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 条搜索结果

十六大力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雪山伽王那兰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大目犍连舍利弗。摩诃迦旃延波多。阿难陀摩诃迦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复又菩萨万八千。皆得不退转陀罗尼辩才。如是等恒河沙数众中转大法轮。尔时迦夷城宫内使。来诣佛所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波斯匿王使我咨...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 三藏不空译 / 1736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安乐行

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观,以除倒,故名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乘之八倒,二為表二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乘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起常乐我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倒,故譬之以荣,又二乘向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九条锡杖

法要之第谓之锡杖,讽咏锡杖之颂文而振锡也。其颂文之作者不详。初句依华严经十:「手执锡杖,当愿眾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之经文,其他偈句為古德所作。有九节,每一节终,輒振锡,故曰九条锡杖。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7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趣生死轮

寺院门颊所画轮迴五趣之生死状也。有部毘奈耶叁十曰:「佛在王舍城羯兰鐸迦池竹园中。(中略)当尔之时眾云集,来听法要,人眾喧嚣,世尊知而故问具寿阿难陀曰:何故大目乾连处眾云集?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具寿大目乾连游行五趣见诸苦恼,於眾中具说其事,由此诸人為听...

《佛学大辞典》 / 706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形像

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陀罗尼集经十)曰:「若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若银若赤铜若白檀若赤檀等,随力所办,作魔利支天像。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当中作西国卐字。字如佛胸上卐字,字曲内各...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三藏法数》 / 376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上分结

上分结者,即色界、无色界之结惑也。 一、色爱结,色爱者,即色界思惑也。谓色界众生,虽无欲界粗染贪爱,而于上妙五欲取着无厌,由此爱惑系缚,不能出离,故名结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无色爱结,无色爱者,即无色界思惑也。谓无色界众生,虽...

《三藏法数》 / 318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八胜处

发胜知胜见以捨贪爱之八种禪定也。是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故名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心有色想,故云内有色想,又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则恐难摄持,故观少色,谓為观外色少。但观内身之不净,或观少许之外色清净也。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心有色想之义如上...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见使,身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见,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力

五种之魔力也,即五尘是。止观辅行八曰:「增一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 又(名数)叁十七道品之一。信、精进、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叁、念力,...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比丘

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叁、跋提,、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為文句之叁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叁、拔提(又摩訶男),、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籤六之二...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婆子烧庵

昔有婆子供养一菴主经二十年,常使一二八女子送饭奉侍。一日使抱定曰:正与麼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严,叁冬无暖气。女子归,举似於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养俗汉,遂令遣去,烧却庵。见五灯会元六。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牛头山

梵名瞿室[飢-几+夌]伽Gosriṅga,又译牛角山。在新疆和闐市南十叁里。西域记第十二所谓:「王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室[飢-几+夌]伽山,唐言牛角。山峰两起,岩隒绝。於崖谷间建一伽蓝,其中佛像,时放光明。昔如来曾至此处,為诸天人略说法要,悬记此地当建国土,敬崇遗法,遵习大...

《佛学大辞典》 / 469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天王

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头,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為护世天王。其所居云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处之最初也。称為天王天Caturmahārājakāyikās,东持国天Dhṛitarāṣṭra,南增长天Virūḍhaka,西广目天Virū ākṣa,北多闻天Dhanada,又...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十六大力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部般若

一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天王问般若,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般...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八福田

梵网经有八福田之目,诸师解释不同。天台戒疏下曰:「八福田者:一佛、二圣人、叁和尚(受戒本师)、闍梨(受戒时教授威仪之阿闍梨)、五僧、六父、七母、八病人。」(诸家多用之),此中佛与圣人及僧為敬田,和尚、闍梨、父母為恩田,病人為悲田,若人向此八种能恭敬供养,慈愍...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韦陀院

天竺祇洹精捨之中,有韦陀院,以许佛徒之研究。僧史略上曰:「祇洹寺中有韦陀院。」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归命瑜伽自在王 善住如幻三昧者 普于净染诸刹海 能示种种随类身 我依莲华相应门 开示多罗大悲法 为令修习三昧者 离于二乘无悲定 速具神通波罗蜜 即能顿证如来位 行者应发普贤心 从师具受金刚戒 不顾身命起慈心 乃能堪入解脱轮 应从师受三摩耶 契印密...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043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剎竿

