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我者,释迦佛自谓也。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诸惑究尽谓之净,众德悉圆谓之满也。方坐者,方,正也,谓安住正法也。莲华者,华藏世界也,以其形似莲华,故以名之。台者,华藏世界之中央也。华严经云:风轮持香海,香海出莲华,莲华持世界。是也...
《三藏法数》 / 287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无上之正觉也。佛觉悟一切法之真智也。梵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译曰无上正等正觉。七佛经曰:「如是出家时,速成无上觉。」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Bimbisāra,佛在世摩竭陀国王之名。又作洴沙,瓶沙,萍沙。新曰频毘娑罗。古译為顏色端正模实等。模实者,身模充实之义。又译形牢。玄奘译為影坚,义净译為影胜。深归佛法。积善根虽多,终為逆子阿闍世王幽囚,幽中照於佛之光明,证阿那含果而死。频婆娑罗王请佛供养经曰:「摩竭...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以叁聚该收一切眾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叁、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此叁聚之义通於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餘。」预流向已上之圣者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為...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身识。眼等五根。二,身者识。染污识也。叁,受者识意根也。四,应受识。色等六尘。五,正受识。眼等六识。六,世识。生死相绩不断绝之识也。七,数识。一乃至阿僧祇数之识。八,处识。器世界。九,言说识。依於见闻觉知之一切言说也。十,自他差别识。自身他身依止之差别也。...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马粮之麦也,佛一夏受阿耆达婆罗门王请,安居彼国,与五百比丘共食叁月马麦。是佛十难之一。楞严经六曰:「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纵成无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参照[阿耆达]条。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叁忍有叁种,无量寿经第四十八愿举声闻者得叁法忍之愿,而言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叁法忍,未举其法忍之名,因是而诸师之解不同。法位云是仁王经所说五忍之前叁者,即伏忍信忍顺忍也。憬兴云是伏忍中之下中上叁忍也。玄一曰是下说之音响忍柔顺忍无生忍也。 又无量寿经云往生极乐之人...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鑑律师专学毘尼。后从神悟禪师讲天台之教观。復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博究南山之律宗。而意篤净业。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而已。住灵芝叁十年,宋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一日寂。寿六十九。謚大智。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澄...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舍利弗未来成佛,云华光如来。法华经譬喻品曰:「舍利弗,汝於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忆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总而合数为叁十七道品。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无我。是小乘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处。四正勤。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恶法...
《法门名义集》 / 246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外道十一宗之一。此外道计一切眾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於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眾苦灭,故得涅槃。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不异,然以一切归於宿作不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為邪执也。毘婆沙论百九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Sūtra,又作修单罗,修妒路,修多阑,修单兰多。以綖為正翻。谓如以綖(线字同)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為綖。其餘经文谓為契经,经本等者,义译也。新作素怛缆,素呾缆,苏多罗,苏呾罗。译綖或契经。綖之义如前。契经者,契於理,合於机,故曰契。贯穿...
《佛学大辞典》 / 1194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Niṣīdana,又作尼师但那,[寧页]史娜曩。译言坐具。一曰随坐衣。亦為卧具。长四广叁。坐卧时,敷地护身,又布於卧具上护卧具之具也。以為礼拜之具者,谬也。寄归传二曰:「尼师但那坐卧具也。」行事钞下一曰:「四分為身為衣為卧具故制。」慧琳音义一曰:「尼师坛,梵语略也。正梵...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禪家之悟道者不涉文字言句,单以心传心之玄旨,谓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五灯会元世尊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眾,此时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碧巖第一则评唱曰:...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姚秦僧[(丰力)/石],通六经及叁藏,律行清谨,能振佛法。及姚萇偕有关中,盛弘大化。罗什入关,内外僧尼多动輒有过,於是姚兴始以僧[(丰力)/石]為僧正,使正纲纪。是為僧官之始。弘始末年没於长安之大寺。寿七十。见高僧传六。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谓修行忏悔者,自念烦恼深厚,覆盖慧眼,令无所见,断除众善,不能出离苦果。今既发露众恶,投诚忏悔,须作四种观行,为灭罪之方便也。 一、观因缘,谓修行忏悔者,当观我之此罪,由无明所覆,无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
《三藏法数》 / 340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疑佛,疑佛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佛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道。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
