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条搜索结果

法身

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大教网

如来之教法,能救生死海之人,故譬以鱼网。晋华严经五十九曰:「张大教网絙死生海。」五教章上曰:「是故经云:张大教网絙生死海,度天人龙置涅槃岸。」(五教章之文上二句依晋经五十九,二句依同经四十四菩萨金翅王,生死大海,中摶撮天人龙,安置涅槃岸之文)。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十一品思惑

如上所言,见惑者顿断之,思惑者渐断之。渐断之者声闻乘為钝根故,分十惑為九地之九品而分断之也。九地者欲界五趣地為一,於此加色界之四禪地与无色界之四空处而為九地也,九品者此各地之思惑,為上上品、上中品、上品,乃至上品、中品、品之九品。故為八十一品。既断见...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断

一、见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见理,名为见道。因断叁界八十八使见惑,故名见所断。(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见、二边见、叁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叁界四谛,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三藏法数》 / 308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心宗

佛心宗之略,禪宗也。禪源诸詮曰:「所传心宗,实贯叁尊。」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命过幡

為追福而立之幢幡也。命过后所立之幡,故曰命过。若於存生中為祈祷之幡谓之续命神幡。夹註菩提心集曰:「追福幡,名命过幡,随愿经谓之悬命过幡。」见[旛]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龙珠

龙頷之珠也。四分戒本二上曰:「律中龙珠乌翅,一去不还。」行宗记二上曰:「龙珠者,昔有螺髻梵志,居恒水边,為龙所挠。佛令从彼乞颈珠瓔,龙即不来。」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巴陵叁转语

巴陵,谓岳州顥鑑禪师也。碧严第十叁则评唱曰:「师,常缝坐具行脚,深得他云门脚跟之大事,所以奇特。后出世為云门法嗣,先住岳州巴陵,不更作法嗣之书,只得叁转语上云门。如何是道?明眼人落井。如何是吹毛剑?珊瑚枝枝撑着月。如何是提婆宗?银碗裹盛雪。云门云:他日老僧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谓元初一念之无明,背真性而缘起生死也。即流转是。释摩訶衍论二曰:「诸染法有力,诸净法无力,背本转,名為转门。诸净法有力,诸染法无力,向原上上转,名為上转门。」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临坛

僧尼之戒坛,為授戒之作法,谓之临坛。其僧尼谓之临坛大德。叁师七证是也。见僧史略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禪僧之食法中,僧堂在单之僧眾将喫粥饭时,闻厨前云版鸣,悬於掛搭单上方钵盂,一齐而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觉了

觉悟了知事理也。无量寿经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楞严经一曰:「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纸衣

纸製之衣也。五灯会元临济有纸衣和尚。曹山录有纸衣道者。北齐书元宗纪曰:「回紇入东京,肆掠荡尽,士民皆衣纸。」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经行

於一定之地旋绕往来也。即坐禪而欲睡眠时,為此防之,又為养身疗病。寄归传叁曰:「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一能销食。(中略)若其右绕佛殿,旋游制底,别為生福,本欲虔恭。经行乃是销散之仪,意在养身疗病。旧云行道,或曰...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曼荼罗

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拏罗。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罗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智慧海

如来智慧之深广,譬如海也。无量寿经曰:「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佛树王

譬菩提心萌芽发生,遂成佛果,而託云佛树王也。大日经疏五曰:「菩提心种子於一切智心地中,润以大悲水,照以大慧日,鼓以大方便风,不碍以大空空,能令不思议法性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佛树王。」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不失

佛之叁不护,又名叁不失。观音义疏曰:「此是圣人叁业无谋而徧应一切,亦名叁不失,叁轮不思议化也,亦名叁不护。」见[叁不护]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愿主

发起起立塔像,书写经典等,摠关於佛道善根之人也。此人以此善根愿成佛或往生,故名為愿主,又曰本愿。无量寿经曰:「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繒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请

一、言请,言请者,谓以言说而请问也。即华严第一会叁昧品中,普贤菩萨以言重请之叁品是也。(叁品者,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也。) 二、念请,念请者,谓不兴言说,唯以念想而请问也。即第二会如来名号品中,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为现神通等,是名念请。

《三藏法数》 / 119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十八祖

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止观

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道

一、无间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断八谛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道。(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解脱道,谓...

