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 条搜索结果

一子

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子安隐,心则欢喜;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六十

于过去世五阴上。各横计四句。过去四句者。一者如去。者不如去。叁者亦如去亦不如去。四者非如去非不如去。于未来五阴上计四句。一者有边。者无边。叁者亦有边亦无边。四者非有边非无边。于现在阴上。各计四句。一者常。者无常。叁者亦常亦无常。四者非常非无常。阴上各起...

《法门名义集》 / 145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口*垔]罗

龙王及象王之名。可洪音义曰:「[口垔]罗或云翳罗婆那,或云伊罗婆那,或云哀罗跋拏,或云蔼罗伐拏。」[口垔]罗那条。(CBETA註:疑為堙罗那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骨人

图绘枯骨使坐禪者观之。即為骨锁观之对象,以便成想者也。行事钞下曰:「大论供给坐禪法、禪杖、禪毱、禪镇、骨人。」资持记下之叁曰:「骨人即今枯骨图,假彼色相以助禪法。」释氏要览下曰:「智度论云:更与骨人令坐禪者观之,即今画作枯骨帧子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融叁世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叁世间者,一、有情世间,、器世间,叁、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叁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叁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人身固执常一主宰之有实体。谓之之相,人。由此执而生种种之过失。六祖坛经曰:「无人贡高贪爱执着為离欲尊。」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胜处

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固执实有人也。又名人,或单云。楞伽经叁曰:「是故说,寧取人如须弥山,不起无所得增上慢空。」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与人也。之四名之。圆觉经曰:「一切眾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人眾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為实体。」同宗密略疏下一曰:「统唯相,但由展转约义,故有四名。初者谓取自体為,计展转趣於餘趣為人。」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谓妙大士妙菩萨等。北斗七星之名也。有神咒拥护国土。经中不明其本地。诸师异说,或以為释迦,或以為观音,或以為药师。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曰:「北辰菩萨名曰妙,今欲说神咒拥护诸国土,所作甚奇特,故名曰妙。处於阎浮提眾星中最胜,神仙中之仙,菩萨之大...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还辩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即能之性也。八还辩者,以所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聚净戒

一切恶无不断。是摄律仪戒。一切善无不修。是摄善法戒。一切众生无不度。是摄众生戒。此叁聚戒者菩萨道。一不杀生。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十地论中有五种十善。一者人天十善。者声闻十善。叁者缘觉十善。...

《法门名义集》 / 136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转

一者示相转。者劝相转。叁者证相转。示相转者。谓显示有作无作四谛之相。是苦是集是灭是道。名示相转。劝相转者。谓劝知劝修四谛之相。经言。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是之劝相转也。证明转者。佛言。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是名证相转。经云。叁转法...

《法门名义集》 / 125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金刚夜叉

Vajrayakṣa,新称金刚药叉。五大明王之一。為住於北方叁面六臂,或一面四臂之忿怒尊。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忿怒身也。就菩萨而言,则或為金刚药叉菩萨(仁王经),或為牙菩萨(补陀落海会轨)之教令轮身。不空成就如来与释迦如来,有一体异名之义,故此尊又谓為...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八大自在

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净之,具此八义,故称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涅槃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浮尘根,浮尘根者,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也。以其虚假不实,故名浮。无闻觉知之用,故名尘。经云:眼如蒲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是也。 、胜义根,胜义根者,谓眼等六根,有增上胜力,能照境发识,以成根用,故名胜义。如眼能...

《三藏法数》 / 142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沙门果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须陀洹者中国音也。此云修习无漏。亦名逆流。或云解债。初果圣人得无解。永断谛有漏惑尽。故名修习无漏。既有无漏真解。能永背生死。故云逆流。逆生死流也。以其无漏力强能排叁涂等苦故。立解叁涂债也。斯陀含者。果顿尽修道惑细叁人...

《法门名义集》 / 312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缚,由此惑业缠缚,住着叁界,不能脱离也。又名结,结即缚之义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惑,分别曰,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如外道计断计常,...

