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条搜索结果

七财

财者,信等七种出世间之法财也。一切众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 一、信财,信即信心。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为成佛之资,故名信财。 二、进财,进即精进。谓未能见真谛理,而一心精进求出离道,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进财。 叁、戒财,戒即戒律。谓戒为解脱之本,能防...

《三藏法数》 / 325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山

佛在给孤独园,语波斯匿王云:有大石山,上连于天,下连于地,从东方来,所历之处,卉木丛林有生之类,悉皆摧碎;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以此四山,喻众生老病死衰之四相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老山,谓人之老迈,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则彼少年...

《三藏法数》 / 338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食叁德

云: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食具,种种备足,皆是旃檀沉水香薪八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美,有叁德焉。(梵语优婆塞,华言近事男。梵语旃檀,华言与药,能除病故。八功德者,一澄净、二清冷、叁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八长养诸根也。) 一、清净,谓奉...

《三藏法数》 / 18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因

一、正因,正谓中正,中必双照,叁谛具足,故名正因。(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云叁谛具足。) 二、缘因,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了因者,...

《三藏法数》 / 129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女

如来为诸众生但欣生恶死,而不知出离之方,故以二女喻之。盖二女行止共俱,不相弃舍。亦犹生必有死,死必有生,未尝暂离也。 一、功德天,云:如有女人,入于他舍,主即问言:汝字何等?答言:我身即是功德大天。又问:为何所作?答言:我所至处,能与种种金银等宝。闻已欢喜...

《三藏法数》 / 365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莲华夫人

宝藏一曰:「过去久远时,雪山有一仙人,名提婆延,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於石上小便,精气流堕石宕,一雌鹿来舐小便处,便有娠。月满,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莲华裹其身,自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子,取而蓄养。渐长大,脚蹈地处,皆出莲华...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七灾难

七灾难者,谓佛为十六大国波斯匿王等而说也。若国土中,有此七种灾难,当讲读仁王般若波罗蜜,其难即灭,万姓安乐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日月失度难,谓日月失其所缠之度,时序不调。或赤日出,或黑日出,或二、叁、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现乃至四...

《三藏法数》 / 453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种梵音

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一、正直音,谓诸梵天,禅定持身,无诸欲行,而其音声端正,质直而不邪曲,是名正直音。 二、和雅音,谓诸梵天,心离欲染,爱乐律仪,而其音声柔和典雅,离诸粗犷,是名和雅音。 叁、清彻音,不浊曰清,透明曰彻。谓诸梵天...

《三藏法数》 / 222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宝藏

十卷,元魏吉迦夜译。举王子以肉济父母等百二十一条之因缘。劝人作福与持戒。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根本

一、无始生死根本,谓众生无穷劫,流转生死,求其初始,实不可得。但迷失本性,即随生死,故名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是攀缘之心。云: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是也。 二、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

《三藏法数》 / 150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蕴实相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色等五法,以成色身也。实相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蕴,而是实相之理,故名五蕴实相也。 一、色蕴实相,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

《三藏法数》 / 288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天台五时

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四阿含等。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

《三藏法数》 / 730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叁世不易之谓常。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

《三藏法数》 / 478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二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我...

《三藏法数》 / 1534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法四依

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

《三藏法数》 / 401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观

观即定心运想之谓也。修行之人,未得正定,于不净法犹生染心,故作此二观,遣其着心也。 一、死尸臭烂不净观,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观想死尸臰烂不净之相,心生猒恶。我身不净,亦复如是,云何着是色欲,贪求无猒。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观臰烂不...

《三藏法数》 / 234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般若二种相

一、世间般若,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叁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业,不行寂静真实般若,常行有见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着,是名世间般若。(有见有相般若,即世间之智。如劬宾大臣分阎浮提七分而能息诤,智满祖师云:正取世间之智,为般若也。) 二、出世...

《三藏法数》 / 196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因

一、生因,生即发生。谓本具法性之理,则能发生一切善法。如谷麦等种,能生芽孽,是名生因。 二、了因,了即照了。谓以智慧照了法性之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是名了因。

《三藏法数》 / 75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戒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叁、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

《三藏法数》 / 223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菩提

梵语菩提,华言道。云:婆罗门白佛言:若已发菩提心,有退失否?佛言:发菩提心已,则无退失。当知有叁种菩提。(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一、声闻菩提,谓声闻之人发菩提心也。云:若人在于声闻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义。以是行...

