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ni,又作阿祇尼,阿拟尼。译曰火。印度神话,地上神之最高神。吠陀八天之一。為火神,拟人化為火者也。梨具吠陀千二十八偈颂中,因陀罗(即帝释)外此神之讚歌最多,可知此神在古代与帝释并為印度人所崇拜。后為护世八天之一,司东南之方位,咸信為神人间之媒介者,保护人家监守...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即[鹿野园]。在迦尸国。法显佛国记曰:「復顺恒水西行十二由延,到迦尸国波罗捺城之东北十里许,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栖宿。世尊将成道,诸天於空中唱言:白净王子出家学道,却后七日当成。辟支佛闻已,即取泥洹,故名此处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以后,人...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叁忍有叁种,无量寿经第四十八愿举声闻者得叁法忍之愿,而言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叁法忍,未举其法忍之名,因是而诸师之解不同。法位云是仁王经所说五忍之前叁者,即伏忍信忍顺忍也。憬兴云是伏忍中之下中上叁忍也。玄一曰是下说之音响忍柔顺忍无生忍也。 又无量寿经云往生极乐之人...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法华义疏二曰:「问:何故常与帝释战?答:婆沙云: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故恒斗战也。」法华玄赞六曰:「若天得胜,便入非天宫中,為夺其女,起此斗諍。若非天得胜,即入天宫,為求四种苏陀味故,共相战諍。」长阿含经二十曰:「有大阿修罗王名罗呵...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又名罗卜藏札克巴。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生於甘肃省之西寧府,性慧敏。年十四,学於后藏札什伦布之西萨迦庙,已涉红教之流弊,忧吞刀吐火之幻术,不足為世益,誓洗其风。一日会眾,自换黄色衣冠,告眾曰:教主者,世世呼毕尔罕,以救人民。后得道於西藏之噶尔丹寺,此為黄教之始...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又曰清净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世尊拈华示眾,人天百万悉皆罔摄,独有迦叶,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今以禪门之意解之,则是正為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曰正法眼。...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谓见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大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见道现在前时,断见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翻译梵本之道场也。佛祖统纪四十叁曰:「天息灾述译经仪式,於东堂面西粉布圣坛(作坛以粉饰之事在藏经),开四门,各以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坛形正圆,层列佛大士天神名佐,环遶其上,如车轮之状),目曰大法曼拏罗(此云大会)。请圣贤阿伽沐浴(...
《佛学大辞典》 / 64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Dinnāga,菩萨名。译曰童授,或译曰域龙。佛灭后一千百年顷出现於南印度案达罗国,作因明正理门论,是新因明之祖也。西域记十曰:「陈那。唐言童授。」慈恩传四曰:「此言授童。」因明后记曰:「域龙者,梵语此云陈那是也。」大部补註曰:「陈那,具云摩訶陈那迦,此翻大域龙。」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叁、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叁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Niṣīdana,又作尼师但那,[寧页]史娜曩。译言坐具。一曰随坐衣。亦為卧具。长四广叁。坐卧时,敷地护身,又布於卧具上护卧具之具也。以為礼拜之具者,谬也。寄归传二曰:「尼师但那坐卧具也。」行事钞下一曰:「四分為身為衣為卧具故制。」慧琳音义一曰:「尼师坛,梵语略也。正梵...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為贤位,见道以后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住,叁、总相念住,谓之叁贤位,四、煗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谓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為七贤,皆称為加行位。...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点灯放夜也。汉明帝时,佛法初东渐,摩腾竺法兰与道士角法力胜之,明帝勅於上元(正月十五日)点灯以表佛法大明。后代傚之,至叁元(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皆放灯云。僧史略下曰:「案汉法本内传曰:佛法初来与道士角试,烧经像无损而发光。又西域十二月叁十日是此...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叁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叁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叁、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二、惭,惭...
