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辞王师,及正法大臣,
冒浪济恒河,路由灵鹫岩。
藏根于五山,特秀峙中亭,
林木花果茂,流泉温凉分,
入彼五山城,寂静犹升天。
国人见太子,容德深且明,
少年身光泽,无比丈夫形,
悉起奇特想,如见自在幢。
横行为止足,随后者速驰,
先进悉回顾,瞻目视无厌。
四体诸相好,随见目不移,
恭敬来奉迎,合掌礼问讯。
咸皆大欢喜,随宜而供养,
瞻仰尊胜颜,俯愧种种形。
政素轻躁仪,寂默加肃敬,
结恨心永解,慈和情顿增。
士女公私业,一时悉休废,
敬形宗其德,随观尽忘归。
眉间白毫相,修广绀青目,
举体金光曜,清净网缦手,
虽为出家形,有应圣王相。
王舍城士女,长幼悉不安,
此人尚出家,我等何俗欢?
尔时瓶沙王,处于高观上,
见彼诸士女,惶惶异常仪,
敕召一外人,备问何因缘?
恭跪王楼下,具白所见闻:
“昔闻释氏种,殊特殊胜子,
神慧超世表,应王领八方,
今出家在此,众人悉奉迎。”
王闻心惊喜,形留神已驰,
敕使者速还,伺候进趣宜,
奉教密随从,瞻察所施为。
澄静端目视,庠步显真仪,
入里行乞食,为诸乞士光,
敛形心不乱,好恶靡不安。
精粗随所得,持钵归闲林,
食讫漱清流,乐静安白山。
青林别高崖,丹华殖其间,
孔雀等众鸟,翻飞而乱鸣。
法服助鲜明,如日照扶桑,
使见安住彼,次第具上闻。
王闻心驰敬,即敕严驾行,
天冠佩花服,师子王游步。
简择诸宿重,安静审谛士,
导从百千众,云腾升白山。
见菩萨严仪,寂静诸情根,
端坐山岩室,如月丽青天。
妙色净端严,犹若法化身,
虔心肃然发,恭步渐亲近。
犹如天帝释,诣摩醯首罗,
敛容执礼仪,敬问彼和安。
菩萨详而动,随顺反相酬。
时王劳问毕,端坐清净石,
瞪瞩瞻神仪,颜和情交悦。
“伏闻名高族,盛德相承袭,
钦情久蕴积,今欲决所疑。
日光之元宗,祚隆已万世,
令德绍遗嗣,弘广萃于今。
贤明年幼少,何故而出家?
超世圣王子,乞食不存荣,
妙体应涂香,何故服袈裟?
手宜握天下,反以受薄餐,
若不代父王,受禅享其土,
吾今分半国,庶望少留情。
既免逼亲嫌,时过随所从,
当体我诚言,贪德为良邻。
或恃名胜族,才德容貌兼,
不欲降高节,屈下受人恩。
当给勇健士,器仗随军资,
自力广收罗,天下孰不推。
明人知时取,法财五欲增,
若不获三利,终始徒劳勤。
崇法舍财色,财为一分人,
富财舍法欲,此则保财资。
贫窭而忘法,五欲孰能欢?
是故三事俱,德流而道宣。
法财五欲备,名世大丈夫,
无令圆相身,徒劳而无功。
曼陀转轮王,王领四天下,
帝释分半坐,力不能王天。
今汝𦟛长臂,足揽人天境,
我不恃王力,而欲强相留。
见汝改形好,爱着出家衣,
既以敬其德,矜苦惜其人,
今见行乞求,我愿奉其土。
少壮受五欲,中年习用财,
年耆诸根熟,是乃顺法时。
壮年守法财,必为欲所坏,
老则气虚微,随顺求寂默,
耆年愧财欲,行法举世宗。
壮年心轻躁,驰骋五欲境,
畴侣契缠绵,情交相感深,
年宿寡绸缪,顺法者所宗,
五欲悉休废,增长乐法心。
具崇王者法,大会奉天神,
当乘神龙背,受乐上升天。
先胜诸圣王,严身宝璎珞,
祠祀设大会,终归受天福。”
如是瓶沙王,种种方便说,
太子志坚固,不动如须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