《三藏法数》 / 266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涅槃八味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菩萨四法门

一、智门,谓菩萨以大智慧,善知一切众生根性,随顺调伏,令其解脱,是为菩萨智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慧门,谓菩萨以大妙慧,为诸众生分别宣说深法句义,亦欲令其开发慧性,照了万法本来空寂,是为菩萨慧门。 叁、陀罗尼门,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

《三藏法数》 / 221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病难治

一、谤大乘,大乘即佛菩萨所乘之法也。谓人宿无善种,不能信受如来之法,而于大乘典,妄生谤毁;既无修种之因,当受地狱之报。如世重病,实难治也。 二、五逆罪,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

《三藏法数》 / 314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僧五净德

一、发心离俗,谓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习佛菩提,而能怀佩道妙,为世福田,是为初净德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毁其形好,谓出家之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去世俗之尘,衣着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为世福田,是为第二净德也。 叁、永割亲爱,谓投佛出家,割...

《三藏法数》 / 237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说法五福德

一、长寿,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即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叁、端正无比,谓前世说法时...

《三藏法数》 / 252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种定业轮

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叁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

《三藏法数》 / 268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净饭王千佛父

宝藏一明鹿女之缘云:「昔雌鹿咶仙人尿便生端正女,迹生莲华。时梵领国王索此女為第二夫人,生千叶莲华,叶有千小儿,长大皆為力士,彼时千子者贤劫之千佛是也,父者白净王是也,母者摩耶是也。」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法印

释论云:诸小乘,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叁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叁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叁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

《三藏法数》 / 259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师子吼喻十一事

如来说法,每以师子吼为喻者,盖表如来于大众中,无畏而说,有此十一事也。 一、破坏诈师子,谓如来无畏宣说正法,则彼邪魔外道之说,自然摧破。犹真师子王震吼,则彼诈作师子者,自失声矣。 二、试自身力,谓如来无畏说法,以示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有能坏,亦无...

《三藏法数》 / 704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十二见

谓外道之人,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叁世论之,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则总成六十二见也。(四种见者,谓于五阴中,如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为一见。我即神我,谓识神也。又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为二见...

《三藏法数》 / 147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凡小八倒

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布施十种利益

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正道之初门。菩萨能行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叁、同其资产,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

《三藏法数》 / 437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枯

(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事先苦后乐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轻重二业

云: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以人有智有愚故也。 一、重业轻受,重业轻受者,谓有智之人,以智慧力,修习梵行,能令地狱重业,现世轻受也。 二、轻业重受,轻业重受者,谓愚痴之人,以愚痴故,增其业力,能令现世轻业,地狱重受也。

《三藏法数》 / 108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补特伽罗

梵语补特伽罗,华言有情,又云人。佛为有情之类罪业深重,轮回生死,难得人身,故说此十种差别也。 一、不种善根,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不种菩提善根,惟作恶行,所以轮回诸趣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未修福业,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未曾修习布施...

《三藏法数》 / 456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僧

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叁、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

《三藏法数》 / 180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周行七步

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三藏法数》 / 468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大弟子

一、摩诃迦叶,上行第一,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名大龟氏。能行头陀上行,故称上行第一。(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梵语阿难陀,华言庆喜。佛成道时,斛饭王遣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闻欢喜,语来使...

《三藏法数》 / 657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犍度,如,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修大涅槃得五事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即大乘涅槃也。 一、不闻得闻,谓大涅槃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涅槃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

《三藏法数》 / 397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佛四德

四德者,如来所证常乐我净之德也。谓如来心体本空,应用无染,离凡夫、二乘、菩萨偏邪之颠倒,故称为德。(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德,常者不迁不变之谓也。性体虚融,湛然常住,历叁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故名常德。(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乐...

《三藏法数》 / 336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大部洲

(亦名四洲形量,出长阿含) 一、东弗于逮,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踰缮那...

《三藏法数》 / 361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满成佛

一、信满成佛,谓依种性地,决定信于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是为信满成佛。(种性者,种即种子,性即性分是也。) 二、解满成佛,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想,不起涅槃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解行者,解即解了,行即所修之行也。...

《三藏法数》 / 231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部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不正见

一、我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阴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叁、寿命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

《三藏法数》 / 310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障

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 一、烦恼障,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 二、业障,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五无间业者,一杀父、...

