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条搜索结果

禪定

禪為梵语禪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為梵语叁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静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禪之名狭,定之一分也。盖禪那之思惟审虑,自有定...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耨菩提

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之略。涅槃经叁十五曰:「耨菩提,信心為因。」智度论叁十四曰:「眾生闻我名者,必得耨菩提。」教行信证二曰:「耨菩提者,即是涅槃界。」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大毘婆沙论

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龙树

菩萨名。旧称,那伽曷树那,那伽周陀那Nāgārjuna,生於周陀那下,故名周陀那。以龙成道,故字曰龙。新称,那伽閼剌树那。译為龙猛。佛灭后七百年出世於南天竺(摩訶摩耶经下),马鸣弟子迦毘摩罗尊者之弟子,提婆菩萨之师也(付法藏传五)。入龙宫齎华严经,开铁塔传密藏,...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赊迦

饿鬼名,梵语Aśaka,译曰希望。见正法念经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耨窣都婆颂

Anuṣṭubh,数经论之文字充叁十二也。华严疏钞二曰:「颂,总有四种。一名耨窣都婆颂,此不问长行与偈颂。数字满叁十二,即為一偈。」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那律

Aniruddha,旧称那律,那律陀,泥卢豆,[少/(兔-、)]楼駄,楼駄,[少/(兔-、)]駄,泥[少/(兔-、)]豆,泥嚕多。译曰如意无贪。新称泥律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大弟子之一。為佛之从弟,迦毘罗城之释氏也。玄应音义二十六曰:「那律陀,旧言那律,亦云[少/(...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閦如来羯磨印

左手安於脐,右手垂触地。见图印集四。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第十六王子

叁千尘点劫之昔,大通智胜佛所有十六王子出家修大乘行,今尽成佛,於十方国土说法度生,其第十六王子即今释迦如来是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於十方国土现在说法。(中略)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於娑婆国土成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瑜伽座

修瑜伽行者之座床也。大疏八曰:「住瑜伽座以五轮字持身。」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字徧金色,用作金刚轮。加持下体,说為瑜伽座。」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婆娑摩罗

鬼名。译曰颠病鬼,形影,转筋。见尊胜经註下。梵A asmāra。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耨观音

叁十叁观音之一。其像作坐於巖上观海之状。盖以配法华普门品所谓「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也。耨之名,以巨海及龙鱼,於耨达池有因缘,故称之。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闍梨

Ācārya,旧称闍梨,祇利。译曰教授。新称遮利夜,遮梨耶。译曰轨范正行。可矫正弟子行為,為其轨则师范高僧之敬称。玄应音义十五曰:「闍梨,经中或作祇利,皆讹也。应言遮利夜,此云正行,又言遮梨耶,此云轨范。旧云:於善法中,教授令知,名闍梨也。」南海寄...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师姑

尼姑之称。按青州报恩寺大圣院清座主灵骨记云:先师姑度小姑二人,师姐座主度小师五人,又后周云门山大云寺重修壁龕记,女弟子骆氏,长名大师姑,次女小师姑,并见段松苓益都金石记,则此称由来已久。传灯录曰:「有尼参保福从展。展问谁。侍者报曰:觉师姑。又五臺智通忽大悟曰...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欧文佛书之一

〈编者按:此名相内容颇多,特将其分為叁部份,此為之一。〉欧美各国开佛教研究之端绪者,虽在百年以前,然当其初期,不过仅街谈巷议,试其臆说耳。惟曾驻札尼波罗加德门府之霍奇孙,Brian Houghton Hodgson於彼地初发见梵语之佛典,千八百叁十七年以来,寄赠之於各地图书馆,法...

《佛学大辞典》 / 6231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耆婆諫止闍世逆害

出观无量寿经。见[闍世]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金刚部主

叁部五部各有部主。金刚部以閦如来或金刚萨埵為部主。诸部要目曰:「金刚部閦佛以為部主。」摄大仪轨二曰:「观音莲华部上首,金刚手菩萨金刚部上首。」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鬼分九类

赡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都纵广之量亦尔其处有叁种鬼一者无财二者少财叁者多财无财复有叁种一者炬口二者针口叁者臭口少财亦有叁种一者针毛二者臭毛叁者瘿鬼多财亦有叁种一者希祠二者希弃叁者大势合之而有九类也(梵语赡部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琰魔华言静息梵语逾...

《三藏法数》 / 77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八念

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六种味

谓凡调和饮食之味,各有所宜,无出此之六种。虽进修道行之人,不尚于味,然滋益色力,亦由于此,所谓身安则道隆,故有六味之须也。 一、淡味,淡,薄味也。味之淡者,是受诸味之体也。 二、碱味,碱,盐味也。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 叁、辛味,辛,辣...

《三藏法数》 / 210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罗闍

Rāja-dhātu,剌闍界,结界名。译為王界。饰宗记八末曰:「罗闍界者,一王所领,一国土眾僧,皆得是名罗闍界。剌闍,此翻為王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施饿鬼法

修佛行以施為第一,六度中以施為最初,四摄中亦以施為第一。而施之中以施饿鬼為最。故叁国诸师盛行此法。其法出於不空译之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称宝掌如来(南方宝生佛),妙色身如来(东方閦佛),甘露王如来(西方弥陀佛),广博身如来(中央大日佛),离怖畏如来(北方释迦佛...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怀胎死四

谓调达比丘,染着世利,于难所求学神通,能于虚空作十八变,涌没自由。时阇世王太子,见其神变,日给五百釜食,随时供养。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勿学调达,贪着供养,自陷于罪,亦陷他人。遂说偈喻云:芭蕉以实死,竹芦实亦然,駏驉坐妊死,士以贪自丧。(梵语调达,华言天...

