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和难释子,为人说经、论生活业,但讲饮食衣被之具。为人说经、讲福德事报应之果,未曾讲论道谊之慧,大获衣、被、饮食诸馔。摄取此已,立离贤圣,有若干事,说俗经典世间饮食,兴起种种非宜之说,不演度世无极...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867字 / 8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亦名四无碍辩,出法界次第) 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故名四无碍智。以其辩说融通,亦名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 二、法无碍智,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智。 叁、辞无碍智,谓菩萨于诸...
《三藏法数》 / 190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端正好色,端正好色者,谓人以正信之心,严洁其身,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色身端正,而无丑恶之相也。 二、力势强盛,力势强盛者,谓人以精进勇猛之力,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也。 叁、心悟通达,心悟通达者,谓人听闻佛经,解知义趣深...
《三藏法数》 / 365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一比丘,疾病困笃独自一身,无有等类,无有视者,亦无医药衣被饭食,不能起居,恶露自出。身卧其上,四向顾视,无来救济者,便自叹息:“今日吾身,无救无护!” 时阿难见,往白佛:“唯然大圣!吾身今日,得未...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957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尔时调达心念毒害,诽谤如来自谓有道。众人呵之,天龙鬼神、释梵四王,悉共晓喻:“勿得怀害向于如来!莫谤世尊!佛为一切三界之尊,有三达智,无所挂碍,天上天下,莫不归命。云何诽谤?得罪无量。卿欲毁佛,由如举手欲掷日...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695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梵语曰缚日罗夜叉Vajrajakṣa,又译曰金刚食。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一。标咬噉一切怨敌之德,住於金刚药叉叁摩耶形,有大牙。秘藏记末曰:「白色,二手作拳当臆。」略出经曰:「由结金刚牙契故,设是金刚尚能摧破。」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融者,通也、会也。叁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叁、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叁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叁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金刚界法师资相承之血脉也。据日本密家之说,其所传不一準。华严寺海云阿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义操,海云。慈恩寺造玄阿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普贤金刚萨埵,曼殊室利,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义操,法全。...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昔者有人,父早命过,少小孤寡,独与母居。未被教敕,出入不节,不拘礼教,违失先圣典籍之诲。不肯学问咨受经法,唯以愚伴迷惑之众,以为徒类。嗜酒博戏,高抗华饰,有表无里,放恣情欲,嘘天雅步。不以孝顺修德经心,当用立身,身犯众恶,口言粗䵃,心念毒害。不念所生亲之遗教,...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322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佛智之名。叁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於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佛言:“昔者,有鹿数百为群,随逐美草侵近人邑,国王出猎遂各分迸。有一鹿母怀妊独逝,被逐饥疲失侣怅怏。时生二子舍行求食,茕悸失措堕猎弶中,悲鸣欲出不能得脱。猎师闻声便往视之,见鹿心喜适前欲杀。鹿乃叩头求哀自陈:‘向生二子尚小无知,始视蒙蒙未晓东西,乞假须臾暂还视之...
《佛说鹿母经》 /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 1434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闻如是: 一时佛游㝹檀㝹国,宾近大海之边,佛所行树,于师子座,与无央数诸天眷属围绕,而为说法。彼时世尊,告安详摩夷亘天及净居身天子:“诸天子!当知有总持,名佛心之法,过去如来.至真.等正觉所说,为四部会,最于后世救摄拥护,令得自归,普获特胜,所生到处护一切义...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133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是亦观十二支中后十一支之闻思修叁慧有漏智也。十一支各有七智,故合為七十七智。七智者,先於未来之老死一支,作顺逆之二观。谓观由有生而有老死之顺观,与观不由生而非有老死之逆观之二智也。如是过现之老死亦尔。故叁世合而有六智。此六智缘理如实而知,故是思修慧,名真实智。...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Bodhi,旧译為道,新译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之一切智,是通叁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婆伽。是为十号。如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应供内具智断受天人供养。故名应供。正遍知。解离邪错。名之为正。有境斯鉴。名为正遍知。明行足者。明行无缺故言明行足。善逝者。善好也。逝去也。去至涅...
