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 条搜索结果

二道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Mahiśāsa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由说一切有部而别立者。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為领有土之人,故名化部也。宗轮论述记曰:「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王所统领国界也。化上人庶,故言化。捨国出家,弘宣佛法,从本為名,名化部。真諦法师云:正部本是王师,匡正...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通教十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7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神证明

观佛叁昧经曰:「有王问佛:汝功德谁為证明?佛即垂无畏手指:一切大,六种震动,坚牢神涌出,唱言我是证明。」大日经疏四曰:「如释迦牟尼佛初坐道场时谓魔王言:由汝先世作一无尽施故,今得自在天主,我从无数劫以来如是修大施不可胜数,云何与我较优劣?魔言我所作之福汝...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坐具

旧称曰尼师檀,新称曰尼师但那Niṣīdana,译曰随坐衣、坐卧具、坐具。四分律十九曰:「為叁缘制之:一為护身,二為护衣,叁為护眾人床席卧具。」然无论何时以坐具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敷坐具,就其上作之,是甚為不法。南山义净皆痛斥之。释门归敬仪下曰:「坐具之目,本是坐时之具...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叁十种外道

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天晓可辨方角之顷也。行中钞中二曰:「十一日了时。」资持记中二之二曰:「言了者,即明相现方维可辨故。」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叁佛土

对於唯识论所说之叁佛身,定叁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為体。此中有自受...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华严五周因果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叁昧品、世界成就品...

《三藏法数》 / 859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叁界九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色界四禅,分为四;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共为九也。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也。 一、五趣杂居,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

《三藏法数》 / 730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陀罗尼

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四土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

《三藏法数》 / 393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八十一品思惑

如上所言,见惑者顿断之,思惑者渐断之。渐断之者声闻乘為钝根故,分十惑為九之九品而分断之也。九者欲界五趣為一,於此加色界之四禪与无色界之四空处而為九也,九品者此各之思惑,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乃至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之九品。故為八十一品。既断见...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十妙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叁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

《三藏法数》 / 983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库伦

Kurun,又云Urgya Kuren,蒙古喇嘛教之中心,去长城北六百里,在土拉Tula河岸。市区分為蒙古人汉人二住所,商业繁盛,人口凡叁万。其大半為喇嘛教徒也。蒙古区有巨大圆形之佛堂。其结构甚壮丽,屋上总以金箔装饰,炯炯眩人目。又有喇嘛胡土克图之宫殿。其外观虽无异佛殿,然华...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弥沙塞

Mahiśāsakāḥ,律部之名。译曰化。就宗计而义翻為不着有无观。优婆毱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為弥沙塞或化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叁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部,佛灭叁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化部,第叁百年中从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临济栽松

临济栽松次,黄檗问深山里栽许可作什麼?师云:一与山门作境致,一与后人作标榜。道了,将钁头打叁下。黄檗云:虽然如是,已吃吾叁十棒了也。师又以钁头打叁下,作嘘嘘声。黄檗云:吾宗到汝,大兴於世。见临济录,会元十一。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天神

欲界所属之夜叉等,又色界已下诸天眾之属隶也。又时為梵天,帝释等之通称。祇者,乃人间之鬼神,坚牢神,八大龙王等也。法华经曰:「诸天神龙王阿修罗等。」无量寿经私记曰:「吉礼者,云事邦国之鬼神及天神祇。」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九山八海

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叁、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四蚖蛇

以喻水火风之四大。杂阿含经四十叁曰:「四蚖蛇凶恶毒虐,盛一篋中。(中略)毒蛇者,譬四大界水界火界风界。界若諍,能令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风諍,亦復如是。」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六种性

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十种仙

行仙,食麻仁草木之实,而不休息,则食道圆成,名為行仙,二飞行仙,食松柏等草木而不休息。则以草木轻,故体亦轻,飞行空中,而不坠,名為飞行仙。叁游行仙,服丹砂而不休息,则能化骨使寿永,使体固,且能化物。使贱為贵。自在游行人间化人,名為游行仙。四空行仙,消息...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寄报

寄报者,谓十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菩萨,修行初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念佛

真宗之葬礼,至葬所之途中立棺前行行念佛,谓之念佛。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四身

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入法界

华严谓之法界,法华谓之实相。同体异名也。為诸法本真之理诸佛所证之境,证入法界之理,曰入法界。华严宗立叁处之入法界。一、上根之菩萨於初住之位,破无明,证法界之理。二、中根之菩萨於十迴向之终,叁、下根之菩萨於初。见华严大疏钞七。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迦毘罗婆苏都

Ka ilavastu,又作迦维,迦维罗阅,迦维罗越,迦毘罗,迦毘罗婆,迦比罗皤窣都,迦毘罗皤窣都,迦夷罗,迦维罗卫,迦比罗婆修斗,迦随罗卫,迦尾攞缚娑多,劫比罗伐窣堵等。城名。悉多太子之生处。释迦谱六曰:「迦维罗阅城,晋言妙德。」本行集经二十四曰:「迦毘罗婆苏都,隋言...

《佛学大辞典》 / 373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叁生

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也。(八难者,狱难、畜生难、饿鬼...

