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 条搜索结果

地狱

梵语曰那落迦Naraka,泥犁Niraya等。译為不乐,可厌,苦具,苦器,无有等。其依处在地下,因谓之地狱,是译义也。大乘义章八末曰:「言地狱者,如杂心释,不可乐故,名為地狱。地持中释,增上可厌,故為泥黎。泥犁胡语,此云地狱。不乐可厌,其义一也。此两释皆对厌心,以彰其过,...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女贼

女人為爱着之根本,能劫法财,故譬以贼也。智度论十四曰:「执剑害人,是犹可胜。女贼害人,是不可禁。」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小乘十八部

据宗轮论之说,佛灭后百年依大天分上座大眾二部,其第二百年由大眾部出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之五部,又於第二百年末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之叁部,合有八部之末家,加入本家之大眾部则為九部。又上座部於叁百年之初,分為萨婆多部与雪山部(萨婆多部...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石蜜

冰糖也。善见律十七曰:「广州土境,有黑石蜜者,是甘庶糖,坚强如石,是名石蜜。伽陀者,此是蜜也。」法华玄义七曰:「言石蜜者,正法念经第叁云: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名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叁煎,其色则白,名曰石蜜。」本章曰:「一名乳糖,又名...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住地惑

五住者,谓叁界见惑为一住,叁界思惑分为叁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住也。由此五惑,能令众生住着生死,故名住地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根本无明者,能生见、思二惑,故名根本也。) 一、一切见住地惑,一切见者,即叁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409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根本

观音之大慈咒。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细相

叁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因对六粗,故名叁细。(六粗者,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也。) 一、业相,业相者,即从真起妄,初动之相也。然本觉心源,离念寂静,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故起信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 二、...

《三藏法数》 / 177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万四千尘劳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空

又云四无色(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āna),十二门禪中之四禪也。一空无边处,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捨色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二识无边处,行人更厌前外之空,捨其虚空缘内识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叁无...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恶觉譬如风,譬如壁,壁坚固,则觉风不能入也。止观五曰:「止是壁,八风恶觉,所不能入。」同辅行曰:「壁者室有四壁,则八风不入。」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降叁世尊形

仁王经仪轨上曰:「依教令轮故,现作威怒降叁世金刚,四头八臂,摧伏摩醯首罗大自在天诸魔军眾。」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吽迦罗金刚,暴怒处月轮,身流火光聚,徧体玄青色。大自在天王,妃乌摩為座。(中略)即起平身立,举右足左旋,躡彼傲慢者。大自在欲王,扑至於地已,(...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密言品第三

复说根本轨仪法 想念奉请大圣王 诵此密言及结印 一一自想往彼山 存心顶礼而奉请 迎引尊者入道场 复用遏伽而授与 香华饮食及涂香 灯盖幢幡兼药等 如法供养彼明王 想念供养尊者已 随便持珠诵密言 悔先世过及发愿 至诚端坐观明王 行者像前端坐思惟。存心...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 解脱师子译 / 1004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慕攞健陀俱胝

Mūlagṇḍhakuṭi,译曰根本香殿,那烂陀寺内之塔名。求法高僧传上曰:「梵名慕攞健陀俱胝,唐云根本香殿矣。」香殿者名世尊居室之名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第二根本契第二十一

其契相以二手向内相叉。二头指二大母指。并直竖即成。 妙言曰。 南无飒哆喃(去一)三藐三勃陀(去)俱胝南(二)怛侄(停也反)他(三)唵(四)折隶(去音下同五)主隶(六)准提(七)莎嚩(诵七遍以契于顶上解散)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108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九地

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叁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捨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无明

无始无明之异名,见[无始无明]条。传通记糅钞六曰:「问:根本无明其相如何?答:我等心性天然迷悟二,其迷本名根本无明,悟本名本觉。此二无始本有,法自性天然理,难及思虑,不出言舌处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琰魔

Yama-rāja,又作炎摩、燄摩、阎魔、琰摩、爓魔、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闍、阎罗等。译曰缚。缚罪人之义。又曰双世。彼於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缘起

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本宗之至极,在於法界缘起故也。今就五教而分别之,各有一个之缘起(但除顿教),曰业感缘起,是小乘教也。曰赖耶缘起,是大乘始教也。曰如来藏缘起,是大乘终教也。曰法界...

