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 条搜索结果

异生性

使人為凡夫之本性,指所谓见惑之烦恼种子而言。唯识一曰:「於叁界见所断种未永害,假立非得,名异生性。於诸圣法,未成就故。」俱舍论四曰:「云何异生性,谓不获圣法?」述记二本曰:「异生之性,名异生性。」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十里水

须陀洹人观四諦,一时断四諦下之见惑,譬以四十里之水也。易言之,即一諦下之惑,是一十里之水,其餘修惑,譬之一滴水,此以修惑渐渐断之故也。涅槃经叁十六曰:「须陀洹人所断烦恼,犹如纵横四十里水。其餘在者,如一毛諦。」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苏末那

Sumana,又作苏摩那,苏蔓那,须摩那。人名。译曰善意。见本行集经四十叁。 又花名。苏摩那花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苏末那,旧云苏磨那,花色黄白,亦甚香,不作大树,纔高叁四尺,四垂似盖。」知首四分律疏九曰:「苏蔓那花末,利末相似,广州有。」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如来七胜事

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足,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光音天

色界第二禪天也。在胎藏界曼荼罗,於外金刚部院之北方。肉色。右手持瓶。左手竪头中二指,屈餘指,仰而当胸。坐於筵。左右有侍者,右持未敷莲。左竪头指小指,屈餘指,向胸。右手作掬势,置於膝。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情

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是意之一,為当体之名,以意根為心法故也。他五者生情识,故从所生之果而名為情。金光明经曰:「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常处诸根,随逐诸尘。」普贤观经曰:「懺悔六情根。」智度论四十曰:「眼等五情名為内身,色等五尘名為外身。」止观四...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力金刚

於胎藏界曼荼罗金刚手院第一行金刚萨埵前之使者也。梵云摩缚罗。译言大力。為忿怒形,青色。左手执独股杵。踏莲花。又為香象菩萨之金刚名。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宾头卢住世因缘

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鉢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与之。诸外道知欲现神通,挑头而去。宾头卢闻是事白目连言:实尔不?答言实尔。汝师子吼中第一,便往取之。其目连惧佛教不肯取。宾头卢即往其舍入禪定,申手取之。依四分...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舍利弗本地

法华文句五曰:「身子久成佛,号金龙陀,迹助释迦為右面智慧弟子。」智度论四十曰:「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龟兹

Kuche,又作丘慈,俱支曩,屈支。汉西域古国名。唐置龟兹都督府。安西都护尝治此。即今新疆库车县地。国治延城。在今库车城南百四十里。沙雅县北四十里。古来佛教繁昌之地。鳩摩罗什之生国也。西域记一曰:「屈支国,旧曰龟兹。」玄应音义四曰:「丘兹或言龟兹,正言屈支也,屈音...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贤首五教

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苏跋陀罗

Subhadra,旧称须跋陀,译曰善贤,佛最后之弟子名。西域记六曰:「苏跋陀罗,唐言善贤,旧曰须跋陀罗讹也。」慧琳音义十八曰:「苏跋陀罗,阿罗汉名也,唐言善贤。是佛在世时,最后得度圣弟子也,即涅槃经中须跋陀罗是也。」拘尸那城之梵志也,寿一百二十,通四围陀经,聪明多智,...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五品弟子

天台所立,圆教八之第一。修观行即五品之行之也。是為外凡,故曰弟子。见[五品]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天衣拂千岁

假盘石劫之喻以示时之长也。瓔珞本业经下曰:「譬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叁銖人中日月岁数,叁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若一里二里,乃至四十里,亦名小劫。」智度论五曰:「劫义佛譬喻说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百岁过,持细软衣,一来拂拭,令是大石山尽,...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蜜栗伽悉他钵娜

(Mṛg-adāva)寺名。译曰鹿园。鹿野园之精舍也。求法高僧传上曰:「那烂陀寺东四十驛许,寻弶伽河而下,至蜜利伽悉他鉢娜寺,唐云鹿园寺也。」梵Mṛga-sthā ana。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开示悟入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使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是显佛出世本怀之语。法华经方便品曰:「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眾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见道...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八福田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叁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登极果,...

《三藏法数》 / 569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十八坛阿弥陀护摩

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设四十八处护摩坛,而修弥陀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尊

佛法僧叁宝名。是尊重之意也。四十二章经曰:「叁尊者佛法僧也。」出曜经十五曰:「如契经所说,告诸比丘,今当為汝说叁第一之尊:一者佛為第一之尊,二者法為第一之尊,叁者僧為第一之尊。」无常经曰:「稽首总敬叁宝尊。」 又西方之尊叁尊為阿弥陀,观音,势至。药师之叁尊,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等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鸡足山

梵Kukkuṭa ada,迦叶尊者入定之山,在摩揭陀国。又曰狼迹山。西域记九曰:「莫訶河东入大林,野行百餘里,至屈屈吒播陀山,(中略)唐言鸡足。亦谓窶卢播陀山Guru ada,唐言尊足。其后尊者大迦叶波,居中寂灭,不敢指言,故云尊足。」昆奈耶杂事四十曰:「旧云鸡足,由尊者在中...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九品惑

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叁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禪及四无色,除瞋而有叁惑。然於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為八十一品之修惑。通於有漏...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迷倒

迷心转倒事理也。唐华严经四十九曰:「菩萨离迷倒。」有部毘奈耶四十七曰:「遂使心迷倒。」释门归敬仪上曰:「识心迷倒,叁毒常缠。」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晋华严经梵行品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知一切法真实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是為显华天两宗圆顿极意之经文。然华天於此文异其义,天台谓初发心者初住也,便成正觉者,破一分无明而现八相成佛之作用也,是為圆教初住成佛之意。华严谓若约於寄而显,则始自十信乃至佛地,虽有...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十九灯