《三藏法数》 / 282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毘曇门

毘曇者,梵语,译言无比法等。即发智六足等小乘之诸论也。以之為宗通入涅槃谓之门。当於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智度论十八於佛法明蜫勒门毘曇门空门之叁门,其中曰:「毘曇门,或佛自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又智度论二曰:「毘曇叁种:一者...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无热池

又云无热恼池。梵名耨达池Anavata ta又,Anavadatta,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匝八百里,赡部洲之中心也。住於此之龙王,名耨达龙王。俱舍论十一曰:「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无热恼。出四大河:一殑伽河,二信度河,叁徙多河,四缚芻河。无热恼池纵横正...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结集叁人

一、难,梵语难,华言庆喜。斛饭王之子,佛成道日生,生时举国欣庆,故云庆喜。随佛出家,得罗汉果。多闻第一,能持法藏。如来灭后,与文殊师利集诸大众于铁围山等处,结集修多罗藏。(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优波离,梵语优波离,华言化生,或翻上首。以其持律第...

《三藏法数》 / 237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五字严身观

谓以等五字加持身也。见[五字严身]条。金刚界明五相身。胎藏界明五字严身。即身成佛之深极,唯在此观。见秘藏记钞叁。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四种持戒

一、悕望戒,悕即悕求,望即期望。谓求生天及余善处,坚持禁戒,是名悕望戒。 二、恐怖戒,谓畏堕恶趣,畏恶名称,坚持禁戒,是名恐怖戒。 叁、顺觉支戒,谓随顺七觉支,庄严其心,坚持禁戒,是名顺觉支戒。(七觉支即七觉分,谓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舍觉分、...

《三藏法数》 / 167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五大愿

密宗所立,出於尊胜轨。是於佛地之五位发五愿也:一、眾生无边誓愿度,以度一切眾生為愿,是愿求东方閦如来内证之菩提心也。二、福智无边誓愿集,以集成无边功德為愿,是愿求南方宝生如来内证之福德者,福智圆满之位也。叁、法门无边誓愿学,以学显密大小教法為愿,是愿求西方...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字轮

轮者转生之义,真言一一文字从一字转生多字,故云字轮。大日经疏十四曰:「所谓字轮者,从此轮转而生诸字也。轮是生义,如从字一字即转生四字。谓轮,剎罗是不动义,不动者所谓是字菩提心也。如毘卢遮那住菩提心体性,种种示现普门利益,种种变现无量无边。虽如是垂迹无穷...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六种散乱

一、自性散乱,谓五识自性,驰逐外缘,乖于静定,故名自性散乱。(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二、外散乱,谓正修善时,于五欲境上,其心驰散,不能寂静,故名外散乱。(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叁、内散乱,谓修定时,发起沉掉,及于诸...

《三藏法数》 / 311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毘婆沙论

Vibhāṣā-śāstra,广解广说经论之义者,总名毘婆沙论,是通名也,然别题毘婆沙论者,藏中有四部:一、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二、鞞婆沙论。叁、五事毘婆沙论(已上小乘)。四、十住毘沙论(是大乘)也。其他律部有善见律毘婆沙。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大龙王

又曰五类龙王。善住龙王,难陀婆难陀龙王,耨达龙王,婆楼那龙王,摩那苏婆帝龙王也。见[龙王]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曇毘婆沙论

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同本异译。但有初之叁犍度,北凉浮陀跋摩,道泰等共译,六十卷。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槃陀罗

译曰结界。為限寺院之境内者。饰宗记八末曰:「槃陀罗界者,兰若处界也。」梵Abhyantara。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般提

Avanti,又作般地,盘提,頞饭底,和檀提。在西印度频闍耶山之古王国。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二种信

一信解,又曰解信。梵曰毘目佉Abhimukh,自明见理,心无疑虑也。二深信,又曰仰信。梵曰捨攞駄Śraddhā,是依人而信其言也。大日经疏叁曰:「有大信解者。此信解,梵音毘目佉,谓明见是理。心无疑虑,如凿井已渐至泥,虽未见水,心知在近,故曰信解也。下言深信者,梵音捨攞駄...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梵语,A,译曰无、非、不。以世俗释之,只是否定事物存在之辞。以胜义释之,则无有二种。惑智之无与圣智之无是也。惑智之无,仅為断见,圣智之无,则超於有无之妙无也。真言以字為观道之要门,禪家亦有以无字為悟道之关门者,皆取圣智之无也。无门关第一则曰:「赵州和尚。因...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庄严法

严饰清净法界之五种庄严法也。苏悉地羯罗经上曰:「应当一心听是胜上微妙法则,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何谓為五?一谓精进,二谓明王,叁谓除障,四谓成就诸勇猛事,五谓成就一切真言。」是盖提示此经一部之大纲者也。其中精进者,远离二边之垢而住於极理為精,勤策於清净法界中為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耨达池

在赡部洲之中心,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金银琉璃。颇黎饰其岸,金沙弥漫,清波皎镜,八地菩萨以愿力之故,化為龙王,中有潜宅,出清泠水供给赡部洲。见西域记一。按喜马拉亚山之佛母岭,高出海岸一万五千五百尺处,有一湖名玛那萨罗华,即耨达池也。殑伽,信度,缚芻...

《佛学大辞典》 / 241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真言闍梨

闍梨之名,本通於一般之教师,后乃局於真言传授秘法之职位称号。大日经疏叁曰:「若於此曼荼罗种种支分,乃至一切诸尊,真言手印,观行悉地,皆悉进达,得传法灌顶,是名闍梨。」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迦囊

又名伽,揭多。电神名。译曰无厚。见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韦提幽囚

闍世太子听提婆达多恶友之言,幽囚其母后韦提希於宫内。见[闍世]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叁部种子

瑜祇经疏二曰:「佛部以為种子,成五股金刚。」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对法藏

叁藏之一。类集一切之论部,谓之对法藏。诸论之通名也。 又(书名)世亲所造之俱舍论也。梵名,毘达磨俱舍,译曰对法藏。对法指发智六足等之诸论,藏指俱舍论,此论含摄彼发智六足等之妙义。故名此论曰:「对法之藏」。俱舍论一曰:「由彼对法论中胜义入此摄故,此得藏名。」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二重曼荼罗

胎金两部之曼荼罗,各有浅略秘密之两重。在胎藏界者,大日经具缘品所说,大日住弥陀叁摩地所现之加持境界也。是於叁部中為莲华部之曼荼罗,浅略曼荼罗也。疏六曰:「青色是无量寿色,既到金刚实际即以加持方便,普现大悲曼荼罗,如净虚空中具含万德故。」又秘密品所说者,為毘卢...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支罗迦叶经

具名佛為支罗迦叶自他作苦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界身足论

六足论之一。世友尊者造,唐玄奘译,叁卷。已上五论加入施设足论者,对於发智身论谓之六足论。见俱舍论光记一。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论藏华梵四名

一、摩怛理迦,梵语摩怛理迦,华言本母。谓反覆论议,则能出生一切义理故也。 二、奢萨怛啰,梵语奢萨怛啰,华言议论。谓评议辩论空有假实等法故也。 叁、鸟波你舍,梵语乌波你舍,华言近说。谓从近从略,说经中要义故也。 四、毗达磨,梵语毗达磨,华言对法。谓能对所问...