《佛学大辞典》 / 1132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识住

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处在欲界,及色界叁地,无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叁地者,初禅、二禅、叁禅也。无色界亦然者,谓亦有叁地,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也。) 一、欲界人天识住,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

《三藏法数》 / 585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咒

一、大咒,根本之咒也。二、中咒,总略大咒者。叁、心咒,总略中咒者。见真言修行钞二。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故云八也。 一、初禅天,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 二、二禅天,谓既得初禅天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七众

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三藏法数》 / 511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

以两手背相附,而收二头指,以二小指屈掌中,以二大拇指各压二指之头,置於心上,诵经中之陀罗尼七徧,结此印,诵此陀罗尼,而行法之行者,即变成般若波罗蜜菩萨,為一切诸佛之母。见仁王般若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根本陀罗尼

具名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又称阿弥陀大陀罗尼,阿弥陀大咒,十甘露真言。见[阿弥陀]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本行集经

六十卷,隋闍那崛多译。详悉佛一代化迹之本纪也。经末曰:「或问曰:当何名此经?答曰:摩訶僧祇师名為大事,萨婆多师名此经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為佛生因缘,曇无德师名為释迦牟尼佛本行,弥沙塞师名為尼藏根本。」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玄奘

唐大慈恩寺玄奘叁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褘。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叁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於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着。 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曇,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

《佛学大辞典》 / 1172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舍利

Śāri,鸟名。 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见[舍利弗]条。 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鎦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叁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髮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藏法数》 / 820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禅天五支功德

一、舍支,离喜不悔之心为舍。谓行者欲离二禅时,以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既灭谢,叁禅即发。若证叁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舍支。 二、念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发叁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乐则增长,故名念支。 叁、慧支,解知之心为慧。谓行者既发叁禅...

《三藏法数》 / 228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转识

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无明门中之转相,识体门谓之转识。业识之根本无明,一转而為能见之识者。 又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谓之本识,其餘七识,谓之转识。七转识是也。以此為本识转生之末识故也。 又转有漏之八识而得无漏之四智,谓之转识。见[转识得智]项。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

此传附於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之后。作者不详。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种见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力

一、佛之威力,二、叁昧之力,叁、行者之本功德力。此叁力和合,能於中见佛谓之般舟叁昧。般舟译作佛立。见止观二。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数论外道

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罗Ka ila,古云迦毘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鬢髮面色并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於时世号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諦,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為雨。以生於雨时故名。其雨之徒...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众

一、发起众,发起众者,开端发起之众也。谓激扬发动,使如来有所说,使大众有所闻,乃至发起问答等是也。 二、当机众,当机众者,当座之机众也。谓宿植德本,缘合时熟,不起于座,闻即得道也。(植者,种也。德本者,众善之根本也。) 叁、影响众,影响众者,谓古往诸佛、菩萨...

《三藏法数》 / 270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向记

向人问与以决之答也。俱舍论十九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不,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当死。」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数论

萨婆多部之诸论也。彼之部宗為论佛教法数之根本,故谓之数论。大部补注十一曰:「诸文或云数人,又云数论,即萨婆多论师也。涅槃疏云:数人宗萨婆多,纯明无我,破诸外道。」又迦毘罗仙所造之论,亦称為数论。即金七十论是也。见[数论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种根本

一、无始生死根本,谓众生经无穷劫,流转生死,求其初始,实不可得。但迷失本性,即随生死,故名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是攀缘之心。经云: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是也。 二、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

《三藏法数》 / 150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觉

一本觉,一切眾生之自性清净心,本来离妄念,有照明之德,是名本觉。二相似觉,既觉知见思之惑而断之,得类似之觉悟,是乃始觉之初,尚餘无明之细惑,未得真觉,故名相似觉,谓与真觉类似也。是别教之叁贤位圆教之十信位。叁随分觉,分分断无明,分分得真觉,是别教之十地,圆教之...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具名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唐宝思惟译,与义净译之一字咒王经同本,是一字文殊法之本经也。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摄