《三藏法数》 / 174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牛王

牛中胜者。胜鬘经曰:「如牛王,形色无比胜一切牛。」以譬佛菩萨。涅槃经十八嘆佛曰:「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龙王。」无量寿经嘆菩萨之德。曰:「犹如牛王,无能胜故。」大毘婆沙一百七十七释迦菩萨讚底沙佛之偈曰:「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徧无等。」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风轮

此世界之最底,风轮,虚空也,但準於后叁轮名之為空轮,合為四轮。俱舍论十一曰:「先於最依止虚空有风轮生,广无数,厚十六亿踰缮那。」虚空者即空轮也,此空轮之上风轮生,风轮之上水轮生,水轮之上金轮生,上有九山八海。轮者取其形横圆,且其体质坚实而名之也。俱舍论十...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天神

梵语曰泥缚多Devarā,為梵天,帝释等一切天眾之总称。无量寿经曰:「如是眾恶,天神记识。」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生死流

生死能使人漂没,故名為流。无量寿经曰:「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要当成佛道,广济生死流。」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中上,中中,中上,中,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水喻菩萨十种善法

夫水之为德,本体清净,澄湛凝寂,尤能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今取以为喻者,菩萨业惑清净,身心寂静,能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离生死之热恼,息贪爱之枯渴,成就菩提,超登觉岸也。 一、流润赴,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

《三藏法数》 / 733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涅槃八味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乞洒

Ksa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乞察,乞叉,吃洒,葛叉,[起-巳+乞]洒,差,叉,剎等。称乞洒字,则一切法尽不可得,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之声也。文殊问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时,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声。」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称乞洒字门,一切法尽不可得。原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等心

於一切眾生怨亲平等之心。又诸行等修之心。无量寿经曰:「等心胜心深心。」智度论八曰:「等心者,是於一切眾生中无怨无恚。」探玄记二曰:「无思益物,故云等心。」大经净影疏曰:「诸行齐修,故曰等心。」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羊角

即羚羊角。以譬烦恼也。金刚至坚,喻佛性。羚羊角能坏之。即烦恼能坏佛性也。传心法要曰:「你若道是有是无,非有非无,总成羊角。羊角者,即你求觅者也。」又云:「设你有者,皆名羊角。」六祖金刚经序曰:「金刚喻佛性,羚羊角喻烦恼。金虽坚刚,羚羊角能碎。佛性虽坚,烦恼能...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生

即叁世转生之意。传灯录曰:「有一省郎,梦至碧岩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香烟存而檀越已叁生矣。」白居易诗:「世说叁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案此叁生指转生而言。其外又有诸宗所立叁生成佛之义者有数家,今列之如图。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因力

於物之生正為原因之力。对於缘力而言。无量寿经曰:「因力缘力。」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区分

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切万物

与[一切万法]同。无量寿经曰:「於一切万物,随意自在。」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戒尺

两小木,一仰一俯,仰者在而稍大,把上者向击之使鸣,专於受戒用之,故云戒尺。勅修清规沙弥得度曰:「设戒师座机,与住持分手,机上安香烛手鑢戒尺。」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敢曼

缠於腰者。寄归传一曰:「赤脚敢曼。」慧琳音义八十一曰:「敢曼,梵语也。遮形丑之裳。如此方之禈裤,一幅物,亦不裁缝,横缠腰,名曰合曼也。」梵Kambala。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种观法

叁种观法者,谓修行用观之法也。前托事、附法二种,乃是天台智者大师讲法华经时,为座听众,有修观行者,随历一事,皆以观法表对,令其修习,名托事观;或遇一切法相处,亦附彼法相立其观法,令其修习,名附法观。后之一种,专约行门。复说摩诃止观,兼明诸经所有行法,名约行...

《三藏法数》 / 310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周行七步

周者,周匝四方,上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三藏法数》 / 468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种食

一、乞食。人有中上叁品,品者自為邪命而得食,中品者受一食,且赴请,上行之人,唯行乞食。以自省事修道而使他得施与福利故也。二、次第乞食。凡愚者贪味弃贫从富,上行之流,不选贫富,等慈眾生,次第乞食。叁、不作餘食法。律中说人復次第乞食,於求处数数正食,得贮餘食。...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种念佛

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相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

《三藏法数》 / 310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业缘

善业為招乐果之因缘,恶业為招苦果之因缘。一切有情尽由业缘而生。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影,从业缘生。」新译仁王经曰:「诸界趣生,随业缘生。如影如响,一切皆空。」法华经序品曰:「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唯识论八曰:「能招后有诸业為缘。」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无碍智

谓佛智之通达自在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涅槃经八曰:「如来不尔。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来名无碍智。」大集经一曰:「无碍智慧无有边,善解眾生叁世事。」无量寿经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以无碍智為人演说。」胜鬘...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灯明

神佛前所奉之灯火也。六种供具之一。以标佛之智波罗蜜。菩萨藏经曰:「百千灯明懺悔罪。」无量寿经曰:「為世灯明最胜福田。」同净最疏曰:「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灯明。」羂索经十九曰:「如是真言,叁徧加持灯明,献供养之,持法者,观蠲诸暗障。」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转经