《三藏法数》 / 444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叁乘共十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位也。一、乾慧,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修行佛道之位也。对於成佛之位為果或果上而名。圆觉经曰:「说於如来本起清净因法行。」楞严经五曰:「我本因,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因於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达罗毘荼

古国名,在南印度境,其领域跨帕拉尔河,有今麻打拉萨西南一带之。西域记曰:「达罗毘荼国,周六千餘里,都城号逮志补罗。周叁十餘里,土沃壤,稼穡丰盛,多华果,出宝物,气序温暑,风俗勇烈,深篤信义,高尚博识。而语言文字,少异印度。伽蓝百餘所,僧徒万餘人。」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十二

与等觉妙觉也。大日经疏十曰:「亦如菩萨十二,即十等妙之觉,犹如十二月,故此中得一月之分,即是入初住。」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断障证真

一、欢喜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口力论师

印度之外道,以虚空為万物之真因者。或作因力论师,恐是写误。外道小乘,涅槃论曰:「外道口力论师说,虚空是万物之因,最初生虚空,虚空生风,风生火,火生煗,煗生水,水即冻凌,坚作生种种药草,种种药草生五穀生命,是故我论中说命是食,后时还没虚空,名涅槃。」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叁种意生身

谓通教登菩萨得如幻叁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叁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叁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叁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叁、第四、第五菩萨修叁昧...

《三藏法数》 / 289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四相约位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等觉

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叁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宝洲

譬佛果之大妙。华严经叁十五曰:「离染寂静,住於一切智慧宝洲。」 又(人名)沙门觉岸,号宝洲,元朝人,着释氏稽古史略。见续稽古史略一。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慢幢

慢心高举,如幢之高耸也。六祖坛经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修罗宫悉

密教有成阿修罗法之悉,生於彼宫殿之法。陀罗尼集经鸟枢沙摩轨说明彼之咒法。曰:「修罗女及仙人女等,出迎行者,入内供养。常与甘露饮行者,齿髮皮肤并自脱去,更得新生。其人身形如似金色,持咒人得一千年活,力如金刚。」同千转陀罗尼轨说咒法曰:「其开而作孔穴,咒佛得入...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五轮观

、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叁才配叁世间

世间者,隔别名世,间差名间。谓诸法间隔不同也。 一、天配正觉世间,正觉即佛也。谓天道广大,包万象以无余。佛智弘深,极十方而普照。故以天配正觉世间也。 二、配器世间,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有含藏之能,亦有负载之义,而为世界所依;十方世界无边刹土,亦为一切有...

《三藏法数》 / 210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八部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五轮之一。层从水风空之四轮而成,最下為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轮,轮即金轮际也。塔婆之五轮,於此中加火轮,水火风空从下次第,而最下之方石為轮。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戒膝

比丘受戒时之膝也。即右膝着之坐法。见[右膝着]条。行事钞上之叁曰:「若堂内者,至门限内,举手呼言:某甲来!彼来已為捉衣鉢,令至僧中,教礼僧足已,至戒师前,右膝着合掌。」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六慧法

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住者,发心住、治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叁佛土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 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

《三藏法数》 / 262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互跪

左右两膝,互着而跪於也。是乃梵土通俗之敬相,故因之又称胡跪。此中佛法為左跪,即以右膝着為通相,行事久时则交互而跪。归敬仪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此诵有所啟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又曰:「经中以行事经久,苦弊集身。左右两膝,交互而跪。」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十一声

一、执受大种声,执即执持,受即领受。谓人于内四大种,有所执受也。而言声者,如手相击,及语言等声,皆由内四大种而出,故名执受大种声。(四大种者,谓人身中水火风也。) 二、不执受大种声,谓人于外四大种,无所执受,而言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皆由外四大而出,故名不...

《三藏法数》 / 456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魂魄

心身之异名。魂者心识,有灵用而无形者。魄者有形体而為心识之依处者。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归於天,形魄归於。」註曰:「魂者神也,阳也,气也。魄者精也,阴也,形也。」诸经要集十九曰:「魂是灵,魄是尸。」 又主肝為魂,主肺為魄。楞严经九曰:「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妙音乐天

辩才天之异名,其妃曰辩才天女,密教以為胎藏界金刚部院之一眾,显教谓為妙音菩萨。法华妙音菩萨品说之。大日经疏五曰:「次置萨囉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并置其妃。」同十五曰:「妙音是天名也,金光明云大辩才天女,大辩谓后也。我出声胜百千梵声,故...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修定叁障

一、沉昏闇蔽障,谓行人修定之时,沉昏瞪瞢,无所别知,由是障诸禅定,不得开发,名为沉昏闇蔽障。 二、恶念思惟障,谓行人修定之时,虽不沉昏,而恶念忽起,欲毁禁戒,作诸不善等事,因是障诸禅定,不得开发,是为恶念思惟障。 叁、境界逼迫障,谓行人修定之时,虽无如上沉昏...

《三藏法数》 / 185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十叁佛

司死者七七日乃至叁十叁回忌之佛也。 一、字。其意以為今此之最期即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叁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徧至十方。 二、字也。 叁、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533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

四无畏品第二十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有四无畏谛住勇猛所作业者。吾为至真平等之觉。自了如此。诸天世人沙门梵志魔王释梵。不能障塞如来之法。言不晓了。成最正觉未之有也。何故如来名等正觉。了一切法悉为平等无有偏党。其凡夫法及与佛法。则悉平等故成正觉。其所学法及不学法缘觉之法。与菩萨...

《大哀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484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瞿波罗

Go āla,又作鳩波罗。夜叉名。译曰守。孔雀王经下曰:「瞿波罗,梁言守,大夜叉名也。」 又长者之子名。慧苑音义下曰:「瞿波罗,案西方训字,瞿有九义,此中但取白义。波罗,此云守护也。谓守护心,守护白法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