《三藏法数》 / 170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病用叁药

一、贪病,谓贪爱之心,对一切顺情之境,着欲无厌,是为贪病。其病当以不净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静矣。 二、嗔病,谓嗔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嗔病。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一...

《三藏法数》 / 268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自在

自在者,神通无碍也。谓菩萨修行,得此十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命自在,谓菩萨得长寿慧命,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是名命自在。(梵语阿僧祇...

《三藏法数》 / 547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法为善友

一、求菩提者,谓诸众生,若有发心乐求菩提之道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 二、作大法师,谓人深达妙义,作大法师,为众演说;以其正行,令彼进修,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叁、闻思修慧,谓人以闻思修之叁慧,倍策精进,出生一切善根者...

《三藏法数》 / 165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蕴喻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色如聚沫喻,色即众生色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

《三藏法数》 / 365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佛观五事降生

佛于兜率天宫,将欲降生,先观五事而后托胎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一、观诸众生熟与未熟,谓如来将欲降生,先观众生根机,熟与未熟。以此土众生根机成熟可度,故现降生也。 二、观时至未至,谓如来将欲降生,先观众生可度之时至与未至。以度生时至,故现降生也。 叁、...

《三藏法数》 / 309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斋日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三藏法数》 / 366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如来有七种语

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护持事

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

《三藏法数》 / 134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

《三藏法数》 / 731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苦

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忍有二种相

谓菩萨能安忍世间有情无情种种苦恼之事。然心有广狭,根有胜劣,行有浅深,故分世间、出世间二种之别也。(有情恼,谓蚊虻蚤虱等。无情恼,谓风寒雨湿等。) 一、世间忍,谓菩萨以有漏心,依诸福业,安忍世间种种苦恼违逆等事,是为世间忍也。 二、出世间忍,谓菩萨但为利益一...

《三藏法数》 / 159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佛说大小乘诸,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 一、声闻藏,闻佛声教,故曰声闻。谓佛说阿含等,含藏小乘声闻等修因证果之法,是名声闻藏。(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菩萨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佛说华严、法华等,含藏大乘菩...

《三藏法数》 / 133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流

一、顺流,流即生死流也。盖六道众生,顺从生死之流,唯务趣下,而不知返;所谓顺生死流,逆涅槃道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逆流,谓初果须陀洹,依戒定慧,精勤修习,则能断叁界见惑,出离四趣生死,而证真空涅槃;所谓逆生死流...

《三藏法数》 / 162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河

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阿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阿耨达池南...

《三藏法数》 / 25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死生

波斯匿王白佛言:云何为婆罗门死还生婆罗门家,及刹帝利、毗舍、首陀家耶?佛言:当知死生,有四种不同。(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刹帝利,华言王种。梵语毗舍,华言商贾。梵语首陀,华言农人。) 一、从冥入冥,冥即暗也。谓世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

《三藏法数》 / 358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健儿

谓自不作恶,既作而能忏悔,更不复作,乃是有力量人,故名健儿。 一、自不作罪,谓此健儿,身口意业,常自清净,永无过恶,故名自不作罪。 二、作已能悔,谓此健儿,虽先作恶,后能改悔,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力故,水即为清,故名作已能悔。

《三藏法数》 / 111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摄利益

一、佛摄利益,谓佛摄持众生,令其常得亲近诸佛,诸魔不得其便,故名佛摄利益。 二、天摄利益,谓诸天摄持众生,于说法之处常乐听受,不为他缘所害,故名天摄利益。 叁、福摄利益,谓福德庄严于身,有诸相好;庄严于口,凡所演说,众生乐闻;庄严种姓,令生尊贵,故名福摄利益...

《三藏法数》 / 170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事不可思议

一、众生不可思议,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二、世界不可思议,谓一切世界,皆由众生业力而成,成而复坏,坏而复成,始终相续,无有断绝,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叁、龙境界不可思议,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不从眼...

《三藏法数》 / 228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轮王

此四轮王,长阿含唯言金轮王有金轮宝现。若据俱舍论,则四王各有轮现也。 一、铁轮王,大智度论以人寿一增一减为一小劫,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又增一岁,如是增至二万岁时,有铁轮王出,独领南阎浮提一洲。诸国有不顺化者,王...