《三藏法数》 / 489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佛之大悲,摄化眾生,常住於叁种之念:第一念住,眾生信佛,佛亦不生喜心,常安住於正念正智也。第二念住,眾生不信佛,佛亦不生忧恼,常安住於正念正智也。第叁念住,同时一类信,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与忧慼,常安住於正念正智也。见俱舍论二十七。 又谓叁念处。见法界次...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Piṇḍolabharadvāja,具曰宾头卢颇罗堕誓。略曰宾头卢或宾头。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於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姓颇罗堕,又曰宾头卢突罗闍,宾度罗跋罗惰闍。宾头卢翻言不动,颇罗堕译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罗门十八姓名之一。此人原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佛将入灭时,阿难悲嘆呜咽,举体烦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汝依我语,咨啟四问。阿难从教问佛,佛答之。一问:佛灭度后,恶性车匿比丘,云何共住?佛答: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灭度后,如梵天法可治。若心调伏,应教那陀迦旃延经,即当得道。二问:佛灭度后,我...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僧堂后版之首座也。勅修清规曰:「后堂首座,位居后版,辅赞宗风。规则端庄,為眾模范。盖以眾多,故分前后。斋粥二时过堂及坐禪,则后门出入。」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异教名。白莲教之支流,起於清初。其祖曰杨莱如,山东即墨县人,明万歷进士。明亡后,从劳山程杨旺学道,后传道於燕齐间,遂立在理教。在理者,言在儒释道叁教之理中,奉佛教之法,修道教之行,习儒教之礼也。不设像,不焚香,戒烟酒,不禁茹荤。多用咒歌偈语,北人颇信奉之。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禪宗衣鉢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叁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為震旦六祖。正宗记:六祖慧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一日谓眾曰:吾於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鉢。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要...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禪林分诸役僧為东西之两班,西班之诸役,谓之头首,东班之诸役,谓之知事。前堂首座,后堂首座,书记等是头首也。勅修清规两序章列西序之头首,曰:「前堂首座,后堂首座,书记,知藏,知客,知浴,知殿,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衣鉢侍者,汤药待者,圣僧侍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Ghaṇtā,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财者,谓信等七种出世法财也。若一切眾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一、信财,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為佛道之粮。二、进财,谓未能见真諦理,而一心精进求出世道,以為成佛之资。叁、戒财,谓戒為解脱之本,能止防身口意之恶非,以為成佛之资。四、惭愧财,惭者,惭天。愧者...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教判名。佛唯以一音说一切教之意。鳩摩罗什并菩提流支所立。华严经疏第一,出一音教中。有曰:「然有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云: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眾生...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据宗轮论之说,佛灭后百年依大天分上座大眾二部,其第二百年由大眾部出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之五部,又於第二百年末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之叁部,合有八部之末家,加入本家之大眾部则為九部。又上座部於叁百年之初,分為萨婆多部与雪山部(萨婆多部...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如来有十大弟子,此后大法会之大导师或灌顶式之大阿闍梨等拟之,引率十弟子,以是亦曰阿闍梨弟子。陀罗尼集经十二曰:「阿闍梨把香炉出,领六弟子,一一弟子各执一事,一人执华水,二人共舆煮熟五穀,一人擎食盘,一人擎蜜水盏,一人执炬火,随阿闍梨后行。普施与一切陪从,并及守...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说:「舍卫国波斯匿王得十梦,以问佛:一有二瓶,一空,一满,其水往来,不入空瓶,表当来富者相送遗而不给贫者。二於马口尻置食,表大臣食於官与民。叁小树生花,表后世人叁十头白。四小树结实,表女子小即生子。五有羊食绳,表夫出贾贩,妇在家与他男共住,食...
《佛学大辞典》 / 241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Śākyamuni,印度迦毘罗城Ka ilavastu,主净饭王Ś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āyā,名呼悉多太子。诞生於城东嵐毘尼园Lumbini。生后七日,母歿,姨母波闍波提养育之,跋陀罗尼Bharani教养之。幼对於人生诸现象,既有思惟之处。或於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
《佛学大辞典》 / 438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唐百丈山怀海禪师初立禪家一门之宗规,谓之百丈清规。后世称之谓古清规。宋景德元年,翰林学士杨亿有古清规序,则此时尚存。其后灭亡,仅有颂偈等,散见於诸书,后来诸师收集而出於世。有宋徽宗崇寧二年,宗賾所集之崇寧清规,宋度宗咸淳二年,惟勉所集之咸淳清规,及元武宗至大四...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净土真宗之名目。念佛曰行,信心曰信。如其次第。即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第十八也。教行信证文类二曰:「其真实行愿者诸佛称名愿,其真实信愿者至心信乐愿,斯乃选择本愿之行信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总谓鐘磬之音。為得信之方便者,通谓之信鼓。增一阿含经四十二,阿难昇讲堂击犍稚曰:「我今击此如来信鼓,(中略)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餘。露地击犍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资持记上一之四曰:「信鼓者,於事则告眾有期,在法则归心...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為破凡情实我实法之执於般若经明叁种之假,名叁波罗摄提Prajña ti,又名叁摄提,叁假施设。智度论四十一曰:「经曰:菩萨摩訶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一法假,法者,色心等各自之法,此法自性本来虚假不实,故名法假。诸法因缘生,无实性,故...