《三藏法数》 / 125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无恼指鬘

凶人央掘摩罗Aṅgulimālya,译為指鬘,指鬘本名无恼。贤愚经十一曰:「亹贼奇,晋言无恼。」出曜经十七曰:「无害。」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閦佛之二种身

教时问答四曰:「金刚顶瑜伽云:东方閦佛现二种身:若依正法轮,现普贤菩萨身。若依教令轮,现降叁世身。」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遮曇摩文图

Acala-dharma-mudrā,圣法印经之异名。圣法印经题下曰:「天竺名遮曇摩文图。」佛对比丘说圣法印者。案遮,译曰无动。曇摩,译曰法。即指圣法印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大日与释迦

台密谓大日与释迦為同一佛,但有法身(大日)与应身(释迦)之差,东密谓二佛别体,各具叁身。守护国界守陀罗尼经九曰:「佛言:秘密主!我於无量无数劫中修集如是波罗蜜多,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成大毘卢遮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徧满虚空。(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7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必定

梵语鞞跋致Avaivartikā,译言不退转,又翻必定。不退转大道,必定入於涅槃之位也。大智度论九十叁曰:「鞞跋致即是必定。」十住毘婆沙论易行品曰:「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九上缘惑

九种缘上界上地之惑也。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疑,无明,五者及见集所断之邪见,见取见,疑,无明,四者。盖十一徧行中,除身边二见者也。俱舍论十九曰:「於十一中,除身边见,所餘九种,亦能上缘。上言正明上界上地,兼显无有缘下随眠。此九虽能通缘自上,然理无...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无生法忍

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於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註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叁藏

Tri iṭaka,经律论也。此叁者,各包藏文义,故名叁藏。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因之而通叁藏达叁学者,称為叁藏。特為真諦玄奘等翻译师之称号。其梵名一一列之於下。一、素呾缆藏Sūtra iṭaka,旧曰修多罗藏,译曰綖,圣人之言说,能贯穿诸法,如綖之贯花鬘,故喻之以綖。...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佛為支罗迦叶自他作苦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為支罗迦叶说苦非自作、非他作、非共作、非无因作,迦叶因而见諦得道,触於牛而死,入灭。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以字

经题或守札之头书「」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叁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傴),二是音字俱不译,叁是梵书之心字。」而叁说皆不取。自决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杂藏

佛灭后,经典之结集。有二藏叁藏四藏五藏等之别。经量部為经律二藏之结集。萨婆多部為叁藏之结集。大眾部為四藏或五藏之结集。四藏者叁藏与杂藏也。此中摄一切菩萨之教行。增一含经序品曰:「方等大乘总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波摩罗

鬼名。慧琳音义十九曰:「波摩罗,讹也。正云跛婆麼囉,疟鬼总名也。」梵A asmāra。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跋耶祇釐

Abhayagiri,译曰无畏山,在锡兰古都[少/(兔-、)]罗阤补罗之伽蓝名。法显传记於狮子国条。今存锡兰。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波罗蜜

於六波罗蜜中除般若波罗蜜者。般若為主,他五者為从,得他种之波罗蜜者。般若之功德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善男子善女人,為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於八十万亿那由陀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禪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智度论二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醍醐喻

天台依涅槃经喻之於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於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曇

Abhidharma,巴Ahidhamma,毘曇之略。新云毘达磨。译曰无比法。新翻对法。论藏之总名也。无比法及对法者,智慧之别名也(智慧為无比之胜法,故云无比法。又以智慧对观法,故名对法)。以叁藏中之论藏詮显学者之智慧故也。然则毘曇之名虽為涉於大小乘论藏之通名,而常指小乘萨...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Avīci,又作鼻旨。译曰无间。无间地狱是也。涅槃经十九曰:「者言无,鼻者名间,间无暂乐,故名无间。」受苦无间断之义。八大地狱之一。是最苦处。极恶之人堕之。法华经序品曰:「下至鼻地狱。」俱舍论世间品曰:「此赡部洲下,过二万有鼻旨大捺落迦,深广同前,谓各二万...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曼荼罗身

胎藏界之法弟子受灌顶已后,闍梨以字在其顶上,转成中胎藏。又从此字生叁重光焰:一重徧绕咽上,随所照及之处诸尊随现,即成第一院曼荼罗。次一重光徧绕心上,诸尊随现成第二重曼荼罗。次一重光徧绕脐上,诸尊随现成第叁重曼荼罗。尔时弟子都成曼荼罗身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法应化叁身

是最胜王经所说。合真开应之叁身也。开应者。於应身之中别应与化。即最胜王经分别叁身品曰:「一切如来有叁种身:一者化身,二者应身,叁者法身,如是叁身具足摄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大吉义神咒经

二卷,元魏曇曜译。帝释与修罗战而败,请救於佛,佛為说大结界咒,次有一切天龙鬼神次第助佛说咒。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罗睺罗

Rāhula,旧作罗云,罗吼罗,罗睺罗,罗睺。新作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怙罗。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於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舍利弗為和上,而彼為沙弥,逐成罗汉果,在十大弟子中為密行第一。后於法华会上迴於大乘。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以生於罗睺罗修罗王障蚀月时,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未曾有经