药师之法也。造药师七像,各供七灯,故有四十九灯。药师经曰:「读诵此经四十九徧,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教乘法数

四十卷。明圆瀞集。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军持

Kuṇḍi,又作军[金持],君持,运[打-丁+迟],君迟,鍕[金持],捃稚迦,君稚迦Kunḍikā,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军持手所持之瓶也。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求生诸梵天上者当於军持手,真言:唵(引)嚩曰囉(二合)势佉囉嚕叱[牟含]。」案军持如瓶形。僧人舀水器也。见君迟条。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无畏品第二十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有四无畏谛住勇猛所作业者。吾为至真平等之觉。自了如此。诸天世人沙门梵志魔王释梵。不能障塞如来之法。言不晓了。成最正觉未之有也。何故如来名等正觉。了一切法悉为平等无有偏党。其凡夫法及与佛法。则悉平等故成正觉。其所学法及不学法缘觉之法。与菩萨...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484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悉曇章

列次梵字之元始及其生字,為儿童最初之科本,是名悉曇章。悉曇者,别指摩多(母韵)体文(子韵)之四十七言。涅槃经所谓半字者是也。又总称他之生字十八章。本之而成就十八章之文字及名句等,故名悉曇,又為小学之标称而题嘉名也。演密钞六曰:「梵语悉曇,此云成就。準声明中即是...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鼠偷苏死

有长者以瓶盛苏,置於楼。一鼠贪苏,入瓶食之。苏尽,身大不能出瓶。长者取苏瓶思凝结之,置於火上。鼠即死。见经律异相四十七、义楚六帖二十四。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迦叶传衣弥勒

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不退

一、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初住中断见惑,二住至七住中断思惑,则永不退失超凡之,故名不退。(初住即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二、行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八住已去,至十行中,伏断尘沙之惑...

《三藏法数》 / 206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阿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阿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护摩

Homa,又作护魔,呼麼。译曰烧。原為事火婆罗门烧火祀天。彼以火為天之口,谓烧饗物於火,则天食之,而与人以福。密教取其法设火炉,烧乳木,以智慧之火,烤烦恼之薪,以真理之性火為尽魔害之标帜。大日经护摩品说婆罗门四十四种之火法,后说佛法之火法十二种。大日疏八曰:「护摩...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十神力

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雁不食出笼

国王欲得雁肉,以笼养之,中有不食者,诸雁谓曰何不食?不食者言忧不能食。七日瘠瘦,得从笼孔中出飞去。遥谓肥者曰:卿等贪食害痛在后。见譬喻经六、经律异相四十八。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阎罗

俗传地管狱之神曰阎罗。其说有二。或以為十王之一。群书拾唾曰:「释氏所谓十王者,五曰阎罗。」或以為在十八王上。戒庵漫笔曰:「佛言琰魔罗,盖主捺落迦者。阎罗即琰魔罗之异译。餘十八王,见於阿含等经。名皆梵语,王主一狱,乃阎罗僚属。」按梵语阎罗,其义為双王。佛经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修行四无量三昧第十四

修行者。若欲广修慈心。先当系心所缘渐习令无量。灭除过恶心不诤竞亦无怨结。无恚清净。谓于亲中怨三种九品众生无量无数。安处十方尽三分际淳一乐行。唯除国土世界。于众生世界周普总缘成就游。行者修慈方便。先等心思惟。总缘一切众生。令心坚固灭除瞋恚而起慈心。是名总观慈无量...

《达摩多罗禅经》 / 东晋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120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6日

释翅

婆兜释翅搜之略。迦毘罗城之别称也。增一阿含经四十七曰:「佛在释翅迦毘罗越尼拘留园中。」见[迦毘罗婆苏都]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十

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十,分為四: 第一、十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十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捨心、二戒心、叁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也。此十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十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十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海十相

华严经疏四十四曰:「华严经中以大海十相,譬十地菩萨修行:一次第渐深,二不受死尸,叁餘水入失本名,四普同一味,五无量珍宝,六无能至底,七广大无量,八大身所居,九潮不过限,十普受大雨。」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訶嚩

hva,悉曇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火。大品经四念处品云:「火字门,入诸法唤不可得故。」不空译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云:「称訶嚩字时,观察一切眾生,入堪住力,徧生海藏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可呼召性不可得故。」旧华严经五十七曰:「唱訶婆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观察...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五不退

一、信不退,谓十信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乃至十行、十回向,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

《三藏法数》 / 491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种证相不同

谓修习法华叁昧,于叁七日中,一心精进,有叁种证相之不同者,盖由所修之人根性之有异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 一、下根证相,谓行人于叁七日中,获得戒根清净,就中所证之相,亦有叁品不同。若于叁七日中,或得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净,四大轻利,道心勇发,是下品戒根渐...