有二义:一谓诵经也。即寻常之读经,每行阅过,谓之真读,是读经也。高僧传经师论曰:「咏经则称為转读,歌赞则称為梵音。」一转经与读经有别。真读名读经,别有转读之法,名之為转读。转读者,唯读每卷之初中后数行,而转翻经卷也。转经卷,转大般若经等是也。 又转為旋转之义。...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九横

横死有九因:一、不应饭而饭,即不可食而食也。二、不量食,食无节制也。叁、不习食,食不习食之食也。四、不出食,食未消化而又食也。五、止熟,强制止大小便也。六、不持戒,不持戒行,而遂触世法也。七、近恶知识,近於恶友也。八、入里不时,不时入里井也。九、可避不避,恶疫...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因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钵吒

Paṭṭa绢之大幅无条相者,谓為縵衣。又曰縵条,用以裹身者。有部毘奈耶二十叁曰:「织作鉢吒。」注曰:「言鉢吒者,谓是大[(畾/(冗-几+互))毛],与袈裟量同,总為一幅。此方既无,但言衣[(畾/(冗-几+互))毛]。前云衣者,梵本皆曰鉢吒也。此云縵条。」大日经叁曰:「鉢吒為裙。」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众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于比丘,佛以...

《三藏法数》 / 354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地轮

五轮之一。地层从地水风空之四轮而成,最為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地轮,地轮即金轮际也。塔婆之五轮,於此中加火轮,地水火风空从次第,而最之方石為地轮。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行华

以华配赋也。慈恩传二曰:「法师至,诸德起来,相慰讫,各各还就坐。令一僧擎鲜华一盘来,授法师。法师受已,将至佛前,散华礼拜讫,就木叉毱多坐,已復行华。」即此可见西域行之也。行华之行,同於行香之行。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大数

十大数者,华严经阿僧祇品,心王菩萨问佛: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即为说算数无尽之法,积成十种大数也。然数法有叁等:一、等数法,十十变之,即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等也;二、中等数法,百百变之,即一百洛叉为一俱胝等也;叁、上等数法,倍倍变之,即...

《三藏法数》 / 543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颂古

举古则為韵语,发明其意者,称為颂古。禪林宝训曰:「万庵曰:颂始自汾阳,暨雪竇宏其音,显其旨,汪汪乎不可涯。」碧巖第一则颂评曰:「颂古祇是绕路说禪,拈古大纲据款结案而已。」碧巖种电钞一乾曰:「盖颂古者颂出古则之奥义,令知斧头元是铁也。其中或有扬或有抑,虽涉言语...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百八鐘

昏晓两时鸣大鐘一百八声,自百丈之清规為始。后世略之,有唯於晓时鸣百八声者,有鸣於昏晓者。但元朝之晓,一般鸣一百八。是称讚百八尊之功德,又觉醒百八烦恼之迷梦之表示也。勅修清规曰:「大鐘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叁通,各...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轮华

轮多梨华之略。宝珠名。秘藏宝钥曰:「轮华能出体大等。」见[轮多梨华]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十里水

须陀洹人观四諦,一时断四諦之见惑,譬以四十里之水也。易言之,即一諦之惑,是一十里之水,其餘修惑,譬之一滴水,此以修惑渐渐断之故也。涅槃经叁十六曰:「须陀洹人所断烦恼,犹如纵横四十里水。其餘在者,如一毛諦。」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染恚痴

又云婬怒痴,贪瞋痴。染者贪慾,恚者瞋恚,痴者愚痴。即叁毒之烦恼也。无量寿经曰:「少慾知足,无染恚痴。」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度满相

修六度各有满时。尸毘王代鸽者,布施之满也。普明王捨国者,戒之满也。羼提仙人割肉无恨者,忍之满也。大施太子抒海并讚佛者,精进之满也。尚闍梨鹊巢顶上者,禪定之满也。劬嬪大臣分地息諍者,智之满也。见俱舍论十八,辅行叁之二,观音玄记,四教仪。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摩耶夫人五梦

摩訶摩耶经说:「佛母摩訶摩耶,在忉利天见五大梦:一须弥山崩,四海水竭。二诸罗剎手执利刀,竞排一切眾生眼,时吹黑风,诸罗剎皆悉驰归雪山。叁欲色界诸天悉失宝冠,自绝瓔珞,不安本座,身无光明,犹如聚墨。四如意珠王在高幢上,恒雨珍宝,周给一切,有四毒龙,口中吐火,吹...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五眼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

《三藏法数》 / 322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苦

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八十八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敕修百丈清规

唐百丈山怀海禪师初立禪家一门之宗规,谓之百丈清规。后世称之谓古清规。宋景德元年,翰林学士杨亿有古清规序,则此时尚存。其后灭亡,仅有颂偈等,散见於诸书,后来诸师收集而出於世。有宋徽宗崇寧二年,宗賾所集之崇寧清规,宋度宗咸淳二年,惟勉所集之咸淳清规,及元武宗至大四...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忍辱