《三藏法数》 / 167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七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叁、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道以上之圣者。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和敬,同空等之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相续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昧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三藏法数》 / 765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身

一、理法身,理即性德也。谓性净明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诸佛众生皆同一相,是名理法身。 、智法身,智即修德也。谓究竟始觉之智,契合清净本觉之理。理智互融,色心不,智所现故,是名智法身。

《三藏法数》 / 92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者道。者修道。道者。昭理名。增明曰修。是解也。修道者。修是修行也。能除壅障。名之为道。

《法门名义集》 / 39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听法五种不作异意

论云:谓诸菩萨欲从善友听闻法时,于说法师,有五种处不应作异意,当以纯净心,属耳而听也。 一、于坏戒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破戒不住律仪,今不应从彼听法。是名于坏戒不作异意。 、于坏族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

《三藏法数》 / 309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夜叉

Yakṣa,又曰阅叉。新作药叉,夜乞叉。译言能噉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秘密等。玄应音义叁曰:「阅叉或云夜叉,皆讹也。正言药叉,此译云能噉鬼,谓食噉人也。又云伤者,谓能伤害人也。」法华玄赞曰:「夜叉,此云勇健。飞腾空中,摄地行类诸罗剎也。罗剎,云暴恶,亦云可畏。...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毘摩质多罗

Vimalacitra,新云吠摩质呾利。阿修罗王之名。译曰净心,綺画,宝饰等。娶乾闥婆之女,生舍脂夫人,嫁於帝释,即帝释之舅也。法华文句曰:「毘摩质多,此云净心。亦云种种疑,波海水出声。名毘摩质多,即舍脂父也。观佛叁昧云:索乾闥婆女生舍脂,帝释业力,令其父居七宝殿,纳...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五叁昧破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十五叁昧破前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嗔恚叁种发相

一、非理嗔相,谓行人修禅定时,嗔觉欻然而起,无问是理非理,他犯不犯;无故而发嗔恚,障诸禅定,是为非理嗔相。 、顺理嗔相,谓行人修禅定时,外人实来恼,以此为缘,生于嗔觉,相续不息;亦如持戒之人,非法者,而生嗔恚。嗔虽顺理,亦障禅定,是为顺理嗔相。 叁、诤...

《三藏法数》 / 178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歌利王害忍辱仙

往昔佛生於南天竺富单城婆罗门家。时王迦罗富,性暴恶憍慢。尔时佛為化度眾生於城外修禪定,王率其一族宫人游观到树下。婇女捨王来佛处。佛為说法,王之生恶心。问佛曰:汝得罗汉果耶?佛言不得。更得不还果耶?佛答曰否。王曰:然则汝以尚具贪欲烦恼之身恣女人耶?佛曰:虽...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蛇首尾

杂譬喻经曰:「昔有一蛇,头尾自諍,头语尾曰:应大。尾语头曰:应大。头曰: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应大。汝无此术。尾曰:使汝去,故得去,若不去,则汝不得去。以身绕木叁匝,叁日不已,求食不得,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放,听汝為大。尾闻其...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娑婆

Sahā,又作沙訶,娑訶楼陀。新云索訶。堪忍之义,因而译曰忍土。此界眾生安忍於十界而不肯出离,故名為忍。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又此界眾生有贪瞋痴等烦恼之过,眾生忍之,故名。又作杂恶。杂会。以是為叁恶五趣杂会故也。此為叁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一佛摄化之境土也...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快目王施眼

快目王以仁慈治世,行布施,修佛道。敌国之王闻之,使盲目婆罗门来乞王眼。王喜,剜两眼着掌中,立誓曰:以此眼用於布施,誓求佛道,若审当成佛道,则此婆罗门得此眼,即当用视。作此誓已,以眼安婆罗门眼眶中,寻得用视。时天帝来问王曰:汝今剜眼苦痛如是,有悔恨瞋恚不?王...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佛现十种神变伏迦叶

一、毒龙不中。、龙火不烧。佛入迦叶之窟,有赤龙放火,佛收毒龙使住鉢内,而至迦叶所。叁、恒水不溺。恒水卒至,迦叶恐佛溺於水,使弟子往,水不没足,在水上行。四、叁方取果。迦叶请住,供养叁月,时至请食於佛,佛便往阎浮提取阎浮果,次往东弗婆提取毘梨勒果,次往瞿耶尼...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有对