《三藏法数》 / 67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菩萨清凉月

旧华严经四十叁曰:「菩萨清凉月,游於毕竟空,垂光照叁界,心法无不现。」新华严经五十九曰:「菩萨智光月,法界以為轮,游於毕竟空,世间无不见。」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数珠颗数

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火曜

九曜之一。於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南方。梵名阿伽罗伽。肉色左手持独股戟,右攫服。坐於筵。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金刚山

又曰金刚围山,金刚轮山。周绕世界之铁围山也。起世经二曰:「诸餘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别有一山,名斫迦罗(前代旧译云铁围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纵广亦六百八十万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无量寿经上曰:「须弥山,及金刚铁围一切诸山。」同下曰:「金刚围山,须...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一真地

悟一真法界理之也。四十二章经曰:「视平等如一真地。」道沛註曰:「平等视眾生,如一真地。以一真法界,绝自他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火祠法

外典净行围陀Atharvaveda论中有火祠之法。大乘真言门亦有火法。其所以然者,為欲摄伏一类,故以佛之围陀摄伏之也。见大日经疏十九,同义释十四。经疏说火法四十四种,其所列者,惟二十七耳。见[火神]条。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无畏

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之差别,谓之六无畏,无畏者,安稳苏息之义,一切眾生被烦恼所缚而似死灭,若到此六处,则各各离彼之扼缚,而得苏息,故名无畏。凡大日经之说相,地前立叁阿僧祇劫,於此叁劫越麤妄执与细妄执及极细妄执之叁妄执,此上更立十地,為开发金刚宝藏,...

《佛学大辞典》 / 576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结

一见结,我见也。二戒取结,行邪戒也。叁疑结,疑正理也。见惑中此叁者过最重,故以此叁结為见惑之总称,断此叁结為预流果。涅槃经叁十六曰:「迦叶菩萨白佛言:如佛先说,须陀洹人所断烦恼,犹如纵广四十里水,其餘在者如一毛渧。此中如何说断叁结名须陀洹?一者我见,二者非因见...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鉢陀

Pada,又作播陀,波陀,鉢曇。译曰足,迹,句。法苑义林章一本曰:「梵云鉢陀,此翻為迹,当古之句。」唯识述记二末曰:「鉢陀是迹,如寻象迹以觅象等,此名為句。理应名迹,义之迹故,寻此知义也。顺古所翻称之為句,播陀是足。」大日经疏一曰:「梵云鉢曇,正翻為足。声论是进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十二字观门

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一卷,唐不空译。具出经文及梵字四十二。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

乌波髻使者

文殊之使者。胎藏界曼陀罗第七文殊院二十五尊中之一,於文殊之左方第一。秘藏记下曰:「乌波髻使者,黄色,左手青莲华,右手利剑。」梵U akeśini。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藏总经目录

尝见行脚禪和。佩带小摺经目。奉為法宝。阅其名目卷数。与藏内多不相符。欲究其根源而未得也。一日检西游记。见有唐僧取经目次。即此摺所由来矣。按西游记係邱长春借唐僧取经名相。演道家修炼内丹之术。其於经卷数目。不过借以表五千四十八黄道耳。所以任意摭拾。全未考核也。乃后...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摩訶止观

天台叁大部之一。天台大师说之,弟子章安记之,有十卷,开為二十卷,述观心之事。荆溪大师註释之曰止观辅行传弘决,有十卷,开為四十卷。此外各家疏註如下: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慧思说。修习止观坐禪法要一卷,隋智顗说,陈鍼传。附始终心要一卷,唐湛然述。止观义例二卷,唐湛然...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坚法

出於本业经。一、信坚。别教菩萨於十住修习空观,知一切之法皆為真諦而无毁坏者。二、法坚。别教菩萨於十行修习假观,知一切法皆為俗諦而无毁坏者。叁、修坚。别教菩萨於十回向修习中观知一切法皆為中諦而不毁坏者。四、德坚。别教菩萨於十地修习中观,破一分无明,显一分...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跋闍子比丘十事非法

毘奈耶杂事四十曰:「一、高声共许净法(四分「得寺内」,十诵「如是净」,五分「求听净」),比丘在寺内作别眾非法之羯磨大眾高声共许,则其法成。二、随喜净法(四「后听可」,十「证知净」,五「合於求听净中」),比丘作非法之羯磨,其座大眾随喜,又於界内先作别眾之羯磨,然...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那罗延身愿

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六。使极乐之往生人,皆得那罗延之金刚坚固身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明得定

於菩萨四加行中煖所得之禪定也。明為无漏之慧,為初得无漏慧前相之禪定,故名明得定。唯识论九曰:「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為煖。(中略)初获慧日前行相,故立明得名。」唯识述记九末曰:「明者无漏慧,初得无漏慧之明相,故名明得。明得之定,名明得定。」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显宗论

阿毘达磨藏显宗论之略称。四十卷,萨婆多部眾贤造,唐玄奘译。显扬诸法实有之宗义。天亲传称為光叁摩耶论。梵Samaya  radī ikā。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金刚因菩萨

Vajrahetu,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於西方月轮五尊中无量寿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如来转法轮之因德。秘藏记末曰:「左金刚因菩萨,肉色,左手拳,右手持轮。」圣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彼金刚因转法轮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因菩萨形,住观自在王如来左...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文殊叁世果

文殊虽為助释迦之化,一时现菩萨之因,然叁世皆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為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号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称為普见佛。首楞严叁昧经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中略)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过於千佛国土,国号平等...

《佛学大辞典》 / 532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都寺

具名都监寺。在监寺之上,而都总诸监寺,故曰都寺,又云都总,又作都守。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由旬叁量

梵语由旬,亦云踰缮那,华言限量。业疏云:乃是轮王巡狩一停之舍,犹如此方馆驿也。大智度论明由旬有叁种,故名由旬叁量。 一、上者八十里,谓其中边山川平易,故量为八十里也。 二、中者六十里,谓其中边山川稍险,故量为六十里也。 叁、下者四十里,谓其中边山川险阻,故量...