梵语羼提Kṣānti,译曰忍辱,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六波罗蜜之一。法界次第之上曰:「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维摩经佛国品曰:「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叁十二相庄严,眾生来生其国。」註「肇曰:忍辱和顏,故繫以容相,而岂直形报而已。」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腰线

加持线楼,带於行者之腰者。苏悉地经一曰:「復取白[(畾/(冗-几+互))毛]丝及以麻缕,令童女染作红色或鬱金色,合令作线,取结為真言索。持诵七徧,而作一结。一一如是,乃至七结。置本尊前,以真言加持。经一千徧,持诵时及护摩时,欲卧之时,应以繫腰。夜卧之时,不失精秽,故应...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百丈野狐

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眾散去。一日不去,丈乃问立於前者何人。老人云:某甲,於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无?某甲答他道:不落因果。后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某甲一转语,使脱野狐身。丈曰:不昧因果。老人於言大悟,礼拜曰:某甲既脱...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无心

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非云无心识。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无心。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故云无心。如五位无心是也。宗镜录四十五曰:「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叁昧,繫心一处。若久习成就,...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华轮

眾多之华,聚為轮形者。新译仁王经曰:「是诸大眾,持十千金莲华,散释迦牟尼佛,合成华轮,盖诸大眾。」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夏腊

又曰夏臈,法臈。比丘之年岁也。比丘每岁為九旬之安居,由其安居之数,以算法龄,称曰法臈几岁,故安居中与安居竟之日,犹如世俗之旧腊与岁首。此所以用夏腊之字也。以此夏腊之多少而定僧中之长幼。月灯叁昧经六曰:「当问其夏腊。」僧史略曰:「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瞿波罗

Go āla,又作鳩波罗。夜叉名。译曰守地。孔雀王经曰:「瞿波罗,梁言守地,大夜叉名也。」 又长者之子名。慧苑音义曰:「瞿波罗,案西方训字,瞿有九义,此中但取地白义。波罗,此云守护也。谓守护心地,守护白法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迦叶剎竿

「阿难问迦叶曰:世尊传金襴袈裟外,别传何法?迦叶答曰:阿难。难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剎竿。难於言大悟。」见会元一阿难章。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毒鼓

毒鼓之声能杀人,以譬涅槃经所说佛性常住之声,能杀害眾生之五逆十恶,使入於佛道也。然鼓有二种:一天,一毒。对於五乘之机,各说五乘之教,彼等各信顺修行,得证果之益,故譬之於天鼓,又如对於五逆十恶之眾生,说佛性常住之大乘极致,彼等却為生诽谤,堕於无间,故譬之於毒鼓。...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金鸡

以金鸡譬初祖达磨之讖语。传灯录六(江西马祖章)曰:「西天般若多罗,记达磨云: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姪孙脚行。金鸡解衔一颗粟,供养十方罗汉僧。」六祖慧能门出南岳让,与青原思二师,自南岳出江西马祖,自青原出湖南石头,依此二师禪法汎滥天,是即初祖达磨之姪孙,谓西...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死刀

死杀人,故譬以刀。无常经曰:「死刀随业。」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涅槃像曼陀罗

画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类异眾围绕之而哀慟之相也。画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於前,无数天人从於后而降临之相者,是尊者阿那律(又曰阿泥楼駄),於如来身入棺后,昇忉利天,以世尊入灭之事,告摩耶夫人,摩耶闻之哀慕,自天趣於双树间也。见摩訶摩耶经。佛北首娑罗树之枝...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本迹

本地与垂迹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萨及佛,由自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眾生。其实身為本地,分身為垂迹,地者能生之义,為利物而自本身垂万化,故能现之本,谓為本地。所现之末谓為垂迹。自本垂迹,由迹知本,是即一佛菩萨上之妙德也。然此本迹有高,台家立本高迹,本...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神明

天神地祇也,不测曰神,灵明如镜曰明。无量寿经曰:「日月照明,神明记识。」贤劫经一曰:「诸天神明,人与非人,爱重至德。」药师经曰:「解奏神明,呼诸魍魎。」大方等陀罗尼经一曰:「当以神明為证。」又言眾生之识性。释门归敬仪中曰:「开神明之正路,通正道之明津。」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辈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资慧命,乞食以资色身,故名乞士。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佛初不度女人出家,成道之后,因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恳求出家,佛乃度之,故名比丘尼。(梵语摩诃波阇波提,华言大爱道。) 叁...

《三藏法数》 / 221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人鬼

人间与鬼类也。无量寿经曰:「如是之恶,着於人鬼。」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阿吽

Ahūṁ,阿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阿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阿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萨埵之种子。悉曇叁钞曰:「阿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阿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阿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