十二部经之一。梵名浮陀达磨Adbhutadharma记佛菩萨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事之经文也。华严疏钞二十一曰:「浮陀达磨,此云未曾有,亦云希法。」四分饰宗记叁本曰:「浮陀达磨,此云希法,旧名未曾有。」法华玄义曰:「佛现种种神力,眾怪未曾有。」 又(经名)一卷,失译。说造...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弥陀成道因果

密教之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塞迦

梵字。娑迦字印,悟解一切蕴聚体故。」是即以梵语塞健陀Skandha有积聚即蕴之义,故转释塞迦之字义者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比罗提

又作维罗提。閦如来之净土名。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曇八犍度论

与[毘达磨发智论]同本异译。苻秦僧伽提婆,竺佛念共译。叁十卷。犍度。译曰聚。积聚之义。发智论以有篇章八聚谓之八犍度论。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种子

真言之等一字,生无量之义。譬如草木之种子,故名种子。诸尊各有种子,标所具之眾德。仁王经轨曰:「言种子者,引生义,摄持义。」大日经疏六曰:「作字漫荼罗者,经中有种子字,当如法置之。」同十曰:「以下说种子字,从一字能生多故名种子也。」同十七曰:「佛两足尊说字為...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金刚波罗蜜多菩萨

Vajra-Pāramitā,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大日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上首。是与转法轮菩萨异名同体。金刚者,金刚之宝轮,波罗蜜译曰到彼岸。手持金刚轮,转不退之法轮,以标令眾生到彼岸也。此菩萨之忿怒身為不动明王,即大日如来之教令轮身也。秘藏记末曰:「黑青色,左手莲华上有篋,右手...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妙谈

殊妙之谈话。教行信证叁末曰:「律宗用钦师云:至如华严极唱法华妙谈,且未见有普授眾生一生皆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记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吠题呬弗怛罗

Vaidehī utra,韦提希子。闍世王之别称。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迦旃延毘曇

毘曇八犍度论之异名。迦旃延作。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佛座

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為诸兽之王,於诸兽中游行无畏。毘卢遮那亦如是。為诸法之王,於诸法中不变无碍,故坐师子座。二閦象座。象之力用,於诸兽中无过之者,金刚部王皆据其上者,表坚力无碍也。又兔马象叁兽渡河象王独极底,象马车步四兵中,以象為第一,於诸兽...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半满教

涅槃经以梵书之悉曇章(引)等半体字譬小乘经,毘伽罗论之成字譬大乘之经典。曇无讖叁藏依之判一代教立半满之二教。谓小乘為半字教,大乘為满字教也。大乘义章一曰:「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满教也。声闻藏法狭劣名小,未穷名半。菩萨藏法宽广名大,圆极名满。」华严玄谈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闍梨

闍梨之略。僧徒之师也。其义為正行。谓能纠正弟子品行。又谓之轨范师。以其能為弟子轨范也。梨亦作黎。寄归传曰:「梵语遮黎耶,唐言轨范,今称讹略。」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菩萨所观四智

唯识论等破外道餘乘实我实法之所执,且说毘达磨经四智成就菩萨之所观,举以略显於心外无有实境。四智者,一相违识相智,於一处鬼人天等所见各别。境若实有,则岂能如此随见者业力而转变种种耶?二无所缘识智,缘过去未来梦等非实之境时,境非实有,而心现缘知。心若必託外境而起...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闍世王经

佛说闍世王经,二卷,后汉支娄迦讖译。与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同本异译。说闍世王闻文殊师利菩萨说法而得悟。摄於方等部。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慧学

叁学之一,观达真理為慧,进习為学。断惑证理,慧之作用也,為发此慧而进修,谓之慧学。对配於叁藏,则為毘达磨藏之所詮。毘达磨藏者,詮显此慧学之法藏也。大乘义章十曰:「观达称慧,进习為学。」对法论十一曰:「开示慧学是毘达磨。」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俱舍释论

婆藪盘豆造,陈真諦译,二十二卷。婆藪盘豆者世亲之梵名。此论与[毘达磨俱舍论]同本异译,是曰旧论,又云旧俱舍。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不坏句

之一字。以此為金刚不坏之体性故也。大日经二曰:「行者諦思惟,当得不坏句。」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踰闍

Ayodhyā,一作输闍。国名。译曰不生,不可战。胜鬘经宝窟上本曰:「踰闍国者,此翻為无生。此国往昔大乘人住,多解无生。国从人立名,故云无生国也,又翻為不可战。边城坚固,不可攻战,是支祥王所居,為舍卫国附庸。」玄应音义六曰:「踰闍,此译云不可战国。」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叁耶叁菩

Samyaksaṁbodhi,与[叁藐叁菩提]同。闍世王经曰:「耨多罗叁耶叁菩心。」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甘露饭

梵名弥都檀那Amṛtodana,释种师子颊王之子,释尊之叔父也。父為师子颊王,诸经论多一致,但五分律十五以之為尼休罗,眾许摩訶帝经二以為星贺贺努。又其兄弟有异说,起世经十,起世因本经十,佛本行集经五,及智度论叁,以為有净饭等叁兄一妹。眾许摩訶帝经二,五分律十五,彰所...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九慢

恃己高举之烦恼,有九种: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叁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是也。毘达磨发智论二十曰:「此见取见苦所断。有九慢类:谓我胜、我等、我劣、有胜我、有等我、有劣我、无胜我、无等我、无...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无等等

梵语Asamasama,佛道及佛之尊号。佛道超绝无与等者,故云无等,唯佛与佛等,故曰等。维摩经佛国品曰:「无等等佛自在慧。」法华经普门品曰:「皆发无等等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註维摩经一曰:「肇曰:佛道超绝无与等者,唯佛佛自等,故言无等等。」智度论二曰:「復名娑摩娑...