长竿之上以金铜造宝珠焰形,以立之於寺前。剎者土田之义,以表梵剎,故名剎竿。又西国不别设幡竿,於塔上立竿柱(即九轮),竿头安置舍利,其义同土田,故亦名剎竿。竿之梵语,乃刺瑟胝(Yaṣṭi巴Raṭṭhi)也。见[金剎]条。联灯会要阿难章曰:「祖问迦叶云:师兄!世尊传金栏袈裟外...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声闻

一、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叁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

《三藏法数》 / 286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八大神将

轮藏周围所安置之神将也。释门正统叁曰:「又列八大神将运转其轮,谓天龙八部也。」象器笺曰:「今轮藏八面排列八天像,所谓密迹金刚分二躯、梵天、帝释、天王也,异正统说。」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成就使者能办事法分第五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使者能办事法。此之使者即是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罥索王神咒之使。若欲驱使。应以彩色及㲲布帧上。画使者形又作药叉童子像。头发直竖如盛火焰。面目瞋怒绿眼平鼻。形貌赤色身服赤衣。口出牙二上二下。其舌于口或入或出。一手持剑一手执索。严身之具皆悉周备...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 /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诏译 / 449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得禅法

七十、 禅度无极者云何?端其心,壹其意,合会众善,内着心中,意诸秽恶,以善消之。凡有禅:一禅之行,去所贪爱五妖邪事,眼睹华色心为淫狂,去耳声、鼻香、口味、身好,道行之志必当远彼。又有五盖:贪财盖、恚怒盖、睡眠盖、淫乐盖、悔疑盖。有道无道,有佛无佛,有经无...

《六度集经》 / 721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七难

仁王经受持品,佛為十六大国王说,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讲读仁王经,灭七难,生七福。一、日月失度难,二、星宿失度难,叁、灾火难,、雨水难,五、恶风难,六、亢阳难,七、恶贼难。药师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前所说之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一人民疾疫难...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一味

如来之教法,譬如甘味。教法之理趣,唯一无二。故名一味。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涅槃经五曰:「又解脱者,名為一味。」深密经曰:「徧一切一味相胜义諦。」叁藏法数曰:「一味者喻法华一乘叁教也。」法华经义疏八曰:「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六十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十佛

种种不一。(一)称讚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叁西方无量寿如来,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

《佛学大辞典》 / 549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八正道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

《三藏法数》 / 426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叁天为叁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

《三藏法数》 / 511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六法戒

七眾中,学法女宜受持之戒法也:一、染心相触,以染污心触於男子之身也。二、盗人钱,盗他人之金钱钱也。叁、断畜生命,杀畜生之命也。、小妄语,自称我為圣者而贪供养,為大妄语,其餘不实之言為小妄语。五、非时食,过午而食也。六、饮酒也。行事钞下之叁曰:「式叉摩那...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荼吉尼

Ḍākini,又作荼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鬼之一类,有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得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荼枳尼,梵语。则鬼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大日经疏曰:「荼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大辞典》 / 604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八识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舌...

《三藏法数》 / 714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每月十斋日

初一日,此日,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

《三藏法数》 / 515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叁十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毒蛇

毒蛇喻地水火风之大也。涅槃经一曰:「自观己身如毒蛇。」同二十叁曰:「有王以毒蛇盛之一篋,令人赡养。」最胜王经五曰:「如毒蛇居一篋,此大蛇性各异。(中略)地水二蛇多沈下,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乖异眾病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身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七贤

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為贤位,见道以后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住,叁、总相念住,谓之叁贤位,、煗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谓之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為七贤,皆称為加行位。...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无量心

无量心者,慈悲喜舍也。通名无量者,谓菩萨利他之心广大也。所缘众生既无量,而能缘之心亦无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慈无量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故名慈无量心。 二、悲无量心,悲名愍...

《三藏法数》 / 241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唄匿

单曰唄。又曰婆陟,婆师。梵音之歌咏也。引声咏偈颂,是為讚嘆叁宝之功德,故曰唄讚。佛在世有最巧於唄道者,称為唄比丘或铃声比丘。佛教来汉土,人未知唄道之音调,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闻巖谷之水声,自感得之,遂制曲谱云。见[渔山]条。文句记曰:「经云唄者,或云唄匿,云...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修多罗

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成就亲见圣观自在菩萨法分第三

若人欲得亲见圣观自在菩萨。应往寂静山寺塔庙之中。或园林河边深山岩谷阿兰若处。着新净衣持八戒斋。受菩萨戒三业清净。入三摩地修梵行无所吝惜。于诸持戒福德人边常求欢喜。然后于圣观自在菩萨像前受其咒法既受法已。即便于彼清净之处。吉祥草上结加趺坐。应诵不空罥索心咒一心...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 /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诏译 / 288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王天