《三藏法数》 / 129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黄梅

黄梅山在黄州府黄梅县,禪宗五祖弘忍,居黄梅山东禪院,因称黄梅。大明一统志六十一曰:「黄州府黄梅山,在黄梅县西四十里。其山多梅,故名。隋以此山名县。」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火聚仙

於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北方毘沙门天之上。青轨称之為成就明仙。古来谓為火聚仙。坐於外金刚部院莲华上者,惟梵天与此仙而已。肉色,右剑,左拳置腰,有火炎,坐莲上,仙女一人侍。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二善

一、定善,定心所修之善业也。息虑凝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也。二、散善,散心所修之善业也。策身口意废恶修善也。唐善导释观经以此二善,以十叁观為定善,以叁福為散善。谓一经之所明,不出定散之二善也。观经疏玄义分曰:「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即

凡大乘菩萨之行,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為别教菩萨之行,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六即:一、理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药叉持明

於胎藏界外金刚院之南方,是增长天之眷属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土曜

九曜之一。在密教,於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西方。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瞿伽离谤二圣堕地狱

智度论十叁云:舍利弗目连遇雨宿陶家。暗中先有女人,二人不知。女人夜梦失精,晨朝水浴。瞿伽离见之谓二人行不净,叁度為佛所呵,不改。遂生疮死,堕於大莲华地狱。杂宝藏经叁。杂阿含经四十八。十诵律叁十七亦见之。涅槃经二十曰:「瞿伽离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狱。」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万字

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地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九结

结缚眾生使不出生死之烦恼,有九种也。一爱,二恚,叁慢,四无明,五见,六取,七疑,八嫉,九慳是也。即於六随眠加取嫉慳叁者。六随眠為根本烦恼,繫缚之义强,故特立為结。但五见之中,唯身边邪叁者,立為见结,又四取之中,唯见戒二取,立為取结者,有二义:一、叁见之体十八事...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祇夜

Geya,旧译曰重诵偈,重颂。新译曰应颂。前段所说经文之义,更為偈颂者,即重说其义故云重颂。与前段之经义相应故云应颂。是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玄义六上曰:「祇夜者,诸经中偈,四五七九言,句少多不...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日曜

九曜之一。具名日天曜。為日天眷属,於胎藏界曼荼罗东方南端。赤色,右手持日轮,左手伏膝上,坐叁马。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西方净土

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式叉迦罗尼

译曰学,又曰应学。宜学也。為突吉罗之异名。大日经疏五曰:「此中应学,旧译名為式叉迦罗尼。」大部补註二曰:「式叉迦罗尼,此名為学。」四分律四十一见「尸叉罽罗尼」,「突吉罗」梵Śikṣākāraṇī。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班禪喇嘛

Panchen-blāma,在达赖喇嘛之次。见[班禪额尔德尼]项。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开荤

又曰开素。许食荤肉也。佛虽制酒肉五辛。而有病患或利益事时,则许饮食之。如四分律四十二等,為病比丘,许噉诸种肉,饮诸种汁浆,十诵律二十六僧祇律叁十二毘尼母论叁等,许食离见闻疑之叁种净肉,五事报应经谓有病听於伽蓝外白衣家食五辛,分别功德论四说佛许病比丘饮酒,文殊问...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禾山解打鼓

禾山一日,引僧肇宝藏论之语埀示曰:「习学谓之闻,绝学谓之邻,过此二者,是為真过。」僧出问如何是真过:「山云解打鼓。」又问如何是真諦。山:「解打鼓。」又问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山:「解打鼓。」又问向上之人来时如何接。山:「解打鼓。」此為禾山之四打鼓。见...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补卢沙

Puruṣa,又作富楼沙、补娄沙、富娄沙、浮溜沙、布路沙、逋沙、甫沙、晡沙。译曰丈夫,或人。瑜伽论二说男声之八囀,用补卢沙之语,以之為第一囀(即体声)之例。玄应音义二十二曰:「补卢沙。旧言富楼沙。此云士夫。或云丈夫。谈体也。」慧琳音义四十五曰:「浮溜沙,唐言丈夫也。...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九十八随眠

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於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於叁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佛说四无所畏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汝等谛听。如来应正等觉。成就四无所畏。于大众中。转大法轮。如师子吼。自在无畏。时诸苾刍。闻是语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合掌白言。云何如来四无所畏。 佛告苾刍。我于往昔。在大众中。而作是言。如来成就正等正...

《佛说四无所畏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724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8日

木曜

九曜之一。於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南方。肉色,右手屈中指无名二指,餘指立,左手為拳当腰,坐於筵。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云门餬饼

「僧问云门: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门云:餬饼。」见碧巖七十七则,种电钞八、从容录七十八则。万松着语曰:「一举四十九。」盖知这一个餬饼之昧,则四十九皆可知之意也。但这餬饼随於食者,而或為醍醐,或為毒药。此僧自己见识未熟,却质问向上底事,故以斯答。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十八使者

胜军不动明王,為守护持法行者,於其左右,各现二十四诸鬼王之身。见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愿仪轨。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迦兰陀长者

善见律六曰:「迦兰陀子者,是时村中有一长者,有金钱四十亿。王即赐长者,因村名故,号迦兰陀长者。」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佛四无畏

智度论四十八明佛之四无畏。法界次第下依智度论释之:一一切智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我為一切正智之人,无些怖心也。二漏尽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我断尽一切烦恼,无些怖心也。叁说障道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障害佛道之法无些怖心也。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苏悉地羯罗菩萨

於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虚空藏菩萨左之第四,密号云成就金刚,主万法成就之德。此尊虽為苏悉地院之主,元来為虚空藏之眷属,故不开立别院。叁昧耶形為釵。印相為普通掌,又為军荼利印。真言:归命,尔嚩曰囉(二合),悉体(二合),罗没第布囉嚩(二合),嚩怛麼(二合),满怛...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出观品

佛告比丘:“时诸天人劝发菩萨,父王白净寐梦睹见菩萨出家,乐于寂然诸天围绕;又见剃头身着袈裟。时从梦觉,即遣人问:‘太子在宫不?’侍者答曰:‘太子在耳。’时白净王入太子宫,‘今观太子必当出家。所以者何?如我于今所见变应。’心自念言:‘太子将无欲行游观?当敕四衢严治道路,...