《法门名义集》 / 222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具名千手千眼观世音,又名千眼千臂观世音Sahasrabhujasahasranetra,六观音之一。两眼两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手四十眼配於二十五有,而成千手千眼。表度一切眾生有无碍之大用也。為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所说。通途之千手观音是也。若依智通及菩提流支译之千手经,...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金刚智仪轨曰:「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之天衣,以綬带繫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叁目,上二手作说法之相,右第二手施无畏,第叁手剑,第四手数珠,第五手微若布罗迦果(...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行,是名六行观。 一、厌苦观,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不能出离,是为因苦。复思欲界报身,饥渴寒热,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是为果苦。苦因、苦果,皆须厌恶也。(心数者,受、想、行也。) 二、厌粗观,谓思惟欲界五尘...
《三藏法数》 / 513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摩尼金刚宝山峰中。与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金刚摩尼菩萨言。佛子若有菩萨求大菩提。为欲救度一切有情。已受菩萨律仪戒。学已曾发起大菩提心。有大悲愍。常欲奉事一切如来。欲广积集诸大菩萨福德资粮。欲证佛智。欲以无碍等持总持诸解脱门神通游戏。欲令虚空...
《佛说回向轮经》 / 1541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色者,眼根所对之色也。色即法界,具足叁谛。以一切法,体性融通,互摄无碍。若一切色即一色,此是真谛,忘泯一切法也。若一色即一切色,此是俗谛,建立一切法也。若非一非一切,亦一亦一切,此是中谛,双遮双照,即中道也。尽理言之,非但色之一尘,具足叁谛,声香味触法五尘,...
《三藏法数》 / 204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理法身,理即性德也。谓性净明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诸佛众生皆同一相,是名理法身。 二、智法身,智即修德也。谓究竟始觉之智,契合清净本觉之理。理智互融,色心不二,智所现故,是名智法身。
《三藏法数》 / 92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以牛头山法融為祖之禪派。又称牛头宗。四祖道信下旁出之禪宗也。初,法融入金陵牛头山幽栖寺北巖石室枯坐,有百鸟衔花之祥。唐贞观中,四祖道信闻之,往寻访,因附法。自是法席大盛。法融下,智巖,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六世相付。慧忠下,有维则。则下有云居智。又智威之门有...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此是叁贤位之中品。一欢喜行。前观解既满。今如解而得自行化人。离于邪倒庆子除得之利故。曰欢喜行。二饶益行。自利行既转深。利他行弥广故。曰饶益行。叁无嗔恨行。既善利他。慈悲喜舍。怨亲平等。憎爱无二故。曰无嗔恨行。四无尽行。以无厌心度人不倦。利行增进无休无息故。曰无...
《法门名义集》 / 304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经云:于一毛端现宝王刹。此是正报中现依报也。由佛具足不思议神通之力,故能依中现正,正中现依,依正融通,事理无碍,大小相含,一多平等。故于一毛之端,能现宝王刹也。
《三藏法数》 / 78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密家所立五智之一。无尽之诸法名法界。其诸法所依之体性,名法界体性智者,对之决断分明也。此智以之配於五如来中之大日如来。菩提心论曰:「中方毘卢遮那佛,由成法界智為本。」秘藏记本曰:「法界体性智叁密差别,数过剎尘,名之法界,诸法所依故曰体也。法然不坏,故名為性。决...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五净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叁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天,皆横在第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但能闻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见。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见也。(九品者,欲界思惑叁品...