详见[天王]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卵塔

昔南阳忠国师,对代宗谓為老僧作无缝塔(传灯录忠国师章)。后之禪者托斯语。窆亡僧削坚石,团圝而无缝稜,无层级,呼為无缝塔。无缝塔之形如鸟卵,因名卵塔。雪峰存禪师录难提塔铭曰:「土主曰松山,卵塔号难提。」正宗赞雪峰赞曰:「松山小塔卵石子,乱叠几层。」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种忏悔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六妙门

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十,以摄乱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二随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心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叁千世界

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天下,山腰是天王天所居,山顶是叁十叁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天下,一千天王天,一千叁十叁天,一千夜摩天,一千兜率天,一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叁十二相

具名叁十二大人相。此叁十二相,不限於佛,总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為现叁十二相。天竺国中人於今故治肩髆,令厚大头上皆有结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

《佛学大辞典》 / 1116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结胎五位

一、揭逻蓝,梵语揭逻蓝,华言杂秽。谓人于胎位中,初七日内,受质之相,状如凝酥,是名揭逻蓝。 二、頞部昙,梵语頞部昙,华言疱。谓人于胎位中,二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疮疱,是名頞部昙。 叁、闭户,梵语闭户,华言凝结。谓人于胎位中,叁七日内,形成之相,状如厚肉,是...

《三藏法数》 / 214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舍离城结集

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非法,洗净律藏云:分律五十、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成就见如来法分第十六

若有欲得见如来者。其持咒人行十善业。起慈悲心发增上意乐。精进坚固自誓要期。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供养三宝。于圣观自在菩萨像前。涂地造坛。随力所办种种资具。灯烛华香而用供养。清净其身着鲜白衣。日别三时洗浴并换衣服。于其坛内或三日或七日断食。结加趺坐作如来印。应诵不空...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 /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诏译 / 1533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叁十七道品

念处。正勤。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总而合数为叁十七道品。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无我。是小乘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念处。正勤。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恶法...

《法门名义集》 / 246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无明

无明者,于第一义无所明了,故曰无明,即惑是也。 一、缠无明,缠即缠缚,谓由此无明之惑缠缚,不能出离生死,故曰缠无明。 二、随眠无明,谓无明烦恼,长时随逐,眠伏第八藏识之中,故曰随眠无明。 叁、相应无明,谓意识缘于六尘之境,识与境相应而起无明烦恼,故曰相应无明...

《三藏法数》 / 183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风轮

经云:此风轮,能持水轮;水轮能持大地,令不散坏。以譬如来出现,依无碍慧光明而起种大智风轮,能持一切众生善根也。 一、安住,谓叁千大千世界,依此风轮而得安住。以譬如来大智风轮,普摄众生,皆令欢喜安住也。(叁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言叁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

《三藏法数》 / 262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土有五种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叁、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

《三藏法数》 / 351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言。阿难。汝当谛听。我有六字大明王陀罗尼。乃是过去无量诸佛。为诸大士之所宣说。阿难。我今复为汝等及末世有情。宣说是陀罗尼。当使有情。于未来世。得此陀罗尼者。而得大利。 尔时阿难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709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不可说

涅槃经中,明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白云宗

宋白云庵清觉,於禪门立一宗,取所居名為白云宗,其徒眾谓為白云菜。释门正统曰:「白云者大观间西京宝应寺僧孔清觉,称鲁圣之裔,来居杭之白云庵。涉猎释典,立果十地以分大小两宗,造论数篇传於流俗,从者尊之曰白云和尚。名其徒曰白云菜,亦曰十地菜。」释氏稽古略曰:「...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智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如意足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乐,庄严彼法,故名为欲。谓凡所修习一切诸法,若无乐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乐欲,所愿皆得,是为欲如意足。(庄严彼法者,谓修希即心,令念处身受心法之观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专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谓若非一心,观法断绝;若...

《三藏法数》 / 233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通教无生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无生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灭无生相,道不二相也,是名通教无生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成就入坛法分第十三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说不空罥索神咒坛法。此坛是大乘法。为诸菩萨之所摄受。其应入坛若王若臣若诸凡夫。想持愿者与佛平等。以持咒故能益自他。不生恶趣常生善道。故入坛者勤修供养。其持咒者被精进甲踊跃欢喜。发起饶益一切众生。不生悭吝专注其心。依坛法用如法作之。远离嫉妒不怀...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 /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诏译 / 3176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亦名凡夫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荣正表凡夫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