《佛学大辞典》 / 372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少/(兔-、)]楼駄

见[那律]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种闍梨

名义集一曰:「南山钞云:四分律,明五种闍梨:一出家闍梨,所依得出家者。二受戒闍梨,受戒作羯磨者。叁教授闍梨,教授威仪者。四受经闍梨,所从受经。五依止闍梨,乃至依住一宿者。」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八分分如来舍利

释迦如来于拘尸城荼毗已竟,诸国起兵夺取舍利时,有婆罗门为息相夺诤故,分作八分,八国起塔供养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拘尸,梵语具云拘尸那,华言角城,谓此城叁角故也。梵语荼毗,华言焚烧。梵语舍利,华言骨身。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拘尸城,拘尸城诸力士,得...

《三藏法数》 / 344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五音

又曰五声,或五调子,即宫商角徵羽也。无量寿经上曰:「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宫者土声,最浊,為君,為壹越调,配於中央。商者金声,次浊,為臣,為平调,配於西方。角者木声,半清半浊,為民,為双调整,配於东方。徵者火声。微清,為人事,為黄钟调,配於...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鉢罗

一作波罗,又曰波赖他。译曰四两分。戒本疏叁下曰:「鉢罗,多论云波罗,此云四两。」饰宗记五末曰:「多论第五云四两,立世毘曇论云两,称一两名一鉢罗,盖多论约少称,毘曇就大称说之也。今解,鉢罗翻為分,如鉢罗奢佉翻為支,支荳是四两也。」梵语杂名曰:「两,波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乖理之行。於现在与将来招苦之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 又aḥ,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為之转声,即於无点之字傍加涅槃点者也。谓為沈没之声,又谓有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除雷符

最胜王经如意宝珠品曰:「世尊於大眾中告难陀曰:汝等当知,有陀罗尼名如意宝珠,远离一切灾厄,亦能遮止诸恶雷电。(中略)於此东方有光明电王,名揭多;南方有光明电王,名设羝嚕;西方有光明电王,名主多光;北方有光明电王,名苏多末尼。(中略)若於住处书此四方电王名者...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法界体性观

密家观毘罗吽敛之五字,谓之字轮观。以字轮观所用之等五字即法界之体性故也。叁摩地仪轨曰:「结叁摩地印,入法界体性叁昧,修习五字旋陀罗尼。(中略)旋復諦思惟,字字悟真实,初后虽差别,果证皆归一。」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败坏菩萨

菩萨之败坏佛种者。智度论二十九曰:「菩萨有二种:一者败坏菩萨。二者成就菩萨。败坏菩萨者,本发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不遇善缘,五盖覆心,行杂行,转身受大富贵,或作国王或大鬼神王龙王等,以本造身口意恶业不清净故,不得生诸佛前及天上人中无罪处。是名為败坏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甘露味毘曇

毘曇甘露味论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娑磨沙摩

Asamasama,又作娑摩娑摩。佛之德号。译曰无等等。智度论二比佛於其他菩萨等全非其等比,故曰无等,与佛等同,故重云等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a悉曇十二母韵最初之韵。五十字门之一。又作遏,哀,曷,安,菴,頞,噁。此音為本生一切之梵语,此字為元,生一切之梵字也。大日经疏七曰:「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开口之音,皆有声。若离声,则无一切言说,故為眾声之母。」同十二曰:「字為一切字之种子。」理趣释...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恶察那

Akṣara,译曰字,即文字也。由其不变之义,取為不改转之义。唯识论述记四曰:「恶察那,是字。无改转义。」俱舍论光记五曰:「梵云恶剎罗,唐云字,是不流转义。谓不随方流转改变。」大日经疏十四曰:「字轮者。梵音云噁剎囉轮。噁剎囉。是不动义。」同十七曰:「字者梵有二音:一...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耨达

Anavata ta,旧称耨达,那陀答多,达多,那婆达多。新称那婆答多。译曰无热。西域记一曰:「赡部洲之中地者,那婆答多池,唐言无热恼,旧曰耨达,讹也。」释迦方誌上曰:「那陀答多,唐言无恼热,所谓耨达池。」翻梵语九曰:「那跋达多池,译云无热。」...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俱舍论

解释上之本颂者。世亲先造本颂,后造释论。释论之中固牒举本颂也。唐玄奘译,叁十卷。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迦色

一义,有形之物质。一义,无形之空界。俱舍论界品曰:「伽谓积集色,极能為碍,故名伽。有说,伽即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伽。」玄应音义二十四曰:「伽色。伽,此云碍。有二义,或言无,或云极。犹含两释,故立本名也。」俱舍宝疏一下曰:「伽是极碍也,又伽為无...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论藏

叁藏之一。十二部经中有曰优婆提舍者,译曰论议经。是佛自问答决择法相者。佛弟子及灭后诸菩萨等准之而聚集解释经义,论辨法相者,名為毘达磨藏,叁藏之第叁。盖毘达磨藏者,弟子之优婆提舍也。因為论藏。毘达磨有四名。优婆提舍,其一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比丘尼

Bhikṣuṇi Āryā,姨者梨夷之略,梵语梨耶,译言圣者,今依女声曰梨夷,即比丘尼圣者之意,為佛姨母大爱道之尊称也,或言,如汉语娘之,姨即姨母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颠底迦

Ātyantika,译曰毕竟。毕竟无成佛之性之义。毕竟无善心之义。唯识论枢要上本曰:「第五性有叁种:一名一阐底迦,二名阐底迦,叁名颠底迦。一阐底迦,是乐欲义,乐生死故。阐底迦,是不乐欲义,不乐涅槃故。颠底迦,名為毕竟,毕竟无涅槃性故。」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颠...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实相观

又云理观。占察经所说二观之一。见[二观]条。密教以月轮观為金刚界之实相观,以五大观為胎藏界之实相观。秘藏记本曰:「净菩提心观,念诵分限了。即归实印观五字,是月轮观,又实相观,谓毘罗吽欠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叁藏诠叁学

叁藏,经律论也。叁学,戒定慧也。叁藏诠叁学者,诠,具也,谓叁藏具说叁学之事理也。 一、经诠定学,谓含等经所明,皆是安心之法,依此摄心即不散乱。又佛凡说经,必先入定,故云经诠定学。(梵语含,华言无比法。) 二、律诠戒学,谓毗尼律藏,因事制戒,专用防止身口恶...