就十八界分别叁种之有对:一障碍有对,境界有对。叁所缘有对。对者碍之义。碍有种:一障碍之义,拘碍之义。障碍之义者,第一之障碍有对也。以五根五境之小色為体。此十色互相障碍,如手之碍手,石之碍石,故名障碍,障碍即有对也。拘碍之义者,第之境界有对,与第叁之所缘...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贤七圣

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真理,故名。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菩提树

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於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叁昧经云阿输陀树Aś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鉢罗树(Pi ala)。[毕鉢罗]条。谓贝多罗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阤...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悉檀

佛之说法不出四悉檀也。悉檀Siddhānta者,古师一译為成。谓以此四法成就眾生之佛道,故名。南岳解悉為汉语普徧之义,檀為梵言檀那之略,是施之义。佛以此四法普施眾生,故云悉檀。天台随於南岳,愚案悉檀与新译之悉曇同,成就之义也。一世界悉檀,佛先顺凡情用人等假名随顺眾生...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十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字,四十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乘即运载之义。谓乘之人,乘四谛、十因缘之法,运出叁界生死,至于涅槃,故名为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因缘者,一无明、行、叁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老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乘,闻佛声...

《三藏法数》 / 209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中洲

须弥山之四方,有南赡部等四大洲,此四大洲各有中洲附属之。俱舍论十一曰:「四大洲侧各有中洲。赡部洲边中洲者,一遮末罗洲,筏罗遮末罗洲。」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萨埵王子

过去世有一国王名大车。有叁子。太子曰摩訶波罗。次子曰摩訶提婆。幼子曰摩訶萨埵。叁子游山林,一虎產七子,纔经七日,诸子围绕,逼於饥渴,各生悲愴之念而去。既而摩訶萨埵大生悲心,為无上菩提,欲捨此秽身,先使兄去,独入林中,至饿虎处,脱衣服置竹上,委身而卧。虎畏萨...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使,身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邪,叁常,四断,五戒盗,六果盗,七疑。详叁藏法数叁十。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净居天

五净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叁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天,皆横在第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但能闻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也。(九品者,欲界思惑叁品...

《三藏法数》 / 544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比丘

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额鞞,叁、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是為文句四之叁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然列為一、陈如(又拘邻),、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叁、拔提(又摩訶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又玄义释籤六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部

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大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道现在前时,断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悔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

《三藏法数》 / 376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十使烦恼

一者身者边。叁者取(于有漏而生取着)四者戒取(执有漏戒以求净果)五者邪。六者贪。七者嗔。八者痴。九者慢。十者疑。邪已上五种名五利使。贪嗔已下五种钝使。利使五种为谛烦恼。能迷实理令不得。钝使五种为修道烦恼。能障事中修之行。须陀洹人断谛烦恼尽。斯...

《法门名义集》 / 173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空王佛

过去世之一佛。空王為佛之总名,而今為一佛之名也。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共於空王佛所发心。法华经人记品曰:「诸善男子,与阿难等,於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常勤精进。」又,阿弥陀如来於因位為比丘时,与他叁比丘共拜此佛之白毫相而成佛。...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叩髑髏知生处

五分律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塚间,示五人髑髏。耆域徧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叩者生饿鬼,第叁叩者生畜生,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佛言善哉皆如汝所说,復示一髑髏,耆域叁叩不知所之。白佛言:不知此人所生之处。佛言:汝应不知。何以故?...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车

羊车鹿车牛车也。如此次第乃以譬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所说。[火宅]条。传灯录曰:「法达问:经说叁车,大牛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祖曰:汝自迷背,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叁车。」 又法华宗之慈恩常从叁车。故称為叁车和尚。宋高僧传四窥基传曰:「奘师始...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摩纳

Mānavaka,又作摩纳婆,摩婆婆迦,摩纳婆嚩迦,那罗摩那。译曰:儒童,年少,人,长者。玄应音义一曰:「摩纳,或云摩纳婆,或云摩那婆,或云那罗摩那,或皆是梵音讹转也。此译云年少净行,或云人。」同十一曰:「摩纳婆,又言摩纳缚迦,此云儒童,旧言摩那婆,或作那罗摩那,又...