《佛学大辞典》 / 367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Vāṣ a,又作婆师婆、婆湿婆、婆沙波。五比丘之一。译曰起气、泪出、气息。佛灭后,窟内窟外结集时,於窟外领界外之大眾结集叁藏者,即大眾部之祖也。佛本行集经叁十四曰:「次长老婆沙波,隋言起气。」叁论玄义曰:「界外大眾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為主,此云泪出。常悲苦眾生而泪...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U agu ta,又作优婆鞠多,优婆掘多,优波毱多,鄔波毱多,优婆毱提,鄔波级多,乌波屈多,乌波毱多,优波毱多等。译曰大护,近藏,近护,小护等。阿育王经七曰:「优波毱多,翻大护也。」西域记四曰:「鄔波毱多,此云近护。」毘奈耶杂事四十曰:「鄔波笈多,此云小护。」俱舍宝...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华严四祖。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山阴人,姓夏侯氏。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年十一,出家。尝以十事自励,尝问径山钦西来宗旨,默受印记。住五臺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歷九朝...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Aṅgulimālya,旧称央掘摩罗,央仇魔罗,央崛鬘,新称鸯崛利摩罗,鸯窶利摩罗。译曰指鬘。佛阤在世时,住於舍卫城者。信奉杀人為得涅槃。因此邪说,出市杀害九百九十九人,切取各人之指,戴於首為鬘,第千人,欲害其亲生之母,佛怜愍之,為说正法,即改过懺悔而入佛门,后得罗汉果...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中,第五之五百年,斗諍坚固之时也。见[五五百年]条。法华经药王品曰:「若如来灭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同劝发品曰:「后五百岁浊恶世中。」 又佛灭度五百岁之后也。中论一曰:「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着诸法。」中论疏一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八卷,隋闍那崛多,达摩笈多共译。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中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Kaniṣka,属於月氏族。基祖於中央亚细亚领富强之国土,至王势威更张,新创建健駄罗王国,领地,西自大夏Bactra之境,东殆达於恒河,北总葱岭,南及信度Shindu河口,占阿育王以后不见其例之广大领土。其初不信罪福,轻侮佛法,后发正信深归依於佛法,注其全力,弘宣佛教,為古来外...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Dharma,又作达摩、达麼、驮摩。译曰法。轨则之义,轨持之义也。义林章六本曰:「达磨,名法。方广经云:轨则,名法。成唯识云:法谓轨持。能持自相轨生解故。涅槃经说:法,名不觉。 又(人名)Bodhidharma,具名菩提达磨,译曰道法。南天竺之剎帝利种也。父王曰香至。磨為其第...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佛陀之坐法也。结加趺於左右髀上而坐也(跏字添足者所谓蛇足也),跌者足背也,交结左右足背而置於左右髀上谓之全跏坐,即结跏趺坐也。置左右之一足於左右之一髀,名為半跏坐。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二、先以右足押左股,次以左足押右股,手亦上左,谓之降魔坐,反之谓之吉祥坐。释尊...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或云惑,或云烦恼,或云漏,或云垢,或云结。皆為同体异名。天台一家统收一切之妄惑為叁类: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瞋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叁界,声闻缘觉以之為涅槃,菩萨更进而断后之二惑。如此见思,叁乘之...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制乖背尊卑次第序列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第叁十八。佛法,坐之次第,不问老少贵贱,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此戒即诫不依此次序,坐无前后,如兵奴之法者。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法藏名之為眾坐乖仪戒,太贤谓為坐无次第戒。今依天台之名,出於梵网经,菩萨戒义疏等。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开权显实之略。是乃法华经一部之说意,天台宗之判释也。权者方便,实者真实。开方便而显真实,乃本经一部之主意。开方便者,指四十餘年之方便说,开示此為方便。不开示之,谓為闭方便门。至於法华,方便之说,装如真实,闭方便之门,故不得见真实之义。然今以开示方便為方便,而知...