《普曜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803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4日

二十智

台家约四教而明二十智。叁藏教有七智、世智、外凡智、内凡智、四果智、辟支佛智、菩萨智、佛智是也。又通教有五智、四果智、支佛智、入空之菩萨智、出假之菩萨智、及佛智是也。又别教有四智、十信智、住行向之叁十心智、十地等觉智、佛果智是也。又圆教有四智、五品智、六根智、住...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五十叁知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81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阿字门功德七句

大日经转字轮品曰:「真言门修菩萨行,菩萨若欲见佛者:一若欲供养,二欲证发菩提心,叁欲与诸菩萨同会,四欲利益眾生,五欲求悉地,六欲求一切智智者,七於此一切佛心(阿字),当勤修习。」今此七句合為五点功德。初一句為发心,第二句為修行,第叁句為证菩提,第四、第五二句為...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杨文会

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金刚心

言菩萨之大心,坚固不能破坏如金刚也。智度论四十五曰:「一切结使烦恼所不能动,譬如金刚山,不為风所倾动。诸恶眾生魔人来,不随意行,不信受其语。瞋骂谤毁,打击闭繫,斫剌割截,心不变异。(中略)人来斲凿毁坏,诸虫来啮,无所亏损,是名金刚心。」教行信证叁末曰:「真实心...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十九僧

修药师之法,因四十九灯,而请四十九僧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五十叁智识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9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金刚叁昧

日本僧,為始入印度之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叁曰:「国初僧玄奘,住五印取经,西域敬之。成式见倭国僧金刚叁昧,言尝至中天,寺中多画玄奘屩及匙筋,以綵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每至斋日輒膜拜焉。」同续二有元和十叁年金刚叁昧游蜀之记事。 又(术语)如金刚能一切无碍,能通达...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十二章经

后汉摩腾竺法兰共译。就小大乘摄集四十二章者。佛教流入中国之第一部经也。朱熹谓四十二章经其说却是平实。兹将本经各家之註述列之如下:四十二章经御註一卷,宋真宗皇帝註。四十二章经註一卷,明守遂註,了童补註。四十二章经解一卷,明智旭着。四十二章经指南一卷,明道霈述。四...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 《四十二章经》

四大部经

禪林以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经為四大部经。勅修清规祈祷曰:「或看藏经,或四大部经,或叁日五日七日,随时而行。」佛祖统纪四十八曰:「凭楫问道於果佛日,顿悟心旨,南渡之后,所在经藏残闕,楫以奉资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数。」,「世以华严涅槃宝积珠林為...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南本涅槃经

初北凉曇无讖,译大乘之大般涅槃经有四十卷,后南朝刘宋沙门慧观,与谢灵运等再治為叁十六卷,所谓南本涅槃经也,部文精练,天台章安尊者依此本作疏,但流通於世者甚少,旧本则久行於世也。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五徧行

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藪中捨

萨埵王子之故事。见[萨埵王子]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教起十因

谓如来出现说华严经,必有因缘。故出现品云:非以一缘,非以一事,如来出现,以无量因缘而得成就,令斯教兴。故以因缘二字,各开十义,以显无尽。先彰十因,后显十缘。故云教起因缘也。 一、法应尔,法应尔者,理本当然也。谓如来出现,法应说此华严经故。所以诸佛,皆于无尽世...

《三藏法数》 / 741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曹洞五

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第十八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四十八愿中此名王本愿,眾生念佛得往生於净土者唯依此愿,因此名為念佛往生之愿。教行信证叁本曰:「斯心即是出於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入重玄门

成佛果之前,更重修习无始凡夫地已来所作之事,使之一一称理也,是為入重玄门倒修凡事。其所以然者,则以等觉菩萨之元品无明难断故也。凡轮迴生死之苦,於一切眾生悉起偏执之见,存自他彼此之隔异,此我执之念更难止,虽由初地以来,地地断无明入等觉之后,元品之无明尚存,此隔...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十心

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叁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

《佛学大辞典》 / 88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财色

财宝与女色。无量寿经上曰:「弃国捐王,绝去财色。」四十二章经曰:「财色施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净心诫观法上曰:「一切苦因果,财色為本。」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加行之一。煗法之也。见[煗法]项。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百八数珠

木槵子经言贯木槵子一百八颗為数珠,以之念叁宝,则退治百八之结业,而得无上之胜果,是数珠之起因也,然则百八之数,对於百八之结业即百八之烦恼也,又表示百八尊之功德也,又表示百八叁昧之功德也,又表示本有修生之五十四也。见[数珠]条。木槵子经曰:「佛告之言:若欲灭烦恼...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百六十会

或曰叁百会,禪家诸师言佛於一代中说会多之套语也。非有经论之典据。碧巖十四则评唱曰:「释迦老子四十九年住世,叁十六十会开谈顿渐权实,谓之一代时教。」释门正统曰:「金口宣扬五十年正教,阿难结集叁百会之真詮。」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精进菩萨