《三藏法数》 / 49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念珠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庄严

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智慧福德二种,皆能庄严法身也。 一、智慧庄严,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无明净尽,佛性现前,所有智慧,能显法身,是名智慧庄严。 二、福德庄严,谓诸菩萨修行六度,万行具足,所有福德,能显法身,是名福德庄严。(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

《三藏法数》 / 129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语

一、世语,谓如来为诸声闻、缘觉说于世间有为之法,名为世语。 二、出世语,谓如来为诸菩萨说出世间无为之法,名为出世语。

《三藏法数》 / 59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千二百五十人

谓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人,并先事外道,勤苦累劫而无所证,承佛化导,即得证果,于是感佛之恩,一一法会,常随不舍。故诸首,列...

《三藏法数》 / 184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

《三藏法数》 / 816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龟藏六

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想念不除,六根贪染,曾无宁息,不能入道。佛知其可度,化作沙门,至彼寄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便欲啖龟。龟乃缩其头尾,及与四足,藏于甲中,遂不能啖。于是道人问沙门曰:此龟有护命之铠,...

《三藏法数》 / 473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障

一、惑障,谓诸众生由贪欲嗔恚愚痴等惑,根性昏钝,障蔽正道,是名惑障。 二、业障,谓诸众生由贪嗔痴等惑,于诸善法不能勤行,而随身口意造作恶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 叁、报障,报即果报。谓诸众生由烦恼惑业为因,而感地狱畜生饿鬼诸趣之报,不闻正道,是名报障。 四、...

《三藏法数》 / 164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精进二种相

一、世间精进,谓诸菩萨精进勇猛,勤修布施、持戒等诸福业,如是精进,依诸果报,依诸福业,有漏有取,是名世间精进。 二、出世间精进,谓诸菩萨勇猛精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除灭一切烦恼业苦。如是精进,无漏无取,无所依止,是名出世间精进。

《三藏法数》 / 10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印师二教

印师二教者,唐初印法师立此二教也。 一、屈曲教,谓释迦如来所说之,逐其机性,随计破着,方便委曲,令物生解。如涅槃,虽说圆通一极之理,或对权显实,或会异归同之类,是名屈曲教。(对权显实者,对藏通别叁教之权,以显圆教一乘之实也。会异归同者,会叁教之异,归圆教...

《三藏法数》 / 192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施俱得净报

谓菩萨达性相空,观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得净报也。 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净受不净也。 二、施不净受净,谓能施之人,着于邪...

《三藏法数》 / 223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慧观五教

上元道场寺僧慧观,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约施化次第而立此五种之教,是为慧观五教也。 一、有相教,谓如来于十二年前,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于此得道,是名有相教。(十二年前者,即说阿含等之时也。) 二、无相教,谓如来说四阿含后,即说般若空慧法门,空诸...

《三藏法数》 / 312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方等如来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法轮。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

《大方等如来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4846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

六事明

云:佛有叁达之智,来今往古,靡不通焉。佛众多,以虚空为量;佛智弘深,以无造为原。中所演,不可思议,或有反覆,难了难明,粗以六事可知其意。(叁达即叁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也。) 一、正道,谓佛所说之,旨意深奥,无作无为,无行无得,自然合道,是为正道...

《三藏法数》 / 367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世医四法喻如来

一、善知病,谓世之良医,善能知人种种疾病;以喻如来善知一切众生业惑等病也。 二、善知病源,谓世之良医,善知疾病所起之由;或由风湿,或由冷热,乃至饮食色欲之类,发于众病。以喻如来善知众生皆由无明烦恼为其根源,而有生死轮回之病也。 叁、善知病对治,谓世之良医,善...

《三藏法数》 / 310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法生福

一、恒行法施,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如来所说正法,广为一切众生而作利益;于己之心,无复吝惜。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起大悲心,谓修菩萨行者,常运大悲心利益一切,于诸破戒众生,方便遮止,不令为恶。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

《三藏法数》 / 250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种力

一、小儿啼为力,谓小儿欲有所求,不能言语,唯事啼哭,故名小儿啼为力。 二、女人嗔为力,谓女人柔弱,有所争说,必依嗔恚而起,故名女人嗔为力。 叁、沙门忍为力,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沙门常以忍辱为心,而能御诸恶境,无所嗔恚,故名沙门忍为力。 四、国王憍慢为力,谓...

《三藏法数》 / 226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事无尽

一、布施无尽,谓菩萨好喜布施,不吝财物乃至躯命,悉能施与,心不疲厌,是名布施无尽。 二、持戒无尽,谓菩萨护持禁戒,未曾违舍。见犯戒者,怜愍悲哀;见奉戒者,尊重爱敬。复以戒法传化他人,心不疲厌,是名持戒无尽。 叁、博闻无尽,谓菩萨闻如是法,即当奉行,思欲化他,...

