天趣清净之四大所造之眼根,而知远近粗细之形色及六道眾生之死此生彼,达无碍者。有修得报得二种。见[天眼]条。今催眠术家亦有此名目,日本谓之千里眼。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修行

四法之一。如理修习作行也。於身语意之叁业。汉书儒林传曰:「严彭祖曰:凡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淮南子詮言训曰:「君子修行而使善无名,布施而使仁无章。」按修行本士君子所共务。自晋书谓鳩摩罗什不拘小检,修行者颇疑之,后人遂专以為释氏言,如白居易长斋诗:叁春多...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道

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叁十曰:「残秽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 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為无碍道,正证理之智慧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繫缚於惑...

《佛学大辞典》 / 107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精进十种利益

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勤无怠,故有十种利益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他不折伏,谓菩萨慧解精勤,行业成就,则不为一切邪论妄计之所折伏也。 二、得佛所摄,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为诸佛之所摄受而不舍也。 叁、为非人护,非人,即鬼神之类。谓菩...

《三藏法数》 / 448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憍慢不请法戒

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二。诫未有所解,憍慢不逊,恃自己之智力或地位权势财力等,反轻侮精一切经律学德兼优之师家,不諮受法者。是為制乖於传化之益之戒。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但小乘不请於五夏之内,即為得罪,大乘则不问其时限。此虽与第六不供给请法相似,然彼制懈怠不请,...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戒体叁种

定戒体之性大小乘而有叁种:一色法,受戒之时,身口二业有发显之表色。其表色依四大而生一种之色法,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是名无表色,又名无作色,是為四大所生,故為色法,而摄於色蕴之中是有部宗之义也。二心法,受戒之时有发动思之心所,此心所之种子相绩而有防非止恶之功能,...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五义分

南山之四分律宗所言。四分律之本位,虽為小乘,然与其餘之萨婆多律等异,有一分於大乘者。求其义於本律,凡有五处。以此五处之义知分大乘,谓之五义分:一、沓婆厌无学,四分律叁明十叁僧残之无根谤戒,其中有阿罗汉,名沓婆摩罗子。在静处思惟,此身无常,生灭而不坚固,我...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宿命

宿世之生命也。佛谓世人於过去世皆有生命,或為天或為人,或為饿鬼畜生,展转轮回,谓之宿命。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槌墪

槌砧之异名。正字曰:「墪音敦,平地有椎者。」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於事理而无壅也。金刚经曰:「若菩萨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无量寿经下曰:「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剎。」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五种

五种之力。身口意叁业,用无碍,变化自在,谓之力。一、道,以证悟中道实相之理而得之,如菩萨之力无碍者。二、神,神為心神,凝心修定所得,如罗汉之力自在者。叁、依,依凭药饵符咒等所得,如神仙之灵变自在者。四、报,亦名业,以果报而自得之,如诸天之变...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赤盐

阿罗汉虽断染污无智而证涅槃之真理,然不断不染污无智,故不得世间之事相,至為愚蒙,其例如不知赤盐也。俱舍光记一曰:「诸境中或有阿罗汉不识赤盐,出有异生是叁藏,是名於境智(阿罗汉人),不及愚(异生)。」止观四曰:「不识五盐,名之睡盖。」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破僧

五逆罪之一。此有二种:一破法轮僧,如提婆达多立五种之邪法,与佛之法轮对立,以分离听闻佛之法轮之僧眾也。二破羯磨僧,於同一界内作别种之羯磨(作法),而破羯磨僧之和合也。此中前者其罪最重,止於佛在世(佛灭后无转法轮故)。次者其罪轻,於在世灭后。资持记上叁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无漏

六神中前五為有漏,后之漏尽為无漏。前五於有漏道可得,后一者非无漏道,不能得也。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或业之力用也。佛菩萨及外道仙人所得為神,有五之别,鬼神狐狸等所得為业,以彼依业力所得故也。有叁力。见[]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共相

诸法有自共二相,局於自体之相曰自相,於他之相曰共相。例如五蕴中五蕴各事,是自相也。空无我等之理,生住异灭等之相,是共相也。乃至於青色有多事体,其一一事体,是自相也。如华之青,果之青,乃至金之青,衣之青,自他共之青,是共相也。故自相共相,重重相望而无尽,遂无...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如来

梵语曰多陀阿伽陀Tathāgata,译言如来,佛十号之一。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觉之故,名為如来。是真身如来也。又乘真如之道来叁界垂化之故,谓之如来。是应身如来也。又,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此释於二身。成实论一曰:「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诸种之神也。有五等。无量寿经上曰:「诸明慧。」慧远疏一曰:「诸也。」见[]条。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二十九种庄严

天亲之净土论,观察弥陀之净土,明二十九种之庄严。其中净土之依报,即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净土之正报,即眾生世间清净,有十二种。 依报十七种者:一清净庄严,胜过叁界有漏之秽土而无漏清净也。 二量庄严,究竟如虚空无边际也。 叁性庄严,依正道之大慈悲无漏之善根,随顺...

《佛学大辞典》 / 772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法界定

两部之大日,同以六大法界為自证叁昧故名法界定。金刚界之大日印,金刚顶谓之智拳印者,是两部差别门也。若依门,则金刚界之大日亦名法界定印。无畏之尊胜轨名此智拳印曰法界印。因之法界定於两部之大日。见秘藏记钞叁。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