《三藏法数》 / 544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如理智,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智。 二、如量智,谓诸佛菩萨究竟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于理智,则成生死;若见众生称于理智,则得涅槃;是名如量智。
《三藏法数》 / 95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天台真言两宗立草木成佛之义。天台於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徧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為佛性,在无情之边...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尔时如来,在舍卫国,厌患利养。有一深林,名贪庄严,逃避利养,往至林中。林中有寺,时一罗汉,名那弋迦,作此寺主。佛至彼林,到后日中,有诸人等,持衣供养,满于林中,作是言曰:“我不用利养,而此利养常逐我后。”有万二千比丘,亦至彼处。佛语诸比丘:“利养者是大灾害,能作...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458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一、根本智,根本智,亦名无分别智。谓此智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智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 二、后得智,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得此智,是名后得智...
《三藏法数》 / 118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有无数大苾刍众,复十俱胝童子相菩萨摩诃萨。 尔时,世尊告帝释天主:“憍尸迦!此般若波罗蜜,其义甚深。非一非异,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增非损,非有烦恼非无烦恼,非舍非不舍,非住非不住,非相应非不相应,非烦恼非不烦恼,非...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2177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归命瑜伽自在王 善住如幻三昧者 普于净染诸刹海 能示种种随类身 我依莲华相应门 开示多罗大悲法 为令修习三昧者 离于二乘无悲定 速具神通波罗蜜 即能顿证如来位 行者应发普贤心 从师具受金刚戒 不顾身命起慈心 乃能堪入解脱轮 应从师受三摩耶 契印密...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043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叁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又作如理智,无分别智、正智、真智等。根本智之名,对於后得智而言。正冥符於真理,而无能缘所缘之差别,一念之真智也。此智為生一切法乐,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故曰根本智。唯识论十曰:「根本无分别智,亲证二空所显真理,无境相故,能断随眠。」叁藏法数五曰:「根本智亦名无...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道通,道即道理,谓证中道之理,而能起用,无心应物,缘化万有,犹如影像,水月空华,无有定体,是名道通。 二、神通,神即心神,谓静心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明,皆随定力,无有障碍,是名神通。 叁、依通,依即依凭,谓依凭术法,任意无碍,如乘符往来,药饵灵变之类,...
《三藏法数》 / 214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
《三藏法数》 / 230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叁智中之一切智,混声闻缘觉之智,故為分别彼一切智,而名佛智為一切智智。大日经疏一曰:「梵云萨婆若那Sarvajñāna,即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為一切智者。」又谓一切智智,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又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又...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佛在王舍城,说法度阿若憍陈如,释提桓因,频婆莎罗王,各将八万四千众,而悉得道。诸比丘疑怪,各有尔许人,拔三恶道。佛言:“非但今日,于往昔时,亦曾济拔。” 诸比丘言:“过去济拔,其事云何?” 佛言:“过去世时,有诸商贾人,入海采宝,还来中路,于大旷野,值一蟒蛇,...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27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一、乐声不起,谓诸天音乐,不鼓自鸣。衰相现时,其声自然不起,是为小衰相也。 二、身光忽灭,谓诸天众身光赫弈,昼夜昭然。衰相现时,其光不现,是为小衰相也。 叁、浴水着身,谓诸天众肌肤香腻,妙若莲华,不染于水。衰相现时,浴水沾身,停住不干,是为小衰相也。 四、着...
《三藏法数》 / 182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尘者,一微尘也。经云:譬如有大经卷,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一微尘既然,一切微尘皆亦如是。时有一人(谓佛也),智慧明达,有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即以方便破此微尘,出此经卷,令诸众生普得饶益。以譬一切众生身中,具有如来无碍智慧,但由众生妄想颠倒而...