《佛学大辞典》 / 611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叁国佛教略史曰:「世尊灭后一千叁百餘年,当西洋纪元后四百年代(佛教入汉叁百餘年),秦主苻坚遣沙门顺道送佛像经文於高勾丽。是為朝鲜佛教之始。时高丽王小兽林二年也。王受之。越叁年,始创肖门寺以置顺道。是為佛寺之始。」又曰:「朝鲜之佛教,现所存者有二派:一渐派,又名...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言得袈裟之一丝,及触袈裟一度。皆得无量之功德也。文句记叁中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同私记叁本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者:龙得袈裟一缕,免金翅鸟难;牛角一触架裟,免畜身。」往生要集指麾钞九曰:「龙得一缕者,广见法苑四十七,经律异相四十八,大部补注六等。牛角一...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唐吴兴人。游歷诸方,参镜清道怤,嗣法后,依括苍唐山德严而落髮,后晋开运年间,游江郎岩,入石龕中,令弟子慧兴以石锁之。淳化元年,寂於衢州乌巨山。年百十五。见五灯严统八。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U agu ta,又作优婆鞠多,优婆掘多,优波毱多,鄔波毱多,优婆毱提,鄔波级多,乌波屈多,乌波毱多,优波毱多等。译曰大护,近藏,近护,小护等。阿育王经七曰:「优波毱多,翻大护也。」西域记四曰:「鄔波毱多,此云近护。」毘奈耶杂事四十曰:「鄔波笈多,此云小护。」俱舍宝...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大乘勿论。小乘如大眾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有实体,过去未来之法无实体,故过去未来云者,已有当有之假名也。小乘之萨婆多部立叁世实有法体恒有,谓叁世之法歷然实有,若為无法,则对於过去未来无可起谓為过去谓為未来思想之理。然则云何而立叁世之别?解此者共有四论:一、类之...
《佛学大辞典》 / 616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正冥符真如之智,离无分别之念故谓之无分别智,又曰根本智,后分别一切差别相之智,谓之分别智,又云后得智。以是為根本智后所得之智也。又俗智,如量智等。佛陀起大悲救眾生者,此后得智也。真諦译摄大乘论释十二曰:「根本智依非心非非心,后得智则依止心故。二智於境有异:根本...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小乘经典第四期之结集,為说一切有部所传。有两说:一佛灭后四百年,集五百罗汉与五百菩萨,迦旃延罗汉為上座,马鸣菩萨為笔者,造阿毘达磨之毘婆沙一百万偈。一佛灭后四百年,当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时集五百罗汉,世友菩萨為上首,造鄔波第鑠论十万颂,以释经藏,造毘那耶及阿毘达...