於金刚界曼荼罗外廓之南方。贤劫十六尊之一。亦名勇猛或大勇猛。梵名输罗野。译言勇猛。密号称為不退金刚。肉色。右持一股戟。左拳安於腰。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五百戒

比丘尼之具足戒也。本律之说相,唯叁百四十八戒,以大数而称為五百。束為七聚:一,八波罗夷。二,十七僧残。叁,叁十捨堕。四,百七十八单提。五,八提舍尼。六,百眾学。七,七灭諍。行事钞中一曰:「律中尼有叁百四十八戒。」比丘尼钞中上曰:「世人妄传五百戒者非也,亦有经律...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言六根如其次第,对於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而生见闻嗅味觉知之了别作用者。為大小乘通说之法门,於大乘所说八识中第一至第六,故常称為前六识。此六识在欲界,六识皆有,在色界之初禪天,有眼耳身意之四识,无鼻舌之二识,又第二禪天以上...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毘纽女天

此為梵天眷属。於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南方。此天由胜生黄金莲,於其上生梵天云,肉色,右手為拳,置於膝,左手為掬势,仰而出。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十八大仙

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叁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支大仙,五鉢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 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叁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不退

净土门立四不退。於以上叁不退加处不退也。即生西方净土者,不更退堕秽土也。见西方要决,迦才净土论上。 又法相宗立四不退:一、信不退,為十信之第六信,以自后退不生邪见故也。二、不退,為十住之第七住,以自后退不入二乘故也。叁、证不退,為初地以上,以证得之法不退...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写瓶

传法无遗漏,譬诸一瓶之水写於他一瓶也。涅槃经四十曰:「如写瓶水置之一瓶。」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有為法

一色法。质碍之法。小乘俱舍,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法也。大乘法相,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法也。二心法。虑知之法。俱舍心王一与心所法四十六之四十七法也。大乘心王八与心所法五十一之五十九法也。叁非色非心法。俱舍不相应法之十四法也。大乘不相应法之二十四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澄观

唐代州五臺山清凉寺澄观,嗣贤首,弘华严宗。初居五臺山大华严寺,作新华严经疏二十卷。自兴元元年正月至贞元叁年十二月而毕功。四年正月寺主贤林请讲新疏。七年河东节度使復请使於崇福寺讲新疏。德宗下詔入都。使与罽宾般若叁藏译四十华严经。译成,詔使作疏。师於终南草堂寺编成...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无所畏品第十六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以成正觉解了斯法第一无畏度无极有六事。逮得佛道清净尽患生老病死。是曰布施。心存无为志弘誓愿无上正真。是曰持戒。以真谛观一切皆空无有邪见。是曰忍辱。一切悉解三界所生。悉以无根靡不通达。是曰精进。为一切智畅化三界诸天人民及三恶路。是曰一心。游八部...

《贤劫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802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

银地道场

支那天台山之古佛道场,智者大师於此传法。大明一统志四十七曰:「银地岭在天台县北叁十里,与金地岭相接,相传為定光佛示现处。」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长者十德

一、贵姓,贵姓者,谓勋戚尊贵,世称阀(房越切)阅(欲雪切)之族也。(明其等曰阀,积其功曰阅。) 二、高,高者,谓居卿相台辅,为百辟之长也。 叁、大富,大富者,谓宝货丰饶,所须具足也。 四、威猛,威猛者,谓威严厚重,人所敬畏也。 五、智深,智深者,谓智虑深...

《三藏法数》 / 243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刘虬所立五时教

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為顿教,餘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叁乘差别之教门。叁、佛成道后叁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叁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悉曇十八章

以摩多体文四十七言(又四十九言),為本而生之文字有十八章,载於悉曇字记。寄归传四曰:「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转成一十八章。总有一万餘字,合叁百餘颂。」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俱舍四善根

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也。入此,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楞严经疏解蒙钞

六十卷,略称曰佛顶蒙钞。海印弟子蒙叟述。蒙叟,钱谦益别号也。自第四十八卷以下总曰佛顶五录。所谓五录者,佛顶图录一卷,佛顶序录一卷,佛顶枝录二卷,佛顶通录二卷,佛顶宗录六卷也。谦益於明末福王时,曾為礼部尚书,入清授礼部右侍郎。所着诗文集,多诽谤清室之语。清高宗阅...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Ḍha,般若经所说四十二字门之最后梵字,以此字為字母之究竟,越此字更无字也,故南岳假四十二字表大乘之四十,以阿字表初住,以荼字表妙觉。智度论四十八曰:「荼字门,入诸法边竟处故不终不生。过荼无字可说,何以故?更无字故。」又曰:「波荼,秦言必。荼外更无字,若有者...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蘗駄矩吒

Gandakūtī,译曰香臺殿。世尊之居室也。於祇园精舍之中央部。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轮对

轮有二义,一运转,二摧碾。谓佛菩萨转于法轮,则能摧碾众生惑业,故以六轮对诸次也。 一、铜宝轮对十住,铜似金色,不具金用。虽无铁之粗垢,而犹有查滓,若炼磨攻治,则能成诸器皿,济用于世。谓十住菩萨,已断见、思之惑,如离粗垢,于四十一品无明之惑未能尽断,如铜之...