《三藏法数》 / 196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5日

维罗提

Abhirati,又作比罗提。閦佛之净土名。在东方。吴译之维摩经下曰:「閦佛维罗提世界。」同註曰:「閦佛者,汉言无怒。维罗提者,汉言妙药也。」慈恩之弥陀经疏曰:「閦鞞佛经云:名无瞋恚,在东方比罗提国。」见[閦]条。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集异门论

毘达磨集异门足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閦佛法

閦佛之修法也。其作法為「閦如来念诵供养法」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那婆达多

又作那波达多,那跋达多Anavata ta,池名。為耨达之新称。见[耨达]条。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四种相承

一梵王相承。又云南天相承。劫初成时,摩醯首罗(又云商羯罗天,初禪之梵天也)与毘被剑和合而生一字,名婆蓝摩Brahma。彼有四面而说四韦陀。后面所说為闥婆陀Atharvaveda。即声明也。后人更造六论以释四韦陀,其一名毘伽罗论,释后面所说之闥婆陀,而辨声明之法。婆蓝摩又云...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法性生身

二种菩萨身之一。又五种法身之一。法性总该万有万德。如来之身,由此出世,名為法性生身。智度论二十八曰:「菩萨入法位,住鞞跋地,末后肉身尽得法性生身。虽断诸菩萨,有烦恼习因缘,故受法性生身,非叁界生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金刚喜菩萨

Vajrasādhu,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五月轮之五尊中,位於閦如来后方之菩萨名。司欢喜之德。秘藏记末曰:「金刚喜菩萨,肉色,二手当胸拳。」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善哉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善哉菩萨菩萨形,住閦如来后边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识身足论

六足论之一。佛灭后一百年,提婆设摩罗汉造,唐玄奘译,十六卷。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二果

小乘四果之第二一来果也。梵名斯陀含Sakṛdāgāmin。 又一、习气果,由宿世修习善恶之气分,而今生感善恶之果也。如往昔修善,故今生善心强,往昔修恶,故今生恶心强。二、报果,依宿世善恶之因而感今生之苦乐感。前之习气果為等流果,后之报果為异熟果。见毘曇论一。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涅槃风

涅槃之妙理,送人至於菩提,故譬之於风。涅槃经九曰:「是时忽遇大乘大涅槃风,随顺吹向於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踰闍

Ayodhyā,踰闍之略,弥勒菩萨自天降说瑜伽论之大讲堂。即在此国。可洪音义二曰:「踰闍国名,踰闍国此云不可战。」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大毗婆沙论

毘婆沙,译曰广说。佛灭后四百年初,五百罗汉,由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广解释发智身论者。唐玄奘译,二百卷。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输闍

见[踰闍]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閦婆佛

见[閦]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类天

一、上界天,色界及无色界之诸天也。二、虚空天,欲界六天中夜摩天以上之四天也。是居於虚空者。叁、地居天,欲界六天中,四王天,忉利天,是住於须弥山者。四、游虚空天,谓日月星宿。五、地下天,龙修罗及阎魔王等,凡放光明有自在之力者,皆名為天。见十八会指归,秘藏记下。...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十种神通

一、出生念宿命方便智通。此智通為出生知过去际之方便者。是宿命通也。二、出生无碍天耳智通。此智通為出生闻十方音声无碍天耳之方便者。是天耳通也。叁、出生知一切眾生不可思议心心数法方便智通。此智通為出生知一切不可思议心心所法之方便者。是他心通也。四、出生无碍天眼观察...

《佛学大辞典》 / 462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闍世王授决经

佛说闍世王授决经,一卷。西晋法炬译。说闍世王以灯华奉佛授成佛之记别。摄於方等部。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者发语辞,如娘之类。师者师匠。碧巖着语曰:「多口师。」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如来叁昧耶

闍梨所传曼荼罗徧知院之一尊也。画如来顶相為其标帜。大疏六曰:「叁昧耶当作御顶相,如来顶相具摄一切功德。」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耨风经

耨颰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 《佛说阿耨风经》

种子

為第四点之。以此為五转中第四,第四转入涅槃之种子故也。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俱舍论本颂

颂数六百,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俱舍,译曰藏。包藏之义。包藏根本毘达磨论要义,故谓之俱舍论。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Anu,又曰菟,耨等。译曰极微。色界之色法最微者。法苑义林章五本曰:「拏谓最极小者,说此名极微。」大日经疏一曰:「言小分者,梵云耨,即是七微合成。」关於极微之说,见[极微]条。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无灭

梵名泥楼豆,[少/(兔-、)]楼陀,那律。译曰无灭。天眼第一。见那律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閦鞞佛

见[閦]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四方四佛

东方香积世界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西方安乐世界无量寿佛,北方莲华庄严世界微妙声佛之称。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婆罗留支

闍世王之别名,此曰折指,又云无指。见[闍世]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立世毘曇论

佛说立世毘曇论。说国土日月等事,即佛教之宇宙观也。有二十五品。陈真諦译,十卷。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杂集论

大乘毘达磨杂集论之略称。别称对法论。解毘达磨集论者。十六卷,安慧造,玄奘译。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无等

佛之尊号。梵语曰娑磨Asama,谓比之餘生无与等也,智度论二曰:「婆伽婆,名有德,先已说。復名娑磨,秦言无等。」大日经疏叁曰:「如来智慧,於一切法中无可譬类,亦无过上,故名无等。」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宾吒罗

Piṇḍāra,又作宾跎罗。地狱名。译曰集欲。普超经下曰:「舍利弗!闍世王所入地狱名宾吒罗(秦曰集欲),适入寻出,其身不遭苦恼之患。」可洪音义六下曰:「宾跎罗,地狱名也。晋云集欲,又云宾头。」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八戒斋八种胜法

十善戒经曰:「持此受斋功德:(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叁)不堕畜生。(四)不堕修罗。(五)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六)若生天上。(七)恒生梵天。(八)值佛出世请转法轮得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真言教