《佛学大辞典》 / 404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一、尽智,谓阿罗汉断叁界、思惑竟,即知生已尽,梵行清净,是名尽智。(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 、无生智,谓阿罗汉断叁界、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叁界受生,是名无生智。(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趣生死轮

寺院门颊所画轮迴五趣之生死状也。有部毘奈耶叁十四曰:「佛在王舍城羯兰鐸迦池竹园中。(中略)当尔之时四眾云集,来听法要,人眾喧嚣,世尊知而故问具寿阿难陀曰:何故大目乾连处四眾云集?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具寿大目乾连游行五趣诸苦恼,於四眾中具说其事,由此诸人為听...

《佛学大辞典》 / 706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德叉迦

Takṣaka,龙王名。法华经所列四龙王之一。法华文句曰:「此云视毒,亦云多舌,或云两舌。」同玄赞曰:「此云多舌,舌有多故,或由嗜语故,名多舌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五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五阴之身也。此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感验

不空叁藏仁王咒感验,宋高僧传不空传,叁宝感应录中。旧译仁王经感验,叁宝感应录中。代宗皇帝讲仁王般若降雨感验。叁宝感应录中。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复白佛言: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七难

仁王经受持品,佛為十六大国王说,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讲读仁王经,灭七难,生七福。一、日月失度难,、星宿失度难,叁、灾火难,四、雨水难,五、恶风难,六、亢阳难,七、恶贼难。药师经谓国起七难时,国王宜发大赦,依前所说之供养法供养药师如来,则国土安稳。一人民疾疫难...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理和,乘之圣者同断思之惑,同证无為之理也。、事和,就乘之凡僧而言。有六种:一、戒和,谓同修也。和,谓同解也。叁、身和,谓同住也。四、利和,谓同均也。五、口和,谓无諍也。六、意和,谓同悦也。以此理事和名為僧伽,僧伽者,和合之义也。名义集一。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阿沙陀

Āṣāḍha,又作頞沙荼,阿沙荼。比丘名,此人為比丘尼所度而得度。阿育王经九,经律异相十七。 又译曰四月,西域记,梵语杂名。 又星宿名。译曰箕宿。斗宿。翻梵语。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一、眾生忍,忍者忍耐也。诸眾生以种种恶害加之,能忍耐不起瞋恚,谓之眾生忍。、无生法忍,忍者安忍也。理原為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又名无生,菩萨於无生之法,安忍而不动心,谓之无生法忍。智度论六。 又一、安受苦忍,安受诸苦而不动心者,即眾生忍也。、观察法忍,...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南泉斩猫

「一日东西两堂争猫儿,南泉之,提起猫儿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眾无对,泉斩猫儿為两断。」传灯录南泉章,碧严六十叁则,无门关第十四则,从容录第九则。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四梦

一、四大不和梦,谓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虎狼及贼追逐,此因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心神散逸,故有此梦,是名四大不和梦。 、先梦,谓日间先男女苦乐等境,夜则随梦,犹如日间所,是名先梦。 叁、天人梦,谓若人修善,乃感天人为现善梦,令其善根增长;若...

《三藏法数》 / 193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天

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生天,谓叁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天,谓乘之人,因修空观,断、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缚。由此惑业缠缚住着叁界,不能脱离也,又名结,结即缚之义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惑,分别曰,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如外道计断计常乃至有...

《三藏法数》 / 167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落叉

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叁落叉。落叉原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為一亿,则叁落叉译作叁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若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之义,叁落叉者字与印及本尊叁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叁业各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叁时或寒热雨...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九净肉

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杀,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杀,...

《三藏法数》 / 421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身

一、言说法身,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证得法身,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证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即究竟觉;是名证得法身。

《三藏法数》 / 96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一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

《三藏法数》 / 452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戒律

五戒十善戒乃至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曇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

《佛学大辞典》 / 585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种灌顶

一、阿闍梨灌顶,即传法灌顶。此有叁部之别。、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五、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入坛钞。 又一、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