一、折伏摄,折即折挫,伏即摧伏。谓六道众生,于叁界中贪着五欲,流转生死,卒难度脱。故如来说诸善恶果报,及以地狱等种种苦切之言,折伏其心,而摄受之,是名折伏摄。(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164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数息观成,入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也。二、不净观善根发相。中起不净观,捨爱着之所而发善根也。叁、慈心善根发相。於中起慈悲心,入深,起清净之善根也。四、因缘观善根发相。於中起正见,离断常之邪见,得法喜而起善根也。五、念佛善根发相。於...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后得智

正冥符真如之智,离无分别之念故谓之无分别智,又曰根本智,后分别一切差别相之智,谓之分别智,又云后得智。以是為根本智后所得之智也。又俗智,如量智等。佛陀起大悲救眾生者,此后得智也。真諦译摄大乘论释十二曰:「根本智依非心非非心,后得智则依止心故。二智於境有异:根本...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现法乐住

七名中之一。禪者,离一切之妄想而现受法味之乐安住不动,故名。了义灯五本曰:「有七名。(中略)七云现法乐住。(中略)现法乐住,唯在静虑,根本非餘,净不通散。」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善根

对於叁毒而立叁善根:一无贪,二无瞋,叁无痴。此叁者皆為生无量善法之根本,故名善根。见集异门足论叁。 又即施,慈,慧之叁者。反於贪瞋痴之叁者。新译仁王经中曰:「治贪瞋痴叁不善根,起施慈慧叁种善根。」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赖耶

Ālaya,又作阿剌耶。心识名。八识中之第八。旧称阿梨耶。译曰无没。有情根本之心识,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没失之义。新称阿赖耶。译曰藏。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又曰室。谓此识是一身之巢宅也。盖此识中所含藏之种子為外缘所打而现起,以组织其人之依(外界)、正(身体...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十诵律

根本之律藏也,如来灭后结集叁藏之时,优婆离比丘於一夏九旬之间,八十番诵出之,故名八十诵律。至其后四分律五分律等诸律,由此分立,此根本律遂世无存者。戒疏上曰:「时接利机,各体权实。虽闻异制,不相是非。故但通為八十诵律,大毘尼藏。」同行宗记一上曰:「八十诵者即根本...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准提佛母根本身契第四

其契相先以二手小指二无名指。相叉入掌。二中指直竖头相着。二头指头附二中指上节侧。二大指各附二头指侧即成。 妙言诵根本陀罗尼(诵七遍以契顶上解散以下诸契结成挥触印了亦并须顶上散之)。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 9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六大烦恼

一,贪烦恼,染着為性,生苦為业。二,瞋烦恼,憎恚為性,不安与恶行之所依為业。叁,痴烦恼,於诸理事迷闇為性,一切诸惑之所依為业。四,慢烦恼,恃己於他高举為性,生苦為业。五,疑烦恼,於诸諦理犹豫為性,能障信心為业。六,恶见烦恼,颠倒推求之恶慧為性,能障善见而生苦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闻经十益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与十方佛,互为主伴,称性圆融,而说此经,令诸菩萨一切大众,及未来世法界众生,皆悉得闻,信解悟入,生如来家;乃至深入毗卢性海,若人闻是经得无量无边利益,今束为十,故云闻经十益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见...

《三藏法数》 / 549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儿文殊

佛在世生於梵德婆罗门家之形也(出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日本传教大师由唐携回本国,纳於根本之经藏,日本修五字文殊法时用此像。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东密

日本真言宗所传之密教对於天台宗所弘之密教而称為东密。以东寺為其根本道场故也。东台二密有种种之差异。见[东台二密]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羯磨会

此為金刚界九会曼陀罗之中央会。亦曰根本会,成身会。此為示诸尊之本体者,故名成身会。於四曼中為大曼(為身相之全体故),然名之為羯磨会者,以於真实之人体上,作业之义胜故也。秘藏记钞二说此会中有叁十七尊,贤劫千佛二十天,四执金刚,一千六十一尊。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為叁身中之法身:一、戒,谓如来口意叁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也。二、,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法身。叁、慧,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身,解脱一切繫缚,谓之解脱法身。即...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灵鷲山,观音菩萨说一根本咒与一结界咒与一奉请咒。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香殿