真言陀罗尼之教法,乃至訶等也。大日经二曰:「秘密主,以要言之,诸如来一切智智,一切如来自福智力、自愿智力,一切法界加持力,随顺眾生如其种类开示真言教法。云何真言教法?谓(訶)字门一切诸法因不可得故。」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跛婆麼囉

鬼名。见[波摩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大乘叁藏

依智度论之意则叁藏為小乘之特称,而大乘為一修多罗藏。依摄大乘论之意,则大乘中亦有叁藏,华严经等為经藏,梵网经等為律藏,毘达磨经等為论藏(毘达磨经此土不译唯识论中往往引之),然是為一修多罗藏之分类,故名之為总部之叁藏。小乘之叁藏,称為别部之叁藏。玄奘译世亲摄...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四种护摩

一,息灾法,梵名扇底迦Śantika,為息恶难者。二,增益法,梵名布瑟致迦Puṣṭika,為增福利者。叁,鉤召法,梵名缚始迦罗拏Vaśikaraṇa,為召集善类者。四,降伏法,梵名毘遮嚕迦Abhicāraka,為折伏恶党者。尊胜轨护摩品曰:「护摩虽有多种,今略说四种,尽摄一切护摩之法。所谓除...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十字门

又称五十字母。一名摩多体文。即梵语字母之总数也。摩多者,谓母音,此有十二摩多与四别摩多之十六字。体文者,谓子音,此有叁十四字。合成五十字。但母音中或省略哩ṛ、哩(引)ṝ(註)、[[口吕]]ḍa,无有一準。 然於印度所行之字母,排列系统,互相一致,先举母音,次第及於随音点...

《佛学大辞典》 / 96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弥陀报化异

诸佛有法报化叁身。法身者,诸佛平等。其报身依因位之愿行,其化身依所化之机缘,种种不同。今示弥陀报化二身,则如前记之悲华经,又如观音授记经记弥陀之入灭,观音势至之补处。又如鼓音声经记弥陀之国城父母等,是化土之化身佛也。见悲华经(宙帙叁),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853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唎多罗

Ārya-tāra,观音之别名。常略曰多罗观音。见多罗观音条。(CBETA註:疑為见[多罗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鉢底鉢喇底提舍那

Ā atti- ratideśana,懺悔之梵语,新译曰说非。寄归传二曰:「鉢底者,罪过也。鉢喇底提舍那,即对他说也,旧云懺悔。非关说罪。何者?懺摩乃是西音,自当忍义。悔乃东夏之字,追悔為目。悔之与忍迴不相干。若的依梵本,诸除罪时,应云至心说罪。」饰宗记八本曰:「旧云懺悔...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

Abhidharma,又作鼻达磨。论部之总名。旧称毘曇。译曰大法,无比法。大法,无比法,乃真智之尊称,凡论部為发生其真智者,故附以大法,无比法之名。新称毘达磨。译曰对法。对法者智慧之别名。以智慧对观诸法真之理义。盖论部问答决择诸法事理使人之智慧发达。智慧為对观真理...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閦佛经

閦佛国经之略。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浮达磨

Adbhuta-dhama,又作浮陀达磨。译未曾有希法。说佛菩萨神变希有事迹之经名。十二部经之一。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Aṇu,译曰极微。色法分割至最微之极度者。俱舍光记十二曰:「梵云菟,此名微,眼见色中最微细也。应知為天眼,轮王眼,后有菩萨眼所见。」见[拏]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阐底迦

Anicchantika,旧称阐提。译曰无欲。不乐欲涅槃之义。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阐底迦,此云无欲,谓不乐欲涅槃。亦言阐底柯,此云多贪。谓贪乐生死,不求出离,故不信乐正法。旧言阐提,译云随意作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立世毘曇论

十卷,陈真諦译。立世為安立世界之义,毘曇為论议之都名。论中记须弥四洲诸天地狱等世界国土之事。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集异门足论

六足论之一。尊者舍利子说,唐玄奘译,二十卷。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闍世王品

文殊师利普超叁昧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眾事分毘曇论

尊者世友造,宋求那跋陀罗,菩提耶舍共译,十二卷。与[毘达磨品类足论]同本异译,但有七品。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藏显宗论

尊者眾贤着。显扬自宗者。唐玄奘译,四十卷。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没滋味

无滋味也。禪家之公案如铁橛,谓之没滋味。无尽灯论上曰:「又有一般,往往以古人公案生容易见。一齐见之曰:铁橛子没滋味。呵呵!如生盲者问乳色,言似贝作声会,言似雪作冷会。(中略)若铁橛子而未咬破则无有一切滋味,故或道没滋味。若没滋味而休去,何时得免生死?」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藏

一切论部之总称。叁藏之一。含藏文与义故云藏。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顺正理论

尊者眾贤着。驳世亲之俱舍论者。一名俱舍雹论。唐玄奘译,八十卷。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鳩留经

佛说鳩留经,一卷,失译,小乘部,说鳩留之事。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退转

言既退失所修证而转变其位地也。法事讚曰:「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法华经序品曰:「於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不退转。」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达磨发智论

佛灭后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译,二十卷。六足论义门少,发智论最广,故后代论师以被六论為足,发智论為身。因之名曰发智身论。已上六足一身之七论,為说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论。见俱舍论光记一。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遮嚕迦仪轨品

具名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讚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毘遮嚕迦仪轨品第叁十一。唐不空译,一卷,说诸调伏之法。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羯磨身

密教对於显教之法报应叁身,而立种子,叁昧耶,尊形之叁身。以尊形名為羯磨身。种子身為等字,叁昧耶身為独鈷等器,羯磨身為诸尊之形体。是由微赴显,法报应之次第也。但名尊形不以大曼之名,而以羯磨曼者,与成身会谓為羯磨会同。上已辨之。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支罗迦叶

Acela,王舍城之居士名。佛入城乞食,於途上问苦事,遂得悟。见支罗迦叶经。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黎耶

梵语Ārya,又作哩夜,,或略,夷。译言圣者,尊者,或作出苦者。通晓四諦理者之名称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天地记经录