《三藏法数》 / 151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莲叶千子

贤劫千佛之前因也。宝藏曰:「佛告诸比丘,过去久远无量世时,波罗奈国中有山,名曰仙山。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於石上,后有精气堕小行处。有雌鹿来舐,即便有身。生一女子,梵志取之,养育长成。时梵豫国王求索此女,立為第二夫人。后时有身。相师占言:当生千子。日月满...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念法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婆伽婆七义

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七海

一、盐水海,金刚叁昧云:海有金刚轮随时转故,令大海水同一碱味,故名盐水海。 二、乳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乳,故名乳海。 叁、酪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酪,故名酪海。 四、酥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酥,故名酥海。 五、蜜水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蜜,故名蜜水海。...

《三藏法数》 / 158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病

一、身病,谓身因四大毒蛇互不调适,以致诸病所生,故名身病。(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以此四者,遍满世界,故名为大。人揽外之四大,而成内四大之身,坚湿暖动之性,在内交攻,不相和顺,毒害如蛇,故曰四大毒蛇。) 二、心病,谓心体灵明,虚圆湛寂,其或欢喜不...

《三藏法数》 / 155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奇特梦

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

《三藏法数》 / 263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方便二种相

一、世间方便,谓诸菩萨,或为自利,或为利他,示现种种善巧方便。此之方便,依有所得,有所执着,是名世间方便。 二、出世间方便,谓诸菩萨,但为利他,不为自利,示现种种善巧方便,此之方便,依无所得,无所执着,是名出世间方便。

《三藏法数》 / 101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戒

一、威仪戒,威仪戒者,谓受戒已,惟务修饰容止,诳惑于世,盖由好求名利,欲人恭敬者也。 二、从戒戒,从戒戒者,谓顺从佛制,清净叁业。盖其内外相称,不为世事,但求真实利益,不要虚誉者也。(叁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三藏法数》 / 96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难具八法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是故阿难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二部,一契、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便、十二授记。) 一、信根坚固,信,即信顺。根,...

《三藏法数》 / 492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死

一、命尽死,谓天命当尽,舍所受身,故名命尽死。然或有命尽非是福尽,或有福尽非是命尽,或有福命俱尽,皆为命尽死也。(福,谓财物等。) 二、外缘死,谓不顺天命,以丧其身,故名外缘死。如非分自害,或横遭他人所害,或二人怒气相加,自他俱死,皆为外缘死也。

《三藏法数》 / 112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辈事佛

一、为魔弟子事佛,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二、为天人事佛,云:何谓天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十善,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五戒者,不杀、不盗、...

《三藏法数》 / 273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龙树四教

龙树论师乃西天第十叁祖。尝立四教判释论,故云龙树四教也。 一、有门,谓阿含小乘等,说一切因果之法,悉皆实有,是为有门。(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空门,谓大品般若等,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众生情执,是为空门。(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叁、亦有亦空门,...

《三藏法数》 / 194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佛灭度后,阿难结集如来所说法。以此八藏,类摄无遗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胎化藏,胎化藏者,谓佛说胎中化现等事,如菩萨处胎等。是也。 二、摩诃衍藏,梵语摩诃衍,华言大乘。摩诃衍藏者,即佛所说法华、涅槃、华严等诸大乘。是也。 叁...

《三藏法数》 / 366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叁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叁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思惟,系...

《三藏法数》 / 565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九种食

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阎浮提人叁事胜余叁洲

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即南洲也。叁洲者,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 一、勇猛强记,谓南洲之人,于诸教法,勇猛读诵,记闻广博,心不忘失;其余叁洲,则不能然,所以胜之也。 二、勤修梵行,谓南洲之人,于诸清净梵行,则能精勤修习,期证道果;其余叁洲,则不能然...

《三藏法数》 / 17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七知

(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能诠之法也。(十二部者,一契、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人八念

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宴坐思惟,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乃至道从智慧,非愚痴得。于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彼心中所念,而现其前,为说大人八念也。(梵语阿那律陀,华言无灭,佛之弟子。) 一、道从无欲非有欲得,谓比丘修道,当于一切尘境不生希欲之心,虽自得无欲,...

《三藏法数》 / 51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