《三藏法数》 / 172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又作五智金刚杵,五峰金刚杵,五峰光明。略之五鈷金刚,又云五鈷。鈷者支之义,又作股或[月古]。即有五个支之金刚杵也。原為坚手天手所执之武器,真言家以之与叁鈷,独鈷,共為行者修法之道具而常用之。為显永断所谓难断之惑之金刚智德者,表五佛五智。中鈷表佛之实智,弯曲於内部...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此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最下端。梵名阿惹底也麼底娜多,密号曰难测金刚。為权实不二智不可思议之主。菩萨形,肉色,左手持莲,上安珠,右手举臂,掌向内,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闻如是: 一时佛游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无数,名称远闻,天、人所敬。时难国王,名波流离,遣使来到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国边小,频岁寇贼,五谷勇贵,疾病流行,人民困苦,我恒不得安卧。如来法藏,多悉深广;我有忧务,不得修行...
《佛说木患子经》 /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 514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9日智度论所说十一智之一,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諦法之无漏智也。是初知法,故名法智。又知现在之法,故名现智。大乘义章十五曰:「言法智者,亦名现智。自体名法,初知法故,名為法智。以知现法,故名现智。」 又(人名)四明山延庆寺知礼,宋太宗赐法智大师之号。见佛祖统纪五十。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偽。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叁,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智,道种智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语摩醯首罗讹略,正為摩醯湿伐涅Maheśvara,译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顶,為叁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种: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罗,一曰净居摩醯首罗。毘舍闍為鬼类之名,摩醯首罗论师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来之应现。彼又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079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着,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三藏法数》 / 82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尔时婆伽梵住极乐世界。与诸大众宣说妙法。时金刚手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双膝着地顶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足。白观自在菩萨言。圣者住大悲解脱如幻三昧。能除一切有情苦恼。与世出世利益安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同时有种种苦恼及八难苦。或希望世间出世果报。若能一心称...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4113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
《三藏法数》 / 714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十种智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Vajrarāga,位於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月轮五尊中阿閦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大悲爱染。秘藏记末曰:「左金刚爱菩萨,肉色,持箭。」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爱大悲箭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爱菩萨形,住阿閦如来左边月轮。」出生义曰:「於一切如...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者诸佛身无失。身行善顺。名身无失。二者口无失。口业善顺。名口无失。叁者念无失。念顺无差。名念无失。四者无异相。怨亲等节护。名无异想。五者无不定心。常住叁昧。无散须臾。故名无不定心。六者无不知已舍。粗细等事所有经心莫不知而后辩。故言无知已舍。七者欲无灭。欲善满...
《法门名义集》 / 338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大圆镜智,谓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智。 二、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 叁、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尔时世尊。复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愍念多众生故。住陀罗尼形。而为众生演说安立。劝进随喜解其理趣。为修行者开示法要及诸护摩。善巧方便能获无上正等菩提。及获二乘人天之果。以清净身能为众生作诸佛事。示现佛身。安立寂静无住涅槃。若有...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2234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鹫峰山中。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前后围绕。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与无数持明贤圣俱。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到佛所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绕佛三匝却坐一面。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有诸天及持明仙等。师信大梵者众。令欲降伏大梵天及诸天...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6131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业缘果报...
《三藏法数》 / 620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十,以摄乱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二随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心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三藏法数》 / 342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轨则也,界有性、分二义。若约事说,界即是分义,谓随事分别故也;若约理说,界即是性义,谓诸法性不能变易故也。以此性、分互相交络,则成理事无碍法界。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则成事事无碍法界也。 一、事法界,谓诸众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
《三藏法数》 / 235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即空宗与性宗。此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叁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詮与表詮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叁论之一宗...
《佛学大辞典》 / 952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得无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智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
《三藏法数》 / 396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佛言。夙夜不学老不止淫。得财不施不受佛言。是四出心。还自侵身。往古豪富。傲尊自恣。国王帝主。世俗愚人。但知昼夜过疾不觉命尽。常欲瞋怒强佷。自用淫憍贪富。今为所在。不好经道恶闻自侵。走心恣意放逸无禁。当尔之时。不觉饥渴。不能自惟九孔疮痍。臭处不净。行止卧觉。百端...
《佛说四自侵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922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4日一、融叁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叁世间也。言融叁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
《三藏法数》 / 161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