《佛学大辞典》 / 639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一、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為五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為身见。常略我所见而单曰我见。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為...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又曰白分Śukla akṣa,印度之历法,以月之盈缺立白黑之名,自月盈至於满之间為白月,称為白月。一日乃至白月十五日。自十六日以下,為黑分,即Kṛṣṇa akṣa又為黑月一日乃至十五日。合前之黑月与后之白月而為一月。西域记二曰:「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临济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叁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云:已后有人问儞,向他道什麼?叁圣便喝。师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然示寂。见临济录,会元十一,从容录一(十叁则)。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佛母生佛后,七日而命终。姨母代养之。因果经一曰:「太子既生,始满七日,其母命终。(中略)尔时姨母摩訶波闍波提,乳养太子,如母无异。」佛本行集经十一姨母养育品曰:「时净饭王,见其摩耶国大夫人命终之后,即便唤召诸释种亲年德长者,皆令云集,而告之言:汝等眷属,并是国...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法藏以為梵语,译曰默摈。眾僧不与之交言语也。智者元照以為汉言,谓梵王於宫前立一坛,天眾不如法者则令立坛上餘天不与之往来交语,佛依车匿比丘恶性故,制此法,又名梵天法治。长阿含经四曰:「阿难白佛言:阐拏比丘(即车匿)虏扈自用,佛灭度后,当如之何?佛告阿难:我灭度后...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与[灌佛]毛]揩之。举两指灌水於自顶之上,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通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為佛生日也。」参照灌佛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八处也,又名八无暇。谓修道业无闲暇也。一地狱;二饿鬼;叁畜生;四鬱单越(新作北拘卢洲),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故也;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处;六聋盲瘖哑;七世智辨聪;八佛前佛后,二佛中间无佛法之处。维摩经方便品曰:「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叁...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经劫之间人寿一增一减也。俱舍论光记十二曰:「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復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一增一减之间,新译家称曰中劫。俱舍论十二曰:「此洲人寿经无量时,至住劫初,寿方渐减。从无量减,至极十年,即名為初一住中劫。此后十八,皆有增减。谓从十年增至八万...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谓众生前世造十恶业,感饿鬼、畜生、地狱叁恶道报。受是苦尽,若生人中,余业未尽,每一恶中,复受二种果报,故名十恶果报也。 一、杀生果报,谓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叁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是名杀生果报。 二、偷盗果报,谓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
《三藏法数》 / 544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Kaṭhina,又作迦提,羯絺那。衣名。译曰坚实,功德。比丘九十日安居行终后,人所供养之衣,此衣依安居之功,有五种之德,故名功德衣。五德者,一受此功德衣上不行作法(一云说净作法),畜餘分之衣,亦无罪(寻常以為长衣戒禁之)。二叁衣之中,不携一衣,经一宿亦无罪(寻常以為...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供茶於佛前祖前灵前也。凡禪规以奠茶奠汤為恒例。又葬式据棺於龕堂后,有奠茶奠汤之佛事。茶与汤之前后,午后先汤后茶,午后先茶后汤。必并供。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禪家之悟道者不涉文字言句,单以心传心之玄旨,谓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五灯会元世尊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眾,此时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碧巖第一则评唱曰:...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福建建阳县人。姓蔡,字永觉。幼修儒学,二十岁补弟子员。二十五岁,闻僧诵法华经,嘆曰:周孔之外,果别有一大事。自是留意教乘,博通经典。寿昌慧经,开法於邑之董岩,师随而参禪,四十岁落髮。慧经迁化后,依止於同门之博山元来,受具戒。寻辞归闽。舟过剑津,偶闻僧诵法华经,...
《佛学大辞典》 / 279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阿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阿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二、毘尼藏,叁、阿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诸法实相之一法印也。即对於叁法印而谓诸法实相之一理也。妙法莲华经方便品曰:「无量眾所尊,為说实相印。」嘉祥疏四曰:「為人说於实相,印定诸法。」叁藏法数四曰:「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理,印定其说,外...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佛以金杖与裂裳,悬记小乘十八部之分派。寄归传一曰:「裂裳金杖之喻,乃表证灭。」俱舍颂疏一曰:「大圣喻折金杖,况以争衣。」同註:「频毘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斩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一百餘年,有阿输迦王,威加赡部,时诸苾...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有罗汉畜一沙弥。知七日后命终,使归家。路见蚁穴欲被水漂,以土救之,七日后归至。师怪问之。具说其事。师曰:可延寿命者心也。见杂宝藏经,七帖五。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后為此观。此叁叁昧為吽字之叁摩地,吽字备叁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為体,具足叁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訶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鄔字叁昧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叁门,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阿难自言也,佛经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阿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阿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傴(有之义)二...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子者种子也。种子所生之果,谓之子果。果所生之种子,谓之果子。因而五蕴之果报。為过去烦恼所生之果,谓之子果。小乘之阿罗汉尚未断之。入无餘涅槃乃永无之。又依今生烦恼有未来之报果,谓之果子。阿罗汉无来世之果报,故无果子。如来之现报,如小乘之有子果,无生报(后生之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