佛殿之雅名。见[香室]条。求法高僧传一曰:「根本香殿。」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华五重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叁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

《三藏法数》 / 471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金刚香菩萨

Vajradhñ a,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根本成身会叁十七尊中,居於外四供养菩萨之第一位。司供养香於大日本尊。秘藏记末曰:「外四供养右下角金刚烧香,黑色持香炉。」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焚香云供养叁摩地,自受用故。从金刚云海叁摩地智流出金刚焚香,光明徧照十方...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烦恼

又云四惑。於第七末那识常恒相应之四种根本烦恼也。一我痴,即无明,愚於我之相而迷无我之理也。二我见,即我执,於非我之法妄计為我也。叁我慢,即倨傲,持所执之我,令心高举也。四我爱,即我贪,於所执之我深生耽着也。见成唯识论四。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宝楼阁法

宝楼阁经之修法也。道场观有千叶之大莲华,七宝庄严,於中有曼荼罗,曼荼罗中心有字,字变成佛鉢,鉢变成释迦如来。住於说法印,相好圆满,大眾围绕。有根本陀罗尼,能诵持之,则成就一切所愿。见宝楼阁经,百二十尊法。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信心

一、信根本,谓真如之法,诸佛所师,众行之源,能爱乐者,即是信于根本,故云信根本。 二、信佛,谓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云信佛。 叁、信法,谓信受诸佛所说之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故云信法。 四、信僧,谓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

《三藏法数》 / 128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境叁諦

空假中叁諦,融即於一境之意。又曰圆融叁諦,不思议叁諦。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為空,因缘所成,故為假,即空即假,故為中。如是一一之境,叁諦之理,鎔融相即,叁一一叁,无碍圆融,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諦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叁千即空假中...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於

於有所依之义。叁论之嘉祥依叁种之所依立叁种之二諦。一、本於二諦,佛出世先有空有二諦之理,是為佛二諦根本之二諦。故曰本於之二諦。二、教於二諦,依佛之言教,而说二諦。即佛之言教,為二諦之所依,故曰教於之二諦,一代佛教是也。叁、末於二諦,於佛灭后,迷於教於,执為有,...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智母

生智之母也。犹言觉母。新译仁王经中曰:「实相即是诸佛智母,一切有情根本智母。」 又论藏之异名也。摩得勒迦,译曰智母。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雪山部

Haimavatāḥ,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初,上座部始生说一切有部之新派,根本之上座部移转於雪山中,称曰雪山部。宗轮论述记曰:「上座弟子,本弘经教,说因部(说一切有部别名)起,多弘对法。既闲义理,能伏上座部僧。说因时遂大强,上座於斯乃弱。说因依旧住处,上座移入雪...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俱有依

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圣教唯说依五根义,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顺故,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虽五识俱取境明了,而不有故非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字本不生

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為阿字之实义,何谓阿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為元初根本者,必為不生之法。生法必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阿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於知此為不生之义,故託於阿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吽

Ahūṁ,阿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阿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阿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萨埵之种子。悉曇叁钞下曰:「阿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阿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阿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种

一、大乘光明,谓此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证之果也。) 二、集福王,谓此自在,即能聚集无边福德,如王势力,无有等比,故名集福王。 叁、贤守,谓此即能守持世间、...

《三藏法数》 / 163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付法藏因缘传

六卷,元魏吉迦夜等译。记迦叶等二十四人之付法因缘。明教大师契嵩准於小乘之禪经慧炬之宝林传等,作祖图正宗记,西天之二十八祖,谓付法藏传可焚云。见释门正统四。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边

一、增益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本无自性,众生不了,执之为有,是名增益边。(因缘所生法者,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中间一念心起,即是所生法也。) 二、损减边,谓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无,即是损减实有成就之性,是名损减边。

《三藏法数》 / 110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教止观

一卷,华严宗之初祖杜顺着。约五教而明止观。五教章冠经上一曰:「杜顺禪师乃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中略)弘以华严训以一乘,遂造法界观一卷五教止观一卷,是华严根本之章,圆宗最初之观。彼五教止观者即约五教各别止观,故五教之名正始彼观。」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惑

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叁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