《三藏法数》 / 383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梵云路伽耶陀Lokāyata,译曰顺世外道。立顺世情之教外道名。梵云缚摩路伽耶陀Vāma-lokāyata,译曰逆顺世外道。又曰左顺世外道。反於顺世外道而立逆世情之左教之外道名。玄赞九曰:「路伽耶陀者,先云恶答对人。正言路迦耶底迦,云顺世外道,逆路伽耶陀者。先云恶徵问人,正言缚摩...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Vakkula,又作薄矩罗,薄俱罗,薄罗婆拘罗,缚矩罗,波鳩蠡。罗汉名。译曰善容,或伟形。法华文句二曰:「薄拘罗者,此云善容,或伟形,或大肥盛。(中略)色貌端正,故言善容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薄俱罗,旧言薄俱罗,此云善容,持一不杀戒得五不死者也。」俱舍宝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6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Padma,又作鉢特忙,鉢弩摩,波头摩,鉢纳摩,波曇,波曇摩,鉢曇摩。赤莲华也。玄应音义叁曰:「波曇,又云波暮,或云波头摩,正言鉢特摩,此译云赤莲华也。」慧苑音义上曰:「波头摩,正云鉢特忙,此曰赤莲花也,其花茎有刺也。」大疏七曰:「鉢头摩,是红莲华。」同十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仁王经仪轨上曰:「依教令轮故,现作威怒降叁世金刚,四头八臂,摧伏摩醯首罗大自在天诸魔军眾。」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吽迦罗金刚,暴怒处月轮,身流火光聚,徧体玄青色。大自在天王,妃乌摩為座。(中略)即起平身立,举右足左旋,躡彼傲慢者。大自在欲王,扑至於地已,定(...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勒那叁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礼,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佛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叁、身心礼,口唱佛名,心存相好...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眾。眾皆默然,唯迦叶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訶迦叶。」古今禪宗以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心体不可思议,称之曰妙。圆觉经曰:「如来圆觉妙心。」五灯会元一曰:「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四教仪曰:「妙心体具,如如意珠。」依台宗之判,则别教以如来之真心名為妙心。圆教直以凡夫之妄心称為妙心。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又曰清净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世尊拈华示眾,人天百万悉皆罔摄,独有迦叶,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今以禪门之意解之,则是正為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曰正法眼。...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正因,正谓中正,中必双照,叁谛具足,故名正因。(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云叁谛具足。) 二、缘因,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了因者,...
《三藏法数》 / 129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净土门所立。往生极乐之正行有五种。对於杂行,故曰正行:一、读诵正行,专讚诵净土之叁部经。二、观察正行,专观想净土之相。叁、礼拜正行,专礼拜弥陀。四、称名正行,专称弥陀之名。五、讚嘆供养正行,专讚嘆供养弥陀。观经散善义曰:「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阿弥陀之十二光佛也。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中略)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燄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曰:「是内坐十二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Padma,又作鉢特忙,鉢弩摩,波头摩,鉢纳摩,波曇,波曇摩,鉢曇摩。赤莲华也。玄应音义叁曰:「波曇,又云波暮,或云波头摩,正言鉢特摩,此译云赤莲华也。」慧苑音义上曰:「波头摩,正云鉢特忙,此曰赤莲花也,其花茎有刺也。」大疏七曰:「鉢头摩,是红莲华。」同十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罗Ka ila,古云迦毘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鬢髮面色并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於时世号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諦,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為雨。以生於雨时故名。其雨之徒...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叁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叁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69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叁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
《三藏法数》 / 526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发起众,发起众者,开端发起之众也。谓激扬发动,使如来有所说,使大众有所闻,乃至发起问答等是也。 二、当机众,当机众者,当座之机众也。谓宿植德本,缘合时熟,不起于座,闻即得道也。(植者,种也。德本者,众善之根本也。) 叁、影响众,影响众者,谓古往诸佛、菩萨...
《三藏法数》 / 270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禪宗六知事之一。监督一寺者。与[寺主]同。释氏要览下曰:「会要云:监者惣领之称,所以不称寺院主者,盖推尊长老。」祖庭事苑八曰:「僧史曰:知事叁纲者。若网罟之巨缕,提之则百目正矣,梵语摩摩帝,此云寺主,即今监寺也。详其寺主起於东汉白马也,寺既爰处,人必主之。於时虽...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异熟果,谓诸众生现世作不善业,则招来世恶趣之果。若作有漏善业,则招来世善趣之果。以其异世成熟,是名异熟果。(不善法者,杀、盗、淫、妄也。恶趣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有漏善法者,漏即叁界之惑,虽修人天之善,未能断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二、...
《三藏法数》 / 383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Lokāyatika,又作路柯耶胝柯,路伽耶,路伽耶陀。译作顺世。四卷楞伽经谓之恶论,七卷楞伽经谓之世论。外道之名。随顺世间之凡情,计执是常是有等者。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讚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嘉祥法华义疏十曰:「路伽耶陀者,旧云是恶解义。(中略)注经云:...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声明,声,即声教;明,即明了。谓世间文章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声明。 二、因明,因,即万法生起之因。谓世间种种言论,及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因明。 叁、医方明,医方,即医治之方法也。谓世间种种病患或癫痫蛊毒,四大不调,鬼...