《三藏法数》 / 783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雉救林火

昔野火烧林。林有一雉,以水洒林,往返不止。时天帝来问言:汝何作?答曰:我愍眾生,故欲救此林,此林荫影清凉,我诸种类眷属,皆悉依仰,我身有力,云何怠而不救之?天帝问言:汝精勤可至几时?答曰:将以死為期。天帝言:汝心虽尔,谁证知之?即自立誓,我心至诚不虚,火即当灭...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华严十类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转依

转依从所得之,分為六种:一,损力益能转,叁贤资粮与四善根加行之转依也,此未断种子,未证真如,原非转依,但依胜解惭愧之二力,能损本识中染种之势力,益本识内净种之功德,故名為转依。二,通达转,為见道之转依,由此已去,為断恶证理,则真实之转依也,但為分证。...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

四十卷,唐义净译。书受戒安居之大事。其他说些细之杂事者。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瓶水

师资传灯,譬如泻瓶水於瓶也。涅槃经四十曰:「阿难事我二十餘年。(中略)持我所说十二部经,一经其耳,不曾再问。如写瓶水置之一瓶。」当云泻瓶。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无门关

宋禪僧慧开,字无门,指评古人之公案四十八则,题曰禪宗无门关。此书以赵州之无宗為第一则,自云祖师之关只一箇无字,乃宗门之一关也。遂目之曰禪宗无门关。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钵陀

Pada,又作播陀,波陀,鉢曇。译曰足,迹,句。法苑义林章一本曰:「梵云鉢陀,此翻為迹,当古之句。」唯识述记二末曰:「鉢陀是迹,如寻象迹以觅象等,此名為句。理应名迹,义之迹故,寻此知义也。顺古所翻称之為句,播陀是足。」大日经疏一曰:「梵云鉢曇,正翻為足。声论是进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方便

疏云:方是智所诣之偏法,便是善权巧用之能。巧用诸法,随机利物,故云方便。(偏法者,即小乘偏权之法也。) 一、自行方便,谓佛及四十,心内所证不思议二谛之理,是名自行方便。(四十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及等觉菩萨也。等觉者,望后妙觉犹有一等故也。...

《三藏法数》 / 280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尼戒

比丘尼应持之戒律。有叁百四十一戒。南山律师更加七灭諍,而為叁百四十八戒。普通尼戒曰五百戒者,举大数也,实则為叁百四十八戒。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百八叁昧

佛大品般若经,摩訶衍品说百八种之叁昧:「一首楞严叁昧,(中略)百八离着虚空不染叁昧。」智度论五曰:「般若波罗蜜摩訶衍品中略说则有一百八叁昧,初名首楞严叁昧,乃至虚空不染不着叁昧,广说则无量叁昧。」同四十七曰:「百八叁昧佛自说其义,是时人利根故,皆得信解。今则不...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一捨戒,二不净,叁杀生,四盗,五不食残食。六妄语,七群党,八恶言,九狐疑,十恐惧,十一受餘师及受胞胎。见增一阿含经四十六。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叁百四十八戒

比丘尼之戒数也。常举大数。谓之五百戒,见[戒]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来迎

佛菩萨自极乐来迎念佛之行者也。观无量寿经曰:「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会法事讚曰:「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是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九之誓愿也。然净土门中净土真宗之一流不敢期此来迎。见[来迎不来迎]条。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家家

十八有学之一。一来向中证极果之圣者也。此有二种:一叁生家家,断欲惑叁品,既灭四生,犹餘六品,即叁生者。二二生家家,断欲惑四品,既灭五生,犹餘五品,即二生者。此圣者叁生或二生,由家转生於家,证极果,入涅槃,故称家家。而叁生二生之一生,与人之一生皆谓之少生或半生。...

《佛学大辞典》 / 673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普门

华严经所明一门之中摄入一切法,谓之普门,又云普法。探玄记二曰:「入缘起陀罗尼,一门中即摄圆融法界,故云普门。」又曰:「一门有一切门名普门。又若依普门一即一切。」 又佛菩萨神通之力开通无量之门,示现种种之身,圆通一切眾生,亦名普门,如观音之普门示现,大日之普...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竺法兰

姓竺,名法兰。中印度人,汉明帝永平中与迦叶摩腾共来我国,译四十二章经等。见高僧传二。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爱欲海

爱欲蔽心之明,其深如海也。八十华严经十叁曰:「眾生流转爱欲海。」四十华严经六曰:「破烦恼山,竭爱欲海。」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摩訶萨埵

旧译曰大心,又曰大眾生。新译曰大有情。有作佛大心之眾生,即菩萨之通称也。智度论五曰:「摩訶名大,萨埵名眾生,或名勇心。此人心能為大事,不退不还大勇心故為摩訶萨埵。」同四十五曰:「摩訶秦言大,萨埵秦言心,或言眾生。是眾生於世间诸眾生中第一最上故名為大。」法华嘉祥...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灌顶住

十住之一。為十住之最顶,故名。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佛说四辈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四辈弟子、天帝、龙、鬼神、质谅神,皆诣祇树,稽首佛足,却就常坐。 佛告诸弟子:“吾今所出经法,所可教诫,皆自各守其意念。末世毒然之时,四辈弟子,若出家、若居家修道,皆狂醉众色,不复承用佛经法,专愚自用,便使吾道...

《佛说四辈经》 /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 1178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8日

普贤十愿

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為十?一者敬礼诸佛。二者称讚如来。叁者广修供养。四者懺悔业障。五者随喜功能。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灰河

河中有火,物為灰烬。以比烦恼。杂阿含经四十叁曰:「佛告诸比丘,譬如灰河。南岸极热,多诸利刺。在於闇处,眾多罪人,在於河中随流漂没。(中略)灰者谓叁恶不善觉。云何為叁?欲觉恚觉害觉。河者谓叁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来迎引接愿

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於念佛之行者临终时来接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眾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黄檗山

在福建福清县西二十餘里。其山多產黄檗,故名。唐贞元五年,正干禪师开创此山,建立一宇,名云般若堂。其后歷八年,大闢堂宇,改号建福寺。寻希运禪师住山,黄檗之名顿显。自后遂為临济一派之大道场,宋代最盛,几阅星霜,渐即零落,明洪武二十叁年,莆阳心鑑周公為檀越,请大休禪...