立世毘曇论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教授闍梨

五种闍梨之一。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等之比丘称。又云教授师。受戒之时,叁师之一、必定其人。受戒之仪式中,有受者请教授闍梨之作法。见行事钞上之叁。参照[闍梨]条。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耨达山

池所在之山,即以池名名之者。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摩洛迦

见[末罗]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曇苦慧经

毘曇五法行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闍世王问五逆经

一卷,西晋法炬译。闍世王问五逆罪之受果,说由功德一旦堕地狱,后為辟支佛。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莲华轮

闍梨曼荼罗观音院之一尊也。大疏五曰:「如莲华轮像,当以四莲华叶,如十字之形,用為轮辐,辐外作刀环开之。」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阐提

阐底迦之旧称。见[阐底迦]项。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因字金刚句

因字者,东方閦佛之种子,称之种子变為五股金刚之形也。瑜祇经曰:「因字金刚句,发生猛利火,烧除眾不祥。」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唎瑟迦紫

译曰木槵子。见千手合药註。与[梨吒]同。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曇心论

略名杂心论。尊者法救,以毘曇心论过於简略更增加而成此书。宋僧伽跋摩等译,十一卷。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梵语修多罗Sūtra之译意。又曰契经,或曰经本。 (一)叁藏之一。对於律及论而言。即佛所说之教法也。涅槃经第十五所谓:「从如是我闻乃至欢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大毘婆沙论第一等所谓律及论,詮戒及慧,而经则詮定者,即是也。论其字义,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五,谓:「能...

《佛学大辞典》 / 1373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成佛

菩萨因位之万行究竟而成办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谓為成佛。真言立叁种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种之成佛,占察经说四满成佛。见[四种成佛]条。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ā长声。安,,安,菴,頞,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之转生。於字附修行之点者。金刚顶经字母品曰:「(引去)字门,一切法寂静故。」文殊问经曰:「称字时,是远离我声,」大庄严经曰:「唱长字时,出自利利他声。」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长字,当...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支戒

五种支条之戒也。谓大涅槃心一理根本开出之支末事戒,有五种之别:一、根本业清净戒,二、前后眷属餘清净戒,叁、非诸恶觉觉清净戒,四、护持正念念清净戒,五、回向耨多罗叁菩提戒,大涅槃经第十一圣行品之所说也。净影之涅槃义记第五上释之曰:「根本业清净者,离其根本不善业...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对法

毘达磨。译曰对法。梵语Abhidharma,对為对观对向之义,法為四諦涅槃之法。以无漏圣道之智慧,对观四諦之理,对向於涅槃之果,故名对法。盖对法者,智慧之名也。然叁藏中论藏為於诸法之性相,问答决择,而生其无漏智慧之法文,故彼之论藏,亦名对法。俱舍论一曰:「论谓生无漏慧...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禪髓

禪道之骨髓。传灯录(达磨章)曰:「迄九年已,欲西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门人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為道用。师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速达

Aśuddha,遬达為玉耶女之舅。玉耶,不孝无礼节,遬达诣佛所自责其不德,佛闻之对玉耶说妇道。见遬达经。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密教五大

密教有胎金两界,其胎藏界以色等五大為大日如来之理法身。密教以摄持為理之义,以事物总称為理。此五者圆满一切之功德,故名為五轮。其种子為尾罗吽欠,或缚罗訶佉。即五方五佛之种子也。以此五大配於五方之五佛。 善无畏於尊胜轨以地水火风空顺其次第,配於东西南北中。不空...

《佛学大辞典》 / 1243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种不翻

唐玄奘立五种不翻之规:一、秘密之,故不翻,如陀罗尼者。二、含多义,故不翻,如薄伽梵之语具六义者。叁、此方所无,故不翻,如阎浮树者。四、顺於古例,故不翻,如耨菩提者。是非不可翻,以摩腾以来常存梵音故也。五、為生善,故不翻,如般若者。谓般若二字,闻之者生信念,以...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遮嚕迦

Abhicāraka,又作毘拓[口留]迦,毘左[口留]迦。译曰调伏,降伏。缚一切万物使不自在之意。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鉢罗摩那婆鉢利多婆

见[波罗摩那婆]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揭多

又作竭多。电名。星名。最胜王经七曰:「东方有光明电王,名揭多。」见[迦囊]条。梵Agastya。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犍多

Agantuka,译曰客比丘食。见善见律第六。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非数缘尽

又曰非智缘尽。无為法之一。新云非择灭无為。数者新译所谓心所法也。善恶之心所法,其数许多,故谓之数法,今為智慧之数法,缘智慧数法断烦恼所得之尽灭,谓之数缘灭。即涅槃也。非依智慧数法之缘,仅依见能生之缘,而诸法归於尽灭,是曰非数缘尽。智度论九十八曰:「如毘曇言:...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中流

譬烦恼也。以眾生為烦恼,在生死之中流故也。维摩经閦佛品曰:「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注曰:「生曰:此岸者生死也,彼岸者涅槃也,中流者结使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无量

一身,二心,叁智,四虚空,五眾生也。见大日经六。相传此五无量配於五佛。身為宝生佛,心為閦佛,智為无量寿佛,虚空為大日如来,眾生為不空成就佛。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耨颰

Anu ada,城名。佛在此所说法。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闍梨耶

又作遮梨耶,遮梨夜。见[闍梨]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教授师

同教授闍梨。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央/车]荼国

(Avaṇḍa)西印度之境。多小乘僧徒。见西域记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那波达多

又作那跛达多,见[耨达]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渴法

渴於正法也。大集经二十一曰:「释迦牟尼佛,告诸梵天帝释四王:善男子!我於此恶处,成就耨多罗叁藐叁菩提,為欲利益无明闇冥渴法眾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种闍梨

见[闍梨]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废跡显本

本门法华十重显本之第二。废说近迹成佛為实成之教也,此门举方便品我始坐道场,化城喻品於娑婆成耨菩提,人记品於空王佛所发耨菩提心等教亦废之。法华玄义九曰:「废迹显本者,亦就说法。昔為五浊障重不得远说本地,但示迹中近成。今障除机动,须废道树王城迹中之说,皆是方便...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