《三藏法数》 / 279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大乘勿论。小乘如大眾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有实体,过去未来之法无实体,故过去未来云者,已有当有之假名也。小乘之萨婆多部立叁世实有法体恒有,谓叁世之法歷然实有,若為无法,则对於过去未来无可起谓為过去谓為未来思想之理。然则云何而立叁世之别?解此者共有四论:一、类之...
《佛学大辞典》 / 616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临济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叁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云:已后有人问儞,向他道什麼?叁圣便喝。师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然示寂。见临济录,会元十一,从容录一(十叁则)。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譬苦集灭道四諦之理。以小乘之人依止於四諦之理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诸子等安稳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復障碍。」法华文句五曰:「衢道正譬四諦,四諦观异名為四衢。」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叁担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
《三藏法数》 / 902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质者正也,正直之心,无諂曲也。佛道在悟达眾生本有之天真,故示其意曰质直是净土。法华经寿量品曰:「眾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眾僧,俱出灵鷲山。」又曰:「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维摩经佛道品曰:「直心是菩萨净土...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Sammatiya,又Sammitiya,小乘十八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自犊子部流出四部,此其中之第叁也。刊定是非名為量,量无邪谬名為正,此部之所立,刊定无误,目之為正量。从所立之法而為部名也。见宗轮论述记。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 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
《三藏法数》 / 393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佛陀之智慧也。梵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旧翻无上正等觉,又云萨般若Sarvajñā,旧译一切种智,是佛智之别号也。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正智。於法无有不知,故云一切种智。智度论四十六曰:「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二...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胎藏界八叶中南方之尊,经云华开敷,疏云沙罗树王开敷佛。金色放光明住於离垢叁昧之相也。為平等性智之所成,司五德第二修行之德,长养大悲万行,开敷万德,故名华开敷。其种子為第二点之。其密号曰平等金刚。以是為平等性智之所成故也。於金刚界云宝生如来,其密号同。是四种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阿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阿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名,名即假名也。谓一切圣凡,情与无情,若根若尘,各有自相,逐体称呼,是为名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 二、相,相即色相也。谓叁界一切品类,洪纤妍丑,情与无情,及根尘诸法,各有形状,是为相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294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如来说法,每以师子吼为喻者,盖表如来于大众中,无畏而说,有此十一事也。 一、破坏诈师子,谓如来无畏宣说正法,则彼邪魔外道之说,自然摧破。犹真师子王震吼,则彼诈作师子者,自失声矣。 二、试自身力,谓如来无畏说法,以示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有能坏,亦无...
《三藏法数》 / 704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又作赊羯罗,释揭罗,释迦囉。梵音Śakra,帝释天名名。帝释之法,谓之赊羯罗教。宝积经一百二十曰:「此是广博(仙人名)作围陀典,奉持习修赊羯罗教。」慧琳音义十六曰:「赊羯罗,上音奢,梵语误也。正梵音烁羯罗,天帝释之异名也。」同叁十一曰:「释羯罗梵语,诸天名也。」演...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又,作鳩美菜,供备菜,法会宿忌(逮夜)之供物也。盛九种之美味,故名九味。象器笺十四曰:「九味斋,或作鳩美菜,盖集美味也,或作供备菜。大鑑清规,作九味斋,今依此為正,盖果糍类有九味而已。如今时,小器长脚者,金银装饰,高饰钉馒头羊羹等及诸珍果,或十二器(左右各六器...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在摩竭陀国尼连河之附近。西域记八曰:「鉢罗笈菩提山Prāgbodhi,唐言前正觉山。如来将证正觉先登此山。故云前正觉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禪宗向上之作略,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之心印也。是即教内之真传。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无门关曰:「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又(书名)十六卷。明黎眉等编。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又作颇梨,颇黎。新译曰颇胝迦,颇置迦,娑波致迦,塞颇致迦,颯破[木致]迦,窣坡致迦S haṭika,当於此方之水精,有紫白红碧四色。玄音应义二曰:「颇梨,力私切。又作黎,力奚切。西国宝名也。梵言塞颇胝迦,又言颇胝,此云水玉,或云白珠。大论云:此宝出山石窟中,过千年冰化...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Pūraṇakāśya a,又作棓刺拏,布刺拏,不兰迦叶,补刺那迦叶,布赖那伽叶,布刺拏迦叶波,晡刺拏迦摄波子。六师外道之一。富兰,译曰满,是其实名,迦叶波,译曰饮光,是母氏之姓,从母姓而称為迦叶波,因之又云迦叶波子。是空见外道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迦叶母姓也。富兰那...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佛说缘起圣道经,一卷,唐玄奘译。方等部之摄。佛说初坐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之道理,而成正觉者。与佛说贝多树下十二因缘经同本。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 《缘起圣道经》色欲也。圆觉经曰:「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行事钞中曰:「智论云:婬欲虽不恼眾生,心心繫缚,故為大罪。故律中婬欲為初。」按淫,除淫汤外,应均从女作婬。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