《佛学大辞典》 / 370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不更恶趣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二,使生彼国者不更堕於恶道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终之后,復更叁恶道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神足月

又曰神变月,正五九叁长斋月之异名也。此月,诸天以神足巡行四天下,故曰神足月或神变月。杂阿含经四十曰:「於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同四十一曰:「汝等诸瞿曇於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功德不。」智度论十叁曰:「六日神足月,受持清净戒。」不空羂索神变真言...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王子授记品

善男子!尔时海济婆罗门,告第四王子支众。略说,如曼如尸利所愿无异。世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为菩萨时,当破无量阿僧祇众生结使金刚之山而作佛事,然后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故字汝为坏金刚慧明照尸利。汝坏金刚慧明照,于当来世过一恒河沙数阿僧祇,始...

《大乘悲分陀利经》 / 3203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

梵字。Ch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车、绰、撦、捙、瑳、[奢多]。其字义说者不一。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称磋字门,一切法影像不可得故。」大日经二曰:「车字门,一切诸法影像不可得故。」是由梵语车野Chāyā,有影之义,故有此说。新华严经七十六曰:「唱车字时...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陀罗尼叁昧

Dhāraṇisamādhi,发无量陀罗尼之禪定名。智度论四十七曰:「得是叁昧力故,闻持等诸陀罗尼皆自然得。」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法身偈

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諦中苦集灭叁諦之偈颂也。而常约於其说苦諦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虫毘]勒论中所说曰:「佛於四...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净土叁十益

卢山莲宗宝鑑九谓天台智者净土群疑论云列净土之叁十益:一往生佛土益,二得大法乐益,叁亲近诸佛益,四游歷十方供佛益,五亲闻佛说益,六福慧资粮疾得圆满益,七速证菩提益,八诸天人等同集一会益,九无退转益,十无量行愿增进益,十一鸚鵡舍利宣扬法音益,十二风树乐响益,十叁摩...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日莲

日僧名。日莲宗之开祖也。十六岁薙髮出家。阅览叁藏,深达台宗玄旨。游歷诸处,诸家法门。尝登山岭对旭日高唱经题十徧,大会緇素,建格言曰:念佛无间,禪天魔,真言亡国,律国贼。后着立正安国论,诽谤诸宗,祸几不测。年六十一寂。弟子结集遗文。一百四十八章,谓之录内。后集者...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瑟石

以瑟瑟所造之大盘石,不动尊之宝石也。四十八使者仪轨曰:「莲华上有楼阁,其中有瑟石,瑟石中有憾字,字变成胜军不动尊。」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重誓

又云重愿。谓法藏菩萨前立四十八愿,后更立叁誓也。又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愿誓名号叁誓中重誓名声超十方,故云重誓。礼讚曰:「当知本誓重愿不虚。」正信偈曰:「重誓名声闻十方。」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恶业

乖理之行谓之恶,身口意叁者作事,谓為业。俱舍论光记十叁曰:「造作為业。」即十恶五逆之所作。四十华严经四十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六波罗蜜经五曰:「无始所造恶业,如大千界所有微尘。」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菩萨阶中信之次名住,中分十,称十住。四教仪四曰:「此十通名住者,会理之心名之為住。」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大宝积经论

四卷,失着者名,后魏菩提流支译。宝积经第一百十一卷,释普明菩萨会第四十叁之一卷。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宝掌菩萨

法华经之同闻眾也。智度论四十五曰:「如宝掌菩萨等,七宝从手中出,给施眾生。」嘉祥法华经疏二曰:「宝掌者,掌出眾宝,惠施无竭也。」 又胎藏界地藏院上第六之尊。密号曰满足金刚。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道法

至涅槃正道之法也。无量寿经下曰:「奉持经戒,受行道法。」四十二章经曰:「為沙门受道法者。」维摩经方便品曰:「不捨道法而现凡夫事。」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初阿后荼

大般若经所说四十二之悉曇文字,阿為最首,荼為最终。是配於大乘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也。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圆通

妙智所证之理曰圆通。性体周徧為圆,妙用无碍為通。又以觉慧周徧通解通入法性,谓為圆通。此前义就所证理体释之。后义就能证行门释之。楞严经圆通之目,据后义。经中有二十五大士。各依佛之问:陈圆通之法门。谓音声為圆通之门乃至耳根為圆通之门也。经五曰:「阿难及诸大眾,蒙佛...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十二贤圣

叁贤十圣加等觉妙觉之二圣者。菩萨瓔珞本业经上曰:「為菩萨者,(中略)必諦受学四十二贤圣名门决定多义。」本经举梵汉之名。见四十二地条。(CBETA註:疑為见[四十]条)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念持

忆念受持也。八十华严经一曰:「皆勤念持一切诸佛所有名号。」智度论四十八曰:「念持智慧,在缘中不令散恼,故名念持。」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阿难八不思议

佛告文殊,阿难事我二十餘年,具足八种不思议:一受特别之请待,不往施主之家,往必与眾共。二如来之衣,虽故物不受之。叁见佛以当见时。四见女人不生欲心。五听法不再问。六知佛所入之定。七知眾会之得益。八知佛所说之法。见涅槃经四十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